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浪底工程为背景的洞室开挖位移系统分析

以小浪底工程为背景的洞室开挖位移系统分析

一、以小浪底工程为背景的洞室开挖位移系统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占海[1](2013)在《深埋隧洞开挖损伤区的演化与形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深埋隧洞开挖围岩损伤区的演化与形成一直以来是岩石力学、实验力学、损伤力学、断裂力学与构造地质等多学科互相交叉而复杂的科学问题。随着岩石工程不断向纵深发展,地质灾害频发,开展高应力下深部地质灾害孕育机制的研究备受关注,而地质灾害的孕育伴随着围岩的损伤演化,特别是深部岩体开挖卸荷条件下岩石的宏细观损伤演化规律,大型岩体围岩损伤区的综合原位测试方法,岩体埋深、隧洞尺寸、开挖方式、开挖速率等因素对开挖损伤区形成的影响以及演化机制、岩体损伤的预测与支护时间的确定已成为深部地下工程开挖中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基于此,本文遵循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从细观到宏观,从原位试验到数值分析的研究路线,分析钻爆法开挖和TBM开挖方式下深部岩体损伤破坏特征、动态响应规律和形成机制,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深埋隧洞开挖损伤区的测试,提出了基于开挖损伤区弹性波测试、数字钻孔摄像、滑动测微计变形测试、微震和声发射微破裂信号定位等优势互补的原位试验综合测试方法,阐释了开挖损伤区的测试原理,给出了试验场址的选择原则,试验平台的搭建方法,钻孔的布置依据,测试试验流程,以及试验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数据处理方法,弥补了单一测试方法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施工方式的多样性,以及深部复杂岩体力学信息响应的完备性,并以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试验洞开挖损伤区的测试试验为实例进行了原位试验设计。(2)岩芯饼化的形成是深部岩体局部应力解除下岩石的损伤演化过程。在总结岩芯饼化宏观断口形貌类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岩芯饼化数量,饼化岩芯厚度沿钻孔方向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了岩体埋深、地质结构、开挖损伤、钻孔直径大小和方向,以及钻进速度等因素对岩芯饼化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直径、不同厚度、不同凹凸面和不同位置的饼化岩芯断口进行SEM电镜扫描,分析了岩芯饼化的细观力学机制。(3)针对钻爆法开挖方式下深埋隧洞开挖损伤区的演化与形成机制,在了解爆破破岩机理的基础上,基于深埋科研试验洞的开挖,总结了钻爆法开挖洞壁损伤破坏模式及成因。考虑不同埋深、隧洞尺寸和开挖方式,通过数字钻孔摄像技术手段,分析了岩体损伤裂隙特征,裂隙产状开挖前后的变化规律,裂隙宽度随开挖进程和时间的演化规律,以及新生裂隙沿钻孔轴向的分布规律。通过声波测试,得到不同时间下岩体波速沿钻孔方向分布,并给出孔底段岩体平均波速随掌子面的变化关系。通过滑动测微计变形测试,给出了岩体变形随开挖时间和进尺的变化关系。通过微震监测,得到微震时间、能量指数和视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微震事件随掌子面推进的演化规律。给出了基于以上信息的分析思路,形成了钻爆法开挖方式下开挖损伤区的演化与形成机制,并分别给出掌子面对其在隧洞轴向与径向影响范围,以及时间影响效应,为深埋隧洞钻爆法开挖支护设计提供建议。(4)针对TBM开挖方式下深埋隧洞开挖损伤区的演化与形成机制,在了解TBM破岩机理的基础上,基于深埋科研试验洞的开挖,通过数字钻孔摄像测试,分析了原岩岩体结构特征,开挖过程岩体裂隙损伤特征,以及新生裂隙产状与隧洞轴向的关系,着重分析了裂隙宽度随开挖进程和时间的演化规律。通过声发射试验,得到声发射事件数和事件能量随掌子面推进在隧洞径向和轴向方向的演化规律。通过多个钻孔单孔声波测试,得到不同钻孔的损伤深度。综合以上信息,结合围岩应力状态和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TBM开挖方式下开挖损伤区的演化与形成机制,并分别给出TBM开挖对隧洞轴向与径向的影响范围,以及时间效应,为深埋隧洞TBM法开挖支护设计提供建议。(5)基于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围压对隧洞初始损伤和临界破坏状态的影响,以及隧洞尺寸对围岩变形的影响;并利用原位试验和其它测试结果进行围岩参数反演,应用损伤劣化本构模型,建立深埋隧洞数值计算模型,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围岩破坏,验证RDM损伤劣化本构模型、力学参数和FAI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邵勇[2](2012)在《采空区多灾耦合作用下的隧道稳定性分析》文中认为采空区塌陷、滑坡均为典型的地质灾害问题,由此带来的损失非常巨大,因此对采空区塌陷、滑坡问题的研究也是岩土工程领域重点课题。