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控低强度材料在水下盾构达井工作中的应用案例探讨

受控低强度材料在水下盾构达井工作中的应用案例探讨

一、控制性低强度材料在潜盾到达工作井应用案例之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秀[1](2020)在《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院户外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文中提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3亿人,且2025年将突破3亿人数,而现今我国国情也是老龄化严重、老龄人士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而随着家庭小型化、空巢老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人口增加,越来越多的老人将面临家庭照料者缺失的问题,因此推动社会养老,建立健全的能为老人提供照料与生活服务的养老院不可避免,而养老院户外空间景观质量也直接影响了老人晚年生活质量。据《成都市2019年老年人口信息报告》指出成都市老龄化水平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养老矛盾日益突出,成都又具有独特的风俗文化、气候特征及老人的行为习惯,争对地域性差异,探讨符合成都市地域特征的养老院户外空间景观设计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养老院研究理论梳理及相关案例的分析,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其次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总结了老年人心理、生理及心理需求;再选取九所成都市当地具有一定户外空间规模的养老院,从区位分析到整体概况到问卷调研,分析了不同规模的户外环境、老人对户外环境的需求与满意度,并着重分析各类户外空间细部设计,从而总结分析了养老院户外空间所存在的问题,包括欠缺安全性、未充分考虑老人需求、缺失人文性和地域景观特色;分析原因及可借鉴之处。基于对所存在问题的思考,充分利用成都地域特色及城市特点,包括成都地区特有地理气候特征和成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及城市发展规划,对成都市养老院户外空间从建立不同层级养老院户外空间建设标准、成都市养老院选址及规划布局的角度提出规划思路;并对养老院户外景观要素、养老院入口空间、建筑出入口空间、路径空间、活动空间和坐息空间提出精细化的适老设计;最后,以成都市温江择一城颐养居养老院户外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提出重要节点空间景观及设施优化改造实践,如按照不同生理状态老人的活动需求对健身活动空间进行功能分类,创新性地提出增设老幼共享空间,增进老人间、老人与家人的互动交流。

杨鸿瑞[2](2020)在《大直径盾构下穿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引起的沉降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表沉降是盾构施工中造成的主要的地质灾害,如果不加以控制往往引起严重后果。轻则造成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严重时将影响周边建筑物的使用及其中居民的生命安全。南水北调是我国的战略性工程,其中中线工程自丹江口水库引出,惠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如果输水干渠结构遭到损坏影响到使用功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本文以豫机铁路工程盾构施工下穿南水北调干渠段作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机理。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计算等方式,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地表沉降控制措施,在减小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方面起到了一定效果。本文研究成果与施工措施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结合工程资料及盾构相关参数,模拟盾构施工对干渠结构的影响。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对比,二者差距较小,经验公式、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呈现出的地表沉降规律基本一致,说明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数值模拟在盾构施工引起地面变形的研究中有一定参考价值。(2)盾构掘进前方1~2倍盾构直径范围内有较明显的地表沉降。掘进参数和土体参数的变化均对地表沉降有明显影响。横向地表沉降中隧道轴线位置出现最大沉降量,沉降量往两侧逐渐减小,影响范围集中在两倍隧道直径内。纵向地表沉降曲线显示掘进参数的变化对地表沉降沿纵向的分布规律影响不大,仅在数值上有所差异。(3)采用单因素法研究计算参数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得到结论:随着掘进速度的增加,最大地表沉降减小;在一定范围内开挖面推力的增大有助于减小最大地表沉降,同时不宜过大。考虑到施工控制标准、安全性和经济性,开挖面推力取理论值1.25倍为宜;土体弹性模量越大、内摩擦角越大,土体的抗剪切能力越强,最大地表沉降越小;注浆等代层弹性模量的提高,使得最大沉降量减小。(4)利用因素分析法对影响地表沉降的因素的平均敏感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对土体内摩擦角的变化最为敏感,按敏感程度土体内摩擦角、土体弹性模量、掘进速度、开挖面推力、注浆层强度依次减小。可以发现土体参数的影响大于掘进参数变化的影响。

张文帅[3](2020)在《深厚软土地层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变形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也推动了顶管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然而要想完全避免顶管施工对周围土体产生影响是很困难的。如果顶管施工控制不当,将会危害周围环境,尤其是在土体结构较差的深厚软土地层中的顶管施工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因此,本文依托温州市上田220kv变电站异地改造工程的三垟湿地段电力管廊顶管工程,借助FLAC 3D软件对穿越深厚软土地层的顶管施工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可以为此工程项目施工及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指导与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得出结论包括:(1)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现场实践经验,对顶管施工引起土体扰动与地面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导致土体扰动与地面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地层损失。(2)结合地勘报告,分析了顶管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特性,通过UU三轴试验获得软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依据制定的监测方案对深厚软土地层中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得出地面沉降规律。(3)借助FLAC 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顶管施工进行模拟,研究了地面沉降规律,并将结果与顶管施工现场监测的沉降规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的沉降曲线与监测的地面沉降曲线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4)基于原有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土体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土体水平位移的最大值位于顶管轴线埋深处;位于管道顶部与底部埋深处的土体水平位移为2.96mm和3.16mm。开挖面距测点前2D时,土体水平位移出现显着增加;开挖面距测点后2D时,土体水平位移增加速率逐渐减小,最终位移值趋于稳定。(5)基于原有的数值分析模型,改变顶管的管径、埋深和土层的弹性模量,顶管施工引起的土体沉降规律均未改变,最大沉降值出现在顶管拱顶,最大隆起值出现在顶管拱底。减小顶管管径或者增大管节埋深都可以减少土体扰动,降低地面变形值。土体弹性模量越大,土体刚度越大,土体的承载能力与抵抗变形的能力也就越大,更有助于减少土体扰动,降低地面变形值。

