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病人有救了(论文文献综述)
王婷,刘树佳,李美佳,颜霞[1](2021)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高级实践护士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造血干细胞移植高级实践护士的概念、起源、资格认证、岗位职责、岗位价值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向高级实践护士护理服务模式。
牛倩霞,傅荣,褚红,王怡欣,孙晶娜[2](2021)在《恶性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2年内生活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总结恶性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2年内的生活体验。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与主题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提取资料及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Meta整合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归纳及解释。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36个主题,将相似的结果重新归纳最终形成3个整合结果,包括7个类别。整合结果 1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包括3个类别:生理困扰、外在形象受损、情绪障碍;整合结果 2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内心需求,包括2个类别:渴望获得社会支持、希望尽早恢复社会功能;整合结果 3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调整,包括2个类别:心理调整、饮食与体力活动调整。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2年内是患者免疫功能重建和疾病恢复的关键时期,医护人员需深入了解这一时期患者真实生活体验及需求,并及时提供针对性的措施,引导患者适应并调整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生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幸存率。
刘娜,胡伟,颜霞,刘树佳[3](2021)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肛周感染的护理进展》文中指出综述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肛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的研究进展。指出影响造血干细胞病人肛周感染因素主要与性别、年龄、化疗、粒细胞减少、血液病类型和肛门的特殊解剖结构有关。护理预防、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等方式可减少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肛周感染,提高移植成功率。
李娅[4](2021)在《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免疫重建与临床预后相关性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D4+T、CD8+T、CD4+CD8+T、CD4-CD8-T、B、NK及NKT细胞的动态恢复;分析其与临床预后(复发、LFS、GVHD、OS、NRM、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自2015年01月至2020年05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n=105)的一般临床资料(患者性别、移植年龄、疾病危险度分层、CD34+细胞输注量、TNC输注量);收集整理患者接受移植后第30d、60d、90d及180d外周血中CD3+T、CD4+T、CD8+T、CD4+CD8+T、CD4-CD8-T、B、NK及NKT细胞的绝对细胞计数检测值,结合患者接受移植后的临床预后[(复发、LFS、GVHD(急、慢性GVHD)、OS、NRM、感染(细菌、真菌、CMV)],通过SPSS开展统计学分析,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以及不同检测时间点免疫细胞计数与临床预后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复发及LFS:(1)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性分析都表明:1)在患者接受移植后,CD4+T-60d与复发呈负相关;2)CD8+T-90d,CD8+T-180d以及CD4+CD8+T-180d绝对计数与复发呈负相关;在移植90d之后,CD8+T的恢复可以用来监测复发,而CD4+CD8+T的预后判断价值出现得相对晚;3)CD8+T-180d及CD4+CD8+T-180d的恢复与LFS呈正相关,移植后180d的CD8+T及CD4+CD8+T的恢复可用以监测LFS。(2)生存分析表明:1)CD8+T-180 d≥810/uL的患者与CD8+T-180d<810/uL的患者相比,2年预期复发率较低(13.70±4.62%vs33.24±9.28%,P=0.021)且2年预期LFS率较高(79.41±5.41%vs50.15±9.55%,P=0.007);2)CD4+CD8+T-180d≥17/uL的患者与CD4+CD8+T-180d<17/u L患者相比,2年预期复发率较低(13.51±6.37%vs32.83±7.23%,P=0.012)且2年预期LFS率较高(78.81±7.21%vs 59.83±7.02%,P=0.020);3)“双高”组(CD4+CD8+T-180 d≥17/u L且CD8+T-180 d≥810/u L)的患者与“单高”组(CD4+CD8+T-180d≥17/uL、CD8+T-180 d<810/uL或CD8+T-180d≥810/u L、CD4+CD8+T-180 d<17/u L)的患者及“双低”组(CD4+CD8+T-180d<17/uL且CD8+T-180d<810/uL)的患者相比,“双高”组的患者2年预期复发率最低(8.91±2.90%vs.20.11±7.05%vs.43.64±10.73%,P=0.000)且2年预期LFS率最高(85.93±6.65%vs60.83±8.44%vs 34.51±10.59%,P=0.000)。OS:(1)从移植后第60d开始,CD4+T的恢复情况就与OS呈正相关,是一个非常可靠和稳定的预测指标;(2)生存分析也表明,与CD4+T-180 d<300/u L的患者相比,移植后CD4+T-180 d≥300/u L的患者可获得较优的OS(2年预期OS率:87.64±5.29%vs 65.89±8.42%,P=0.007)。c-GVHD:较高CD4+T-180 d计数恢复与较低的c-GVHD发生率相关。感染:较高CD34+细胞输注量与感染发生率呈负相关,随着移植后免疫重建的恢复,CD4+T-180 d、B-180 d的恢复情况与真菌感染发生率呈负相关。结论:(1)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同免疫细胞的重建规律是不相同的。(2)移植后CD4+T的恢复情况在OS以及c-GVHD发生率方面显示出预后判断价值;CD8+T以及CD4+CD8+T在患者的复发率以及LFS率方面显示出预后判断价值。
王丹旗[5](2021)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病疗效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与生存的关系,以提高移植成功率,提高患儿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allo-HSCT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AA)19例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ALL)4例次、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10例次,总计33例次。比较不同原发病、移植类型等与并发症的发生、生存的关系,探讨儿童血液病的可能的影响移植成功率的因素,提高儿童血液病的治愈率。结果1.至2020年12月31日随访结束,接受allo-HSCT的儿童共33例次,其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次,年龄2-13岁,中位年龄7岁。其中,AA 19例次,AML 10例次,ALL 4例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AA组与AL组,其中AA组19例,AL组14例。移植类型方面:无关供者16例次,血缘供者17例次;全相合18例次,不全相合5例次;接受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6例次,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7例次;ABO血型相合24例,ABO血型主侧不合6例次,ABO血型次侧不合3例次。