苏州阳山矿区目前已经发生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并造成附近山体多处滑坡。拟建隧道工程将从两个采空区之间通过并穿过阳山,而这些采空区导致的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必将对隧道工程产生影响,因此苏州阳山隧道工程建设条件非常复杂。本文以该工程为背景,研究采空区、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因素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对隧道及附近山体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显然这一研究对拟建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理论意义。隧道和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前提是通过正确的方法获取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现场试验法以及经验估算法,其中现场试验操作复杂,耗时费力,而且现场试验得出的数据也无法避免尺寸效应,最终选取的力学参数也不一定准确。经验估算法无需现场的大型试验,主要靠一些岩体质量评价体系来进行参数估算,但必须要在查清岩体结构类型、控制岩体稳定性优势面并具有一定数量的岩体基本强度参数的基础上进行,如岩块的单轴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工程地质优势面分析和岩石强度试验方法是工程稳定性评价的基础,因此本文在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及控稳优势面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岩石强度试验方法。试图寻求一种能在现场方便进行的岩石强度测试方法,为此自行研制了岩石强度测试仪,该测试仪可方便快捷的对控制工程稳定性的软弱岩块的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粘聚力进行测试。然后结合岩体稳定性优势面分析和岩体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物理力学参数的估算。最后对采空区塌陷、滑坡、隧道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论文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和认识:(1)对苏州市拟建阳山隧道工程场区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和岩体稳定性优势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场区主要为压性断裂,致使岩体极其破碎,影响隧道工程有断层破碎带、岩脉带、滑坡、地面塌陷等。控制隧道及出入口边坡稳定性的优势面组合为岩体破碎带、岩脉带及NE向结构面。在对阳山岩体质量进行评价时,分析结果显示BQ与Q、RMR与Q成对数关系,BQ与RMR呈线性关系。用Hoek-Brown法计算了阳山岩体物理力学参数,便于在计算稳定性是选用。结构面抗剪强度对节理岩体抗剪强度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法向应力越大,节理连通率对强度比的影响越小,随着连通率的增大,法向应力对强度比的影响逐渐减小。(2)分析总结了目前存在的岩石强度测试方法,指出了不足之处,对自行研制的岩石强度测试仪进行了试验,该仪器操作方便快捷,且性能稳定可以测定岩块的粘聚力、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仪器总重约30Kg,可以进行现场测试。本文还进行了室内外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点荷载强度、回弹强度的试验,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三者的数学关系,可以相互转换三种强度指标。对于岩石基本摩擦角的测定,本文提出量力环法,并与滑落法对比,平均误差仅为4.38%。(3)通过现场工程探勘和工程地质分析,北侧青山高岭土矿目前矿层已开采结束,处于停采状态,且距山体较远,地面塌陷已完成,继续出现灾害性塌陷及滑坡的可能性较低。南侧阳西高岭土矿采空区面积大,且深度浅,距阳山近,地表坡度较大,目前已经出现多个塌陷坑,且造成西侧山体发生滑坡,山体坡面多处开裂,同时该矿区仍在开采中,严重威胁山体稳定。因此,对阳西矿区应提高重视,加强对滑坡的监测,采用钻探、物探手段,进一步确定滑面位置。数值计算结果显示,阳西矿区在1#、2#、3#、4#采空区相继开采形成后就出现了数米的沉降,采空区上方的剪应变增量已经完全贯通,说明边坡已经滑动,这与实际情况是吻合的。(4)在有采空区的影响下,在隧道纵断面上,采空区滑坡对隧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平位移上的放大作用,一般增加在10%左右。因此在隧道开挖时,当开挖至山体西侧坡脚时应加强监测。在隧道横断面上,隧道围岩变形明显受到滑坡的影响,在模型中X=1020m断面处,滑坡对隧道的影响较小,随着断面向西侧及靠近采空区一侧移动,滑坡对隧道的影响明显加剧,因此隧道开挖至X=1020m及以西地段时应提高重视,同时在断层破碎带及岩脉带处也需要足够重视。

