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新世纪图书馆员的素质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吴雅威[1](2021)在《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作为决策咨询机构的智库,一直受到政府机构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与实施,更为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然而,由于缺少多源数据、智慧化技术手段和专业人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库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图书情报机构(以下简称图情机构)提供智慧数据服务以满足智库复杂需求。目前,大数据时代持续推动着图情机构服务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正在促使其由传统信息服务向智慧数据服务转型。因此,当前智库到底存在哪些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图情机构面向智库需求应该采取何种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以及如何提升智慧数据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已经成为目前图情机构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数据管理理论、用户场景理论和质性研究理论等为基础,探讨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首先,分析并构建了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及其模型,结合实际案例对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详细阐述了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实现路径,并构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针对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给予相应对策及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1)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主要通过混合式研究方法分析了智库的数据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智慧数据服务需求以及需求驱动因素。明确了智库的两个主要需求:多源数据服务需求(包括多源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创新发展环境服务需求(包括图情机构职能与服务及技术工具与人才等)。智库的数据需求、场景环境和应用过程的变化,对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提出了更高期望与要求。本章为后文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以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奠定了需求基础和研究框架。(2)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基于智库需求,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以及借鉴智慧数据服务相关实践经验,分析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及其特征,阐述各要素在智慧数据服务中的定位和作用。明确了以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智能化技术方法、智慧化平台、服务环境为5大关键要素,以及服务场景化、技术智能化和数据多源化3大特征。引用生态系统及其相关发展理论构建模型来剖析服务主体、客体、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及关系,最终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分析其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及其服务要素与特征,验证前文所明确的关键要素,为后文研究奠定要素基础。(3)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基于智库需求,结合模式构建法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其一,个性化推荐模式,主要探讨图情机构通过感知智库需求,融合多源数据、专家智慧、智能技术及用户需求精准识别等资源与服务,通过智慧数据服务平台与新媒体技术,最终实现场景化、精准化与个性化推送;其二,嵌入式服务模式,主要探讨以图情机构为主体,通过分散、兼职和旋转门等途径嵌入智库内部及其活动过程,将智慧数据服务与智库的数据采集、综合处理、成果传播推广等环节相融合,精准定位智库需求,提供多源数据采集、融合处理、人才支持和影响力塑造等针对性服务。(4)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根据智库需求和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具体内容与流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智库的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多源数据融合;智能化技术与工具融合与协同治理;基于专家系统的多源数据分析与应用;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以此来实现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体现了智慧数据服务的新路径与新思想。(5)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以智库需求、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和智慧数据服务内容为评价依据,初步构建了包括多源数据、智能化技术与工具、智慧数据服务人员三个维度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再利用专家调查法、灰色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完成指标优化和赋权,以验证指标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最终确定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以天津社科院图书馆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论证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应用性,以此为图情机构提升智慧数据服务能力与质量提供适当参考。(6)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以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为依据,考量涵盖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优化智慧数据服务流程、改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保障策略。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具有明显的层次化特征,涵盖政策保障、数据保障、技术保障与人才保障等层次。其中,政策保障涵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数据保障涵盖完善多源数据建设、融合、安全与开放保障机制等;技术保障涵盖完备智能化数据管理技术、方法与工具集体系构建等;人才保障涵盖智慧数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通过构建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可以优化智库活动流程,提升智库的课题研究能力、决策支持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动力,还可保障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质量和水平,也为大数据时代下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研究体系提供理论启发与借鉴,拓展智慧数据服务的理论与应用范畴,推动智慧数据服务可持续性发展。此外,通过建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可以评价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帮助其更清楚的认识优势与缺陷,根据评价体系优化服务流程,更好的服务智库。同时,为图情机构系统认知大数据时代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实现路径提供参考,继而有效引导图情机构从智库需求感知到服务模式构建再到服务能力评价的流程化视角来看待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工作。
