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刘军伟[1](2021)在《兰州市40岁以上不同年龄组男性前列腺特异抗原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兰州市40岁以上男性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探讨建立兰州市各个年龄组男性相关PSA参考值范围;通过参照PSA参考值避免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行健康体检的大于40岁的男性患者2000例,必要时回顾性搜集病例,按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进行分组后,血清PSA水平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应用SPSS22.0软件,计算样本的均数、标准差、中位数以及百分位数。分析研究各个年龄组的PSA水平,年龄与血清PSA的相关关系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49)<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00例40岁以上行健康体检的男性总体PSA均数为1.56ng/ml,标准差为0.87ng/ml,中位数为0.67ng/ml。总体PSA的95%参考值范围为0.54ng/ml。PSA≤4ng/ml共1723例,占总数的86.2%,4ng/ml<PSA≤10 ng/ml共261例,占总数的13.1%,10 ng/ml<PSA共16例,占总数的0.8%。兰州市40岁以上健康男性的PSA分布区间为:40-49岁((49)95):0-1.84ng/ml;50-59岁((49)95):0-2.88 ng/ml;60-69岁((49)95):0-4.31 ng/ml;>70((49)95):0-5.02 ng/ml。国内各地区PSA数值分布在40-49岁年龄组以大连、宁波、安徽数值较高,与其他各地区相比西安、兰州数值较低。在50-59岁年龄组以宁波、大连的PSA数值水平最高。在60-69岁年龄组大连、海南高于其他城市。结论1.研究表明年龄对于血清PSA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血清PSA呈正相关,同时在临床诊断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确定PSA数值区间,可进一步排除年龄对于血清PSA的影响。2.不同地区应建立相应的血清PSA数值区间,以排除地域、饮食、环境等引起的差异,从而保证血清PSA检测的准确性。

努热曼古·艾买尔[2](2021)在《CEUS与增强MRI在可疑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标: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y,CEUS)、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在诊断可疑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4例PSA≤50ng/ml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CEUS及增强MRI检查,两种检查结果分别与穿刺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两者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94例患者中37例被诊断为前列腺癌(39.36%,37/94)。CEUS、增强MRI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是62.16%和75.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增强MRI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度是75.44%和57.89%,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诊断前列腺疾病的AUC为0.688(0.575-0.801),且略高于增强MRI的AUC 0.668(0.556-0.77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0<PSA≤10ng/ml时,增强MRI及CEUS检出率分别为78.60%、28.60%,增强MRI对前列腺癌检出率高于CEUS,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病理格里森评分(Gleason,GS)≥7分的中高危前列腺癌,CEUS和增强MRI的检出率均为89.3%。结论:CEUS和增强MRI在诊断可疑前列腺癌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中高危前列腺癌(GS≥7),CEUS和增强MRI在诊断前列腺癌能力相当。在0<PSA≤10ng/ml范围内,增强MRI诊断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高于CEUS。在临床上两种方法可借鉴性合理选择使用。

孙碧霞[3](2021)在《MRI影像特征和纹理分析对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MRI影像特征对低、中高级别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经过穿刺活检或根治术后病理证实为PCa的54个病人,63个病灶。纳入患者的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及其相关指标、以及病灶在T2WI图像上的定量及定性影像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年龄、PSA及其相关指标、MRI定量影像特征在低、中高危组PCa之间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定性影像特征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来评估诊断效能。结果PSA、f PSA、PSDA、肿瘤最大直径、相对病变直径、肿瘤体积、病灶形态、前列腺包膜、病灶包膜、信号、边界在PCa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O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体积和PSAD的AUC最大。结论MRI影像特征和PSA及其相关指标可以提高对低、中高级别PCa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术前无创性评估前列腺癌的危险程度。目的探讨ADC图纹理分析对低、中高级别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经过穿刺活检或根治术后病理证实为PCa的63个病灶。采用Fire Voxel软件在ADC图上手动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得出直方图纹理特征参数(熵、偏度、峰度、不均匀性、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及10%、25%、50%、75%、90%分位像素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来比较熵、偏度、峰度、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不均匀性及10%、25%、50%、75%、90%分位像素值等纹理参数在低、中高危组PCa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诊断效能,并评价其与MRI定量影像参数对鉴别低、中高危组PCa的联合诊断效能。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纹理参数对中高危组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结果熵、偏度、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及10%、25%、50%、75%分位像素值在PCa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偏度和熵的AUC较大,两者分别与肿瘤体积及相对病变直径联合比单独使用的诊断效能强。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熵、中位数、10%分位、50%分位为中高危组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结论ADC图的纹理参数可能是预测中高危组PCa有价值的工具,从ADC图中提取的特定纹理参数与特定的MRI影像定量特征的组合可能是预测中高危组PCa的附加工具。

