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史上的一大突破——兼评《汉书地理》

中国地理史上的一大突破——兼评《汉书地理》

一、中国地理学史上的一次大断裂——兼评《汉书·地理志》(论文文献综述)

刘阳[1](2017)在《明代中朝官修地理志书中的鸭绿江、图们江地理认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明代,中朝两国均纂修了代表性的官修地理志书。在对于鸭绿江、图们江地理的记载及认识方面,明朝的官修地理志书因沿袭了传统地志体例模式,"重中原而弱边疆"的记史方式,并继承了"华夷之限"的思想,以及采取了特殊的东北边疆治理政策,而展现出了较之前代几近停滞的认识。相比之下,朝鲜王朝的官修地理志书却因其对中国传统史学进行了扬弃,并基于其北方军事要求与王室需求乃至北疆的快速开拓,以及采取了与内地一致的北疆管辖政策,从而展现出了较之前代不断深化的认识。在导致中朝双方认识出现差异的这些原因背后,更有明朝传统"天下"观的包容型边疆观与朝鲜王朝基于疆土实利的务实型边疆观的不同,而这也正是双方差异如此巨大最深层次的根源。

张保见,高青青[2](2016)在《民国以来《汉书·地理志》研究综述》文中指出近百余年来,《汉书·地理志》研究可以分为由传统向现代过度的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77年的曲折发展时期,以及1978年以来的拓展繁荣时期等三个时段,成果丰富,疆域政区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内容和范围得到拓展,方法和手段逐渐丰富和新颖;但也存在着一些诸如固有文献疑难未能解决、不少方面研究有待丰富深入等问题。

李娜,张军利[3](2008)在《中西古代区域地理思想比较——以《古代的地理学》与《禹贡》相关记述为例》文中指出在《古代的地理学》和《禹贡》中,中西方学者在对已知世界整体认识的基础上,都承认地理要素及其结合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差异性,可以形成不同的区域,但在同一区域中又存在着相对的统一性,并且对各区域的划分也遵循一定的方法。中西古代区域地理思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已知世界的认识、区域划分层次、区域描述的原则、区域记载的内容等方面。造成差异的原因各不相同。

张学锋[4](2006)在《巢肥运河与“施合于肥”》文中认为合肥的地名语源见于史籍的有多种解释,其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的“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之说得到较多认同,但对于施水(南肥河)如何与肥水(东肥河)相合却一直未能澄清。“施合于肥”是通过两河之间的一条古代运河实现的。这条被称为“巢肥运河”的古河道在史籍和传说中可以找到印记,在当地存有遗迹。它支持了《水经注》的说法,为合肥的地名语源提供了一种比较明确的解释。

孙关龙[5](2004)在《中国地理学史上的一次大断裂——兼评《汉书·地理志》》文中研究表明先秦地理学有着考察自然、研究自然的传统,而且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汉代及其以后的中国古代地理学基本上丢失了这个传统,始作俑者为东汉班固。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但排斥或扼杀了其他诸子百家,也摧残了先秦儒家注重自然的传统。班固着《汉书·地理志》,屈从当时的潮流,忽视先秦时期“山川,地理也”的传统,赋予“地理”另一种含义,即以记述疆域、政区的建制置和沿革为主,而把山川等自然知识作为附庸,使以后的中国古代地理学走上侧重地理沿革考证、记述社会历史和社会状况之路,形成内容上以史学地理、经学地理、沿革地理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地理学。先秦地理学与秦汉地理学之间存在一个大断裂。这个大断裂影响了中国古代地理学取得的成就,并使中国古代地理学无法发展衍生出近代地理学。

二、中国地理学史上的一次大断裂——兼评《汉书·地理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地理学史上的一次大断裂——兼评《汉书·地理志》(论文提纲范文)

(1)明代中朝官修地理志书中的鸭绿江、图们江地理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朝官修地理志书中的两江地理认识
二、朝鲜王朝官修地理志书中的两江地理认识
三、明代中朝官修地理志书对两江地理认识差异的原因分析

(2)民国以来《汉书·地理志》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由传统向现代的过度时期(1912 ~1949)
二、曲折发展时期(1949~1977)
三、拓展与繁荣时期(1978~ )
    ( 一) 历史政区地理和地名学研究
    ( 二) 地理学史
    ( 三) 历史自然地理
    ( 四) 历史人文地理

(5)中国地理学史上的一次大断裂——兼评《汉书·地理志》(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先秦地理典本着作的内容与其特点分析
    (1)地理概念明确、系统。
    (2)分区论述的结构。
    (3)突出地域特色。
    (4)重视经济地理记载。
    (5)注重水运交通系统网络记载。
    (6)专记山系。
    (7)创立水系概念。
3 中国地理学史上的一次大断裂

四、中国地理学史上的一次大断裂——兼评《汉书·地理志》(论文参考文献)

  • [1]明代中朝官修地理志书中的鸭绿江、图们江地理认识[J]. 刘阳. 史学史研究, 2017(03)
  • [2]民国以来《汉书·地理志》研究综述[J]. 张保见,高青青. 湘南学院学报, 2016(01)
  • [3]中西古代区域地理思想比较——以《古代的地理学》与《禹贡》相关记述为例[J]. 李娜,张军利.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4]巢肥运河与“施合于肥”[J]. 张学锋.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 [5]中国地理学史上的一次大断裂——兼评《汉书·地理志》[J]. 孙关龙. 地球信息科学, 2004(04)

标签:;  ;  ;  ;  ;  

中国地理史上的一大突破——兼评《汉书地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