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de关闭和教训(论文文献综述)
孙阳[1](2021)在《纪实文学翻译实践报告 ——以《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为例》文中提出
赵璐[2](2021)在《核产业发展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文中提出
胡世钦[3](2021)在《我国核电安全监管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靳舒婷[4](2021)在《《记忆的虚幻》(第1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次英汉翻译实践报告的材料选自于作家埃莉莎·加伯特所着的《记忆的虚幻》第一章。《记忆的虚幻》主要收集了一些关于灾难文化和人们观察、讨论世界疾病的文章,这些文章深刻且有预见性。作者埃莉莎·加伯特指出五个全球趋势:即气候变化、动物栖息地的破坏、航空旅行的增加、拥挤、和特大城市以及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这些都会增加大流行病的风险,具有启示性和前瞻性的意义。本篇实践报告分析了源文本的文本类型和语言特点,以及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相应的解决办法。针对翻译难点的分析,译者从词汇和句法两个方面着手。在词汇方面,针对原文中有较强专业性的专有名词,译者采用脚注方法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使目标读者获得正确和全面的理解。碰到一词多义现象时,译者应考虑译文的语境,选择最合适的意思,除了考虑语境因素外,还应考虑汉语的表达习惯。对于代词的翻译,译者应明确英语代词的格和所指的宾语,通过还原法,选择正确的汉语代词形式进行翻译。在句法方面,本次报告分析了定语从句和插入语。在处理定语从句时,译者应根据语境把握主句与定语从句的逻辑意义和关系,可把定语从句翻译成状语从句;此外,当遇到长而复杂的定语从句或先行词有其他修饰语时,译者应将定语从句翻译成并列分句。对于文本中出现的插入语,有些插入语起到提供更多信息或解释的作用,不方便译成一句话,译者采用加词的方法,使句子结构更紧凑;句式重构是译者解决插入语翻译难点所用到的另一个方法,句式重构要求译者分析句子中不同成分之间的语义和逻辑联系,然后用组合或倒装的方法重新排列,以符合汉语的常规表达。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得到了经验,也意识到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方面,译者使用到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会更好地应用到以后的翻译实践中;另一方面,译者要提高自己的双语能力和翻译水平,为日后翻译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靳愚[5](2021)在《自然循环条件下堆芯熔融物堆内滞留措施试验中试验段切片几何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后,堆芯及支撑组件会因高温熔化,并随时间推移在压力容器下封头内形成半球形状的多层熔池结构,熔融物通过压力容器下封头不断向外释放衰变热。三代核电技术针对严重事故采用压力容器外部冷却(ERVC,External Reactor Vessel Cooling)措施来实现堆芯熔融物堆内滞留(IVR,In-Vessel corium Retention),目前为止IVR-ERVC措施己成为三代压水堆中一项重要的严重事故缓解措施。IVR-ERVC措施的原理是,当严重事故发生后,换料水箱中的冷却水会淹没反应堆堆腔,在压力容器外壁面与保温层之间存在一环形流道,流道内的水会吸收压力容器下封头传递出的热量形成气泡,并受密度差驱动在流道内形成自然循环,从而将压力容器下封头的衰变热带离,防止熔融物将下封头熔穿,保持压力容器的完整性。在该过程中,当压力容器下封头外表面各处实际热流密度不超过外部冷却限值时,IVR-ERVC措施可以成功保持压力容器的完整性。临界热流密度(CHF,Critical Heat Flux)是表征外部冷却能力限值的关键参数,因此对下封头外表面CHF机理的研究尤为重要。目前已经有众多研究人员针对IVR-ERVC措施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和试验,但由于下封头原型尺寸很大,原型试验件制造工艺困难,加热问题难以解决,目前试验研究主要采用二维切片试验段模拟压力容器下封头,这与下封头的实际形状有一定区别。为探究试验段切片几何效应对临界热流密度值测量带来的影响,本文利用三维球形切片开展试验,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二维切片试验段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为解决加热与工艺铸造问题,本试验台架采用比例为1:2,半径为0.9975m的90°圆弧形三维试验段开展试验,试验段周向开角为15°,弧形流道厚度为80mm。试验段加热铜块共分为九个部分,每部分可单独调节加热功率以达到试验所设计的热流密度曲线。试验所用工质为去离子水,在98℃、90℃、82℃入口水温和3.3m、4.3m、5.3m循环高度工况下开展了自然循环试验。所得试验结果证明:自然循环流量受入口水温影响很大而对自然循环高度变化并不敏感,且二维试验流量远大于三维试验,最大幅度可达47.8%;从总体上看,试验段CHF值随入口过冷度的增加而增大,随自然循环高度的提高而增大,并且变化幅度会逐渐减小;与同样条件下的二维切片试验进行对比,二维切片试验所得CHF值显着高于本试验,在入口水温98℃时两者相差10.3%,而当入口水温为82℃时,这一差距达到了 28.4%。本试验创造性地使用同等比例的球形切片首次揭示了柱形切片在模拟压力容器下封头时由于几何效应为CHF值测量带来的不确定度。