蒋凯峰[4](2020)在《前列腺健康指数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干扰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多因素对PSA及PHI的干扰以及PH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比较各项前列腺癌预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筛查PSA异常且通过穿刺或前列腺电切获取病理结果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最终确定的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以及恶性组(良性47例,恶性35例),比较年龄、前列腺体积大小、尿路感染、有无留置导尿管、是否合并膀胱结石、PI-RADS评分(第二版)、Gleason病理评分等,对前列腺癌诊断指标的各项干扰因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良恶性两组TPSA、PHI、前列腺体积、导尿管、炎症、膀胱结石、PI-RADS评分比较,TPSA、PHI、前列腺体积、PI-RA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尿管、炎症、膀胱结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TPSA、PHI、前列腺体积、PI-RADS评分,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TPSA与PHI存在共线性,选取PHI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可知PHI、前列腺体积、PI-RADS评分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有统计学意义(P<0.05),PHI、PI-RADS评分、前列腺体积为诊断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度OR=1.021、2.487、1.044。3.有无导尿管与TPSA的Spearman相关性为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有导尿管的TPSA值更高);与PHI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膀胱结石与TPSA、PHI的Spearman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体积、PI-RADS评分、病理评分与TPSA、PHI的Spearman相关性为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体积与PHI的r=0.427、TPSA的r=0.298,前列腺体积与PHI相关性大于TPSA;PI-RADS评分与PHI的r=0.666、TPSA的r=0.597,PI-RADS评分与PHI相关性大于TPSA;病理评分与PHI的r=0.572、TPSA的r=0.565,病理评分与PHI、TPSA相关性差异不大。PI-RADS评分、病理评分与TPSA、PHI的Spearman相关性为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4.TPSA、PHI对良恶性的预测能力AUC值分别为0.797、0.942,有统计学意义(P<0.05)。TPSA分界值为27.875,灵敏度68.6%,特异度97.9%,约登指数0.665。PHI分界值为65.34,灵敏度85.7%,特异度93.6%,约登指数0.773。PHI的AUC值、约登指数、灵敏度均高于TPSA。5.当PHI值大于50时,患前列腺癌的概率达到77.5%,PHI值大于60时,前列腺癌的概率达到88.2%。结论:1.有无导尿管以及前列腺体积大小均影响血清PSA和PHI值水平,其中前列腺体积是影响两者的独立因素,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受导尿管的干扰较PSA小。2.在PSA轻度升高且没有明确病理结果时,前列腺健康指数PHI较TPSA能更灵敏的预测前列腺癌,可由此来选择是否进行穿刺。

庞清潭[5](2020)在《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在前列腺癌患者穿刺活检格里森评分为6术后升高的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在低级别Gleason评分(GS)和活检低危前列腺癌患者中,使用磁共振成像计算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以及风险分层的价值,预测Gleason评分(GS)升高的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于我院就诊并有病理诊断支持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当时就诊的年龄、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穿刺病理结果、核磁共振成像资料、通过MRI测量的前列腺体积以及使用MRI测量的前列腺体积计算的PSAD和Gleason评分等相关数据。根据术前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活检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活检GS的一致性,将240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术前与术后Gleason评分一致(GS 6/6)和B组术后Gleason评分升高(GS6/≥7)。比较了两组基于磁共振成像的PSAD,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年龄,进行逻辑回归和ROC分析。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的240位患者,其中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96±5.27岁,平均年龄64.96±5.27岁,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评估两组之间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2)所有患者的平均PSA为10.79±3.44ng/ml;MRI测得的平均前列腺体积为62.13±6.53cm3;基于磁共振成像计算的平均PSAD为0.14±0.06ng/ml/cm3。B组的平均PSA和PSAD分别为13.20±3.00ng/ml和0.22±0.05ng/ml/cm3)高于A组(分别为8.17±1.33ng/ml和0.13±0.03ng/ml/cm3)(P≤0.001),两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MRI测量的平均前列腺体积在B组(60.85±5.98cm3)小于A组(63.53±6.84cm3)(P=0.002),有显着统计学差异。