一、莱阳市1996~2001年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东鑫[1](2019)在《中国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研究及新型恒温扩增诊断方法的建立》文中指出第一部分:中国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的研究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结核病尤其是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和挑战。据201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结核病患者约499万,每年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病例13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达5万,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前列;全球结核病耐药性监测项目(1994~200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结核病平均总耐药率和平均耐多药率分别为20.0%和5.3%;而我国2007~2008年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结果显示,结核病患者的总耐药率为37.8%,初治和复治患者总耐药率分别为35.2%及55.2%,耐多药率为8.3%,据此估算我国每年新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约为12万例,耐药情况非常严重;耐药结核病、流动人口和TB/HIV双重感染是全球结核病控制的三大难题,耐药结核病控制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以及2035年“终止结核病流行”目标的成功实现。近年来,我国已经采取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措施来控制结核病,2017年我国肺结核报告发病率降到60.53/10万,结核病新发病例88.9万例。然而,结核病依然是当前我国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为进一步有效控制结核病,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需要对结核病的流行规律、耐药特征以及菌株致病性等进行研究,如若能对于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会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我国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对结核病防控措施的实施具有具体的指导作用。为进一步掌握我国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及流行情况,分析耐药结核病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对2013年全国结核病耐药性监测中的72个县(区)所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分离培养,采集相关临床信息,利用基质辅助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对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应用微孔板滴定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3种一线,9种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MGIT960快速培养和药敏系统检测其对吡嗪酰胺(PZA)的药物敏感性,最终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complex,MTBC)并成功进行药敏试验的菌株4603株,结果显示:我国结核病的总耐药率为26.85%,耐多药率为7.25%,耐多药菌株中有6.93%为广泛耐药结核菌,单耐药率为10.88%,多耐药率为8.73%,统计学分析表明复治、居住在城市、年龄在30-45岁是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将本次结核病耐药性调查结果与2007-2008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提示:我国结核病总体耐药率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全球较高水平,需要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耐药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本研究首次系统地掌握了我国结核分枝杆菌对四种一线及大部分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获得了我国结核病耐药率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耐药结核病防治政策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除此之外,对我国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为后续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来预测药物敏感性以及分析我国结核分枝杆菌传播规律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建立一种新型恒温扩增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结核病的诊断是以病原学(包括细菌学、分子生物学)检查为基础,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胸部影像结果等进行确诊。一直以来,我国结核病病原学检测主要包括萋-尼氏(ZN)染色镜检和分离培养等,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陷性。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的结核病诊断产品不断涌现,然而能同时满足快速、准确、操作简便和价格低廉的产品或技术比较稀少,尚不能完全满足当前临床结核病诊治工作的要求。由Notomi发明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体外核酸特异性扩增技术,该技术具有扩增迅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产物易于检测的优点,目前以LAMP为基础诊断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目标基因主要是IS6110和mpb64,虽然这两个基因是结核分枝杆菌的种属特异性基因,但是很多研究表明有一些结核分枝杆菌天然缺失IS6110基因和/或mpb64基因,只针对其中一个基因设计LAMP引物进行扩增,必将会导致部分菌株会出现假阴性结果,造成漏诊。有鉴于此,本研究针对IS6110基因和mpb64基因,设计LAMP引物,经过优化将两套引物加入到同一反应体系中,首次建立了MTBC-MLAMP-HNB(MTBC-MultiLAMP-Hydroxynaphtholblue)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对IS6110基因和mpb64基因进行扩增检测,与现有的针对单个基因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检测方法相比,这种新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本研究利用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对MTBC-MLAMP-HNB进行验证,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可以达到93.7%和98.3%。