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秀芹,马慧芬,黄丽妹[1](2020)在《上海市松江区工人伤害监测病例的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工人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9年因伤害首次在松江区所有医疗机构门/急诊室就诊的工人伤害监测病例,描述性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工人伤害为松江区伤害占比最高的职业类型。2015—2019年松江区共报告工人伤害监测病例92 254例,男女性别比为4.24∶1;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之间(75.86%);户籍以外地务工人员为主(81.20%);工人伤害发生的高发月份是7月份(10.49%)和8月份(10.41%),高发时间段是上午10:00—10:59(12.87%),其次为上午8:00—8:59(12.40%);伤害发生原因主要为钝器伤(30.31%)、跌倒/坠落(25.29%)、刀/锐器伤(23.98%);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工业和建筑场所(63.66%);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41.93%);伤害部位以上肢为主(36.83%)。结论外来男性务工人员为松江区工人伤害的高危人群,夏季和上午为工人伤害的高发季节和高发时间,后续开展干预工作应予以侧重。
周建芳,王玉霞[2](2015)在《肿瘤病区保洁员职业暴露的危害认知调查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医院肿瘤病区保洁人员在职业过程中对职业暴露的危害防护情况,以便提出针对性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医院肿瘤病区131名保洁员进行调查,包括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的认知和自我防护的认知。结果:医院肿瘤病区保洁员对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认知不足,自我防护意识差。结论:医院肿瘤病区保洁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性高,认知差,所以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及相关科室有必要对保洁员进行强化培训及督导。
赵静[3](2014)在《拉萨市三级医院护士锐器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拉萨市临床护士锐器伤现状并分析其主要特点和相关因素。(2)为提高整个拉萨市护士的职业安全知识水平,降低锐器伤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调查研究,调查拉萨市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的基本资料、锐器伤发生情况、工作环境与状态、锐器伤的知识与态度、情绪与压力管理等,将研究数据录入SPSS19.0,应用统计描述、χ2检验、秩和检验、皮尔森相关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来分析锐器伤发生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参加本次调查的521名护士工作以来锐器伤发生率为94.2%,发生频率以3-5次居多。近一个月锐器伤发生率为54.3%,发生频率以1次居多。污染锐器伤达46.8%。(2)发生锐器伤的时机以双手回套针帽(无体液污染)最多。发生锐器伤的场所最多是在普通病房。发生锐器伤的器具以一次性注射器和安瓿瓶最多。发生锐器伤后每次都上报的仅5.9%。(3)不同民族、护龄、职称、科室、工作习惯、规范操作、工作环境情况、对锐器伤的知识与态度、对压力和情绪的管理等锐器伤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拉萨市三级综合医院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护士锐器伤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意识薄弱,锐器伤发生后处理措施不规范。(2)锐器伤的影响因素主要和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是不同的人口学特征:民族、护龄、职称、科室。二是工作的环境与状态:侵入性操作较多、护理对象有较多不合作病人、工作空间拥挤噪杂、工作环境光线不够;护理单元缺乏团结协作的氛围。三是缺乏相关知识:缺乏预防锐器伤的知识;认为锐器伤不可避免、认为回套针帽可以预防锐器伤的发生;四是情绪与压力管理不到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一般自我效能感低;工作紧张;来自病人和管理者的压力过大。
石崛[4](2014)在《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损伤的护理管理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探索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损伤的护理管理,寻求排除安全隐患及加强护理管理的有效方法,笔者查阅总结了从2010年1月至2013年l月国内外关于ICU发生职业暴露的种类,找出发生的因素,对国内外采取的管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认为采取强有力干预和控制可以大大减少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损伤,针对性的护理管理能降低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减少对重症医学科护士的人身伤害,提高护理质量。