无关供者全相合13例次,无关供者不全相合3例次,血缘供者全相合5例次,单倍体移植12例次。2.截止至2020年12月31日,33例次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52个月),移植后平均生存时间21.36个月(1-52个月)。总生存率(OS)为84.8%。疾病复发7例(21.2%),死亡5例(15.2%),其中复发死亡3例(60.0%),均为AL组;移植相关死亡2例(30.0%),AA组、AL组各1例。虽AA组死亡率低于AL组,但两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89)。AA组OS为94.7%。死亡1例(5.3%),分析发现接受无关供者移植者生存率更佳(P=0.025)。AL组患儿共14例次,移植后全部植入成功、造血重建。OS为71.4%,复发7例(50.0%),均为血液学复发,其中1例移植后首先发生分子生物学复发,后进展为血液学复发。所有复发患儿中,4例(57.1%)发生在移植后100天内,2例(28.6%)发生在移植后100天-1年内,1例(14.3%)发生在移植后1-2年。死亡4例(28.6%)。分析发现接受BM+PBSC移植生存率更高(P=0.010)。3.并发症:所纳入病例中,发生GVHD 10例。在AA组中,5例发生GVHD(26.3%),其中I度2例,II度2例,c GVHD 1例。在AL组中,5例发生GVHD(35.7%),其中I度1例,II度3例,IV度1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与GVHD发生相关,男性多于女性。植入功能不良(PGF)2例(6.06%),原发性PGF及继发性PGF各1例(50.0%);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6例(18.2%);此外,移植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1例,植入综合征(ES)1例。结论1.Allo-HSCT是治疗儿童血液病的有效方法。在AL中,对高危及复发的患儿,抓住移植时机,选取合适的供者,克服了MRD阳性患儿的复发问题,提高了复发病人的疗效,从而克服了白血病化疗的瓶颈。本研究中AL组OS为71.4%,但移植后后复发的问题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解决。对于SAA-I型,在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积极寻找供者,若有合适供者,首选HSCT。同时对于SAA-II型,若有条件,也应更积极的进行移植。本研究中AA组OS高达94.7%,仅1例发生原发性PGF,移植可极大地提高SAA的疗效。2.探讨移植过程中的个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尤其是供者的选择,对于移植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中,在半相合占绝大多数的条件下,仅发生1例IV度a GVHD,同时6例PRES患者中,5例预后良好,未遗留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证实HSCT可以是治疗血液病安全的手段,但前提是对于移植后并发症,需及时发现并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由此才可使移植真正成为治疗血液病有效而又安全的手段。
王筱淇[6](2021)在《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伴随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也开始受到关注,且取得良好的效果,逐渐经成为癌症领域的主要疗法之一。癌症生物治疗有很多种,其中常用如过继性细胞治疗、免疫疫苗、免疫调节剂等,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疗法近年来开始应用于癌症治疗领域,且避免了传统细胞治疗的缺陷,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结合肿瘤表位的CAR受体基因通过转染等的方式导入正常T细胞后,体外扩增后把足够数量的CAR-T细胞回输,通过嵌合抗原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近年来,以免疫细胞为基础的精准靶向治疗取得重大突破,CAR-T相关的临床试验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其中以靶向CD19 CAR-T细胞为代表的第二代CAR-T技术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应用最多,治疗难治/复发血液系统B细胞肿瘤有效率可达60-90%。CAR-T细胞根据T细胞来源分为自体、异体、干细胞诱导型,现在较常用的是自体T细胞。而对于移植后复发的患者,因为移植后强烈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采集患者自身T细胞进行CAR-T制备,其活性可能受到影响导致白血病杀伤效能降低;同时,对于复发的患者,在采集单个核细胞的时候容易混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可能影响制备效果。而采用HLA相合或者半相合的供者的T细胞则有许多优势,供者来源的T细胞是一种“健康”的T细胞,采集方便,质量可以保障,也是制备CAR-T细胞的重要来源。其优点在于:容易获得,避免肿瘤细胞污染,杀伤肿瘤能力强,尚需要观察的是其安全性,如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CRS)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c leukemia,ALL)作为一种发病高的恶性血液病,占白血病中的15%,而在急性白血病当中以儿童最为常见,占据总体的80%,成人占30-40%。ALL诱导化疗之后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达70-90%,3-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30-60%。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ALL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即便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有30-60%的患者预后不良,而这也是导致ALL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各方面因素制约,当前对于难治/复发(Refractory/relapsed,R/R)ALL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的方法包括化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和二次移植。但DLI对于ALL的效果并不显着,反而有很大可能诱发GVHD;二次移植的安全性需要考虑,挽救性二次移植的预后也相对不良且花费不菲。研究报道,复发后DLI和二次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仅20.74%和23%,因而很有必要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方案。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复发ALL有望成为此领域的重点疗法。本研究针对移植后复发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开展供者来源CD19 CAR-T细胞治疗,以期提高缓解率,延长长期生存率。此项研究得到了陆军军医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批临床研究号:Chi CTR-OOC-16008447和Chi CTR-OIC-17012374。伦理委员会批件文号:Chi ECRCT-20160022和XYFY2017-KL033-01。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9年3月国内9个移植中心共43例(我中心入组18例)确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且出现复发的患者,给于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研究主要终点是有效性,次要终点是与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的协变量安全性,监测不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mmune effector cell-associated neurotoxicity syndrome,ICANS)、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累积复发发生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CIR)、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EFS)和总生存期等。