第三部分:建立基于恒温扩增技术对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检测的新方法近年来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abscessus complex,MABC)引起的肺病在全球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其与肺结核在临床上难以鉴别,并且MABC菌株对绝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天然耐药,使得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面临较多困难。MABC由脓肿分枝杆菌、马赛分枝杆菌和M.bolletii三种分枝杆菌组成,临床中以前两者较为多见,其亦是引起术后伤口感染和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虽然脓肿分枝杆菌和马赛分枝杆菌亲缘关系非常近,然而它们的耐药谱及所致肺部疾病的治愈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二者的准确鉴定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在集成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和侧向流胶体金技术(LFD)的基础上,针对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特异性基因erm(41),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检测脓肿分枝杆菌和马赛分枝杆菌的方法,利用20株脓肿分枝杆菌DNA模板,20株马赛分枝杆菌DNA模板以及16份两种菌株混合模板进行验证,MABC-MLAMP-LFD均能够准确鉴定。该方法在65℃条件下扩增60分钟,结果可在侧向流胶体金上显示,肉眼即可判读,无需昂贵的仪器。如若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临床,将有助于临床MABC肺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MABC肺病的治愈率。
郭培军[2](2017)在《山东省烟台市2009-2014年结核病流行及空间分布特征》文中指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导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人群普遍易感。历史上曾有"白色瘟疫"之称。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15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1040万,140万人死于结核病,2014年至2015年结核病发病率下降速度仅为1.5%,由于部分发展中国家结核病报告管理系统依然不够完善,结核病流行规模仍大于此前的估计,结核病仍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结核病防控工作在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政府相继实施了 3个全国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和1个全国结核病防治五年规划,使得结核病高发疫情得到控制,从2015年开始,我国每年结核病新发患者数量由之前的全球第二位下降至第三位。但我国目前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之一,在结核病高负担国、多重耐药性结核病高负担国以及结核病/艾滋病病毒高负担国名单中均榜上有名,全球约有10%结核病患者来自中国。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仍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99万,虽然活动性肺结核的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大,且不断增长,2010年全国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的数量反而超过了 2000年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数量,依然庞大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数量提示我国的结核病负担仍然很重。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依然是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虽然从全国来看山东省属于东部经济发达的结核病低疫情省份,但2005年以来,山东省的结核病报告发病率比1997年以前有明显的增加,并且近年来结核病的报告发病率下降速度缓慢。因此需要对山东省以及省级以下的地市级结核病发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发现更详细的结核病发病特征和影响因素,采取因地制宜的结核病防控措施。随着空间流行病学的不断发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能更好地对结核病发病和流行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结核病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运用空间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某一地区结核病分布状况和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能更好地揭示该地区结核病发病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但目前为止几乎没有研究烟台市结核病发病情况进行空间分析,以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和结核病聚集区域。本研究通过获取山东省烟台市2009-2014年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报告的结核病患者个案资料,计算报告发病率,对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利用ArcGIS、GeoDa和SaTscan等空间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及空间扫描分析,探索讨论结核病发生和流行传播背后的影响因素,为烟台市结核病控制提供防控策略,并为政府制定适当的结核病控制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研究结果1.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特征:(1)山东省烟台市2009-2014年共报告登记结核病1533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6.85/10万;(2)各年度每月均有报告病例,3月至6月为报告高峰期,4月报告发病数最多;(3)2009-2014年男女性结核病发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3.17、448.12、450.34、431.59、410.18和380.16,P值均小于0.01),男性结核病发病风险分别为女性的2.51倍、2.37倍、2.48倍、2.46倍、2.53倍和2.51倍;结核病患者15-34岁年龄组青年人占比39.94%,45-64岁年龄组中老年人病例占比29.98%;(4)发病数前五位的职业依次为农民9460例(61.68%)、家政家务待业人员2151例(14.02%)、工人 1097例(7.15%)、学生861 例(5.61%)和民工763例(4.97%);(5)莱阳市和蓬莱市两个县市区结核病报告发病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1.25倍,莱山区、开发区、福山区和莱州市四个县市区发病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0.75倍。