张燕,段亚辉,臧晓鹏[3](2009)在《江坪河水电站引水发电洞围岩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采用弹塑性力学有限元法,对江坪河水电站引水发电洞围岩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从位移、应力、点安全系数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开挖未支护条件下发电引水洞围岩稳定性良好;及时采取支护措施后,围岩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得到了改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可供设计和施工参考的支护建议。

孙爱花[4](2005)在《大型节理岩体洞群在地下水作用下的围岩稳定性分析》文中指出裂隙岩体是坝基、边坡、地下洞室等岩体工程中广泛遇到的一类复杂岩体,它的强度、变形、渗透性等将直接影响到各类岩体工程设计、施工,因此裂隙岩体一直为学术界和工程界所关注。 本文以二滩实际工程为背景,分析了地下洞群各个影响因素对洞壁位移的影响和存在渗流场时对主厂房变形的影响。 首先在岩体中不存在节理和渗流的情况下选取对地下洞室稳定性影响较为重要的因素(变形模量、洞室埋深、主洞室高度、地应力侧压系数以及洞室间距等),进行大量的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洞群稳定时以分析主厂房的下游边墙关键点位移或围岩塑性区为主,并通过回归分析的数学方法推求各种条件下的洞壁位移预测公式。 其次,本文采用Interface面来模拟岩体中的节理,其计算模型的法向刚度和切向刚度摆脱了传统的做法,考虑了几何参数与节理刚度的作用关系,建立一个简单的公式并运用到模型中去,并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工作,进而进行了节理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变形分析。 再次,在主厂房岩体考虑节理存在的基础上,考虑的静水作用,探讨静水对围岩变形的影响。 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孔隙水渗流的作用,得出相应的结论。

隋斌[5](2005)在《裂隙岩体渗流的无网格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分析岩体的稳定和应力状态时(如边坡或坝基的稳定),工程界趋向于把裂隙渗流作为一主要因素考虑,因此裂隙岩体的渗流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如何借助于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裂隙岩体的渗流机理来解决这一问题是值得作深入研究的。 无网格伽辽金法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与有限元相似的一种数值方法,它采用移动最小二乘法构造形函数,从能量变分的弱形式得到控制方程,进而得到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该法只需节点信息,不需将节点连成单元,具有适合求解动边界、大变形问题和精度高等特点。 移动最小二乘法是无网格伽辽金法的基础,使用移动最小二乘法构造形函数时只需在求解的区域内布置一系列的节点。因此无网格伽辽金法可以不需单元,但是移动最小二乘法的近似函数不一定精确的通过计算点,因此本质边界条件的施加变得复杂,本文采用与有限元耦合的方法来解决无网格方法中边界条件施加困难这一问题。通过采用无网格与有限元法耦合,建立了适合分析裂隙岩体渗流问题的无网格与有限元耦合方法。本方法不仅用来解决边界施加困难,提高无网格方法的精度,同时通过耦合方法,也可以用来求解不同材料域的问题。 本文通过无网格伽辽金法与有限元耦合技术求解裂隙岩体的渗流问题,建立了求解裂隙岩体渗流分析的无网格与有限元耦合方法。文中对无网格伽辽金法、无网格伽辽金法与有限元耦合技术、裂隙岩体渗流的基本理论及数学模型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通过对无网格伽辽金方法、裂隙岩体渗流理论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并通过数值算例,将数值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从而验证本文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对无网格与有限元耦合法求解裂隙岩体渗流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为应用无网格与有限元耦合法求解实际问题奠定了理论和数值基础。