张妍妍[5](2013)在《2008~2012年某综合性医院伤害病例特征及医疗费用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2008-2012年间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伤害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直接医疗费用变化趋势,分析伤害发生的原因和危险因素,以及直接造成的医疗负担,为相关部门制定伤害的预防控制策略、开展干预项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2008-2012年间在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报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及伤害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2008-2012年,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收集伤害卡片17237份,男女比例为2.09:1;伤害病例数年龄组分布第一位为25-44岁组(36.3%);文化程度以低学历者为主(89.35%);伤害发生前三位的职业是无固定职业者(25.88%)、农民(14.74%)、学生(11.1%);发生地点前三位为公路/街道(39.25%)、公共居住场所(18.89%)、家中(14.19%);2.伤害发生原因前三位为机动车车祸(26.81%)、钝器伤(25.6%)、跌倒/坠落(22.27%);伤害性质前三位为挫伤、擦伤(48.20%),锐器伤、咬伤、开放伤(26.39%),骨折(9.20%);伤害部位前三位为头部(46.88%)、上肢(15.84%)、下肢(14.51%);伤害结局以治疗后回家为主。3.5年间伤害住院费用总额、伤害门诊费用总额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平均住院天数、门诊平均治疗天数呈下降趋势。其中住院费用总额的平均增长率为20.71%;门诊费用总额的平均增长率为36.04%;直接医疗费用总额的平均增长率为22.56%。结论1.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伤害患者以青壮年男性、低学历者、无固定职业者为主;2.机动车车祸、钝器伤、跌倒/坠落是主要伤害原因,伤害结局以治疗后回家为主。3.伤害直接医疗费用逐年上升,日(次)均费用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住院(门诊)治疗天数的下降幅度。
茅丽娟[6](2013)在《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和防护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在医院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多种损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心理性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的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健康也受到更多的关注。经血液传播疾病已经成为医务人员所面对最大的职业性潜在感染的危险因素。广大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和体液的操作,如注射、采血、输血、手术、内镜、透析以及病人各类标本的采集、传递、检验等,医务人员成为不可忽视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高危群体,面临着职业暴露感染的极大风险。血源性职业暴露会对医务人员产生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危害,同时对社会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性。目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性感染己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因此加强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感染的预防非常必要。此问题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引起了国际医务界高度重视,大量的相关研究开展,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的新认识已经逐渐形成。2003年SARS的肆虐又一次敲响了我国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防护的警钟,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开始受到关注。职业安全是目前医务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传染病医院是集中收治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等法定传染病的专科医院,其医务人员时刻处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中,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她)们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较综合性医院的医务人员相对更高,医务人员因此面临的职业感染危险更为严峻。本研究拟通过调查某传染病医院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和防护现状,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实践探讨,建立有效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保证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研究方法:1、文献查阅法通过Pubmed、CNKI、复旦大学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等网络检索工具,以“职业暴露”、“职业安全”和“职业防护”为关键词,搜索国内外关于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等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归纳、综述。