2.空间分布特征:(1)2009-2014年,烟台市各年度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分别为-0.2295(P=0.1950)、-0.3715(P=0.0300)、-0.1998(P=0.2370)、-0.1654(P=0.3290)、0.0217(P=0.2950)和0.0994(P=0.1590);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2009-2014年,烟台市结核病报告发病存在空间异质性,有统计学意义的2个区域是"高-低区域"为芝罘区,"低-高区域"为栖霞市;(2)2009-2014年烟台市结核病累计报告发病率经单纯空间扫描分析共发现5个高发病率聚集区,分别是莱阳市(LLR=226.63,P<0.0001,RR=1.59)、蓬莱市(LLR=39.01,P<0.0002,RR=1.31)、芝罘区(LLR=21.67,P<0.0001,RR=1.17)、牟平区(LLR=19.90,P<0.0001,RR=1.21)和招远市(LLR=0.40,P=0.9940,RR=1.03)。研究结论1.烟台市各年度3月至6月为结核病报告发病高峰期;结核病以男性为主,男性结核病发病风险高于女性;15-34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烟台市结核病发病人群职业以农民、家政家务待业人员、工人、学生和民工为主,合计占比93.43%;结核病患者以本地为主,但外来人口结核病发病率均高于本地户籍人口。2.莱阳市和蓬莱市结核病发病率的超额危险比居全市前两位。3.烟台市各县市区结核病报告发病存在空间异质性,栖霞市报告发病低于周边的莱阳市、海阳市和牟平区;芝罘区报告发病高于周边的莱山区、福山区和开发区。4.莱阳市、蓬莱市、芝罘区和牟平区是烟台市结核病报告发病主要聚集区域。
姜文英[3](2016)在《山东省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2001-2010)实施效果经济学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新发病例占全球的16%,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2001年—2010年,山东省实行了《山东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本文使用2001年和2010年山东省《规划》执行情况检查评估报告数据,采用成本—效用、成本—效益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山东省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以下简称县级结防机构)运行成本—效用、成本—效益和效率情况,探讨《规划》起止年份差异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结防机构间的差异,并探讨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目的1.通过测算《规划》起止年成本—效用,了解起止年成本—效用名义情况和实际情况,了解山东省县级结防机构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级结防机构工作成本—效用大体变化趋势;2.通过测算《规划》起止年成本—效益,了解起止年成本—效益名义情况和实际情况,了解山东省县级结防机构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级结防机构工作成本—效益大体变化趋势;3.通过测算《规划》起止年运行效率,了解起止年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情况,了解山东省县级结防机构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级结防机构工作运行效率大体变化趋势。研究结果2010年较2001年,山东省县级结防机构成本—效用比整体上升,即每挽回一个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DALY) 2010较2001年付出更多成本。2010较2001年,全部县级结防机构成本—效用比上升21.57元/DALY,上升29.75%;贫困县结防机构成本—效用比上升26.16元/DALY,上升45.10%;非贫困县结防机构成本—效用比上升19.76元/DALY,上升25.37%。贫困县结防机构成本—效用上升比率高于非贫困县结防机构。2010年较2001年,山东省县级结防机构成本—效益比整体下降,即政府每投入1元钱,2010较2001年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减少。2010较2001年,全部县级结防机构成本—效益比下降2.31,下降3.00%;贫困县结防机构成本—效益比降低9.65,降低1.70%;非贫困县结防机构成本—效益比上升0.34,上升0.41%。2010年较2001年,山东省县级结防机构在投入和产出方面均有较大幅度提升,经过数据包络(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测算,县级结防机构运行效率整体提升,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上升,在现有技术水平上,规模效率提升相对较慢,结防机构的规模制约了综合效率的提升。2001年共3所结防结构运行效率达到最优,以GDP相关指数对投入和产出进行调整后,2010年共15所县级结防机构运行效率达到最优。2010年较2001年,全部县级结防机构平均运行综合效率高0.40,高210.53%;平均纯技术效率高0.31,高79.49%;规模效率高0.25,高42.37%;贫困县结防机构平均运行综合效率高0.46,高184.00%;平均纯技术效率高0.30,高60.00%;规模效率高0.31,高54.39%;非贫困省县级结防机构平均运行综合效率高0.39,高229.41%;平均纯技术效率高0.31,高86.11%;规模效率高0.24,高40.68%。2010年的经济水平下,共80所县级结防机构增加投入会使规模收益降低,其中贫困县12所,非贫困县68所。研究结论结核病防治工作投入方面,地区间存在差距。资金投入方面,资金筹集渠道单一,应探索除各级政府财政拨款和项目资金外其他渠道筹集资金。很多县级结防机构设备配备存在欠缺,这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部分结防机构的工作顺利开展,应为县级结防机构配备所需设备。《规划》截止年较起始年成本—效用比整体上升,成本—效益比整体下降。表明每挽回一个DALY,2010年较2001年,政府需投入更多的资金,而政府每投入1元钱,产生的经济效益减少。因此应重视资金的使用情况,合理配置资金,剔除GDP发展的影响,了解机构运行成本—效用和成本—效益真实情况,探寻降低成本—效用比和提升成本—效益比的路径,以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结核病防治规划工作截止年较起始年县级结防机构运行效率有所提升,但是达到最优效率的结防机构仍然较少,应根据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具体情况,采用增加投入和调整投入比例,提升其运行效率以期达到最优效率。
