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论文文献综述)
唐海霄[1](2021)在《小学阶段记叙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记叙文是小学教育阶段学习最基础、最重要的文体,是学习其他文体的基础,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价值。本研究中小学阶段的记叙文是指在小学阶段,以叙述或者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文字为媒介向读者呈现人、事、物、景的变化发展的过程的文本。所以,本论文的记叙文文体采用广义的范畴,广义的记叙文包括常见的新闻、日记、小说、戏剧、童话、神话、寓言、日记、游记、人物传记、叙事性散文等普通文,但不包括叙事性诗歌。从记叙的内容来看,可以划分为写人、记事、描景、状物四类。本研究的课堂教学内容指的是学校教育中,语文课堂40分钟内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所需要的一切材料的总和。本研究认为,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是:符合小学阶段记叙文学习的要求;促进小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小学生的书面语的形成。基于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和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小学阶段记叙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素应该记叙文的内在知识要素和小学生记叙文的阅读能力培养要素。记叙文的内在知识要素包括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内在结构、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及记叙文的叙述者。小学生记叙文的阅读能力培养要素包括认读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为了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了解小学记叙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生成的基本路径是教学内容的实施前提。本研究认为,小学记叙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生成的基本路径主要有教材内容“创生重构”,创设儿童本位的对话空间,演绎与再现文本情境。
赵雪琴[2](2021)在《名师成长及影响的个案研究 ——以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姚嗣芳老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名师是从普通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教师,拥有出类拔萃的个性品质,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名师的素质影响教育质量,是高质量教育的基础。研究名师成长及其影响因素,提供名师成长的经验、路径对于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四川省特级教师姚嗣芳老师为个案,以个案研究的窗口理论、内外因素论、教学做合一和终身学习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法、个案研究法和访谈观察法对名师成长经历进行考察,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名师成长的因素,并发现与探讨名师影响的发挥途径和作用。在姚嗣芳老师身上看到了名师成长的如下特点:首先,名师成长受多种因素影响;第二,名师拥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并付诸实践;第三,名师成长要经历从艺、悟道到创变的阶段,每个阶段都贯穿着教学做合一;第四,名师成长是“切磋琢磨、涵育熏陶、终身学习”的过程;最后,名师成长依赖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姚嗣芳老师身上看名师影响发挥方面有如下发现:第一,名师发挥影响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第二,名师影响的发挥对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三,学校和社会应积极为名师影响的发挥创设条件。个人在研究中的收获和启示:阅读、实践、坚守三足鼎立,广泛读书,敢于实践,注重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发展自己;持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坚定教育信念,积极反思,设置目标;最后,以课为本,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彰显教育风格。
李若然[3](2020)在《小学语文高段“1+X”模式下的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X”的方法是近年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中提出的呼唤,作为新的教学尝试,在一片叫好声背后却是许多教师不知如何着手,而陷入缺乏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的困境;当下语文阅读量少面窄、碎片化阅读的情况涌现,学生的阅读素养亟待提高。基于这些现状,本文立足于语文学科特点、知识点及儿童生命之中的价值主题,将课文“1”和课外文本“X”扣合,在“1+X”模式的比较、分析、整合中构建主题阅读教学设计,对其进行预先分析与决策,为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可循路径。首先,研究源于课堂,归于课堂。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阅读测试对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大致了解,这是研究的起点;对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展示、比对、分析归纳,这是研究的终点。其次,“1+X”方法、主题阅读教学的内涵特点,包括核心概念、选文组合的依据、理论基础等是研究的基石。研究的重点是在理论支撑下教学设计的组织和教学设计举隅上,在“1+X”模式和主题阅读理念下剖析教学设计方法,以小学高段不同文体的人文主题精读课文为案例,对“X”的文本选取和教学设计进行分析,详尽地呈现“1+X”模式下的主题阅读教学设计在理论层面指导下的设计过程以及教学实践情况。
胡颖杰[4](2020)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陶渊明诗歌选编及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不朽的地位,他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极高的成就,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陶渊明开拓了田园诗,丰富了诗歌题材,阔大了诗歌的审美视野,在他笔下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有着新鲜的活力,同时他也开启了平淡朴素的诗歌风格。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作品,对陶渊明诗歌进行鉴赏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论文将从以下三章内容进行叙述:第一章是对陶渊明诗歌自魏晋以来的传播情况及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分析。论文以建国为时间界限,梳理1949年前和1949年后中学语文教材中陶渊明诗歌的选编情况,进而归纳出陶诗选编的内容特点为: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酒中寄托的人生情怀;风格特点为:自然纯朴的清新简练、自由无束的冲淡平和。最后从课程改革的趋势、课程标准的变化以及陶渊明诗歌的广泛影响三方面,论述教材中陶渊明诗歌的选编依据。第二章对现代中学语文教材中陶渊明诗歌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论文作者在大量的一线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中选取《归园田居》(其一)和《饮酒》(其五)的优秀课堂实录以及教学设计,截取有代表性的片断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最后发现陶渊明诗歌教学的聚焦场域主要集中在陶诗简练自然的语言、率真平淡的风格及陶渊明本人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这三个方面。第三章通过对西方着名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发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以及美国课程专家泰勒的“泰勒原理”对陶渊明诗歌教学策略的形成与完善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论文结合以上三种教学理论和一线大量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给出陶渊明诗歌的三个教学策略:专题拓展法、品味鉴赏法、诗文互补法。最后对这三种教学方法在实际课堂运用中的合理性及缺陷进行反思,希望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新思路。
