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离肠球菌与肠球菌的不同特征

临床分离肠球菌与肠球菌的不同特征

一、临床分离肠球菌与肠道肠球菌的不同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潘嘉臻[1](2021)在《杭州地区犬、猫肠道菌群分离鉴定及其耐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杭州地区宠物市场已具备一定规模,为探寻杭州地区犬、猫肠道病原菌种类和耐药细菌背景,本研究以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附属动物医院为主要样本收集地,系统开展犬、猫肠道细菌携带情况和相关耐药性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主要从消化道疾病的犬、猫肠道收集菌株样本进行分离鉴定,再用临床常见抗菌药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来获得的肠球菌株的耐药性,并对其进行耐药特点的归类,随后通过基因分析来分析讨论菌株的耐药基因、携带质粒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以及菌株之间存在的相互亲缘关系。1.犬、猫肠道菌株分离和鉴定:本研究于2019年1月-12月间收集的犬、猫肠道样品169例,包括9种不同品种的猫肠道样品54例;20种不同品种的犬肠道样品115例,共获得1108株细菌分离株。各菌株经飞行质谱法测序鉴定,分离率最高的菌种为肠球菌(355,32.04%)、大肠杆菌(305,27.53%);统计结果表明:从不同性别、年龄和体况的犬、猫肠道分离的菌株,其组成结构相似且稳定,优势菌群为肠球菌和肠杆菌。2.肠球菌耐药问题的研究分析:本研究分离挑选得到310株肠球菌,对肠球菌分离株进行8种常用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检测试验。结果显示犬、猫源肠球菌分离株对四环素(82.58%)、呋喃妥因(40.97%)、庆大霉素(48.06%)、环丙沙星(36.13%)、氯霉素(29.36%)等药物高度耐药;肠球菌株的耐药性与犬、猫种类、体况、用药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来源于犬肠道的分离株耐药率相对更高。整体结果贴合我院用药习惯。3.多重耐药肠球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本研究筛选16株对所选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的肠球菌株,对16株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ST18、ST25、ST80和ST202这四种ST型,部分ST型由犬特异性携带(ST18、ST25、ST202),ST80型由犬、猫共同携带,耐药表型与菌株所属ST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对耐药基因进行统计后发现,肠球菌基因型一定程度上代表菌株的耐药性趋势,具体表型和携带耐药基因具有高度相关性。但耐药性还受质粒等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部分ST型携带氨基糖苷类相关耐药质粒pUB110,万古霉素耐药相关质粒pRUM和pRI1。部分高耐药菌株为ST18型,和人类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杭州地区犬、猫肠道来源的肠球菌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存在抗生素用药史的菌株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提示临床诊疗过程中应谨慎选择抗生素,有必要关注兽医临床合理用药。部分菌株来源于常见的人类谱系,应警惕耐药菌在人与犬、猫之间相互传播。本研究对于探究杭州地区犬、猫携带病原谱系、耐药菌株遗传背景与耐药谱构成等信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陈清清[2](2020)在《利奈唑胺非敏感肠球菌的耐药及其传播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利奈唑胺非敏感肠球菌(Linezolid-nonsusceptible Enterococcus,LNSE)检出率及分布特点;分析LNSE分子分型、主要耐药机制及耐药传播分子机制,为LNSE医院感染精准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LNSE检出率及分布特点分析: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间本院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对经仪器法检测出利奈唑胺非敏感肠球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确认。WHONET 5.0软件用于统计分析LNSE检出率,LNSE的判断采用2019年CLSI判断标准。2.LNSE的同源性及蛋白图谱特征峰分析: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和 MALDI-TOF biotype 质谱仪分析 LNSE 菌株的同源性;利用 MALDI-TOF biotype 对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Linezolid-resistant Enterococcus,LRE)蛋白指纹图谱进行特异质量峰分析。3.LRE 耐药机制研究:采用 PCR 法检测 23S rRNA、rplC、rplD、rplV、optrA、poxtA、cfr、cfr(B)利奈唑胺耐药基因,并使用基因测序方法验证扩增的PCR产物。4.耐药传播分子机制研究:通过质粒转化实验确定耐药基因是否经质粒介导在不同菌株间播散,并导致受体菌获得性耐药。结果:1.2018至2019年本院共分离鉴定肠球菌522株,检测出LNSE菌株共44株(均为粪肠球菌),检出率为8.4%(44/522),其中利奈唑胺中介粪肠球菌(Linezolid-mediated Enterococcus faecalis,LIEfs)检出率为3.1%(16/522);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Linezolid-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alis,LREfs)检出率为 5.4%(28/522)。28 株LRE菌株的利奈唑胺最低抑菌浓度(The Minimal InhibitionConcentration,MIC)为(8-16)mg/L,均表现出低水平的耐药性。44株LNSE菌株分布的科室主要为泌尿外科占43%(19/44),肿瘤科占9%(4/44),老年病科和肝胆外科均为7%(3/44);标本来源主要为尿液52%(23/44)、抽出液18%(8/44),分泌物 14%(6/44),引流液 5%(2/44)。2.LNSE的同源性分析:44株LNSE菌株可以分为25个不同的ST型,其中ST16是主要型别,占 20.5%(9/44),ST480、ST689、ST995、ST985 型各占 4.5%(2/44),其余为不同ST型别。LNSE菌株的同源性分析中MALDI-TOF biotype质谱MSP软件的聚类分析结果与MLST结果的一致性为66.7%。在LRE菌株蛋白指纹图谱的9747M/Z处出现了利奈唑胺中介肠球菌(Linezolid-mediated Enterococcus,LIE)和利奈唑胺敏感肠球菌(Linezolid-susceptible Enterococcus,LSE)以及标准菌株ATCC29212未有的特征峰。3.44株LNSE的耐药基因:发现耐药基因阳性的LNSE有33株,可分单耐药基因和双耐药基因两类。单耐药基因:optrA基因阳性为7株,编码L4核糖体蛋白的rplD基因发生突变(C348T、A144G)的有10株。双耐药基因:同时携带optrA、cfr基因和同时携带optrA、poxtA基因的LRE各有1株;optrA基因阳性合并23sRNA点突变(G2601C)的1株;optrA基因阳性合并rplC基因突变(C291T、C369T、T107A)的4株;optrA基因阳性合并rplD基因突变的9株。未发现任何耐药基因的LNSE有11株。4.粪肠球菌EF29和EF02通过转化实验成功地将cfr和optrA基因转移到受体菌OG1RF,且EF29和EF02相应转化子利奈唑胺的MIC值较受体菌均高于受体菌(8-16 倍)。结论:1.本院LNSE菌株检出率为8.4%,以粪肠球菌为主,主要分布在泌尿外科和肿瘤科,检出率较高。2.LRE菌株的主要耐药机制是携带optrA基因,该基因可用作耐药性筛选的标记。cfr基因、poxtA基因和23sRNA基因突变参与耐药,但并不是主要耐药机制。出现了新的耐药基因表型(optrA+/cfr+、optrA+/poxtA+、optrA+/23sRNA+)。3.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大部分LRE病例呈散发。部分菌株存在克隆传播现象。泌尿外科的LRE菌株流行不仅有以ST16型和ST480型菌株为主的克隆传播,还有携带optrA基因的质粒介导了不同菌株之间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这导致多克隆菌株的流行。4.有新的 MLST 型别菌株存在(ST975、ST976、ST978-ST981、ST984、ST985、ST987、ST990、ST991、ST995、ST1003),耐药菌株多样性增多。5.将分别携带optrA基因和cfr基因的质粒导入受体菌后,可以降低受体菌对利奈唑胺的敏感性。