王海英[4](2014)在《山东省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及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全球结核病控制面临的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是耐药结核病(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DR-TB,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和广泛耐多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XDRTB)的出现。根据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2013年最新统计数显示,2012年全球约有1300万例现患肺结核患者,860万新发病例。3.6%的新发病例和20.2%的复治病例是MDRTB,2012年估计全球MDRTB病例45万,其中9.6%的MDR TB是XDR TB,截止到2013年,全世界已有92个国家报告了至少1例XDRTB.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也是WHO认定的27个耐多药/广泛耐多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根据2010年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459/10万、66/10万和119/10万;据此估算,2010年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中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99万(471万~527万),菌阳肺结核患者129万(112万-147万)。另据2007-2008年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数据,我国涂阳肺结核病人中总耐药率37.79%,耐多药率为8.32%,总广泛耐药率为0.68%;据此估计,我国年新发MDR结核病例高达11万例,居全球首位。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全国第二大省,人口9600万。1992年山东省开始引入WHO推荐的DOTS (directly observed therapy shortcourse, DOTS)策略,1997年山东省实现了以县级为单位DOTS策略全覆盖,2005年10年规划中期评估结核病治愈率已超过90%。2008年10月山东省在聊城市开始耐多药结核病项目管理试点工作,2009年1月开始临沂、枣庄、德州、滨州4个地市参与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开始了MDRTB的规范化诊断、治疗和管理。全省140个县(市、区)中,仅4个县作为国家的4个监测点参加了国家的耐药性基线调查,其结果并不能准确代表山东省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本研旨在更全面地研究山东省耐药结核病流行现状,并分析耐药结核病形成的危险因素,从而为制定山东省耐药结核病的防治策略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本研究的第一部分内容中,我们在山东省18个结核病监测哨点县开展了以人群为基础的结核病人的耐药流行现状研究。在2007年3月1日-2009年3月31日期间18个结核病监测哨点实验室收到肺结核可疑患者送检痰标本8641份,成功分离了1787株结核杆菌(分离于1787名肺结核患者)。研究发现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总耐药率为18.5%(95%CI,16.1-20.3),初始耐药率为17.6%(95%CI,15.9-19.6),复治耐药率为28.8%(95%CI,21.7-37.1),总耐多药率为3.6%(95%CI,2.9-4.6),其中20.0%(95%CI,11.9-31.4)的MDR菌株是XDR菌株。MDR菌株中,70.8%(95%CI,58.2-81.4)的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与山东省1997年的耐药监测数据比较,结核菌总耐药率、复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都明显下降,提示在过去的10多年间,结核病DOTS策略的实施是有效的。但初始耐药率保持稳定17.6%(95%CI,15.9-19.6),提示应早期引入快速的药敏试验方法和加强病例管理以预防耐药结核病的传播。另外考虑到MDR病例中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比较高,提示MDR TB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有效地治疗方案,而且应加强二线药物的管理和使用。本研究的第二部分为三节。第一节中,我们针对山东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结核病人开展了以医院为基础的结核病耐药情况研究。山东省胸科医院是山东省唯一的省级结核病防治的专科医院。通过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7月期间,结核病实验室分离的3442株结核杆菌药敏谱(分离于3442名结核病患者),我们发现,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总耐药率为23.7%(95%CI,22.3-25.2),耐多药率为8.5%(95%CI,7.6-9.5);对二线药物的总耐药率为19.6%(95%CI,18.3-21.0),广泛耐多药率1.2%(95%CI,0.9-1.6)。通过与1994年以来的耐药数据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十几年来医院就诊结核病人总耐药率呈显着的下降趋势。同时,我们也观察到2006-2011年期间每年结核病人的总耐药率也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提示近几年来山东省正在实施的结核病控制策略是有效的。另外本研究观察到2006至2011年,做结核菌药敏的菌株数量占本年度分离获得菌株数量的比例呈显着下降趋势;鉴于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复治病人占的比例相对比较高(19%),结核病人的总耐药率也比较高(23.7%),因此建议医院对分离的菌株尽可能进行药敏试验(DST),根据DST结果指导临床结核病的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第二节中,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我们发现任一药物耐药及MDR都与复治(任一药物耐药OR值8.72,MDROR值16.7)和年轻人(年龄<55岁)有关。因此建议临床医生在诊治医院就诊的患者过程中,应高度关注两类群体,应及时筛查耐药患者或MDRTB患者。第三节中,我们用208株MDR菌株评估了应用gyrA、rrs、tlyA基因突变预测左氧氟沙星(LEV)和阿米卡星(AMK)以及卷曲霉素(CAP)的准确性。研究发现gryA突变能预测77.8%的LEV耐药菌株,特异性100%。rrs突变能分别预测71.4%的AMK表型耐药和53.6% CAP表型耐药,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93.9%,tlyA能预测14.3%CAP耐药,特异性为100%。rrs和tlyA基因突变相结合能预测64.3%的CAP耐药,特异性为93.9%。最后,gyrA, rrs(?)tlyA相结合能预测68.9%的pre-XDR TB 和 63.4% XDRTB。然而,rrs预测CAP耐药性的阳性预测值57.7%、gyrA预测LEV耐药的阴性预测值74.5%,并不是很理想。本研究数据支持应用gyrA和rrs突变预测FQs和AMK的耐药性。建议在医院里检测二线药物的耐药性应该将分子生物学方法和传统的DST方法相结合来进行检测。除耐药结核病外,临床肺外结核病(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EPTB)的诊断和治疗也是影响结核病治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第三部分内容中,我们调查了在山东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结核病人中肺结核(PTB)和肺外结核(EPTB)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2007年2月-2008年12月期间在山东省胸科医院住院的810例结核菌培养阳性的结核病患者,通过查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603例(74.4%)是PTB,207例(25.6%)是EPTB;危险因素分析表明农民更容易患EPTB。肺外结核中排在首位的是结核性胸膜炎111例(50.9%),其次是粟粒性结核24例(11.0%),淋巴结核19例(8.7%)。通过对41例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病患者分离于肺部标本和肺部以外器官的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发现92.7%(38/41)的菌株基因型完全相同,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肺外结核病主要是由单一菌株感染肺部后经淋巴或血行途径播散至肺外某个脏器或多个脏器而形成的。
