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吞吐量突破1.2亿吨

青岛港吞吐量突破1.2亿吨

一、青岛港吞吐量突破1.2亿吨(论文文献综述)

宋浩贤[1](2021)在《低碳背景下环勃海港口煤炭海铁联运路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产地和消费地的错位导致了我国“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运输格局,海铁联运在我国煤炭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煤炭海铁联运效率、降低运输碳排放对完善我国能源运输体系、实现物流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环渤海港口群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煤炭下水港口群,在我国煤炭供给体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综合考虑碳排放、成本等因素合理安排环渤海港口煤炭海铁联运路径,对保证我国能源安全、促进低碳物流发展、完善煤炭调运格局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关于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煤炭物流和低碳物流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然后对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其次,分析了我国煤炭供需现状,对重点煤炭产地、消费地及行业进行了介绍,从吞吐量、地理位置、业务等方面分析了环渤海港口现状,并进一步介绍了环渤海港口配套铁路通道,为后续建立优化模型打下基础。最后,通过引入碳税政策,将碳排放转化为成本,构建了以总成本最小的海铁联运路径优化的多商品流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针对前文的内容分析,提出了运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合理规划煤炭下水港建设、完善煤炭铁路运输通道、加快海铁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环渤海港口煤炭物流云服务平台等策略来提高联运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班正奇[2](2020)在《山东省港口整合背景下的青岛港集装箱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岛港是世界第七大港,西太平洋重要的国际贸易枢纽,我国北方最大的外贸口岸。2019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五位。青岛港集装箱业务依托优越的战略位置、领先的码头设施、发达的集疏运网络、一流的服务和效率、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效的经营管理和持续增强的核心竞争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19年山东港口集团成立,将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渤海湾港整合为一。在新形势下,作为港口主干货种的集装箱,青岛港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和装卸服务水平,在我国沿海港口中继续位于前列。本文通过PEST分析、SWOT分析等方法,对青岛港集装箱业务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并依据战略分析理论,提出发展战略建议。首先,从集装箱港口行业发展和近几年我国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情况进行分析,参考国内外各港口群的区域整合实践经验和山东省沿海各港口情况,形成对青岛港集装箱业务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介绍青岛港集装箱内、外部环境,并利用PEST和SWOT分析法,阐述了政治、经济、社会、经济环境四个方面,并搭建起青岛港集装箱业务的SO、WO、ST、WT不同战略组合,进行充分的分析。最后,制定出青岛港集装箱业务发展战略,并通过建设枢纽港、提升核心竞争力、吸引航运人才、加快信息化发展和融入全程物流体系等保障措施,促使青岛港集装箱发展在山东省港口整合背景下,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强港。

甄林志[3](2020)在《黄骅港集疏运系统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港口是集水路、铁路、公路、管道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港口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发展港口能促进交通发展,对国家经济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港口作为公路、铁路、水路、管道、皮带机等运输方式汇集、连接的枢纽,港口承担着人员、货物的运输和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人员、货物的临时等候、储存场所和为车、船、客、货等对象提供技术服务的职能。港口集疏运系统是影响港口通过能力的关键因素,加强集疏运系统建设,能够提高港口货物周转效率,吸引更多货源,为区域经济和国家发展提供基础保障。黄骅港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是河北省第三大港口,2019年一季度,黄骅港吞吐量已跃居全国第十位。黄骅港发展势头迅猛,也对集疏运系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研究发展黄骅港集疏运系统势在必行。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法和黄骅港经济腹地分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黄骅港2025年、2035年的货物吞吐量进行了预测,运用SWOT法对黄骅港集疏运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黄骅港集疏运系统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黄骅港90%的货物吞吐量来自于煤炭港区,而煤炭港区的铁路进港之后货物装卸、船舶等待时间太长,本文设计了泊位优化模型和堆场装卸作业优化模型,船舶泊位优化模型使得船舶在多泊位、多艘船舶等待靠泊、载货类型有冲突的情况下,有序安排船舶靠泊顺序,使得总的船舶在港时间最短,总的船舶载货量最大。堆场装船作业优化模型是船舶靠泊后,基本上是港口的几个泊位在同时进行装船作业,而船舶根据货主需要装载的煤炭热值的不同需要配煤作业,不同热值的煤炭储存在不同的堆场和垛位,港口装船作业时需要在不同的堆场和垛位进行取料配煤,为了加快装卸效率,堆场不同的垛位要同时进行取料,在堆场的皮带机处将集中煤炭配成船舶需要的煤炭类型,再装到船上。利用Java语言和lingo软件进行算例的求解,装船作业优化模型解决了在多艘船舶在同意堆场的不同泊位同时作业、所需货物分配在不同垛位需要进行配煤的问题,从而达到总的船舶装船时间最小,堆场取料机利用效率最高的效果。模型能够较好地解决黄骅港集疏运系统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王雅杰[4](2020)在《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环渤海典型港口吞吐量预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逐步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间贸易往来越发频繁,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航运枢纽和海上货物运输的关键节点,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港口吞吐量逐渐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贸易往来的加深为我国沿海港口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但与此同时,也对港口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港口吞吐量的预测逐渐受到研究人员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环渤海典型港口天津港、大连港和青岛港的发展现状和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整合三个港口腹地城市经济指标情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LSTM算法搭建港口吞吐量预测模型,使用不同维度港口情报数据作为模型输入进行目标港口吞吐量预测实验,得到较高吞吐量预测精度模型,系统地对环渤海典型港口吞吐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实验研究,并分别针对环渤海区域典型港口层次和环渤海港口群整体区域层次给出发展对策。