王岩涛[4](2020)在《戈壁区含软弱夹层的天然砂砾高速公路拓宽路基沉降特征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民经济和城镇建设的高速发展,地区之间的交通量急剧增加。近年来,我国一些已建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已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国民经济,这些高速公路迫切地需要进行改扩建。在对高速公路进行改扩建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路基病害,而其中最主要的路基病害是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如果不加处治,轻则影响路基质量和行车安全,重则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特征和处治措施进行研究。虽然拓宽路基的已有研究成果有很多,但是特殊地区或特殊工况的相关研究却较少。本文依托新疆连霍高速中小草湖到乌鲁木齐段的改扩建项目,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含软弱夹层的天然砂砾拓宽路基沉降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处治措施。最后通过对比现场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处治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筛分试验和其它基本土工试验,研究了天然砂砾在不同含石量下的级配、含水率与干密度等特征关系。利用颗粒流软件PFC2D,介绍CBR数值仿真试验的基本步骤,并结合CBR室内试验,提出了一套针对天然砂砾的实用的参数确定方法。2.结合连霍高速扩建项目的实际工况,选取典型路段利用确定好的参数建立模型,并从沉降、水平位移等方面分析含软弱夹层的天然砂砾拓宽路基的差异沉降特性。3.针对拓宽路基中软弱夹层引起的沉降突变问题,选择典型断面并设置不同的处治方案展开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的对比分析,最后确定不同高度路基中针对软弱夹层的最佳处治方案。4.为了减少含软弱夹层的天然砂砾路基的整体差异沉降,从路基填料与压实、台阶开挖和内倾角、土工格栅加筋等各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数值计算及工程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最后通过现场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处治措施的有效性。然后根据容许最大差异沉降和容许变坡率确定差异沉降等级。本依托项目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为西北地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规范的编制提供借鉴经验。同时,连霍高速也是连接西北部地区和内地的大动脉,它的改扩建质量势必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徐刘逊[5](2019)在《隧道管幕冻结施工地层冻胀融沉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口岸段采用管幕法与人工地层冻结法相结合的新工法,即“管幕冻结法”。在拱北隧道管幕冻结施工期间,如地层的冻胀融沉现象未得到有效控制,势必会对隧道周边环境产生恶劣影响。为此,本文以拱北隧道管幕冻结施工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浅埋大断面隧道管幕冻结法施工期的地层冻胀融沉规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层冻胀融沉控制技术。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采用室内试验方法,进行了人工冻土热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获取了冻土和融土的比热、冻结温度、导热系数和单轴抗压强度等参数,特别是确定了不同土层的冻胀率和融沉系数,为地层冻胀融沉的数值模拟提供了基本参数。(2)考虑冻土正交各向异性的变形特征,采用热力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对拱北隧道管幕冻结施工期的冻土帷幕形成过程和地层冻胀变化规律进行了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冻结期间,隧道顶部正中心位置的地层冻胀位移相对较大,隧道积极冻结90 day后,最大地层冻胀位移为164.47 mm,地表最大隆起量为154.6 mm,地层产生较大的冻胀现象,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冻胀控制措施。(3)采用热力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对拱北隧道管幕冻结施工期的冻土帷幕解冻过程和地层融沉变化规律进行了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自然解冻期内,隧道顶部土层沉降现象明显,冻土帷幕完全解冻后,地层最大沉降量为-69.53 mm,地表最大沉降量为-63 mm,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融沉控制措施。(4)鉴于拱北隧道管幕冻结施工期地层可能产生较大的冻胀融沉现象,为此提出了冻结前土体注浆改良、盐水流量控制、盐水温度调控、限位管调控和异型冻结管分区开关调控等地层冻胀综合控制技术,以减小地层的冻胀量。根据冻土帷幕的融化速率以及对地表和隧道的沉降影响,确定了融沉注浆的方式、时间及参数,进而提出了地层融沉注浆技术措施。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浅埋大断面隧道管幕冻结施工期地层冻胀融沉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图[41]表[18]参[81]

陈远建[6](2014)在《地铁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城市交通压力与日俱增,并逐渐成为上升为城市化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城市地铁因能有效缓解交通问题而得到了大力发展。然而,城市地铁施工大多位于市中心位置,施工环境复杂多变,致使地铁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因此,对地铁项目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加以管理,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不但能够推进地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国家和社会财产免受损失。本论文通过一般性城市地铁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类安全风险研究入手,得出了城市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源汇总表,包括施工准备类、施工测量类、竖井施工类、盾构始发类、盾构掘进类、盾构达到类、周边环境影响类以及特殊地质及灾害类等八大类安全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本论文以长沙地铁为实例分析,采用工作分解结构(WBS)的风险因素辨识方法,梳理出长沙地铁典型区段内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因素汇总表,并采用改进的作业危险评价法(LEC法)对长沙地铁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加以评价,划分危险性等级表,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保障地铁施工的顺利完成。本文将改进的LEC评价方法运用于地铁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价之中,能够更为准确地对风险危险性等级进行评估,为保障地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与完工提供了新思路。图8幅,表46个,参考文献