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范围为6-47个月)。结果:纳入本研究统计的43例CD19表达阳性的HSCT后复发B-ALL患者采用了供者来源CD19 CAR-T细胞治疗,其中29例男性,患者中位年龄24岁(4-60岁),按照供者类型不同分为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全相合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的17例,HLA半相合供者来源的26例。复发情况为:微小残留病检测(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MRD)0.01–5%13例,原始细胞5-50%20例,原始细胞>50%10例患者。从复发到CD19 CAR-T输注中位时间为42天(35-59天)。复发后患者的治疗包括停止免疫抑制(12例),DLI(7例),化疗(19例),DLI联合化疗(5例)。CAR-T细胞输注前预处理方案包括以下三种:方案一:氟达拉滨,30mg/m2/d,持续2-4天,环磷酰胺,200mg/m2/d,持续2天;方案二:氟达拉滨,30mg/m2/d,3天,环磷酰胺,350mg/m2/d,,2天,阿糖胞苷,100mg/m2/d,4天;方案三:环磷酰胺500mg/m2/d,共3天。43例患者中,34例患者接受方案一,5例肿瘤负荷重的年轻患者接受方案二,方案三用于4例老年患者。根据CAR-T细胞共刺激分子的不同,接受CD19–28z CAR-T细胞18例,CD19-BBz CAR-T细胞25例。输注CD19 CAR-T细胞的中位数为1.76×106/kg。34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79.07%)。1年EFS及生存率是43.33%,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且没有接受第二次移植的患者中1年的EFS和生存率为59.01%,1年CIR为41.0%。不良反应发生率:38例患者发生CRS(88.37%),其中7例患者CRS≥3级;9例患者发生ICANS(20.93%),均≤2级;2例患者出现了≤2级急性GVHD(4.65%)。2例患者出现CAR-T细胞治疗相关的严重CRS和多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此外,临床治疗时还易出现发热、粒细胞减少、贫血相关的副反应,而神经系统毒性包括头痛、有患者出现畏光症状,但是没有发生严重的脑水肿。有患者则出现恶心、纳差,肝酶升高(包括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电解质紊乱、凝血常规异常(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延长)之类的毒副作用。CD19 CAR-T细胞输注后第9天数量达到高峰。输注后检测到的CAR-T细胞的中位间隔时间为89天,输注CAR-T细胞后,CAR-T细胞的峰值是4.85×105/L。结论: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是治疗移植后复发CD19+B-ALL的有效手段之一。
张青青[7](2021)在《修正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修正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MDLI)在不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情况下治疗中高危血液系统恶性肿瘤(HM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从2014年5月到2018年8月的16例接受MDLI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16例患者均在完成了标准剂量的化疗后开始进行MDLI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主要观察指标是MDLI后患者的CR率、造血重建时间、急慢性GVHD发生率、输注后微小残留病变(MRD)状态、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急性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诊断和分级依据西雅图标准。所有患者均未失访,随访包括医院探访、电话和信件。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有无基因突变、危险度分层、预处理方案、输细胞前疾病状态、输注单个核细胞数(MNC)、CD34+细胞数、输注后MRD状态、细胞治疗后骨髓象有无缓解等进行单因素分析,探讨影响中高危恶性血液病患者预后的非遗传学因素,监测所有接受治疗患者有无发生不良反应。结果:(1)16例患者共完成35次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接受MDLI后患者CR率为43.75%,总体缓解率(ORR)为87.5%。(2)造血干细胞MNC和CD34+的中位数分别为2.7(1.6-3.76)×108/Kg和2.1(1.3-4.7)×106/Kg。a GVHD的发生率为28.6%,治疗后出现的a GVHD均不超过Ⅱ级;均未发生c GVHD。(3)16例患者输注MDLI后,10例患者MRD呈阴性,7例患者持续阴性,3例患者分别在1个月、3个月和4个月后分子学复发。1例患者再次输注MDLI后MRD呈阴性,存活至今。两名患者病情恶化,拒绝接受再输注,最终死亡。6例患者的MRD呈阳性,3例患者重新输注MDLI,2例患者的MRD呈阴性。MDLI后MRD阴性组的3年OS显着高于MRD阳性组(P<0.05)。(4)随访时间从1~71.8个月不等,平均观察时间为28.2个月,随访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1.6个月。接受MDLI细胞治疗3年生存率为58.3%,3年无进展生存率50%。16例患者存活9例,7例死亡患者中,原发病复发死亡4例(25%),感染死亡3例。(5)结果显示高剂量预处理方案(P=0.020)、细胞治疗后的ORR(P=0.048)和输注后的MRD阴性(P=0.036)可以显着延长OS和PFS。结论:(1)MDLI治疗中高危恶性血液病患者具有一定的效果。(2)MDLI治疗中高危恶性血液病无明显毒副作用,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3)MDLI后动态复查MRD变化情况对诊断MDLI后早期复发有预防作用。(4)高剂量预处理方案、细胞治疗后的ORR和输注后MRD阴性可以显着延长OS和PFS。(5)MDLI治疗中高危恶性血液病是否可以延长生存期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鞠慧[8](2021)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院外睡眠质量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通过大剂量的放疗、化疗,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摧毁受者的造血功能,再将异基因供者正常的造血干细胞植入受者体内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院外的睡眠质量现状;基于压力-睡眠关系理论,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院外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济南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35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 Scale,PSQ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The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病人健康问卷抑郁模块(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7-item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GAD-7)、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Champion 健康信念模型量表(The Champion Health Belief Model Scale,CHBMS)分别评估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睡眠质量、社会支持、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应对方式、健康信念等。采用SPSS26.0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对资料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检验水准为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PSQI总分平均分为(6.00±3.46),45例(33.3%)患者睡眠质量较差(PSQI总分>7分)。