(3)ROC曲线分析表明,PSAD是GS升高的最佳预测指标,其AUC为0.939,尽管在ROC曲线的成对比较中PSA和PSAD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P=0.27)。PSAD的AUC值明显大于前列腺体积的AUC值(P=0.03)。PSA和前列腺体积之间的AUC值无统计学差异(P=0.35)。在ROC曲线分析中对PSAD,PSA和前列腺体积提供最佳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临界值分别为0.26ng/ml/cm3、7.63ng/ml和25.1cm3。在这些临界值下,PSAD和PSA预测GS升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9%和62.5%,以及81.8%和65%。结论:(1)本研究表明患者年龄对预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Gleason评分(GS)升高没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表明血清PSA水平、前列腺体积和基于核磁共振计算的PSAD在A、B两组中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且都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Gleason评分(GS)升高呈正相关,因此都可看作RP术后GS升高的预测因子。(3)本研究表明,PSAD作为预测GS升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认为PSAD可作为前列腺癌重要的临床指标,以便指导前列腺癌的治疗及判断前列腺癌预后,因此基于磁共振成像的PSAD可以帮助预测低危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后GS升高,可能会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后续活检,避免给患者增添不必要的痛苦。

张凤卿[6](2020)在《对比研究(F/T)/PSAD和%(F/T)/PV在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研究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百分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F/T)/PSAD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百分比密度百分率%(F/T)/PV在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并统计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医院泌尿外科,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和/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145例初诊为前列腺相关疾病患者的血清PSA、f PSA指标,经直肠超声报告,病理结果。计算前列腺体积、F/TPSA、PSAD、(F/T)/PSAD和%(F/T)/PV,以SPSS 23.0和Med Calc分析软件,对纳入分析的所有患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参数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检验,依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相关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参数与诊断前列腺癌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F/T)/PSAD指标,在PSA介于(4-20)ng/ml时,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但劣于F/TPSA指标;当PSA>20ng/ml时,其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但劣于PSAD指标。F/TPSA指标,在血清PSA介于(4-10)ng/ml,甚至(4-20)ng/ml时,诊断前列腺癌时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要明显优于PSAD指标。%(F/T)/PV仅仅在血清PSA>20ng/ml时,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不具有较大的优势。(F/T)/PSAD指标在PV<80ml时,与前列腺癌检出率检查具有相关性,呈负相关。其AUC值要大于PSA和PSAD,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PV<80ml时(F/T)/PSAD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PV>80ml时,(F/T)/PSAD不具有研究价值。%(F/T)/PV在不同PV区间,与前列腺癌检出率间均没有相关性。结论:1、(F/T)/PSAD指标,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该指标<1.01时,要警惕发生前列腺癌的可能。2、当血清PSA<4ng/ml时,(F/T)/PSAD指标,不具有诊断价值,血清PSA处于(4-20)ng/ml时,(F/T)/PSAD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呈负相关,但需以F/TPSA作为唯一的参考因素,去决定是否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检查。3、当PV<35、35-50、50-80ml,(F/T)/PSAD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呈负相关,尤其是PV介于35-50、50-80ml时,(F/T)/PSAD指标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价值明显。对于PV<80ml的患者,当决定是否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时,主要需参考PSAD指标,(F/T)/PSAD指标可以起到辅助性参考,其临床价值较小。4、仅当血清PSA>20ng/ml时,%(F/T)/PV与前列腺癌检出率间具有相关性,但其AUC值要明显低于PSA、PSAD和(F/T)/PSAD指标,没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海燕[7](2020)在《p2PSA及其衍生物联合NLR在前列腺癌诊断中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体2型([-2]Pro-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2PSA)及其衍生物前列腺健康指数(Prostate Health Index,PH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体2型百分比(Percentage[-2]Pro-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2PSA)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工人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的48例前列腺癌患者和44例非前列腺癌患者。