2、回顾性调查法对医院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登记在册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暴露者一般情况、职业分布、暴露经过、暴露方式和部位、致锐器伤种类、暴露源病种,暴露后处理的时间和方法、暴露后预防用药情况等。3、问卷调查法问卷通过参考相关文献编制,同一问卷在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干预措施实施前后,针对同一类人群进行发放。问卷发放的数量按照实际医生、护士、检验人员、辅助科室人员和工勤人员的人数确定,即医生90份、护士180份、检验人员50份、辅助科室人员30份、工勤人员50份,干预前后各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按调查内容,与被调查者交谈,对问卷中各项问题进行讲解,被调查者在充分理解问卷内容的基础上自愿接受调查,如实对每一项目作出回答,再由调查者继续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调查结果录入后,经过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得出结论。问卷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①基本信息:包括工号、性别、年龄、职业岗位、工作年限、职称等信息。②血源性职业暴露自我防护行为调查:按照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制订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导则》,列出医、护、技、后勤保障各个岗位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选项分“总是执行”、“经常执行”、“偶尔执行”和“不执行”4项。分别赋值,正性条目为“3,2,1,0”,负性条目反向赋值,即得分越高表明防护行为越好。③血源性职业暴露认知调查:从5个方面考核医务人员对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主要包括常见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种类、个人防护的措施、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措施、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辨别以及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报告流程。4、统计推断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类别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相关影响因素、对血源性职业暴露标准防护实施情况和认知情况,以t检验和卡方检验推断不同人群血源性职业暴露和防护的差异,以及推断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医务人员对于血源性职业暴露和防护行为及认知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1、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最高(59.32%)。初级职称及以下人员比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更易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工作年限5年以下者的暴露发生数比工作年限5年及以上者的发生数多。暴露源病种主要为HBV(55.93%)、HIV/AIDS(30.51%)、HCV(10.17%)和梅毒(3.39%)等血源性传播疾病: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科室分布以内科为主(59.32%);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是由锐器伤造成(88.14%),损伤最多的部位是手(88.13%),尤其是手指。锐器类型以输液器针头占首位(67.31%),注射、穿刺和拔针是最易致锐器伤的高危环节,分别占30.77%和21.15%。暴露损伤大多为皮肤刺伤(51.92%),其次为表皮刺伤(30.77%)和深层刺伤(13.46%)。暴露发生原因除工作忙、心理状态不佳、工作注意力不集中、操作不规范,未穿戴防护用品等外,还与助手配合不熟练,器械设计缺陷、患者不配合等有关。2、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干预措施实施前,样本医院医务人员对于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的知晓率总体不高。说明医务人员对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有待提高。研究医院医务人员对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执行情况总体不理想,医护人员普遍能在注射/补液时戴手套,会在注射/补液前检查手部是否有皮肤破损;却仅有少部分人会穿硬质表面且不易渗漏的鞋参加手术,大部分医护人员不能做到“在注射/补液时选择安静明亮且操作空间充裕的环境”、“使用安全型注射/补液器”、“注射/补液时戴防护眼罩”和“术中戴防护眼罩”这四项。检验人员对“标本泄漏时按SOP处理”这项措施做得最好,得分为2.90分。做的最不好的是“使用锐器盒处理玻片、注射器”这一项,得分为1.84分。辅助科室(B超、心电图、脑电图室、放射科、介入科)人员总体得分不高,其中做的相对较好的是“使用锐器盒处理玻片、注射器”,得分为1.77分,而做的最不好的一项是“操作时完全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得分仅为0.50分。