其中,有39例(28.8%)患者主观睡眠质量较差或很差;54例(40.0%)患者存在入睡困难;46例(34.07%)患者每夜实际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53例(29.18%)患者睡眠效率<85%;33例(24.4%)患者存在睡眠障碍;47例(34.8%)患者存在日间功能障碍;19例(14.07%)患者在过去一个月内使用了催眠药物。2.在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研究对象间,移植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单因素分析中,不同移植后时间(F=2.59,P=0.079)、有无移植相关并发症(F=2.50,P=0.086)、有无免疫抑制剂副作用(t=4.60,P=0.034)、伴随症状种类(F=7.85,P=0.001)、疼痛(t=6.38,P=0.013)、胃肠道不适(t=2.93,P=0.089)、乏力(t=14.50,P<0.001)、发热(t=7.16,P=0.008)、咳嗽咳痰(t=6.68,P=0.011)、泌尿系统症状(t=7.62,P=0.007)、皮肤黏膜改变(t=12.14,P=0.001)、抑郁(r=0.576,P<0.001)、焦虑(r=0.501,P<0.001)、MCMQ 中的屈服维度(r=0.314,P<0.001)、健康动力(r-0.215,P<0.05)在睡眠质量上均有显着差异。4.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仅抑郁症状(β=0.250,P<0.001)、焦虑症状(β=0.152,P=0.036)、躯体症状中的皮肤黏膜改变(β=1.469,P=0.006)、泌尿系统症状(β=2.096,P=0.007)与移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显着相关。结论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院外睡眠质量较差。2.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皮肤黏膜改变、泌尿系统症状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院外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3.医务工作者和照护者应该关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院外睡眠质量,开展定期随访,评估患者术后身心健康状况,尤其是患者的焦虑、抑郁、皮肤黏膜改变、泌尿系统症状,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于嗣俭[9](2021)在《单倍型移植在急性白血病应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 研究背景及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是治疗多种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甚至是治愈某些血液肿瘤的唯一途径,比如遗传学高危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对于遗传学高危的AML患者来说,尽快行allo-SCT是能让患者获益最有效的手段。对于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来说,allo-SCT可能是唯一的治愈手段。目前成人allo-SCT的供者来源主要包括亲缘全相合供者(MSD)、单倍型供者(HID)、非血缘无关相合供者(MUD)及非血缘脐血干细胞(UCB)。MSD由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感染风险相对小,费用相对低,仍是allo-SCT的最先选择,但由于受到供者来源的限制,能找到MSD的患者大约30%。MUD提供了另一种有效选择,有研究表明其取得了与MSD相似的疗效,但寻找合适无关供者需要时间,且受地域及民族等因素限制。UCB移植虽然具有随时可用、容易获得、对供者无风险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低的优点,但脐血库规模小,脐血细胞数量低,对于成人来说植入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随着移植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移植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更加丰富,HID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单倍型移植具有以下优势:1,几乎所有的患者都能找到供者,且大部分患者有多个供者可供选择,最终可选择最优供者进行移植;2,对于复发难治及高危白血病等急需要移植的患者来说,HID具有更好的可及性;3,随着移植技术的提高及对移植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更加丰富,大量研究表明HID-SCT能取得与MSD-SCT同等的疗效。除此之外,研究表明对于高危恶性血液病患者,HID-SCT的疗效甚至要优于MSD-SCT,这归功于HID-SCT能在这部分患者表现出更强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L),能显着降低复发率,但并没有表现出更高的移植相关死亡率,最后获得生存的优势。然而,这些研究主要是回顾性研究、小样本量或者亚组分析,究竟HID-SCT是否比MSD-SCT具有更强的GVL作用,从而降低复发并提高生存还存在争议。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第一部分,我们设计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了 HID-SCT与MSD-SCT在第一次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R1)的遗传学高危AML的临床疗效。第二部分,我们分析了两项前瞻性研究中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数据,比较HID-SCT与MSD-SCT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包括移植后微小残留病(post-MRD)、复发率(CIR)、移植相关死亡率(TRM)、无白血病生存率(DFS)、总生存率(OS)、感染发生率、GVHD及造血重建等。目的是为HID-SCT在高危AML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中的地位提供更有力的临床依据。另外,对于HID-SCT,目前主要有两种移植体系,包括抗胸腺人球蛋白(ATG)为基础的移植方案还是后环磷酰胺(post-CTX)移植方案。在中国,ATG为基础的单倍型移植方案占主导地位。而ATG所致的免疫抑制及激活病毒感染仍然是这个方案的重要不足。到目前为止,单倍型移植最佳的ATG剂量仍不清楚。我们前期单中心研究表明,兔来源总量6mg/kg的ATG剂量比10mg/kg的ATG剂量具有更低的EBV病毒发生率,但有更高的GVHD发生率和致死率。7.5mg/kg的ATG剂量目前主要应用于MUD-SCT,其在HID-SCT的地位仍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第三部分,我们设计了一项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比较7.5mg/kg的ATG与10mg/kg的ATG剂量在HID-SCT的疗效,目的是评估ATG最佳剂量,从而优化ATG为基础的单倍型移植体系。二方法1、这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纳入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及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四家单位血液科2013年6月至2016年01月接受allo-SCT的遗传学高危AML-CR1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病人入组,分为HID-SCT组和MSD-SCT组,采用生物学随机原则。移植策略方面,所有患者均接受清髓性的改良BuCy预处理方案,MSD-SCT采用环孢素A(CsA)+甲氨蝶呤(MTX)进行GVHD的预防,HID-SCT采用CsA+MTX+ATG以及霉酚酸酯(MMF)的GVHD预防方案,单倍型组的移植物为G-CSF动员的骨髓(BM)联合外周干细胞(PBSC),MSD-SCT的移植物为G-CSF动员的PBSC。移植前后进行MRD监测,监测手段包括多参数流式(MFC)及实时定量PCR(qPCR)。对于post-MRD阳性的患者,常规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或者地西他滨(有活动性GVHD的患者)抢先性干预,同时对于FLT3-ITD阳性的患者接受索拉非尼靶向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是post-MRD累积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CIR、造血重建、GVHD、TRM、OS、DFS及无移植物抗宿主病无复发生存(GRFS)。所有数据由SPSS 19.0及R软件统计软件处理。2、这项研究入组的患者来源于两项前瞻性注册研究。