常规检测血常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游离PSA(FreePSA,fPSA)、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ree/TotalPSA,f/tPSA),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入组患者血清p2PSA,利用公式计算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SAD)、NLR、%p2PSA、PHI。观察比较PSA处于4~10ng/ml时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患者的差异。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PSA>10ng/ml时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两组患者的年龄、tPSA、fPSA、f/tPSA、PSAD、p2PSA、%p2PSA、PHI、NLR等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同时分析上述指标在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6分,≥7分两组有无统计学差异。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p2PSA、%p2PSA、PHI、NLR等指标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关系。绘制tPSA、fPSA、f/tPSA、PSAD、p2PSA、%p2PSA、PHI、NLR单一指标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截断值,比较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及特异度;进一步绘制tPSA、NLR、p2PSA、%p2PSA、PHI及NLR分别联合p2PSA、%p2PSA、PHI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及特异度。同时绘制tPSA、fPSA、f/tPSA、PSAD、p2PSA、%p2PSA、PHI、NLR单一指标诊断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7分的ROC曲线,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截断值,比较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及特异度;进一步绘制tPSA、NLR、p2PSA、%p2PSA、PHI及NLR分别联合p2PSA、%p2PSA、PHI诊断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7分的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血清PSA处于4~10ng/ml时,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p2PSA、%p2PSA、PHI、NLR高于10例非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10ng/ml时,tPSA、p2PSA、%p2PSA、PHI、NLR在两组中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tPSA、fPSA、f/tPSA、PSAD、p2PSA、%p2PSA、PHI、NLR以及NLR联合p2PSA、NLR联合%p2PSA、NLR联合PHI等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7、0.582、0.318、0.602、0.746、0.709、0.834、0.789、0.831、0.816、0.866。其中p2PSA、%p2PSA、PHI分别联合NLR较单一指标的曲线下面积进一步升高。p2PSA、%p2PSA、PHI、NLR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8.23pg/ml、1.00、52.78、2.35,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61.3%、73.9%、69.6%、69.6%;特异度分别为:88.2%、61.8%、82.4%、79.4%。NLR联合p2PSA、NLR联合%p2PSA、NLR联合PHI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65.2%、67.4%、65.2%,特异度分别为:88.2%、88.2%、97.1%。tPSA、fPSA、p2PSA、%p2PSA、PHI、NLR在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6分及≥7分中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Gleason评分与p2PSA、%p2PSA、PHI、NLR等指标呈正相关关系。tPSA、fPSA、f/tPSA、PSAD、p2PSA、%p2PSA、PHI、NLR以及NLR联合p2PSA、NLR联合%p2PSA、NLR联合PHI诊断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7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9、0.623、0.446、0.774、0.646、0.827、0.728、0.804、0.764、0.848。其中p2PSA、%p2PSA、PHI联合NLR较单一指标的曲线下面积进一步升高。p2PSA、%p2PSA、PHI、NLR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1.92pg/ml、1.38、59.62、2.70,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63%、51.9%、85.2%、48.1%;特异度分别为:90.5%、90.5%、95.2%、76.2%。NLR联合p2PSA、NLR联合%p2PSA、NLR联合PHI诊断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7分敏感度分别为:74.1%、63%、96.3%;特异度分别为:90.5%、90.5%、76.2%。结论1在血清PSA>10ng/ml时,p2PSA、PHI、NLR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优于传统指标tPSA。2血清PSA>10ng/ml时,p2PSA、PHI、%p2PSA分别联合NLR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进一步提升,优于单一指标p2PSA、PHI、%p2PSA、NLR,更优于传统指标tPSA。3 p2PSA、PHI、NLR诊断侵袭性前列腺癌的价值也优于传统指标tPSA。4 p2PSA、%p2PSA、PHI分别联合NLR诊断侵袭性前列腺癌的价值进一步提升,优于单一指标p2PSA、%p2PSA、PHI、NLR,更优于传统指标tPSA。图4幅;表8个;参87篇。