朱玉梅[2](2021)在《真人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的调查与研究 ——以上海地区图书馆为例》文中指出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开展的一项重要服务,正逐渐发展为图书馆主流服务。创新是提升阅读推广服务质量的内在要求。而真人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式的阅读活动特殊的阅读方式,可以对传统的阅读推广起到一定的创新作用。真人图书馆主张用非暴力的方式减少社会冲突,并以真人为书向读者传递隐性知识,可以提升图书馆的公益形象、丰富阅读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理论。研究真人图书馆与阅读推广的融合发展是东西方学术的自由碰撞,上海是国内第一个进行真人图书馆实践的城市,在阅读推广活动方面也有着不错的成绩。所以上海地区图书馆进行的真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可参考性。本文期望通过对上海地区图书馆举办的真人图书馆活动进行多方面调研,找出真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网络调研、问卷以及访谈的形式对上海地区真人图书馆活动进行调查研究,调研部分包括现状、读者行为和读者需求,并用SPSS软件对回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用读者的满意情况认知情况以及活动举办情况对活动现状进行调研。使用对比分析方法找出图书馆在服务形式和理念上与读者需求产生的偏差。通过李克特量表调研读者的行为和需求,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将原本量表的五个维度缩减成两个维度,28个变量保留11个变量。由本次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上海地区的真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在公益性、融合度和互补性三个方面具有不错的成绩但是也存在活动同质化、宣传渠道探索能力差、图书馆员知识鉴定单一化和评估体系不健全等不足。基于因子分析结果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活动现状、读者行为和读者需求三个方面提出优化措施。即通过突出活动特色和图书馆员知识判断的“去精英”化来改善现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真人书培训和小组研讨相结合的模式适应读者行为习惯;通过注重伦理规范、组合运用微信“SOLOMO”功能、建立特色馆藏资源及多考核因素的评估体系来满足读者需求。
赵娜[3](2020)在《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文中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高校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当前,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深入地挖掘高校图书馆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动地发挥和释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的重要类型之一,不仅具有文献信息收集、管理、保存、传递等图书馆的基本功能,还具有突出的教育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从这些基础性功能中延伸出来的。高校图书馆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适应时代发展上不谋而合,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随着历史的变迁,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形式上存在着差异,但无论是古代“书院藏书楼”还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实际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未间断。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馆藏资源的价值引领功能;馆舍环境的文化熏陶功能;专业服务的示范激励功能;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功能;引导自学的品格塑造功能。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着育人意识不强;馆藏资源满意度低;服务示范效果不明显;环境熏陶效果欠佳;功能实践不畅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功能认识尚未到位;馆藏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馆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育人合力机制尚未形成。为充分地挖掘和释放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图书馆育人意识;其次,要优化馆藏结构,发挥图书馆育人优势;再次,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第四,要注重文化建设,优化图书馆育人环境;最后,要建立长效机制,凝聚图书馆育人合力。该论文有图23幅,表有2幅,参考文献101篇。
张一丹[4](2020)在《高校图书馆场景化知识服务模式构建》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不断更新迭代,使得全社会范围内的各领域得到深刻变革,并促进其相互之间的深度融合,社会生产生活朝着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知识已然成为当今时代不容忽视的生产要素之一,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受到各界高度重视。在这种形势下,知识服务不再局限于图书馆,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多渠道碎片化地满足当下需求。相应地,用户也渴望接受体验良好、匹配度高、及时个性的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职能实现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顺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被不断重构。近些年,高校图书馆借助于新技术实现了自身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整体而言,高校图书馆主要经过了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的三个发展时期。即便如此,在今天这个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得到广泛普及应用的大背景下,图书馆面临着海量的馆内外资源和丰富多变的用户需求。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复杂多样的的数据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的适度揭示、相互关联以及充分挖掘。而且相较于用户需求,图书馆面临着服务内容的知识性不足和个性化欠缺,服务形式主动性不够等问题。因此图书馆必须要具备创新思维,借助新兴思想和技术,来调整和优化图书馆服务模式及支撑架构,为用户+提供更为即时、精准的个人定制服务,切实为用户答疑解难。本文归纳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及其有关场景理论的相关理论,并加以分析,总结归纳出国内研究现状,给出了场景概念内涵以及场景化服务的基本要素,进而探析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主要理论、发展过程及其当前发展阶段。之后,本文将场景理论与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加以融合,升华到高校图书馆的一种场景化知识服务模式;论述其构成要素与构建内容,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服务模式发展思路,以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理论进行不断丰富,最终实现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不断优化与升级。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三、四、五章为本文重点内容。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知识服务与场景化的研究背景与价值,综述了国内有关研究现状,给出了本文研究思路、方法与主要创新点。第二章为相关理论基础,首先阐述了图书馆相关理论、概念,比如场景的概念、场景化服务构成要素、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主要发展过程,当前所处模式发展阶段,进而分析了场景化知识服务的价值。第三章主要针对高校图书馆场景化知识服务模式的关键要素进行一一剖析,主要包括服务主体、服务环境、服务资源、服务内容、服务方法等五个层面,并分别对每一个要素的构成进行详细分析。第四章论述了该知识服务模式的特征及模式的具体内容和运行流程。第五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在实际推行场景化知识服务模式时可以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分析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六章为总结,对本文内容进行总结,指出本研究不足之处并予以说明。
李思诗[5](2020)在《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研究 ——基于福州主要高校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
