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宁镇洋旅游区实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建设宁镇洋旅游区实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一、构建宁镇扬旅游区 实施区域旅游开发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鹏[1](2020)在《宁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促进乡村振兴,越来越成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基层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山东省宁阳县着力挖掘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将旅游产业纳入全县十强产业,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点。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旅游市场开发、相关利益主体现状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成为宁阳县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此本文以宁阳县乡村旅游发展为切入点,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宁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及建议。本文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内容,通过查阅梳理相关文献资料,明确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分析了宁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条件、产业特征及其典型模式。在对宁阳县区位条件、自然环境、交通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宁阳县乡村旅游的产业特征、主要发展模式,并对宁阳县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东疏镇胡茂村、吴村圣地农庄以及蒋集友邦田园综合体项目等典型案例逐一阐述分析。第三部分,通过前期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对宁阳县乡村旅游客源、经营主体以及当地居民进行了细致分析,从而了解了多元相关利益主体的基本现状和现实需求。第四部分,在前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宁阳县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自然与经济局限性问题、乡村旅游产品的内容与形式创新性问题、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与旅游产品品质提升问题以及乡村旅游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与规范性问题等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五部分,结合宁阳县乡村旅游发展实际和现实需求,探讨宁阳县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一是通过明确宁阳县乡村旅游市场定位、构建宁阳县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和制定宁阳县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战略进一步拓宽宁阳县乡村旅游市场;二是通过发展观光游览型、休闲度假型以及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完善建设宁阳县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三是通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投融资相关机制以及合理规划乡村旅游地居民利益等举措,充分调动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四是从交通、住宿、接待、餐饮等角度出发,详细制定出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的合理性建议。

伍敏学[2](2017)在《宁海县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60份农户和140份游客共计200份调查问卷与统计资料数据库,本研究对宁海县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其对当地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然后采用SWOT分析方法,就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及其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和威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战略矩阵,对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策略选择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对当地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调查结果显示,71.67%和75%的当地村民认为,乡村旅游增加农户收入水平;80%的当地居民认为,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明显改善了当地的交通、通讯、卫生和安全等基础设施,促进了许家山的村庄发展和社会进步;此外,61.67%的村民认为,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让其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2)宁海县许家山乡村旅游的优势主要表现为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健全,基本构架了人性化的服务制度和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并且在许家山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机会主要有许家山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环境优越;游客对许家山自然景观和人文风光资源的偏好程度高,并对当地旅游服务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这为区位条件优越、景区特色明显的许家山发展乡村旅游带来了巨大的机会。