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化瘀解毒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扶正化瘀解毒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一、扶正化淤解毒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强[1](2021)在《基于肝窦内皮细胞微尺度生物力学性质研究芪术颗粒抗肝纤维化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肝纤维化(Hverfibrosis,LF)是肝胆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并且是大多数慢性肝病发展的必然阶段。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早期肝纤维化能够逆转,但如何进行逆转,目前尚未形成普遍的共识。肝纤维化早期产生的诸多病理变化中,人们对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SECs)的病理变化给予的关注逐渐增多,其特征性的细胞学行为改变包括“窗口”尺寸与数量的变化以及连续性基底膜的形成,一旦SECs发生去窗口化后,则肝纤维化的进程难以逆转,目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针对肝纤维化的治疗,现代医学尚且只能给予病因治疗,针对肝纤维化本身而言,目前还没有疗效肯定的药物或治疗手段问世。中医药学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的经验历史较长,并对其发病机制形成了完整的认识,尤其是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针对慢性肝病给予早期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患者未来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风险。芪术颗粒是姚乃礼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结合目前中医药学界对肝纤维化的普遍认识基础上创制的治疗肝纤维化常用方,本课题在国家自然基金“基于肝窦内皮细胞微尺度生物力学性质研究芪术颗粒抗肝纤维化机制”(NO:81774282)的资助下,结合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成果探讨益气活血方芪术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1.基于益气活血法治疗肝纤维化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目的:以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益气活血法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以PubMed、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检索资料库,检索时间跨度为自建库到2020年12月31日;以检索词“liver fibrosis”、“hepatic fibrosis”为检索词,然后以“effect”或者“efficacy”作为关键词逐篇进行排除;以“肝纤维化”作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然后以“临床观察”、“疗效分析”作为关键词逐篇进行排除。以上数据库没有语言限制。2.纳入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类文献,以肝纤维化四项、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肝脾脏的形态、门脾静脉的宽度、不良反应、安全性等结局指标作为考核指标。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合格文献共93篇,其中有86篇文献以肝纤维化四项作为临床评价指标,两组对比显示中药组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更好,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MD=51.15,95%CI(56.95,45.35),P<0.00001]。15篇文献以肝硬度值作为临床考核指标,两组对比显示中药组在改善肝硬度值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MD=3.52,95%CI(4.78,2.26),P<0.00001]。33 篇文献研究以门静脉直径作为临床考核指标,两组对比显示中药组在改善门静脉直径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MD=1.20,95%CI(2.14,0.26),P=0.01]。31篇文献研究以脾脏厚度作为临床考核指标,两组对比显示中药组在改善脾脏厚度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MD=6.83,95%CI(9.54,4.12),P<0.00001]。13篇文献研究以脾静脉直径作为临床考核指标,两组对比显示中药组在改善脾静脉直径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MD=1.77,95%CI(3.04,0.49),P=0.007]。结论:以益气活血为主要功效的中药组方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相较于西药而言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2.基于肝窦内皮细胞微尺度生物力学性质研究芪术颗粒抗肝纤维化机制目的:(1)研究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炎症因子、肝纤维化指标以及病理组织学的调控作用。(2)通过q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明确芪术颗粒对肝窦内皮细胞eNOSmRNA、eNOS、NO表达的影响。(3)基于多相多级次多孔介质理论,明确芪术颗粒干预下肝窦内皮细胞的力学特征。方法:(1)以四氯化碳作为肝纤维化的诱导剂,构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予芪术颗粒进行干预,通过Elisa法、HE以及Masson染色研究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的生化、病理组织学的影响。(2)原位胶原酶灌注+离体消化+梯度密度分离法分离提取肝窦内皮细胞。(3)以10%肝纤维化大鼠血清+5%的胎牛血清作为外在损伤因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状态的肝窦内皮细胞,模拟体内生化环境,构建肝窦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将细胞按照正常对照组、损伤组、正常大鼠血清损伤组、芪术颗粒含药血清低、中、高浓度进行分组。(4)采用 q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胞内eNOSmRNA、eNOS、NO的表达情况。(5)基于多相多级次多孔介质理论,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芪术颗粒干预下肝窦内皮细胞的力学属性。结果:(1)芪术颗粒能够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生化指标,改善肝脏病理组织形态。(2)经过细胞形态以及免疫荧光鉴定可知,我们所提取的细胞为大鼠肝窦内皮细胞,且纯度较高。(3)经 q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胞内 eNOSmRNA、eNOS、NO显示芪术颗粒含药血清能够上调eNOSmRNA、eNOS、NO的表达。(4)经过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后,肝窦内皮细胞的骨架模量、粘度均有所提高,使肝窦内皮细胞向正常力学状态转变,而其扩散系数无明显变化。结论:(1)芪术颗粒能够抑制肝脏炎症状态,恢复肝脏正常组织形态。(2)芪术颗粒能够上调eNOSmRNA、eNOS、NO的表达,从而改善肝窦内皮细胞的病理状态,这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3)芪术颗粒能够改善肝窦内皮细胞的力学状态,促进肝窦内皮细胞向正常力学状态恢复,这可能是其发挥抗肝纤维化的另一重要机制。

黄柏学[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陈四清诊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以陈四清老师临床诊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医案为研究对象,对陈四清老师临床诊治该病的临证经验及谴方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和探讨。总结陈四清老师辨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经验,丰富中医的“臌胀”诊治内容。方法:收集陈四清老师2014年05月—2020年12月期间临床诊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案,共计543诊次(47例),采用Xminer Operation Tool V1.4和SPSS26.0数据挖掘系统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案进行录入,建立医案数据库,应用关联分析、聚类分析、频数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同时结合陈四清老师的临床诊疗经验,对医案中的症状、舌脉、病理因素及核心方药等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结果:(1)运用频数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为:本课题收集的543诊次医案中,男性患者27例(共314诊次);女性患者20例(共229诊次);临床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主要有右胁隐痛(65.43%)、面黄(19.75%)、疲劳乏力(16.87%);舌质出现频率较高的有舌质暗红(52.26%)、舌质淡红(24.69%)、舌质红(20.16%);舌苔出现频率较高的有苔薄黄腻(26.75%);苔薄(20.16%);脉象出现频率较高的有细脉(89.30%)、弦脉(72.02%)。医案中所涉及的中药达218味,前10种高频使用的药物分别是:金钱草(98.77%)、郁金(98.77%)、垂盆草(76.54%)、黄连(74.49%)、炒海螵蛸(62.55%)、黛蛤散(53.50%)、蜣螂虫(53.50%)、鸡血藤(50.62%)、醋柴胡(47.33%)、黄芪(46.91%)。按药物治疗功效的不同分类前5种高频药物是:利湿退黄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2)运用关联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为:症状方面: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例中以右胁隐痛症状为主导,其与便溏、面黄、寐差、疲劳乏力、腹胀如鼓关联度较高;舌苔方面: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舌象中以舌质暗红最为常见,其与苔薄、苔薄黄、苔薄黄腻、有裂纹置信度较高;脉象方面:肝硬化失代偿期脉象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脉象有细脉、弦脉,其中以细脉与弦脉的置信度、支持度较大;药物方面:金钱草、郁金、垂盆草、黄连这4味药的关联性最强;(3)运用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为:陈四清老师诊治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处方以陈四清老师自拟的凉血散瘀方、肝硬化肝郁脾虚方、肝硬化利水方为主。结论:(1)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位主要在肝,涉及脾、肺、胃,后期可累及肾等;病理因素以湿热、痰热、瘀热、疫毒等为主;(2)基本病机为湿热内伏,肝失疏泄,横乘脾土,痰湿内生,气滞血瘀;(3)基本治法以清热利湿法、凉血解毒法、利胆退黄法、活血消症法、化痰散结法、补益肝肾法为主;(4)核心处方以陈四清老师自拟的凉血散瘀方、肝硬化肝郁脾虚方、肝硬化利水方为主。