郭玉海[7](2014)在《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引起的地表变形及掘进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论文依托北京地铁14号线10.22m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长距离掘进控制工程实例,借鉴已有盾构控制技术进行快速施工创新,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紧密结合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提出了大直径盾构机快速掘进及管片配制安装产生地表变形沉降规律及关键控制技术,实现了月掘进平均492m,最快641m/月的最高水平。研究将有利于促进北京地铁从“双洞双线”转向“单洞双线”线路敷设方式的转变和建设方法的革新,意义重大。主要关键技术研究内容有六项。一、大盾构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和分布特征(1)地表沉降槽曲线符合Peck曲线(Gauss公式),地表沉降最大沉降大致在12.0mm到36.4mm之间;拱顶覆粘性土时,最大沉降值在12.0mm到25.9mm之间;拱顶覆砂性土时,最大沉降大致在20.4mm到36.4mm之间。(2)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i与隧道埋深z大致成正比关系,隧道拱顶为粘性土时,比例系数k约为4.7,地层损失率平均为0.40%;拱顶为砂性土时,比例系数k约为3.5,地层损失率平均为0.45%。总体看来,地层损失率大致在0.31-1.04%之间。(3)地层损失Vs与浆液注入率大致成负指数关系:地表沉降最大值和沉降槽宽度均随注浆量、土仓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数据表明,浆液注入率控制在145-175%之间时,地表沉降控制较好。二、地表变形预测方法(1)本文建立的基于LS-SVM的地表沉降最大值以及地表沉降槽宽度预测模型可以考虑盾构法关键技术参数以及隧道埋深、拱顶覆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弥补了传统预测方法在此方面的不足,更贴合工程实际,便于工程推广应用。(2)本文计算分析表明,相比线性函数和多项式核函数,RBF核函数具有较强的统计学习及更高的泛化推广能力,尤其适应地表沉降最大值和沉降槽宽度的建模分析。(3)基于LS-SVM建模分析,可以写出地表最大沉降及沉降槽宽度与相关影响因素的显式表达,从而可以更加清晰认识相关要素与地表沉降关键特征参数的作用机理。三、大盾构始发关键技术(1)大盾构成功始发的实践证明,本工程主要依据工程经验选取旋喷方法进行端头加固可行的,反力架结构推力荷载考虑2.7的安全系数是偏于安全的,通过负环管片拼装前后的控制措施保证负环管片的成型质量以及在盾构台车轨道上方铺设钢板解决了台车轮组小半径曲线转弯问题的做法是合理的,对类似工程有较好参考价值。(2)针对大直径盾构沿350m曲线半径和27‰线路纵坡的困难始发条件,文中提出的始发反力架和基座安装精度指标是合理的,满足了始发要求。(3)理论建模计算分析表明,大直径盾构始发过程中其自重与托垫间的摩擦力产生的阻滞力矩不能满足刀盘旋转切削的掘进要求,必须在其托垫和盾构壳体之间采取抗扭矩措施。四、渣土改良技术和同步注浆浆液配比(1)注入浓度为5%泡沫和浓度为8%泥浆的渣土改良方案以及针对大直径盾构渣土搅拌进行的泥浆、泡沫系统设置、管路独立布置、添加口的数量和位置的设计,特别是渣土主动搅拌装置的配备是成功的,满足了生产需要。(2)实践表明,同步注浆采用双液浆方案,浆液配比为水:水泥:泥浆:缓凝剂=1:1:0.3:0.013,以及每环浆液的注入量为14.1-15.3m3/环的做法是成功的。五、隧道内部会车浮放式道场系统(1)突破传统固定式运输车场的限制,建立一种可适应不同坡度并可在曲线段快速敷设的可移动式隧道内双道岔四轨会车浮放式道场,是实现长大隧道高效水平运输的技术关键,有助于发挥盾构技术安全、迅速和环保的优点。(2)本文建立的车场位置和运输距离模型是本工程在距始发位置1km和1.7km处设置会车浮放式道场的理论基础,对于其他行业长大隧道的建设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六、近接施工安全控制技术(1)构建以合理盾构掘进参数选择、地层渣土改良方案优化和综合注浆控制等为核心技术的主动控制技术体系,并依据环境条件复杂状况,配合实施邻近环境条件和建(构)筑物的现状检测、施工过程的数值化仿真以及必须的地层(和)或邻近建(构)物加固措施,依然是复杂环境条件下直径10.22m大盾构地层微扰动控制技术的核心。(2)对于大直径盾构在小半径曲线上的施工,主动“铰接”功能的配备和沿曲线长度范围内的合理操作顺序至关重要,这是大盾构姿态控制和减少对周围地层扰动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而完善的信息化施工和监测数据的及时反馈分析,是有效指导大盾构掘进施工过程控制及盾尾同步注浆和二次补浆施工,严格控制地层沉降的保证。

胡俊[8](2012)在《高水压砂性土层地铁大直径盾构始发端头加固方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越江跨海交通隧道的不断兴建,大直径长距离盾构隧道工程越来越多。盾构隧道断面越大给盾构进出洞施工所带来的风险也就越高,特别是在高水压砂性土层中,如何选取合理的端头加固方式以确保大直径盾构进出洞施工的安全性是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本文以南京地铁十号线过江隧道盾构始发工程为依托,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与实测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对该工程盾构始发端头加固方式及其安全性展开研究。首先对始发端头典型的两种土质进行了水泥改良前后土体热物理、力学特性的室内试验;接着对该工程盾构始发拟采用的三种加固方式及其关键问题进行了数值分析;对这三种加固方式进行比选,提出了宜采用的加固方式;最后结合实际采用的加固方式,对不同工况下盾构始发掘进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垂直冻结施工进行了现场实测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对始发端头典型的两种土质进行了水泥改良前后土体热物理、力学特性的室内试验,给出了数值分析时端头土体热物理、力学参数的建议取值。(2)对盾构隧道端头常用土体加固方式及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运用解析解验算了当采用三轴深搅+高压旋喷加固方式时土体加固尺寸及其稳定性,从位移场和应力场出发在封门拆除工况下对不同加固范围的始发掘进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了该加固方式具体加固范围。(3)结合数值模拟,确定了当采用杯型水平冻结加固方式时的加固范围,设计了该冻结加固方案及工艺,分析了大直径杯型冻土壁的温度场发展与分布规律以及盐水温度、导热系数、容积热容量、相变潜热和原始地温等因素对杯型冻土壁温度场的影响,比较研究了不同土层下该温度场发展规律的差异性,得出温度下降速度由快到慢和形成冻土帷幕厚度从大到小为砂土水泥土>砂土>粘土水泥土>粘土,砂土水泥土与砂土比粘土水泥土与粘土的冻土壁交圈时间早4天。(4)确定了当采用三轴深搅+垂直冻结加固方式的设计方案,对垂直冻土墙的温度场发展与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了不同冻结管直径和间距下该温度场发展规律的差异性,得出随着冻结管直径的增大和间距的减小,冻结壁交圈时间线性减小,最终形成的垂直冻土墙也越厚,在冻结前期影响尤其明显。(5)对三种加固方式进行比选,提出了宜采用的加固方式和实际工程采用的加固方式及工艺,并结合实际采用的加固方式对不同工况下盾构始发掘进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6)结合实际采用的加固方式,对垂直冻结施工进行了现场实测研究,详细分析了始发端垂直冻土墙在积极冻结和维护冻结阶段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判断冻土墙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及确定洞门凿除和盾构始发时机,得出水泥土加固后比未加固时的原始地温高出17℃~23℃且可大大拟制冻胀变形。