(3)宁海县许家山乡村旅游的劣势主要表现为乡村旅游规划不合理、古建筑保护不利、旅游产品单一和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且服务理念差等:在当前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同行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威胁主要有资金短缺,消费者在许家山旅游区停留时间短、消费不足和环境与旅游资源承载力有限等;但是,在当今乡村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这些劣势或威胁都是乡村旅游行业存在普遍存在的问题。(4)通过构建战略矩阵,未来宁海县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应选择扩张性的SO战略。这是因为宁海县许家山乡村旅游优势十分明显,并且面临较好的发展机会,而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劣势方面属于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且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的威胁,均可以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给予降低。其次,结合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许家山地区乡村旅游游客数量上升速度较快,扩张速度较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结合SWOT分析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许家山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应选择扩张性SO战略。基于研究结论,研究认为:(1)在许家山当前社会和经济环境下,当地政府应该进一步鼓励和支持许家山乡村旅游发展,把许家山建成当地知名的旅游品牌。(2)在当前顾客至上的时代,负责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的有关部门,应该根据游客多元化需求,发展特色鲜明、服务周到的品牌项目,并对管理人员加强优质化服务的培训工作。(3)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许家山采取扩展性SO战略后,如何继续保持市场的领先地位,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需要考虑的另外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也是日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裴启云[3](2012)在《宁镇扬旅游同城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综观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包括基础设施、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缺陷,而地区旅游开发与周边地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着力解决这一发展瓶颈的有效尝试就是区域旅游合作。伴随“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政府、企业等各种力量加大力度推动旅游业的区域合作,合作方式与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同城化战略强调地区间形象定位、产品开发、营销推广、保障体系等方面打破行政区划,是当前发展环境下相邻地区实现“经济区经济”、最大限度发掘地区潜力的重要发展战略。旅游产业的高关联性决定了旅游同城化发展将成为地区同城化发展的先导,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借鉴作用。南京、镇江和扬州三地(简称宁镇扬三地)关系特殊,特以三地为主体,探讨旅游同城化。宁镇扬三地地理位置毗连,文化、经济等关联性大,旅游资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并存、居民合作认同度较高、政府机构重视旅游业合作。但镇江和扬州较南京而言旅游业发展水平较薄弱,很大程度上依赖南京的带动。三地旅游同城化发展战略将有效激发三地旅游业的发展潜力,改观现有发展劣势,以旅游为先导,拉动其他产业的合作发展。通过综合旅游区域合作、同城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借鉴区域经济增长极、核心-边缘、产业竞争优势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相关地区的发展经验,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出主要结论包括:(一)宁镇扬的旅游同城化具备政府支持和较强市场需求两个重要基础因素。(二)宁镇扬三地实现旅游同城化具备政府态度和发展机遇、旅游需求条件和旅游生产要素等核心驱动要素和旅游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旅游企业发展战略以及旅游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等辅助驱动要素。(三)构建了宁镇扬实现旅游同城化的路径。宁镇扬旅游同城化的发展模式是南京为增长极的吸引带动型;旅游宣传口号设定为:江河交汇处名城,文化旅游宁镇扬;旅游线路设计融汇历史文化、水文化、美食、宗教、战争等因素;营销推广应继续贯彻以政府机构为主体的合作营销的模式,体现地区特性,策略多元化;建立区域性的旅游合作组织、利益分配机制、投诉处理机制,对接三地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人才培养和旅游科研能力等将会极大的促进三地一体的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期望本研究能够对宁镇扬地区旅游业转型发展有所裨益,有效联系苏南与苏中旅游经济发展,拉动苏北旅游,对其他实施旅游同城化发展战略的区域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姜晋荣[4](2011)在《扬州休闲旅游发展》文中认为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是“宁镇扬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众多品位高、垄断性强的人文历史休闲旅游资源和一批风景独特、环境宜人的自然休闲旅游资源。当前,扬州正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休闲旅游在扬州尚处于起步阶段,转型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抓住现实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切实促进扬州传统旅游的转型升级,促进扬州休闲旅游的发展,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扬州旅游发展的主要任务。要发展扬州休闲旅游,首先需要对扬州休闲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潜在和现实的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分析,找出休闲旅游发展的机遇挑战和优劣势。其次,在遵循创新与继承相结合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市、区、县整体协调发展原则,坚持生态为优先,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运用休闲城市理论、文化营销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和区域休闲旅游运行系统理论对扬州休闲旅游发展进行了构想。最后,文章具体从城市休闲环境建设、休闲旅游产品打造、休闲旅游服务建设、休闲经营与管理、休闲旅游营销等五个方面提出休闲旅游发展的措施。