具体研究如下:首先,针对港口吞吐量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现状,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对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整合了一套较为合理完备的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体系作为吞吐量预测的辅助情报,为提高预测结果精确度提供基础。其次,运用小波分解变换获得同时囊括低频趋势和高频扰动信息的多维辅助情报数据集,由此搭建基于LSTM的辅助情报预测模型,通过实验研究港口吞吐量预测辅助情报发展趋势,为港口吞吐量预测实验做准备。再次,另行构建基于LSTM的港口吞吐量预测模型,同样运用小波分解变换获得同时囊括高低频信息的港口吞吐量情报数据集,通过不同维度港口情报数据的组合进行目标港口吞吐量预测实验,将预测精度最高的模型作为最终港口吞吐量预测实验模型。通过实证对比其他算法(BP、RNN)下的预测结果,证明LSTM算法模型在港口吞吐量预测中的适用性和预测精度。同时依据预测结果进行港口发展趋势分析,为环渤海典型港口规划建设提供依据。最后,根据环渤海典型港口发展现状及港口吞吐量趋势分析,就环渤海地区港口发展面临的挑战,分别针对环渤海区域典型港口层次和环渤海港口群整体区域层次给出发展对策。

宋长利[5](2019)在《中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世界港口大国,我国港口规模连续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发展过程中,全球港口呈集聚化发展趋势。我国沿海港口为了提升在全球竞争范围中的整体实力,逐渐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由于港口群形成优势互补、合作互动的港口环境,从而使得港口产生出巨大的聚集经济辐射效应,推动腹地经济不断向港口群四周及内陆扩展。聚集经济效应不仅推动了港口群自身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在我国港口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如港口群区域内港口之间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等问题。因此,分析港口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进行实证分析,对于建设一个高效有序的港口群整体,发挥港口群聚集经济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研究首先结合国内外关于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研究的经验,总结沿海港口群经济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论述了中国五大沿海港口群发展现状,并分析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其次,对影响我国沿海港口群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进行分析,对我国沿海港口群发展的效应进行分析。然后,基于2008年至2017年十年间各沿海港口群主要港口的港口吞吐量等生产数据和相关经济数据,分别对各沿海港口群进行实证分析:基于超效率DEA方法对港口进行产业技术效率评价;对港口产业技术效率进行影响因素协方差分析;利用区位熵指标、空间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对港口群港口进行产业集聚水平评价;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利用Geoda软件计算对港口群内各港口间空间经济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本研究结合当前的形势,对各沿海港口群未来经济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针对港口群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研究的总体目的是总结当前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我国沿海港口群发展现状和问题,应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各沿海港口群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该研究结果有利于明确我国沿海港口群发展现状、为我国沿海港口群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徐新新[6](2019)在《基于组合模型的青岛港货物吞吐量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港口逐渐在世界贸易和物流系统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港口物流运输已成为物流学科研究的必然趋势。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合理预测是进行港口物流规划与建设物流园区的关键部分,其有利于充分发挥港口效应,促进可持续快速发展。本文针对青岛港货物吞吐量预测的单项模型和组合模型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其目的在于寻求一种高准确性和高科学性的吞吐量预测模型来指导青岛港港口物流规划布置。首先,在吞吐量预测前期对青岛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简单介绍了青岛港四大港区的自然区位及主营业务,对青岛港的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以及外贸吞吐量数据的规律及特点进行充分的分析,把握青岛港吞吐量多年的基本走势;并根据青岛港的发展现状做了比较详尽的SWOT分析,分析其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港口腹地的五个方面对青岛港货物吞吐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为港口吞吐量预测奠定了基础。其次,对青岛港货物吞吐量的预测进行单项模型验证。预测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影响货物吞吐量的五个关键指标,并对其未来五年的数据运用组合模型进行预测,作为后续吞吐量预测工作的输入数据;接着采用多元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时间序列ARIMA模型对2018-2022年的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进行单项模型预测,并对三种模型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通过相对误差和拟合曲线对比发现单项预测模型中的时间序列ARIMA模型预测精度最高,拟合效果最好,但预测效果并不理想。最后,对青岛港货物吞吐量预测进行组合模型的验证。