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调研(论文文献综述)
滕磊[1](2021)在《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产品生产、国家税收创造、就业岗位供给、市场活力赋能等方面贡献巨大。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始终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现象,集中表现为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这一问题的长期存在,既有中小企业经营历史短、抵押资产少、信用资本不足等自身素质的原因,也有金融市场发育不足、金融结构不够合理、融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外部环境的原因,另外,传统金融活动本身的运行逻辑,即其“嫌贫爱富”的风险-收益匹配机制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重要成因。从上述种种原因和特定的时代经济背景出发,国内外众多学者均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从优序融资理论、企业成长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普惠金融理论等角度为之提供解决之道,但总体而言,中小企业相对恶劣的融资环境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善,甚至在特定时期还出现较为强烈的反弹。例如,2018年之后我国中小企业就再次面临了较为严重的融资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底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专门强调“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继续寻求中小企业融资便利的现实路径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迫在眉睫的问题。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各类数字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数字金融正凭借对于数据金融信息价值的挖掘和利用,持续展现其在实现金融普惠服务中的价值,这为原本缺乏信用数据信息而被传统金融体系所排斥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解决融资问题的新思路。那么,数字金融实现金融普惠的金融经济学逻辑是什么?是否能够真正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悖论?如果能够有效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其具体途径又是什么?另外,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全社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业大潮,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来源,众多处于企业发展种子期和萌芽期的创业企业同样是中小企业的一部分,也面临着创业融资约束,那么数字普惠金融是否同样对其具有融资约束缓解效应?这种效应又受到何种因素影响?最后,基于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能否将包括传统和新型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金融监管机构等纳入数字金融创新系统,从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较好的解决路径?以上均是本文尝试回答的问题。首先,本文对中小企业和数字金融发展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回顾,并结合中国现实,深入讨论了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有的解决之道,并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国际经验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在中国的概念缘起、基本内涵和核心价值,并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环境、创新动力和创新的核心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存在着强劲的需求和供给动力,其创新发展的运行机制则充分发挥了数字金融以金融普惠服务为核心的创新价值,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可行选择。其次,运用理论分析演绎的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理论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一是从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环境、参与者的禀赋特征等出发,建立了数字普惠金融的金融经济学分析框架,为理解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机制打下了理论基础。二是在分析传统信贷市场中小企业融资悖论的基础上,通过将数字普惠金融因素引入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如何通过发挥其普惠价值破解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普”、“惠”、“险”不可能三角悖论,通过分析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抵押资本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悖论,从而提升其进行各类项目投资的成功概率。第三,在对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经验事实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研究假说,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和促进中小企业创业融资的实际效果。研究使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发展指数建立了基于现金-现金流融资约束指标的实证模型,固定效应和差分GMM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缓解效应,且相对国有中小企业,民营中小企业的缓解效应更为明显。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两条路径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在具体的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服务方式中,投资和信贷服务的缓解效应最为明显。另外,基于创业资金是制约创业活动的核心约束条件,本文建立创业活跃程度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框架,固定效应和系统GMM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创业活动具有较为显着的促进作用,其中使用深度对创业活动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覆盖广度,最后是数字化程度;在地区异质性检验中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中部地区创业活动的促进效果最好,其次是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也有一定的促进效果,而城镇化水平越低、社会资本越弱,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创业活动的促进作用越明显。最后,在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融资约束实际效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了构建面向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链,并将其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公共基础设施;积极推动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构建监管沙盒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有效市场的配置资源效应和有为政府的监管作用,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等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认为,数字技术对传统金融服务进行的技术性改造,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金融运行的方式,而其核心价值就在于提供金融普惠服务,这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实证研究也证实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解决这一问题中的实际价值。关注如何更好地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创新结合,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为中小企业服务,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王天宇[2](2020)在《中国特色小镇功能分析 ——从中小企业提升与乡村振兴互动的角度》文中研究表明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极大激发了我国的发展活力与潜力,使我国在各方面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尤其表现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带动我国整体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然而在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同时由于改革开放过程中缺乏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有机协调共进,导致时至今日,农村发展仍然处于比较明显的滞后状态。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强调对农村发展、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全面支持,并且着重指出,没有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家的整体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需要有创新性思路的引领。