高曾伟,易向阳[5](2010)在《镇江旅游对接上海世博会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给镇江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商机。但对接上海世博会,镇江还有很多薄弱环节。为此,应强化时段对接,加大对世博会的宣传;开发旅游新品,吸引中高端中外游客;突出同城异地,实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旅游一体化推进平台;贯彻大服务战略,全面改善城市服务能力等对策。

宋立[6](2009)在《滨水历史文化名城水资源转化机制研究 ——以扬州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滨水历史文化名城将水资源开发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资源的稀缺性和相应的名城效应使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反复建设和优化,人们对城市滨水区的保护性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也日益被关注。名城的水资源开发为顺应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必须解决现有水资源开发规划中量能不均衡问题,即探究水资源转化的过程。回顾和分析国内外转化机制研究、水资源开发研究和水资源转化机制研究,还有一些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有待我们解决。联系滨水历史文化名城水资源开发实际进行资源转化机制的研究更不多见。因此,为推动旅游城市产业经济循序发展,我们应该很好地讨论如何构建系统的、动态的、循序渐进的水资源转化机制模型。为了寻求水资源转化机制的过程支点、平衡转化步骤的量能、实现水利资源和旅游产业之间的有效联结,笔者通过对已有典型实例(扬州)的分析,逐步摸索出资源转化步骤及运行规则,并通过事实求证找出模型运作中的两大系统,即旅游产业经济循环系统和驱动系统。其中,将尝试使用系统与还原、城市更新、城市空间发展、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地方文脉、竞争性定位、城市经营等理论和“点面纵横”分析法。滨水城市的水利资源、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产业几个要素构成了旅游产业经济循环系统。而驱动系统则由四大转化机制构成:水系统开发转化机制,从目标机制、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四个方面探讨水利系统的建设方案及理论步骤,以实现水利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的过程;水文化品牌转化机制,从扬州水资源整治、品牌营销、效果反馈等方面实现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的过程;区域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机制,把扬州纳入宁镇扬、长三角经济板块以实现旅游产品向旅游区域产业转化的过程;水资源开发管理优化机制,精炼整个水资源转化机制模型运作过程,形成水资源开发与产业经济一体化发展链。我们在进行滨水资源开发和规划时应充分考虑系统驱使和过程转化等因素,从而拓展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化产业链的结构,实现城市整体利益最大化。转化机制模型推动资源开发进程,资源开发提升转化机制经济价值,这是转化机制与资源开发的首次动态化、程序式耦合,也是本文研究精髓所在。

高曾伟[7](2009)在《镇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环境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因素,也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镇江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健全环保管理制度,增加环保经费,处理好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建议创新思维,整合资源,加快发展镇江旅游业。

刘传华,曹靖,陈彩虹,张宏磊,田谆君,王岚[8](2008)在《宁镇扬旅游区域合作的基础及其战略》文中研究指明南京、镇江和扬州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开发较好,是江苏省三个重要的旅游城市,但是缺少有效的区域旅游联动,本文通过对三地旅游资源禀赋、区域条件以及交通便捷性、经济发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表明,三地加强合作可以实现区域旅游品牌的打造、实现区域旅游开发利益的最大化。

刘传华,张捷,曹靖,陈彩红,张宏磊[9](2008)在《宁镇扬旅游区域合作的基础及其战略》文中提出通过对南京、镇江和扬州三地区旅游资源禀赋、区域条件以及交通便捷性、经济发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地区加强合作可以实现区域旅游品牌的打造、实现区域旅游开发利益的最大化.

戴光中[10](2008)在《扬州地理区位变迁与经济发展分析》文中认为区位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核心。准确的区位分析对于明确区域发展优劣势,制定、实施正确的区域发展规划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现代地理区位研究无疑是现代地理学的核心课题之一”。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以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扬州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主线,分析总结扬州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及影响因素,并在分析影响扬州经济发展区位的现状和朱来走势的基础上,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对未来扬州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扬州区位的历史变迁,导致了扬州经济的历史发展经历三次辉煌,即西汉、晚唐和清初。分析影响扬州经济发展的各因素,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区位优势是相对的,在分析区位优势时要坚持动态分析的方法;交通在扬州经济的历史兴衰中始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未来扬州经济发展中应将交通放在重要地位;经济区是都市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扬州应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地融入发达地区的“经济板块”中去;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的一种重要结构,区域的发展需要以区域空间结构为依托。