彭云鹤[3](2021)在《调肝化纤丸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及对T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调肝化纤丸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及对T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的影响,为揭示调肝化纤丸对乙肝肝硬化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治疗乙肝肝硬化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03月至2020年7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二区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保肝降酶、抗病毒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调肝化纤丸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肝脏硬度值,ELISA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Ⅱ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m RNA的表达。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自噬蛋白表达的差异性。结果:1、在肝功能方面,两组治疗后的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LB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组的ALT、AST、TBIL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ALB水平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肝纤维化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后的HA、LN、PⅢP、C-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的肝纤维化指标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肝脏硬度值方面,两组治疗后LSM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T细胞亚群方面,两组治疗后血清CD3+、CD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T细胞亚群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自噬基因方面,两组治疗后的外周血T细胞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及m RNA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升高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肝化纤丸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具有良好的护肝、抗肝纤维化、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并能上调Beclin-1和LC3-Ⅱ的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其抗纤维化作用可能与调节Beclin-1、LC3-Ⅱ的表达,影响T细胞自噬有关。

段桂姣[4](2021)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HBV DNA、肝纤维化指标、肝脏硬度值、中医证候积分和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采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肝脏硬度值(LSM)、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LN)、HBV DNA、中医证候积分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变化。结果:(1)两组肝功能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AST、ALT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AST、ALT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2)两组HBV DNA转阴率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4+上升,CD8+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肝脏硬度值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肝脏硬度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肝脏硬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清HA、PCⅢ、Ⅳ-C、LN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清HA、PCⅢ、Ⅳ-C、LN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6)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7)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提高HBV DNA转阴,降低肝脏硬度值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2)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临床综合疗效,且安全性好。(3)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可能通过上调CD3+、CD4+,下调CD8+,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减轻肝细胞损伤,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陆小丽[5](2021)在《肝硬化2号方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湿热蕴结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肝硬化2号方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湿热蕴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估,为乙肝肝硬化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思路和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6月份至2020年7月份在重庆市中医院肝病科门诊、住院部诊断为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辨证属湿热蕴结证型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中药汤剂肝硬化2号方,进行为期24周的临床疗效观察。分别于第0、12、24周从血小板(PLT)、APRI评分、肝纤四项(HA、LN、PⅢNP、CⅣ)、肝脏硬度值(LSM)、中医症候积分等方面进行记录,同时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血、尿、大便常规以及生命体征,详细记录疗程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使用SPSS 23.0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分别根据计数、计量资料、重复测量资料的不同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总有效率比较:治疗12周,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25%,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48.49%;治疗24周,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53.13%,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81.82%。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12、24周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比较,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疗效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3、血小板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治疗12、24周后,PLT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12、24周后,PLT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上升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APRI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PRI相比,在治疗12周后无明显差异(p>0.05),24周具有显着差异(p<0.05)。