李力[3](2020)在《流感病毒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流感病毒感染对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腹泻等并发症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间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医院诊断的流行性感冒患者90例为病例组。同期采用频率匹配的方法在本院体检科参加健康查体的人群中选择无流感的查体者9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入选对象的临床资料,并采集鼻腔分泌物和粪便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和肠道菌群的检测检验。比较两组各类肠道细菌的含量,并通过分层分析,观察流感病毒感染对不同年龄段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计算各菌群暴露水平的OR值及其95%CI,分析流感病毒和肠道菌群水平的关系。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构成比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各细菌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肠杆菌和柔嫩梭菌水平病例组高于对照组,肠球菌属、乳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双歧杆菌水平病例组低于对照组。按照年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柔嫩梭菌和肠球菌水平各年龄段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杆菌、乳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双歧杆菌水平各年龄段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感染与肠道菌群含量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流感病毒感染与大肠杆菌、乳杆菌属、双歧杆菌、普雷沃氏菌水平有关(P<0.05),流感病毒感染可使患者肠道大肠杆菌水平升高,乳杆菌属、双歧杆菌、普雷沃氏菌水平降低。流感病毒感染的病程及症状积分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小于14岁组,患者流感病程与大肠杆菌含量成正比;大于60岁组,患者流感病程及症状积分与双歧杆菌含量成反比,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类型流感病毒感染者肠道菌群水平比较显示,大肠杆菌、肠球菌属、柔嫩梭菌、普雷沃氏菌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流感者乳杆菌属和普雷沃氏菌含量低于乙型流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流感病毒感染对患者肠道大肠杆菌、乳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双歧杆菌水平有影响,感染者肠道大肠杆菌含量升高,普雷沃氏菌、乳杆菌属、双歧杆菌水平降低。2儿童患者流感病程与大肠杆菌含量成正比,老年患者流感病程及症状积分与双歧杆菌含量成反比。3甲型流感者乳杆菌属和普雷沃氏菌含量低于乙型流感。表20个;参86篇

