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S系统微调优化调整质量

MCS系统微调优化调整质量

一、MCS系统精调优化调节品质(论文文献综述)

王庆[1](2021)在《燃煤机组超低排放优化项目综合评价 ——以T电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能源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支撑和维系国家政治和经济命脉的重要战略物资,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火力发电仍将是我国发电行业的支柱性发电模式。近些年,国家先后出台各项政策对减少燃煤机组污染物排放提出约束性要求,与此同时,电力市场化交易持续推进,燃煤机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因此,燃煤发电企业迫切希望通过技术改造与系统优化实现超低排放与低成本运行的平衡共赢。目前,各大燃煤机组纷纷对原有的超低排放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但对优化效果的评价往往集中在多个单一数据指标的考核,往往“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缺乏对优化项目整体效果的综合评价,基于此,作者提出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对燃煤机组超低排放项目的优化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本文以百万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燃煤机组超低排放优化项目的自身属性和项目特点,依照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相关标准,从技术、经济、环境影响与社会效益四个方面对影响燃煤机组超低排放优化项目的关键性指标进行挖掘梳理和筛选整合;以T电厂105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为实例构建超低排放优化项目综合评价层次模型,结合项目工程实际筛选确定核心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指标数据量化、归一化处理、权重确定、层次总排序和模糊评价;从综合评价等级结果和T电厂实际运行数据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探讨这三大技术方案的推广价值和适用场景。本课题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百万燃煤机组超低排放优化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并验证Fuzzy-AHP模糊层次分析法在超低排放系统综合评价领域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可推广至国内同类型燃煤机组的超低排放系统优化效果的综合评价,对同类型燃煤机组在超低排放优化项目的技术选择和发展趋势,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朱永忠[2](2021)在《基于PLC的高效智能换热器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提出在20世纪受自控技术掌握程度不够等诸多限制,工厂内使用的很多热源供给设备大多采用水-水换热机组,这种形式设备占地面积大、自重偏大,建筑资金投入占比高。而且设备运行时,维护人员24小时监视,加重了设备运行成本。随着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这种运行方式被逐渐淘汰。本文从智能换热机组各部分主要组件开始论述,确定整套设备机械部分主要包含板式换热器,水泵、气动阀,水箱;电器部分主要包含电器输电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其中自控系统包括PLC控制器、触摸屏、温度探测器、压力探测器。并根据最佳计算方式选定各设备使用型式。在设备自控组成上引进了 PID模糊控制技术,因传统PID技术直接利用比例、积分、微分三部分来控制整个换热过程运行时积分与微分存在不能直接使用结果,在此对PID控制过程进行离散处理,离散方式的使用带来了工作量的增大,进而控制系统再引进了增量式PID控制方式方案,改善了系统控制过程,在大部分时间内满足要求,但季节交替变化时,增量式方案又出现无法及时提供正确的数据,根据季节转化特点引进了增量式不完全微分方式。经过一系列的改进,系统的控制方式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压力、温度检测设备在运行时不可避免存在滞后现象,为减少滞后现象影响,系统运行进入了 Smith预估方案,但往往不恰当的预估值会造成灵敏度降低。随后在simth预估方案上引进模糊控制技术,从而提高响应速度,避免超调量,提高了设备快速反应的精度。系统PID控制方式确定后,转而编制PLC控制流程,根据选用的PLC控制设备特征对CPU、输入模块、输出模块进行组架。然后根据智能换热机组的控制流程、循环水泵运行流程、温度控制流程及补水泵的运行流程来编制PLC控制过程程序。在西门子S7-200 smart PLC基础上编制的主程序含开机检测程序、循环水泵进出口 PID压差程序、板式换热器进出口 PID温度控制程序、补水泵PID压差控制程序,最后编制PLC运行过程中调用的次程序。PLC程序编制成功保证了对设备数据的传输、检测、控制等功能实现,也达到了在监控系统的触摸屏上进行系统数据管理、历史记录的查阅、设备运行参数的变化趋势预测。智能换热机组的上位机触摸屏实现了人机友好界面对话,触摸屏上可就地直观显示各设备参数及运行状态,经过多次的运行测试与监控,智能换热机组满足了空调新风机组变化需求。