依据权重系数是否随时间变化而改变选择了两种定权组合模型和三种变权组合模型应用于青岛港货物吞吐量的预测,经过所有模型评价及多方面分析表明基于IOWA算子的变权组合模型的相对误差较小,拟合曲线更加平滑,预测结果更加可信;并从总体战略、经济发展以及吞吐量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结合青岛港吞吐量的预测结果和SWOT分析的相关状况对青岛港物流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为青岛港运输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研究表明,应用组合模型进行港口吞吐量预测相比于单项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变权组合模型为港口吞吐量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论文对青岛港的吞吐量预测及港口物流规划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马媛媛[7](2019)在《烟台港进口铝矾土物流网络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铝工业是继钢铁行业之后,又一大产值巨大的能源与资源密集型产业。而我国的铝产量以及氧化铝产能均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并且自2017年初环保从严化,国内自有铝土矿的供应不足,我国进口铝矾土的需求不断增加。烟台港位于渤海湾南岸,临近渤海航运主航道,是一个天然的深水良港,主要经营铝矾土、石油、铁矿石、化肥等业务。在“一带一路”战略方针下,烟台港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渤海湾区域关键港口。烟台港与魏桥集团、韦立集团、几内亚政府共同开辟了从几内亚博凯铝矾土矿山到中国内陆魏桥集团的铝矾土稳定供应航线。烟台港成功的奠定了我国铝矾土进口量第一港的地位,但是目前尚未形成相对完善的进口铝矾土物流网络,国内企业独立采购、企业市场缺乏物流方面的合理规划,港口的接卸与集疏运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进口铝矾土积压在港,降低物流运转效率,影响了企业的连续性生产,增加了整体的物流成本。本文以烟台港进口铝矾土物流网络为研究对象,对进口铝矾土的物流网络进行优化;首先根据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对烟台港的港口物流条件、腹地经济进行分析;结合进口物资网络和物流特点,分析烟台港进口铝矾土物流网络现状,详细分析了网络中的进口铝矾土供需主体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国内需求及港口腹地内需求两方面分析进口铝矾土物流需求,并运用GM(1,1)模型对烟台港未来几年的铝矾土吞吐量进行预测。基于港口日益增加的铝矾土进口量,以烟台港为网络中的核心节点,以远洋运输到岸成本、港口处理成本、内陆疏运成本、港口库存成本构成的综合物流成本最优为目标,港口的装卸能力、安全库存水平、网络供需能力为约束条件,考虑Cape船和Panamax船两种船型和公铁水三种疏运方式,建立烟台港进口铝矾土物流网络优化模型,并设计合理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得到各个研究时间段中不同航线上的船型数量,港口到需求企业的运输工具数量。本文优化了烟台港进口铝矾土物流网络,降低网络整体物流成本、提高港口疏运能力,研究成果能够为港口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港口作业提供一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李红兵[8](2015)在《中国港口业安全与转型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港口产业安全是指港口产业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状态。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发展,港口业也随之兴盛起来,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从经济发展的历史看,港口业是世界经济大国崛起的基础;另一方面,港口城市和港口地区也是国家经济开放和发展的先行者。本研究在理论上丰富完善了对港口产业的经济学研究,将产业安全理论应用到我国港口产业的研究中;在实践上汲取各国港口产业发展的经验,为我国港口产业安全及其转型发展提供借鉴。本文通过清晰界定港口产业,对港口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港口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中国港口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其成因。这些威胁有的来自于港口业内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有的来自于外部经济产生的威胁,如港口配套能力不足、港口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港口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港口业外资控制等问题。在规范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影响我国港口产业安全的主要因素,构建港口产业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港口产业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在借鉴国外港口业发展经验以及我国港口产业安全状况评估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后,我国港口业在应对全球经济新变化中实现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在港口业安全的界定以及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港口业安全状况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创新研究。同时,本文的研究成果既有助于丰富完善产业安全理论,解决产业安全理论体系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也有利于指导服务产业安全实践,为港口业主管部门制定港口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李鹏[9](2012)在《建国以来青岛港航运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青岛第一座近代人工码头——前海栈桥开工建设以来,青岛港至今已经有120年的历史。1892年,青岛前海栈桥和衙门桥动工,两座人工码头的兴建拉开了近代青岛港建港的帷幕。自青岛港建港以来,新中国成立前后各约60年(建国前为1892-1949,建国后为1949-现在),青岛港航运从衰弱到崛起,从列强船行垄断到民族航运兴起;建国以来,改革开放前后各近30年(在这里改革开放前为1949-1977,改革开放后为1977-现在),青岛港航运从崛起到振兴,从沿海发展到远洋。从1892年建港开始直到1949年,青岛港航运主权从沦丧到收回,青岛港也逐渐发展为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港口。这个过程也可以得出,航运的发展与港口建设、铁路、组织管理、船舶、内外贸易、外部环境等因素紧密相关。建国后,青岛港获得了新生,航运发展极为迅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港航运取得了光辉的业绩。青岛港港口贸易从内贸为主发展到外贸为主;港口功能从单一的运输发展到中转、储存、物流多种功能;码头从以件杂货码头为主发展为专业化、深水化码头;主要货种从散杂货为主发展到形成矿石、集装箱、原油、煤炭、粮食五大货种;港口规模从一个百年老港发展到形成老港、油港、新港三大港区的格局;航运组织从沿海航运公司发展到国际航运巨头;港口管理从缺乏自主到相对自由;港口业务从运输为主发展成集运输、中转、储藏、加工于一体;港口建设从单纯的硬件建设发展到软硬件兼有;适型船舶从小型船只发展到超大型船舶;吞吐量从不足百吨发展到逾越亿吨;港口选址从最初的青岛湾栈桥到胶州湾东侧的大港、中港、小港再到黄岛的油港和新港,经历了从胶州湾外侧到内侧,从东岸到西岸的转移。而今,青岛港又将港口建设扩大到胶州湾以外。伴随青岛港快速发展的是海运航线实现了三级跳:从北方航线为主发展到覆盖沿海,从国内沿海航线居多发展到以至日本、东南亚等地区为主的近洋航线,再从近洋发展到到以欧美航线为主的远洋航线占据主导。沿海航线从北方为主到打通国内航线,纵贯南北;远洋航线从突破封锁到航线遍布各大洲,建立系统的全球航运网络,实现全球通。青岛港的发展目标也从国内大港、区域大港、亿吨大港到国际航运中心。