邵义琴[9](2012)在《旋喷加固暗挖法修复破损隧道的有限元分析》文中认为旋喷加固暗挖法修复破损隧道是利用旋喷加固法加固受损隧道周边土体后再进行暗挖修复隧道的方法。先用三管旋喷桩对破损盾构隧道受影响范围进行加固,再采用真空井点降水,在隧道周边布置降水井,降低地下水位,保证施工操作的安全,最后暗挖修补、切除和替换破损管片。本文搜集了国内外隧道建设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故及其研究分析和处理方法。并做了隧道建设中发生重大事故的类型分类。归纳了隧道修复的几种主要施工方法,有明挖法、冻结加固暗挖法和本文研究的旋喷加固暗挖法。介绍了上海地铁11号线支线盾构隧道的损伤案例及初步分析,包括隧道受损情况说明和管片破损形式分类。阐明了旋喷加固暗挖法修复隧道的施工步骤,并用有限元软件分析研究旋喷加固暗挖法修复隧道的可行性,即:1.三维ANSYS有限元分析了旋喷加固后,管片拆除前后土体的沉降分布对比,说明管片拆除前后的土体沉降分布基本没有变化,说明本工程旋喷桩能很好的保持拱顶上部土体的稳定性;分析了旋喷加固后,隧道开孔处土体应力,说明隧道周边土体能实现基本稳定。2.三维PLAXIS有限元分析了旋喷加固后,隧道顶部管片拆除后的塑性区分布,管片应力分布,说明旋喷加固后,土体加固区稳定,管片处于安全状态;分析了旋喷加固后,管片拆除前后土体沉降分布,说明旋喷加固后,管片的拆换基本对地层沉降变化没有影响;分析了旋喷加固后,底部管片拆除后拱底土涌出情况,说明拆除隧道拱底标准块时,拱底土层在上覆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向隧道内的隆起,最大隆起量约50mm,在工程上能确保安全;分析了旋喷加固后,同时拆除3环管片后的土体沉降分布和同时拆除3环管片后的土体塑性区分布,此时地层沉降没有大的变化,但塑性区向旋喷桩加固体内发展。3.二维PLAXIS有限元分析了旋喷桩加固在拱顶以上高度从2m至6m变化过程中,土体塑性区域不断缩小,当加固体高度达到6m时,隧道周边土体几乎不出现塑性区域,从而本工程选用旋喷桩加固高度为6m是最合适的;分析了旋喷桩加固体高度6m时的土体沉降分布,说明平面和整体有限元计算模型的结果基本一致,整体有限元计算结果有效。得出有限元分析结论,有以下几条:1.利用ANSYS和PLAXIS有限元计算方式来相互印证,这种做法能在较大的程度上明确计算模型的正确性,且以经验判断之,能准确预测土体的沉降规律并用来更好的指导施工。2.证明了盾构隧道破损后的抢险修复,在经过一定范围的土体加固后,是具备洞内暗挖作业的条件的。在该事故发生三个月后,决定采用暗挖法对破损盾构隧道进行修复,修复过程顺利,有限元分析结果同现场的实际情况较为相符。证明旋喷加固暗挖法在破损隧道的修复中可以应用。

柯武德[10](2010)在《高炉水泥在潜盾隧道地盘改良之应用与研究》文中指出为疏解都市交通拥挤问题,近年来台北、高雄2大城市持续兴建大众捷运系统。潜盾工法常采用于捷运系统之隧道工程,其工作井与隧道结构接触部分之地盘改良工程较易发生地层下陷、坍塌等不利状况,实为风险较高之工作项目。本研究在试验室仿真现场状况做一系列试验,并与现场钻心取样试体做一比较分析,探讨各种土壤与高炉水泥之特性,以提供工程界之参考。