陈巍文,蒋薇,徐柳斌,张关淼[3](2021)在《Smith预估主汽温度控制在RB试验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介绍一种基于Smith预估控制器的过热减温水温度控制策略,阐述了该控制策略的设计思路及实现方式,结合RB(辅机故障减负荷)试验过程中因控制器出现积分饱和导致减温水开启较慢,致使出现主汽温度偏高的现象,详细分析了积分饱和的产生过程和原因,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该措施成功应用于某"一带一路"重点海外项目2×1 050 MW机组,为采用同类型控制策略的机组提供技术参考。

凌晨[4](2020)在《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性能优化》文中指出频率是衡量电能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维持电网频率的稳定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任务。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已经成为电力发展的新趋势,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降低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为应对风电、光电高占比时的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性和供电品质,电网对燃煤机组提出了更为严格的一次调频考核要求,燃煤机组一次调频性能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深入分析全国各区域电网“两个细则”中关于一次调频考核指标的规范,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电网对燃煤机组一次调频考核要求的差异性,并针对现有一次调频考核制度,提出其存在的不合理性及改善措施。本文全面介绍了超高压调门节流、过载补汽调节、凝结水节流及高加给水旁路四种不同一次调频方式的原理及技术特点。以某超超临界二次再热1000MW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EBSILON软件构建热力仿真计算模型,计算超高压调门节流方式的经济性。本文建立了直流锅炉、阀门、汽轮机通流及加热器等数学模型,并于Lab VIEW软件平台开发用于一次调频仿真研究的二次再热机组实时仿真平台,通过稳态试验和扰动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仿真模型能够充分反映二次再热机组的主要动态特性,满足一次调频研究的需求。基于所开发的二次再热机组实时仿真平台,仿真分析不同一次调频方式的负荷响应特性及一次调频效果;综合不同一次调频方式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从一次调频的经济性、安全性、响应速度及响应幅度出发,提出了一次调频分层控制策略,并于实时仿真平台进行了不同幅度频差的扰动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乔磊[5](2020)在《适用于空间引力波探测推进系统的比例储供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空间引力波探测对于人类研究天体物理信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上涌现了诸多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有望使引力波探测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为保证测量精度,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要求推进系统推力在0.1m Hz-10Hz频率之间具有大调节范围、低噪声水平、高分辨率。作为可能达到该要求的会切场推力器推进系统,其比例储供系统的研究亟待进行。本文主要对适用于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微牛推进系统的比例储供系统进行了设计,并采用一维仿真软件AMESim对其工作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本文根据会切场推力器的推力-流量特性得到储供系统应该满足0.05sccm-0.3sccm的流量指标,根据该指标,分析了比例储供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然后通过AMESim仿真平台,根据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以及选型过程进行了元件的仿真模型建立与参数优化。在元件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并对其工作特性进行了仿真。仿真内容包括流量开环控制、闭环控制以及有、无节流器下,系统输出响应的模拟,并分析了控制参数、阀门低压腔容积、传感器位置、环境温度、负载流阻变化以及控制频率对系统输出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闭环流量控制无节流器系统可以实现流量在1s内的快速调节。并且本文通过分析机械减压阀、比例阀以及节流器的工作特性分析了高压贮存方案与低压贮存方案的可行性,得到了Bang-Bang阀作为一级减压时储供系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的结论。最后,通过将上述仿真结果与微牛会切场推力器、微波增强会切场推力器两种会切场推力器的推力-流量特性结合,研究了推力器达到目标推力分辨率、推力噪声水平以及推力范围时对流量的要求。结果表明会切场推力器的推力特性良好,有望应用于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