5、肝纤四项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NP、CⅣ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周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HA、LN、PⅢNP、CⅣ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4周较12周更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Fibro Scan的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肝脏硬度值LSM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周后组间比较,治疗组LSM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4周较12周更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2号方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湿热蕴结证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升高血小板,降低APRI评分、血清HA、LN、PⅢNP、CⅣ水平及LSM值,同时能有效缓解肢体困重、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身目发黄、脘腹胀满、纳呆、胸胁灼痛、便下不爽、小便黄等临床症状。另外,在本次实验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施梅姐[6](2020)在《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回顾性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探索》文中认为目前,慢性乙型肝炎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中间环节,若不及时阻断,可进一步进展至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肝癌,甚至进展至终末期肝病危及生命。因此,阻断逆转肝纤维化、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防治目标之一。但肝纤维化的治疗当前仍然是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的难点问题。目前,现代医学研究的各类特异性的抗纤维化药物制剂绝大多数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现代医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主要是针对病因的治疗,即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一线抗病毒治疗药物,具有强力抗病毒作用和低耐药的特点,但其存在HBe Ag转换率低的缺点,并且即使抗病毒治疗后仍有相当部分的病人存在肝纤维化进展。因此,如何阻止肝纤维化进展、提高HBe Ag转换率是当前乙肝肝纤维化治疗的难点问题。而大量的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具有良好的疗效而且无副作用,其疗效及优势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诸多研究者针对中医药抗乙肝肝纤维化展开了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尽管临床上乙肝肝纤维化的辨证分型不统一,但是纵观近十年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的文献资料,疏肝健脾活血法越来越得到众医家、学者的认可。本人所在科室在既往的临床实践中亦发现疏肝健脾活血法联合抗病毒药治疗可明显改善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抗肝纤维化疗效、提高HBe Ag转换率,但缺乏客观的临床疗效评价及作用机制探讨。目的:本课题第一部分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基于频数分析、复杂网络分析法及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总结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用药配伍规律,以期为临床运用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提供用药参考。第二部分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观察疏肝健脾活血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病理肝纤维化分期、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硬度值等指标变化的影响,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为临床运用用提供客观依据。第三部分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前面研究总结的疏肝健脾活血法的五味核心药物进行研究,探讨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信号通路,以期为后续研究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第一部分: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以“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为检索库,检索自建库至2020年9月的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现代文献,建立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现代文献研究数据库,进一步采用频数分析、复杂网络分析技术、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总结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第二部分: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乙肝肝纤维化病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观察,其中对照组服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活血法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收集疗程至少144周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疏肝健脾活血法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病理肝纤维化分期、肝脏硬度值、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HBe Ag转换率等指标的不同影响,客观评价疏肝健脾活血法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抗纤维化疗效与抗病毒疗效。第三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筛选疏肝健脾活血法核心药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及靶点,通过检索Gene Cards、OMIM、Pharm Gkb三个数据库,收集整理乙肝肝纤维化相关的疾病靶点基因,然后运用Venn2.1在线工具绘制药物-疾病靶点的Venn图,获得中药-疾病交互靶点。然后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3.8.1软件绘制中药-疾病交互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图以及筛选核心基因。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分析探讨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作用关键靶点与信号通路。结果:第一部分:文献数据挖掘研究初步检索到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相关文献257篇,根据标题初筛合格的文献97篇,再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每一篇文献的内容进行人工筛选,剔除不合格文献后得到最终纳入合格文献48篇,涉及在乙肝肝纤维化治疗涉及处方48首、中药96味,总用药频次为537次,涉及中药种类17种。居前四位的药物种类分别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累计频率达88.3%。疏肝健脾活血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补虚药,其次是活血化瘀药与理气药。其中补虚药有黄芪、白术、白芍、鳖甲、当归、党参等;活血化瘀药有丹参、赤芍、郁金、川芎、桃仁等;理气药有柴胡、枳壳、陈皮、香附等。进一步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后得到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核心药物包括柴胡、丹参、白芍、白术、黄芪、鳖甲、茯苓、赤芍、当归、枳壳、郁金等,居前五位的核心中药分别是:柴胡、丹参、白芍、白术、黄芪。其中理气药与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最常见的配伍组合包括柴胡与白芍、丹参相伍,柴胡与白术、白芍相伍,柴胡与黄芪、丹参相伍等,柴胡与白芍是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最常见的药对。第二部分:临床研究初筛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初始治疗的乙肝肝纤维化患者898例,二次筛选后共纳入385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144周的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其中完成治疗前后二次肝脏病理学评价患者共81例,完成治疗前后Fibro Scan检测的共83例,完成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的共114例。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使两组具有可比性,结果纳入病理疗效分析44例,纳入血清肝纤维指标疗效分析102例,纳入肝脏硬度值疗效分析66例。在病理肝纤维化分期疗效评估方面,疏肝健脾活血法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的肝纤维化逆转率明显高于单用恩替卡韦组(95.5%vs 18.2%,P<0.001)。在肝纤维化进展方面,治疗组无一例发生肝纤维化进展,而对照组仍有50%的患者发生肝纤维化进展。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疗效评估方面,对照组的透明质酸(HA)水平较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40.9 vs 46.6,P=0.744),而治疗组较治疗前下降(55.2 vs 41.4,P=0.003),且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在Fibro Scan肝脏硬度值疗效评估方面,两组患者的肝脏硬度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LSM值较治疗前下降的差值更大,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差值无统计学差异(P=0.142)。为进一步观察疏肝健脾活血法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选取70例ALT<2ULN的HBe Ag阳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均逐年上升,但治疗组的HBe Ag转换率增加趋势高于对照组,治疗组48周、96周、144周的HBe Ag转换率分别为17.1%、26.5%、28.6%,高于对照组的2.9%、12.9%、10.3%;其中两组在48周时的HBe Ag转换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6)。