李小娟[6](2020)在《文化自信指引下湖南省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升文化软实力对国民的文化自信具有积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经典阅读能够有力提升全民综合素质,而公共图书馆作为国民阅读经典着作的主要场地,因此有义务、有责任将促进全民经典阅读作为服务目标,推动全民经典阅读,早日建设书香社会。本研究采用问卷星和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分别对湖南省读者和公共图书馆馆员进行调查。针对读者了解他们对经典阅读的认知、日常阅读经典作品的行为、对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看法以及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议;针对馆员主要调查公共图书馆对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评估和建议这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利用问卷星的基础功能进行分析。从分析长沙市图书馆、湘潭市图书馆、株洲市图书馆举办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案例中,得出这几所图书馆的活动特色:长沙市图书馆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多方合作开展活动互利共赢;湘潭市图书馆注重读者体验,向读者展现传统文化魅力;株洲市图书馆以网络为媒介,大力开展线上活动,同时注重红色经典文化的传承。通过总结上述的研究得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读者缺乏系统的经典认知体系、图书馆忽视阅读环境的建设,文献资源单一,活动宣传力度小,经典阅读推广团队不专业,活动评估体系不健全。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提出合理化建议,包括读者构建正确的经典认知体系,加强经典阅读环境建造,丰富馆藏文献资源,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创建经典阅读指导团队,完善活动评估体系,以期能够促进湖南省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让国民在积极参与经典阅读的过程中爱上经典文化,并提升文化自信。
仝欣[7](2020)在《公共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评估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为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的文化权益,满足用户的个人需求,为提升全民素质而提供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因区域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素质等原因,出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用户需求间的供需失衡以及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所以需要对其供需进行评估,发现现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为实现供需均衡和资源合理配置,从用户角度出发量化供给和需求,并发现二者之间的差异则尤为重要。本研究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用户需求两个角度出发,以天津市滨海新区各公共图书馆的用户为研究对象,基于供需匹配模型进行定量分析。首先,回顾国内外相关理论,从公共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关系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发现问题及可借鉴之处,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其次,利用相关文献和政策条例收集整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评估内容,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对供需评估指标进行修正、筛选,初步构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及层次分析法对初步构建的供需评估体系进行指标权重设计,确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评估体系,最终确立信息资源、图书馆设施、图书馆环境、图书馆员工、图书馆服务这5个一级指标以及具体划分的12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再次,根据已确立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评估体系进行问卷设计,从用户感知服务的满意度和对该指标的需求程度两个方面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共图书馆的用户进行问卷发放,通过问卷星回收276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信效度分析,并基于供需匹配模型评估数值。最后,通过比较分析总分馆之间和不同用户类型之间的供需匹配度,发现流动人口、青少年、男性、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这五类用户的评估数值较高;同时大多数用户认为信息资源和图书馆服务供给要素存在供给大于需求的现象。并从提升供需匹配度、提升供给效率和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三个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公共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策略,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刘宇[8](2020)在《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下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及借鉴》文中认为传统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责除了为纸质文献资源提供存储场地、为师生、研究人员提供书籍借阅服务外,还为读者提供学习、阅览的空间。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阅读介质与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三类空间的比例关系也随之不断改变,特别是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学生因此成为了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要素;作为学生课后重要的学习场所——高校图书馆提出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服务重心由“书籍”转向了“人”;服务对象的转变导致图书馆内部各功能空间的布局和面积配比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纸质文献的存储与借阅空间不再是馆内占比最大的空间,取而代之的是围绕“读者”展开的一系列新型学习空间、复合型功能空间、创意趣味空间以及一些人性化休憩空间等。本文将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自主学习空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美国高校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大学生学习行为和需求、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以及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形成发展的原因等方面的分析,并深入研究了其馆内各功能用房的配比和空间组织、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的特征和面积占比以及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发展体系,并详细了解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空间的建设情况,进而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自主学习空间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论文共六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叙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涵盖了绪论篇章和理论知识的归纳整理部分。绪论篇章主要介绍了本次研究的背景、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和学科知识服务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综述、有关概念的阐释、研究对象及内容、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以及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形成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为第三章,为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现状研究。笔者就国内七所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研分析,深入研究了其内部各大功能用房的面积配比、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现状、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以及学科知识服务建设等内容,并结合调研问卷的回馈信息,总结了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不足与亟待改进之处。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分析了美国高校教育环境、学生学习行为对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形成发展奠定的有利基础,并对美国高校图书馆内部自主学习空间的展开了具体研究,为本文核心研究内容。