经过60余年的建设,如今的青岛港从内贸港发展成为中国内地第二大外贸港口,世界十大集装箱港之一,太平洋西岸的重要国际枢纽大港。青岛港航运犹如雏鹰,经历了建国初期的破壳、全面建设时期的哺育、动荡时期的坎坷学飞,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振翅翱翔,而且越飞越高。新世纪之交,青岛港提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航运事业、增强港口实力成为当务之急。在继承历史因素的基础上,青岛港具备了发展成为国际航运界中心的条件。今天的青岛港正以“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营造平安和谐幸福家园”为目标,全力打造“平安福港,效率快港,实力强港”。青岛港应顺应国际航运发展趋势,抓住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实现船舶大型化、港口集群化、码头深水化、组织合作化、管理自由化、融资多元化等条件,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张继良[10](2012)在《港口物流系统竞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运输网络的动态变化,以及现代物流产业的兴起和不断发展,港口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港口作为海运转为其他运输方式的必经转运点的作用逐渐减弱,港口已经成为综合运输链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方面的作用不断突出。基于腹地经济的发展,以该经济区域发展为基础的多个港口之间的竞合发展也成为学术界研讨的热点问题。港口物流系统是与外界环境密切联系的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大系统,同时它又是联系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重要桥梁。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研究港口物流系统竞合模式,架构港口物流系统竞合体系,并进行港口物流系统竞合绩效的评价,对于港口不断完善自身物流系统,不断开拓创新,推动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合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协同论、博弈论、竞合理论等基础理论,对国内外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港区联动发展、港口物流参与主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港口物流竞合发展战略定位和竞合策略;提出适合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港口竞合模式,并进行了博弈分析;架构港口物流系统竞合体系及评价矩阵,并借助多层次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对区域港口群——山东半岛港口群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本文研究,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运用SWOT分析研究,我国港口物流系统发展中的劣势是关键所在,港口纵横竞合的影响因素很多,港口自身竞争力(即纵向竞合)的优劣对其横向竞合的影响是很大的。提出要达到战略目标,扭转型战略更适合我国当前港口物流系统的发展战略。(2)经实证计算发现:港口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前后总收益差大于零,证明其纵向竞合是有效的;该模型可有效解决合作各方的利润分配,充分表明本文研究的这种虚拟合作联盟对现实操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3)通过敏感度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港口竞合效益及其整个供应网络效益的影响因素包括纵横竞合所有相关因素;纵横竞合有效度同港口效益及其整个供应网络的效益同方向变化;港口自身的发展对港口效益的影响最大。(4)本文研究分析了港口的区位和层次,架构并建立了三层次港口物流系统竞合体系和评价矩阵,并用多层次动态灰色综合评价,能够正确反映评价指标实际值对评价结果的贡献,并用“平衡态”和“竞合有效度”两个概念可判断其竞合效应的优劣和竞合有效性的强弱。(5)通过实证研究,在山东半岛中的青岛、日照、烟台三个港口中,青岛港各亚系统竞合发展水平均衡,日照港、烟台港航运运营亚系统竞合有效度相对偏弱。青岛港由于自然位置的优越、基础设施的良好、腹地经济的强大以及管理效率较高,因而在纵向竞合、横向竞合和纵横竞合三方面的排序位列三港口首位,其次是日照港和烟台港。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学术理念创新、模型创新、体系创新和方法创新四个方面:在学术理念创新方面,本文在港口物流系统竞合研究中综合运用复杂系统、港区联动、竞争合作和一体化统筹等思想和理论,将港口物流大系统纳入复杂系统这一综合概念框架之内,以亚系统为支点来研究港区联动。并针对港口发展的差异性、有效竞合理论以及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本文提出竞合平衡态和竞合有效度两个新概念。在港口物流系统竞合模型创新方面,主要有两个创新,一是博弈分析中首次运用横向竞合模型和纵向竞合模型,二是港口层次划分中首次运用改进的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模型。在研究体系创新方面主要有,博弈分析中的横向竞合一体化和纵向竞合一体化,以及竞合体系架构中的三层次区域港口物流系统竞合体系。在研究方法创新方面,本文灵活运用区位商分析法和波士顿矩阵,创新性的提出双层波士顿矩阵,首次运用两个波士顿矩阵划分港口群层次,拓展并更新原有指标数量,用“吞吐量”和“腹地区位吸引力”、“吞吐量”和“外贸吞吐量”两组指标代替常用的“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在评价矩阵构建时,全方位分层次的纳入多种相关指标,打破原有评价体系多注重物流能力、轻视服务弹性、经济腹地等的评价格局,综合系统纵横全方位,能够更全面准确的定位港口及其所在港口群的发展,可有效评价港口物流竞合发展的成效。

二、青岛港吞吐量突破1.2亿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岛港吞吐量突破1.2亿吨(论文提纲范文)

(1)低碳背景下环勃海港口煤炭海铁联运路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港口物流相关理论
        2.1.1 港口物流基本概念
        2.1.2 港口物流组织及业务流程
    2.2 多式联运理论
        2.2.1 多式联运基本概念
        2.2.2 多式联运组织与业务流程
    2.3 低碳物流相关理论
        2.3.1 低碳物流基本概念
        2.3.2 碳达峰碳中和理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环渤海港口煤炭海铁联运现状分析
    3.1 我国煤炭供需现状分析
        3.1.1 我国煤炭生产现状分析
        3.1.2 我国煤炭消费状况分析
    3.2 环渤海主要煤炭下水港发展现状分析
        3.2.1 秦皇岛港煤炭运输现状分析
        3.2.2 唐山港煤炭运输现状分析
        3.2.3 黄骅港煤炭运输现状分析
        3.2.4 天津港煤炭运输现状分析
        3.2.5 青岛港煤炭运输现状分析
        3.2.6 日照港煤炭运输现状分析
    3.3 环渤海港口配套煤炭运输铁路通道分析
        3.3.1 北通道主要线路分析
        3.3.2 中通道主要线路分析
        3.3.3 南通道主要线路分析
    3.4 环渤海港口煤炭海铁联运中存在的问题
        3.4.1 煤炭海铁联运碳排放过高
        3.4.2 煤炭海铁联运效率较低
        3.4.3 环渤海煤炭港口同质化竞争严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环渤海港口群煤炭海铁联运路径优化模型
    4.1 研究问题描述
    4.2 煤炭海铁联运路径优化模型
        4.2.1 模型假设
        4.2.2 参数及变量定义
        4.2.3 数学模型
    4.3 求解算法
        4.3.1 遗传算法
