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股助推日股止跌回升(论文文献综述)
楼俊超[1](2017)在《A股市场泡沫经济问题研究》文中提出A股市场泡沫经济问题是一个真实的、重要的、尚未解决的现实问题。股票市场的泡沫经济,是指在一个或多个股票市场中,股票资产的价格在一个连续过程中整体不断上涨,在存在股市泡沫的前提下,这种初始价格上涨使投资者产生了价格还会继续上涨的预期,于是更多投资者加入到推动价格上涨的投机行列,随后股票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在整体股票市场中引起狂热,以至于投资者完全不考虑股票的内在价值而在投机性需求的驱使下继续通过买卖推高股票价格牟取利润并造成股票市场的非理性繁荣。股票市场的泡沫经济无法长期持续发展,总有一天会破灭。股票市场泡沫经济的破灭会造成股票价格的整体暴跌,这种价格暴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严重者可能会形成金融危机。当前,对于股票市场的泡沫经济问题尚未找到有效的防范与治理方法。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通过对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系统研究,提出防范与治理股票市场泡沫经济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主题是A股市场的泡沫经济问题。论文共分为十章:第一章是导言,阐述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论文研究方法、基本框架与创新之处;第二章是泡沫经济的理论阐释,第三章是股市泡沫存在的理论可能与现实机制,这两章对股市泡沫经济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阐述;第四章是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衡量与界定,第五章是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历史表现与运行规律,这两章在探讨衡量界定股市泡沫经济方法的基础上,对A股市场自建立以来的两次泡沫经济事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表现特征与运行规律;第六章是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其影响,第七章是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破灭原因及其危害,分别论述了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形成原因、形成影响、破灭原因、破灭危害等内容;第八章是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哲学解读,从社会形态、社会心理、金融异化等方面对A股市场的泡沫经济进行哲学分析;第九章是其他国家和地区股市泡沫经济案例研究及其启示,分析了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股市泡沫经济、美国20世纪末21世纪初纳斯达克泡沫经济、中国台湾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股市泡沫经济三个典型案例中股市泡沫经济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并得出治理我国股市泡沫经济的启示;第十章是A股市场泡沫经济防范与治理的政策建议,提出股市泡沫经济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很难避免,应根据股市泡沫经济所处的阶段分别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治理,并且在政策逻辑上防范大于治理。本文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灭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都具有很大负面影响,然而,股市泡沫经济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很难避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对股市泡沫经济加以防范,并研究形成治理股市泡沫经济的政策体系。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选题创新,对A股市场泡沫经济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未来防范和治理股市泡沫经济的政策建议;二是研究方法与框架的创新,采用以整体市场情绪为核心并辅以其他市场估值指标的方法,对A股市场的泡沫经济进行了衡量与界定,并从股市泡沫经济的表现特征、运行规律、形成原因及其影响、破灭原因及其危害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三是研究视角创新,从哲学角度对A股市场的泡沫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股市泡沫经济的产生有深层次基础,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难以避免;四是政策建议创新,通过研究其他国家和地区股市泡沫经济案例并结合国内实际,对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防范与治理提出了政策建议,其中含有建立股市泡沫经济的监控预警机制等新建议;五是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比如重新界定了泡沫经济的内涵,提出泡沫经济应当是一种经济形态,而不简单的只是一种经济现象、经济过程或者经济后果,再比如认为股市泡沫经济的产生具有社会形态基础,也具有社会心理基础,并且其本质是一种金融异化,等等。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鉴别和整理文献,从文献研究出发,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近期国内外学者在泡沫经济研究方面的理论与观点,形成了对于泡沫经济问题的一般性规律与特征的科学认识;二是历史考察法,对A股市场自成立以来发生的较为明显的泡沫经济事件进行了考察,叙述了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历史表现,同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股市发生的几个较为典型的泡沫经济案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三是比较分析法,通过对A股市场泡沫经济形态与股市泡沫经济的标准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其形成、发展、破灭与回归的整个过程,同时,通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经典案例的比较分析研究,得出防范与治理中国股市泡沫经济问题的相关启示;四是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证分析A股市场泡沫经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性的政策建议。