二、控制性低强度材料在潜盾到达工作井应用案例之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控制性低强度材料在潜盾到达工作井应用案例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院户外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1.1.2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养老趋势分析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
        1.3.1 基本概念
        1.3.2 研究对象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4.3 拟解决关键问题
    1.5 创新之处及研究框架
        1.5.1 论文的创新之处
        1.5.2 论文框架
第2章 养老院户外空间理论研究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1.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1.3 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环境行为学理论
        2.2.2 康复景观
        2.2.3 场所性健康促进理论
        2.2.4 老年心理学理论
    2.3 老年人特征分析
        2.3.1 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分析
        2.3.2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分析
        2.3.3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分析
    2.4 老年人对户外环境的需求
        2.4.1 老年人对户外环境的生理需求
        2.4.2 老年人对户外环境的心理需求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养老院户外空间建设现状及满意度调查
    3.1 调研对象及范围
        3.1.1 调研对象及选取原因
        3.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3.2 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3.2.1 区位以及整体概况
        3.2.2 养老院户外环境概况分析
    3.3 成都锦欣花乡老年公寓
        3.3.1 区位以及整体概况
        3.3.2 养老院户外环境概况分析
    3.4 成都择一城颐养居
        3.4.1 区位以及整体概况
        3.4.2 养老院户外环境概况分析
    3.5 老年人对养老院户外环境需求调查
        3.5.1 养老院老人基本信息
        3.5.2 不同生理状态老人对养老院的户外环境的使用情况
        3.5.3 老人对户外环境的满意度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养老院户外空间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研究
    4.1 户外环境的通达性
        4.1.1 园区出入口
        4.1.2 路径系统
        4.1.3 建筑出入口
    4.2 户外环境的功能性
        4.2.1 户外空间布局
        4.2.2 活动空间
        4.2.3 坐息空间
    4.3 户外环境的人文性
        4.3.1 植物造景
        4.3.2 水景
        4.3.3 户外景观设施
    4.4 成都养老院户外空间设计所存在问题及可借鉴之处
        4.4.1 所存在问题
        4.4.2 分析原因
        4.4.3 可借鉴之处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成都市养老院户外空间景观规划思路与原则
    5.1 养老院规划思路
        5.1.1 建立不同层级的养老院户外空间建设标准
        5.1.2 成都市养老院规划布局
    5.2 成都养老院户外空间景观规划原则
        5.2.1 安全性原则
        5.2.2 便捷性原则
        5.2.3 舒适性原则
        5.2.4 私密性与可交往性共存原则
        5.2.5 地域性原则
    5.3 成都养老院户外空间规划
        5.3.1 养老院户外空间布局
        5.3.2 养老院户外空间功能组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成都市养老院户外空间景观设计
    6.1 成都市养老院户外空间景观设计要素
        6.1.1 水景
        6.1.2 植物配置
        6.1.3 铺装
        6.1.4 户外设施与景观小品
        6.1.5 照明与标识系统
    6.2 成都市养老院户外空间景观设计原则
        6.2.1 养老院户外空间安全性
        6.2.2 养老院户外空间可交往性
        6.2.3 养老院户外空间可持续性
        6.2.4 养老院户外空间场所性
        6.2.5 养老院户外空间舒适性
    6.3 成都市养老院户外空间景观设计策略
        6.3.1 养老院入口空间适老化
        6.3.2 建筑出入口空间适老化
        6.3.3 路径空间适老化
        6.3.4 活动空间适老化
        6.3.5 坐息空间适老化
    6.4 本章小结
7章 成都市温江颐养居户外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7.1 颐养居养老院基本情况概况
        7.1.1 基地区位分析
        7.1.2 基地周边环境分析
        7.1.3 项目概况
    7.2 场地现状分析
        7.2.1 建筑布局分析
        7.2.2 景观功能分区
        7.2.3 道路系统
        7.2.4 植物配置与景观小品
    7.3 项目定位与规划布局
        7.3.1 项目定位
        7.3.2 设计构思
        7.3.3 景观功能分区
        7.3.4 交通分析
        7.3.5 种植设计
    7.4 重要节点及设施优化
        7.4.1 活力健身区
        7.4.2 园艺疗养区
        7.4.3 休闲交流区
        7.4.4 户外座椅适老化设计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语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大直径盾构下穿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引起的沉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1.2 盾构施工地表变形研究方法国内外现状
        1.2.1 经验公式法
        1.2.2 理论分析
        1.2.3 现场测试
        1.2.4 模型试验
        1.2.5 数值模拟
    1.3 盾构穿越工程研究现状
    1.4 文献分析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盾构掘进引起地表沉降理论研究
    2.1 盾构工法简介
        2.1.1 盾构法基本原理
        2.1.2 盾构法施工的特点
    2.2 地表变形原因分析
        2.2.1 地层损失
        2.2.2 扰动土的再固结
    2.3 土体扰动机理及分布范围
        2.3.1 盾构掘进土体扰动机理分析
        2.3.2 地面沉降分布范围
    2.4 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发展阶段
    2.5 地表沉降主要影响因素
    2.6 本章小结
3 盾构隧道施工数值模拟研究
    3.1 工程概况
        3.1.1 工程背景
        3.1.2 工程地质条件
    3.2 软件简介
        3.2.1 FLAC3D基本原理
        3.2.2 FLAC3D的特点
    3.3 模拟过程
        3.3.1 基本假定
        3.3.2 模型建立
        3.3.3 材料参数的选取
    3.4 模拟过程分析
    3.5 经验公式对比
    3.6 模拟结果分析
        3.6.1 掘进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
        3.6.2 土体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
        3.6.3 注浆等代层强度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3.6.4 单因素影响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控制措施
    4.1 盾构施工引起地表变形破坏形式
    4.2 盾构施工引起地表变形控制措施
        4.2.1 掘进参数的控制
        4.2.2 改良土体的措施
    4.3 监测方案及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3)深厚软土地层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变形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顶管施工的发展历史
    1.3 顶管施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经验公式方法
        1.3.2 数值模拟方法
        1.3.3 理论分析方法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顶管施工引起土体扰动与地面变形理论分析
    2.1 顶管施工基础理论
        2.1.1 顶管施工的基本原理与组成
        2.1.2 顶管施工的分类
    2.2 顶管施工引起周围土体扰动机理
        2.2.1 土体扰动分区
        2.2.2 土体扰动的应力状态
        2.2.3 土体扰动的性质变化
        2.2.4 土体扰动范围的确定
    2.3 顶管施工引起地面变形的原因及规律
        2.3.1 顶管施工引起地面变形的原因
        2.3.2 顶管施工引起地面变形的规律
    2.4 小结
第3章 顶管施工引起地面变形的实测研究
    3.1 工程概况
        3.1.1 工程地质特征
        3.1.2 水文地质特征
    3.2 软土的抗剪强度参数
    3.3 顶管施工现场监测
        3.3.1 顶管施工监测目的
        3.3.2 顶管施工监测依据、原则
        3.3.3 顶管施工监测内容
        3.3.4 监测周期与频率
    3.4 顶管施工现场监测结果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顶管施工引起地面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4.1.1 FLAC3D软件的优缺点
        4.1.2 FLAC3D软件求解过程
    4.2 FLAC3D基本假定
    4.3 FLAC3D建立数值模型
        4.3.1 确定模型计算范围
        4.3.2 创建几何模型与划分网格
        4.3.3 选择材料本构模型
        4.3.4 确定材料参数
        4.3.5 定义边界条件与初始应力
        4.3.6 关键工序模拟
    4.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4.1 土体竖向位移
        4.4.2 土体水平位移
    4.5 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结果分析
    4.6 不同顶管施工工况对地面变形的影响分析
        4.6.1 顶管管径对地面变形的影响分析
        4.6.2 顶管埋深对地面变形的影响分析
        4.6.3 土体弹性模量对地面变形的影响分析
    4.7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戈壁区含软弱夹层的天然砂砾高速公路拓宽路基沉降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高速公路加宽工程研究现状
        1.2.2 国内高速公路加宽工程研究现状
    1.3 颗粒流软件应用现状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颗粒流软件的天然砂砾宏细观参数确定
    2.1 颗粒流软件的基本原理
        2.1.1 颗粒流软件简介
        2.1.2 PFC的计算原理
        2.1.3 力—位移法则
        2.1.4 接触模型
        2.1.5 参数确定的原则与方法
    2.2 天然砂砾的基本性质
        2.2.1 天然砂砾级配特征
        2.2.2 天然砂砾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
    2.3 数值模拟CBR仿真试验
    2.4 天然砂砾参数确定
        2.4.1 天然砂砾仿真
        2.4.2 细观参数对天然砂砾力学的影响
        2.4.3 CBR试验对比验证
        2.4.4 天然砂砾数值模拟力学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软弱夹层拓宽路基的沉降特性
    3.1 工程概况
    3.2 路基填料及荷载施加
    3.3 不同工况下拓宽路基的沉降特性分析
    3.4 差异沉降曲线变化规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拓宽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措施研究
    4.1 针对软弱夹层的处治措施研究
        4.1.1 处治方案研究
        4.1.2 6m高路基的最佳处治方案分析
        4.1.3 8m高路基的最佳处治方案分析
    4.2 路基压实度控制研究
        4.2.1 路基压实标准
        4.2.2 路基压实数值模拟验证
        4.2.3 路基压实现场施工
    4.3 台阶开挖方式分析
    4.4 土工格栅加筋处治分析
        4.4.1 土工格栅加固机理
        4.4.2 土工格栅参数确定
        4.4.3 土工格栅加筋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处治措施效果评价及沉降分级
    5.1 处治措施效果评价
        5.1.1 模型建立
        5.1.2 监测仪器
        5.1.3 效果评价
    5.2 差异沉降等级研究
        5.2.1 研究现状分析
        5.2.2 差异沉降分级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论文
致谢