孙果梅[5](2012)在《流动人口对上海市结核病疫情及发病模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结核病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WHO的报道,2010年全球约有8,800,000新发结核病例,1,450,000人死于结核病。为了控制结核病,国际机构和各国家均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尤其是近15年来直接面试下的短程督导化疗(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 Course, DOTS)策略在全球的广泛推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耐药结核病的增多、HIV/AIDS的广泛流行、人口流动的愈加频繁、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及世界经济危机等因素给结核病的控制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移民对结核病疫情控制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10年全球移民的数量达到2.14亿,其中以欧洲、亚洲和北美的高收入国家为主要的目的地。根据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在高收入国家移民是阻碍结核病发病率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国的大城市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劳动力过剩,大量农民到城市地区寻找工作机会,这类人群被称为流动人口。2009年中国共有流动人口2.11亿。考虑到中国流动人口主要来源于患病率较高的农村地区(2000年结核病患病率为393/10万),而目的地是患病率较低的城市地区(2000年结核病患病率为211/10万),流动人口可能会改变中国大城市的结核病发病情况,为大城市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本研究选择上海市为研究现场,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在大城市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疫情的影响,为卫生工作者和政府决策者制定有针对性的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上海市作为一个经济繁荣发展的大都市,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的到来,2009年总人口为221028万,其中户籍人口为1390.70万,流动人口(半年以上人口)为819.58万。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的数据,我们收集上海市户籍人口中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确诊的所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例44670例和流动人口中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确诊的所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例16716例纳入本次研究。上海市户籍人口中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率从2000年的40/10万缓慢下降,至2005年后稳定在28/10万左右。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青年人(20-39岁)和中年人(40-59岁)的比例增高,痰涂片阳性患者的比例增高和诊断延迟的患者比例较高是户籍人口中结核病发病率趋于稳定而不再下降的原因。上海市流动人口中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率在2005-2007年呈缓慢上升趋势,而2007-2009年则快速下降。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初治患者比例增高,管理方式采用全程督导和强化期督导的患者比例增高,30天内确诊和90天内确诊的患者比例增高,是结核病发病率从2007年后开始快速下降的原因。(第一部分)为进一步研究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空间分布和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影响,阐明结核病主要的发病模式,我们聚焦上海市松江区进行了更详细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总面积为604.67km2。松江区是上海市流动人口最多的三个区之一,区内包括一个国家级的进出口加工工业区(包括车墩镇、中山街道和新桥镇)。2006-2010年松江区每年户籍人口数稳定在50多万,而流动人口数则从62万激增到140多万。在2006.1-2010.12研究期间,松江区共确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310例,其中户籍人口中共确诊742(32.1%)例,流动人口中共确诊1568(67.9%)例。户籍人口的发病人数和发病率5年内变化不大,每年新发病例数约为150例左右,发病率在25/10万至30/10万之间轻微波动(P=0.256)。流动人口的发病人数从2007年起一直在300例以上,但整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P<0.001)。治愈率增高(OR=5.255,95%CI:3.691-7.481)和治疗期间管理方式较好的患者比例增加(OR=3.737,95%CI:2.907-4.805)是流动人口结核病发病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空间分析的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病例与户籍人口病例分别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聚集性,且流动人口病例的空间聚集区与总体病例的空间聚集区部分重叠,这说明活动性肺结核病例空间聚集区的形成主要受流动人口病例的影响。工业区内流动人口结核病的防控工作成为松江区结核病防控部门的工作重点。聚集区内的流动人口病例中在上海居住时间不满5年者较多,特别是居住时间在1年内的病例比例更高。聚集区内的流动人口病例来自中国西部地区的较多。中国西部地区的菌阳肺结核发病率最高(199/10万),其次是中部地区(178/10万)和东部地区(120/10万)。这提示我们,流动人口病例的发病受其来源地结核病疫情的影响较大,内源性复燃在流动人口结核病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来源地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到上海后由于内源性复燃而发病可能是松江区流动人口结核病发病的主要模式。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以证实这一观点,并估计近期传播和内源性复燃在松江区结核病人发病中所占比例。为了进一步研究结核病在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之间相互传播,阐明松江区结核病主要的发病模式,我们从2008年开始收集所有培养阳性病例的菌株并进行基因型分析。2008-2010年共确诊142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户籍人口病例434例,流动人口病例992例),培养阳性患者数为685(48.0%)例(户籍人口病例192例,流动人口病例493例),其中517(75.5%)例得到了VNTR分型结果(户籍人口病例165例,流动人口病例352例)。