张成林[6](2019)在《燃煤机组脱硝自动控制系统优化》文中研究表明结合DCS自动控制策略优化和硬件设备升级改造,分析研究了某电厂脱硝自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控制器理论计算NOX的前馈回路和理论需氨量计算回路,经过在线参数整定,最终完成了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化。运行情况表明,脱硝出口NOX控制稳定、数值达标;新系统的稳定性和调节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吕琰城[7](2019)在《汽轮机调门调节仿真分析及工程实践》文中提出DEH(Digital Electric-Hydraulic Control)系统简称数字电调系统,是一种电气液压控制系统,其将电气和液压控制信号通过电组件调整置换到计算机数字模拟操作程序中来完成。采用DEH控制提高了调速系统的控制精度。现如今DEH已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大发电厂,为了实现数字化电厂,如今国内火电厂的汽轮机调节系统急需DEH改造。这也为汽轮机调节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依据。首先,本文主要依托燕山石化汽轮机系统改造的工程实例,详细研究汽轮机系统的控制组成。分析原有调节系统的存在的问题,如迟缓率高,快关性能和调节稳定性不能达到新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将原有的系统进行改造升级。然后,将原有的调节系统改造成高压抗燃油调节系统。针对改造后的调节系统进行液压泵站的设计和各调门的计算。针对调门快关时,冲击力大的问题,进行缓冲装置的设计,对油动机油缸进行优化。然后通过AMEsim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初步的仿真建模,从中找出影响系统快速性、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系统快关性能和响应情况的仿真。针对调节稳定性问题,建立汽轮机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传递函数。在原有的PID控制器的基础上,研究双模糊PID的控制方式和T-S型模糊PID控制方式,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各类模糊控制的对比研究。最终在工程实际的改造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了T-S型模糊控制方式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王忠强,张延智,屈伟强,李亚丽[8](2018)在《小浪底水电站水轮机调速系统问题分析及处理》文中研究指明小浪底水电站水轮机调速系统在改造及优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由于新老设备兼容、设计疏漏等原因引起的问题,典型如开停机阀换型后匹配、比例阀误开启及调节品质下降等。技术人员经过详细分析研究,采用改变开停机回路节点连接方式、将比例阀输入信号进行冗余配置及优化功率控制模式下调节参数等措施进行逐一解决优化。改造优化后的调速系统整体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设备缺陷率明显降低;在经过优化负荷先导曲线等措施后其动态及静态调节品质也有了较大的提升,负荷超调量较优化前有明显改善。

赵可心[9](2017)在《300MW直流炉机组模拟量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单元机组模拟量控制系统(MCS)主要包括协调控制系统和锅炉侧模拟量子系统和汽机侧模拟量子系统。协调控制系统作为一项重要的自动控制系统被国内外的电厂广泛采用,它的性能对机组的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机、炉协调控制系统位于整个机组控制的最上层,协调控制系统投入的品质不仅取决于协调系统本身,而且也与下层的各个子控制系统的投入品质有直接关系。锅炉侧模拟量子系统包括燃烧控制系统,送风控制系统、引风控制系统、给水控制系统和汽温控制系统等。锅炉侧模拟量子系统的组态设计及整定参数直接影响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为了尽量改善各系统的调节品质,在各个子控制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引进相应的信号进行前馈控制、PID变参数控制等。本文以华能天津某电厂#5机组DCS改造为工程实践依托,以300MW直流炉机组模拟量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为研究课题,完成锅炉侧模拟量子控制系统组态设计及优化工作,完成协调控制系统组态分析及优化工作。涉及的控制系统包括协调控制系统,给水控制系统,过热、再热温度控制系统,风量、氧量调节系统,磨煤机控制系统。对部分控制系统进行组态设计和分析,根据原逻辑存在的问题,对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期提高系统调节品质。