玛丽亚[6](2020)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白俄罗斯共和国的社会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2019中,这是切尔诺贝利事故以来的33年。为这场人为灾难的受害者提供支助仍然是国家社会义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选择的研究课题的相关性很简单:在社会保障领域保护公民权利是白俄罗斯共和国作为一个社会国家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此外,这项研究的相关性是由于需要对消除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果领域的国家政策现状进行理论理解,以便制定优化建议。这种处理核事故后果的独特经验可用于人民面临人为灾害和战争造成的紧急情况的毁灭性后果的其他国家。本论文研究探讨了在消除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果领域形成和执行国家政策过程的特点,以及其主要问题领域和改进领域。引言的第一章探讨了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介绍了这项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章讨论白俄罗斯共和国社会政策的概念,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执行方案和社会政策的关键指标。研究报告的第三章论述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医疗、社会经济后果以及防止污染、医疗和社会经济恢复的措施。第四章讨论了与切尔诺贝利事故有关的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的问题和原因。第五章论述改善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社会政策的对策。
宋紫薇[7](2020)在《涉外民事核损害中各主体责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核能的运用掀起一股浪潮,随之而来的就是核事故所带来的损害,就像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核设施的安全运用和在出现核损害事故时各主体责任的认定已是国际社会上的热门话题。迄今,在涉外民事核损害责任方面国际条约及各国国内立法对此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规定,但是对于各主体的具体责任还没有十分明确的界定。目前,立法上对核事故的归责问题只规定了营运者的唯一责任原则与严格责任原则,在发生核事故时,不管核设施的营运者是否在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都要由其承担赔偿责任,且有且仅有其为责任的主体。营运者也有免责情形,即发生武装冲突、社会动荡时,或是在受害者或第三人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时。但此种原则未免有些过于严格。这种归责原则下使得设备的供应者与设备的实际操作员在责任承担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这对于营运者来说有失偏颇。因此,本文就对于各责任主体应分别承担什么样的相应责任进行阐述分析,不仅分析了各国营运者、设备供应者与设备操作员在损害赔偿上承担问题与责任转换问题;也分析了营运者在无力承担损害赔偿时,各国对于赔偿如何进行弥补与救济的问题。本文正文共分为五个章节来对涉外核损害中各主体责任认定进行分析阐述。第一章提出问题。从分析、阐述以往重大核事故案例入手,对各核事故责任认定、启示及责任制度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引出当前相关制度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为涉外民事核损害中营运者、设备供应者与操作员的责任。本章为本文的重点,主要介绍了在核事故当中营运者、设备供应者应如何承担并承担什么样的损害赔偿责任以及各公约对于其二者赔偿责任的规定。另外,对于实际操作员与营运者的责任转化问题上也进行了描述。在对于营运者无力赔偿时,各国都采用哪些保险制度进行补充赔偿也进行了介绍分析。第三章为涉外民事核损害中的国家责任。本章为本文的次重点,讨论了在国际各核工业大国发生核事故损害后,如果损害波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此时国家应承担责任的类型与方式以及国家责任的免责事由。第四章是对涉外民事核损害中主体责任的改善。讨论了现有法律规则、原则对各主体责任认定的弊端并提出进行完善措施制度,来丰富各主体在核事故发生后,产生的损害责任的赔偿制度,使得各项制度在一定范围内较为公平。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分析与展望。
付静宇[8](2020)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文中研究指明当前,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我国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构建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认为,利用初中历史课堂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借助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现行初中历史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素材,具备独特的优势。初中历史教师理应利用好这一资源,分担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重要任务。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贯彻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不仅能丰富历史课的教学内容,也能使历史教育充满着新的活力和意义。本文从相关现状的调查出发,深入挖掘现行初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的生态文明教育素材,并对如何利用初中历史课堂培养生态文明意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策略。