汤向荣[5](2020)在《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实施的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堂教学评价作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日益凸显出来,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相比于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而言,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对于自我认知大部分依赖于教师,他们期待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评价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等多个方面。然而在目前小学语文低年段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评价语的重视明显不够,在评价时忽视个体差异、语言机械单调,没有发挥课堂教学评价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实施情况进行案例分析,希望能引起一线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评价语的重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以上原因,经过一系列分析笔者最终选取了支玉恒、许嫣娜、王丽华三位老师执教的《乌鸦喝水》,通过三位老师讲授《乌鸦喝水》教学过程中评价语的具体实施,对三位老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小学低年段课堂教学评价语使用的规律,为课堂教学评价语的实施提出相应的措施。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问题的缘起、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思路以及创新点。第二部分是对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理性思考,主要包括相关概念、课堂教学评价语的分类和作用特点以及理论基础三方面。第三部分是《乌鸦喝水》课例研究的背景介绍,笔者主要从三位老师基本情况及课例相关知识入手,对支玉恒、许嫣娜、王丽华三位老师执教的《乌鸦喝水》课例进行介绍。第四部分是对三位名师《乌鸦喝水》课堂教学评价语实施的具体评析。笔者通过三位名师讲授《乌鸦喝水》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评价语的实施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研究三位名师评价语使用的异同。第五部分在对小学低年段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语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改善提供借鉴。
刘艳梅[6](2019)在《小学语文“以本为范,以读促写”教学法研究》文中提出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关系密切。大量教学实践也证明,会读确实有利于会写。“以本为范,以读促写”是一种将课文、阅读和写作三者合而为一的读写结合策略,它将课文学习与写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在以课文学习为主的阅读课中渗透写作技巧的指导,使课文成为学生写作的范本,打破以往只在专门的作文课中学写作的低效教学模式,让学生彻底摆脱写作难的包袱。本论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材中的课文为研究文本,通过分析目前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现状,提出了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实施“以本为范,以读促写”教学的必要性和具体途径。论文整体分为三个部分,绪论介绍选题的背景和相关概念,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关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研究现状。第一章论述了实施该教学法的教材依据,着重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因素。第二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写作教学现状,通过实施效果的呈现,阐述了实施“以本为范,以读促写”教学法的现实意义和基本原则。第三章阐述了实施该教学法的具体途径并结合学情将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分为描写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三大类,提出让学生以仿写的形式针对读写结合点进行练写,以小片段的形式进行呈现。结语部分指出,该教学法能有效解决怎么教写作和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它的具体实施步骤是层层推进的,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李汶桌[7](2019)在《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一世纪以来,为了探索语文科学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变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存在的“重功利轻人文”“重教法轻学法”“模式僵硬脱离生活”等积弊,诸多语文教育者在课程创新和改革的道路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四川省语文特级教师卿平海就是众多探索者中的一员。他主张进行语文创意教学,提倡用教师有创意地教,引导学生有创意地学,采用多样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多元活泼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具有全面语文素养的、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时代新人。为了对卿平海的教育思想有一个更为直观和全面的了解,本论文以“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为研究内容,在当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其“专业成长历程”“阅读和作文创意教学”等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给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启示。本论文包括绪论和四个章节在内的正文部分:绪论中阐述本论文提出问题的缘由以及意义,简要介绍对语文创意教学的研究现状、重难点等,意在说明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意教学的重要性。第一章对卿平海专业成长历程进行纵向梳理,使读者对其专业成长历程和发展顺序有一个大致了解并形成初步印象;再对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的内涵、理念及策略进行具体而详细的阐述,以期对其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相关概念和基本主张进行全面认识和了解。第二章是对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中的阅读创意教学基本形态展开论述。主要围绕趣味性阅读(课内和课外趣味阅读)、探究性阅读(自主合作和专题探究)、创造性阅读(对话和阅读课程)进行相关理论的阐释和实践的总结。最后对卿平海阅读创意教学的代表性课例《王几何》进行评析,力求对阅读创意教学基本形态的论述分析中得到对于实行语文阅读创意教学的有益指导。第三章是对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中的作文创意教学基本形态展开论述。从“天天练笔”(游戏性、体验性、思考性和想象性练笔)和“创新作文”(立意、取材、训练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关于作文创意教学的专门研究,以此对卿平海的作文教学理念及实践进行系统总结。最后以卿平海作文创意教学经典课堂实录《纸随心飞》为例进行评析,意在对卿平海作文创意教学实践方法的探寻。第四章是在对卿平海的语文创意教学进行全面探讨之后,结合卿平海的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详细阐述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对阅读创意教学、作文创意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以期为正在追求语文创意教学的教师们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有益指导。