其中133例(25.7%)培阳患者成48簇,成簇率为16.4%,说明近期传播导致的结核病发病在所有培养阳性病例中所占比例较低。户籍人口病例中成簇病例的比例(48/165,29.1%)与流动人口病例中成簇病例的比例(85/352,24.1%)无统计学差异(P=0.231)。我们针对簇病例开展了进一步的调查,但由于人口流动频繁,大量流动人口返乡治疗,或出于保护隐私而拒绝调查,最终对19簇共52例(39.1%)病例进行了簇病例调查。共有11例(21.2%)与同簇病人有确定的流行病学联系:其中一簇的2个病例为家人,另一簇的2个病例接触过同一个结核病人,另外四个簇的9个病例通过常去地点联系起来。此外,尽管我们发现了20簇包括户籍人口病例和流动人口病例的混合簇,但簇病例调查中我们没有发现户籍人口病例与流动人口病例之间相互传播的案例。综上,我们发现松江区针对流动人口的防控策略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结核病发病率下降明显。内源性复燃是松江区结核病例发病的主要模式,流动人口主要是在来源地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到上海后发病。松江区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工业区内(主要是车墩镇)的流动人口,尤其是刚来上海不满1年的和来自西部地区的流动人口。我们建议在松江区针对高危人群进行潜伏感染者的筛查,筛查阳性者推荐进行异烟肼的预防性治疗。(第二部分)
孙果梅,高谦,彭文祥[6](2010)在《结核病空间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据WHO报告,2007年全球共有927万结核病新发病例,其中我国约为130万。正确认识结核病流行传播规律对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结核病具有潜伏感染等特点,使人们对其传播流行规律的认识还很不全面。目前有很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中,空间流行病
张洪梅[7](2009)在《山东省肺结核病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结核病(tuberculosis.TB)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危害人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素有“白色瘟疫”之称。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结核病不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结核病的流行阻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针对结核病等传染病的研究,多限于对疾病发生率的单一描述,忽略了结核病发病存在的地理相关性,不能从定量的水平上对疾病的空间分布做一定的探讨,而结核病作为一种传染病,与当地的环境、人口、气候等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由于其传染性和普遍性,其发生、发展及流行是一种空间现象,具有相互作用和扩散现象。因此其有关数据应建立在空间属性上,从位置信息、非位置信息(属性性质)两个方面予以考虑,以反映其在空间上的动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满足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需要。本研究通过GIS描述1995年~1997年和2005年~2007年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的分布情况,并利用GeoDa095i软件进行全局自相关和区域自相关分析,以确定各年份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的聚集情况;并进一步进行空间回归分析以研究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山东省肺结核病人登记率1995年~1997年分别为22.48/10万、28.28/10万和28.54/10万;2005年~2007年分别为40.89/10万、41.94/10万和44.14/10万。2.1995年~1997年和2005年~2007年六年山东省各县区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的全局Moran’s I相关系数分别为0.3145、0.4059、0.3684、0.3585、0.2675和0.2374,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年份的肺结核病人登记率具有空间正相关关系。3.通过区域自相关分析可以看出,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的低—低区域1995年~1997年主要分布在济南市、潍坊市和青岛市,三年间的变化不大。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的高—高区域1995年主要集中在临沂市、日照市和泰安市;1996年有所变化,主要集中在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菏泽市和临沂市;1997年仍然集中在泰安市、聊城市、菏泽市、临沂市以及济南市,济宁市不再是高—高区域。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的低—低区域2005年主要集中在烟台市、潍坊市,以及青岛市的平度市、东营市的广饶县、淄博市的淄川区,并且在区域上连成一片,另外还包括泰安市的泰山区和济南市的市中区、历城区;2006年有所缩小,仍然集中在烟台市、潍坊市、青岛市的平度市、东营市的广饶县,济南市的低—低区域有所增加,包括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和历城区;2007年的低—低区域和2005年基本一致。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的高—高区域2005年主要集中在临沂市,德州市的乐陵市,滨州市的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和滨城区,东营市的河口区和垦利县;2006年依然分布在临沂市,还包括德州市的德城区、乐陵市和平原县,滨州市的无棣县;2007年依旧包括临沂市的大部分县区,以及德州市的乐陵市和陵县,滨州市的无棣县,聊城市的阳谷县,菏泽市的成武县、单县。4.通过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发现,疑似病人受检人数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对肺结核病人登记率有影响。疑似病人受检人数越多的县区,肺结核病人登记率越高,农村人均纯收入越高的县区,肺结核病人登记率反而越低。而人口密度与肺结核病人登记率未见有明显关系。研究结论:1.1995年~1997年肺结核病人登记率较低,2005年~2007年肺结核病人登记率有明显提高。2.1995年~1997年和2005年~2007年六年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的全局Moran’s I自相关系数都大于0,肺结核病人登记率具有空间正相关关系,即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性。3.1995年~1997年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的低—低区域主要分布在济南市、潍坊市和青岛市,三年间这一趋势变化不大;2005年~2007年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的低—低区域主要集中在烟台市、潍坊市和济南市,青岛市只有平度市依然处于低—低区域;这六年中临沂市的部分区域一直处于高—高区域。4.疑似病人受检人数越多的县区,肺结核病人登记率越高;农村人均纯收入越高的县区,肺结核病人登记率反而越低。而人口密度对肺结核病人登记率未见有明显影响。