惠华英[4](2020)在《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疗效的微生态学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并运用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研究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及葛根芩连汤干预对模型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以期从微生态角度揭示肠道湿热证泄泻的发生机理,探明葛根芩连汤疗效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为中医泄泻证型的诊治研究及方剂疗效机理的探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冰水”法模拟肠道湿热证泄泻病因,建立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并运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分别在造模及治疗成功后,采集眼球血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及P物质含量测定,摘取动物内脏称重;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小鼠肠道内容物中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采集小鼠小肠内容物和黏膜,运用荧光素二乙酸法测定肠道内容物和黏膜中微生物活度,运用酶活分析技术测定肠道中所含乳糖酶、蔗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无菌提取实验动物肠道内容物中细菌总DNA,进行16S r RNA基因序列扩增,基于Pac Bio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肠道细菌特征。结果:(Ⅰ)模型小鼠表现为懒动、体重增长缓慢、黄褐色稀便、肛门污秽、肛温升高等,血清中所含P物质浓度显着高于正常组(P=0.001);血生化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中甘油三脂(TG)含量显着降低(P=0.038),总胆固醇含量(TC)和血糖水平(GLU)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下降,但与正常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采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后,模型小鼠一般状态恢复,血清P物质浓度回归接近于正常组,TG和GLU含量明显回归。(Ⅱ)血常规测定结果显示,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血中所含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数(GRA)和嗜酸细胞数(EOS)增加,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降低。使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后的小鼠血中WBC、EOS与自愈组相比降低,而GRA和MCV恢复至正常组水平(P>0.05),且治疗组胸腺指数增加。(Ⅲ)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引起小鼠肠道细菌和双歧杆菌数显着减少(P=0.000或P=0.049),微生物活度显着升高(P=0.000)。模型小鼠肠道内容物中乳糖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升高而蛋白酶活性降低,肠黏膜中乳糖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显着降低(P<0.01或P<0.05)而蛋白酶活性升高。葛根芩连汤治疗后的小鼠肠道乳酸菌数持续升高(P<0.01),微生物活度与自愈组相比显着降低(P=0.000)。治疗组肠道内容物中所含乳糖酶、蔗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高于正常组而低于自愈组,肠黏膜中所含乳糖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高于正常组和自愈组。(Ⅳ)对细菌16S r RNA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造模引起小鼠肠道细菌Alpha多样性升高,但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样本层次聚类树和主坐标分析(PCo A)显示,模型组和正常组样本间有一定的距离,组间基本可以分开,说明组间存在微生物菌群结构上的差异性。在门水平上,模型组肠道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而蓝藻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减少,且放线菌门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着(P=0.0325)。在属水平上,模型组肠道所含梭菌属和乳杆菌属丰度降低,Muribaculum、链球菌属、Parasutterella、普雷沃氏菌属和Enterorhabdus含量明显升高。在种水平上,模型组格氏乳杆菌、肠乳杆菌、罗氏乳杆菌、阴道乳杆菌及Curvibacter lanceolatus丰度减少,而Muribaculum intestinale、卷曲乳杆菌、胃瘤乳杆菌、Staphylococcus epeidermidis、牙龈卟啉单胞菌、Parasutterella excrementihominis、Enterorhabdus muris、少酸链球菌和Enterorhabdus mucosicola的含量升高。Lefse分析结果表明,格氏乳杆菌是正常组与模型组间具有显着性差异的关键物种。(Ⅴ)采用葛根芩连汤干预后,治疗组Alpha多样性指数回归(P>0.05);PCo A显示正常组和治疗组样本间存在一定距离;在细菌门水平上,与正常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肠道内容物所含拟杆菌门丰度升高,厚壁菌门丰度恢复,变形菌门和蓝藻菌门丰度下降;在属水平上,治疗组肠道乳杆菌属含量恢复至正常组水平而Muribaculum和梭菌属含量高于正常组,且链球菌属和奈瑟菌属含量接近自愈组水平;在细菌种水平上,治疗组肠道卷曲乳杆菌丰度恢复,罗氏杆菌丰度低于而Muribaculum intestinale高于正常组,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采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冰水”法成功建立了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葛根芩连汤对模型小鼠疗效显着。(2)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引起小鼠血常规指标异常,葛根芩连汤可调节模型小鼠血液中WBC、GRA、EOS和MCV等指标回归,提高胸腺指数,调节机体免疫力。(3)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引起小鼠肠道内容物中微生物种类和数目发生异常变化,微生物活度增加,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变,葛根芩连汤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种数、降低肠道微生物活度、调控肠道消化酶活性发挥疗效。(4)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内容物菌群结构发生变化,造成菌群失调,格氏乳杆菌是模型组与正常组间存在显着差异的物种,其含量的改变可能与泄泻相关。(5)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细菌物种多样性具有恢复作用,调节了细菌物种相对含量,其疗效的发挥可能与该方调控肠道微生态平衡相关。