孙萌,迟文秀[8](2021)在《创情境巧设问 自主学习提素养——《金色花》课堂实录与评析》文中提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人物形象、"金色花"的象征义,理解诗歌主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升学生表达能力、诗歌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亲情、大爱,激发学生对母亲、对祖国的爱。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人物形象,诗歌主题。难点:理解金色花的象征意义。背景分析:
陈培达[9](2021)在《互换表达:提升儿童表达的双向迁移能力》文中研究指明阅读与表达并举是统编语文教科书的显着特点。互换表达是引导学生发现选文中丰富的表达特色,利用多种方式促进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相互借鉴,实现双向迁移,多维提升,提高表达教学效益,让学生的表达兼具多重优势。
吴秉旭[10](2021)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并提倡在中小学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的实践。高中各学科己经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大主要维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但与高中的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初中音乐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媒体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呈现出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复杂情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音乐欣赏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困扰。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目的。有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能力去鉴别、选择、品味各种多元化的音乐,这是音乐教育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研究不足,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是: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现状如何?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哪些?3.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基于现有的研究,以及对音乐课程相关理论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理解,本研究结合《标准》关于音乐素养、学段目标、内容标准的相关表述,构建了初中阶段的音乐核心素养框架。本研究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在初中这一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取向,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及其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对有代表性的4节常规课和6节优质课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分析,对教师、学生和教研员的访谈,发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实践教学与《标准》和音乐核心素养要求的差距,面对现实应当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深入探究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教研员和中学音乐教学名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认同度高。通过分析音乐教师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和优质录像课中运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发掘切实可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以解决初中音乐教师设计和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困扰。2.教师在优质课中运用音乐教学策略的特征:(1)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适合度高;(2)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充分;(3)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类型较丰富;(4)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都较充分;(5)优质课中有效组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方式较多。3.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文化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游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感悟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类比学习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题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在对优质课的分析中,新发现了有效的、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组合作体验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信息延伸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问题引导聆听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联觉辅助聆听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4.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有所欠缺。5.影响初中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核心素养及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的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态度与特质的了解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音乐课程改革;媒体文化;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等。在以上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1.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3.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4.将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二、《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阶段记叙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相关研究及其启示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小学阶段的记叙文 |