杨硕[8](2020)在《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在前列腺癌诊断和侵袭性评估中的初步应用探讨》文中提出第一部分 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基于3.0T MR设备的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 V2.1)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因临床可疑PCa行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检查,而后获得病理证实患者的影像资料。入组病例检查设备统一,扫描序列和参数一致,符合PI-RADS V2.1推荐标准,病理取材均通过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10+X”针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获得,将Gleason≤3+3分定义为低危PCa,Gleason≥3+4分定义为临床显着性PCa(csPCa)。纳入两名均接受过PI-RADS V2.1解读学习及实战培训的放射科医师(医师1和医师2)作为观察者,对入组病例MRI图像在病理结果未知的情况下按照PI-RADS V2.1评分细则独立评分并分别记录,病灶多发者,以主病灶评分作为该患者的最终评分。主病灶定义为PI-RADS评分最高者,若评分最高病灶同时有多个,则将出现前列腺包膜外侵者确定为主病灶,如无包膜外侵,则将体积最大者确定为主病灶。以高年资医师(医师2)PI-RADS评分结果作后续诊断效能研究。运用加权Kappa检验评估医师1和医师2评分结果间的一致性(≤0.20较差,0.21~0.40一般,0.41~0.60中等,0.61~0.80良好,0.81~1.00较强),运用趋势卡方检验评估医师2 PI-RADS评分与主病灶穿刺病理结果间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估医师2 PI-RADS评分诊断PCa及csPCa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以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来衡量。结果:研究入组病例433例,年龄41~95岁,平均(70.0±8.36)岁,中位PSA值 10.0(6.21~16.20)ng/mL。良性病灶占比 68.1%(295/433),低危 PCa 占比 9.7%(42/433),csPCa占比22.2%(96/433)。两位医师对前列腺主病灶评分一致性较强,加权Kappa值为0.855。医师2评分结果中,PI-RADS 1、2、3、4、5分者各12、196、109、53、63 例,各评分的 PCa 检出率分别为 0(0/12)、6.6%(13/196)、31.2%(34/109)、71.7%(38/53)、84.1%(53/63),csPCa 检出率分别为 0(0/12)、2.0%(4/196)、13.8%(15/109)、49.1%(26/53)、81.0%(51/63),随着病灶评分增加,PCa 及 csPCa 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X2分别为174.94、187.88,均P<0.001;另一方面,在225例主病灶PI-RADS≥3分的患者中,3、4、5分病灶所在比例分别为48.4%(109/225)、23.6%(53/225)、28%(63/225),以3分病灶所占比例最大。根据ROC曲线,PI-RADS V2.1评分诊断PCa的AUC值为0.864(95%CI:0.828~0.895),PI-RADS综合评分取4分时,约登指数最大,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9%、91.5%,PPV和NPV分别为78.4%、85.2%;诊断 csPCa 的 AUC 值为 0.902(95%CI:0.870~0.928),同样是 PI-RADS 4分时,约登指数最大,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2%、88.4%,PPV和NPV分别为 66.4%、94.0%。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资医师间PI-RADS V2.1的评分一致性较强,随着PI-RADS V2.1评分的上升,PCa及csPCa检出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PI-RADS 4分为诊断阈值诊断PCa和csPCa准确性及有效性均较高,但对PI-RADS 3分病灶的定性诊断仍需结合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综合评估。第二部分 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在前列腺癌侵袭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基于3.0T MR设备的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 V2.1)在前列腺癌(PCa)侵袭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因临床可疑PCa行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检查,而后病理证实为PCa患者的影像、病理及临床资料。入组病例检查设备统一,扫描序列及参数一致,符合PI-RADS V2.1推荐标准,病理取材均通过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前列腺下“10+X”针系统穿刺活检获得,将Gleason≤3+3分定义为低危PCa,Gleason≥3+4分定义为中高危PCa。由放射科医师1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及穿刺记录统计患者最高Gleason评分及对应癌灶所在位置,纳入两名均接受过PI-RADS V2.1解读学习及实战培训的放射科医师(医师2和医师3)作为观察者,在病理结果未知的情况下,根据医师1记录位置对入组病例相应MRI区域病灶按照PI-RADS V2.1评分细则进行评分,评分意见不一致者由双方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由放射科医师1收集入组病例PSA系列指标(PSA、PSAD、f/tPSA)。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PSA系列指标以及PI-RADS V2.1评分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上述变量在低危和中高危PCa组中的差异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估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指标鉴别诊断低危和中高危PCa的效能,并以ROC曲线下面积(AUC)来衡量。结果:入组PCa患者136例,年龄46~89岁,平均(72.5±8.22)岁,中位PSA值 13.8(7.15~33.00)ng/mL。低危 PCa 占比 30.1%(41/136),中高危 PCa 占比 69.9%(95/136)。PSA、PSAD、PI-RADS V2.1评分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7、0.446、0.602,均 P<0.001,而 f/tPSA 与 Gleason 评分呈负相关,|r|值为 0.206,P<0.001,其中以PI-RADSV2.1评分r值最高。单因素分析中,PSA、PSAD、f/tPSA以及PI-RADS V2.1评分在低危和中高危PCa组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指标鉴别低危和中高危PCa的AUC值分别为0.707、0.737、0.638、0.813,以 PI-RADS V2.1 评分 AUC 值最大。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PSA系列指标(PSA、PSAD、f/tPSA)、PI-RADS V2.1评分不仅与PCa Gleason评分存在相关性,还有助于低危与中高危PCa的鉴别,可在一定程度内评估PCa侵袭性;同时PI-RADS V2.1评分评估PCa侵袭性的效能优于PSA系列指标,可为临床医师制订患者诊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罗伟[9](2020)在《回顾性分析CRP与IL-6在前列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在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探讨CRP及IL-6作为前列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患者,共计139例,其中前列腺癌患者8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50例。