隋斌,朱维申,孙爱花[6](2004)在《以小浪底工程为背景的洞室开挖位移系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采用FLAC3D程序,以小浪底工程为背景对其开挖过程在多因素影响下进行了大量计算工况的二维数值模拟。对毛洞开挖主厂房边墙关键点最大水平位移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相对位移与相对载荷、埋深及弹性模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供大型地下洞室群稳定分析时作参考。

黄红女[7](2005)在《土石坝安全测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土石坝具有工作性态参数变异性大,评判准则多且复杂,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大坝病险诊断的干扰性强等特点,本文研究了构成土石坝安全测控理论与技术体系的一系列内容,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研究了土石坝倒垂系统的误差,结合库水位变化进行有限元计算,研究倒垂锚固点的稳定性,解决了高土石坝倒垂埋深的优化。运用误差补偿原理,建立了倒垂组修正模型用于消除库水位变化对倒垂稳定性的影响,探讨并确定了高土石坝倒垂埋设的优化方案。 (2) 利用全站仪技术构建了土石坝三维自动监测系统,建立了各观测方向折光系数的灰关联模型,计算折光系数,对高程实施有效改正,解决三维位移自动监测的大气折光改正问题。 (3)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探测和处理土石坝监测数据粗差的方法,即未确知滤波法(UF)。研究了相关参数的取值方法,分析其不足的基础上研究了改进的未确知滤波法(IUF)。该方法解决了传统粗差处理方法中存在的粗差遮蔽、弃真、不能区分粗差和异常值等问题。 (4) 针对土石坝的数据特点,研究了用不同的显着水平检验实现测值异常程度的四级细分。提出了异常值判定结果的可信度概念,通过截取多种数据段的方法解决评判结果过于绝对化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可信度的动态1/4样本分位异常值判定法。 (5) 分析了土石坝安全监控信息是一种盲信息,提出并研究一种基于盲数理论的安全综合评判方法。运用盲数理论,研究将土石坝仪器监测信息及巡视检查信息等表达成盲数形式的具体方法。对盲数繁琐的运算法则进行简化处理,推导了实用公式,使盲数处理过程变得简单易行,并将该方法与神经网络综合评判方法加以比较。

朱维申,隋斌,孙爱花[8](2004)在《以某洞群工程为背景的洞室开挖位移系统分析》文中提出采用FLAC-3D程序以某地下洞群工程为背景对其开挖过程在多因素影响下进行了大量计算工况的二维数值模拟。对某洞开挖主厂房边墙关键点最大水平位移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相对位移与相对荷载、埋深及弹性模量之间关系的分析,为大型地下洞室群稳定性研究提供了参考。