(5)隧道管幕冻结施工地层冻胀融沉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管幕冻结法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管幕法研究现状
        1.2.2 冻结法研究现状
        1.2.3 管幕冻结法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拱北隧道概况及管幕冻结方案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地质条件
        2.2.1 工程地质
        2.2.2 周边建筑物及管线情况
    2.3 冻结设计概况
        2.3.1 冻土帷幕设计
        2.3.2 冻结管布置设计
        2.3.3 冻结运行方式及施工控制方式
        2.3.4 冻结站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冻土热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3.1 试样采集及制备
    3.2 土体比热试验
        3.2.1 试验方法
        3.2.2 试验结果
    3.3 土体冻结温度试验
        3.3.1 试验方法
        3.3.2 冻结温度计算
        3.3.3 试验结果
    3.4 土体导热系数试验
        3.4.1 试验方法
        3.4.2 试验步骤
        3.4.3 试验结果
    3.5 土体冻融试验
        3.5.1 试验方法
        3.5.2 试验结果
    3.6 冻土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3.6.1 试验装置及要求
        3.6.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地层冻胀融沉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4.1 ABAQUS热力耦合分析概述
    4.2 冻胀融沉热力耦合数值模拟方法[76]
        4.2.1 冻胀融沉热力耦合数学模型
        4.2.2 冻胀融沉热力耦合数值模拟过程
    4.3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4.3.1 模型基本假定
        4.3.2 初始及边界条件
        4.3.3 材料参数的确定
        4.3.4 计算模型及网格划分
    4.4 计算结果及分析
        4.4.1 冻土帷幕形成过程
        4.4.2 地层冻胀位移计算结果及分析
        4.4.3 冻土帷幕解冻过程
        4.4.4 地层融沉位移计算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地层冻胀融沉控制技术研究
    5.1 地层冻胀控制技术
        5.1.1 冻结前土体注浆改良技术
        5.1.2 盐水流量控制
        5.1.3 盐水温度控制
        5.1.4 限位管调控
        5.1.5 异形冻结管分区开关调控
    5.2 地层融沉控制技术
        5.2.1 解冻及融沉注浆
        5.2.2 供热量配置
        5.2.3 融沉注浆试验段
        5.2.4 融沉注浆方式及参数
        5.2.5 融沉注浆技术措施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6)地铁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研究现状
        1.2.1 国外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研究现状
        1.2.2 国内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2.1 风险
        2.1.1 风险的定义
        2.1.2 风险的分类
        2.1.3 风险的特性
    2.2 风险管理
        2.2.1 风险管理的定义
        2.2.2 风险管理的过程
    2.3 风险辨识
        2.3.1 风险辨识的原则
        2.3.2 风险辨识的依据
    2.4 风险估计
        2.4.1 风险概率估计
        2.4.2 风险损失估计
    2.5 风险评价
    2.6 风险控制
    2.7 风险监控
        2.7.1 风险监控的目的
        2.7.2 风险监控的内容
    2.8 本章小结
3 地铁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研究及实例分析
    3.1 地铁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类别划分
        3.1.1 人员因素
        3.1.2 环境因素
        3.1.3 材料因素
        3.1.4 机械因素
    3.2 地铁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分析流程
        3.2.1 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3.2.2 安全风险因素评估
        3.2.3 安全风险因素的控制
    3.3 地铁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研究
        3.3.1 安全辨识总体思路
        3.3.2 施工方法比选及技术因素
        3.3.3 车站施工安全风险源辨识
        3.3.4 区间段施工安全风险源辨识
    3.4 地铁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研究的实例分析
        3.4.1 工程简介
        3.4.2 盾构穿越特殊地段施工介绍
        3.4.3 车站安全风险清单
        3.4.4 区间段施工安全风险清单
    3.5 本章小结
4 地铁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价
    4.1 评价方法的确定
        4.1.1 定性评价方法
        4.1.2 定量评价方法
    4.2 LEC法简介
        4.2.1 LEC法判断标准拟定
        4.2.2 LEC法评价的等级划分
    4.3 风险接受准则和分级标准
        4.3.1 风险接受准则评价理论
        4.3.2 风险等级标准确定
        4.3.3 风险评价矩阵
        4.3.4 定性风险接受准则确定
    4.4 LEC评价方法的缺陷及改进
        4.4.1 地铁事故因素分类分级改进
        4.4.2 LEC法风险发生概率等级改进
        4.4.3 LEC法计算方法改进
    4.5 长沙地铁1号线2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4.6 本章小结
5 地铁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5.1 一般性风险管理措施
        5.1.1 安全作业教育管理措施
        5.1.2 安全技术交底管理措施
    5.2 特定性风险管理措施
        5.2.1 设备机具作业管理措施
        5.2.2 盾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5.2.3 施工用电安全管理措施
        5.2.4 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5.2.5 高空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成果
    6.2 研究的局限
    6.3 后期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引起的地表变形及掘进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盾构施工引起地表变形及分析预测方法
        1.2.2 盾构始发技术
        1.2.3 土压平衡盾构渣土改良、同步注浆技术
        1.2.4 近接施工技术
    1.3 研究现状总结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大直径盾构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研究
    2.1 前言
    2.2 工程概况
    2.3 盾构机特性及掘进参数
        2.3.1 盾构机型选择
        2.3.2 盾构机主要性能及附属设备
        2.3.3 盾构机管片及精度要求
        2.3.4 盾构掘进参数
    2.4 测点布置说明