        4.3.2 遗传算法求解步骤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背景分析
        5.1.1 包头煤炭海铁联运网络
        5.1.2 准格尔、大同煤炭海铁联运网络
        5.1.3 鄂尔多斯煤炭海铁联运网络
        5.1.4 神木煤炭海铁联运网络
        5.1.5 朔州煤炭海铁联运网络
        5.1.6 临汾煤炭海铁联运网络
    5.2 相关数据
        5.2.1 环渤海港口煤炭海铁联运量
        5.2.2 铁路运能及相关费用
        5.2.3 港口煤炭通过能力及相关费用
        5.2.4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费用
    5.3 模型运算与分析
        5.3.1 秦皇岛港保持现有业务量
        5.3.2 秦皇岛港业务部分转移
    5.4 环渤海港口煤炭海铁联运优化策略
        5.4.1 合理规划煤炭港口建设
        5.4.2 完善煤炭铁路运输通道建设
        5.4.3 提高煤炭物流低碳化水平
        5.4.4 建立环渤海港口煤炭物流云服务平台
        5.4.5 加快海铁联运运基础设施建设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2)山东省港口整合背景下的青岛港集装箱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论文的研究思路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一、论文的创新点
        二、论文的不足方面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第一节 战略环境分析工具
        一、PEST理论
        二、SWOT分析
        三、竞争战略
    第二节 集装箱业务相关概念
        一、集装箱运输
        二、集装箱码头
    第三节 山东省港口整合相关政策
        一、我国各区域港口整合情况
        二、山东省港口整合的背景及意义
第三章 青岛港集装箱业务发展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山东半岛港口发展情况介绍
        一、青岛港情况
        二、烟台港情况
        三、日照港情况
        四、威海港情况
        五、渤海湾港情况
    第二节 青岛港集装箱业务基本情况
        一、青岛港集装箱作业情况
        二、青岛港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三、青岛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
        四、青岛港集装箱腹地范围及经济情况
    第三节 青岛港集装箱的周边港口环境和竞争分析
        一、与省内港口关系情况
        二、与省外周边港口竞争激烈
第四章 青岛港集装箱业务PEST与 SWOT分析
    第一节 青岛港集装箱业务PEST分析
        一、政治法律环境(P)分析
        二、经济环境(E)分析
        三、社会环境(S)分析
        四、技术环境(T)分析
    第二节 青岛港集装箱业务SWOT矩阵分析
        一、青岛港集装箱业务优势(S)分析
        二、青岛港集装箱业务劣势(W)分析
        三、青岛港集装箱业务机遇(0)分析
        四、青岛港集装箱业务威胁(T)分析
第五章 青岛港集装箱战略实施与保障
    第一节 青岛港集装箱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第二节 青岛港集装箱战略实施
        一、全力打造青岛港集装箱枢纽港建设
        二、提升青岛港集装箱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航运人才发展战略
        四、实施港口信息化发展战略
        五、提供全程物流增值服务
    第三节 青岛港集装箱业务战略保障
        一、优化整合内部资源,调整组织结构
        二、建立灵活的商务政策,打通集装箱进口、中转路径
        三、发展海铁联运,构建内陆港网络拓展腹地
        四、发挥股东优势,形成海运资源集聚效应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黄骅港集疏运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交通运输行业背景分析
        1.1.2 港口集疏运系统管理的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1.4 技术路线
2 黄骅港集疏运系统发展情况研究
    2.1 港口集疏运系统理论
        2.1.1 港口集疏运系统概念
        2.1.2 港口集疏运系统的组成
        2.1.3 港口集疏运系统的作用
    2.2 黄骅港发展现状
        2.2.1 神华煤炭港区功能及发展现状
        2.2.2 散货港区功能及发展现状
        2.2.3 综合港区功能及发展现状
        2.2.4 河口港区功能及发展现状
    2.3 黄骅港集疏运系统现状
        2.3.1 铁路子系统
        2.3.2 公路子系统
        2.3.3 水路子系统
        2.3.4 管道子系统
        2.3.5 皮带机子系统
        2.3.6 黄骅港集疏运系统存在的问题
3 黄骅港货物吞吐量预测及对集疏运要求
    3.1 定性分析
        3.1.1 黄骅港功能定位
        3.1.2 黄骅港经济腹地发展情况和趋势预测
    3.2 利用回归分析法进行吞吐量预测
        3.2.1 回归分析法
        3.2.2 调取数据
        3.2.3 数据拟合与结果分析
        3.2.4 基于货物类型的黄骅港货物吞吐量预测
    3.3 黄骅港集疏运发展的SWOT分析
        3.3.1 黄骅港集疏运系统发展的优势
        3.3.2 黄骅港集疏运系统发展的劣势
        3.3.3 黄骅港集疏运系统发展的机遇
        3.3.4 黄骅港集疏运系统发展的挑战
    3.4 本章小结
4 黄骅港集疏运系统优化
    4.1 模型概述
    4.2 船舶泊位分配优化模型
        4.2.1 船舶泊位分配优化模型概述
        4.2.2 假设条件
        4.2.3 船舶泊位分配优化模型
        4.2.4 算法实现
        4.2.5 泊位分配优化模型数据计算及结果
    4.3 堆场装船作业优化模型
        4.3.1 假设条件
        4.3.2 模型变量及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4.3.3 煤炭装船实例数据计算及结果
    4.4 模型优化结果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环渤海典型港口吞吐量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港口吞吐量相关研究文献
        2.1.1 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研究
        2.1.2 港口吞吐量预测方法研究
    2.2 LSTM预测应用相关研究综述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环渤海典型港口发展现状与吞吐量影响因素分析
    3.1 典型港口发展现状
        3.1.1 地理位置
        3.1.2 管理模式
        3.1.3 吞吐量水平
    3.2 典型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
        3.2.1 腹地区域影响因素
        3.2.2 宏观外部环境分析
第四章 环渤海典型港口吞吐量预测
    4.1 港口吞吐量预测思路
    4.2 输入指标建立
        4.2.1 指标提取原则
        4.2.2 模型输入指标
    4.3 实验模型搭建
        4.3.1 小波分解变换原理
        4.3.2 LSTM神经网络原理
        4.3.3 性能评价指标
        4.3.4 实验数据
    4.4 预测模型搭建
        4.4.1 港口辅助情报预测