文章绪论部分阐述了该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厘清有关生态文明意识的概念,并全面介绍了与本选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一章对初中历史课堂中贯彻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找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为后文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作者大力挖掘和分析了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可用于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内容,并结合生态文明意识的内涵和特点,把这些内容分为六大类,理清线索,指明方向,为教师在课堂上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意识培养提供便利;第三章从几个方面提出了适用于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具体策略;第四章则从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选取了两个可用于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知识点,提供了两个相关片段教学设计案例,可供历史教师参考和借鉴。
刘朝晖[9](2020)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未曾终结的梦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了9万以上,因此致癌的人数超过30万。除此之外,还有250余万人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300多名消防人员的努力和大量的降雨,终于使得乌克兰切尔诺贝利地区燃烧了十余天的森林大火得到了有效控制。从2020年4月初开始的这场火灾,火势一度逼近到离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残骸仅两公里,人们的心又揪了起来,
李昳尘[10](2020)在《安托万·皮孔《智慧城市》的生态哲学研究与设计策略转化》文中指出自智慧城市概念于2008年推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虽已取得质的突破但仍在发展中存在问题,当前对智慧城市的解读及研究多注重于技术应用及顶层设计出现了人文社科视角下反思的不足。本文并非采取对智慧城市议题当前较为主流的技术应用视角,或基于政府治理目标下顶层设计操作性的视角;而是采取基于社科人文伦理视角下,哲学思辨维度的重新阐释。本文试图通过使用皮埃尔·费利克斯·伽塔利三重生态的哲学视角对法国城市研究学者安托万·皮孔的着作《智慧城市:一种空间化的智能》进行批判性的解读,并且对三重生态哲学视角的策略应用进行研究。进一步完成对智慧城市文献的分析及理论的反思。本文的研究分为三个层次:1.回溯伽塔利的生态哲学并进行分析:三重生态的哲学观念是对于当前社会及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现阶段的重要论断,直接与可持续发展议题关联,基于我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所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引入伽塔利的三重生态哲学观念作为智慧城市研究领域的一种视角并对其三重性的辨证进行解析;2.解读皮孔的论着并进行分析:不仅仅是内容的阐述,更注重对其隐含其中的三重生态的视角进行辩证性的聚焦,分析内容包括对城市技术层面、城市事件层面以及城市空间层面;3.策略应用研究:在中国语境下结合个体实践展开三重生态方法论的策略应用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当代生态危机的观察视角,系统性的反思当前智慧城市的价值伦理立场,对价值的发展给予批判性的矫正,并指出实践连接的可能。
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de关闭和教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切尔诺贝利核电站de关闭和教训(论文提纲范文)
(4)《记忆的虚幻》(第1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1.3 Structur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Chapter Two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2.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
2.2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
2.2.1 Main content and text type of the source text |
2.2.2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
3.1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t Lexical Level |
3.1.1 Translation of proper nouns |
3.1.2 Translation of polysemous words |
3.1.3 Translation of Pronouns |
3.2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t Syntactic Level |
3.2.1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s |
3.2.2 Translation of parentheses |
Chapter Four TRANSLATION METHODS |
4.1 Translation Methods at Lexical Level |
4.1.1 Footnote |
4.1.2 Choice of contextual meanings |
4.1.3 Reduction |
4.2 Translation Methods at Syntactic Level |
4.2.1 Translating attributive clauses into coordinate sentences |
4.2.2 Translating attributive clauses into adverbial sentences |
4.2.3 Adding words |
4.2.4 Restructuring the sentence order |
Chapter Five SUMMARY |