二、以小浪底工程为背景的洞室开挖位移系统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小浪底工程为背景的洞室开挖位移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深埋隧洞开挖损伤区的演化与形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深部”问题的界定
        1.1.2 岩体损伤与岩体结构
        1.1.3 岩体开挖与灾害孕育
    1.2 影响开挖损伤区形成的因素
        1.2.1 内部因素——岩体赋存条件
        1.2.2 外部因素——隧洞开挖方式
    1.3 开挖损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损伤本构模型和演化方程研究现状
        1.3.2 开挖损伤区测试方法现状
        1.3.3 开挖损伤的预测研究现状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深埋隧洞开挖损伤区综合原位试验设计
    2.1 引言
    2.2 开挖损伤区原位试验综合测试技术
        2.2.1 原位测试原理
        2.2.2 试验设计及设备
        2.2.3 试验系统搭建
        2.2.4 测试流程及原则
    2.3 实例—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试验洞开挖损伤区综合测试方法
        2.3.1 锦屏深埋科研洞简介
        2.3.2 深埋试验洞布置方案
        2.3.3 开挖方案设计
        2.3.4 试验钻孔布置
        2.3.5 试验设备安装
        2.3.6 测试频度计划
        2.3.7 试验数据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深部岩体局部应力解除下岩石的损伤演化机制分析
    3.1 引言
    3.2 取芯钻孔分布
    3.3 岩芯饼化宏观破坏特征
        3.3.1 饼化岩芯侧面断口形貌
        3.3.2 饼化岩芯端面断口形貌
        3.3.3 饼化厚度统计分布特征
    3.4 岩芯饼化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3.4.1 岩体埋深
        3.4.2 地质结构
        3.4.3 洞径尺寸
        3.4.4 钻孔方向
    3.5 饼化岩芯断口电镜扫描试验及分析
        3.5.1 饼化岩芯的凹面与凸面微观形貌对比
        3.5.2 较厚岩饼与较薄岩饼微观形貌对比
        3.5.3 小直径岩饼与大直径岩饼微观形貌对比
        3.5.4 端面沟坎位置与非沟坎位置形貌对比
        3.5.5 断口周边位置与中心位置微观形貌对比
    3.6 深部岩体局部应力解除下岩石的损伤演化机制分析
    3.7 深部岩体岩芯饼化程度评价方法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钻爆法开挖方式下深埋隧洞开挖损伤区的演化与形成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钻爆法开挖下岩体爆破损伤机理
        4.2.1 岩石爆破破碎特点
        4.2.2 爆破扰动波传播规律
        4.2.3 药包在岩体内爆炸作用
    4.3 钻爆法开挖岩体损伤模式分类及成因
        4.3.1 岩体损伤模式及分类
        4.3.2 洞壁损伤与开挖关系
    4.4 钻爆法开挖原位试验测试结果多元信息分析
        4.4.1 深埋隧洞开挖岩体裂隙演化规律分析
        4.4.2 深埋隧洞开挖岩体波速变化规律分析
        4.4.3 深埋隧洞开挖围岩变形时效变形规律
        4.4.4 深埋隧洞开挖微震信号分布规律分析
    4.5 钻爆法开挖方式下深埋隧洞开挖损伤区的演化与形成机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TBM法开挖方式下深埋隧洞开挖损伤区的演化与形成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TBM滚压破岩机理
        5.2.1 刀盘推进冲击作用
        5.2.2 刀盘旋转剪切作用
        5.2.3 影响TBM破岩的因素
    5.3 TBM开挖过程中裂隙演化规律分析
        5.3.1 试验洞区原生裂隙结构特征
        5.3.2 TBM开挖前后裂隙产状对比
        5.3.3 TBM掘进过程中开挖损伤区演化特征
        5.3.4 TBM开挖损伤区演化与施工开挖的关系
    5.4 TBM开挖过程声发射时效特征
        5.4.1 隧洞轴向围岩损伤声发射演化规律
        5.4.2 隧洞径向围岩损伤声发射演化规律
    5.5 TBM开挖过程声波监测结果
    5.6 TBM开挖方式下开挖损伤区的演化与形成机制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深埋隧洞开挖岩体损伤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6.1 引言
    6.2 岩体损伤劣化本构模型
        6.2.1 锦屏大理岩室内试验
        6.2.2 开挖卸荷下模型参数特征
        6.2.3 RDM损伤劣化本构方程
    6.3 模型参数的确定
        6.3.1 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
        6.3.2 力学参数对损伤区的敏感性分析
        6.3.3 力学模型参数的反演
    6.4 数值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6.4.1 数值模型及网格划分
        6.4.2 围压对隧洞初始损伤的影响
        6.4.3 隧洞尺寸对位移场分布的影响
        6.4.4 2~#试验洞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破坏对比分析
        6.4.5 3~#试验洞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破坏对比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参加的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介