纳入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接受HID-SCT和MSD-SCT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病人入组,分为HID-SCT组和MSD-SCT组。移植策略方,面,所有患者均接受清髓性的续贯强化预处理方案,MSD-SCT采用CsA+MTX进行GVHD的预防,HID-SCT采用CsA+MTX+ATG以及MMF的GVHD预防方案。预防白血病复发的策略包括早期快速减免免疫抑制剂、预防性及抢先性DLI。对于post-MRD阳性的患者,常规进行DLI或者其他方式的抢先性干预。研究的主要终点是CIR和OS,次要终点包括:感染发生率、造血重建、GVHD发生率、TRM、DFS及GRFS。所有数据由Stata及R软件统计软件处理。3、这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及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四家单位血液科2013年6月至2016年01月接受allo-SCT的14-65岁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ATG的剂量按照1:1比例随机对病人进行入组,分别为7.5mg/kg ATG组与10mg/kg ATG组。移植策略方面,移植前CR的患者接受清髓性的改良BuCy预处理方案,移植前未缓解(NR)的患者接受清髓性的续贯强化预处理方案,采用CsA+MTX+ATG以及MMF的GVHD预防方案,ATG的剂量分别为7.5mg/kg与10mg/kg。常规进行EBV及CMV病毒的监测及抢先性治疗。常规进行移植后免疫重建的监测。研究的主要终点是EBV血症1年累计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CMV血症及疾病发生率、造血重建、GVHD发生率、TRM、DFS及耐受性。所有数据由SPSS及R软件统计软件处理。三结果1.2013年6月至2016年01月共189例遗传学高危AML患者纳入此研究,HID-SCT组83例,MSD-SCT组106例。直到最后随访时间,59例患者被检测到post-MRD阳性,包括单倍型组15例和亲缘全相合组44例。HID-SCT组和MSD-SCT组的post-MRD累计阳性率分别是18%(95%CI 11-27)和42%(95%CI 32-51;p=0.001)。根据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原则,52例post-MRD阳性患者接受了 DLI,其中HID-SCT组 13例’MSD-SCT组39例(p=0.001)。在post-MRD的多因素分析中,单倍型供者是保护性因素(p=0.001,HR=0.349)。急性 GVHD 累积发生率分别是 40%(95%CI 29-50)和 46%(95%CI 36-55;p=0.848);Ⅲ-Ⅳ°aGVHD 累积发生率分别是 11%(95%CI 5-19)和 11%(95%CI 6-18;p=0.948)。慢性 GVHD、广泛性cGVHD 发生率分别为 39%(95%CI 28-49)和 51%(95%CI 41-60)(p=0.152)、12%(95%CI 6-20)和 18%(95%CI 11-26)(p=0.274)。两组3 年 CIR 分别为 14%(95%CI 7-22)和 24%(95%CI 17-33;p=0.101)。在复发的多因素分析中,单倍型供者是保护性因素(P=0.030,HR=0.464)。两组3年累积 TRM 分别是 15%(95%CI 8-23)和 10%(95%CI 5-17;p=0.368)。两组 3 年 OS 分别为 72%(95%CI 67-77)和 68%(95%CI 63-72;p=0.687)、DFS 为 71%(95%CI 67-76)和 66%(95%CI 61-71;p=0.579)、GRFS 为 63%(95%CI 57-68)和 43%(95%CI 39-48;p=0.035)。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MRD 阳性和 post-MRD 阳性是 DFS(p=0.006,HR=2.119;p=0.019,HR=2.029)和 OS(p=0.007,HR=2.135;p=0.028,HR=1.981)的独立危险因素。2.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251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纳入此研究,119例接受HID-SCT,132例患者接受MSD-SCT。移植后+30天两组的疾病完全缓解率分别是94%和93%(p=0.802)。根据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原则,199例post-MRD阳性患者接受了 DLI,其中HID-SCT组91例,MSD-SCT组108例(p=0.350)。截至最后随访日期,92例患者发生了 114次post-MRD阳性事件,其中DLI前60例、DLI后12例。1年的a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是62%(95%CI 58-67)和 54%(95%CI 50-58;p=0.025);Ⅲ-Ⅳ°aGVHD 累积发生率分别是 16%(95%CI 13-19)和 11%(95%CI 8-13;p=0.180)。3 年的cGVHD、广泛性 cGVHD 发生率分别为 55%(95%CI 50-59)和 55%(95%CI 51-60)(P=0.789)、21%(95%CI 17-25)和 19%(95%CI 16-22)(p=0.830)。HID-SCT 组和 MSD-SCT 组 5 年 CIR 分别是 32%(95%CI 23-41)和26%(95%CI 18-35)(p=0.034)。在复发的多因素分析中,单倍体供者是保护性因素(p=0.047,HR=0.615)。两组移植后+100内的感染相关死亡率方面,HID-SCT组要显着高于MSD-SCT组(8%vs 2%;p=0.049)。两组5 年的 TRM 分别是 31%(95%CI 22-40)和 23%(95%CI 16-30)(p=0.114)。中位随访20.3个月(范围,0.2至72.7个月),两组5年的累计DFS分别是43%(95%CI 38-48)和 39%(95%CI 35-44)(p=0.665),两组 5 年的累计 OS分别是 46%(95%CI 42-51)和 42%(95%CI 37-46)(p=0.832),GRFS 为28%(95%CI 24-33)和 26%(95%CI 22-30;p=0.795),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第0天骨髓原始幼稚细胞≥3%和post-MRD阳性是OS(p=0.011,HR=1.573;p=0.027,HR=1.490)和 DFS(p=0.005,HR=1.630;p=0.003,HR=1.668)的不良因素。DLI 是 OS(p=0.001,HR=0.423)和 DFS(p=0.001,HR=0.402)的保护性因素。cGVHD是DFS的保护性因素(p=0.016,HR=0.659)。3.总共412例患者纳入这项研究,最终408例完成此研究并纳入分析,7.5mg/kg ATG组203例,10.0mg/kg ATG组205例。两组1年的EBV血症累计发生率分别是 20.7%(95%CI 15.4-26.5)和 40%(95%CI 33.3-46.6;p<0.001)。两组2年EBV疾病累计发生率分别是3.0%(95%CI 1.2-6.0)和7.3%(95%CI 4.3-11.4;p=0.048)。单倍体组和亲缘全相合组1年的CMV血症累计发生率分别是 73.4%(95%CI 67.2-79.4)和 83.4%(95%CI 77.5-87.9;p=0.038)。两组2年CMV疾病累计发生率分别是1.5%(95%CI 0.4-4.0)和5.9%(95%CI 3.2-9.7;p=0.019)。100 天Ⅱ-Ⅳ°aGVHD 累积发生率分别是27.1%(95%CI 21.1-33.4)和 25.4%(95%CI 19.6-31.5;p=0.548);Ⅲ-Ⅳ°aGVHD 累积发生率分别是 7.9%(95%CI 4.7-12.2)和 5.4%(95%CI 2.8-9.1;p=0.299)。2 年的 cGVHD、广泛性 cGVHD 发生率分别为 34.6%(95%CI 27.8-41.4)和 36.2%(95%CI 29.1-43.2)(P=0.814)、12.8%(95%CI 8.5-18.0)和 10.2%(95%CI 6.3-15.2)(p=0.417)。两组的 3 年 CIR 分别是 17.6%(95%CI:12.4-23.6%)和 15.3%(95%CI:10.2-21.5%)(p=0.442)。三组 3 年的TRM 分别是 20.2%(95%CI:15.0-26.0%)和 24.4%(95%CI:18.7-30.4%)(p=0.289)。三组 3 年的累计 DFS 分别是 62.2%(95%CI:55.3-69.1%)和 60.3%(95%CI:53.0-67.6%)(p=0.660),三组 3 年的累计 OS 分别是 69.5%(95%CI:63.2-75.8%)和 63.5%(95%CI:56.2-70.8%)(p=0.308)。四 结论1 HID-SCT 比 MSD-SCT具有更低的post-MRD发生率,提示HID-SCT比MSD-SCT具有更强的GVL作用。HID-SCT患者比MSD-SCT患者接受DLI的比例更低,最终HID-SCT比MSD-SCT具有更优的GRFS,因此,对于遗传学高危AML-CR1患者,HID-SCT应该被推荐为最优选择之一。2 对于移植前NR的难治急性白血病患者,HID-SCT 比 MSD-SCT的复发率更低,但移植后+100内的感染死亡率更高,最终两组的生存无显着性差异。对于移植前NR的难治急性白血病患者来说,尽快行allo-SCT是目前最有效的治愈手段。在缺乏MSD的情况下,HID-SCT同等有效。3 抢先性及预防性DLI是急性白血病移植后重要的预防复发手段。对于移植前NR的难治白血病患者,超强预处理可明显降低复发,提高移植疗效。4 与 10.0mg/kg ATG 相比,7.5mg/kg ATG 作为 HID-SCT 的 GVHD 预防能够降低EBV和CMV感染,却不增加GVHD发生率。