    2.5 地表横向沉降变形分析
    2.6 地表纵向沉降变形分析
    2.7 小结
3 地表变形的LS-SVM建模与预测分析
    3.1 引言
    3.2 支持向量机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3.2.1 支持向量基(SVM)
        3.2.2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基(LS-SVM)
    3.3 基于LS-SVM的地表最大沉降值预测
        3.3.1 确定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
        3.3.2 确定LS-SVM核函数和模型参数
        3.3.3 训练LS-SVM回归模型
        3.3.4 预测精度评价
        3.3.5 计算结果与分析评价
    3.4 基于LS-SVM的地表沉降槽半宽预测
    3.5 小结
4 大盾构始发关键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大直径盾构端头加固方法研究
        4.2.1 加固条件和加固范围
        4.2.2 加固方法选择及技术措施
        4.2.3 端头加固方案
        4.2.4 旋喷加固效果检查
    4.3 大直径盾构反力架适应性研究
        4.3.1 反力架形式的确定
        4.3.2 反力架安装
        4.3.3 反力架施工效果验证
    4.4 大盾构始发基座及稳定性研究
        4.4.1 基座设计及安装
        4.4.2 盾构反扭矩计算分析
        4.4.3 防止盾构扎头及扭转措施
    4.5 负环管片的拼装
    4.6 台车小曲线半径转向技术
    4.7 小结
5 大盾构渣土改良技术和同步注浆浆液配比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渣土改良技术研究
        5.2.1 土体改良效果判别指标
        5.2.2 大直径盾构土体改良方案
        5.2.3 大直径盾构土体改良现场掘进试验
    5.3 同步注浆关键技术
        5.3.1 同步注浆浆液配比试验研究
        5.3.2 同步注浆设备配备
    5.4 工程应用效果
    5.5 小结
6 长大隧道内部会车道场系统研究
    6.1 前言
    6.2 新型会车道场系统构成和优点
    6.3 会车道场安装位置
    6.4 会车道场系统工程应用
    6.5 小结
7 大盾构近接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7.1 引言
    7.2 大直径盾构下穿北京机场快轨高架桥梁的安全控制技术
        7.2.1 机场快轨沉降有限元分析
        7.2.2 桥梁加固
        7.2.3 盾构掘进控制
        7.2.4 监控量测
    7.3 大直径盾构下穿老旧商业建筑浦发银行安全控制技术
        7.3.1 浦发银行建筑现状和变形控制标准
        7.3.2 穿越浦发银行变形控制技术
        7.3.3 浦发银行监测数据分析
    7.4 大直径盾构穿越东四环北路安全控制技术
        7.4.1 施工技术措施
        7.4.2 监测数据分析
    7.5 小结
8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高水压砂性土层地铁大直径盾构始发端头加固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1.2.2 加固方式研究
        1.2.3 加固范围研究
        1.2.4 大直径盾构进出洞研究
        1.2.5 其他方面研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采用的技术路线
2 南京地铁过江隧道端头典型土层水泥改良前后热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2.1 工程背景
    2.2 典型土层水泥改良前后冻土热物理和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2.2.1 试验安排
        2.2.2 试验结果
        2.2.3 试验结果分析
    2.3 数值分析用端头土体热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取值
    2.4 本章小结
3 三轴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止水加固方式研究
    3.1 高水压砂性土层大直径盾构隧道端头加固方式的选择
    3.2 端头土体化学加固范围解析解验算
        3.2.1 常用设计方法
        3.2.2 南京地铁工程实例验算
    3.3 加固体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3.3.1 计算假定
        3.3.2 计算模型和参数选取
        3.3.3 模拟方法
    3.4 不同纵向加固长度的综合分析
        3.4.1 位移场
        3.4.2 应力场
        3.4.3 综合分析
    3.5 不同横向加固长度的综合分析
        3.5.1 位移场
        3.5.2 应力场
        3.5.3 综合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杯型水平冻结加固方式研究
    4.1 杯型水平冻结加固范围研究
        4.1.1 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4.1.2 不同杯身长度的综合分析
        4.1.3 不同杯底厚度的综合分析
        4.1.4 不同杯身厚度的综合分析
    4.2 拟用加固方式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4.2.1 冻结方案设计
        4.2.2 三维数值模型的建立
        4.2.3 温度场计算结果和分析
    4.3 各影响因素对拟用加固方式温度场的影响性分析
        4.3.1 盐水温度的影响
        4.3.2 导热系数的影响
        4.3.3 容积热容量的影响
        4.3.4 相变潜热的影响
        4.3.5 原始地温的影响
    4.4 不同土层温度场发展与分布规律比较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三轴深层搅拌桩+垂直冻结加固方式研究
    5.1 拟用加固方式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5.1.1 冻结方案设计
        5.1.2 三维数值模型的建立
        5.1.3 温度场计算结果和分析
    5.2 不同冻结管直径的温度场分析
        5.2.1 冻土帷幕交圈差异
        5.2.2 垂直冻土墙的温度场发展与分布差异
    5.3 不同冻结管间距的温度场分析
        5.3.1 冻土帷幕交圈差异
        5.3.2 垂直冻土墙的温度场发展与分布差异
    5.4 本章小结
6 南京地铁过江隧道盾构始发实际采用加固方式研究
    6.1 南京地铁过江隧道盾构始发宜采用的加固方式
    6.2 南京地铁过江隧道盾构始发实际加固方式的确定
        6.2.1 实际加固方式及参数
        6.2.2 实际加固工艺
    6.3 不同工况下盾构始发掘进的数值分析
        6.3.1 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6.3.2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南京地铁过江隧道盾构始发现场实测研究
    7.1 实测概况
        7.1.1 实测目的
        7.1.2 实测系统布设
    7.2 现场实测成果与分析
        7.2.1 垂直冻结区域原始地温实测分析
        7.2.2 盐水去回路温度实测分析
        7.2.3 垂直冻土墙发展情况实测分析
        7.2.4 垂直冻土墙与围护结构界面温度实测分析
        7.2.5 垂直冻结区域地表位移实测分析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1.1 水泥改良前后土体热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8.1.2 三轴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止水加固方式研究
        8.1.3 杯型水平冻结加固方式研究
        8.1.4 三轴深层搅拌桩+垂直冻结加固方式研究
        8.1.5 实际采用的加固方式研究
        8.1.6 现场实测研究
    8.2 主要创新点
    8.3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Abstract