第三部分:网络药理学研究基于以上文献与临床研究共同发现的疏肝健脾活血法的五味核心药物为柴胡、丹参、白芍、白术、黄芪,收集这五味核心药物的有效化学成分及靶点,并进一步获取乙肝肝纤维化的疾病靶点。结果共发现疏肝健脾活血法核心药物与乙肝肝纤维化疾病的交互靶点基因共有205个。PPI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发现疏肝健脾活血法核心药物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关键靶点在于AKT1、TP53、CDK1、CCNA2、CCNB1、TOP2A、BIRC5、VEGFA、EGFR、CASP3等核心基因。GO分析发现6个最相关的生物过程,包括DNA转录、促进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促进DNA转录、炎症反应、抑制凋亡过程与促进细胞增殖;7个最相关的细胞成分,涉及细胞浆、细胞外间隙、细胞核、细胞膜的组成部分、胞外体、细胞质、细胞核仁等;9个最相关的分子功能,包括同源二聚体蛋白质活化、序列特异性DNA结合之转录因子活化、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血红素结合、序列特异性DNA结合之RNA聚合酶Ⅱ核心启动子近端区、DNA结合、染色质结合、锌离子结合、ATP结合。KEGG分析发现最相关的前10条通路分别是HIF-1、PI3K-Akt、Toll样受体、NF-kappa B、细胞凋亡、p53、NOD样受体、MAPK、VEGF、Fox O信号通路。结论:文献研究发现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存在一定的配伍规律,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补虚药,其次是活血化瘀药与理气药。补虚药有黄芪、白术、白芍、鳖甲、当归、党参等;活血化瘀药有丹参、赤芍、郁金、川芎、桃仁等;理气药有柴胡、枳壳、陈皮、香附等。疏肝健脾活血法居前五位的核心中药分别是:柴胡、丹参、白芍、白术、黄芪。临床回顾性研究发现疏肝健脾活血法的中药治疗可协同提高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抗纤维化疗效与HBe Ag血清学转换率,但仍需下一步开展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疏肝健脾活血法的核心药物能通过多种细胞分子、多种生物过程、多条信号通路参与抗纤维化的过程,其主要作用于细胞浆、细胞外间隙、细胞核等多组分,通过调控HIF-1、PI3K-Akt、Toll样受体、NF-kappa B、细胞凋亡、p53、NOD样受体、MAPK、VEGF、Fox O等多条信号通路,参与同源二聚体蛋白质活化、序列特异性DNA结合、染色质结合、ATP结合等分子功能,调控DNA转录、促进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参与炎症反应、抑制凋亡过程与促进细胞增殖等生物过程发挥抗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需下一步开展深入的实验研究进行验证。

许海芹[7](2020)在《益气解毒通络法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我国为慢性HBV感染的高发区,占全世界慢性HBV感染总数的1/3。乙肝后肝硬化是我国肝硬化人群的主要构成部分,病情进展至失代偿阶段5年病死率在70%以上。控制HBV病毒的复制及抗纤维化是目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主要手段。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观察西医治疗联合益气解毒通络法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探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与络病理论的相关性。探讨肝病中血络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肝硬化中肝血窦毛细血管化的相关性。评价益气解毒通络法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HBV相关肝病疾病提供临床辩证用药思路。方法:对124例,2016年至2019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感染科就诊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从初诊至治疗6个月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接受益气解毒通络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3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61例,采用西医治疗+益气解毒通络法。分别观察患者初诊时、3个月、6个月中医证侯总积分,中医症状、体征,肝功能,血凝,血小板,肝脏B超影像学指标变化,对结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综合疗效:治疗组有效率70%,对照组有效率29%,两组综合疗效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2)中医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能明显改善胸胁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口臭、失眠/多梦、皮肤瘙痒、两目干涩、面色晦暗(P<0.01)。治疗组身目黄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在改善倦怠乏力、排便不尽感症状方面较对照组优(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尿黄症状无改善。而对照组在尿黄、头身困重、便秘、身目黄、肌肤甲错方面无改善。(3)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肝功能方面:治疗3、6月时,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3月时TBIL、GGT、ALT、A/G,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6月时治疗组各项肝功能指标疗效均优于对照组。(5)血凝:治疗3、6月时,两组PT、PTA均明显改善。3月治疗组在PT方面优于对照组,6月治疗组PT、PTA疗效均优于对照组。(5)PLT:治疗3、6月时,两组PLT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6)肝脏B超影像学指标方面:治疗6月后两组门静脉直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6月时两组对门静脉直径均无明显改善。两组门静脉直径稳定不变,说明两组在延缓病情进展方面起到一定作用。(7)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大便稀水样,次数增多,临床化验结果无异常,后自行缓解,考虑胃肠道调整过程中的排毒反应,1例患者出现药后头晕,测量血压无异常,休息后缓解,后无再发,考虑药中病邪,正邪相争所致。对照组无不良反应。结论益气解毒通络法对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是明确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症状、体征。益气解毒通络法对于化验指标的改善也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对降低门静脉直径与对照组无差异,也可能因观察治疗时间较短所致。

成茂源[8](2020)在《基于“主客交”学说研究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WNT/β-catenin通路和lncRNA及mRNA表达谱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加减三甲散干预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的效果以及对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并从lnc RNA和m RNA角度揭示其作用机制,丰富“主客交”学说的现代生物学内涵。方法:1.实验一: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1号方组(加减三甲散1号方组)、2号方组(加减三甲散2号方组)、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常规喂养7d,模型组、1号方组、2号方组、阳性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油剂的方法制造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各组均灌胃干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予以超纯水灌胃,1号方组予以加减三甲散全方灌胃,2号方组以去穿山甲的加减三甲散2号方灌胃,阳性对照组予以秋水仙碱液灌胃。56d后麻醉大鼠,取心尖血和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检测血清ALT、AST。Western blo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1号方组、阳性对照组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量。2.实验二: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常规喂养7d,模型组、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油的方式剂制造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各组均灌胃干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予以超纯水灌胃,加减三甲散组予以加减三甲散全方灌胃,阳性对照组予以秋水仙碱液灌胃。56d后麻醉大鼠,取心尖血和肝脏组织。HE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HA、LN、PCⅢ、CIV浓度。高通量二代测序法检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加减三甲散组大鼠肝组织lnc RNA和m RNA表达谱。结果:1.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实验一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1号方组、2号方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大(P﹤0.01);与模型组比较,1号方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差异显着(P﹤0.01),2号方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1号方组比较,2号方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P﹤0.01)。