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依据中国特色和具体国情来进行推进深化,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首先认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现代产业的坚实支撑(包括一、二、三产业)。农村整体与现代经济发展的严重脱节,农村现代化就是一种无本之木。因此,欲加快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农村高质量全面发展,必须依靠以现代产业为核心的现代经济要素在农村的植入、扎根、支撑及对农村传统体系的持续改造,打造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强大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农村发展与植入现代经济要素、依靠现代产业全面带动农村现代化发展方面,曾经有过许多积极的探索,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兴起,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早期代表有过辉煌的历史,极大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和农村日益富裕,对农村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加之资金供应向大企业倾斜,技术人才和技术品牌的严重缺失,特别是国内市场环境总体上由短缺经济过渡到过剩经济,而路径依赖下的乡镇企业恰恰缺乏在过剩经济中最重要的竞争和发展利器——技术特色。在这些背景条件下,我国大多数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的空间越来越狭窄,前景日益渺茫。同时,我们也充分关注到,除了乡镇企业的衰落,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同样处于艰难困境之中,其原因与乡镇企业如出一辙,关键就是技术进步缓慢、缺乏大企业的技术引领、特别是缺乏极其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的集聚协作平台,及因集聚协作而引发的众多技术进步激励效应。由此,特色小镇建设就具有重大意义:依托本地独特资源禀赋,瞄准我国数量最多的中小企业转型提升,引入集聚相关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及本地特色乡镇企业,细化分工协作,培育、壮大、发展具有明显现代意义的特色产业,成为农村发展最重要的经济依靠力量,以现代产业支撑并全面协调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在中国经济建设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及目前特殊历史发展阶段的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不仅为乡村发展带来重要的现代力量,更重要的是,特色小镇建设历史性契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两大重要难题:即既通过集聚协作效应加速中小企业提升,又充分依靠这一支现代力量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实现两者有效互动提升。因此,特色小镇就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成为中小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的集聚平台、乡村振兴的重要增长极、农村全面对接城市化和工业化及现代服务的重要通道。在这基础上,本文充分研究现代产业对传统农村的全面改造,认为现代产业带来了全新的革命性气息:现代产业本身是对传统农村产业的根本性改造;现代产业带来全新的思想文化观念;现代产业所要求的全新社会服务和空间环境;现代产业所带来的农村与外界全面对接等。本文同时进一步深化分析特色小镇的功能:第一,植入现代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将现代产业的根系进一步深入到乡镇一级,并且十分强调专业化集聚,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效应,壮大乡村发展的经济基础;特色小镇通过现代产业与乡村资源的对接,拉动乡村资源的价值回归,创造更多的乡村社会财富,成为乡村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增长极;第二,特色小镇对中小企业发展提升机制。通过产业规模集聚协作效应,总体上加速中小企业技术进步:通过规模效应、协作效应、学习效应、品牌效应等产业集聚所产生的细分效应,更利于营造中小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良好环境。特色小镇及特色产业的市场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扩张,有利于中小企业所集聚的产业品牌与特色小镇品牌的提升。结合目前我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两大发展难题(乡村振兴与中小企业提升)来研究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功能指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显着的中国特色和强烈的时代要求。特色小镇发展必须紧密契合乡村振兴与中小企业提升的迫切要求,从而充分发挥其在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独特功能。并且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强调中国特色小镇以“特色产业”为生命线,无“特”就无“特色小镇”。而产业特色愈明显,就愈能促进特色小镇更加蓬勃健康发展。本文最后对我国特色小镇的典范——浙江“大唐袜艺小镇”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令人鼓舞的是,从产业特色、品牌效应、企业提升、乡村富裕、农村发展等不同角度,“大唐袜艺小镇”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阶段性答卷。本文对中国特色小镇如何在全新的发展阶段,历史性契合特色小镇发展、乡村振兴和中小企业提升的三者互动关系与机制,进行了有一定创新性意义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清晰突出中国特色小镇的功能倾向。
王朔[3](2020)在《A银行上海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发展创造区域生产总值,另一方面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自改革开放以来,小微企业占我国经济结构比重逐步上升。尤其是近年来,其经济地位的提升,让政府部门开始关注小微企业的融资发展问题。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国内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国内经济结构不断转型与调整,使得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利润整体下降,各商业银行迫切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突破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在我国银行整体业务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基于以上,本文对A银行上海分行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在了解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社会环境的基础上,通过识别并分析A银行上海分行目前在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再结合A银行上海分行小微信贷业务管理存在的缺陷、业务办理流程繁杂、业务传播乏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风险管理机制与预警机制建设不足、小微企业客户满意度不高等相关问题,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A银行上海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优化方案及具体的实施措施。优化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方案,达成小微企业与A银行上海分行双赢的发展目标。研究认为,A银行上海分行应进一步优化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以科学管理为手段,积极做好新产品开发工作,优化小微企业信贷整体业务流程、服务流程及产品流程,并积极改善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局面,为广大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优化提供指导,既满足区域内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也为国内银行业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提供指导,从而更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耿国录[4](2019)在《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发展迅速,在十余年的发展时间里,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影子银行体系。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融体制下,影子银行的迅猛发展对我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融资困难一直是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影子银行的形式多种多样,发挥着传统商业银行类似的作用,给广大中小企业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融资渠道。因此,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方法分析了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产生的影响,分析影子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之间内在的作用机理,有助于中小企业通过利用影子银行这条融资渠道来提高自身的融资效率,高效率的融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文章的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和不足。然后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梳理,对国内外关于影子银行和企业融资效率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分类并做述评。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之上,本文从交易效率和配置效率分别阐述了相关的理论基础,交易效率包括金融抑制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金融创新理论。