季姗姗[10](2017)在《适应电网自动发电控制的机组热工控制性能优化》文中指出基于国家电网对于火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的要求,中国大唐集团发电企业进行了“达设计值”专项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机组参数准确运行,提高机组响应电网调度的准确需求。火电机组自动化调节品质的优劣,能直观地反映出该企业机组能否满足国家电网的标准。本文以陡河发电厂200MW容量机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厂设备结构进行分析,以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控制理论进行逻辑设计。进行以多前馈并行、导前微分、预估计算、经验控制等一系列方式,优化协调控制系统自动功能。最终使机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指标,在华北电网的测评体系下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了适应电网对于火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的要求。在该项目研究与试验过程中,本文对机组方案设计、逻辑组态、调试过程和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以及对试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进行了论述,对自动发电控制在同类型机组应用具有推广价值。

二、MCS系统精调优化调节品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CS系统精调优化调节品质(论文提纲范文)

(1)燃煤机组超低排放优化项目综合评价 ——以T电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超低排放优化项目综合评价对象研究
        1.2.2 超低排放优化项目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优化项目的综合评价方法
    2.1 超低排放协同治理技术的典型工程应用
    2.2 超低排放工艺流程关键问题分析
    2.3 确定超低排放优化项目综合评价方法
        2.3.1 超低排放优化项目的属性及特点
        2.3.2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2.4 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步骤
        2.4.1 引入层次分析法
        2.4.2 引入模糊评价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构建T电厂超低排放优化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1 超低排放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3.2 超低排放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流程
        3.2.1 综合评价目标及评价标准
        3.2.2 建立评价指标数据库
    3.3 超低排放综合评价指标内涵
        3.3.1 技术评价指标
        3.3.2 经济评价指标
        3.3.3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3.3.4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3.4 构建T电厂超低排放优化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4.1 T电厂超低排放优化项目概述及技术路径
        3.4.2 引入专家打分法
        3.4.3 构建T电厂核心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层次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Fuzzy-AHP的 T电厂超低排放优化项目综合评价及结果分析
    4.1 基于Fuzzy-AHP的 T电厂超低排放优化项目综合评价
        4.1.1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1.2 T电厂超低排放优化项目综合评价
    4.2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及改进对策
        4.2.1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4.2.2 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
        4.2.3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技术路线选择的建议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2)基于PLC的高效智能换热器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趋势
        1.2.1 换热机组发展趋势
        1.2.2 PLC控制进展
        1.2.3 机组系统控制功能进展
    1.3 项目概况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智能化换热机组控制
    2.1 换热机组概况
    2.2 智能换热机组关键组件
        2.2.1 温度控制
        2.2.2 压力控制
    2.3 蒸汽气动阀选择及参数
    2.4 板式换热器选择及参数
    2.5 电器控制布置原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换热机组PID控制算法
    3.1 PID控制原理
    3.2 Smith预估控制
    3.3 智能控制系统的建立及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LC结构及硬件设计
    4.1 PLC应用介绍
    4.2 PLC S7-200smart结构介绍
    4.3 控制硬件选择
    4.4 控制柜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PLC程序组成
    5.2 PLC组态
    5.3 智能换热机组运行流程
    5.4 检测地址分配表
    5.5 循环水泵控制程序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机组参数调节和测试
    6.1 图形界面生成
        6.1.1 热水循环水泵设定
        6.1.2 调节阀参数设定
        6.1.3 补水系统参数设定
    6.2 系统报警界面设定
    6.3 系统检测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Smith预估主汽温度控制在RB试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Smith预估控制回路设计
2 RB过程中积分饱和现象的分析
    2.1 现象经过
    2.2 原因分析
3 优化措施及效果
    3.1 优化措施
    3.2 优化效果
4 结语