实验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大(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差异显着(P﹤0.01);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实验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大(P﹤0.01),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增大(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1);与加减三甲散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肝纤维化程度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肝功能指标:实验一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1号方组、2号方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显着升高(P﹤0.01),阳性对照组大鼠ALT、AST水平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1号方组、2号方组、阳性对照组大鼠ALT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1号方组、2号方组大鼠AST水平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大鼠AST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1号方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AST水平显着降低(P﹤0.01)。3.信号通路指标:实验一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WNT2、β-catenin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GSK-3β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1号方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肝纤维化指标:实验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HA、LN、PCⅢ、CⅣ浓度均显着增大(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减三甲散组大鼠血清中HA浓度增大,差异明显(P﹤0.05)。与模型组相比,加减三甲散组大鼠血清中LN、PCⅢ、CⅣ浓度减小(P﹤0.05)。加减三甲散组与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HA、LN、PCⅢ、CⅣ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测序结果:实验二中,预测出新的lncRNA1976条。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Inc RNA基因共340个(187个上调,153个下调)。空白对照组与加减三甲散组差异Inc RNA基因251个(上调139个,下调112个)。模型组与加减三甲散组差异Inc RNA基因93个(上调48个,45下调)。差异lnc RNA靶基因共同功能主要为:自然杀伤细胞介导免疫,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调控等。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m RNA基因1635个(上调1451个,下调184个),模型组与加减三甲散组得到差异m RNA基因80个(上调39个,下调41个),空白对照组与加减三甲散组得到差异m RNA基因80个(上调39个,下调41个)。空白对照组、加减三甲散组和模型组m RNA差异基因共同途径为:PPAR信号通路。结论:1.采用四氯化碳诱导法可成功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2.加减三甲散1号方减轻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效果好于去除穿山甲的加减三甲散2号方。3.加减三甲散(加减三甲散1号方)改善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不经过WNT/β-catenin通路作用。4.加减三甲散改变肝纤维化模型大鼠lnc RNA和m RNA的表达谱,这可能是加减三甲散改善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部分作用机制。

刘雪冰[9](2020)在《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3年疗效观察及精神心理状态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比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或单独服用恩替卡韦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3年疗效,并在服药3年后对患者精神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为进一步优化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总共筛选出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首诊于我院确诊为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并符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61例,将口服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3年的3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再将单独口服恩替卡韦治疗3年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服药前及服药期间均定期完善Fibrotouch、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肝纤四项。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1年、2年、3年的肝脏硬度(LSM值)、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肝病毒DNA(HBV DNA),并在治疗3年后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将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各期与治疗前的差异性。结果:(1)两组肝脏硬度(LSM)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SM值相比,在治疗1年时无显着差异(P>0.05),在治疗2年、治疗3年时均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在治疗2年、治疗3年时降低LSM水平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2)HBV DNA阴性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治疗2年、治疗3年时HBV DNA阴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或单用恩替卡韦胶囊在治疗1年、治疗2年、治疗3年时促使HBV DNA转阴效果无显着差异。(3)两组精神心理状态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HAMA评分、焦虑分度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两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的改善程度无显着差异。(4)两组转氨酶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ALT相比,在治疗1年、治疗2年时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3年时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的AST在治疗1年、2年、3年时均无显着差异。说明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在治疗3年时降低ALT水平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但对AST水平的改善无显着差异。(5)两组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A、LN、PCⅢ、CⅣ相比,在治疗1年时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2年、治疗3年时均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在治疗2年、治疗3年时降低HA、LN、PCⅢ、CⅣ水平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6)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的总体疗效显着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P<0.05,差异显着。结论:(1)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在降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肝脏硬度指标、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ALT水平方面显着优于单用恩替卡韦,但在增加HBV DNA阴转率、降低AST水平方面无显着差异;总体疗效来说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也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胶囊。(2)两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无显着性差异。