配置效率包括MM理论和代理理论。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交易效率和配置效率角度具体分析了影子银行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机理。随后,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和企业融资效率的发展现状,并从企业融资效率的交易效率和配置效率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子银行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在分析了发展现状之后,本文利用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两种实证方法对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和现状分析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是影子银行在短期内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但后期会阻碍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提高。(2)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业务会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起到不利的影响。(3)互联网P2P借贷、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针对上述实证研究的结论,本文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1)营造公平的融资环境。(2)创新信贷模式。(3)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和监管体系。(4)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
刘佳琪[5](2019)在《中国养老产业融资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社会性难题,按照国际标准,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老龄化国家,并且这种老龄化的趋势仍在不断加深,严重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势在必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产业发展而言,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又是重大的现实挑战。金融是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养老产业融资至关重要。完善的融资体系有助于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新的养老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养老服务的品质,提升老年人的福祉。国家也十分重视养老融资问题,《“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养老产业融资的顶层设计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代表着养老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养老产业融资难、效率低是制约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新时代下,如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产业融资途径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从宏微观层面分析养老产业融资的现状,客观考察其融资模式、融资效率等关键性问题,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探寻有效的途径以解决养老产业融资难问题。从理论意义上看,本研究通过深入的理论解析与经验总结,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产业融资理论框架及双寡头垄断模型,以此来探索养老产业融资中的最优国有化水平,是对双寡头垄断理论在现实应用上的拓展。从现实意义上看,为养老企业发展提供具体的融资建议,对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有助于破除体制机制的束缚,全面促进中国养老产业融资的发展。本文以中国养老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产业融资相关问题,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其次,从养老产业、企业融资、养老产业融资三个层面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再次,揭示本文的研究内容、框架、思路及方法;最后,提出本文的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该部分主要从企业融资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产权理论的梳理出发,揭示了其对中国养老产业融资的理论借鉴价值。第三部分是中国养老产业融资概述。该部分主要是对中国养老产业融资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先后对养老产业融资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诠释,指出养老产业融资发展的背景及必要性,详细分析了中国养老产业融资的环境,明确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第四部分是中国养老产业融资模式选择。首先,指出混合所有制是中国养老产业模式选择的重要方向。其次,对目前各类养老产业融资模式,包括PPP、上市融资、银行贷款、REITs、信托、政府性资金支持、债券、互联网金融等,从内涵、功能、不足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全面的细致分析。最后,揭示了在混合所有制发展背景下,融资模式选择中的国有资本最优比例。第五部分是中国养老产业融资效率分析。首先,介绍了测度养老产业融资效率所使用的方法——三阶段DEA。随后,对2013—2017年中证养老指数企业及新三板养老企业进行了DEA效率测度,分析中国上市及新三板养老企业的融资效率。第六部分是国外经验借鉴。分别梳理了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在养老产业发展和养老产业融资中的有益经验,并指出这些经验对中国养老产业及其融资发展的启示。第七部分是促进中国养老产业融资发展的对策。这是本文最终的落脚点,分别从养老产业融资供给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养老市场、养老保障体制等多个视角构建了中国养老产业融资支持体系,并提出对应政策。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了若干结论,并指出本文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吕相伟[6](2018)在《中国营商环境对企业家的影响》文中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并呈现出日益加深的趋势。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依靠传统模式,尤其是诸如税收优惠等模式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局面难以为继,急需推动政策洼地向创新高地的转型,而这一过程必然涉及体制机制创新,凸显塑造营商环境这一软环境的重要价值。积极把握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形势,培育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改革红利、企业家红利,繁荣产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营商环境至关重要,这不仅体现在国际比较和宏观经济运行方面,还体现在城市、区域和产业方面,更体现在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和行为方面,已成为有为政府实现由“能治”向“善治”、“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聚焦营商环境,从城市层面的营商改革、金融发展、政策不确定性以及产权保护四个维度出发,考察营商环境对企业家和企业的影响。四个维度以产权保护为基础,相互联系,概括了营商环境的主要内容,并从不同视角刻画了中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过程,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活动和行为带来重要影响。本文的核心结论是:市场活则企业活,积极培育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优化企业家活动配置,培育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而言,设立行政审批中心这一典型的营商改革可以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且这一效果有助于优化企业家活动配置,使企业家更有条件专注于企业内部治理。金融发展,尤其是以设立城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金融供给,改善了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和企业家“为融资而奔波”的局面,使企业家更专注于企业内部治理,从而优化了企业家活动配置。以城市主政官员变更来表示的政策不确定性会显着地减少企业家生产活动,且企业改制经历和企业家的政治身份发挥了显着的调节效应,两者均使企业家生产活动呈现出“粘性”特征,降幅更小,但企业改制经历的调节效应存在于企业家间接生产活动当中,而企业家政治身份的调节效应则对企业家直接生产活动和净生产活动带来显着影响。产权保护会影响企业家预期和活动配置。更好的产权保护会影响企业家个体决策和企业内部治理,推动了企业内部治理的现代化进程;更好的产权保护可以缓解企业家和企业“为审批而公关”的现象,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更好的产权保护可以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企业融资结构的“正规化”。本文也考察了上述四个维度在企业特征、企业家特征以及城市特征等宏微观方面的异质性影响。本文聚焦中国营商环境,并从四个维度考察营商环境带来的微观影响,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采用数据以及政策启示等方面存在一定创新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深化营商配套改革,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对外开放格局、引导政商关系转型、构建区域性营商环境生态以及培育企业家核心力等方面的政策启示。