第四章具体分析了美国高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美国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和需求以及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形成发展,为后文奠定基础;第五章则是具体展开对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研究,介绍了其历史背景与形成发展的条件,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内各功能空间的配比、空间组织以及各类自主学习空间的类型、特征、功能组成以及占比情况,同时也一并分析了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特点与建设情况。第四部分为第六章,为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具体从两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其一,将中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以及学科知识服务的建设情况进行比较,并从析总结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相对不足之处;其二,根据以上成果结合我国现有国情,总结归纳出在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以及学科知识服务的建设中值得借鉴参考的五项内容。通过以上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对未来我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产生一定价值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秦顺[9](2020)在《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据资源是支撑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则是实现数据的最大化价值,推动开放科学、数据科学的发展,助力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和一流高校建设等前沿议题的关键性业务,业已受到各国际组织、国家和科研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从《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到《科研数据北京宣言》等科研数据政策的实施,我国开始越来越重视数据的价值和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重要性,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工作正处于统一管理下的规范化发展阶段。但是,我国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政策、内涵、方式、人员队伍、评估与监管的建设等方面还有待加强。鉴于既有研究较少直面一流高校建设需求,对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政策完善、服务体系构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动力及其服务分工,数据生命周期与利益相关者二维视角下的服务过程和格局重塑等鲜有涉及,未能深刻意识到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革新之于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一流高校建设的意义。因此,及时进行国内外实践的动态、经验及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以数据科学与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进化信息论、数据生命周期与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选取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42所“双一流”高校和30所世界一流高校图书馆为样本,针对其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愿景、政策、内容、形式、人员、培训与监管等方面展开调研,从多维度深入探究国内外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的各自特点、优势与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二维视角提出我国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革新路径:其一,从宏观政策战略布局上,应制定和完善关联多元利益相关者、覆盖全数据生命周期的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政策,一方面是确保服务质量可控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政策,另一方面是赋能管理与服务流程的管理与服务驱动政策。其二,从中观层面对二维视角下的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路径进行前瞻和设想,即以“权责与动力”为支撑,调整与完善管理、服务分工;以“人文与技术”为驱动,融合与重构服务过程;以“需求与创新”为引领,组织与重塑服务格局。其三,从微观层面对二维视角下的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体系进行整体构建和实现,重点在于丰富服务内容,重视服务培训与认知宣传;拓展服务途径,强化技术工具的研发应用;整合服务队伍,拓宽嵌入式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加强服务监管,推动服务质量的规范评估与服务效能提升。据此引领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向科学的、一流的体系化道路建设和发展,以回应“双一流”战略要求。
钟涵宇[10](2020)在《辽宁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用户群体变化以及在线教育普及,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形式和内容也应根据时代的变化、用户需求以及整个社会变化做出相应的转变,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就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未来趋势和必然结果。它充分利用现有的平台技术,使用户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能,培养用户结构化思维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在高校图书馆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情况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了提高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质量,本文以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及其用户进行调查,利用SPSS、EXCEL软件将两次调查结果汇总统计,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和策略,以改善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及创新点等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及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和用户体验相关概念。第三部分是针对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网页、微信以及其他平台的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进行多角度的调查分析。第四部分是以高校图书馆用户为主体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所收集的数据利用SPSS工具进行统计分析。第五部分提出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提升策略。信息意识方面,用户、高校图书馆两个主体应该提高对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内容方面,丰富并深化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建立特色课程资源,结合线上线下教学,寓教于乐,分层次、个性化教学提高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质量;共享方面,建立统筹机制,实现资源共享;馆员方面,应加强馆员课程体系建设,定期举办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提高馆员信息能力;平台利用方面,基于用户体验利用多种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组织管理方面,提高资源分类整序能力,使网页设置规范化,补充MOOC平台的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评估方面,建立“三位一体”评估机制。
二、浅谈新世纪图书馆员的素质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新世纪图书馆员的素质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图情机构智慧化资源管理与服务转型 |
1.2.2 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体系 |