刘莹[2](2015)在《完善云南省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首先进行相关的理论介绍铺陈。先介绍证券市场监管相关的概念和基础的理论渊源,明确证券市场监管和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概念。有了理论铺陈之后,阐述目前云南省证券市场监管的定位内容,说明现状,进而分析云南省证券市场监管模式运行中产生的问题,然后是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接下来介绍国外证券市场监管的几种主要模式,通过模式运行的分析得出对云南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启示主要是为最后分析完善云南省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思路和改进对策埋下伏笔。最后,就是完善云南省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思路。从改进和创新两条思路出发,根据云南证券市场监管的定位确立改进的思路,即在框架内改进而不是创新,当然不排除具体对策的创新,最后就是提出改进云南省证券市场监管的具体对策。文章通过西方的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介绍和中国云南为实例的实证分析,对国外证券市场监管模式进行横比,找到目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通过前面从理论到国外模式、现状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可借鉴的对策设想,提出一些落后地区证券市场监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意在通过对西方证券市场监管理论和模式的比较和研究,深入结合云南证券市场监管的案例的实证分析,探讨和寻求一些地方证券市场监管模式、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成因和对策。
李一李[3](2011)在《事件结构隐喻在英汉股市分析中的对比研究 ——以英汉股市语料库为例》文中研究表明Lakoff和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开创了隐喻研究的新纪元。隐喻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它能够揭示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自此Lakoff等人不断丰富概念隐喻研究,并于1993年提出了事件结构隐喻。他认为,事件结构概念是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事件结构的各个方面,如状态、变化、过程、行动、事因、目的和方法等都可以被隐喻为空间、力和运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财经报道中的隐喻研究日渐增多,然而针对股票市场中的事件结构隐喻所做的系统研究还尚属空白。为进一步丰富事件结构隐喻研究,本文选择了能够充分反映事件结构概念的股票市场分析为语料,以此来探究事件结构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使用状况。本文主要回答了如下三个问题:(1)事件结构隐喻在英汉股市分析中是如何体现的?(2)事件结构隐喻在英汉语料库中的思维推理方面存在哪些差异?(3)以股票市场分析为例,事件结构隐喻是怎样揭示语言与思维之间关系的?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除引言和结论部分之外,另有三章。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当代隐喻理论中的概念隐喻和事件结构隐喻研究做以综述,并对当前经济领域中的概念隐喻研究进行概述。第三章为方法论部分,介绍语料搜集、分类的过程和研究的方法及步骤。第四章是文章的语料分析和讨论部分,探讨事件结构隐喻的普遍性和文化相对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作以总结。本研究选择了国内外两个专业的股票市场分析网站,即www.briefing.com和www.cnfol.com,选取了2009年9月14日至18日共5个交易日的股票市场分析为语料,建立了完整的封闭语料库。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后发现,事件结构隐喻在概念层次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即事件结构的各个方面都被隐喻为空间、力和运动。这证明了事件结构隐喻是普遍存在于汉语中的一种认知方式,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这种相似性源自于人们与世界互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然而,事件结构隐喻在语言表达层面上存在着差异性,这主要体现状态、变化和困难方面。这说明了英汉语言在这些概念上存在思维推理上的差别,这是由于人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获得的文化体验具有相对性。另外,本研究尝试从事件结构隐喻表达和事件结构隐喻思维之间的关系来回答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决定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个层面的语言概念是宏观的,抽象的。从层级隐喻系统看,事件结构隐喻思维决定隐喻的语言表达如词汇、短语、句子的选择。这里的语言概念是微观的、具体的。另外,股市分析中的事件概念都是通过事件结构隐喻来理解的,它是人们理解股市概念的主要认知方式,这对英语教学,特别是特殊英语教学有参考价值。
赵子强[4](2010)在《蓝筹股发力助推股指 有效拓展后市空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昨日,A股市场在经历过周一高开低走的巨量长阴走势之后,迎来了与之完全相反的低开高走大幅反弹行情,周一的长阴实体被收复68.89%。这一走势支持了本报昨日《机构权重股需求增长 指数进入被动上涨阶段》一文中提出的大盘高开低走可能是主力在震荡洗筹的观点。 昨日?