工勤人员在各项防护措施中做的最好的是“使用锐器盒处理玻片、注射器”这一项,得分为2.44分。做的差的是“确认标本是否可能含血源性传播的病原体”和“操作时完全穿戴个人防护用品”这两项,得分分别为0.22分和0.48分。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纠正并提高医务人员在日常操作中的个人防护措施的执行率。3、干预措施实施后,医务人员对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有了显着提高,各人群大部分自身防护措施的执行率均得到大幅提高。尤其是采取强制性的干预措施后,医务人员执行率提高更为显着。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处置措施得到提高,医院的千床日数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由干预前的16.25%降低到9.96%,说明一系列干预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效果。研究结论:1、血源性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主要为低年资、初级职称的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工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由锐器伤造成,锐器类型以输液器针头占首位,注射、穿刺和拔针是最易致锐器伤的高危环节;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针头处理不正确,标准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2、医务人员对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及其防护现状总体不理想。医务人员对于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的知晓率以及标准预防的执行率有待提高。3、加强对传染病医院不同层次的高危人群的职业防护培训及屏障保护措施、暴露后及时处理和合理预防用药等,可有效防范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及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佟亚宏[7](2011)在《临床护士被锐器刺伤的危害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锐器刺伤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自1981年McComick等[1]首次报道针刺伤对卫生保健人员的职业危害以来,护理人员受到针刺伤害的相关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由于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临床护士成为职业性针刺伤害暴露及其引起血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每年全球大约有10万名护士发生针刺伤害[2]。作为高校医院的护
李思杰[8](2011)在《慈溪市户籍居民伤害全貌估算方法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使用不同来源的伤害数据反映慈溪市户籍居民的伤害流行全貌;绘制代表慈溪市户籍居民的伤害金字塔;并以慈溪市作为案例,对本课题使用的方法进行研究和讨论,探索伤害全貌估算方法。方法收集和利用4个来源的伤害信息以对慈溪市户籍居民在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的伤害全貌估算方法进行研究。1.伤害死亡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在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库中根据损伤和中毒的外部原因ICD-10编码导出伤害死亡病例的相关信息,并对致死性伤害的流行状况进行描述。2.伤害住院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在有电子病案首页且电子病案首页上的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及其ICD-10编码可靠的医疗机构中,根据电子病案首页数据库的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导出相关信息;其他医疗机构则根据既往的纸质病案首页中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或损伤中毒外部原因找出伤害住院病例,将其纸质病案首页拍摄成为图片资料后录入数据库;而后对所有医疗机构的伤害住院病人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描述。3.伤害门急诊就诊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的哨点医院按常规工作填报伤害门急诊就诊病例的监测报告卡;其他医疗机构通过对门急诊日志计数获得其中伤害病例所占比例;经过数据估算后对所有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就诊伤害信息进行分析。4.人群伤害发生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在人群中采用两阶段抽样的方法在5个居委会/行政村中抽取2000人进行入户调查,并对人群伤害的流行状况进行描述。以慈溪市户籍居民在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的死因监测数据和人群抽样调查结果为基础,绘制慈溪市户籍居民的伤害金字塔。同时以人群抽样调查获得的住院伤害人次数和门急诊就诊伤害人次数作为金标准,对医疗机构的伤害住院人数和门急诊日志计数估计的门急诊就诊伤害人次数在构建伤害金字塔中的准确性进行检验和评价。人群伤害发生率的标化采用直接法。两组样本间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慈溪市户籍居民因伤致死270人,医疗机构的伤害住院人数总计4108人,门急诊就诊伤害的数量估计为113034例次,人群抽样调查共报告伤害241人次。