(4)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性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水平综述
        1.2.1 二次再热技术研究现状
        1.2.2 一次调频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电力系统一次调频原理及考核分析
    2.1 电力系统频率特性
        2.1.1 电网频率波动分析
        2.1.2 电网的负荷调节效应
    2.2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节过程
    2.3 一次调频技术参数
    2.4 一次调频考核分析
        2.4.1 一次调频考核准则
        2.4.2 考核制度的不合理性及优化建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燃煤机组一次调频方式及经济性分析
    3.1 概述
    3.2 一次调频方式
        3.2.1 超高压调门节流
        3.2.2 过载补汽调节
        3.2.3 凝结水节流
        3.2.4 高加给水旁路
    3.3 超高压调门节流方式的经济性分析
        3.3.1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1000MW燃煤机组简介
        3.3.2 基于EBSILON的模型构建
        3.3.3 仿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LabVIEW的二次再热机组实时仿真平台开发
    4.1 实时仿真平台数学模型
        4.1.1 仿真模型总体设计
        4.1.2 锅炉模型
        4.1.3 阀门流量模型
        4.1.4 汽轮机通流模型
        4.1.5 加热器模型
    4.2 机组闭环控制策略
    4.3 实时仿真平台软件设计
        4.3.1 LabVIEW仿真软件平台
        4.3.2 软件设计概述
        4.3.3 系统管理软件
        4.3.4 后台程序说明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次调频性能优化
    5.1 实时仿真平台验证分析
        5.1.1 静态特性验证分析
        5.1.2 调门阶跃扰动试验
        5.1.3 凝结水节流扰动试验
        5.1.4 高加给水旁路扰动试验
    5.2 锅炉侧储能利用
    5.3 汽机侧储能利用
        5.3.1 凝结水节流
        5.3.2 高加给水旁路
    5.4 一次调频性能优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5)适用于空间引力波探测推进系统的比例储供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推进储供系统研究现状
        1.2.2 机械减压阀的研究现状
        1.2.3 比例阀研究现状
        1.2.4 节流器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用于引力波探测的微流量储供系统设计
    2.1 储供系统流量指标分析
        2.1.1 流量对微牛会切场推力器推力的影响
        2.1.2 流量对微波增强会切场推力器的影响
        2.1.3 会切场推力器所需流量范围
    2.2 储供系统方案设计原则
    2.3 储供系统方案论证
        2.3.1 贮存模块方案
        2.3.2 压力调节模块方案
        2.3.3 流量调节模块方案
        2.3.4 储供系统参数分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储供系统模型搭建
    3.1 储供系统系统仿真数学模型
        3.1.1 流动基本方程
        3.1.2 阀芯运动模型
        3.1.3 电磁学模型
    3.2 关键元件的选型设计
        3.2.1 减压阀
        3.2.2 比例阀
        3.2.3 节流器
        3.2.4 流量计
    3.3 储供系统主体模块仿真模型搭建及优化
        3.3.1 减压阀模型搭建及测试优化
        3.3.2 电磁比例阀模型搭建及测试
        3.3.3 Bang-Bang阀模型搭建
        3.3.4 节流器与自锁阀
    3.4 系统辅助模块仿真模块选择
        3.4.1 储罐模型与氙气模型选择
        3.4.2 气体管路模型选择
        3.4.3 传感器模型与PID控制模型的建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储供系统工作特性仿真研究
    4.1 流量比例阀开环系统输出测试
        4.1.1 流量比例阀开环系统填充过程测试
        4.1.2 流量比例阀开环系统调节过程测试
    4.2 流量比例阀闭环控制系统测试
        4.2.1 低压腔容积对系统输出的影响
        4.2.2 传感器位置对系统输出的影响
        4.2.3 无节流器流量闭环控制系统测试
    4.3 低压系统方案仿真
        4.3.1 高压系统可行性分析
        4.3.2 低压系统仿真研究
        4.3.3 Bang-Bang阀方案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流量对推进系统影响的仿真研究
    5.1 外部因素对储供系统输出稳定性的影响
        5.1.1 负载变化对系统流量输出的影响
        5.1.2 环境温度对系统流量输出的影响
        5.1.3 控制频率对系统流量输出的影响
    5.2 储供系统流量调节过程引起的推力变化
    5.3 储供系统实验设计
        5.3.1 实验台搭建的设计目标及设计原则
        5.3.2 实验台组成及功能
        5.3.3 实验中的关键元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燃煤机组脱硝自动控制系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分析
    1.1 硬件缺陷的影响分析
        1.1.1 出口CEMS分析仪表的精度低
        1.1.2 入口系统氧含量波动大
        1.1.3 吹灰系统的改造
    1.2 DCS控制器的影响分析
2 系统优化及PID整定
    2.1 设备改造
    2.2 优化控制器
        2.2.1 优化PID控制器
        (1) 实现无扰切换
        (2) 优化死区等参数
        (3) 优化理论计算NOX的前馈回路
        (4) 优化理论需氨量计算回路
        2.2.2 PID整定
3 优化效果检查
4 总结