区锡敏[5](2020)在《酱醪源肠球菌分离筛选及其特性研究与安全性评价》文中指出肠球菌是发酵食品中常见的乳酸菌,部分肠球菌可作为发酵食品的潜在发酵剂。酱醪中含有丰富的肠球菌资源,但目前参与酱油酿造的肠球菌资源开发程度还不高。鉴此,本文对酱醪源肠球菌进行了分离筛选,并系统研究了它们的特性、安全性,以期充分挖掘酱油酿造中肠球菌资源,并为酱油酿造菌种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理论基础。采用微生物培养法从酱醪样品中分离鉴定肠球菌,进而对分离菌株的生长曲线、耐盐性、耐酸性、产酸能力、抑菌活性等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筛选出综合性能优异菌株。最后采用毒力基因PCR检测、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吲哚试验、溶血试验、耐药性检测等手段对筛选菌株进行安全性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经过氧化氢酶试验、革兰氏染色、16S r RNA序列信息比对及菌株系统发育树等手段,共鉴定出43株肠球菌,其中Enterococcus faecium(屎肠球菌)40株;Enterococcus lactis(乳酸肠球菌)3株。(2)针对酱醪中分离鉴定的43株肠球菌进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肠球菌接种12 h后进入稳定期,且肠球菌具有较好的耐盐、耐酸、产酸能力,部分肠球菌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综合特性分析筛选出肠球菌E3、E15、E39。(3)对肠球菌E3、E15、E39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肠球菌未检出毒力基因,吲哚试验呈阴性,无溶血作用,对多种抗生素敏感。系列安全性评价表明该3株肠球菌是相对安全的。特性研究及安全性评价表明:乳酸肠球菌E39的特性和安全性最佳,可作为酱油酿造的潜在发酵剂。

檀克勤[6](2019)在《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筛选抗大肠杆菌K88感染的乳酸菌及其作用机制》文中指出产肠毒大肠杆菌(Enterotoxingenic Escherichia E.coli,ETEC)是一种可致腹泻疾病的病原菌,主要感染婴幼儿和断奶仔猪,给公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模型,结合体外筛选,从饲料原料中筛选具备抗ETEC K88性能的乳酸片球菌P25,并研究了P25抗ETEC K88感染的机制。论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从饲料原料中筛选出性能优异的3株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C20、P16和P25,通过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它们分别鉴定为肠道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这3株LAB都具有较强的产酸、耐酸和耐胆盐能力,其中P16和P25对ETEC K88抑菌能力较强,它们的抑菌能力可能和抗菌素、有机酸的产生相关。(2)基于C.elegans建立了ETEC K88攻毒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抗ETEC K88感染的LAB筛选模型。结果表明,P25抗ETECK88感染线虫的效果最好,其延长了被感染C.elegans半致死时间(DT50)至11.36天,提高感染第12天存活率至35.94%。(3)基于C.elegans模型,评价了P25抗ETEC K88的感染机制。结果表明,P25可抑制ETEC K88在C.elegans肠道内的定植;且在体外共培养条件下,P25可抑制ETEC K88的生长,并显着(P<0.05)下调ETEC K88肠毒素基因estB、elt在体内外的表达。(4)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了P25保护C.elegans抗ETEC K88感染的机制。GO分析结果表明,P25可能促进了C.elegans生物过程中的先天性免疫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Pathway结果表明,P25可能对线虫的MAPK等通路基因的上调表达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保护线虫抵抗ETEC K88感染。对MAPK信号通路中8个基因的表达水平的RT-qPCR验证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彭一敏[7](2019)在《355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高危人群的肠道VRE筛查及耐药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初步调查本地区355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高危人群的肠道内VRE的定植情况、耐药现状及耐药基因型分布状况,可为VRE临床感染预防、控制策略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VRE感染高危人群)的粪便标本或肛拭子标本(仅适用于ICU患者)355例、健康对照者(在读大学生)的粪便标本40例,用自制肠球菌选择性培养基(PSE)进行菌种分离,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进行菌种纯化,用VITEK MS进行肠道分离株菌种鉴定;对已鉴定的肠球菌,用自制的含万古霉素6μg/ml、8μg/ml、32μg/ml的BHI琼脂培养基进行VRE初筛,获得VRE初筛(+)肠道分离株。