扬州要抓住机遇,在新一轮空间结构调整中构建符合区域发展和宏观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的空间结构。具体包括构建宁镇扬成长三角和扬州市域空间结构优化。鉴于目前扬州经济相对薄弱,构建宁镇扬成长三角,应该分为两个阶段采用两种空间模式。第一步是将扬州和镇江两市进行整合,实现经济一体化发展,使其成为界于上海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之间的新的增长极;第二步构建宁镇扬成长三角,实现区域经济由极核发展阶段向扩散发展阶段持续、稳定、协调的过渡。而扬州市域空间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则是以协调城乡关系为主线展开的,通过构建新的产业关系、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关系和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城乡通道系统、理顺城乡“流”动、探索新的城乡空间结构模式等措施,建立起符合区域发展实际和宏观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的城乡空间结构。

二、构建宁镇扬旅游区 实施区域旅游开发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构建宁镇扬旅游区 实施区域旅游开发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宁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宁阳县乡村旅游发展进入新时期
        1.1.2 宁阳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
        1.1.3 农村土地政策更加健全
        1.1.4 山东省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已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主要的创新点
        1.5.2 待弥补的不足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乡村旅游基本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产业融合理论
        2.2.3 社区参与理论
        2.2.4 体验经济理论
3 宁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条件、产业特征及其典型模式分析
    3.1 宁阳县概况
        3.1.1 区位条件
        3.1.2 自然环境
        3.1.3 交通情况
        3.1.4 经济水平
    3.2 宁阳县乡村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3.2.1 乡村旅游资源分类原则及依据
        3.2.2 乡村旅游资源实体调查
        3.2.3 乡村旅游资源分析
    3.3 宁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特征分析
        3.3.1 多业融合,做活了“旅游+”文章
        3.3.2 创新产品,增加了乡村旅游新供给
        3.3.3 做活项目,强化了旅游发展支撑力
        3.3.4 创优环境,乡村旅游服务达到新水平
    3.4 宁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模式分析
        3.4.1 休闲体验旅游型
        3.4.2 农旅产业带动型
        3.4.3 乡村观光旅游型
4 宁阳县乡村旅游相关利益主体现状分析
    4.1 宁阳县乡村旅游客源市场调查分析
        4.1.1 数据来源
        4.1.2 游客的基本信息分析
        4.1.3 游客的需求分析
        4.1.4 游客的旅游动因及满意度分析
    4.2 宁阳县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宁阳县乡村旅游地经营主体的基本信息分析
        4.2.3 宁阳县乡村旅游地经营主体的经营状况分析
    4.3 宁阳县乡村旅游地民众的分析
        4.3.1 数据来源
        4.3.2 宁阳县乡村旅游地民众的基本信息分析
        4.3.3 居民对乡村旅游开发的认知分析
5 宁阳县发展乡村旅游的问题诊断
    5.1 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自然与经济局限性问题
        5.1.1 客源市场的近域性特征凸显
        5.1.2 消费结构处于中低端水平
    5.2 乡村旅游产品的内容与形式创新性问题
        5.2.1 旅游内容单一性较强
        5.2.2 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
    5.3 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与旅游产品品质提升问题
        5.3.1 旅游淡季时间过长
        5.3.2 旅游产品品质欠佳
        5.3.3 旅游服务设施不配套
    5.4 乡村旅游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与规范性问题
        5.4.1 当地群众参与度不高
        5.4.2 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
        5.4.3 从业人员专业化不强
6 宁阳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
    6.1 拓宽宁阳县乡村旅游市场
        6.1.1 明确宁阳县乡村旅游市场定位
        6.1.2 构建宁阳县乡村旅游品牌体系
        6.1.3 制定宁阳县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战略
    6.2 建设宁阳县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6.2.1 积极发展观光游览型乡村旅游产品
        6.2.2 重点发展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
        6.2.3 突出发展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
    6.3 充分调动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性
        6.3.1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6.3.2 建立健全投融资相关机制
        6.3.3 合理规划乡村旅游地居民利益
    6.4 建设宁阳县乡村旅游配套设施
        6.4.1 建设乡村旅游内部交通网络
        6.4.2 建设乡村旅游接待设施
        6.4.3 建设乡村游客集散中心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2)宁海县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分析方法