杨婷[7](2016)在《浙江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比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资金不足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难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尽管如此,由于我国地域不同,面对的融资环境也不尽相同,本文采取比较分析法,将欠发达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与沿海较发达的浙江省的融资现状进行对比,研究浙江省和宁夏自治区融资的优势及劣势,找出融资难的原因所在,并寻求解决融资难的可行性建议及对策。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概述了本文选题的意义及背景,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述评,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利用比较研究法、数据分析法、调查统计法来比较浙江省和宁夏自治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融资途径、政府支持力度以及法律法规支撑。第二部分分析浙江省中小企业现状以及制约因素,通过对浙江省中小企业规模、产业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企业发展现状,并对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是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融资现状进行论述。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即对浙江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融资环境进行比较,通过对融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优劣情况来研究,分别对中小企业规模大小,科技水平和信用等级三方面内部环境来进行分析,得出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情况优于宁夏自治区;再对两省区金融服务环境、政府扶持环境以及法律法规环境等外部环境来比较,得出浙江省融资优势明显,政府扶持及政策支持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值得借鉴。文章的第五部分基于上述对两省区融资环境的比较,对改善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融资情况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总结发展较好的省份、区域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以和成功经验,发现融资相对较弱的省份、区域的不足,为全国的省区市中小企业,寻找适合各地具体情况的解决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邢佳美[8](2015)在《外贸型中小企业构建战略联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其总量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在国民经济和外贸出口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而其中外贸型中小企业占中小企业绝大部分,但是在当前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因外部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大幅上涨、人民币升值、外需不足、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不利因素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给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对于产业集群内的外贸型中小企业而言,虽然受产业集聚效应的影响贸易状况有所好转,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威胁,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要求我国中小企业要同时具备快速灵敏的应变能力、较高的抗风险能力以及立足于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但对于我国单个的中小企业而言,短期内无疑是不可能的。因此,亟需找出一条解决之路,来破解困扰中小企业的外贸困局。本文以外贸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通过构建战略联盟的方式解决其外贸困局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外贸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进行概述并论述了其构建机制,然后通过海宁市中小皮革企业的案例对以构建战略联盟的方式解决中小企业外贸困局的问题具体分析:主要包括海宁市中小皮革企业发展现状、构建战略联盟的可行性、战略联盟的构建路径、联盟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四部分内容。并对政府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这项研究对推动我国外贸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推进战略联盟的进程,保障我国外贸型中小企业乃至整个中小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对我国外贸型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发展路径及发展方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苏一颖[9](2013)在《我国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不断制定了一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扶持政策,各地方政府也注重扶持本地中小企业融资。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但是远远没有达到彻底解决的程度。我国中央政府主要是制定宏观政策和一些指导性政策,地方政府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到扶持中小企业融资中,是具体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因此,本文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切入,研究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和对策。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运用市场失灵、金融抑制等理论对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对中小企业和融资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总结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征,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论证了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必要性。本文重点分析了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包括制定的政策,以浙江省为例;并分析了近年来地方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所创新的做法,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规范民间融资的地方金融组织三个角度,分别总结这些做法的成效;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还存在政策缺乏规范化系统性设计等问题,提供了一些国际上政府为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所采取的有效举措,最后建议通过科学合理制定政策、完善融资辅助体系、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创新模式来优化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本文经过分析论证,认为在现行的金融管理体制和行政体制之下,地方政府制定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空间不大,但是模式创新上可以有较多的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需要顶层设计和地方实践相结合,国家层面应对金融业的管理政策、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上有实质性的改变,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当地的财政资金建立基金、引导用好民间资金等。通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
钟蓓[10](2011)在《浙江省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府政策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中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的主力军,对浙江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2008年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来,使本来贷款就困难的中小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再加上国际国内原材料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加快、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融资难问题已然成为制约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综合分析,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由企业自身融资缺陷、国家金融体系不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政策法规环境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而要化解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我们不仅要从企业本身、银行金融机构角度出发,还要从政府政策方面着手,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完善和落实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构建适合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体系,完善浙江中小企业的信用征信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等,从多途径创造新的融资供给来满足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有效化解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海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调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2.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3.1 研究的创新点 |