5.1 Experi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in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REFERENCES |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
APPENDIX Ⅱ TARGET TEXT |
(5)自然循环条件下堆芯熔融物堆内滞留措施试验中试验段切片几何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试验系统与试验方法 |
2.1 试验系统与关键设备 |
2.1.1 试验段系统 |
2.1.2 试验回路系统 |
2.1.3 辅助支持系统 |
2.1.4 试验测点布置 |
2.2 试验内容与试验方法 |
2.2.1 试验工况 |
2.2.2 试验段换热效率 |
2.2.3 试验流程 |
2.3 临界热流密度与不确定度估计 |
2.3.1 临界热流密度 |
2.3.2 不确定度估计 |
第3章 试验现象 |
3.1 试验系统水温变化 |
3.2 试验系统流量变化 |
3.3 两相流流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1 试验结果 |
4.2 对比与分析 |
4.2.1 与二维切片试验的对比 |
4.2.2 与REPEC-Ⅱ试验的对比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6)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白俄罗斯共和国的社会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前苏联体的国家们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政策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切尔诺贝利事故 |
2.1.2 社会政策 |
2.1.3 灾害管理 |
2.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2.1 实施社会方案的内容和机制 |
2.2.2 社会政策关键绩效指标 |
3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果和问题及解决措施 |
3.1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果和问题 |
3.1.1 白俄罗斯共和国领土的污染和分区 |
3.1.2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医疗后果 |
3.1.3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社会经济后果 |
3.2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解决措施 |
3.2.1 污染防治措施 |
3.2.2 医疗救助措施 |
3.2.3 社会经济重建措施 |
4 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白俄罗斯共和国的社会政策现状分析 |
4.1 社会政策所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
4.1.1 采取的举措 |
4.1.2 取得的成效 |
4.2 社会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社会政策制定的意见不统一 |
4.2.2 社会政策救助的范围有待扩大 |
4.2.3 受灾群众的社会服务有待完善 |
4.3 社会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社会政策制定主体的一元化 |
4.3.2 社会政策内容针对性不强 |
4.3.3 社会政策实施缺乏保障 |
5 完善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白俄罗斯共和国社会政策的对策建议 |
5.1 明确社会政策制定的主体 |
5.1.1 协调社会政策制定的主体 |
5.1.2 确定社会政策制定主体的责任 |
5.2 完善社会政策的内容 |
5.2.1 明确社会政策救助的范围 |
5.2.2 社会政策内容要有针对性 |
5.3 加强社会政策实施的保障 |
5.3.1 加强社会政策实施的物质保障 |
5.3.2 加强社会政策实施的人力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7)涉外民事核损害中各主体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提出问题 |
1.1 典型案例 |
1.1.1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
1.1.2 日本东海村核事故 |
1.1.3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
1.2 核损害责任的认定及启示 |
1.2.1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责任的认定及启示 |
1.2.2 日本东海村核事故责任的认定及启示 |
1.2.3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责任的认定及启示 |
1.3 涉外民事核损害主体责任制度概念界定 |
第2章 涉外民事核损害中营运者、操作员与设备供应者责任 |
2.1 核营运者与设备供应者范围的界定 |
2.1.1 营运者的界定分析 |
2.1.2 设备供应者的界定 |
2.1.3 营运者的外延界定分析 |
2.2 营运者、操作员与设备供应者责任 |
2.2.1 营运者的涉外民事侵权责任 |
2.2.2 营运者的唯一责任原则 |
2.2.3 保险制度对营运者赔偿责任的补充 |
2.2.4 操作员与营运者之间的责任转换 |
2.2.5 设备供应者的涉外民事赔偿责任与涉外产品侵权责任 |
2.3 营运者与供应者承担责任的方式 |
2.3.1 营运者提供核电站运营的相关信息 |
2.3.2 供应者对产品设备进行召回 |
2.3.3 二者停止和不重复损害行为 |
2.4 营运者与供应者责任在相关法律及国际公约中的认定 |
2.4.1 美国《普莱斯——安德森法案》中的涉外民事核损害责任 |
2.4.2 日本《核损害赔偿法案》中的涉外民事核损害责任 |
2.4.3 国际公约《关于核能领域中第三方责任的公约》中的涉外民事核损害责任 |
第3章 涉外民事核损害中的国家责任 |
3.1 国家责任范围的界定分析 |
3.2 国家责任类型 |