(二)课堂教学内容 |
二、小学记叙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
(一)符合小学阶段记叙文学习的要求 |
(二)促进小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 |
(三)有利于学生的书面语的形成 |
三、小学记叙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素 |
(一)记叙文的内在知识要素 |
1.记叙文的六要素 |
2.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
3.记叙文的内在结构 |
4.记叙文的叙述者 |
(二)小学生记叙文的阅读能力培养要素 |
1.认读能力 |
2.信息检索能力 |
3.理解能力 |
4.审美能力 |
四、小学记叙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生成的基本路径 |
(一)教材内容“创生重构” |
(二)创设儿童本位的对话空间 |
(三)演绎与再现文本情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2)名师成长及影响的个案研究 ——以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姚嗣芳老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教育改革呼唤名师 |
1.1.2 课程改革需要名师 |
1.1.3 学生发展需要名师 |
1.1.4 个人心向与导师意见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3.3 个人意义 |
1.4 相关文献综述 |
1.4.1 国内研究综述 |
1.4.2 国外研究综述 |
2 研究设计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对“名师”概念的界定 |
2.1.2 对“名师成长”的界定 |
2.1.3 对“名师影响”的界定 |
2.1.4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 |
2.1.5 对“个案研究”的界定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窗口理论 |
2.2.2 内外因素论 |
2.2.3 教学做合一 |
2.2.4 终身学习 |
2.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2.3.1 研究方法 |
2.3.2 研究思路 |
2.4 研究对象 |
2.4.1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
2.4.2 姚嗣芳老师 |
2.4.3 研究的访谈对象 |
3 名师成长影响因素研究 |
3.1 影响姚嗣芳老师成长的内部因素 |
3.1.1 “最适合当老师” |
3.1.2 “不忘初心,必有轴心” |
3.1.3 “走了研究性变革之路” |
3.2 影响姚嗣芳老师成长的外部因素 |
3.2.1 师范教育:铺好一块基石 |
3.2.2 学校环境:培育一片沃土 |
3.2.3 外部支持:搭建一步台阶 |
4 名师影响发挥的途径和作用 |
4.1 名师影响的发挥途径 |
4.1.1 带教徒弟制度化 |
4.1.2 教育媒体传师魂 |
4.1.3 着书立说论教育 |
4.1.4 示范课堂显风格 |
4.2 名师影响发挥的作用 |
4.2.1 理清教学思路 |
4.2.2 鼓励给足勇气 |
4.2.3 敢于接受挑战 |
5 研究发现与启示 |
5.1 从姚嗣芳老师身上看名师成长 |
5.1.1 名师成长受多种因素影响 |
5.1.2 名师拥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并付诸实践 |
5.1.3 名师成长要经历从艺、悟道到创变的阶段,教学做合一 |
5.1.4 名师成长是“切磋琢磨、涵育熏陶、终身学习”的过程 |
5.1.5 名师成长依赖于良好的外部环境 |
5.2 从姚嗣芳老师身上看名师影响发挥 |
5.2.1 名师影响发挥的途径多样 |
5.2.2 名师影响的发挥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
5.2.3 学校和社会应积极创设条件让名师发挥作用 |
5.3 研究的个人收获与启示 |
5.3.1 阅读、实践、坚守三足鼎立 |
5.3.2 持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 |
5.3.3 以课堂彰显教学主张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访谈提纲 |
附录B:成都市第二届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名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小学语文高段“1+X”模式下的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由来及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1+X”模式及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意蕴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二节 “1+X”模式的特点及“X”的选文依据 |
第三节 选文组合的意义、优势 |
第四节 小学语文高段“1+X”模式下的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阅读教学设计的组织 |
第一节 前端分析 |
第二节 教学目标 |
第三节 教学内容的选择 |
第四节 教学评价 |
第五节 教学设计的方法及流程 |
第四章“1+X”模式下的主题阅读教学设计举隅 |
第一节 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
第二节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
第三节 实用文章阅读教学设计 |
第四节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
第五章 反思与总结 |
第一节 教学实践中的开展情况 |
第二节 总结 |
第三节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中学语文教材中陶渊明诗歌选编及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意义与价值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陶渊明诗歌的传播与中学语文教材选编情况分析 |
第一节 陶渊明诗歌的传播与中学语文教材选编情况 |
一、陶渊明诗歌在魏晋后的传播情况 |
二、1949年以前中学语文教材中陶渊明诗歌选编情况 |
三、1949年至今中学语文教材中陶渊明诗歌选编情况 |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材中陶渊明诗歌选编特色 |
一、内容特点 |
二、风格特点 |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材中陶渊明诗歌选编依据 |
一、课程改革的导向 |
二、课程标准的制约 |
三、陶渊明诗歌的广泛影响 |
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陶渊明诗歌教学案例研究 |
第一节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案例分析 |
一、通过解析题眼,层层深入文本 |
二、比较不同风格,发现陶诗独特 |
第二节 《饮酒》(其五)教学案例分析 |
一、在朗读中品诗韵 |
二、在炼字中鉴诗情 |
第三节 陶渊明诗歌教学的聚焦场域 |
一、简练自然的语言 |
二、率真平淡的风格 |
三、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 |
第三章 陶渊明诗歌教学策略及反思 |
第一节 陶渊明诗歌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 |
一、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
二、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三、泰勒的“目标模式”教学原理 |
第一节 陶渊明诗歌教学策略 |
一、专题拓展法 |
二、品味鉴赏法 |
三、诗文互补法 |
第三节 陶渊明诗歌教学策略的反思 |
一、专题拓展教学策略的反思 |
二、品味鉴赏教学策略的反思 |
三、诗文互补教学策略的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实施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一)课堂教学评价影响着课堂质量的提高 |