收集患者年龄,BMI,前列腺癌家族史,吸烟史,前列腺Gleason评分等一般数据。同时,收集患者术前未经治疗前的循环PSA、CRP与IL-6水平,并对所有患者前列腺穿刺或手术后石蜡包埋标本进行CRP与IL-6免疫组化染色,利用IPP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CRP与IL-6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在年龄,BMI,家族史,吸烟史等一般情况上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循环CRP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前列腺增生组:2.61±0.99,前列腺癌组:7.23±13.48,P=0.02);两组患者循环IL-6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前列腺增生组:2.79±3.46,前列腺癌组:5.05±7.14,P=0.014)。进一步应用ROC曲线进行分析,循环CRP曲线下面积为0.683,95%置信区间为0.597-0.770(P<0.001);循环IL-6曲线下面积为0.667,95%置信区间为0.575-0.758(P=0.001);循环PSA曲线下面积为0.788,95%置信区间为0.714-0.862(P<0.001),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对CRP及PSA联合指标的概率进行预测并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18,95%置信区间为0.746-0.889(P<0.001),预测方程为(-0.317)*CRP+(-0.078)*PSA。特殊PSA区间(4-10ng/ml)内循环CRP与IL-6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CRP:P=0.168,IL-6:P=0.651)。两组患者CRP在组织表达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在前列腺癌组中,Gleason评分分级分组1组与2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2组与3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3组与4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4组与5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8,P=0.032,P=0.01,P=0.373);中分化与低分化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患者IL-6在组织表达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在前列腺癌组中,Gleason评分分级分组4组与5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中分化与低分化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4),其余组间表达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1、炎症反应,特别是亚临床炎症反应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到促进作用。2、循环CRP与IL-6水平可以辅助进行前列腺癌的诊断,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CRP与PSA联合使用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3、CRP、IL-6在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高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4、CRP与IL-6在低分化癌组织中表达较中分化癌组织高,尤其是CRP与Gleason评分高度相关,检测组织CRP与IL-6表达水平有助于帮助判断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

孙嘉乐[10](2020)在《PSA<10ng/ml人群中首次前列腺穿刺为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风险预测列线图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对PSA<10ng/ml且首次接受前列腺穿刺的人群构建一种能够预测结果为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风险的列线图。分析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v2)评分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能否提高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研究方法:收集PSA<10ng/ml且首次接受前列腺穿刺的人群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筛选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筛选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基础,建立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0C)曲线分析、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该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本次回顾性研究包含有335名PSA<10 ng/ml且首次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其中共有78人(23.3%)诊断为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该列线图是根据年龄、直肠指检结果、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百分比(%fPSA)、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分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的多变量模型建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较高,为0.876,内部验证校准良好。决策曲线分析也证明了该列线图可以提高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结论: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分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提高了PSA<10 ng/ml人群首次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时具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由于缺少外部验证,研究人数相对较少,且人口结构单一,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如此,基于本次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仍可以为PSA<10ng/ml且首次接受前列腺穿刺患者了解患病风险及泌尿科医生做出临床决策提供有效帮助。