1.3.2 研究不足 |
2 文献综述 |
2.1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研究 |
2.1.1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来源 |
2.1.2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研究 |
2.1.3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解决途径 |
2.2 数字普惠金融有关问题的研究 |
2.2.1 数字普惠金融的起源与理论基础研究 |
2.2.2 数字普惠金融的功能研究 |
2.2.3 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 |
2.3 文献评述 |
2.3.1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文献评述 |
2.3.2 数字普惠金融的文献评述 |
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3.1 核心概念 |
3.1.1 中小企业 |
3.1.2 融资约束 |
3.1.3 数字普惠金融 |
3.2 中小企业融资的基础理论 |
3.2.1 金融发展与金融结构理论 |
3.2.2 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理论 |
3.2.3 企业成长周期与融资需求规律 |
3.3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理论 |
3.3.1 数字经济理论 |
3.3.2 金融排斥与普惠金融理论 |
4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4.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国际比较 |
4.1.1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与主要融资指标的比较 |
4.1.2 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国际比较 |
4.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
4.2.1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类别 |
4.2.2 主要融资渠道的建设情况 |
4.3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境况 |
4.3.1 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与其经济贡献度不匹配 |
4.3.2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 |
4.3.3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脆弱 |
4.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取得的积极成效 |
4.4.1 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和组织体系逐渐健全 |
4.4.2 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逐渐多元 |
4.4.3 数字技术应用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
4.4.4 融资成本有所下降,风险相对可控 |
5 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环境、创新动力与核心价值 |
5.1 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环境 |
5.1.1 数字普惠金融的参与主体 |
5.1.2 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基础与政策环境 |
5.2 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动力与运行机制 |
5.2.1 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的供给动力 |
5.2.2 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的需求动力 |
5.2.3 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的运行机制 |
5.3 数字普惠金融的框架原则与核心价值 |
5.3.1 数字普惠金融的框架原则 |
5.3.2 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价值 |
6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理论分析 |
6.1 数字普惠金融的金融经济学解释 |
6.1.1 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环境 |
6.1.2 数字普惠金融参与者的经济特征 |
6.1.3 数字普惠金融市场及其均衡 |
6.2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传统融资悖论的破解 |
6.2.1 传统信贷市场上中小企业的融资悖论 |
6.2.2 数字普惠金融对融资悖论的破解 |
7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实证分析一:基于现金流视角 |
7.1 研究假说 |
7.2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经验事实 |
7.2.1 数字普惠金融的指标体系 |
7.2.2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
7.3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
7.3.1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
7.3.2 数据来源和统计性描述 |
7.4 实证结果分析 |
7.4.1 基准回归分析 |
7.4.2 异质性分析 |
7.4.3 稳健性检验 |
7.5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融资约束的维度分析 |
8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实证分析二:基于创业融资视角 |
8.1 研究假说 |
8.2 计量模型与描述性统计 |
8.2.1 模型构建 |
8.2.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
8.3 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融资的整体效果分析 |
8.3.1 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融资的基准回归分析 |
8.3.2 不同维度的回归结果分析 |
8.4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创业融资的影响因素 |
8.4.1 地区异质性分析 |
8.4.2 影响因素检验 |
9 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的课题项目与论文成果 |
致谢 |
(2)中国特色小镇功能分析 ——从中小企业提升与乡村振兴互动的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研究及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重点 |
三、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框架 |
第三节 论文的创新与完善 |
一、论文的创新点 |
二、论文进一步完善 |
第二章 特色小镇、中小企业提升和乡村振兴研究综述 |
第一节 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 |
二、特色小镇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三、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 |
四、特色小镇的培育建设 |
第二节 中小企业升级研究综述 |
一、中小企业升级的概念 |
二、中小企业升级路径 |
三、中小企业升级的影响因素 |
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困难原因 |
第三节 乡村振兴研究进展 |
一、乡村振兴的内涵 |
二、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 |
四、乡村振兴的难点、障碍及其关键 |
第四节 特色小镇、中小企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相关研究简评 |
第三章 特色小镇、中小企业与乡村振兴三者契合互动的逻辑 |
第一节 三者互动关系所反映的现实发展困局 |
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与农村发展的脱节 |
二、中小企业亟需适宜发展平台加快转型提升 |
三、特色小镇建设的契合互动效应 |
第二节 三者契合互动的内在逻辑关系 |
一、乡村振兴是三者互动关系的中心目标 |
二、特色小镇是三者互动关系的中枢平台 |
三、中小企业提升:三者互动关系的动力因素及其契合 |
第三节 三者互动关系的理论解释 |
一、三者互动的目标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
二、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乡村振兴增长极 |
三、中小企业转型提升:企业集聚理论的应用 |
第四节 乡村振兴战略中特色小镇的功能指向 |
一、农村全面对接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
二、植入现代产业,对接中小企业,打造现代经济体系 |
三、融入现代经济体系,挖掘乡村存量资源的现代价值 |
四、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我国乡村发展的样板 |
五、特色小镇引发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性完善的紧迫需求 |
第四章 中国特色小镇提升中小企业机制分析 |
第一节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
一、目前中小企业总体发展状况 |
二、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的表现 |
三、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的原因 |
第二节 特色小镇提升中小企业的优势体现 |