        4.4.2 港口吞吐量预测
    4.5 吞吐量预测实验设计
    4.6 模型性能评价
        4.6.1 天津港测试结果
        4.6.2 大连港测试结果
        4.6.3 青岛港测试结果
        4.6.4 模型性能对比
    4.7 环渤海典型港口吞吐量预测
        4.7.1 天津港2019-2021年吞吐量预测
        4.7.2 大连港2019-2021年吞吐量预测
        4.7.3 青岛港2019-2021年吞吐量预测
第五章 环渤海典型港口协同发展策略
    5.1 基于环渤海典型港口层次的发展对策
        5.1.1 确立地缘格局特色的港口发展路径
        5.1.2 建立监测预防及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5.2 基于环渤海港口群整体区域层次的发展对策
        5.2.1 构建创新竞合发展模式
        5.2.2 优化港口货物运输体系
        5.2.3 建设港口信息共享平台
        5.2.4 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中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港口群经济发展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港口群发展相关理论
        2.1.1 港口群经济
        2.1.2 规模经济
        2.1.3 产业聚集与扩散
        2.1.4 区域经济一体化
    2.2 港口群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3 港口群经济研究相关方法
        2.3.1 DEA绩效评价理论
        2.3.2 聚集度评价
        2.3.3 空间计量经济
第3章 我国港口群发展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3.1 历史沿革
        3.1.1 起步阶段(1950-1970 年代)
        3.1.2 恢复建设(1970-1980 年代末)
        3.1.3 快速发展(1980 年代末至1990 年代末)
        3.1.4 形成港口群(2000 年至今)
    3.2 发展现状
        3.2.1 环渤海港口群
        3.2.2 长三角港口群
        3.2.3 东南沿海港口群
        3.2.4 珠三角港口群
        3.2.5 西南沿海港口群
    3.3 我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3.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3.3.2 主要成因
第4章 港口群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
    4.1 国民经济效应
        4.1.1 港口群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4.1.2 港口经济效益
        4.1.3 加强港口群发展对经济促进作用的机制建设
    4.2 联动发展效应
        4.2.1 港口群经济对腹地经济的促进作用
        4.2.2 腹地经济对港口群经济的促进作用
    4.3 创新发展效应
    4.4 开放发展效应
    4.5 技术创新效应
第5章 沿海港口群技术效率、产业集聚水平与空间经济分析
    5.1 我国沿海港口群技术效率评价
        5.1.1 港口技术效率评价意义
        5.1.2 基于超效率DEA的港口产业技术效率评价模型
        5.1.3 港口产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协方差分析
        5.1.4 我国沿海港口群港口产业技术效率实证分析
    5.2 我国沿海港口群港口产业集聚水平评价
        5.2.1 环渤海港口群
        5.2.2 长三角港口群
        5.2.3 东南沿海港口群
        5.2.4 珠三角港口群
        5.2.5 西南沿海港口群
        5.2.6 我国港口群港口产业集聚水平总体分析
    5.3 我国沿海港口群空间经济分析
        5.3.1 港口群港口间空间经济影响模型建立
        5.3.2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第6章 我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6.1 国际贸易环境
        6.1.1 国际贸易分工
        6.1.2 国际贸易变化
    6.2 “一带一路”倡议
        6.2.1 “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
        6.2.2 “一带一路”下我国的贸易发展
        6.2.3 “一带一路”下中俄贸易合作发展
    6.3 贸易协定影响
        6.3.1 中美贸易协议
        6.3.2 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
        6.3.3 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
        6.3.4 TTIP贸易协定
    6.4 亚太自贸组织
    6.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6.6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第7章 对策建议与发展展望
    7.1 对策建议
        7.1.1 明确战略定位
        7.1.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7.1.3 完善公平透明的宏观政策
        7.1.4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7.1.5 明确评价与激励机制
        7.1.6 推动港口群基础设施高效衔接
        7.1.7 构建一体化运输体制
        7.1.8 推进智慧港口建设
    7.2 中国沿海港口群发展展望
        7.2.1 环渤海港口群——新时代东北振兴、京津冀一体化
        7.2.2 长三角港口群——长江经济带
        7.2.3 东南沿海港口群——扩大两岸合作交流
        7.2.4 珠三角港口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7.2.5 西南沿海港口群——一带一路、东盟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6)基于组合模型的青岛港货物吞吐量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5 本章小结
2 青岛港发展现状及吞吐量影响因素分析
    2.1 青岛港基本概况
    2.2 青岛港发展状况SWOT分析
    2.3 青岛港吞吐量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数学模型原理及吞吐量预测模型构建
    3.1 多元回归预测模型
    3.2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3.3 ARIMA预测模型
    3.4 组合预测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单项模型的青岛港货物吞吐量预测
    4.1 预测指标数据收集
    4.2 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吞吐量
    4.3 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吞吐量
    4.4 ARIMA模型预测吞吐量
    4.5 单项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组合模型的青岛港货物吞吐量预测
    5.1 组合模型预测青岛港吞吐量
    5.2 青岛港吞吐量预测结果分析
    5.3 青岛港口物流发展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烟台港进口铝矾土物流网络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物流网络优化