伤害死亡率、住院伤害发生率、门急诊就诊伤害发生率和人群中伤害的标化发生率分别为26.14/10万、39.74/万、10.94%和11.43%。人群中未就诊伤害的发生率为5.50%,95%可信区间(4.51%,6.48%)。慈溪市户籍居民的伤害金字塔模型为每1例伤害死亡,伴随有24例住院治疗,210例医院门急诊处理,以及210例次没有处理的伤害。从医疗机构收集的伤害住院病例总数在人群调查的伤害住院总数的可信区间内,匹配于人群抽样调查结果。结合全国伤害监测数据估计的门急诊就诊伤害数量多于人群抽样调查相应结果。不同严重程度伤害的发生原因顺位不同。死因监测系统的伤害病例前五位死因为道路交通伤害(37.41%)、意外跌落(23.33%)、溺水(12.96%)、自杀(7.78%)和触电(2.59%);4014例伤害住院病例(有94例病例伤害原因不详)的前五位住院原因为意外跌落(31.64%)、道路交通伤害(25.24%)、机器事故(11.19%)、加害(7.40%)和冲撞伤或砸伤(3.96%);全国伤害监测系统监测病例的前五位伤害发生原因分别是意外的跌倒/坠落(32.11%)、道路交通伤害(24.48%)、动物伤(10.28%)、钝器伤(9.62%)和刀/锐器伤(8.53%);人群伤害的构成比位于前五位的伤害类型是意外的跌倒/坠落(34.85%)、刀/锐器伤(24.07%)、道路交通伤害(9.13%)、钝器伤(9.13%)和烧烫伤(7.05%)。从医疗机构中收集的意外跌落住院病例数接近于人群抽样调查意外跌落住院数量的可信区间下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伤害住院病例覆盖量达到慈溪市总伤害住院病例的96.42%,各年龄组、各性别的伤害病例数均占相应总伤害病例数的90%以上,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伤害住院病例的伤害谱和伤害住院病例在各月份的分布情况与总伤害住院病例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伤害已成为威胁慈溪市户籍居民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慈溪市伤害的发生特点制定预防策略,并根据伤害金字塔合理配置卫生资源。2.从慈溪市医疗机构收集的伤害住院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人群的住院伤害发生情况。在较小范围的地区中,通过收集、分析死因监测系统的伤害死亡信息和医疗机构的伤害住院信息,可了解当地重度伤害的发生情况。对于省级或国家级的较大范围地区,建议首先开展大规模人群调查并获得伤害金字塔各层的比例关系,此后通过收集死因监测数据和医疗机构的住院伤害数据并将其应用至伤害金字塔各层的比例关系中,即可获得伤害发生全貌。3.本研究实现了综合利用死因监测系统、住院病案首页、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和人群抽样调查提供的信息对慈溪市户籍居民的伤害全貌估算方法进行研究,表明了这些信息资源的可及性和可利用性。4.将来在慈溪市开展涉及住院伤害的调查研究时,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采集数据是获得有代表性的伤害住院信息的一个较为便捷的方法。5.建议慈溪市医疗机构改进电子病案首页数据库,设置损伤与中毒外因ICD-10编码与导出数据文件的接口。
王家华[9](2010)在《综合医院护士职业性损伤与自我防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职业性损伤是临床常见情况,因此如何减少综合医院护士的职业性损伤,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加强自我防护,是医护人员应该注意和重视的问题。笔者就综合医院护士职业性损伤与自我防护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余中华[10](2009)在《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与防护》文中研究指明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特别是急诊室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因此,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潜在危险性大。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本文对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二、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市松江区工人伤害监测病例的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监测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工人伤害人群特征 |
2.2 工人伤害发生情况 |
2.3 工人伤害特征的分布 |
3 讨论 |
(3)拉萨市三级医院护士锐器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护理职业安全认知现状 |
1.2.2 锐器伤发生现状及相关因素 |
1.2.3 锐器伤的危害 |
1.2.4 锐器伤后的处理及上报 |
1.2.5 锐器伤有关政策法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目的 |
1.5 名词释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总体和样本 |
2.1.2 样本的选择 |
2.2 研究方法 |
2.3 测量工具 |
2.3.1 人口学因素 |
2.3.2 工作环境与状态 |
2.3.3 知识与态度 |
2.3.4 情绪与压力管理 |
2.4 研究过程 |
2.4.1 查阅文献 |
2.4.2 预调查 |
2.4.3 知情同意 |
2.4.4 收集资料 |
2.4.5 统计方法 |
2.5 质量控制 3 结果 |
3.1 样本的一般情况 |
3.1.1 医疗机构样本的基本情况 |
3.1.2 护士样本的一般情况 |
3.1.3 护士样本的工作习惯情况 |
3.2 护士样本锐器伤的发生概况 |