一、更具针对性的综合服务优势 |
二、凸显产业链集聚的加速提升优势 |
三、比较城市地区的综合成本优势 |
第三节 中国特色小镇提升中小企业的特色功能 |
一、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和特色资源孵化平台 |
二、特色产业:专业性中小企业竞争性的集聚 |
三、集聚效应:中小企业提升加速器 |
第四节 中国特色小镇提升中小企业的作用机制 |
一、集聚效应:特色小镇加速器的核心功能 |
二、集聚产生的规模效应 |
三、集聚产生的协作效应 |
四、集聚产生的学习效应 |
五、集聚产生的品牌效应 |
第五章 中国特色小镇推动乡村振兴机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乡村振兴的阶段性要点及理论解释 |
一、当前中国乡村衰落主要表现及原因 |
二、乡村振兴的内涵与理论解释 |
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探讨 |
第二节 中国特色小镇推动振兴乡村的功能 |
一、增长极:中国特色小镇推动振兴乡村的核心功能 |
二、中国特色小镇推动乡村振兴的三大支撑功能 |
第三节 中国特色小镇振兴乡村的促进机制 |
一、资源要素集聚机制 |
二、现代发展动力机制 |
三、协调统筹融合机制 |
第四节 简要小结 |
第六章 大唐袜艺小镇:产业集聚转型提升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大唐袜艺小镇的发展演进 |
一、大唐镇基本概况 |
二、大唐袜艺小镇的产业演进过程 |
三、大唐袜艺小镇的空间演进过程 |
第二节 大唐袜业小镇发展效应分析 |
一、特色产业:集聚与集约效应 |
二、乡村振兴:综合带动效应 |
三、本地及周边地区现代化发展:带动效应 |
第三节 简要总结与借鉴 |
一、特色小镇的区位与资源特色 |
二、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培育 |
三、特色小镇的产业与文化融合 |
四、特色小镇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协作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一、中国特色小镇发展与中小企业提升和乡村振兴三者有效互动契合 |
二、中国特色小镇的适宜环境将加速中小企业提升 |
三、中国特色小镇促进乡村振兴的功能机制 |
第二节 剖析特色小镇发展典型案例的启示 |
一、发挥优势,注重服务 |
二、搭建平台,强化融合 |
三、有机契合,互促共进 |
第三节 相关政策建议 |
一、在特色小镇的遴选与培育方面:产业产品特色是第一选择 |
二、在特色小镇的产业培育方面:专业化合作是主要方向 |
三、在特色小镇服务中小企业方面:适宜综合环境是重要考虑 |
四、在特色小镇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制定乡村全面发展规划是重要保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3)A银行上海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相关概念 |
1.3.1 小微企业 |
1.3.2 小微信贷 |
1.3.3 小微企业信贷产品 |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企业融资相关理论 |
2.2.2 业务环境分析理论 |
第3章 A银行及上海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现状分析 |
3.1 上海市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分析 |
3.1.1 上海市小微企业信贷市场概况 |
3.1.2 上海市小微企业信贷市场代表产品分析 |
3.2 A银行及上海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现状 |
3.2.1 A银行及上海分行介绍 |
3.2.2 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办理流程 |
3.2.3 A银行及上海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
第4章 A银行上海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问题分析 |
4.1 问卷设计及调查 |
4.1.1 问卷调查的目的 |
4.1.2 问卷过程 |
4.1.3 调查结果分析 |
4.2 信贷业务流程复杂缓慢 |
4.2.1 人员配备不均衡 |
4.2.2 审批流程复杂 |
4.2.3 放款速度缓慢 |
4.3 信贷业务缺乏市场敏锐性 |
4.3.1 信贷产品服务欠丰富 |
4.3.2 信贷业务未很好理解客户 |
4.3.3 信贷客户开发不到位 |
4.3.4 信贷客户复杂多样 |
4.4 信贷业务吸引力较弱 |
4.4.1 业务营销传播力较弱 |
4.4.2 政策传导不够深入人心 |
4.4.3 信贷客户较易流失 |
第5章 A银行上海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问题原因分析 |
5.1 业务管理不合理 |
5.1.1 内部组织结构存在缺陷 |
5.1.2 后台支持不够完善 |
5.1.3 员工考核指标较为单一 |
5.2 信贷业务市场传播乏力 |
5.2.1 产品缺乏独特优势 |
5.2.2 业务宣传针对性不强 |
5.2.3 营销手段不够丰富 |
5.3 客户满意度不高 |
5.3.1 服务质量不够优良 |
5.3.2 政策宣导不够充分 |
5.3.3 信息不对称引发银企间误解 |
第6章 A银行上海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优化策略 |
6.1 信贷业务优化条件分析 |
6.1.1 外部条件分析 |
6.1.2 内部条件分析 |
6.2 信贷业务产品开发优化策略 |
6.2.1 建全银企交流平台夯实基础 |
6.2.2 明确产品开发的原则 |
6.2.3 科学开发流程 |
6.2.4 完善产品全生命周期运作 |
6.2.5 新产品开发方向 |
6.2.6 把握金融科技优势 |
6.3 信贷业务管理优化策略 |
6.3.1 信贷业务流程优化 |
6.3.2 信贷业务人员优化 |
6.3.3 信贷业务考核优化 |
第7章 保障措施 |
7.1 稳步提升新产品研发投入 |
7.2 多维度建设人才队伍 |
7.3 与时俱进构建企业文化 |
7.4 建立长期品牌管理理念 |
7.5 全方位维护声誉形象 |
7.6 积极落实营销费用 |
7.7 确保银企有效沟通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未来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技术路线及研究思路 |
1.3 创新、不足之处 |
1.3.1 创新之处 |
1.3.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影子银行的相关研究 |
2.1.1 影子银行的定义 |
2.1.2 影子银行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
2.1.3 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 |
2.2 企业融资效率的相关研究 |
2.2.1 融资效率的界定 |
2.2.2 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 |
2.2.3 融资效率的实证检验 |
2.3 影子银行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研究 |
2.3.1 积极影响 |
2.3.2 消极影响 |
2.4 文献评述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理论基础 |
3.1.1 交易效率相关理论 |
3.1.2 配置效率相关理论 |
3.2 影子银行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机制 |
3.2.1 交易效率方面 |
3.2.2 配置效率方面 |
第4章 影子银行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现状分析 |
4.1 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分析 |
4.1.1 影子银行的界定 |
4.1.2 影子银行的特征 |
4.1.3 影子银行的规模与结构 |
4.2 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现状分析 |
4.2.1 交易效率方面 |
4.2.2 配置效率方面 |
4.3 我国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 |
4.3.1 现状分析 |
4.3.2 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我国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分效应:影子银行主要业务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
5.1.1 变量的选取与样本数据来源 |
5.1.2 模型的建立 |
5.1.3 描述性分析与相关性分析 |
5.1.4 线性回归分析 |
5.1.5 稳健性检验 |
5.2 综合效应:影子银行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
5.2.1 变量的选取 |
5.2.2 平稳性检验及滞后期选择 |
5.2.3 模型稳定性检验 |
5.2.4 脉冲响应分析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与建议 |
6.2.1 营造公平的融资环境 |
6.2.2 创新信贷模式 |
6.2.3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和监管体系 |
6.2.4 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5)中国养老产业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养老产业的文献综述 |
1.2.2 关于企业融资问题的文献综述 |
1.2.3 关于养老产业融资的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存在的不足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融资理论 |
2.1.1 早期融资理论 |
2.1.2 现代融资理论 |
2.1.3 新资本结构理论 |
2.2 交易成本理论 |
2.2.1 交易成本的提出、概念及分类 |
2.2.2 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 |
2.2.3 交易成本的性质 |
2.3 产权理论 |
2.3.1 产权的内涵、性质及分类 |
2.3.2 产权的功能、界定和保护 |
第3章 中国养老产业融资概述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3.1.1 养老产业概念解析 |
3.1.2 融资概念解析 |
3.1.3 其他相关概念解析 |
3.2 大力推进养老产业融资的现实背景和必要性 |
3.2.1 推进养老产业融资的现实背景 |
3.2.2 大力发展养老产业融资的必要性 |
3.3 中国养老产业融资环境 |
3.3.1 政策环境 |
3.3.2 经济环境 |
3.3.3 社会环境 |
3.4 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存在的融资困境 |
3.4.1 养老产业的特殊性导致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有限 |
3.4.2 养老产业融资能力弱 |
3.4.3 养老市场和融资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4章 中国养老产业融资的模式选择 |