1.2.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及其评价 |
1.2.4 评述与分析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智库 |
2.1.2 智慧服务 |
2.1.3 智慧数据服务 |
2.1.4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数据管理理论 |
2.2.2 扎根理论 |
2.2.3 用户场景理论 |
2.2.4 灰色系统理论 |
第3章 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 |
3.1 基于问卷调查的智库数据资源管理分析 |
3.1.1 调查问卷设计 |
3.1.2 调查对象与数据收集 |
3.1.3 结果分析 |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智库服务需求分析 |
3.2.1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
3.2.2 范畴编码与检验 |
3.2.3 模型构建及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与特征 |
4.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 |
4.1.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
4.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分析 |
4.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 |
4.2.1 图情机构主体 |
4.2.2 智慧数据 |
4.2.3 智慧化技术工具与方法 |
4.2.4 智慧数据服务平台 |
4.2.5 智慧数据服务环境 |
4.2.6 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之间关系 |
4.3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特征 |
4.3.1 数据多源性 |
4.3.2 技术智能性 |
4.3.3 服务场景化 |
4.4 案例分析 |
4.4.1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展现状 |
4.4.2 南师大图书馆智慧数据服务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
5.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概念和类型 |
5.1.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概念 |
5.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类型 |
5.2 面向智库需求的个性化推荐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
5.2.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
5.2.2 智库需求感知 |
5.2.3 资源融合及服务集成 |
5.2.4 智能化推荐 |
5.2.5 案例分析 |
5.3 面向智库需求的嵌入式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
5.3.1 智库活动层 |
5.3.2 嵌入层 |
5.3.3 融合层 |
5.3.4 服务层 |
5.3.5 案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 |
6.1 智库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 |
6.1.1 智库特征识别 |
6.1.2 智库需求确定 |
6.2 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 |
6.2.1 Data Commons平台的概念和特点 |
6.2.2 Data Commons平台的目标与功能 |
6.2.3 Data Commons平台的架构设计 |
6.3 多源数据融合 |
6.3.1 多源数据融合架构 |
6.3.2 多源数据融合方法 |
6.4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 |
6.4.1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模式 |
6.4.2 基于协同治理的智能化技术融合过程 |
6.5 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情报分析 |
6.5.1 专家数据管理模块 |
6.5.2 专家在线咨询模块 |
6.5.3 专家智能推荐流程 |
6.6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
6.6.1 场景化服务 |
6.6.2 场景化服务接受效用 |
6.6.3 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
6.6.4 场景化服务推荐实验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
7.1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的提出 |
7.2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 |
7.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修正 |
7.4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阐释 |
7.5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优化与赋权 |
7.5.1 样本选择及问卷描述 |
7.5.2 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易获得性计算 |
7.5.3 评价指标优化 |
7.5.4 评价指标赋权 |
7.6 实证研究 |
7.6.1 研究方法 |
7.6.2 数据分析 |
7.6.3 结果分析 |
7.7 本章小结 |
第8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 |
8.1 政府政策保障方面 |
8.2 图书情报机构服务主体保障方面 |
8.2.1 强化服务意识并挖掘智库需求 |
8.2.2 优化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架构 |
8.2.3 建立并完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
8.3 多源数据保障方面 |
8.3.1 加强智慧数据体系建设 |
8.3.2 建立一体化多源数据联动与反馈机制 |
8.4 智能化技术方法与工具保障方面 |
8.4.1 加强现代化数据技术的融合和应用 |
8.4.2 完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功能和服务 |
8.5 智慧数据服务人才保障方面 |
8.5.1 完善我国图情机构学科馆员制度 |
8.5.2 提升智慧数据服务人员的创新服务能力 |
8.6 本章小结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9.2.1 研究局限 |
9.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成果 |
致谢 |
(2)真人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的调查与研究 ——以上海地区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真人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真人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真人图书馆阅读推广基本理论概述 |
2.1 真人图书馆基本理论 |
2.1.1 真人图书馆的概念界定 |
2.1.2 真人图书馆的特点 |
2.2 真人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 |
2.2.1 服务理念 |
2.2.2 组织形式 |
2.2.3 交流方式 |
2.3 开展真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意义 |
2.3.1 真人图书馆活动拓展了阅读推广的广度 |
2.3.2 真人图书馆活动扩大了阅读推广的深度 |
2.3.3 真人图书馆增强了图书馆的竞争力 |
第3章 上海地区真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调研 |
3.1 调研设计 |
3.1.1 调研目的及方法 |
3.1.2 问卷前测及调整 |
3.2 问卷的回收以及结果分析 |
3.2.1 问卷的收集及录入 |
3.2.2 调查样本人口学特征 |
3.2.3 活动现状分析 |
3.2.4 真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读者的行为和需求分析 |
第4章 真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不足及优化措施 |
4.1 真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不足 |
4.1.1 活动服务好但活动特色不具有区分度 |
4.1.2 宣传渠道对口但缺乏渠道自主探索能力 |
4.1.3 图书馆员对知识鉴定单一化导致的供需矛盾 |
4.1.4 评估体系不健全 |
4.2 基于活动现状的优化措施 |
4.2.1 突出活动特色避免同质化 |
4.2.2 图书馆员知识判断的去精英化 |
4.3 基于读者行为的优化措施 |
4.3.1 以下线下活动助推面对面交流 |
4.3.2 真人书的培训和小组研讨的模式相结合 |
4.4 基于读者需求的优化措施 |
4.4.1 注重伦理规范 |
4.4.2 在宣传上组合运用微信“SOLOMO”功能 |
4.4.3 真人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 |
4.4.4 评价标准要纳入多种考核因素形成体系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新意与难点 |