        1.3.2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图
    1.4 数据来源及说明
    1.5 本文的特色与难点
第二章 乡村旅游开发的相关文献综述
    2.1 乡村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
        2.1.1 乡村旅游的概念
        2.1.2 乡村旅游市场
        2.1.3 乡村旅游开发
    2.2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相关研究
        2.2.1 乡村旅游基本类型
        2.2.2 乡村旅游开发的具体模式
    2.3 乡村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的相关研究
        2.3.1 乡村旅游开发的经营
        2.3.2 乡村旅游开发的管理
        2.3.3 乡村旅游开发的经营管理
    2.4 研究综述
第三章 宁海县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对当地的影响
    3.1 宁海县许家山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3.1.1 宁海县许家山石头古村基本情况
        3.1.2 宁海县许家山乡村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
    3.2 宁海县许家山乡村旅游发展对当地的影响
        3.2.1 许家山乡村旅游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3.2.2 许家山乡村旅游发展对当地文化与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
        3.2.3 许家山乡村旅游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宁海县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4.1 优势(strengths)分析
        4.1.1 许家山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4.1.2 交通、通讯等基础硬软件设施健全
        4.1.3 人性化服务与科学管理
        4.1.4 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取得成效
    4.2 劣势(weaknesss)分析
        4.2.1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不合理
        4.2.2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和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4.2.3 从业人员素质低且服务理念差
        4.2.4 保护不力,古建筑破坏严重
    4.3 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4.3.1 长三角都市圈消费需求潜力大
        4.3.2 许家山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环境优越
        4.3.3 游客对乡村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偏好
        4.3.4 游客对当地旅游服务的满意度高
    4.4 威胁(threats)分析
        4.4.1 同行竞争日益激烈
        4.4.2 游客短暂停留消费不足
        4.4.3 外部资金来源单一且融资环境差
        4.4.4 环境与旅游资源承载力面临较大挑战
第五章 宁海县许家山乡村旅游旅游开发的策略选择
    5.1 宁海县乡村旅游开发策略矩阵模型的构建
    5.2 宁海县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策略选择分析
    5.3 宁海县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的对策分析
        5.3.1 进一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5.3.2 加快现有村落的提升与改造
        5.3.3 实施政府主导型的开发战略
        5.3.4 构建和完善许家山旅游品牌
        5.3.5 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与管理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I
附录II
个人简历
致谢

(3)宁镇扬旅游同城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区域联合发展成为主流趋势
        二、顺应地区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宁镇扬地区旅游业合作的逐步深入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内容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同城化现象及形成机理研究
        一、同城化现象研究概况
        二、同城化现象及其机理分析
    第二节 区域旅游合作研究概述
        一、对都市圈、城市群等相关区域合作模式的研究
        二、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述评
        三、相关区域合作模式与战略对同城化的借鉴作用
    第三节 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同城化现象及其机理研究的不足
        二、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的不足之处
        三、本文研究视角
    第四节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三章 宁镇扬旅游同城化的背景分析
    第一节 宁镇扬三地关联度分析
        一、宁镇扬地区区位时空分析
        二、宁镇扬三地旅游资源关联度分析
    第二节 宁镇扬三地经济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宁镇扬三地经济发展现状
        二、宁镇扬三地旅游业发展现状
    第三节 宁镇扬旅游同城化发展认知现状
        一、宁镇扬地区政府机构态度
        二、宁镇扬地区社会民意认知
第四章 宁镇扬旅游同城化的驱动力
    第一节 旅游同城化的一般驱动力
        一、基础要素的驱动
        二、旅游资源的驱动
        三、政府的驱动
        四、供求矛盾的驱动
    第二节 宁镇扬旅游同城化的驱动力
        一、旅游业面临的机遇和政府组织对旅游业的态度驱动
        二、旅游需求驱动
        三、旅游产业生产要素驱动
        四、旅游产业结构和竞争驱动
        五、旅游企业发展战略驱动
        六、旅游相关产业和产业要素驱动
第五章 宁镇扬旅游同城化的推进路径
    第一节 宁镇扬旅游同城化的模式选择
        一、一般模式
        二、宁镇扬地区旅游同城化模式
