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注射液的含量

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注射液的含量

一、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注射液的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刘佰猛,赵亚丽[1](2011)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注射液的含量》文中认为目的:建立替硝唑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用盐酸溶液(9→1000)为溶剂,检测波长319nm。结果:回归方程为A=0.0036202628C+0.003146563(r=0.9999),替硝唑在8.0820.2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为0.5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快速分析方法测定替硝唑注射液的含量。

师秀琴[2](2010)在《替硝唑含潄液的制备工艺研究》文中指出替硝唑是新一代硝基咪唑类药物,属于甲硝唑的乙磺酰基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厌氧菌和抗原虫的活性,其活性比甲硝唑高2~4倍,而且毒副反应比甲硝唑低的多。替硝唑具有吸收好、起效快、半衰期长的优点,是目前临床上抗厌氧菌治疗的最佳药物之一。替硝唑在临床上已有广泛应用,其制剂类型有多种且发展迅速。本文根据替硝唑药效学实验,确定了替硝唑含漱液中替硝唑的含量为0.11%,并考察了pH值对此含漱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替硝唑含漱液几种矫味剂的最佳含量,最终确定了替硝唑含漱液的制备工艺:将处方量的替硝唑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再加入0.025%甜蜜素、0.025%糖精钠、0.025%谷氨酸钠、0.01%香精,搅拌均匀,调pH5.0~7.0,滤过,经滤器补水至全量,分装于无菌浩净的干燥容器中,即得。在考察了替硝哗含漱液制备工艺的基础上,确定了替硝唑含潄液的质量控制内容,分为:1、含量限度;2、性状:色泽、澄清度;3、鉴别:薄层色谱法、分光光度法;4、一般检查:PH值、溶液颜色、装量差异、澄清度、降解产物、微生物限度检查;5、含量测定。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替硝唑含漱液的批间含量差异不大,每瓶装量不少于标示装量的95%,平均装量不少于标示装量;2、替硝唑含潄液为几乎无色或微黄绿色澄清液体,取5批样品考察性状一致;3、薄层色谱法检查结果显示,供试品溶液的主斑点与对照品的颜色和位置均一致;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查结果显示,替硝唑含漱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在317nm处,与替硝唑标准品一致;4、替硝唑含漱液的pH值在6.5左右,溶液颜色均符合规定,降解产物与微生物限度检查均符合要求;5、采用最大吸收波长法测定替硝唑的含量,得到替硝唑回归方程为C=-0.03968+27.491A,r=0.9999,精密度和回收率良好。

杨艳,张婉婷[3](2010)在《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配伍稳定性考察》文中提出目的考察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tinidazole glucose injection)与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cefotiam hydrochloride)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室温下,8h内不同时间点观察两者配伍液的外观变化、紫外光谱吸收曲线形状变化、测定PH值及不溶性微粒、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替硝唑和头孢替安的含量。结果配伍液在室温下8h内pH值、外观、药物含量、光谱图均无明显改变,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室温下,8h内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配伍稳定。

张美芸[4](2010)在《分光光度法测定还原性物质的研究》文中认为药品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药物分析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在药品的研究、生产、流通、使用、监督和管理各个环节中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有性状分析(characters)、鉴别(identification)、检查(tests)和含量测定(assay)等方面。因此,对药品质量进行全面控制,以确保人们用药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色谱、光谱以及光谱-色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科学领域中是基本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近几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有机物光度分析的研究和应用热点主要集中在生物[1]、临床、药物[2]等方面。显然,分光光度法目前仍是药物分析中采用最多的方法之一,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分光光度法具有设备简单、实用性广、操作简便、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干扰少或干扰易消除、维修方便等优点。优化反应条件,简化操作步骤,提高方法的选择性和降低测定的检测限,仍是光度分析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首先根据待测药物与金属离子Cu(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加入硝酸钾盐使所得沉淀浮选至液相表面,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剩余的金属离子,建立了间接光度法测定药物和对苯二酚的新方法;同时根据待测药物与金属离子Fe(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还原生成的Fe(Ⅱ)可以与K3[Fe(CN)6]反应生成可溶性普鲁士蓝KFeⅢ[FeⅡ(CN)6],其λmax=730 nm,由此建立了另一种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噻肟钠的新方法。本论文在为建立简捷的药物分析方法、探讨反应机理、优化反应条件以及在生物样品中的分析应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1.硫氰酸钾-硝酸钾-Cu(Ⅱ)体系间接测定含还原性物质分别研究了酚磺乙胺(Ethamsylate)、硫普罗宁(Tiopronin)、对苯二酚(Hydroquinone)与Cu(Ⅱ)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探讨了该些反应的反应机理以及动力学研究。分别实验了不同酸度、反应温度、放置时间、试剂用量和干扰离子对测定的影响。同时根据头孢菌素类化合物的降解产物中含有还原性基团巯基,该基团可与Cu(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利用光度法测定剩余的Cu(Ⅱ)的量,从而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的新方法,分别实验了降解时间、NaOH溶液浓度、不同酸度、试剂用量及干扰离子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快速简便等特点,可以成功地应用于相关药品含量及生物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2.铁氰化钾-Fe(Ⅲ)体系测定头孢噻肟钠根据在碱性条件下,一定量的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 Sodium)于100 oC水浴中可降解生成含巯基的化合物,在pH 3.0条件下,该化合物将Fe(Ⅲ)还原为Fe(Ⅱ),还原生成的Fe(Ⅱ)可以与K3[Fe(CN)6]反应生成可溶性普鲁士蓝KFeⅢ[FeⅡ(CN)6],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730 nm。根据溶液的吸光度,可间接计算头孢噻肟钠的含量。头孢噻肟钠的浓度在0.040-24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 = 0.05088+0.2166C (μg/mL),线性相关系数R=0.9986,检出限为0.01μg /mL,根据线性回归方程,间接测定头孢噻肟钠的摩尔吸光系数ε=0.23×106 L/mol·cm。本方法成功用于血清中头孢噻肟钠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5.8%,分析结果满意。