        1.3.2 港口物流
        1.3.3 大宗散货物流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烟台港进口铝矾土物流现状分析
    2.1 烟台港港口物流条件及腹地分析
        2.1.1 港口物流条件
        2.1.2 腹地分析
    2.2 烟台港竞争对手分析
        2.2.1 青岛港
        2.2.2 日照港
        2.2.3 大连港
    2.3 烟台港进口铝矾土物流网络现状
        2.3.1 进口铝矾土物流网络构成及特点
        2.3.2 烟台港进口铝矾土物流网络
    2.4 烟台港进口铝矾土物流网络存在的问题
        2.4.1 泊位接卸能力不足
        2.4.2 疏港能力不足
        2.4.3 港口物流服务功能不全
        2.4.4 物流网络协作程度低
第3章 烟台港进口铝矾土物流需求分析及预测
    3.1 烟台港铝矾土进口需求分析
    3.2 烟台港进口铝矾土库存水平
    3.3 烟台港铝矾土吞吐量预测
        3.3.1 GM(1.1)模型
        3.3.2 预测结果分析
    3.4 烟台港进口铝矾土物流网络未来发展趋势与要求
        3.4.1 未来发展趋势
        3.4.2 未来发展要求
第4章 烟台港进口铝矾土物流网络优化模型
    4.1 问题描述及优化思路
    4.2 进口铝矾土物流网络优化模型构建
        4.2.1 模型假设
        4.2.2 符号定义及参数变量确定
        4.2.3 模型构建
    4.3 算法设计及求解
        4.3.1 遗传算法
        4.3.2 相关参数数据收集
        4.3.3 计算结果
    4.4 结果分析
        4.4.1 运输航线分析
        4.4.2 内陆疏运分析
        4.4.3 港口到港量及疏运量分析
        4.4.4 港口库存分析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

(8)中国港口业安全与转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现有研究成果
        1.2.1 产业安全的研究
        1.2.2 有关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研究
        1.2.3 有关港口竞争力的研究
        1.2.4 有关港口民营化改革的研究
        1.2.5 有关各国港口业合作发展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港口产业安全相关理论
    2.1 港口产业与特性
        2.1.1 港口及其相关界定
        2.1.2 港口产业特性
    2.2 港口产业安全的内涵界定与理论
        2.2.1 港口产业安全的界定
        2.2.2 港口产业安全理论
3 中国港口业发展现状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3.1 港口业发展现状
        3.1.1 世界港口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3.1.2 中国港口业发展现状
    3.2 港口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2.1 港口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3.2.2 港口业对临港产业发展的影响
4 中国港口业发展中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原因
    4.1 配套服务能力不足威胁港口产业安全
        4.1.1 多式联运体系不健全
        4.1.2 港口集疏运网络不完善
        4.1.3 港口航道通过能力差异大
    4.2 港口重复建设威胁港口产业安全
        4.2.1 港址选择与产业规划布局不相适应
        4.2.2 港口低水平重复建设
    4.3 港口产能过剩威胁港口产业安全
        4.3.1 集装箱港口产能利用率下降
        4.3.2 我国集装箱港口效率下降
        4.3.3 各地区产能利用率参差不齐
    4.4 外资控制威胁港口产业安全
        4.4.1 外资争夺港口业集装箱市场
        4.4.2 外资对港口产业的寡头垄断
        4.4.3 缺乏港口产业的外商投资立法
5 中国港口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5.1 中国港口业安全评价的DEA模型构建
        5.1.1 DEA模型概述
        5.1.2 港口业安全指标评价体系的设计
    5.2 中国港口业安全评价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5.2.1 综合效率分析
        5.2.2 技术效率分析
        5.2.3 规模效率分析
        5.2.4 规模收益分析
        5.2.5 投影分析
    5.3 港口业直接产出和经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5.3.1 单位根检验
        5.3.2 协整检验
        5.3.3 格兰杰因果检验
6 中国港口业转型发展中值得借鉴的各国经验
    6.1 港城一体化带动港口与腹地经济共同发展——荷兰鹿特丹港
        6.1.1 鹿特丹港的兴起与鹿特丹城
        6.1.2 鹿特丹港不断向鹿特丹城扩张和发展
        6.1.3 与城市共生的鹿特丹港口产业
        6.1.4 鹿特丹的港城一体化
        6.1.5 港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及鹿特丹港城一体化的经验借鉴
    6.2 合作发展促进港口间的协同发展——日本东京湾港口群
        6.2.1 东京湾港口群的主要港口职能
        6.2.2 东京湾港口群各港口发展现状
        6.2.3 港口群内港口竞争合作模式及东京湾港口群发展的经验借鉴
    6.3 民营化改革打破政府垄断——英国港口业
        6.3.1 英国港口业民营化改革的背景
        6.3.2 英国港口民营化的动因和历程
        6.3.3 港口民营化目标体系及英国港口业民营化改革的经验借鉴
7 案例分析:青岛港产业安全与转型发展
    7.1 青岛港和青岛港集团的发展现状
        7.1.1 青岛港发展现状
        7.1.2 青岛港集团发展现状
    7.2 青岛港发展中面临的安全威胁要素分析
        7.2.1 发展环境要素分析
        7.2.2 外资控制要素分析
        7.2.3 对外依存度要素分析
        7.2.4 竞争能力要素分析
    7.3 青岛港转型发展战略
        7.3.1 带动融合临港产业,向港城一体化发展转型
        7.3.2 整合优化资源,向集约型合作共赢发展转型
        7.3.3 拓宽融资渠道,向投资多元化转型
        7.3.4 实现可持续发展,向综合物流中心转型
8 中国港口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8.1 由自我发展向港城一体化发展转型
        8.1.1 着力发展港口工业群
        8.1.2 完善和建立港口与城市的统一规划
    8.2 由粗放型竞争向集约型合作共赢发展转型
        8.2.1 淡化行政区划和行业壁垒
        8.2.2 协调利益分配
        8.2.3 推动系统管理和综合规划
    8.3 由依托政府投资向投资多元化转型
        8.3.1 转变政府在港口业发展中的角色
        8.3.2 建立健全港口民营化相关法律法规
    8.4 由单一装卸向综合物流中心转型
        8.4.1 构建综合集疏运体系
        8.4.2 构筑港口物流产业链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建国以来青岛港航运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研究目的
    0.2 研究现状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早期青岛港航运变迁
    1.1 近代航运的发端