(9)旋喷加固暗挖法修复破损隧道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盾构隧道工程事故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盾构隧道工程事故国内研究现状
        1.2.2 盾构隧道工程事故国外研究现状
        1.2.3 高压喷射注浆法研究现状
    1.3 盾构隧道工程事故修复要求的特点
        1.3.1 制约因素多
        1.3.2 工期的压力大
        1.3.3 环境保护的要求高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4.1 本文研究的框架
    1.5 本课题的意义及创新
第二章 隧道施工中破损事故修复施工方法
    2.1 隧道施工事故的主要几种类型
        2.1.1 受邻近工程影响导致隧道位移及变形
        2.1.2 施工时发生渗水漏水
        2.1.3 隧道破坏使地面建筑物坍塌
        2.1.4 涌水涌砂导致地面沉降
        2.1.5 隧道施工管片裂缝
    2.2 隧道施工事故的修复方法
        2.2.1 明挖法
        2.2.2 冻结加固暗挖法
        2.2.3 旋喷加固暗挖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值分析中关于岩土强度与稳定性的讨论
    3.1 概述
        3.1.1 线弹性本构模型
        3.1.2 岩土材料的屈服与破坏条件
        3.1.3 岩土材料的加卸载条件
        3.1.4 岩土材料的流动法则
        3.1.5 岩土材料的加工硬化定律
    3.2 岩土材料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地铁11号线支线盾构隧道损伤案例
    4.1 工程概况
        4.1.1 破损盾构隧道情况介绍
        4.1.2 地质情况介绍
    4.2 明挖法修复介绍
        4.2.1 施工技术措施
        4.2.2 施工步序
        4.2.3 基坑监测和应急预案
        4.2.4 主体结构设计原则
    4.3 旋喷加固暗挖法修复介绍
        4.3.1 地层加固
        4.3.2 A类管片暗挖处理
        4.3.3 B类管片暗挖处理
        4.3.4 C类管片暗挖处理
    4.4 冻结加固暗挖法修复介绍
    4.5 方案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旋喷加固暗挖法修复破损隧道有限元分析
    5.1 旋喷加固暗挖法修复破损隧道介绍
    5.2 有限元模型建立方案及分析
        5.2.1 有限元分析思路
        5.2.2 旋喷加固三维ANSYS有限元分析
        5.2.3 旋喷加固三维PLAXIS有限元分析
        5.2.4 旋喷加固二维PLAXIS有限元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四、控制性低强度材料在潜盾到达工作井应用案例之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院户外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D]. 李秀.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2]大直径盾构下穿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引起的沉降规律研究[D]. 杨鸿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3]深厚软土地层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变形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D]. 张文帅.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7)
  • [4]戈壁区含软弱夹层的天然砂砾高速公路拓宽路基沉降特征研究[D]. 王岩涛. 长安大学, 2020(06)
  • [5]隧道管幕冻结施工地层冻胀融沉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D]. 徐刘逊.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6]地铁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陈远建. 中南大学, 2014(03)
  • [7]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引起的地表变形及掘进控制技术研究[D]. 郭玉海. 北京交通大学, 2014(12)
  • [8]高水压砂性土层地铁大直径盾构始发端头加固方式研究[D]. 胡俊.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0)
  • [9]旋喷加固暗挖法修复破损隧道的有限元分析[D]. 邵义琴. 广东工业大学, 2012(09)
  • [10]高炉水泥在潜盾隧道地盘改良之应用与研究[J]. 柯武德. 隧道建设, 2010(S1)

标签:;  ;  ;  ;  ;  

受控低强度材料在水下盾构达井工作中的应用案例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