(7)汽轮机调门调节仿真分析及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汽轮机调节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1.2 液压调节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汽轮机液压调节系统控制方式
        1.3.1 调门工作原理
        1.3.2 伺服阀在调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4 课题来源及意义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汽轮机改造相关分析及设计
    2.1 原液压调节系统及存在的问题
    2.2 设计的总体要求
    2.3 改造后调节系统的设计
        2.3.1 液压泵站的设计
        2.3.2 各调门计算及设计
        2.3.3 危急遮断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轮机液压调门建模及仿真研究
    3.1 AMESIM在液压中的应用
    3.2 基于AMEsim的汽轮机调节仿真
        3.2.1 油缸缓冲装置仿真
        3.2.2 系统危急遮断时阀门响应仿真
        3.2.3 高、中、低压调门响应仿真
        3.2.4 高调门不灵敏度仿真分析
    3.3 调门调节静态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轮机调速特性及PID控制
    4.1 调节系统模型建立
        4.1.1 调速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4.1.2 汽轮机调速系统参数变化时的奈奎斯特图和波特图
    4.2 控制方式的选择
        4.2.1 双模糊PID控制器
        4.2.2 T-S型的模糊PID控制
    4.3 仿真研究与比较
        4.3.1 PID控制仿真
        4.3.2 双模糊PID控制仿真
        4.3.3 T-S型模糊PID控制仿真
    4.4汽轮机调速动态实验
        4.4.1 常规PID控制转速实验
        4.4.2 T-S型模糊PID控制转速实验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8)小浪底水电站水轮机调速系统问题分析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调速系统改造概况
    1.1 电气部分
    1.2 液压部分
2 开停机阀回路问题
3 比例阀误向“开启”方向打开问题
    3.1 比例阀控制回路及问题
    3.2 问题解决
4 功率模式下调节品质降低问题
    4.1 功率控制模式
    4.2 存在问题
    4.3 处理措施
        4.3.1 优化功率模式下调节参数
        4.3.2 优化先导曲线
5 结语

(9)300MW直流炉机组模拟量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模拟量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300MW机组概述
        1.3.1 锅炉概述
        1.3.2 汽机概述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模拟量控制系统(MCS)概述
    2.1 模拟量控制系统
    2.2 协调控制系统概述
    2.3 锅炉侧模拟量子控制系统概述
        2.3.1 锅炉侧模拟量子控制系统的构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锅炉侧模拟量子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
    3.1 给水控制系统
        3.1.1 给水控制系统优化方案
        3.1.2 给水控制系统优化试验
    3.2 过热、再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3.2.1 过热汽温控制系统
        3.2.2 再热汽温控制系统
        3.2.3 汽温控制系统优化方案
        3.2.4 汽温控制系统优化试验
    3.3 送风机控制系统
        3.3.1 送风机动叶控制系统
        3.3.2 送风机动叶控制系统优化方案
    3.4 三次风调节与氧量校正
    3.5 引风控制系统
        3.5.1 引风控制系统
        3.5.2 引风机控制系统优化方案
    3.6 一次风机控制系统
    3.7 燃料控制系统
        3.7.1 燃料量控制系统
    3.8 磨煤机控制系统
        3.8.1 磨煤机冷热风门控制系统
        3.8.2 磨煤机控制系统优化方案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协调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
    4.1 协调控制系统结构
    4.2 负荷指令处理回路
    4.3 主汽压力设定值生成回路
    4.4 机炉主控
    4.5 协调控制系统优化方案
    4.6 协调控制系统优化试验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项目
致谢