4.1 养老产业融资模式选择的重要方向——混合所有制 |
4.1.1 养老产业融资与混合所有制发展的内在逻辑 |
4.1.2 养老产业混合所有制发展现状 |
4.2 PPP模式 |
4.2.1 PPP项目概述 |
4.2.2 养老产业PPP项目 |
4.2.3 养老PPP项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4.3 上市融资 |
4.4 银行贷款 |
4.5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 |
4.5.1 REITs概述 |
4.5.2 养老型REITs |
4.6 政府类资金融资模式 |
4.6.1 政府引导基金 |
4.6.2 政府补贴类政策 |
4.7 养老信托 |
4.8 其他养老融资模式 |
4.9 养老产业融资模式选择中的最优国有化水平 |
4.9.1 问题的提出 |
4.9.2 模型的构建 |
4.9.3 模型分析 |
第5章 基于三阶段DEA的养老产业融资效率分析 |
5.1 方法介绍 |
5.1.1 DEA模型 |
5.1.2 三阶段DEA模型 |
5.2 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
5.2.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5.2.2 变量选取 |
5.3 三阶段DEA方法的测度 |
5.3.1 第一阶段:未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的养老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
5.3.2 第二阶段:影响融资效率的环境变量分析及投入变量调整 |
5.3.3 第三阶段: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后的养老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
5.4 养老企业融资效率评价 |
5.4.1 不同主营业务类型养老上市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
5.4.2 不同年度养老上市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
5.4.3 结论 |
第6章 国外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及融资经验借鉴 |
6.1 美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及融资经验借鉴 |
6.1.1 美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
6.1.2 美国养老产业融资经验借鉴 |
6.2 欧洲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及融资经验借鉴 |
6.2.1 欧洲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
6.2.2 欧洲养老产业融资经验借鉴 |
6.3 日本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及融资经验借鉴 |
6.3.1 日本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
6.3.2 日本养老产业融资经验借鉴 |
6.4 其他国家的经验借鉴 |
6.5 对中国的启示 |
第7章 促进中国养老产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
7.1 构建完善的养老产业融资供给支持体系 |
7.2 健全养老产业融资政策支持体系 |
7.3 大力推进养老产业市场体系建设 |
7.4 推动“多层次混合型”养老保障体系,实现医养结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中国营商环境对企业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五节 可能存在的创新性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简要评述 |
第三章 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概述 |
第一节 中国营商环境的顶层设计 |
第二节 中国营商环境的发展概况 |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营商环境的典型特征 |
第四节 研究小结 |
第四章 营商改革、企业公关与企业家活动配置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三节 数据来源、样本与模型设定 |
第四节 营商改革影响企业公关的实证分析 |
第五节 营商改革影响企业公关的拓展分析 |
第六节 研究小结 |
第七节 基本启示 |
第五章 金融发展、企业家活动配置与企业家决策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三节 数据来源、样本与模型设定 |
第四节 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家决策的实证分析 |
第五节 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家决策的作用机制 |
第六节 研究小结 |
第七节 基本启示 |
第六章 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家活动配置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三节 样本、变量与模型设定 |
第四节 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家活动配置的实证分析 |
第五节 调节效应 |
第六节 研究小结 |
第七节 基本启示 |
第七章 产权保护与企业家活动配置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三节 样本、数据与模型设定 |
第四节 产权保护影响企业家活动配置的实证分析 |
第五节 产权保护影响企业家活动配置的作用机制 |
第六节 研究小结 |
第七节 基本启示 |
第八章 研究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一节 基本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启示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浙江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现实意义 |
1.1.3 选题的理论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述评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的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2. 浙江省中小企业现状以及制约因素 |
2.1 中小企业的基本概念 |
2.2 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
2.3 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
3. 宁夏自治区中小企业现状以及制约因素 |
3.1 宁夏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
3.2 宁夏自治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
4. 浙江与宁夏两省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优劣程度比较 |
4.1 内部融资环境优劣比较 |
4.1.1 两省区中小企业规模大小比较 |
4.1.2 两省区中小企业科技水平比较 |
4.1.3 两省区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比较 |
4.2 外部融资环境优劣比较 |
4.2.1 两省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环境比较 |
4.2.2 两省区中小企业政府扶持环境比较 |
4.2.3 两省区中小企业法律法规环境比较 |
5. 改善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几点建议 |
5.1 改善我国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建议 |
5.1.1 拓展融资渠道,关注融资租赁 |
5.1.2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加快产业转型 |
5.1.3 加大民营商业银行建设,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体系 |
5.1.4 建立和完善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 |
5.1.5 完善融资担保体系 |
5.2 改善我国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建议 |
5.2.1 规范中小企业管理,提高员工素质 |
5.2.2 提高中小企业生产技术及信用等级 |
5.2.3 完善银行信贷管理制度 |
5.2.4 完善和规范民间金融 |
5.2.5 完善和保障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外贸型中小企业构建战略联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战略联盟模式的研究 |
1.2.2 战略联盟优势的研究 |
1.2.3 战略联盟构建的研究 |
1.3 研究内容和逻辑结构 |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1 定性分析法 |
1.4.2 案例研究法 |
1.5 研究的创新 |
2 外贸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概述 |
2.1 外贸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的定义 |
2.2 外贸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的特点 |
2.2.1 联盟成员企业数目较多 |
2.2.2 联盟企业间关联较紧密 |
2.3 外贸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的模式划分 |
2.3.1 行业协会式的战略联盟模式 |
2.3.2 企业自主形成的战略联盟模式 |
2.4 外贸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的影响效果 |
2.4.1 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
2.4.2 对融资优势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3 外贸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的构建机制 |
3.1 外贸型中小企业构建战略联盟的条件 |
3.1.1 具有共同的联盟意愿 |
3.1.2 生存环境具备联盟所需的软、硬件条件 |
3.2 外贸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
3.2.1 战略联盟模式的比较 |
3.2.2 战略联盟模式的选择 |
3.3 外贸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的构建过程 |
3.3.1 前期构建阶段 |
3.3.2 中期完善阶段 |