2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关问题概述 |
2.1 高校图书馆及其功能 |
2.2 高校图书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
2.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历史考察 |
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应然定位 |
3.1 馆藏资源的价值引领功能 |
3.2 馆舍环境的文化熏陶功能 |
3.3 专业服务的示范激励功能 |
3.4 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功能 |
3.5 引导自学的品格塑造功能 |
4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调查 |
4.1 关于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问卷调查 |
4.2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
4.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欠佳的原因分析 |
5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 |
5.1 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图书馆育人意识 |
5.2 优化馆藏结构,发挥图书馆育人优势 |
5.3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
5.4 注重文化建设,优化图书馆育人环境 |
5.5 建立长效机制,凝聚图书馆育人合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案例实证-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书香校园,悦读人生”读书节为例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高校图书馆场景化知识服务模式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一) 理论价值 |
(二) 现实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场景理论 |
2.1.1 场景的内涵 |
2.1.2 场景化服务的要素 |
2.2 知识服务理论 |
2.2.1 知识服务 |
2.2.2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历程 |
2.2.3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
2.3 图书馆推行场景化知识服务的意义 |
2.4 本章小结 |
3 高校图书馆场景化知识服务的要素和特征 |
3.1 |
3.1.1 服务主体 |
3.1.2 服务环境 |
(一) 实体空间 |
(二) 虚拟平台 |
(三) 人文环境 |
3.1.3 服务资源 |
(一) 图书馆馆藏资源 |
(二) 开放获取资源 |
(三) 图书馆联盟资源 |
(四) 网络信息资源 |
3.1.4 服务内容 |
(一) 贯穿科研的系统化知识服务 |
(二) 辅助教学的嵌入式知识服务 |
(三) 融入生活的社会化知识服务 |
3.1.5 服务方法 |
3.2 高校图书馆场景化知识服务的特征 |
3.2.1 主动智能特征 |
3.2.2 共享交互特征 |
3.2.3 精准适配特征 |
3.2.4 包容易用特征 |
3.2.5 持续追踪特征 |
3.3 本章小结 |
4 高校图书馆场景化知识服务模式构建 |
4.1 实体空间服务模式 |
4.2 虚拟空间服务模式 |
4.2.1 总体架构 |
4.2.2 运行模式 |
4.3 本章小结 |
5 高校图书馆场景化知识服务模式实现策略 |
5.1 构建基于场景的知识服务平台 |
5.2 培养提高馆员场景思维与综合素质 |
5.3 重视加强场景技术的引入与融合 |
5.4 构筑馆员与读者用户间的信任体系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文化自信指引下湖南省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2.1 公共图书馆 |
2.2 文化自信 |
2.2.1 文化自信的定义 |
2.2.2 文化自信的意义 |
2.2.3 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 |
2.3 经典阅读和经典阅读推广 |
2.3.1 经典阅读的定义 |
2.3.2 经典阅读推广 |
2.4 文化自信与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联系 |
2.4.1 公共图书馆与经典阅读推广的联系 |
2.4.2 文化自信与经典阅读推广的联系 |
2.5 湖南省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意义 |
第3章 湖南省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概况 |
3.1 湖南省读者经典阅读现状 |
3.1.1 问卷的基本结构 |
3.1.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1.3 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3.2 湖南省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现状 |
3.2.0 问卷的基本结构 |
3.2.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2.2 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4章 湖南省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成绩与问题 |
4.1 湖南省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中取得的成绩 |
4.1.1 活动类型多样,双方合作共赢 |
4.1.2 注重读者体验,展现传统之美 |
4.1.3 依托网络推广,切合时事主题 |
4.2 湖南省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
4.2.1 读者对经典阅读的缺乏正确的认知 |
4.2.2 公共图书馆忽视环境建设 |
4.2.3 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单一 |
4.2.4 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宣传力度小 |
4.2.5 经典阅读推广团队不专业 |
4.2.6 阅读推广活动指标不健全 |
第5章 文化自信指引下湖南省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建议 |
5.1 构建以文化自信为基础的经典认知体系 |
5.2 加强以文化自信为主题的经典阅读环境建造 |
5.3 丰富以文化自信为核心的馆藏文献资源 |
5.4 加大以文化自信为内容的活动宣传力度 |
5.5 创建以文化自信为宗旨的经典阅读指导团队 |
5.6 完善以提升文化自信为目的活动评估体系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湖南省读者经典阅读现状问卷调查表 |
附录 B 湖南省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现状问卷调查表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公共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评估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公共文化服务 |
2.1.2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
2.1.3 图书馆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
2.1.4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
2.1.5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相似理论 |
2.2.3 供需匹配模型 |
2.2.4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
3.1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 |
3.1.1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涵研究 |
3.1.2 供给主体研究 |
3.1.3 供给模式研究 |
3.1.4 供给评估研究 |
3.1.5 供给现状研究 |
3.1.6 供给优化路经研究 |
3.2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及服务相关研究 |
3.2.1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研究 |
3.2.2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机制研究 |
3.2.3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研究 |
3.3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关系研究 |
3.4 研究现状评述 |
第四章 公共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评估体系构建 |
4.1 公共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评估要素分析 |
4.1.1 供需评估维度划分 |
4.1.2 供需评估指标获取 |
4.2 基于专家访谈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评估指标修正 |
4.2.1 访谈设计与实施 |
4.2.2 访谈结果分析 |
4.2.3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评估指标汇总 |