    第二节 宁镇扬旅游形象定位与旅游产品开发
        一、宁镇扬地区旅游形象定位
        二、宁镇扬地区旅游产品开发设计
    第三节 适应宁镇扬旅游同城化的旅游营销推广策略
        一、营销主体选择
        二、品牌营销策略
        三、促销策略
    第四节 宁镇扬旅游同城化保障体系的营建
        一、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稳固的旅游合作组织
        二、出台三地一体的旅游同城化规划
        三、地区间利益合理分配的机制构建
        四、区域内旅游投诉处理机制构建
        五、三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对接
        六、旅游同城化发展的人才与科研保障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扬州休闲旅游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难点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理论意义
        三、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线路
第二章 研究基础
    第一节 休闲旅游的基本内涵
        一、休闲旅游
        二、休闲旅游资源
        三、休闲力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休闲城市理论
        二、文化营销理论
        三、体验经济理论
        四、区域休闲旅游运行系统理论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休闲旅游研究进展
        二、国内休闲旅游研究进展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四、国内外休闲旅游发展经验总结
第三章 扬州休闲旅游现状研究
    第一节 扬州休闲旅游发展概况
        一、扬州旅游业发展概况
        二、扬州休闲旅游现状分析
    第二节 扬州休闲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产品结构仍以观光为主,产品缺乏创新
        二、旅游配套设施相对滞后,休闲旅游要素不健全
        三、休闲旅游产业链薄弱,缺少龙头企业
        四、休闲旅游资源缺乏深度开发
        五、体制机制尚未完善,缺乏持续发展动力
        六、各县市旅游发展不平衡
        七、旅游季节性明显,且淡季较长
第四章 扬州休闲旅游开发构想
    第一节 扬州休闲旅游SWOT分析
        一、机遇分析
        二、挑战分析
        三、优势分析
        四、劣势分析
    第二节 扬州休闲旅游开发思路
        一、扬州休闲旅游开发指导思想
        二、扬州休闲旅游开发的原则
        三、扬州休闲旅游发展运行系统设计
第五章 扬州休闲旅游开发措施
    第一节 城市休闲环境建设
        一、市民休闲力
        二、基础休闲力
        三、环境休闲力
    第二节 城市休闲旅游产品打造
        一、优化传统旅游产品
        二、打造重点休闲旅游产品
        三、开发新型休闲旅游产品
    第三节 城市休闲服务建设
        一、完善旅游服务的硬件体系
        二、完善旅游服务支持系统
        三、建设旅游导引系统
        四、提高一线人员服务水平
    第四节 城市休闲经营与管理
        一、政府组织
        二、旅游企业
        三、行业协会
    第五节 城市休闲旅游营销
        一、扬州休闲旅游营销理念
        二、扬州休闲旅游营销策略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本文结论
    二、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减果
致谢
论文评审意见
答辩委员会决议

(5)镇江旅游对接上海世博会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强化时段对接, 加大对世博会的宣传
2 开发旅游新品, 吸引中高端中外游客
3 突出同城异地, 实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4 创新管理机制, 建立旅游一体化推进平台
5 贯彻大服务战略, 全面改善城市服务能力
    1) 强化旅游基础设施。
    2) 强化双语人才的培养。
    3) 打造旅游演艺精品。
    4) 创新体制、机制。

(6)滨水历史文化名城水资源转化机制研究 ——以扬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内容与论题界定
    第二节 研究背景与相关概念辨析
    第三节 研究价值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五节 理论框架设计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转化机制的研究动态
    第二节 滨水城市水资源的研究动态
        一、国内外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历程
        二、对城市滨水空间开发规划的研究
        (一) 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利用
        (二) 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
        三、对城市滨水旅游开发规划的研究
        (一) 城市滨水实体景观设计
        (二) 城市滨水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四、对城市水环境结构性调整的研究
        (一) 水生态环境的整治
        (二) 水休闲环境的构建
        (三) 水域规划开发管理的创新
    第三节 扬州水资源的研究动态
第三章 论水系统开发转化机制
    第一节 水系统开发转化机制的理论依据
        一、系统与还原机制
        二、城市更新机制
    第二节 水系统开发目标机制
        一、社会价值层面
        二、经济价值层面
        三、文化价值层面
        四、生态价值层面
        五、景观价值层面
        六、环境价值层面
    第三节 水系统开发动力机制
        一、水系统开发拉动力的研究——城市更新拉力模式
        (一) 城市滨水区域更新目标及遵循原则
        (二) 城市滨水区域更新程序及评析标准
        (三) 城市滨水区域更新机制发展热点及趋势
        二、水系统开发推动力的研究——城市竞争推力模式
        (一) 城市滨水地域发展与城市竞争力的互动构架
        (二) 滨水城市竞争推力的具体实施模式
    第四节 水系统开发激励机制
        一、基于水系统投资策略的激励机制分析
        二、基于水系统融资战略的激励机制分析
        (一) 从赠款和内部资源角度梳理水系统开发的激励机制
        (二) 从贷款和资产净值角度梳理水系统开发的激励机制
    第五节 水系统开发约束机制
        一、“结构论”作用机理
        二、“双因素论”作用机理
        三、“三因素论”作用机理
        四、“矛盾论”作用机理
第四章 论水文化品牌转化机制