黄家福[10](2021)在《单倍体移植及同胞全相合移植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 背景及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起源于髓系祖细胞的恶性肿瘤,40-60%患者合并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异常,发病的中位年龄超过65岁。约70%的AML患者在初始诱导化疗之后可获得完全缓解(CR),约30%的患者在两个疗程的诱导后仍未能达到CR;此外,在CR的患者中,还有过半最终复发,预后很差。CR之后,合适的缓解后治疗(PRT)对预防白血病复发至关重要。PRT通常包括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大剂量巩固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Allo-HSCT是预防疾病复发的最有效手段,对于复发/难治性AML患者来说,allo-HSCT也是唯一可能的治愈手段。HLA位点全相合的同胞兄弟姐妹供者(MSD)是allo-HSCT的第一选择,然而,70%的患者无法获得合适的MSD。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单倍体移植(HID-HSCT)的疗效与MSD-HSCT相似。对于缺乏MSD的恶性血液病病人来说,HID-HSCT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然而,对于HID-HSCT在AML的PRT中是否具有与MSD-HSCT同等的疗效,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一些移植中心报导了两种供者类型的移植对于CR AML的疗效相似,也有一些移植中心认为,作为AML的PRT选择,MSD仍然优于HID-HSCT。对于HID-HSCT在复发/难治性AML中是否有同等的疗效,目前也存在一些争议,不同的研究中心报导的结论不一。How等的回顾性研究中,HID与无关供者移植(MUD)、MSD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AML的总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RFS)、复发率以及非复发死亡率(NRM)等主要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而Battipaglia等在一项EBMT资料的较大规模回顾性研究中,比较MSD和HID-HSCT治疗复发难治性AML的结果,发现单倍体组的OS、RFS显着差于同胞全相合组,作者因此认为,对于复发难治性AML的allo-HSCT,MSD仍然是金标准。由于较多的合并症以及较高的NRM,老年AML患者通常并不选择行allo-HSCT。随着预处理方案,GVHD防治以及支持治疗等技术的进步,接受allo-HSCT的患者年龄上限由40-45岁逐渐提高到目前的75岁以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llo-HSCT可以改善老年AML的预后,提高总体生存率。相对于年轻患者,老年人获得合适MSD的机会更小,因为患者的同胞兄弟姐妹往往也同是高龄,身体素质可能并不适合作为allo-HSCT供者。作为一种替代移植方案,老年人HID移植的研究目前相对有限。对于HID移植是否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老年AML,研究也相对有限。为了客观比较和评价HID、MSD移植在AML PRT的疗效,在复发/难治性AML患者的疗效以及在老年AML患者的疗效,我们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方医院血液科接受MSD或HID移植的AML患者资料,比较两种移植类型的造血重建、GVHD、复发率、NRM、RFS以及OS。目的是为AML患者的PRT选择、复发/难治性AML的供者选择以及老年AML患者的供者选择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二 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南方医院血液科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接受MSD或HID移植的成人AML患者的资料。在第一部分中,纳入了435例CR AML患者,包括204例MSD移植以及HID例单倍体移植;在第二部分中,纳入63例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包括27例MSD以及36例HID移植;在第三部分中,纳入92例年龄≥50岁的AML患者,包括49例MSD以及43例HID移植。患者的疾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移植前疾病状态、预处理方案、供者类型(HID/MSD)等。所有患者均接受清髓的预处理方案。MSD移植组使用环孢素/A(CsA)或CsA+甲氨蝶呤(MTX)预防GVHD,HID组使用CsA+MTX+抗胸腺球蛋白(ATG)+霉酚酸酯(MMF)预防GVHD。HID组的移植物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骨髓干细胞联合外周血干细胞,MSD组的移植物为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对比两种供者类型HSCT后造血重建、GVHD、复发、NRM、RFS以及OS等,分别分析比较HID移植和MSD移植治疗CR AML,复发/难治性AML以及年龄≥50岁的老年AML患者的疗效。所有的统计分析由SPSS 24软件完成。三 结果1.第一部分435例CR AML患者中,HID组和MSD组的Ⅱ-Ⅳ°急性GVHD累积发生率是42.0±3.2%vs 22.1±2.9%(P=0.000);Ⅲ-Ⅳ°急性GVHD 累积发生率为 11.3±2.1%vs 10.2±2.3%(P-0.773)。移植后2年内,HID组和MSD组的累积慢性GVHD发生率为44.1±3.5%vs 38.7±3.6%(P=0.167);累积慢性广泛性GVHD发生率为14.8±2.5%vs 17.3±2.8%(P=0.671)。移植后1年内,HID组和MSD组的CMV累积感染率是66.8±3.1%vs 35.3±3.3%(P=0.000);EBV 累积感染是 41.1±3.2%vs 14.2±2.4%(P=0.000)。总体 435 例患者中,103例移植后复发,两组的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0.8±2.8%vs 28.3±3.4%(P=0.217);46例患者出现非复发死亡,两组的NRM分别为13.1±2.3%vs 8.6±2.1%(P=0.147)。HID组和 MSD 组的 3 年累积 OS 为 70.2±3.0%vs 69.7±3.2%(P=0.962);3 年累积 RFS 为 67.2±3.1%vs 66.4±3.4%(P=0.744)。亚组分析,遗传学低危组,HID组和MSD组各有26例和30例患者,两组的 3 年复发率、OS 以及 RFS 分别为 13.4±7.2%vs 17.9±7.4%(P=0.714),72.6±8.8%vs 80.0±7.3%(P=0.571)和69.2±9.1%vs 76.7±7.7%(P=0.500)。遗传学中危组,HID组和MSD组各有76例和72例患者,两组的3年复发率、OS以及RFS分别为20.3±4.8%vs 22.3±5.1%(P=0.941),73.5±5.1%vs 74.8±5.1%(P=0.708)和 69.6±5.3%vs 71.6±5.4%(P=0.580)。遗传学高危组,HID组和MSD组各有129例和102例患者,两组的3年复发率、OS 以及 RFS 分别为 22.5±3.9%vs 36.8±5.2%(P=0.074),67.8±4.2%vs 63.1±4.8%(P=0.478)和 65.4±4.2%vs 59.8±5.0%(P=0.673)。2.第二部分63例复发/难治性AML患者中,HID组和MSD组的Ⅱ-Ⅳ°急性GVHD累积发生率是 50.0 ± 8.2%vs 24.1±8.0%%(P=0.037);Ⅲ-Ⅳ°急性 GVHD 累积发生率为 16.7±6.2%vs 14.8±6.8%(P=0.848)。移植后2年内,HID组和MSD组的累积慢性GVHD发生率为48.0±10.5%vs 39.0± 12.2%(P=0.611);累积慢性广泛性GVHD 发生率为 11.1±6.3%vs 14.6±8.1%(P=0.783)。移植后1年内,HID组和MSD组的CMV累积感染率是72.2±7.5%vs 40.7±9.5%(P=0.019);EBV 累积感染率是 52.8±8.3%vs 18.5±7.5%(P=0.000)。总体 63例患者中,37例移植后复发,两组的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58.0±9.1%vs 72.5±9.6%(P=0.582);11例患者出现非复发死亡,两组的NRM分别为23.8±8.2%vs 18.4±8.6%(P=0.640)。中位随访31.3个月(范围,0.4-76个月),18例患者存活,45例死亡。HID组和MSD组的3年累积OS为33.3±7.9%vs 28.8±8.9%(P=0.863);3年累积RFS为30.6±7.2%vs 21.6±8.1%(P=0.714)。3.