4.3 基于问卷调查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评估指标修正 |
4.3.1 信效度分析 |
4.3.2 重要度分析 |
4.3.3 供需评估指标筛选结果 |
4.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评估指标赋权 |
4.4.1 层次分析法(AHP)原理介绍 |
4.4.2 指标权重具体设计 |
4.4.3 指标权重汇总 |
第五章 公共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评估实证研究 |
5.1 供需评估模型可行性分析 |
5.2 问卷设计与预调研 |
5.3 样本选取与数据分析 |
5.3.1 信效度检验 |
5.3.2 描述性分析 |
5.4 滨海新区公共图书馆供需评估定量分析 |
5.4.1 以图书馆不同区块划分进行供需评估比较分析 |
5.4.2 以户籍划分不同进行供需评估比较分析 |
5.4.3 以年龄划分不同进行供需评估比较分析 |
5.4.4 以性别划分不同进行供需评估比较分析 |
5.4.5 以受教育程度划分不同进行供需评估比较分析 |
5.5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不足 |
第六章 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共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策略 |
6.1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行精准供给 |
6.2 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 |
6.3 提升公共图书馆治理水平推进总分馆制资源均衡供给 |
6.4 提升图书馆人才队伍的职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
6.5 基于用户需求确定服务策略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公共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访谈提纲 |
附录2 公共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评估指标筛选调查问卷 |
附录3 公共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评估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4 公共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评估实证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下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及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技术发展引发的阅读方式转变 |
1.1.2 教育理念转变引起的学习方式改变 |
1.1.3 中美高校图书馆发展情况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2 与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相关概念及阐释 |
1.3.1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
1.3.2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
1.3.3 自主学习空间与藏阅空间 |
1.3.4 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 |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5.3 研究创新点 |
1.6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框架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及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
2.1 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发展 |
2.1.1 图书馆空间布局的发展历程 |
2.1.2 高校图书馆的“传统学习空间” |
2.1.3 从“传统学习模式”到“数字化网络学习” |
2.1.4 从“传统学习空间”到“自主学习空间” |
2.2 学科知识服务模式 |
2.2.1 知识服务模式的内涵 |
2.2.2 知识服务模式的类型 |
2.2.3 学科知识服务模式 |
2.2.4 学科知识服务模式的特征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现状研究 |
3.1 调研背景 |
3.1.1 调研对象选取 |
3.1.2 调研方法 |
3.2 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调研及分析 |
3.2.1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介绍 |
3.2.2 图书馆各功能用房面积占比分析 |
3.2.3 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建设现状 |
3.2.4 配套服务设施分析 |
3.2.5 学科知识服务建设 |
3.3 调研问卷分析 |
3.4 现状问题汇总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以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为背景的美国高校教学理念及学生学习行为与需求研究 |
4.1 美国高校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 |
4.1.1 美国高校教育理念研究 |
4.1.2 美国高校教学模式研究 |
4.1.3 国内高校教学现状 |
4.1.4 中美高校教学模式比较 |
4.2 美国大学生学习行为与使用需求研究 |
4.2.1 图书馆内行为类型的研究 |
4.2.2 图书馆内学习行为的研究 |
4.2.3 学习行为与环境互动性研究 |
4.2.4 使用需求研究 |
4.3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
4.3.1 学科知识服务体系的发展 |
4.3.2 提供“学科知识服务”的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学科知识服务的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案例研究 |
5.1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发展背景 |
5.1.1 历史背景 |
5.1.2 发展条件 |
5.2 美国高校图书馆功能配比及空间布局研究 |
5.2.1 研究对象选取 |
5.2.2 设计概况及定位分析 |
5.2.3 图书馆各功能空间面积配比分析 |
5.2.4 图书馆内部各功能用房空间组织分析 |
5.3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研究 |
5.3.1 自主学习空间的功能构成 |
5.3.2 自主学习空间的类型 |
5.3.3 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面积占比分析 |
5.3.4 自主学习空间特征 |
5.4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配套服务研究 |
5.4.1 学科知识服务 |
5.4.2 技术服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6.1 中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及学科知识服务建设的比较研究 |
6.2 适应我国国情的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借鉴 |
6.2.1 增加自主学习空间在高校图书馆内的面积占比 |
6.2.2 丰富自主学习空间的类型、增加空间的趣味性 |
6.2.3 提升个体学习空间的占比、增加学习空间的私密性灵活性 |
6.2.4 完善自主学习空间的人性化布局、管理及配套设施 |
6.2.5 促进非功能性交通空间的利用及多元化发展 |
6.2.6 结合智能技术提升学科知识服务的整体质量与用户体验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研究成果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校图书馆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缘起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科研数据管理及其服务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其关系辨析 |
2.1.1 科学数据与科研数据的关系辨析 |
2.1.2 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内涵与外延 |
2.2 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理论依据 |
2.2.1 数据科学与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
2.2.2 数据生命周期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章 二维视角下国内外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内容 |
3.1.3 调查方法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服务愿景 |
3.2.2 服务政策 |
3.2.3 服务内容 |
3.2.4 服务形式 |
3.2.5 服务人员 |
3.2.6 服务培训与监管 |
第4章 二维视角下国内外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的经验与问题 |
4.1 二维视角下国内外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的经验 |