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兰州市40岁以上不同年龄组男性前列腺特异抗原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绪论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的选取
    1.2 血清PSA的检测
    1.3 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第2章 结果
    2.1 统计数据的基本分布情况
    2.2 不同年龄组PSA数值人数百分比
    2.3 不同年龄段的PSA数值水平
    2.4 年龄与PSA数值相关性分析
    2.5 兰州市40岁以上健康男性PSA参考区间
    2.6 国内不同地区PSA数值水平
第3章 讨论
    3.1 PSA水平与年龄的分析
    3.2 PSA水平在各年龄组的分布研究
    3.3 不同地区的PSA水平分析
    3.4 本研究的优缺点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特异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1 前列腺癌的研究背景
    2 前列腺癌的诊断特点
    3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研究
        3.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升高机制
        3.2 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应用价值
        3.3 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的意义
        3.4 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
        3.5 前列腺特异抗原速率
    4 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局限性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CEUS与增强MRI在可疑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仪器与方法
    3.统计学方法
    4.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的影像学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3)MRI影像特征和纹理分析对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第一部分 MRI影像特征对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
    一 研究目的
    二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MRI检查方法
        3 病理学检查
        4 MRI影像特征和PSA及其相关指标的提取
        5 统计方法
    三 结果
        1 肿瘤最大直径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2 相对病变直径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3 肿瘤体积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4 病灶形态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5 前列腺包膜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6 病灶包膜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7 病灶信号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8 病灶边界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9 PSA及其相关指标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四 讨论
    五 结论
第二部分 ADC 图纹理分析对前列腺癌 Gleason 分级的预测价值
    一 研究目的
    二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MRI检查方法
        3 图像分析及参数提取方法
        4 统计方法
    三 结果
        1 ADC图纹理分析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2 MRI定量影像特征联合ADC图纹理分析
        3 熵值、偏度、相对病变直径、肿瘤体积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4 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分析
    四 讨论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前列腺健康指数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干扰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方法,PHI的计算方法
    2.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1 良恶性组基础状态比较
    3.1.2 良恶性组不同因素比较
    3.1.3 良恶性分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3.1.4 多因素与TPSA和PHI相关性分析
    3.1.5 TPSA与健康指数对良恶性前列腺疾患事件发生的ROC分析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5)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在前列腺癌患者穿刺活检格里森评分为6术后升高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的病例应符合以下条件:
        1.2 排除标准:
        1.3 材料与设备
    2 研究方法
        2.1 影像观察、数据处理及图像分析
        2.1.1 影像观察、数据处理
        2.2 数据观察
    3 评价标准
        3.1 前列腺癌病理分级方法
        3.2 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方法
        3.3 前列腺癌MRI采用的诊断标准及分期表现
        3.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的计算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技术路线
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情况
    2 影像资料
    3 两组一般年龄比较情况
    4 两组间PSA、PSAD、前列腺体积比较情况
    5 PSAD、PSA和前列腺体积与GS升高相关
    6 PSAD与 GS升高的相关性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语表
致谢

(6)对比研究(F/T)/PSAD和%(F/T)/PV在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数据收集与整理
    1.3 计算公式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总体的分布特点