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VRE临床分离株共9例。用E-test法(万古霉素E-test试条、替考拉宁E-test试条、M-H琼脂平板)测得VRE初筛(+)肠道分离株和VRE临床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进行VRE确认,并确定其耐药表型。VRE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VITEK 2Compact(药敏卡AST-GP67)。用VITEK MS进行VRE各肠道分离株之间、VRE各临床株之间以及VRE各肠道分离株与临床株之间的同源性分析。采用PCR扩增-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检测VRE耐药基因Van A、Van B、Van C、Van D、Van E、Van G、Van L、Van M和Van N。用随机数字表单纯随机抽样4例菌株的PCR扩增阳性产物(肠道分离株及临床株各2例)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测序。所有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过程中菌株保存采用自制奶粉冻存管,置于-80℃超低温冰箱中保存。质控菌株:粪肠球菌ATCC29212(敏感)、粪肠球菌ATCC51299(耐药)。结果:1、肠道分离到的肠球菌中,VRE感染高危人群组355例,分离鉴定出肠球菌共474株,其中屎肠球菌291株(61.39%),粪肠球菌111株(23.41%),其他肠球菌72株(15.19%);健康对照组40例,分离鉴定出肠球菌共77株,其中屎肠球菌31株(40.26%),粪肠球菌25株(32.47%),其他肠球菌21株(27%)。2、对分离鉴定出的551株肠球菌(VRE感染高危人群组肠球菌474株+健康对照组肠球菌共77株),分别用含万古霉素6μg/ml、8μg/ml、32μg/ml的BHI琼脂培养基进行VRE初筛(+)及用万古霉素E-test试条进行确认VRE(+)。初筛结果显示对上述不同浓度的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例数分别为:60例、22例、10例。最终用万古霉素E-test确认为VRE的有10例。32μg/ml的BHI琼脂培养基进行VRE初筛(+)及用万古霉素E-test试条进行确认VRE(+)菌株数一致。3、VRE感染高危人群组中,检出10例肠道VRE,其中来自神经外科6例,ICU1例,内分泌科2例,肿瘤科1例;所检出的肠道VRE全是屎肠球菌,未检出粪肠球菌及其他肠球菌。健康组未检出VRE。4、19株VRE(包括VRE肠道分离株10例和VRE临床株9例)的药敏结果显示,VRE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耐药率均为100%。VRE肠道分离株和VRE临床株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0%、33.3%;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0%、33.3%;对呋喃妥因的敏感率分别为50%、20%。而VRE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力奈唑胺、替加环素、高浓度链霉素的敏感性均为100%。5、19株VRE(包括VRE肠道分离株10例和VRE临床株9例)均同时检出Van A和VanM两种耐药基因型,检出率100%;仅4株VRE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相符,存在表型和基因型不一致的情况。未检测到Van B、Van C、Van D、Van E、Van G、Van L和Van N耐药基因型。6、同源性分析:各VRE肠道分离株相互之间的同源性为50%60%;各VRE临床株相互之间的同源性为80%95%;各VRE相互之间的同源性为75%95%,其中大多数临床株VRE和肠道分离株VRE相互之间的同源性约为8090%。7、耐药基因测序结果:结论:1、肠道分离到的肠球菌中,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占绝大多数,其次为鸟肠球菌、小肠肠球菌、铅黄肠球菌和鹑鸡肠球菌,棉子糖肠球菌和耐久肠球菌少见。2、PSE琼脂培养基+万古霉素8μg/ml、32μg/ml的BHI琼脂培养基结合来筛查肠道VRE,具有经济、高效、对实验设备要求不高、可在基层开展、适用于大样本筛查等优势,可用于临床上对VRE定植/感染高危人群开展大规模肠道VRE筛查。3、19株VRE(包括VRE肠道分离株10例和VRE临床株9例)均为屎肠球菌,都属于多重耐药菌;VRE耐大部分抗菌药物,但对链阳菌素类(奎奴普丁/达福普丁)、恶唑烷酮类(利奈唑胺)、甘氨酰环类(替加环素)较敏感,故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还可用于本地区大多数VRE感染临床治疗。4、19株VRE(包括VRE肠道分离株10例和VRE临床株9例)均同时检出Van A和Van M两种耐药基因型,耐药表型与基因型不完全一致。各VRE肠道分离株相互之间的的同源性较低(50%60%);各VRE临床株相互之间有高度的同源性(80%95%);肠道VRE和临床VRE之间具有高度同源性(大多数为80%90%)。提示VRE入院筛查的重要性,对VRE筛查阳性者宜做好动态监测及相关消毒隔离工作。