4.1.1 法治环境不断完善,服务供给渐趋多元 |
4.1.2 技术引领数据赋能,服务形式新颖多样 |
4.1.3 人员队伍配置科学,服务权责划分合理 |
4.1.4 多措并举培育素养,多管齐下力行监管 |
4.2 二维视角下国内外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的问题 |
4.2.1 政策与服务部分脱节,利益相关者核心定位不明显 |
4.2.2 技术应用存在片面性,个性化与标准化关系待厘清 |
4.2.3 人员量与质仍未达标,队伍配置与服务需求存错位 |
4.2.4 培训与监管机制落后,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亟需健全 |
第5章 二维视角下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革新路径 |
5.1 二维视角下的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政策制定与完善 |
5.1.1 标准化与规范化政策,确保服务质量可控 |
5.1.2 管理与服务驱动政策,赋能管理服务流程 |
5.2 二维视角下的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路径设想与前瞻 |
5.2.1 “动力与权责”支撑,调整与完善服务分工 |
5.2.2 “人文与技术”驱动,融合与重构服务过程 |
5.2.3 “需求与创新”引领,组织与重塑服务格局 |
5.3 二维视角下的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体系整体构建与实现 |
5.3.1 丰富服务内容,重视服务培训与认知宣传 |
5.3.2 拓展服务途径,强化的技术工具研发应用 |
5.3.3 整合服务队伍,拓宽嵌入式服务广度深度 |
5.3.4 加强服务监管,推动规范评估与效能提升 |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10)辽宁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背景 |
0.2 研究现状 |
0.2.1 国内研究概况 |
0.2.2 国外研究概况 |
0.2.3 国内外研究小结 |
0.3 选题意义 |
0.3.1 理论意义 |
0.3.2 现实意义 |
0.4 研究内容与方法、创新点 |
0.4.1 研究内容 |
0.4.2 研究方法 |
0.4.3 创新之处 |
1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相关理论概述 |
1.1 研究核心概念内涵 |
1.1.1 信息素养概述 |
1.1.2 信息素养教育概述 |
1.1.3 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 |
1.1.4 在线信息素养教育 |
1.1.5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以及相关概念 |
1.2 用户研究相关理论 |
1.2.1 用户体验的内涵 |
1.2.2 用户体验的构成 |
1.2.3 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 |
2 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调查分析 |
2.1 调查对象以及调查方法 |
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
2.2.1 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服务平台调查分析 |
2.2.2 网页信息素养教育调查情况 |
2.2.3 微信平台信息素养教育调查分析 |
2.2.4 MOOC平台信息素养教育调查分析 |
3 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用户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状况分析 |
3.1 调查情况的说明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2 调查问卷的设置过程 |
3.1.3 调查样本分析 |
3.1.4 效度分析 |
3.2 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数据分析 |
3.2.1 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用户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
3.2.1.1 高校图书馆用户利用实体图书馆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3.2.1.2 信息意识层面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3.2.1.3 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层面调查数据现状分析 |
3.2.1.4 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方面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3.2.2 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用户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差异性分析 |
3.2.2.1 不同教育程度的高校图书馆用户所就读学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情况的差异性比较 |
3.2.2.2 不同专业的高校图书馆用户使用学术软件情况的差异性比较 |
4 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问题分析 |
4.1 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意识欠缺 |
4.1.1 高校图书馆用户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 |
4.1.2 高校图书馆对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建设意识不够 |
4.2 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1 内容不够丰富、缺乏深度 |
4.2.2 内容缺乏特色 |
4.2.3 内容趣味性不足 |
4.2.4 内容缺乏针对性 |
4.3 共享性不足 |
4.4 专业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
4.5 平台利用不充分 |
4.6 资源组织管理能力不足 |
4.7 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估体系 |
5 提高辽宁地区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议 |
5.1 多方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意识 |
5.1.1 高校图书馆用户方面 |
5.1.2 高校图书馆方面 |
5.2 加强在线信息素养内容建设 |
5.2.1 丰富并深化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
5.2.2 建立特色资源,突出内容“特色性” |
5.2.3 寓教于乐、推陈出新 |
5.2.4 按不同年级、专业、教育程度个性化教学 |
5.3 建立统筹管理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
5.4 加大馆员培养力度 |
5.5 基于用户体验利用多种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 |
5.5.1 网页平台 |
5.5.2 新媒体平台 |
5.5.3 自建平台 |
5.6 提升资源组织管理能力 |
5.7 建立“三位一体”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评估机制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浅谈新世纪图书馆员的素质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吴雅威. 吉林大学, 2021(01)
- [2]真人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的调查与研究 ——以上海地区图书馆为例[D]. 朱玉梅.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 赵娜.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4]高校图书馆场景化知识服务模式构建[D]. 张一丹.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5]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研究 ——基于福州主要高校的调查[D]. 李思诗.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6]文化自信指引下湖南省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研究[D]. 李小娟. 湘潭大学, 2020(02)
- [7]公共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评估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 仝欣.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8]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下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及借鉴[D]. 刘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研究[D]. 秦顺. 湘潭大学, 2020(02)
- [10]辽宁地区本科院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研究[D]. 钟涵宇. 辽宁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