    2.2 在全部研究对象中,所有指标的统计学分析
    2.3 当血清PSA指标处于不同阈值时,所有指标的统计学分析
    2.4 在不同PV阈值下,对所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3 讨论
    3.1 PSA检测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影响
    3.2 当前PSA及相关参数在临床中的发展现状和分析
    3.3 影响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的相关原因
    3.4 参数%(F/T)/PV和(F/T)/PSAD的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患者中相关参数的意义及预测模型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p2PSA及其衍生物联合NLR在前列腺癌诊断中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主要仪器
        1.1.3 主要试剂
        1.1.4 tPSA、fPSA、f/tPSA、PSAD检测
        1.1.5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检测
        1.1.6 p2PSA及其衍生指标检测
        1.1.7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
        1.1.8 病理诊断及分级方法
        1.1.9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
        1.2.2 各指标对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分析
        1.2.3 前列腺癌不同Gleason评分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4 p2PSA、%p2PSA、PHI、NLR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之间相关性分析
        1.2.5 各指标对区分前列腺癌不同Gleason评分的价值分析
    1.3 讨论
        1.3.1PSA及其衍生指标诊断前列腺癌的现状
        1.3.2 p2PSA、PHI、%p2PSA与前列腺癌关系的探讨
        1.3.3 p2PSA、PHI、%p2PSA与前列腺癌异质性关系的探讨
        1.3.4 NLR与前列腺癌关系的探讨
        1.3.5 NLR与前列腺癌异质性关系的探讨
        1.3.6 p2PSA、PHI、%p2PSA分别联合NLR与前列腺癌关系的探讨
        1.3.7 p2PSA、PHI、%p2PSA分别联合NLR与前列腺癌异质性关系的探讨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新型肿瘤标记物及NLR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2.1 p2PSA及其衍生物
        2.1.1 p2PSA、PHI、%p2PSA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价值
        2.1.2 p2PSA、PHI、%p2PSA预测前列腺癌预后
        2.1.3 p2PSA、PHI、%p2PSA在主动监测中的价值
    2.2 PCA3
        2.2.1 PCA3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2.3 4k Score
        2.3.1 4K Score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2.4 TMPRSS2:ERG融合基因
        2.4.1 TMPRSS2:ERG融合基因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2.5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2.5.1 NLR在预测前列腺癌中的价值
    2.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表
附录 B 前列腺癌危险程度分级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8)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在前列腺癌诊断和侵袭性评估中的初步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在前列腺癌侵袭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9)回顾性分析CRP与IL-6在前列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PSA<10ng/ml人群中首次前列腺穿刺为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风险预测列线图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相关标志物研究现况及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四、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兰州市40岁以上不同年龄组男性前列腺特异抗原的调查[D]. 刘军伟.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2]CEUS与增强MRI在可疑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D]. 努热曼古·艾买尔.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3]MRI影像特征和纹理分析对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D]. 孙碧霞. 兰州大学, 2021(12)
  • [4]前列腺健康指数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干扰因素[D]. 蒋凯峰. 延边大学, 2020(05)
  • [5]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在前列腺癌患者穿刺活检格里森评分为6术后升高的价值研究[D]. 庞清潭. 青岛大学, 2020(01)
  • [6]对比研究(F/T)/PSAD和%(F/T)/PV在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D]. 张凤卿.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p2PSA及其衍生物联合NLR在前列腺癌诊断中作用的研究[D]. 张海燕.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8]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在前列腺癌诊断和侵袭性评估中的初步应用探讨[D]. 杨硕. 苏州大学, 2020
  • [9]回顾性分析CRP与IL-6在前列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D]. 罗伟.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10]PSA<10ng/ml人群中首次前列腺穿刺为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风险预测列线图的构建[D]. 孙嘉乐. 苏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