薛艳蓉,王呈,梁茂文,弓耀忠,赵瑞生,田歌,刘波[8](2019)在《新疆乌鲁木齐传统酸奶中乳酸菌的多样性分析》文中指出本研究对新疆乌鲁木齐传统酸奶中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传统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从6份样品中共分离出14种乳酸菌。乳杆菌属有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格氏乳杆菌、弯曲乳杆菌;肠球菌属有屎肠球菌、坚强肠球菌、肠道肠球菌、乳酸肠球菌;链球菌属有嗜热链球菌和黄连链球菌。

蔡金山,阚威,赵兴绪,殷宏[9](2016)在《利用RFLP分型方法鉴定牛源性链球菌和肠球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分离及种属鉴定引起牛乳腺炎相关的链球菌和肠球菌,本研究于兰州及周边地区采集疑似奶牛乳腺炎乳样382份,通过THB(Todd-Hewitt Broth)固体选择培养基初步分离到67株疑似链球菌或疑似肠球菌。参照已发表文献合成链球菌属16S r RNA和16S23S r RNA间隔区基因引物序列,扩增分离菌株16S23S r RNA间隔区序列,产物分别利用AluⅠ和RsaⅠ单酶切消化,并以参考菌株的16S23S r RNA酶切图谱为参考,对分离株进行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分类分析;再选取各RFLP类群的任一菌株,扩增其16S r RNA基因并测序,并经NCBI核酸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显示67株疑似链球菌中有53株为粪肠球菌(79.1%)、3株为屎肠球菌(4.5%)、3株为肠道肠球菌(4.5%)、8株为无乳链球菌(11.9%)。结果表明肠球菌属细菌(粪肠球菌、肠道肠球菌、屎肠球菌)与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奶牛乳腺炎的发病紧密相关,肠球菌属细菌与链球菌属细菌16S r RNA基因同源性很高,但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准确区分。