3.2.1 锐器伤的一般认知情况 |
3.2.2 锐器伤发生情况 |
3.3 研究样本工作倦怠、自我效能、工作紧张、职业压力源得分情况 |
3.4 研究样本锐器伤发生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
3.4.1 是否发生锐器伤的人口学单因素分析 |
3.4.2 锐器伤发生次数的工作习惯的单因素分析 |
3.4.3 锐器伤发生次数的知识与态度方面的单因素分析 |
3.4.4 情绪与压力和锐器伤发生的相关分析 |
3.4.5 各影响因素和锐器伤发生情况的层次分析 4 讨论 |
4.1 拉萨市三级医院护士的一般资料分析 |
4.2 拉萨市三级医院护士锐器伤发生现状的分析 |
4.2.1 锐器伤发生概况 |
4.2.2 发生锐器伤的污染情况分析 |
4.2.3 发生锐器伤的时机、场所与器具分析 |
4.2.4 发生锐器伤后的上报及处理措施分析 |
4.3 拉萨市三级医院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1 人口学因素 |
4.3.2 工作环境与状态 |
4.3.3 知识与态度 |
4.3.4 情绪与压力管理 |
4.4 锐器伤防护建议小结 |
4.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
(4)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损伤的护理管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护理职业损伤与防护有关概念 |
2 国外护士职业防护管理进展 |
2.1 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
2.2 强调做好安全防护 |
2.3 彻底洗手清除血渍 |
2.4 废弃物处理要求规范 |
3 国内护士职业防护进展 |
3.1 加强依法治理 |
3.2 加强调查研究 |
3.3 加强设施建设 |
4 医院现行护理管理措施 |
4.1 加强职业防护宣教 |
4.2 建立职业损伤报告制度 |
4.3 加强护理人员健康监测 |
4.4 改进护理防护设备 |
4.5 熟练掌握锐器操作技术 |
4.6 教育护理人员重视洗手 |
4.7 正确处理污物及废弃物 |
(5)2008~2012年某综合性医院伤害病例特征及医疗费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和附表清单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1.1 伤害病例资料 |
2.1.2 直接医疗费用资料 |
2.1.3 经济学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2.1 伤害监测卡片 |
2.2.2 直接医疗费用信息 |
2.3 质量控制 |
2.3.1 医院伤害监测组织 |
2.3.2 医院伤害监测制度及流程 |
2.3.3 职能科室管理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伤害病例的一般情况 |
3.1.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
3.1.2 时间分布 |
3.1.3 地点分布 |
3.2 伤害特征描述 |
3.2.1 伤害原因 |
3.2.2 伤害时的活动 |
3.2.3 伤害意图 |
3.2.4 伤害性质 |
3.2.5 伤害部位 |
3.2.6 伤害结局 |
3.3 伤害直接医疗费用 |
3.3.1 伤害直接医疗费用总体情况 |
3.3.2 伤害住院费用分析 |
3.3.3 伤害门诊费用分析 |
4 讨论 |
4.1 伤害病例基本特征 |
4.2 伤害病例临床特征 |
4.3 伤害直接医疗费用 |
4.4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6)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和防护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和认知调查问卷) |
(7)临床护士被锐器刺伤的危害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锐器刺伤的危害 |
2 锐器刺伤的流行状况 |
3 锐器刺伤的对策 |
3.1 加强护士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
3.2 普及锐器刺伤的标准预防 |
3.3 规范使用锐器的工作方法和流程 |
3.4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做好预防接种 |
3.5 锐器刺伤后正确处理 |
3.6 建立锐器刺伤管理组织和报告及反馈制度 |
(8)慈溪市户籍居民伤害全貌估算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2.1 总目标 |
2.2 具体目标 |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3.1 研究思路 |
3.2 死因监测系统伤害死亡信息的收集和利用 |
3.2.1 伤害死亡病例定义 |
3.2.2 数据收集内容 |
3.2.3 数据收集方法 |
3.3 医疗机构伤害住院信息的收集和利用 |
3.3.1 伤害住院病例定义 |
3.3.2 数据收集内容 |
3.3.3 数据收集方法 |
3.3.4 质量控制方法 |
3.4 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和医疗机构伤害门急诊就诊信息的收集和利用 |
3.4.1 伤害门急诊就诊病例定义 |
3.4.2 数据收集内容 |
3.4.3 数据收集方法 |
3.4.4 质量控制方法 |
3.5 人群伤害发生信息的收集和利用 |
3.5.1 调查对象 |
3.5.2 伤害界定标准 |
3.5.3 调查内容 |
3.5.4 调查方式 |
3.5.5 样本量计算 |
3.5.6 抽样方法 |
3.5.7 质量控制方法 |
3.6 统计分析 |
3.6.1 医疗机构门急诊就诊伤害人次数估计 |
3.6.2 伤害金字塔绘制 |
3.6.3 主要分析指标 |
3.6.4 率的标化方法 |
3.6.5 统计分析方法 |
3.7 相关名词定义 |
3.8 数据质量评价 |
3.8.1 死因监测数据 |
3.8.2 医疗机构的住院病案首页数据 |
3.8.3 人群抽样调查数据 |
4. 结果 |
4.1 伤害的基本特征 |
4.1.1 致死性伤害 |