    1.2 日占时期
    1.3 收回主权时期
    1.4 第二次日占时期
    1.5 第二次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2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后青岛港航运变迁——发展港口内贸与沿海航线时期(1949—1976)
    2.1 发展北方航线时期(1949-1956)
        2.1.1 港口重建与航运恢复
        2.1.2 国内运输——立足北方
        2.1.3 国际运输——突破封锁
        2.1.4 航运组织与管理
    2.2 发展南方航线时期(1957-1965)
        2.2.1 国内运输——扩展南方
        2.2.2 国际运输——走向大洋
        2.2.3 航运组织与管理
    2.3 贯穿南北航线时期(1966-1976)
        2.3.1 港建与机械化运营
        2.3.2 国内运输——纵贯南北
        2.3.3 国际运输——涉足近洋
        2.3.4 航运组织与管理
3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港航运变迁——发展港口外贸与远洋航线时期(1977—2011)
    3.1 发展近洋航线时期(1977-1994)
        3.1.1 管理体制改革前(1977-1987)
        3.1.2 管理体制改革后(1988-1994)
    3.2 发展国际干线时期(1995-2000)
        3.2.1 青岛港发展干线及中转业务的外部条件——国内外形势
        3.2.2 青岛港发展干线及中转业务的内部条件——港口软硬件
        3.2.3 四大货种中转业务的开展及青岛港中转港地位的确立
        3.2.4 青岛港成为国际干线港
        3.2.5 青岛港完成货种转型
        3.2.6 国内运输
        3.2.7 国际航运
        3.2.8 发展大型船舶
        3.2.9 为战略西移做好准备
        3.2.10 亿吨大港及航运中心建设目标的提出
    3.3 覆盖全球航线时期(2001-2011)
        3.3.1 吞吐量亿吨目标的实现
        3.3.2 形成五大货种
        3.3.3 外贸集装箱航线西移的实现
        3.3.4 航线覆盖全球化
        3.3.5 航运中心建设的开展:从北方航运中心到东北亚航运中心
        3.3.6 青岛港航运中心建设举措
4 青岛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设想
    4.1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要求
    4.2 青岛港建设航运中心的优势分析
    4.3 青岛港建设航运中心的短板及比较
    4.4 青岛港建设航运中心的发展策略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港口物流系统竞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本研究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比较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复杂系统理论
        2.1.2 协同理论
        2.1.3 竞合理论
        2.1.4 博弈论
        2.1.5 灰色综合评价理论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港口物流
        2.2.2 港口物流系统
        2.2.3 区位商与SWOT分析法
    小结
3 港口物流系统竞合发展战略与策略
    3.1 港口与区域联动发展研究
        3.1.1 港区联动发展一体化构想
        3.1.2 港区联动一体化模式
        3.1.3 港区联动系统化发展趋势
    3.2 港口物流系统竞合发展战略
        3.2.1 港口物流系统竞合主体
        3.2.2 港口物流系统竞合发展战略SWOT研究
        3.2.3 港口物流系统竞合发展战略选择
    3.3 港口物流系统竞合发展策略
        3.3.1 港口物流合作联盟策略
        3.3.2 港口物流系统整合策略
        3.3.3 港口物流信息协同策略
        3.3.4 港口物流支持保障策略
    小结
4 港口竞合模式及其博弈
    4.1 港口竞合的驱动因素以及有利条件
        4.1.1 港口竞合的驱动因素
        4.1.2 我国港口竞合的有利条件
    4.2 港口竞合模式
        4.2.1 组织融合模式
        4.2.2 信息共享模式
        4.2.3 资源融合模式
    4.3 港口竞合博弈
        4.3.1 港口竞合的博弈途径
        4.3.2 港口横向竞合博弈
        4.3.3 港口纵向竞合博弈
    小结
5 港口物流系统竞合体系架构及评价
    5.1 港口物流系统竞合发展层次
        5.1.1 港口物流系统竞合发展建议
        5.1.2 港口物流的区位商分析
        5.1.3 基于改进的双层波士顿矩阵划分港口层次
    5.2 港口物流系统竞合体系架构
        5.2.1 港口物流系统竞合发展一体化
        5.2.2 港口物流系统竞合体系架构
    5.3 港口物流系统竞合评价矩阵及评价方法
        5.3.1 港口物流系统竞合评价矩阵
        5.3.2 评价矩阵指标权重确定
        5.3.3 多层次动态灰色综合评价
    小结
6 实证研究
    6.1 实证区域港口群——山东半岛港口群
        6.1.1 山东半岛港口群简介
        6.1.2 山东半岛港口群发展环境分析
        6.1.3 山东半岛港口群竞合环境分析
    6.2 山东半岛港口竞合体系架构
        6.2.1 SWOT战略分析
        6.2.2 竞合层次划分
        6.2.3 竞合体系架构
    6.3 山东半岛港口竞合评价
        6.3.1 山东半岛港口数据分析
        6.3.2 指标权重确定
        6.3.3 港口指标评分及处理
        6.3.4 山东半岛港口竞合分析及发展策略建议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果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青岛港吞吐量突破1.2亿吨(论文参考文献)

  • [1]低碳背景下环勃海港口煤炭海铁联运路径优化研究[D]. 宋浩贤. 燕山大学, 2021(01)
  • [2]山东省港口整合背景下的青岛港集装箱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班正奇. 云南师范大学, 2020(12)
  • [3]黄骅港集疏运系统优化研究[D]. 甄林志.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4]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环渤海典型港口吞吐量预测[D]. 王雅杰.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5]中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研究[D]. 宋长利. 辽宁大学, 2019(11)
  • [6]基于组合模型的青岛港货物吞吐量预测研究[D]. 徐新新.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7]烟台港进口铝矾土物流网络优化研究[D]. 马媛媛.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8]中国港口业安全与转型发展研究[D]. 李红兵.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6)
  • [9]建国以来青岛港航运变迁研究[D]. 李鹏.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2)
  • [10]港口物流系统竞合研究[D]. 张继良.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青岛港吞吐量突破1.2亿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