吴姗姗[10](2020)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与单独使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水平进行比较,阐明柔肝化纤颗粒对乙肝肝硬化进程的抑制效应及其可能存在的效应机制,以期探索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安全又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延缓肝硬化进程。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予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柔肝化纤颗粒治疗。进行为期48周的临床疗效观察。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0周、24周、48周的血清HBV-DNA、肝功能(ALT、AST、ALB、TBi L)、肝纤维化四项(PCIII、IV-C、LN、HA)、炎症因子(TNF-α、IL-6、IL-8、IL-10)、氧化应激指标(ROS、MDA、SOD、GSH-Px)、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结果:1、临床总有效率比较:24周时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时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24周、48周时的中医症候积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侯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疗效增加。3、病毒抑制情况: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均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但两组组间在治疗24周、48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肝功能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均下降,ALB上升(P<0.05);治疗后24周、48周组内比较,治疗组ALT、AST、TBIL下降较对照组显着,ALB较对照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48周时较24周更为显着,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PCIII、IV-C、LN、HA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48周组内比较,治疗组PCIII、IV-C、LN、HA下降较对照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48周时较24周更为显着,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6、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IL-10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组内比较,治疗组TNF-α、IL-6、IL-8下降较对照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48周时较24周的炎症因子改善程度更加明显,差异更具统计学意义(P<0.01)。7、氧化应激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ROS、MDA的表达均下调,SOD、GSH-Px的表达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48周组内比较,治疗组ROS、MDA的表达的下调较对照组显着,SOD、GSH-Px的表达上调较对照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48周时较24周的氧化应激指标改善程度更加明显,差异更具统计学意义(P<0.01)。8、安全性比较:在临床观察期间,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腹泻,未予药物治疗可5日内自行缓解,余患者无特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柔肝化纤颗粒对乙肝肝硬化进程的抑制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有关。2、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的患者比较,前者在临床疗效、中医证候、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指标、抑制炎症因子、抗氧化应激方面明显后者。3、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肝肾阴虚证)有着疗效确切的协同增效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二、扶正化淤解毒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扶正化淤解毒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肝窦内皮细胞微尺度生物力学性质研究芪术颗粒抗肝纤维化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学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综述三 益气活血法对肝窦内皮细胞细胞生物学影响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益气活血法治疗肝纤维化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影响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结论
    实验二 大鼠肝窦内皮细胞的原代分离与提取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对肝窦内皮细胞胞内一氧化氮合成酶、一氧化氮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对肝窦内皮细胞微尺度生物力学性质影响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创新性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2)基于数据挖掘的陈四清诊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医诊治研究进展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方法
    2 现代医学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研究进展
        2.1 肝硬化流行病学研究
        2.2 肝硬化的形成
        2.3 肝硬化的病情评估及预后
        2.4 肝硬化的治疗
        2.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第二部分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案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的预处理
        2.2 建立医案数据库
        2.3 医案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
    3 研究内容
    4 研究结果
        4.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4.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3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一般情况
    2 病理因素
    3 病变部位
    4 病理性质
    5 治法方药
        5.1 基础治法
        5.2 核心药对
        5.3. 核心方药分析
    6 验案举隅
第四部分 总结
    1 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调肝化纤丸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及对T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相关乙肝肝硬化的文献研究
    1 西医学对乙肝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
        1.1 乙肝肝硬化的西医认识
        1.2 乙肝肝硬化的西医学发病机制
        1.3 乙肝肝硬化的西医治疗
    2 中医学对乙肝肝硬化的认识及诊治研究进展
        2.1 乙肝肝硬化的中医学病症归属
        2.2 乙肝肝硬化的病因病机
        2.3 乙肝肝硬化的辨证分型
        2.4 乙肝肝硬化的中医治法
        2.5 乙肝肝硬化的中医治疗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研究方法
    2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对比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对比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四项及LSM水平对比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对比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自噬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对比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自噬蛋白的m RNA表达水平对比
讨论
    1 自噬概述
    2 T细胞与乙肝肝纤维化的关系
    3 自噬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4 T细胞与自噬的关系
    5 中医与自噬的关系
    6 中药“调肝化纤丸”组方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1.1 中医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病位和辨证论治的认识
        1.4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
        1.5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肾阴虚证的研究
        1.6 细胞免疫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证型的研究
    2 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2.1 疾病概述和流行病学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
        2.4 现有的治疗手段
        2.4.1 病因治疗
        2.4.2 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
    3 慢性乙型肝炎发生肝纤维化的研究
    4 肝纤维化的免疫相关性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2.1 临床指标
        2.2.2 安全性指标
        2.3 中医证候积分
        2.4 临床疗效判定
        2.4.1 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2.4.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1.1 两组性别比较
        3.1.2 两组年龄比较
        3.1.3 两组病程比较
        3.1.4 两组HBV DNA水平比较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肝功能比较
        3.2.2 两组LSM、HBV DNA转阴率比较
        3.2.3 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3.2.4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3.2.5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2.6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3.2.7 安全性和不良反应评价