(二)课堂教学评价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 |
(三)课堂教学评价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
(四)目前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实施不当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 |
四、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理性思考 |
一、概念界定 |
(一)评价 |
(二)评价语 |
(三)课堂教学评价语 |
(四)小学低年段 |
二、课堂教学评价语的分类、特点及作用 |
(一)课堂教学评价语的分类 |
(二)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特点 |
(三)课堂教学评价语的作用 |
三、理论基础 |
(一)小学低年段学生心理特点 |
(二)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 |
(三)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
第二章 课例《乌鸦喝水》相关介绍 |
一、关于课例《乌鸦喝水》 |
(一)作者介绍 |
(二)《乌鸦喝水》在文本中的定位 |
(三)为何选择《乌鸦喝水》课例 |
二、小学语文名师的选择 |
(一)支玉恒 |
(二)许嫣娜 |
(三)王丽华 |
第三章 小学语文名师课例评析 |
一、支玉恒课例评析 |
二、许嫣娜课例评析 |
三、王丽华课例评析 |
四、三位老师课例分析 |
(一)三位老师评价语实施的相同点 |
(二)三位老师评价语实施的不同点 |
第四章 名师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实施的启示 |
一、评价内容 |
(一)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
(二)评价具体有效 |
(三)评价要因人而异 |
二、评价语言 |
(一)评价语言通俗易懂 |
(二)评价语言幽默风趣 |
三、评价角度 |
(一)发展性评价 |
(二)运用多元评价 |
(三)开放性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小学语文“以本为范,以读促写”教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宗旨及意义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
第一章 实施“以本为范,以读促写”教学法的教材依据 |
一、单元导读渗透“以读促写”的阅读指导 |
二、课文选编体现“以读促写”的特色 |
三、课后习题突出“以读促写”之特点 |
四、“单元写作版块”中“以读促写”的范例引导 |
第二章 实施“以本为范,以读促写”教学法之调研状况及其基本原则 |
一、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写作现状调查及成因 |
二、实施效果反馈 |
三、实施“以本为范,以读促写”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
第三章 实施“以本为范,以读促写”教学法的具体途径 |
一、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式 |
二、学习课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
三、学习课文中的表现手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写作及语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7)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重难点 |
五、可能的创新点 |
第一章 卿平海与语文创意教学基本主张 |
第一节 卿平海专业成长历程 |
一、求解乐学方法 |
二、尝试智慧策略 |
三、自我更新和团队发展 |
第二节 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基本主张 |
一、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内涵 |
二、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理念 |
三、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策略 |
第二章 阅读创意教学的基本形态:构造平等对话的教学生态圈 |
第一节 趣味性阅读 |
一、课内趣味阅读 |
二、课外趣味阅读 |
第二节 探究性阅读 |
一、学生自主探究,重在独立思考 |
二、师生合作探究,重视互补互助 |
三、课外专题探究,强调内外联系 |
第三节 创造性阅读 |
一、在对话中进行创造性阅读 |
二、创造性地开发阅读课程 |
第四节 阅读创意教学课例评析——以《王几何》为例 |
一、创造性地开展多重对话 |
二、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艺术 |
三、合作探究中落实主体地位 |
第三章 作文创意教学的基本形态:营造个性化表达的精神家园 |
第一节 天天练笔享受诗意生活 |
一、游戏性练笔 |
二、体验性练笔 |
三、思考性练笔 |
四、想象性练笔 |
第二节 创新作文享受快乐阳光 |
一、立意构思创新多换角度优选立意 |
二、取材选材创新利用教材作支架 |
三、训练方法创新成长作动力天天动笔 |
第三节 作文创意教学课例评析——以《纸随心飞》为例 |
一、问题聚焦、创新取材 |
二、情趣语言、游戏课堂 |
三、生命体验、启发想象 |
四、互评互改、训练有道 |
第四章 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启示 |
第一节 关于阅读创意教学的启示 |
一、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
二、读写结合提升阅读效果 |
三、课堂评价讲究语言艺术 |
第二节 关于作文创意教学的启示 |
一、利用游戏调动生命体验 |
二、在想象中开发创造性思维 |
三、勤练是写作的法宝 |
第三节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
一、进行教学反思,坚持教育总结 |
二、进行教学研究,创造教学作品 |
三、开展终身学习,提升教学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创情境巧设问 自主学习提素养——《金色花》课堂实录与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背景分析: |
教学过程: |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
评析: |
(9)互换表达:提升儿童表达的双向迁移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互换表达的界定 |
二、互换表达的必要性 |
(一)统编教科书的显性要求 |
(二)双向互动的隐性资源 |
(三)优势兼具的要素利用 |
(四)螺旋式上升的学习需要 |
三、互换表达的范围 |
(一)文本内互换 |
(二)文章间互换 |
(三)跨界互换 |
四、互换表达的方法 |
(一)角色互换 |
(二)文体特色互换 |
(三)表达方法互换 |
(四)写作视角互换 |
(10)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实践 |
三、工作经历的启发 |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
一、概念界定 |
二、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关于核心素养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
一、关于核心素养及其与课程关系的研究 |
二、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
第二节 关于音乐欣赏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 |
一、音乐欣赏的理解 |
二、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
第三节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 |
二、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
第四节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
三、国外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
四、国内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
第五节 简要述评 |
一、有关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
二、关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讨论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质化研究取向 |