(2)采空区多灾耦合作用下的隧道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基本思路—优势面理论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岩体工程地质分析及其力学参数取值方法
    2.1 阳山工程地质分析
        2.1.1 工程概况
        2.1.2 地质构造条件
        2.1.3 地层、岩性
        2.1.4 影响隧道工程的主要因素
    2.2 隧道工程优势面理论分析
        2.2.1 优势面理论的发展
        2.2.2 优势面理论在阳山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2.3 阳山岩体质量评价
        2.3.1 岩体质量分类方法
        2.3.2 岩体分类方法结果分析
    2.4 节理岩体力学参数的取值方法
        2.4.1 经验取值法介绍
        2.4.2 HOEK-BROWN法的应用
    2.5 岩体结构面强度估算
        2.5.1 JRC-CS模型估算法的应用
        2.5.2 结构面强度对岩体强度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 岩块强度试验研究
    3.1 岩块强度测试方法介绍
        3.1.1 回弹仪测定岩块强度
        3.1.2 点荷载仪测定岩块强度
    3.2 岩块强度测试结果分析
        3.2.1 单轴抗压强度与点荷载强度的关系
        3.2.2 单轴抗压强度与回弹强度的关系
        3.2.3 点荷载强度与回弹强度的关系
    3.3 岩石力学参数现场测试方法
        3.3.1 摩擦角的测试
        3.3.2 岩石强度测试仪的研制及应用
第四章 采空区塌陷及滑坡机制分析
    4.1 采空区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4.1.1 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
        4.1.2 地表坡度的影响
        4.1.3 地表成坡度时参数敏感性分析
    4.2 阳山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4.2.1 采空区塌陷分布特征
        4.2.2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4.3 采空区滑坡数值分析
        4.3.1 岩体力学参数的选取
        4.3.2 模型的建立
        4.3.3 计算结果分析
第五章 隧道稳定分析
    5.1 隧道工程概况
        5.1.1 工程情况介绍
        5.1.2 隧道埋深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5.2 采空区滑坡对隧道开挖的影响
        5.2.1 采空区条件下隧道变形特征
        5.2.2 无采空区时隧道变形特征
    5.3 断层破碎带、岩脉带对隧道开挖的影响
        5.3.1 暗挖部分稳定性分析
        5.3.2 明挖部分稳定性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取得的认识及成果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进一步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江坪河水电站引水发电洞围岩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有限元计算分析
    2.1 计算条件
    2.2 计算模型
    2.3 计算分析方法和工况
        (1) 初始应力场:
        (2) 开挖未支护工况:
        (3) 开挖并及时支护工况:
3 开挖未支护工况的成果分析
    3.1 位移场分析
    3.2 应力场分析
    3.3 点安全系数的分布
4 开挖并及时支护后的成果分析
    4.1 位移场分析
    4.2 主拉应力的分布
    4.3 点安全系数的分布
5 结 语

(4)大型节理岩体洞群在地下水作用下的围岩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渗流分析方法与进展
    第三节 裂隙岩体渗流分析研究现状
    第四节 裂隙岩体的渗流数值模拟
    第五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结构面的力学特征及数值模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结构面与岩体稳定性
    第三节 结构面的几何特性
    第四节 结构面的力学特性
    第五节 结构面的模拟与实现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岩石与水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在岩石中的物理化学作用
    第三节 水在岩石中的力学效应
    第四节 水岩作用的力学模拟
第四章 影响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多因素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主要影响因素与围岩稳定性分析
    第三节 节理与围岩变形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下水对洞群围岩变形影响的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静水压力对洞室变形分析
    第三节 渗流对洞群围岩的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裂隙岩体渗流的无网格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和进展
        1.2.1 渗流分析方法的发展过程
        1.2.2 裂隙岩体渗流研究综述
        1.2.3 裂隙岩体渗流场的数值模拟
        1.2.4 裂隙岩体渗流的数学模型研究
        1.2.5 无网格法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无网格伽辽金法
    2.1 前言
    2.2 移动最小二乘法
    2.3 无网格伽辽金法的形函数
    2.4 产权函数
    2.5 有限元与无网格祸合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裂隙岩体渗流理论
    3.1 前言
    3.2 渗流模型
    3.3 多孔介质的渗流理论
    3.4 数学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裂隙岩体渗流的无网格与有限元耦合方法研究
    4.1 前言
    4.2 控制方程
    4.3 时间离散化
    4.4 边界条件的处理
    4.5 耦合法形函数的推导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网格与有限元耦合法求解裂隙岩体渗流问题的数值实现
    5.1 数值实现
        5.1.1 程序实现的基本思想
        5.1.2 主程序流程
    5.2 节点影响域与积分网格
        5.2.1 通视原则对节点影响范围的修正
        5.2.2 节点与积分网格的配置
    5.3 数值实例
        5.3.1 均质岩体渗流问题
        5.3.2 非均质岩体渗流问题
        5.3.3 单裂隙岩体渗流问题
        5.3.4 双裂隙岩体渗流问题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以小浪底工程为背景的洞室开挖位移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不同计算方案时毛洞开挖二维系统分析
    2.1 计算条件
    2.2 计算方案及施工开挖
    2.3 计算结果分析
        2.3.1 相对位移与相对载荷关系曲线
        2.3.2 相对位移与埋深关系曲线
        2.3.3 相对位移与弹性模量关系曲线
3 结论