程欣乔[5](2008)在《股民还能做什么》文中指出 9月18日,中国股市一度下挫至1 802.33点,跌跌不休的股市将1亿多股民的心理防线一再击穿,从1000点涨到61 24.04点中国股市用了2年时间,然而从61 24.04点重归1000多点却不到1年。专家学者们一再鼓吹的大底,几乎毫无悬念地被一次次无情地撕破。然而,就在所有人都降低心理预期,将股市底部向
二、科技股助推日股止跌回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技股助推日股止跌回升(论文提纲范文)
(1)A股市场泡沫经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基本框架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基本框架 |
三、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泡沫经济的理论阐释 |
第一节 经济泡沫的内涵和外延 |
一、经济泡沫的定义与载体 |
二、经济泡沫的形成条件 |
三、经济泡沫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
第二节 泡沫经济的内涵和外延 |
一、泡沫经济的定义 |
二、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关系 |
三、泡沫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
四、泡沫经济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
五、泡沫经济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
第三节 泡沫经济的载体及其特性 |
一、资产价值的难以确定性 |
二、各种资产的供求特性 |
三、易成为泡沫经济载体的资产及其特性 |
第三章 股市泡沫存在的理论可能与现实机制 |
第一节 股市泡沫存在的理论可能 |
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
三、有效市场假说与证券价格波动 |
第二节 股市泡沫存在的现实机制 |
一、非有效市场 |
二、不完全信息 |
三、政府干预的影响 |
四、市场主体的行为决策 |
第四章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衡量与界定 |
第一节 股市泡沫经济衡量界定的困难 |
一、股票内在价值难以确定 |
二、股市泡沫经济不存在数值上的严格界限 |
三、非市场因素造成的衡量界定困难 |
第二节 衡量界定股票市场泡沫经济的方法 |
一、市盈率 |
二、市净率 |
三、换手率 |
四、巴菲特指标 |
五、对市场情绪的观测 |
第三节 似是而非的股市泡沫经济的几种情况 |
一、单只股票的异常状态 |
二、某个板块股票的异常状态 |
三、股市整体短期内连续暴涨 |
第五章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历史表现与运行规律 |
第一节 A股市场的泡沫经济事件 |
一、2007年非典型泡沫经济事件 |
二、2015年典型泡沫经济事件 |
第二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表现 |
一、估值指标暴涨 |
二、总市值飙升 |
三、成交额和换手率激增 |
四、市场情绪狂热 |
第三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运行规律 |
一、形成: 逐渐积累 |
二、发展: 迅猛膨胀 |
三、破灭: 突然崩溃 |
四、回归:缓慢恢复 |
第六章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其影响 |
第一节 股票市场泡沫向泡沫经济转化的可能途径 |
一、股市泡沫转化为泡沫经济的一般条件 |
二、经济周期波动 |
三、股市泡沫加速实体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反作用 |
四、金融因素变化 |
五、国际资本流动 |
六、技术革命 |
第二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问题的成因 |
一、对于未来经济高增长的预期 |
二、超额货币供给与低利率的市场环境 |
三、实体经济回报率较低 |
四、股票市场的制度缺陷 |
五、金融监管的缺陷 |
六、投资者结构问题突出 |
七、部分企业助推股市泡沫 |
八、政府行为有利于股市泡沫的发展 |
九、媒体言论成为泡沫经济的助推器 |
十、泡沫膨胀预期的自我实现 |
第三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形成时期的影响 |
一、微观层面影响 |
二、宏观层面影响 |
第七章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破灭原因及其危害 |
第一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破灭原因 |
一、泡沫经济破灭的逻辑必然性 |
二、对经济高增长预期的逆转 |
三、资金持续流入的状态发生逆转 |
四、政府为控制风险而加强干预 |
五、投资主体的行为转变 |
六、全球金融风险的影响 |
第二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破灭的危害 |
一、微观层面危害 |
二、宏观层面危害 |
第八章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哲学解读 |
第一节 存在泡沫经济的社会形态 |
一、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含义 |
二、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存在泡沫经济 |
三、A股市场泡沫经济具有社会形态基础 |
第二节 产生泡沫经济的社会心理 |
一、欲望支配世界 |
二、理性与非理性 |
三、单向度思想 |
四、集体无意识 |
第三节 股市泡沫经济的本质是金融异化 |
一、异化概念的内涵与沿革 |
二、金融异化的含义、表现及原因 |
三、金融异化导致股市泡沫经济的机制 |
第九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股市泡沫经济案例研究及其启示 |
第一节 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股市泡沫经济 |
一、日本股市泡沫经济的形成原因 |
二、日本股市泡沫经济的治理措施 |
第二节 美国世纪之交纳斯达克泡沫经济 |
一、美国纳斯达克泡沫经济的形成原因 |
二、美国纳斯达克泡沫经济的治理措施 |
第三节 中国台湾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股市泡沫经济 |
一、台湾股市泡沫经济的形成原因 |
二、台湾股市泡沫经济的治理措施 |
第四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案例对我国的启示 |
第十章 A股市场泡沫经济防范与治理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防范 |
一、正确认识股市泡沫经济 |
二、虚拟经济应当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
三、倡导理性投资与价值投资 |
四、加强金融监管 |
五、完善股市相关制度 |
六、建立股市泡沫经济的监控预警机制 |
七、建立股市平准基金 |
第二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发展时期的治理 |
一、控制资金流入股市 |
二、抑制投机性交易 |
三、冷却投机狂热情绪 |
第三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破灭之后的治理 |
一、及时应对股市泡沫经济破灭 |
二、有效进行不良资产管理 |
三、逐步刺激股市复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完善云南省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一)金融自由化阶段 |
(二)金融管制阶段 |
(三)金融监管阶段 |
(四)安全与效率并重的金融监管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
(二)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相结合 |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
(四)制度范式与比较范式相结合 |
五、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证券市场监管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