任海伟,赵拓,李金平,李雪雁,李志忠,徐娜,王永刚,喻春来,高晓航,王晓力[10](2015)在《玉米秸秆与废弃白菜混贮料的发酵特性及其乳酸菌分离鉴定》文中研究说明将玉米秸秆(Zea mays)与废弃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进行不同比例(玉米秸秆与废弃白菜鲜质量比分别为29∶19、27∶21、25∶23、23∶25、21∶27和19∶29)混合青贮,研究二者混贮60d时的化学组分和发酵品质,筛选出发酵品质最好的混贮比例,并对最优混贮料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所有混贮组的pH值均显着低于玉米秸秆单贮组(P<0.05),说明混合青贮品质优于单独青贮。混贮组中ME5组品质最佳,pH值和氨态氮/总氮显着低于其他混贮组(除ME4组外,P<0.05),乳酸含量显着高于其他混贮组(除ME1组外,P<0.05)。从ME5组中分离得到12株乳酸菌。分别为1株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3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7株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1株肠道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ME5组中乳杆菌属和片球菌属为优势属,且以同型发酵乳酸菌为主。

二、临床分离肠球菌与肠道肠球菌的不同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床分离肠球菌与肠道肠球菌的不同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杭州地区犬、猫肠道菌群分离鉴定及其耐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宠物行业发展与公共卫生问题
    1.2 兽医临床肠道细菌耐药性研究
    1.3 肠球菌耐药性研究
        1.3.1 肠球菌耐药性现状
        1.3.2 肠球菌基因水平的耐药机制
        1.3.3 蛋白质水平的耐药机制
    1.4 肠球菌基因分型方法
        1.4.1 酶切扩增基因组对肠球菌分型
        1.4.2 比较管家基因对肠球菌分型
        1.4.3 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分型法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犬、猫肠道细菌的分离鉴定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剂和仪器
        2.1.2 研究时间和对象
        2.1.3 样品和数据的收集
        2.1.4 菌株的分离和纯化
        2.1.5 菌株鉴定
    2.2 结果与统计
        2.2.1 犬、猫病例统计
        2.2.2 菌株鉴定结果
    2.3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肠球菌耐药问题的研究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剂和仪器
        3.1.2 研究对象
        3.1.3 肠球菌耐药性鉴定
        3.1.4 数据差异性分析
    3.2 结果统计
        3.2.1 菌株组成统计
        3.2.2 犬、猫源肠球菌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统计
        3.2.3 犬、猫肠球菌多重耐药性统计
    3.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高耐药肠球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剂与仪器
        4.1.2 试验菌株
        4.1.3 肠球菌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4.1.4 高耐药肠球菌病例信息
    4.2 结果与统计
        4.2.1 菌株耐药性统计
        4.2.2 携带的耐药基因、质粒、ST型预测统计分析
    4.3 讨论与小结
全文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2)利奈唑胺非敏感肠球菌的耐药及其传播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肠球菌及其对利奈唑胺耐药机制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流感病毒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选择
        1.1.2 研究方法
        1.1.3 观察指标
        1.1.4 消化道症状积分
        1.1.5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流感病毒感染对大肠杆菌的影响
        1.2.2 流感病毒感染对肠球菌属的影响
        1.2.3 流感病毒感染对柔嫩梭菌的影响
        1.2.4 流感病毒感染对乳杆菌属的影响
        1.2.5 流感病毒感染对普雷沃氏菌的影响
        1.2.6 流感病毒感染对双歧杆菌的影响
        1.2.7 流感病毒感染的病程及症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分析
        1.2.8 不同流感病毒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1.3 讨论
        1.3.1 流感病毒感染对不同年龄人群肠道菌群种类、数量、构成比例的影响
        1.3.2 流感病毒感染病程、消化道症状与菌属关系
        1.3.3 流感病毒引起肠道菌群变化的机制
        1.3.4 流感病毒感染患者肠道菌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1.3.5 肠道菌群对流感的影响
    1.4 研究不足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流感病毒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2.1 引言
    2.2 流感病毒引起肠道菌群变化的机制
    2.3 流感病毒对不同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
        2.3.1 流感病毒对小儿的肠道菌群影响
        2.3.2 流感病毒对中青年人的肠道菌群影响
        2.3.3 流感病毒对老年人的肠道菌群影响
        2.3.4 流感病毒对特殊病理状态人群肠道菌群影响
    2.4 肠道菌群紊乱会增加流感病毒易感性、提高重症肺炎发生风险
    2.5 流感病毒感染患者肠道菌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2.6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疗效的微生态学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Abbreviations)
细菌名词英--中对照
前言
第一章 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葛根芩连汤疗效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肠道湿热证泄泻模型的建立
        2.2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的疗效
    3.讨论
第二章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血常规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
        2.1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血常规的影响
        2.2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2.3 葛根芩连汤治疗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血常规的影响
        2.4 葛根芩连汤治疗对肠道湿热证泄泻模型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3.讨论
第三章 葛根莲芩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可培养微生物、微生物活度和酶活性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
        2.1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肠道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
        2.2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肠道微生物活度的影响
        2.3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肠道内容物酶活性的影响
        2.4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肠道黏膜酶活性的影响
        2.5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
        2.6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微生物活度的影响
        2.7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内容物酶活性影响
        2.8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黏膜酶活性的影响
    3.讨论
第四章 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微生物特征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
        2.1 有效序列的分析评估
        2.2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肠道OTU 数目的影响
        2.3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4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模型小鼠肠道内容物细菌在门水平上的影响
        2.5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模型小鼠肠道内容物细菌在属水平上的影响
        2.6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模型小鼠肠道内容物细菌种水平上影响
        2.7 物种Lefse 差异分析
    3.讨论
第五章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细菌特征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有效序列分析评估
        2.2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 OTU 数目的影响
        2.3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2.4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细菌门水平上的影响
        2.5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细菌属水平上的影响
        2.6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细菌种水平上的影响
        2.7 物种显着性差异分析-Lefse分析
    3.讨论
结论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介
综述 泄泻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酱醪源肠球菌分离筛选及其特性研究与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肠球菌的基本特性
        1.1.1 分类学地位
        1.1.2 生理生化特性
        1.1.3 肠球菌的益生性
        1.1.4 肠球菌的安全性
    1.2 肠球菌的应用
        1.2.1 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1.2.2 在医药中的应用
        1.2.3 在食品中的应用
    1.3 发酵食品中肠球菌的多样性
        1.3.1 发酵乳制品
        1.3.2 发酵果蔬
        1.3.3 发酵豆制品
        1.3.4 其他发酵食品
    1.4 发酵食品中肠球菌的益生特性
        1.4.1 抑菌活性
        1.4.2 抗氧化活性
        1.4.3 产胞外多糖
        1.4.4 其他益生特性
    1.5 酱油及其酿造微生物
        1.5.1 酱油概述
        1.5.2 酱油酿造微生物
        1.5.3 酱油酿造肠球菌研究进展
    1.6 论文设计
        1.6.1 立题依据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6.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肠球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材料
        2.2.2 设备
    2.3 方法
        2.3.1 样品采集
        2.3.2 菌株分离筛选
        2.3.3 菌株鉴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菌株分离纯化结果
        2.4.2 酱醪样品中分离菌株的鉴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肠球菌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材料
        3.2.2 设备
    3.3 方法
        3.3.1 肠球菌生长曲线测定
        3.3.2 肠球菌耐盐性研究
        3.3.3 肠球菌耐酸性研究
        3.3.4 肠球菌产酸能力研究
        3.3.5 肠球菌抑菌活性研究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肠球菌生长曲线绘制
        3.4.2 肠球菌耐盐性分析
        3.4.3 肠球菌耐酸性分析
        3.4.4 肠球菌产酸能力分析
        3.4.5 肠球菌抑菌能力分析
        3.4.6 肠球菌特性综合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肠球菌安全性评价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材料
        4.2.2 设备
    4.3 方法
        4.3.1 毒力基因PCR检测
        4.3.2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4.3.3 吲哚试验
        4.3.4 溶血试验
        4.3.5 耐药性检测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相关毒力基因分析
        4.4.2 生物胺与吲哚生成分析
        4.4.3 溶血作用分析
        4.4.4 耐药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附录