    4 讨论与分析
        4.1 中医免疫观与慢性肝病的研究
        4.1.1 中医正气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免疫机制的关系
        4.1.2 中医药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细胞免疫的关系
        4.2 柔肝化纤颗粒的立方依据
        4.3 柔肝化纤颗粒组方浅析
        4.4 柔肝化纤颗粒的药理学研究
        4.5 柔肝化纤颗粒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
        4.6 研究结果分析
        4.6.1 对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综合疗效的影响
        4.6.2 对肝功能、LSM和 HBV DNA转阴率的影响
        4.6.3 对肝脏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4.6.4 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4.6.5 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分析
    5 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肝硬化2号方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湿热蕴结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6)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回顾性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西医研究进展
        一、现代医学对乙肝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认识
        二、乙肝肝纤维化相关的信号通路研究现状
        三、乙肝肝纤维化的现代诊断技术
        四、乙肝肝纤维化的西医治疗现状
        五、展望与体会
    第二节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研究
        二、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中医辨证分型
        三、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
        四、展望
    第三节 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理论依据与临床应用概况
        一、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理论依据
        二、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概况
    第四节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运用现状
        一、频数分析技术
        二、关联规则挖掘技术
        三、聚类分析技术
        四、复杂网络分析技术
        五、贝叶斯网络
        六、因子分析技术
    第五节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领域运用的研究进展
        一、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
        三、不足与展望
第二章 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探讨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文献纳入标准
        (三)文献排除标准
        (四)文献检索策略
        (五)资料提取
        (六)数据预处理
        (七)统计方法
    二、结果
        (一)一般情况
        (二)单味中药选用频数及频数分布
        (二)药物种类频数及频数分布
        (三)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核心药物
        (四)基于关联规则技术分析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常用药物配伍规律
    三、讨论
第三章 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方案
    五、研究结果
        (一)一般情况
        (二)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抗纤维化疗效分析
        (三)疏肝健脾活血法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
        (四) 安全性分析
    六、讨论
第四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一、研究概要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一)疏肝健脾活血法核心药物的潜在有效成分及相关靶点
        (二) “中药-疾病”交互靶点的筛选
        (三) “中药-疾病”交互靶点PPI网络的构建及核心基因的筛选
        (四) “中药-疾病”交互靶点的GO和KEGG富集分析
    四、讨论
结语
    一、主要结论
    二、创新点
    三、不足之处
    四、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益气解毒通络法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西医研究现状
        1 流行病学
        2 生理病理改变
        3 研究进展
        4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
        5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认识
        1.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中医病名归属
        2 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
        3 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方案
        2.3 疗效判断标准
    3 数据分析
    4 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疗效比较
    5 讨论
        5.1 络脉理论
        5.2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发展形成
        5.3 益气解毒通络法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理论分析
        5.4 疗效分析
        5.5 不良反应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基于“主客交”学说研究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WNT/β-catenin通路和lncRNA及mRNA表达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1.1 病名探讨
        1.2 病因病机探究
        1.3 治法探讨
    2 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2.1 肝纤维化的病因
        2.2 肝纤维化的诊断
        2.3 肝纤维化的治疗
    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主客交”学说
        3.1.1 “主客交”学说的创立
        3.1.2 “主客交”含义
        3.1.3 “主客交”学说的发展
        3.1.4 “主客交”学说的特点
        3.2 “主客交”与肝纤维化
        3.3 “主客交”之治疗——三甲散及加减运用
        3.4 加减三甲散及其运用
    4 肝纤维化与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
        4.1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4.2 Wnt信号转导通路
        4.3 Wnt/β-catenin与肝纤维化
    5 LncRNA与肝纤维化
        5.1 LncRNA概况
        5.2 LncRNA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一 加减三甲散功效对比及wnt信号通路研究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主要试剂
        1.1.3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1.1.4 实验药物
        1.1.5 实验场地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
        1.2.2 干预用药的用法用量及制备方法
        1.2.3 造模方法
        1.2.4 药物干预方法
        1.2.5 血清标本采集与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 大鼠肉眼下观察
        1.3.2 大鼠肝脏组织形态
        1.3.3 血清肝功能指标观察
        1.4 肝组织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量观测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1.6 实验结果
        1.6.1 大鼠一般情况变化
        1.6.2 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变化
        1.6.3 血清肝功能指标观察
        1.6.4 肝组织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量变化
        1.7 讨论
        1.7.1 加减三甲散2号方的由来
        1.7.2 对肝纤维大鼠模型的评价
        1.7.3 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1.7.4 对大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1.7.5 对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1.7.6 对肝组织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2 实验二加减三甲散干预肝纤维化大鼠lnc RNA和 m RNA表达谱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主要试剂