    第一节 水文化品牌转化机制的理论依据
        一、城市空间发展机制
        二、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机制
    第二节 水文化品牌转化前提分析机制(水资源整治系统的构建)
        一、扬州城区水资源概况及滨水区景观特征
        (一) 扬州城区水资源概括
        (二) 扬州城内滨水区景观特征
        二、扬州城区水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 生态保护意识欠缺,环境治理工作不够
        (二) 自然与人工脱节,开发错乱无序
        (三) 整治工作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三、扬州城区水域整治规划的目标及原则
        (一) 城区水域整治规划的目标
        (二) 城区水域整治规划的原则
        四、优化扬州城区内河道整治工程的若干思考
        (一) 扬州城区内河道整治现状
        (二) 优化河道整治工程的具体方案
    第三节 水文化品牌转化过程形成机制(水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
        一、扬州城区内滨水区休闲空间建设缺失性分析
        (一) 项目设置重复现象较为普遍
        (二) 休闲项目内涵浅层次发展
        (三) 商业性空间与公益性空间比例失调
        (四) 城市休闲产业链“亚健全”
        二、扬州城区内滨水区休闲空间系统要素剖析
        (一) 空间内主观意识层面上的构成要素
        (二) 空间内要素组成形态
        (三) 空间内功能要素设计与归类
        三、深度打造扬州城区“水文化”旅游品牌
        (一) 打造“水上扬州”之文化形象
        (二) 打造“水上扬州”之商业经济形象
        (三) 打造“水上扬州”之社会形象
    第四节 水文化品牌转化保障机制(品牌后续营销与效果评价)
        一、城区内“水文化”品牌的宣传促销问题
        (一) 注重城市整体形象,突出促销主题
        (二) 开创区域联合促销,鼓励全员促销和内部促销
        (三) 创新促销形式,保证促销的适时性强化
        (四) 强化媒体宣传,重视广告效应
        (五) 积极参加各类水主题促销活动,稳定促销经费的来源
        二、城区内“水文化”品牌的旅游信息化问题
        (一) 完善扬州旅游网站的“水文化”专栏
        (二) 应邀国内外知名旅游网站的合作
        (三) 推进城区“水文化”旅游品牌发展的保证措施
        三、打造城区内“水文化”品牌的效果评价
        (一) 改善居住条件,营造投资环境
        (二) 有利思路拓宽,创新筹资理念
        (三) 拓展城市空间,促进产业发展
        (四) 显现城区水域风情
    第五节 水文化品牌打造模型与打造实例
        一、水文化旅游品牌的逻辑模型
        二、品牌打造实例之一:运河申遗与扬州古运河功能的发挥
        (一) 关于河道的界定
        (二) 扬州古运河的重要地位和特殊功能
        (三) 申遗的关键性环节
        (四) 对运河申遗的支撑性力量的几点思考
        (五) 大运河申遗工程的近、中、远期任务
        三、品牌打造实例之二:扬州城市水文化休闲公园的构想与创意
        (一) “水文化”旅游展示系统的核心性开发
        (二) “水文化”旅游展示系统的重点式开发
        (三) “水文化”旅游展示系统的辅助性开发
第五章 论区域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机制
    第一节 区域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机制的理论依据
        一、地方文脉机制
        二、竞争性定位机制理论
    第二节 扬州城市现时产业发展机制
        一、“水文化”旅游与水休闲产业的现状分析
        二、城内水休闲产业的发展对策思考
        (一) 构建“水文化”休闲格局、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优势
        (二) 完善水休闲产业体系,延长休闲产业链
        (三)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水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
    第三节 扬州水休闲产业与宁镇扬经济板块的联动发展机制
        一、联动发展优势分析
        二、联动发展缺失性分析
        三、宁镇扬区域水环境整治举措
        四、宁镇扬水休闲旅游的开发战略与模式
        (一) 合理化开发国内外水文化休闲旅游客源市场的构想
        (二) 创新性开发水文化休闲旅游的战略模式
    第四节 扬州水休闲产业与长三角区域经济板块的联动发展机制
        一、长三角区域经济板块旅游形象设计的驱动理论及可行性因素分析
        (一) 驱动理论——CIS 区域形象设计理论
        (二) 区域水休闲旅游形象设计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二、长三角区域经济板块旅游形象设计的关键性环节及逻辑步骤
        (一) 区域水休闲旅游理念设计方案
        (二) 区域水休闲旅游产品及线路设计方案
        (三) 区域要段水休闲旅游形象塑造及水休闲旅游视觉形象设计方案
        (四) 区域水休闲旅游行为形象设计及顾客认知评析方案
        三、长三角区域经济板块旅游形象设计的联动合作机制分析
        (一) 构建水休闲旅游联合体,打造各地水休闲旅游特色
        (二) 成立发展制度化协调机构,确保地区间的利益协调
        (三) 改革政府考核指标,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与协作
        (四) 探索金融制度,创新旅游产品交易制度
        (五) 构建统一区域旅游市场,加速旅游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六) 规范标准化旅游市场,制定整体规划及营销方案
        (七) 优化旅游企业网络,建立旅游产业信息平台
        (八) 打造地域产业组织模式,促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第六章 论水资源开发管理优化机制
    第一节 发展链的点式管理优化机制(重点因素分析)
    第二节 发展链的段式管理优化机制(部分过程分析)
    第三节 发展链的线型管理优化机制(线形过程分析)
    第四节 发展链的环型管理优化机制(系统过程分析)
        一、持续优化设施投资与经营机制
        二、持续优化经济运营机制
        三、持续优化城市营销机制
        四、持续优化土地经营机制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展望
        一、滨水历史文化名城水资源转化机制的普遍性原理研究
        二、滨水历史文化名城水资源转化机制的系统要素细化研究
        三、滨水历史文化名城水资源转化机制的开发创新研究
        四、滨水历史文化名城水资源转化机制的产业量化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专家评审意见
答辩委员会决议
谢启