(7)土石坝安全测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土石坝概况
    1.2 土石坝安全监控的目的和意义
    1.3 大坝安全监控研究现状及动态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土石坝倒垂监测基准的优化研究
    2.1 倒垂基准概述
    2.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2.3 小浪底大坝相关信息介绍
    2.4 倒垂系统的误差分析
    2.5 倒垂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2.6 组合倒垂系统
    2.7 倒垂基准的优化
    2.8 小结
第三章 土石坝三维位移监测新技术的研究
    3.1 土石坝位移监测技术
    3.2 折光系数k的分析
    3.3 大气折光的灰关联改正模型
    3.4 测试结果及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土石坝监测数据的未确知滤波
    4.1 粗差和异常值概述
    4.2 未确知性和未确知有理数
    4.3 未确知有理数滤波原理
    4.4 UF应用试验
    4.5 改进的未确知滤波
    4.6 IUF法与传统粗差处理方法的比较
    4.7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可信度描述的动态样本分位异常值判定
    5.1 异常值判定方法研究现状
    5.2 土石坝监测信息状态的描述
    5.3 土石坝监测数据的动态样本分位检验
    5.4 异常值判定实例
    5.5 小结
第六章 基于盲数理论的土石坝安全综合评判研究
    6.1 大坝安全综合评判概述
    6.2 盲信息概述
    6.3 土石坝安全监控中的盲信息分析
    6.4 盲数理论
    6.5 监测信息的盲数表达
    6.6 基于盲数理论的综合评判应用实例
    6.7 神经网络综合评判法
    6.8 盲数法和神经网络方法安全综合评判的比较
    6.9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攻搏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以小浪底工程为背景的洞室开挖位移系统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埋隧洞开挖损伤区的演化与形成机制研究[D]. 李占海. 东北大学, 2013(03)
  • [2]采空区多灾耦合作用下的隧道稳定性分析[D]. 邵勇. 南京大学, 2012(04)
  • [3]江坪河水电站引水发电洞围岩稳定性分析[J]. 张燕,段亚辉,臧晓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05)
  • [4]大型节理岩体洞群在地下水作用下的围岩稳定性分析[D]. 孙爱花. 山东大学, 2005(01)
  • [5]裂隙岩体渗流的无网格方法研究[D]. 隋斌. 山东大学, 2005(08)
  • [6]以小浪底工程为背景的洞室开挖位移系统分析[J]. 隋斌,朱维申,孙爱花.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S2)
  • [7]土石坝安全测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 黄红女. 河海大学, 2005(02)
  • [8]以某洞群工程为背景的洞室开挖位移系统分析[A]. 朱维申,隋斌,孙爱花.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 2004

标签:;  ;  ;  ;  

以小浪底工程为背景的洞室开挖位移系统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