(6)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筛选抗大肠杆菌K88感染的乳酸菌及其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乳酸片球菌及其益生机制
        1.1.1 乳酸片球菌的基本特征
        1.1.2 乳酸片球菌对病原菌的抑制
        1.1.3 片球菌的免疫活性
    1.2 产肠毒大肠杆菌及其致病机制
        1.2.1 产肠毒大肠杆菌的菌毛
        1.2.2 产肠毒大肠杆菌的肠毒素
        1.2.3 产肠毒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
    1.3 秀丽隐杆线虫及其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1.3.1 秀丽隐杆线虫的基本特征
        1.3.2 秀丽隐杆线虫在微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1.3.3 以转录组学方法研究秀丽隐杆线虫
    1.4 研究意义、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饲料中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2.1 实验材料
        2.1.1 分离材料
        2.1.2 菌种
        2.1.3 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2.1.4 主要仪器与耗材
    2.2 实验方法
        2.2.1 乳酸菌的初步筛选
        2.2.2 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2.3 乳酸菌益生性能的测定
        2.2.4 乳酸菌种水平的鉴定
        2.2.5 数据分析
    2.3 结果
        2.3.1 乳酸菌的分离
        2.3.2 乳酸菌的16S rRNA序列鉴定
        2.3.3 乳酸菌的益生性能
        2.3.4 乳酸菌生理生化鉴定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秀丽隐杆线虫建立抗大肠杆菌K88的乳酸菌筛选模型
    3.1 实验材料
        3.1.1 线虫
        3.1.2 菌株及基因、质粒
        3.1.3 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3.1.4 主要仪器与耗材
    3.2 实验方法
        3.2.1 菌株的培养
        3.2.2 大肠杆菌K88 毒素基因的敲除
        3.2.3 线虫的复苏、传代及冻存
        3.2.4 线虫的同步化
        3.2.5 抗大肠杆菌K88 感染线虫乳酸菌筛选模型的建立
        3.2.6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大肠杆菌K88 肠毒素基因的敲除
        3.3.2 大肠杆菌K88 的标准曲线
        3.3.3 大肠杆菌K88 致死线虫浓度
        3.3.4 保护线虫的乳酸菌筛选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的P25 拮抗大肠杆菌K88 机制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线虫
        4.1.2 菌株
        4.1.3 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4.1.4 主要仪器与耗材
    4.2 实验方法
        4.2.1 大肠杆菌K88 在线虫体内定植
        4.2.2 大肠杆菌K88 肠毒素基因的定量
        4.2.3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乳酸片球菌对ETEC K88 定植的影响
        4.3.2 乳酸片球菌P25对ETEC K88 肠毒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转录组分析的P25 拮抗大肠杆菌K88 感染机制的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线虫
        5.1.2 菌株
        5.1.3 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5.1.4 主要仪器与耗材
    5.2 实验方法
        5.2.1 转录组测序样本的制备
        5.2.2 转录组测序
        5.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5.2.4 差异基因的验证
        5.2.5 数据分析
    5.3 结果
        5.3.1 RNA质量检测
        5.3.2 测序数据评估
        5.3.3 RNA比对
        5.3.4 样本关系分析
        5.3.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5.3.6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5.3.7 差异表达基因KEGG PATHWAY分析
        5.3.8 荧光定量PCR验证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pCas-Red质粒
    B.Common sgRNA:PAM sequence
    C.LTh donor sequence
    D.ST donor sequence
    E.MAPK信号通路基因RT-qPCR引物特异性验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课题基金资助
致谢

(7)355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高危人群的肠道VRE筛查及耐药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肠道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机制、筛查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8)新疆乌鲁木齐传统酸奶中乳酸菌的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1.2.2.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1.2.3.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
        1.2.4. 同源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乳酸菌分离纯化结果
    2.2 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2.3 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
3 讨论

(9)利用RFLP分型方法鉴定牛源性链球菌和肠球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及临床样品
    1.2 主要试剂
    1.3 细菌分离与纯化
    1.4 细菌16S r RNA基因和16S~23S r RNA区间基因的克隆
    1.5 参考菌株和分离株细菌16S~23S r RNA基因扩增产物的RFLP分析
    1.6 16S r RNA基因测序
2 结果
    2.1 细菌分离结果
    2.2 16S r RNA和16S~23S r RNA基因扩增
    2.3 16S~23S r RNA基因RFLP酶切分析及归类
    2.4 16S r RNA测序结果
3 讨论

(10)玉米秸秆与废弃白菜混贮料的发酵特性及其乳酸菌分离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混贮料的制作
    1.3化学组分与发酵品质分析方法
    1.4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1.5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混合比例青贮料的化学成分分析
    2.2混合比例对发酵品质的影响
    2.3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3讨论与结论

四、临床分离肠球菌与肠道肠球菌的不同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杭州地区犬、猫肠道菌群分离鉴定及其耐药分析[D]. 潘嘉臻. 浙江大学, 2021(01)
  • [2]利奈唑胺非敏感肠球菌的耐药及其传播机制研究[D]. 陈清清. 福建医科大学, 2020(02)
  • [3]流感病毒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D]. 李力.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疗效的微生态学机理研究[D]. 惠华英.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
  • [5]酱醪源肠球菌分离筛选及其特性研究与安全性评价[D]. 区锡敏.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01)
  • [6]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筛选抗大肠杆菌K88感染的乳酸菌及其作用机制[D]. 檀克勤. 暨南大学, 2019(02)
  • [7]355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高危人群的肠道VRE筛查及耐药相关性分析[D]. 彭一敏. 川北医学院, 2019(04)
  • [8]新疆乌鲁木齐传统酸奶中乳酸菌的多样性分析[J]. 薛艳蓉,王呈,梁茂文,弓耀忠,赵瑞生,田歌,刘波. 中国奶牛, 2019(04)
  • [9]利用RFLP分型方法鉴定牛源性链球菌和肠球菌[J]. 蔡金山,阚威,赵兴绪,殷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6(06)
  • [10]玉米秸秆与废弃白菜混贮料的发酵特性及其乳酸菌分离鉴定[J]. 任海伟,赵拓,李金平,李雪雁,李志忠,徐娜,王永刚,喻春来,高晓航,王晓力. 草业科学, 2015(09)

标签:;  ;  ;  ;  ;  

临床分离肠球菌与肠球菌的不同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