第一节 证券市场监管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监管在经济学领域的定义 |
二、监管在政治科学领域的定义 |
三、证券市场监管的定义 |
四、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定义 |
第二节 证券市场监管的相关理论 |
一、福利经济学的公共利益理论 |
二、规制经济学的政府监管理论 |
三、法经济学的法与监管理论 |
第二章 云南省证券市场监管模式运行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云南证券市场监管模式运行现状 |
一、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概况 |
二、云南证监局是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是中国集中式监管的一部分 |
三、云南证券市场监管组织架构及运行情况分析 |
四、云南证券市场监管的主体对象 |
五、云南证券市场监管日常监管运作 |
第二节 云南省证券市场监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历史阶段使得监管手段形式倾向行政和计划 |
二、我省的证券市场监管存在多头管理导致监管效率较低 |
三、地方利益作祟导致各地监管机构严重的属地化特征 |
四、体制建设落后导致投资者保护职能空置 |
第三章 国外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外证券市场的主要监管模式 |
一、集中监管模式 |
二、自律型监管模式 |
三、中间型监管模式 |
四、股灾发生时各国证券市场监管措施为例的经验启示 |
第二节 国外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对云南省的启示 |
一、确立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证券市场监管最终目标 |
二、凭借“法律加契约”提升监管效率 |
三、赋予监管者强大的主动执法权 |
四、监管体制随金融证券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
第四章 完善云南省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思路及对策 |
第一节 完善云南省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思路 |
一、重塑理念保障投资者利益 |
二、实现市场自律与政府监管二者关系的平衡 |
三、完善证券市场运行机制解决手段等深层次的制度缺陷 |
四、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监管模式 |
第二节 改进云南省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对策 |
一、树立证券监管效率观切实保障投资者权益 |
二、合理配置监管权与优化监管结构 |
三、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约束机制 |
四、构建证券市场监管人员的竞争机制 |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事件结构隐喻在英汉股市分析中的对比研究 ——以英汉股市语料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Introduction |
1.1 Motivation of This Study and Research Questions |
1.2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4 Layout of the Thesis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A General Survey of Studies on Metaphor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
2.1.1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
2.1.2 Blending Theory |
2.2 A Review of Event Structure Metaphor (ESM) |
2.2.1 ESM as One of Two Larger Metaphor Systems |
2.2.2 The Structure of ESM |
2.2.3 Features of ESM |
2.3 Previous Studies |
2.3.1 Previous Studies on ESM |
2.3.2 Previous Studies on Metaphor in Stock Market Analysis |
2.4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is Study |
2.4.1 Philosophical Basis of This Study—Experientialism |
2.4.2 Cognitive Basis of This Study 3 Methodology |
3.1 Data |
3.1.1 Data Description |
3.1.2 Data Collection |
3.2 Research Methodology |
3.2.1 Quantitative Analysis |
3.2.2 Qualitative Analysis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4.1 The Universality of ESM Bo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4.1.1 The Location-Dual of ESM |
4.1.2 The Object-Dual of ESM |
4.1.3 Summary |
4.2 Image Schematic Experience Shared by English and Chinese Speakers |
4.2.1 UP-DOWN Schema |
4.2.2 SOURCE-PATH-GOAL Schema |
4.2.3 CONTAINER Schema |
4.2.4 BALANCE Schema |
4.2.5 SPREAD-OUT Schema |
4.3 Variations of ESM in ESC and CSC |
4.3.1 Variations of STATES |
4.3.2 Variations of CHANGES |
4.3.3 Variations of DIFFICULTIES |
4.4 Philosophical Enlightenment of ESM in Stock Market Analysis |
4.4.1 The Nature of ESM |
4.4.2 Metaphorical Expression and Metaphor—Language and Thought |
4.4.3 The Duality Feature of ESM in ESC and CSC |
4.4.4 The Hierarchical Feature of ESM in ESC and CSC 5 Conclusions |
5.1 Major Findings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
5.3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Teaching |
5.3.1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Teaching |
5.3.2 Implications for ESP References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
四、科技股助推日股止跌回升(论文参考文献)
- [1]A股市场泡沫经济问题研究[D]. 楼俊超.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2]完善云南省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对策研究[D]. 刘莹. 云南财经大学, 2015(06)
- [3]事件结构隐喻在英汉股市分析中的对比研究 ——以英汉股市语料库为例[D]. 李一李. 辽宁师范大学, 2011(04)
- [4]蓝筹股发力助推股指 有效拓展后市空间[N]. 赵子强. 证券日报, 2010
- [5]股民还能做什么[J]. 程欣乔. 科学投资,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