3.3.3 后期维护阶段 |
3.4 外贸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的构建要点 |
3.5 本章小结 |
4 海宁中小皮革企业战略联盟的构建 |
4.1 海宁中小皮革企业外贸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1 海宁产业集群发展历程 |
4.1.2 海宁中小皮革企业出口现状 |
4.1.3 海宁中小皮革企业外贸问题分析 |
4.2 海宁中小皮革企业构建战略联盟可行性 |
4.3 海宁中小皮革企业战略联盟的构建路径 |
4.3.1 海宁中小皮革企业战略联盟模式的选择 |
4.3.2 海宁中小皮革企业战略联盟的组织结构设计 |
4.3.3 海宁中小皮革企业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 |
4.4 海宁中小皮革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重点和方向 |
4.5 本章小结 |
5 促进外贸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发展的政策建议 |
5.1 划拨财政专项资金 |
5.1.1 划拨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专向资金 |
5.1.2 划拨联盟成员企业发展专向资金 |
5.1.3 划拨国际市场开拓专向资金 |
5.2 改善融资环境 |
5.2.1 健全外贸型中小企业专向融资法律体系 |
5.2.2 建立面向外贸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 |
5.2.3 完备外贸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
5.3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支持 |
5.3.1 支持联盟创办研发机构 |
5.3.2 支持联盟科技条件平台建设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我国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理论基础 |
一、 市场失灵理论 |
二、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 |
第二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
第一节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分类 |
一、 中小企业 |
二、 融资方式 |
第二节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特征 |
一、 内源融资为主 |
二、 外源融资渠道单一 |
三、 融资成本较高 |
第三节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
一、 从中小企业自身层面分析 |
二、 从金融体系层面分析 |
第四节 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必要性 |
一、 中小企业对经济社会的重要作用 |
二、 中小企业的市场地位较低 |
三、 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 |
四、 国家层面推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
第三章 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 |
一、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的政策 |
二、 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 |
三、 完善融资担保体系的政策 |
四、 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专项政策 |
第二节 地方政府推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 |
一、 推动中小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 |
二、 扶持中小企业在场外市场挂牌融资 |
三、 地方政府成立创业投资基金和直投基金 |
第三节 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间接融资 |
一、 各类中小微企业集合融资方式 |
二、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 |
三、 政府出资成立担保公司和再担保公司 |
四、 政府成立转贷引导基金 |
第四节 地方政府成立规范民间借贷的地方金融组织 |
一、 小额贷款公司 |
二、 民间借贷登记中心和民间融资服务中心 |
第四章 我国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 |
第一节 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
一、 政策缺乏规范化系统性的设计 |
二、 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较多自主制定政策较少 |
三、 较少对制定的政策提出具体明确的量化指标 |
四、 政策缺乏考核监督约束机制 |
五、 政策执行环节复杂涉及层级部门较多 |
六、 中小企业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参与度低 |
七、 政策知晓度不高 |
第二节 国际上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做法 |
一、 韩国政府的做法 |
二、 美国政府的做法 |
第三节 优化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建议 |
一、 科学合理制定中小企业融资扶持的政策 |
二、 完善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辅助体系 |
三、 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工具 |
四、 建议地方政府采取的扶持模式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浙江省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府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2 相关文献综述 |
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3 国内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府政策 |
3.1 国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府政策 |
3.1.1 税收优惠政策 |
3.1.2 财政补贴政策 |
3.1.3 贷款援助政策 |
3.1.4 风险基金政策 |
3.2 国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府政策 |
3.2.1 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 |
3.2.2 财税扶持政策 |
3.2.3 融资担保体系的建立 |
4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4.1 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
4.1.1 中小企业定义与划分标准 |
4.1.2 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
4.1.3 浙江中小企业的作用 |
4.2 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 |
4.3 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表现 |
4.4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
4.4.1 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缺陷 |
4.4.2 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支持不足 |
4.4.3 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不健全 |
4.4.4 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 |
5 浙江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府政策 |
5.1 完善和落实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 |
5.2 构建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
5.2.1 实行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
5.2.2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
5.2.3 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建设 |
5.3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征信体系 |
5.4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海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调研(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D]. 滕磊. 四川大学, 2021(02)
- [2]中国特色小镇功能分析 ——从中小企业提升与乡村振兴互动的角度[D]. 王天宇.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8)
- [3]A银行上海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优化策略研究[D]. 王朔.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4]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D]. 耿国录. 齐鲁工业大学, 2019(09)
- [5]中国养老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 刘佳琪. 吉林大学, 2019(10)
- [6]中国营商环境对企业家的影响[D]. 吕相伟. 厦门大学, 2018(06)
- [7]浙江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比较分析[D]. 杨婷. 江西财经大学, 2016(02)
- [8]外贸型中小企业构建战略联盟的研究[D]. 邢佳美. 北京交通大学, 2015(10)
- [9]我国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苏一颖.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6)
- [10]浙江省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府政策研究[D]. 钟蓓. 浙江大学,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