二、课堂观察 |
三、访谈 |
四、案例分析 |
第三节 研究过程 |
一、研究计划 |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四节 研究的效度与研究伦理 |
一、研究的效度 |
二、研究的伦理 |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目标 |
第一节 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与目标 |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 |
二、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理解 |
第二节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思 |
一、音乐素养在《标准》中的体现 |
二、音乐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
三、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建 |
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核心素养 |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分析 |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
一、研究对象 |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常规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
一、《非洲的灵感》一课的详细分析 |
二、音乐欣赏常规课的综合分析 |
第三节 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
一、教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整体比较单一 |
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与教学内容适合度不高 |
三、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价值的认识不够 |
四、很少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分析 |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
一、研究对象 |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
一、《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的详细分析 |
二、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的综合分析 |
第三节 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
一、优质课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二、优质课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三、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
四、优质课中体现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
第六章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教学内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 |
二、教师素养 |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
四、对学生知识、态度和特质的了解 |
五、学校制度和教学环境 |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 |
二、媒体文化的影响 |
三、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 |
第七章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改进 |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 |
一、依据《标准》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 |
二、根据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
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
第二节 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
一、针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二、针对音乐情绪与情感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三、针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四、针对风格与流派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五、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
第三节 将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 |
二、拓展教材资源,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
三、淡化经典与流行的界线,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
一、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
二、优质课与常规课中均有较丰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 |
三、优质课中发现一些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四、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
五、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的因素 |
第二节 建议 |
一、教师要熟知“核心素养”和《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成败的关键 |
三、针对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
五、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访谈提纲 |
附录二:6 节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课堂观察记录表 |
后记 |
四、《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阶段记叙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D]. 唐海霄.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名师成长及影响的个案研究 ——以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姚嗣芳老师为例[D]. 赵雪琴. 成都大学, 2021(07)
- [3]小学语文高段“1+X”模式下的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 李若然.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6)
- [4]中学语文教材中陶渊明诗歌选编及教学研究[D]. 胡颖杰. 河南大学, 2020(02)
- [5]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实施的案例研究[D]. 汤向荣.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6]小学语文“以本为范,以读促写”教学法研究[D]. 刘艳梅. 湖南大学, 2019(07)
- [7]卿平海语文创意教学研究[D]. 李汶桌.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8]创情境巧设问 自主学习提素养——《金色花》课堂实录与评析[J]. 孙萌,迟文秀.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10)
- [9]互换表达:提升儿童表达的双向迁移能力[J]. 陈培达. 小学语文, 2021(Z2)
- [10]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 吴秉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