4.1.2 入院治疗的伤害 |
4.1.3 门急诊就诊治疗的伤害 |
4.1.4 人群伤害调查 |
4.1.5 不同严重程度伤害的发生水平 |
4.2 居民伤害发生全貌估计 |
4.2.1 总人群伤害金字塔 |
4.2.2 不同性别人群的伤害金字塔 |
4.2.3 不同年龄组人群的伤害金字塔 |
4.2.4 医疗机构的住院伤害数量、门急诊就诊伤害估算结果和人群调查结果的比较 |
4.3 伤害发生原因 |
4.3.1 伤害死亡谱 |
4.3.2 住院伤害发生谱 |
4.3.3 全国伤害监测病例的伤害谱 |
4.3.4 人群伤害谱 |
4.3.5 两种主要伤害的金字塔 |
4.3.6 医疗机构的意外跌落住院病例数和人群调查结果的比较 |
4.4 其他伤害流行特征 |
4.4.1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所有医疗机构住院伤害流行特征的比较 |
4.4.2 人群伤害的其他流行特征 |
5. 讨论 |
5.1 慈溪市的伤害流行状况 |
5.2 伤害金字塔各层对应数据的准确性及其意义 |
5.3 伤害全貌估算的数据可及性和可利用性 |
5.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6.结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慈溪市伤害社区调查表 |
附件二: 慈溪市伤害社区调查表填写说明 |
附件三: 个人简历 |
附件四: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9)综合医院护士职业性损伤与自我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危害因素 |
1.1 物理因素 |
1.1.1 锐器伤 |
1.1.2 放射性危害 |
1.1.3 噪声危害 |
1.1.4 高温、潮湿的危害 |
1.2 化学因素 |
1.3 生物性危害 |
1.4 社会因素 |
2 防护对策 |
2.1 锐器伤的防护 |
2.2 放射性危害的防护 |
2.3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
2.4 避免生物性危害、严格规范消毒隔离措施 |
2.5 高温、潮湿的防护高压灭菌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防止意外。 |
2.6 噪声的防护 |
2.7 社会因素的防护 |
3 加强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 |
(10)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与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1 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 |
1.1 生物因素急诊护士在车祸伤患者、危重患者到来时 |
1.2 物理因素急诊护士最常见的物理危险因素是锐器伤、噪声、负重伤和电离辐射。 |
1.2.1 锐器与针刺伤 |
1.2.2 噪声 |
1.2.3 负重伤 |
1.2.4 电离辐射 |
1.3 化学因素 |
1.4 社会心理因素有资料显示, 心理社会性危害对护士造成的伤害是最严重的。 |
1.4.1 暴力及语言攻击 |
1.4.2 精神或体力疲溃 |
1.4.3 竞争与竞聘 |
2 预防措施 |
2.1 加强急诊护士职业安全教育,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
2.2 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避免各种感染接触其血液、 |
2.3 加强防锐器伤教育, 注重伤后处理 |
2.3.1 强化职业安全教育, 提高护士对各种锐器损伤的 |
2.3.2 教育护士把每一个针头都视为是HIV病毒感染的 |
2.3.3 做好锐器伤的紧急处理, 伤后保持镇静, 立即挤出 |
2.4 陪护危重病人做各种检查时应注意自我防护, 可根据 |
2.5 配制和使用消毒液时要学会保护自己, 可使用手套、 |
2.6 评判性思维和心理调控 |
2.7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
2.8 注意心理卫生 |
2.9 建立健全防护制度, 完善与改进防护措施 |
四、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市松江区工人伤害监测病例的特征分析[J]. 陈秀芹,马慧芬,黄丽妹.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0(03)
- [2]肿瘤病区保洁员职业暴露的危害认知调查及对策[A]. 周建芳,王玉霞. 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广州站)论文综合刊, 2015
- [3]拉萨市三级医院护士锐器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赵静. 中南大学, 2014(03)
- [4]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损伤的护理管理进展[J]. 石崛.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04)
- [5]2008~2012年某综合性医院伤害病例特征及医疗费用分析[D]. 张妍妍. 郑州大学, 2013(04)
- [6]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和防护干预研究[D]. 茅丽娟. 复旦大学, 2013(03)
- [7]临床护士被锐器刺伤的危害及对策[J]. 佟亚宏. 中华全科医学, 2011(12)
- [8]慈溪市户籍居民伤害全貌估算方法学研究[D]. 李思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04)
- [9]综合医院护士职业性损伤与自我防护[J]. 王家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0(03)
- [10]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与防护[J]. 余中华. 当代医学, 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