(10)适应电网自动发电控制的机组热工控制性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机组自动发电控制功能概述
    1.2 火力发电厂自动调节控制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
    1.3 AGC性能指标分析
    1.4 研究课题问题的提出
    1.5 论文所研究的内容
第2章 协调系统自动控制理论及模型
    2.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2.2 火电厂自动控制系统概貌
        2.2.1 协调控制
        2.2.2 主汽压力控制
        2.2.3 燃料控制
        2.2.4 汽温控制
        2.2.5 炉膛压力控制
        2.2.6 给水控制
第3章 实验应用环境和实验主体
    3.1 机组设备情况介绍
    3.2 机组控制情况介绍
第4章 优化方案设计及试验准备
    4.1 优化方案拟提高的环节
        4.1.1 锅炉响应的迟延特性
        4.1.2 滑压运行的影响
        4.1.3 锅炉蓄热能力的利用
    4.2 自动控制系统各模块方案设计
        4.2.1 加快汽轮机调门对负荷指令的响应
        4.2.2 重建DEH阀门流量特性曲线
        4.2.3 合理配置锅炉调整中风、煤、水之间的关系
        4.2.4 采用定压-滑压-定压联合调节的方式
        4.2.5 主汽压力与负荷的函数
        4.2.6 燃料自动控制
        4.2.7 机组负荷指令优化
第5章 系统试验
    5.1 AGC性能实验依据及试验条件
        5.1.1 试验依据
        5.1.2 实验内容
        5.1.3 试验应具备的条件
    5.2 子系统实验,整定调节参数
        5.2.1 给水控制系统扰动试验
        5.2.2 炉膛负压控制系统扰动试验
        5.2.3 风量控制系统扰动试验
        5.2.4 其他自动调节系统扰动实验及实验数据汇总
        5.2.5 现场设备特性测试及调整
        5.2.6 汽轮机阀门流量特性实验
    5.3 AGC模式下负荷变动实验
第6章 实验结论及推广价值
    6.1 结论
    6.2 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四、MCS系统精调优化调节品质(论文参考文献)

  • [1]燃煤机组超低排放优化项目综合评价 ——以T电厂为例[D]. 王庆. 浙江大学, 2021
  • [2]基于PLC的高效智能换热器控制系统设计[D]. 朱永忠. 扬州大学, 2021(08)
  • [3]Smith预估主汽温度控制在RB试验中的应用[J]. 陈巍文,蒋薇,徐柳斌,张关淼. 浙江电力, 2021(04)
  • [4]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性能优化[D]. 凌晨. 东南大学, 2020(01)
  • [5]适用于空间引力波探测推进系统的比例储供系统研究[D]. 乔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6]燃煤机组脱硝自动控制系统优化[J]. 张成林.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7]汽轮机调门调节仿真分析及工程实践[D]. 吕琰城. 燕山大学, 2019(03)
  • [8]小浪底水电站水轮机调速系统问题分析及处理[J]. 王忠强,张延智,屈伟强,李亚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12)
  • [9]300MW直流炉机组模拟量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D]. 赵可心.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10]适应电网自动发电控制的机组热工控制性能优化[D]. 季姗姗.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标签:;  ;  ;  ;  

MCS系统微调优化调整质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