(7)镇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镇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1.2 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1.3 人文环境有待改善
2 镇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建议
    2.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全体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2 健全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度, 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整治力度
    2.3 增加环保经费,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
    2.4 处理好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3 镇江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3.1 创新思维
        3.1.1 思想认识创新
        3.1.2 体制机制创新
    3.2 整合资源

(10)扬州地理区位变迁与经济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扬州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一) 历史上扬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二) 解放后扬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理论基础:区位论和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一、区位论
        (一) 区位、地理区位和区位优势
        (二) 古典区位论及其评价
        (三) 现代区位论及其评价
        (四) 地理区位分析双层模式及其评价
        (五) 地理区位的变迁与区域经济发展
    二、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一) 区域与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
        (二)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
        (三) 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扬州地理区位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历史考察
    一、新中国成立前扬州的区位环境与经济
        (一) 西汉以前扬州的区位环境与经济
        (二) 西汉扬州的区位环境与经济
        (三) 唐宋时期扬州的区位环境与经济
        (四) 清代扬州区位环境与经济
    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扬州的区位环境与经济
    三、改革开放后至今扬州的区位环境与经济
    四、小结
        (一) 区位优势是相对的
        (二) 交通决定兴衰
        (三) 经济区是都市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四) 政治、军事因素对城市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
        (五) 文化的失落是扬州经济最终走向衰落的内在原因
        (六) 扬州所在苏皖沿地区空间结构演化表现出过渡型的特点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扬州地理区位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
    一、扬州经济发展的区域背景:苏中地区
        (一) 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
        (二) 各县(市)和城区经济发展水平
        (三) 外向型经济
        (四) 产业结构层次
        (五)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二、扬州地理区位现状分析
        (一) 交通
        (二) 工程
        (三) 资源
        (四) 旅游
        (五) 城市
        (六) 攻治
        (七) 农业
        (八) 工业
        (九) 空间分析
    三、扬州地理区位未来走势分析
        (一) 交通格局变化与扬州区位优势
        (二) 江苏区域发展重点转移与扬州市场整合优势
    四、扬州地理区位现状及未来走势评价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扬州的空间发展策略
    一、构建宁镇扬成长三角
        (一) 推进镇扬经济一体化,培养苏中新的增长极
        (二) 构建宁镇扬成长三角
    二、扬州市域空间结构优化
        (一) 空间结构格局优化
        (二) 节点的优化
        (三) 交通通道优化:加强网络化建设
        (四) 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二、讨论
附录
致谢

四、构建宁镇扬旅游区 实施区域旅游开发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宁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王振鹏.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2]宁海县许家山乡村旅游开发策略研究[D]. 伍敏学.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3)
  • [3]宁镇扬旅游同城化研究[D]. 裴启云. 扬州大学, 2012(07)
  • [4]扬州休闲旅游发展[D]. 姜晋荣. 扬州大学, 2011(04)
  • [5]镇江旅游对接上海世博会的策略研究[J]. 高曾伟,易向阳. 镇江高专学报, 2010(01)
  • [6]滨水历史文化名城水资源转化机制研究 ——以扬州为例[D]. 宋立. 扬州大学, 2009(01)
  • [7]镇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 高曾伟. 镇江高专学报, 2009(01)
  • [8]宁镇扬旅游区域合作的基础及其战略[A]. 刘传华,曹靖,陈彩虹,张宏磊,田谆君,王岚. 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
  • [9]宁镇扬旅游区域合作的基础及其战略[J]. 刘传华,张捷,曹靖,陈彩红,张宏磊. 河南科学, 2008(07)
  • [10]扬州地理区位变迁与经济发展分析[D]. 戴光中. 南京师范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建设宁镇洋旅游区实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