3.2.1 国家的基础责任 |
3.2.2 国家侵权责任 |
3.2.3 国家补充责任 |
3.2.4 主要核工业国国家的监管责任 |
3.3 国家责任承担方式 |
3.3.1 国家进行赔偿与补偿 |
3.3.2 国家加强持续监管 |
3.3.3 国家作出预警 |
3.3.4 国家制定核事故应急措施 |
3.4 国家责任的免责事由 |
第4章 涉外民事核损害中主体责任的改善 |
4.1 明确供应者的产品责任 |
4.2 扩大营运者的追索权 |
4.3 明确设备操作员的个人责任 |
4.4 国际责任与国家责任的转化 |
第5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一、选题的依据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生态文明 |
二、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意识培养 |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意识培养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创新点和不足 |
第一章 有关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现状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现状调查的内容和结果 |
一、教师版结果分析 |
二、学生版结果分析 |
第三节 现状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
第二章 教材中可用于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内容 |
第一节 生态忧患意识相关内容 |
第二节 生态价值意识相关内容 |
第三节 生态道德意识相关内容 |
第四节 生态责任意识相关内容 |
第五节 绿色消费意识相关内容 |
第六节 生态法治意识相关内容 |
第三章 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策略 |
第一节 提升历史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 |
第二节 总结归纳可用于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教学内容 |
第三节 利用不同教学环节进行渗透式教育 |
第四节 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
第四章 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教学案例 |
案例一 生态与人口问题 |
案例二 青蒿素 |
案例三 主题活动:用“生态法治”呵护绿水青山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未曾终结的梦魇(论文提纲范文)
操作失误酿成惊天爆炸 |
以命相搏的悲壮救援 |
被废弃的小镇成鬼城 |
事故阴影仍在持续 |
(10)安托万·皮孔《智慧城市》的生态哲学研究与设计策略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伽塔利的生态哲学理论及其启示 |
2.1 生态议题的紧迫性 |
2.2 伽塔利三重生态的三重性解释及整体框架 |
2.3 伽塔利三重生态的产生背景 |
2.4 伽塔利三重生态的实践路径 |
2.5 小结 |
第三章: 皮孔的《智慧城市》理论及其三重生态哲学分析 |
3.1 对皮孔智慧城市内容架构的分析 |
3.2 技术维度的自我实现与可感知性 |
3.3 事件维度的控制论与自发合作行为 |
3.4 空间维度的智能化 |
3.5 小结 |
第四章: 智慧城市三重生态方法论的设计策略转化 |
4.1 论策略框架的三重性 |
4.2 从环境生态介入的策略研究 |
4.3 从社会生态介入的策略研究 |
4.4 从精神生态介入的策略研究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多重分析和多维度实践的结合 |
参考文献 |
图片出处说明 |
致谢 |
附录一: 《三重生态(The Three Ecologies)》中文翻译 |
附录二: 《智慧城市:一种空间化的智能》中文翻译节选 |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
四、切尔诺贝利核电站de关闭和教训(论文参考文献)
- [1]纪实文学翻译实践报告 ——以《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为例[D]. 孙阳.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2]核产业发展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 赵璐. 兰州大学, 2021
- [3]我国核电安全监管政策研究[D]. 胡世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
- [4]《记忆的虚幻》(第1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靳舒婷.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5]自然循环条件下堆芯熔融物堆内滞留措施试验中试验段切片几何效应的研究[D]. 靳愚.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6]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白俄罗斯共和国的社会政策研究[D]. 玛丽亚.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7]涉外民事核损害中各主体责任研究[D]. 宋紫薇. 南昌大学, 2020(01)
- [8]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D]. 付静宇.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未曾终结的梦魇[J]. 刘朝晖. 新民周刊, 2020(15)
- [10]安托万·皮孔《智慧城市》的生态哲学研究与设计策略转化[D]. 李昳尘. 中央美术学院, 2020(02)
标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论文; 语言翻译论文; 社会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