第三部分92例年龄≥50岁的AML患者中,HID组和MSD组的Ⅱ-Ⅳ°急性GVHD累积发生率是44.2±7.6%vs 22.4±6.0%(P=0.032);Ⅲ-Ⅳ°急性GVHD累积发生率为 18.6±5.9%vs 12.2±4.7%(P=0.390)。移植后2年内,HID组和MSD组的累积慢性GVHD发生率为45.3±5.7%vs 32.7±6.2%(P=0.290);累积慢性广泛性GVHD发生率为 11.3±5.4%vs 18.3±5.9%(P=0.377)。移植后 1年内,HID组和MSD组的CMV累积感染率是65.1±7.3%vs 32.7±6.7%(P=0.004);EBV累积感染率是44.2±7.6%vs 16.3±5.3%(P=0.006)。总体92例患者中,19例移植后复发,两组的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3.2±7.2%vs 25.0±6.5%(P=0.850);17例患者出现非复发死亡,两组的NRM分别为23.8±6.5%vs 15.2±5.3%(P=0.262)。中位随访29.6个月(范围,0.4-74.8个月),58例患者存活,34例死亡。HID组和MSD组的3年累积OS为60.2±7.5%vs 65.1±6.8%(P=0.540);3年累积RFS为58.1±7.5%vs 63.3±6.9%(P=0.525)。四结论1.HID-HSCT作为AML缓解后的治疗选择,具有和MSD-HSCT相似的疗效;HID-HSCT对于CR的遗传学高危组AML患者表现出更低的复发率,提示更强的GVL效应。2.HID-HSCT治疗复发/难治性AML的复发、RFS、OS以及NRM与MSD-HSCT相似;HID-HSCT作为复发/难治性AML的挽救性治疗选择,具有和MSD-HSCT同等的疗效。3.HID-HSCT作为老年AML的治疗选择,具有和MSD-HSCT同等的疗效;对于缺乏HLA全合同胞供者的老年AML患者,HID是安全有效的替代选择。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病人有救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病人有救了(论文提纲范文)
(1)造血干细胞移植高级实践护士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造血干细胞移植APN的概念及起源 |
1.1 APN的概念 |
1.2 造血干细胞移植APN起源 |
2 造血干细胞移植APN资格认证 |
3 造血干细胞移植APN国外应用现状 |
4 造血干细胞移植APN岗位职责 |
4.1 入院管理 |
4.2 健康宣教及专业指导 |
4.3 健康系统管理 |
4.4 确保医疗质量 |
5 造血干细胞移植APN岗位价值 |
5.1 改善病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
5.2 降低医疗保健占用率和医疗成本 |
6 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APN的发展现状 |
7 小结 |
(2)恶性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2年内生活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策略 |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1.4 文献质量评价 |
1.5 资料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2.3 Meta分析整合结果 |
2.3.1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
2.3.1. 1 生理困扰 |
2.3.1.2外在形象受损 |
2.3.1. 3 情绪障碍 |
2.3.2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内心需求 |
2.3.2. 1 渴望获得社会支持 |
2.3.2. 2 希望尽早恢复社会功能 |
2.3.3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调适 |
2.3.3. 1 心理调适 |
2.3.3. 2 饮食与体力活动调适 |
3 讨论 |
3.1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对恶性血液肿瘤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影响 |
3.2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内心需求 |
3.3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调适 |
4 本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3)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肛周感染的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肛周感染的概述 |
1.1 肛周感染的定义 |
1.2 肛周感染发生率现状调查 |
2 HSCT病人肛周感染的相关因素 |
2.1 肛门的特殊解剖结构 |
2.2 性别和年龄 |
2.3 HSCT病人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配型及化疗方案的影响 |
2.4 血液病类型 |
2.5 HSCT预处理后粒细胞缺乏 |
3 HSCT病人肛周感染的预防 |
3.1 保护性隔离 |
3.2 肛周皮肤的评估 |
3.3 肛周保持清洁 |
3.4 肛周痔疮的护理 |
3.5 药物预防 |
3.6 饮食指导 |
3.7 运动指导 |
3.8 便秘与腹泻的预防 |
4 HSCT病人肛周感染的护理 |
4.1 肛周感染皮肤做培养 |
4.2 紫外线照射疗法 |
4.3 药物治疗 |
4.4 疼痛护理 |
4.5 心理护理 |
5 问题与展望 |
(4)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免疫重建与临床预后相关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免疫重建与临床预后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病疗效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常见并发症诊断及分类 |
3 移植前处理 |
4 GVHD预防 |
5 其他支持治疗 |
6 相关定义 |
7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疗效分析 |
3 并发症分析 |
3.1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
3.2 植入功能不良(PGF) |
3.3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 |
3.4 其他并发症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导致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6)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1.2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
1.3 CD19 靶点 |
1.4 自体CAR-T细胞治疗B-ALL |
1.5 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B-ALL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患者入组情况 |
3.2 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情况 |
3.3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及复发后治疗 |
3.4 CAR-T细胞输注情况 |
3.5 CAR-T细胞治疗安全性分析 |
3.6 CAR-T细胞治疗有效性分析 |
3.7 亚组分析 |
3.8 CAR-T细胞动力学 |
3.9 炎症因子变化 |
第四章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CAR-T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探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修正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近期疗效分析 |
2.2 造血重建 |
2.3 MDLI回输结果及GVHD发生情况 |
2.4 嵌合状态监测情况 |
2.5 输注后 MRD 情况 |
2.6 生存情况 |
2.7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中 CAR-T 及 TCR-T 疗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院外睡眠质量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1.2 睡眠 |
1.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 |
1.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 |
1.5 研究目的 |