        2.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2.1.4 实验药物
        2.1.5 实验场地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
        2.2.2 造模方法
        2.2.3 干预用药的制备及用法用量
        2.2.4 药物干预方法
        2.2.5 标本采集与处理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2.3.1 大鼠肉眼下形态观察
        2.3.2 小鼠肝脏组织形态
        2.3.3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观察
        2.4 高通量测序肝脏组织m RMA和 lnc RNA
        2.4.1 RNA抽提和质检
        2.4.2 文库构建
        2.4.3 上机测序
        2.4.3.1 获得reads
        2.4.3.2 数据预处理
        2.4.3.3 基因组比对(Mapping genome)
        2.4.4.4 基因饱和度分析
        2.4.4.5 mRNA和lncRNA差异基因筛选
        2.4.4.6 GO 富集分析和 KEGG pathway 富集分析
        2.5 统计学处理方法
        2.6 实验结果和分析
        2.6.1 大鼠一般情况变化
        2.6.2 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变化
        2.6.3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观察
        2.6.4 大鼠肝脏组织mRNA表达谱的变化
        2.6.5 大鼠肝脏组织lnc RNA表达谱的变化
        2.7 讨论
        2.7.1 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2.7.2 对大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2.7.3 对大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2.7.4 对大鼠肝脏组织lncRNA和mRNA的影响及与“主客交”的联系
结论
特色与创新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1:附图 部分原始图片
附件 2:文献综述 中成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3年疗效观察及精神心理状态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诊断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2.1.2 中医诊断标准
        2.2 病例选择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剔除标准
        2.3 病例来源及分组
        2.4 治疗方式
        2.5 观察指标
        2.5.1 主要指标
        2.5.2 次要指标
        2.6 安全检测指标
        2.7 总体疗效评价
        2.8 检测标准
        2.9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及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情况
        3.2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LSM值比较
        3.3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HBV DNA阴性例数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心理状态比较
        3.5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转氨酶水平比较
        3.6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HA、LN、PCⅢ、CⅣ比较
        3.7 两组患者各测量点总体疗效比较
        3.8 安全性评价
    4.讨论
        4.1 中医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认识
        4.1.1 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认识
        4.1.2 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则治法
        4.1.3 中医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
        4.2 西医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认识
        4.2.1 乙肝肝硬化发生机制
        4.2.2 乙肝肝硬化的治疗
        4.3 扶正化瘀胶囊及其拆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4.4 瞬时弹性成像(Fibrotouch)检测肝纤维化
        4.5 情志病从肝论治及慢性肝病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
        4.6 结果分析
        4.6.1 两组肝脏硬度(LSM)在不同治疗时点的变化分析
        4.6.2 两组HBV DNA阴转例数在不同治疗时点的变化分析
        4.6.3 两组精神心理状态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
        4.6.4 两组转氨酶指标在不同治疗时点的变化分析
        4.6.5 两组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指标在不同治疗时点的变化分析
        4.6.6 两组总体疗效分析
        4.7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扶正化瘀胶囊及其拆方对肝纤维化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乙肝肝硬化的认识与研究
        1.1 中医对乙肝的认识
        1.2 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乙肝肝硬化的认识与研究
        2.1 现代医学对乙肝流行病学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乙肝肝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3 早期乙肝肝硬化的治疗
        3.1 西医:针对乙肝病毒的病因疗法
        3.2 中医:抗肝纤维化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2.研究设计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3.统计学方法
    4.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基线比较
        4.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4.4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4.5 两组患者病毒抑制情况比较
        4.6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4.7 两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4.8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4.9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4.10 安全性观察
    5.讨论
        5.1 肝肾阴虚证贯穿乙肝肝硬化的始终
        5.2 柔肝化纤颗粒的药物组成及分析
        5.3 柔肝化纤颗粒的前期研究基础
        5.4 炎症因子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5.5 氧化应激对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影响
        5.6 研究结果的分析
    6.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中医临床症候(肝肾阴虚)积分表
综述 中医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扶正化淤解毒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肝窦内皮细胞微尺度生物力学性质研究芪术颗粒抗肝纤维化机制[D]. 张强.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基于数据挖掘的陈四清诊治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经验研究[D]. 黄柏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调肝化纤丸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及对T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D]. 彭云鹤.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D]. 段桂姣.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肝硬化2号方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湿热蕴结证)的临床观察[D]. 陆小丽.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回顾性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探索[D]. 施梅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7]益气解毒通络法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D]. 许海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基于“主客交”学说研究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WNT/β-catenin通路和lncRNA及mRNA表达谱的影响[D]. 成茂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3年疗效观察及精神心理状态评估[D]. 刘雪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姗姗.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扶正化瘀解毒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