张雪梅[8](2007)在《吕梁市1972—200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掌握吕梁市1972-2002年31年间传染病流行趋势和特点,并通过对漏报资料的分析,掌握吕梁市传染病实际发病情况;了解吕梁市与全国和山西省90年代传染病发病情况的差异;为今后吕梁市传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及建议。方法:对山西省吕梁市1972年至2002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及1985年以来部分年份的传染病漏报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分析;对吕梁市90年代以来发病顺位保持在前五位的肝炎、痢疾、肺结核、麻疹、性病、进行重点分析;应用指标有发病率、死亡率、校正发病率、构成比、定基比、环比及比值等。并将吕梁市、山西省和全国90年代传染病发病率标化后进行比较分析。应用Excel2003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吕梁市1972年至2002年共报告甲、乙两类24种传染病,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以70年代最高,从80年代开始呈显着下降趋势,到2000—2002年下降为最低。以70年代定基为100%,2000—2002年比70年代发病率下降了89.85%、死亡率下降了99.00%。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传染病为主,呼吸道传染病第二,虫媒传播传染病90年代排在第三,高于性传播传染病,90年代以后,低于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顺位70年代前五位为痢疾、麻疹、百日咳、肝炎、猩红热,其中前三位,占到发病总数的95.46%;80年代肝炎发病率上升,其它传染病发病率均下降;90年代肝炎发病率继续上升,淋病上升为第五位;2000—2002年肺结核发病率明显上升,其它传染病发病率下降。死亡率顺位70年代前五位为痢疾、麻疹、流脑、乙脑、百日咳;80年代、90年代狂犬病上升为第一位;2000—2002年乙脑为第一位。传染病高发季节为七、八、月份;死亡以三、四月份与八月份较高。发病年龄呈现两个高峰,10岁以下与25—34岁,第一个高峰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第二个高峰的发病率。地区分布,将全市分为东、南和北三个片,70年代和80年代北片发病率最高,南片次之、东片第三;90年代、和2000—2002年南片发病率最高,东片次之、北片最低。职业分布为农民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儿童,第三为学生,工人与干部所占的比例较低,离退人员、家务待业、其它三类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其它职业。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发病率。去除传染病漏报因素,根据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计算的校正发病率是报告发病率的1.15—1.69倍;根据居民传染病漏报率计算的校正发病率是报告发病率的1.39—1.81倍。全国与山西省各年份的标化发病率明显高于吕梁市标化发病率,全国是吕梁市的3.34—5.44倍,山西省是吕梁市的2.41—6.07倍。病毒性肝炎1996年以前甲肝所占比例较高,以儿童为主;1996年以后逐步转为乙肝所占比例较高,以成年人为主。痢疾发病顺位2000年以前均保持在第一位,发病率从80年代开始呈波浪式下降,以0—4岁、和25—44岁高发。麻疹发病从80年代开始明显下降,到2002年降为最低,0—9岁为高发年龄段。肺结核发病呈上升趋势,以25岁—34岁高发,男性高于女性。淋病、梅毒发病,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结论:吕梁市1972年至2002年传染病发病与死亡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肝炎、痢疾、麻疹、肺结核、性病为当前重点防治传染病。加强预防接种,加强传染病监测及报告管理,降低传染病漏报,积极应对新发传染病是重要措施。
文申根,刘国红,刘凤仁,梁享生,梁玉兵,聂绍发[9](2005)在《某市1996~2003年结核病流行趋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某市1996~2003年结核病的流行趋势,探索其流行规律,旨在为制订控制结核病疫情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市1996~2003年结核病防治所和县(市)级综合医院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的5176例患者和肺外结核的28例患者(均来自该市结核病月、季、年度报表),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活动性肺结核总的发病趋势呈曲线波动上升,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从1996年的44.45/10万上升到2003年的72.16/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3月到5月,到12月份发病趋势又有所抬升;肺结核涂阳病人男性多于女性,平均男女比例为2.44∶1,以青壮年为主;患病率/发病率(P/I)从1996年的2.60下降至2003年的1.03。结论结核病疫情的增长趋势不容忽视,各级政府和组织应引起高度重视。高治愈率、高发病率、高患病率(三高)现象是该市结核病的流行特点。
初玉娥,闫闽,宫德萍[10](2002)在《莱阳市1996~2001年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文中提出
二、莱阳市1996~2001年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莱阳市1996~2001年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研究及新型恒温扩增诊断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部分 中国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的研究 |
前言 |
1 材料 |
1.1 菌株来源及数据收集 |
1.2 试剂与耗材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2 方法 |
2.1 改良罗氏培养基的制备 |
2.2 细菌传代培养 |
2.3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质谱菌种鉴定 |
2.4 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
2.5 CTAB法提取全基因组DNA |
2.6 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 |
2.7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细菌传代复苏及菌种鉴定结果 |
3.2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 |
3.3 结核病患者人群各类耐药率差异及相关因素 |
3.4 结核病耐药率及其影响因素 |
3.5 结核病患者中初治与复治的比例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恒温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
前言 |
1 材料 |
1.1 标本来源 |
1.2 菌株及模板提取 |
1.3 实验试剂及仪器 |
1.4 多重LAMP引物设计 |
2 方法 |
2.1 IS6110与mpb64多重PCR筛选菌株 |
2.2 单重LAMP反应体系 |
2.3 多重LAMP反应体系 |
2.4 MTBC-MLAMP-HNB检测下限的确定 |
2.5 MTBC-MLAMP-HNB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
2.6 应用临床样本验证MTBC-MLAMP-HNB的实用性 |
3 结果 |
3.1 多重PCR结果 |
3.2 单重IS6110-LAMP及mpb64-LAMP结果 |
3.3 多重LAMP反应结果 |