1.6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综述: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现状 |
2.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概述 |
2.2 睡眠概述 |
2.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现状 |
第三章 资料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抽样方法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样本量计算 |
3.2 研究工具 |
3.2.1 一般资料问卷 |
3.2.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
3.2.3 领悟社会支持置表(The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 |
3.2.4 病人健康问卷抑郁模块(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 |
3.2.5 广泛性焦虑量表(7-item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GAD-7) |
3.2.6 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 MCMQ) |
3.2.7 Champion健康信念模型量表(The Champion Health Belief ModelScale, CHBMS) |
3.3 调查过程 |
3.4 质量控制 |
3.5 伦理考虑 |
3.6 统计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4.1 问卷完成情况 |
4.2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4.3 睡眠质量的描述性分析 |
4.4 影响睡眠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
4.5 影响睡眠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
第五章 讨论 |
5.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院外睡眠质量较差 |
5.2 焦虑和抑郁症状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
5.3 伴随躯体症状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
5.3.1 皮肤黏膜改变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
5.3.2 泌尿系统症状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
5.4 小结 |
5.5 创新性与局限性 |
5.5.1 创新性 |
5.5.2 局限性 |
第六章结论 |
附录 |
附录1 一般资料问卷 |
附录2 PSSS |
附录3 PHQ-9 |
附录4 GAD-7 |
附录5 MCMQ |
附录6 PSQI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单倍型移植在急性白血病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单倍型移植和亲缘全相合移植在高危AML疗效比较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
1. 病人特点及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单倍型移植和亲缘全相合移植在难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比较 |
1. 病人特点及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两种不同ATG剂量在单倍型移植中的疗效比较 |
1. 病人特点及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博士研究生期间主要工作 |
致谢 |
(10)单倍体移植及同胞全相合移植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单倍体移植及同胞全相合移植治疗CR AML的疗效比较 |
前言 |
病例与方法 |
1.1.1 病例资料 |
1.1.2 HLA配型和供者选择 |
1.1.3 造血干细胞来源 |
1.1.4 预处理方案 |
1.1.5 GVHD的防治 |
1.1.6 环孢素减量及DLI |
1.1.7 感染的预防 |
1.1.8 并发症的预防 |
1.1.9 植活指标及复发监测 |
1.1.10 评估指标以及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2.1 一般特性 |
1.2.2 造血重建 |
1.2.3 GVHD |
1.2.4 病毒感染 |
1.2.5 复发以及非复发死亡率 |
1.2.6 无病生存以及总生存 |
1.2.7 亚组分析 |
讨论 |
第一部分 结论 |
第二部分 单倍体移植及同胞全相合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AML的疗效比较 |
前言 |
病例与方法 |
2.1.1 病例资料 |
2.1.2 HLA配型和供者选择 |
2.1.3 造血干细胞来源 |
2.1.4 预处理方案 |
2.1.5 GVHD的防治 |
2.1.6 环孢素减量及DLI |
2.1.7 感染的预防 |
2.1.8 并发症的预防 |
2.1.9 植活指标及复发监测 |
2.1.10 评估指标以及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2.2.1 一般特性 |
2.2.2 造血重建 |
2.2.3 GVHD |
2.2.4 病毒感染 |
2.2.5 复发以及非复发死亡率 |
2.2.6 无病生存以及总生存 |
讨论 |
第二部分 结论 |
第三部分 单倍体移植与同胞全相合移植治疗年龄≥50岁的AML患者的疗效比较 |
前言 |
病例与方法 |
3.1.1 病例资料 |
3.1.2 HLA配型和供者选择 |
3.1.3 造血干细胞来源 |
3.1.4 预处理方案 |
3.1.5 GVHD的防治 |
3.1.6 环孢素减量及DLI |
3.1.7 感染的预防 |
3.1.8 并发症的预防 |
3.1.9 植活指标及复发监测 |
3.1.10 评估指标以及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3.2.1 一般特性 |
3.2.2 造血重建 |
3.2.3 GVHD |
3.2.4 病毒感染 |
3.2.5 复发以及非复发死亡率 |
3.2.6 无病生存以及总生存 |
讨论 |
第三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致谢 |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病人有救了(论文参考文献)
- [1]造血干细胞移植高级实践护士研究进展[J]. 王婷,刘树佳,李美佳,颜霞. 护理研究, 2021(23)
- [2]恶性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2年内生活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J]. 牛倩霞,傅荣,褚红,王怡欣,孙晶娜. 护理学报, 2021(19)
- [3]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肛周感染的护理进展[J]. 刘娜,胡伟,颜霞,刘树佳. 全科护理, 2021(22)
- [4]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免疫重建与临床预后相关性探究[D]. 李娅.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病疗效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 王丹旗. 青岛大学, 2021(02)
- [6]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 王筱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7]修正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张青青.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8]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院外睡眠质量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D]. 鞠慧. 山东大学, 2021(09)
- [9]单倍型移植在急性白血病应用的研究[D]. 于嗣俭.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10]单倍体移植及同胞全相合移植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D]. 黄家福. 南方医科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