3.4 MTBC-MLAMP-HNB检测下限 |
3.5 MTBC-MLAMP-HNB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3.6 MTBC-MLAMP-HNB方法的实用性验证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
前言 |
1 材料 |
1.1 菌株来源及鉴定 |
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1.3 引物设计 |
1.4 药物配置 |
2 方法 |
2.1 细菌培养 |
2.2 脓肿分枝杆菌和马赛分枝杆菌药敏试验 |
2.3 脓肿分枝杆菌和马赛分枝杆菌erm(41)PCR实验 |
2.4 标准LAMP反应 |
2.5 多重LAMP反应 |
2.6 侧向流胶体金检测多重LAMP反应产物 |
2.7 MABC-MLAMP-LFD方法的检测下限 |
2.8 新建MABC-MLAMP-LFD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
3 结果 |
3.1 脓肿分枝杆菌与马赛分枝杆菌的药敏特征 |
3.2 erm(41)基因PCR结果 |
3.3 最适反应温度及LAMP反应的特异性 |
3.4 MABC-MLAMP-LFD方法的检测下限 |
3.5 MABC-MLAMP-LFD方法的可行性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发表论文 |
致谢 |
(2)山东省烟台市2009-2014年结核病流行及空间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资料来源 |
二、分析方法 |
结果 |
一、概况 |
二、2009-2014年烟台市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 |
三、2009-2014年烟台市结核病空间分布特征 |
讨论 |
一、烟台市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 |
二、空间自相关分析 |
三、空间扫描分析 |
结论 |
创新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山东省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2001-2010)实施效果经济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研究背景 |
研究目的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件 |
(4)山东省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研究背景(综述) |
一、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 |
二、耐药结核病的产生原因与发生机制 |
三、耐药结核病的诊断 |
四、耐药结核病的防治策略 |
第二章 山东省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章 医院结核病人的耐药特征和危险因素 |
前言 |
第一节 医院就诊结核病人耐药现状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节 耐药结核病人危险因素分析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节 MDR菌株二线药物相关耐药基因突变谱分析 |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四章 肺外结核病的流行及危险因素 |
前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清单 |
已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件1 山东省结核病预警系统 |
(5)流动人口对上海市结核病疫情及发病模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上海市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中结核病例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上海市松江区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疫情及发病模式的影响 |
前言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山东省肺结核病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资料来源与质量控制 |
二、分析软件 |
三、GIS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构建 |
四、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一、山东省概况 |
二、山东省各年份肺结核病人登记情况 |
三、各年份的肺结核病人登记率 |
四、各年份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的分布图 |
五、各年份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的等值线图 |
六、空间自相关分析 |
七、空间回归分析 |
讨论 |
一、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的分布 |
二、空间自相关分析 |
三、空间回归分析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吕梁市1972—200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正文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莱阳市1996~2001年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 |
2 结果 |
2.1 发病率 |
2.2 不同地区发病情况 |
2.3 不同人群发病情况 |
2.4 菌检情况 |
2.5 病人分型、治疗与转归 |
3 讨论 |
四、莱阳市1996~2001年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研究及新型恒温扩增诊断方法的建立[D]. 刘东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10)
- [2]山东省烟台市2009-2014年结核病流行及空间分布特征[D]. 郭培军. 山东大学, 2017(09)
- [3]山东省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2001-2010)实施效果经济学评价研究[D]. 姜文英. 山东大学, 2016(03)
- [4]山东省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及特征[D]. 王海英. 复旦大学, 2014(01)
- [5]流动人口对上海市结核病疫情及发病模式的影响[D]. 孙果梅. 复旦大学, 2012(03)
- [6]结核病空间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孙果梅,高谦,彭文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10)
- [7]山东省肺结核病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张洪梅. 山东大学, 2009(05)
- [8]吕梁市1972—200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D]. 张雪梅. 山西医科大学, 2007(10)
- [9]某市1996~2003年结核病流行趋势分析[J]. 文申根,刘国红,刘凤仁,梁享生,梁玉兵,聂绍发. 疾病控制杂志, 2005(03)
- [10]莱阳市1996~2001年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J]. 初玉娥,闫闽,宫德萍.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