钱琳[5](2008)在《替硝唑注射液与3种头孢菌素的配伍稳定性考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考察25℃、37℃下8 h内替硝唑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硫脒、头孢尼西、头孢他啶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3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8 h内替硝唑注射液与3种头孢菌素的含量以判断配伍稳定性。结果:25℃、37℃8 h内3种头孢菌素与替硝唑注射液配伍液含量几乎无改变,紫外曲线未见改变。结论:25℃、37℃8 h内替硝唑注射液可以与上述3种头孢菌素配伍使用。

尚校军,吴艳芳,卢乙众[6](2007)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与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替硝唑栓中替硝唑含量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复方替硝唑栓中替硝唑含量的两种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在344nm波长处测定;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在317nm波长处测定。结果:一阶导数光谱振幅D值与替硝唑的含量成线性关系,测得平均回收率100.62%,RSD为0.77%(n=6);差示光谱差示吸收值△A与替硝唑的含量成线性关系,测得平均回收率99.58%,RSD为1.30%(n=6)。结论: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及差示分光光度法均能很好排除其他组分干扰,适合复方替硝唑栓中替硝唑的直接测定。

柴逸峰,吴玉田,李翔[7](2004)在《药物分析(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波[8](2004)在《发光分析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光分析是分子发光光谱分析的简称,它主要包括化学发光分析(包括生物发光分析),分子荧光和磷光三大部分。 化学发光分析是根据化学反应产生的光辐射(化学发光)确定物质含量的一种痕量分析方法。1877年,Radziszewski发现在碱性介质中,洛粉碱与氧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绿色的光,这是首次利用合成化合物观察到的化学发光现象。它包括气相、火焰和液相化学发光三种类型。化学发光分析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限可达10-12-10-18mol/L)、线性范围宽(3-6个数量级)及仪器设备简单便宜等优点。由于化学发光分析具有上述的优点,它在痕量分析、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及临床医学上得到广泛应用。 由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所产生的辐射跃迁而伴随的发光称为荧光,它是一种光致发光现象。基于对化合物的荧光性质测量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子荧光光谱法。自从1867年Goppelsroder进行历史上首次的荧光分析工作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除常规的方法,如通过化学反应将非荧光物质转换为适合于测定的荧光物质、荧光淬灭以及能量转移外,随着激光、计算机和电子学的新成就等一些新的科学技术的引入,同步荧光、导数荧光、时间分辨荧光、荧光偏振、荧光免疫、低温荧光、固体表面荧光等诸多新方法以及荧光反应速率法、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和荧光光纤化学传感器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今,荧光分析法在生物反应器控制、生物传感器、药物监测、生化分析以及复杂体系多组分同时分析中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发光分析技术。 本研究工作中,主要对荧光分析和化学发光分析在药物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各项研究工作简述如下: 一、头孢曲松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法测定 基于吖啶橙在氢氧化钠介质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产生较强的化学发光,头中文摘要抱曲松钠能强烈抑制其化学发光,建立了高锰酸钾一叮陡橙一头抱曲松钠化学发光抑制测定头抱曲松钠的方法;头抱曲松钠的质量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2一2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8 p g/L,对10 mg/L头抱曲松钠试液连续进行n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方法用于头抱曲松钠针剂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二、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甲氧节氨嗜陡 本文基于荧光染料毗罗红G(Pyronine)在硫酸介质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产生较强化学发光,甲氧节氨嚓睫加入能增强化学发光,建立了高锰酸钾一毗罗红G一甲氧节氨啼睫化学发光体系测定甲氧节氨嗜咤的新方法。甲氧节氨啼陡的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1.ox10一49/mL一3.ox10一,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3.4x10一99/mL,对5.0x10一59/mL甲氧节氨啼陡试液进行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该法已用于甲氧节氨喀咤片的测定,结果与药典法基本一致。三、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法测定毗罗昔康 本文基于叮咤橙在氢氧化钠介质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产生较强的化学发光,毗罗昔康能强烈抑制其化学发光,建立了高锰酸钾一叮咤橙一毗罗昔康化学发光抑制测定毗罗昔康的新方法。毗罗昔康的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1.Ox 10一,一7.0火10一4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4.5 x 10一69/mL,对1,ox10一5留m毛毗罗昔康试液连续进行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6%。四、巴比妥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 本文基于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在碱性介质中协同氧化巴比妥产生化学发光,建立了化学发光测定巴比妥的新方法。巴比妥的浓度在7.0 X10一5一5.0 X10一,孙mol/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6 x 10一7 mol/L。对1 .0xlo一4mol/L巴比妥试液进行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3%。五、荧光衍生法测定构椽酸喷托维林的含量 采用衍生化反应,建立了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构椽酸喷托维林的新方法,并 河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20川级硕士学位论文 刘 波 对影响荧光强度的衍生体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产物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 实验表明在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 367 urn和 457nLm下测得荧光强度与其浓度 在 8刀 XIO”’~1.0 XIO“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对 1刀 XIO”旮mL拘激 酸喷托维林溶液进行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1%,检出限达15X 10”为mL。本法己用于拘檬酸喷托维林片剂含量的测定,结果与药典法测得值相符。 六、流动注射荧光法测定替硝哩 采用铁一冰醋酸还原体系,将替硝哩分子中的硝基还原为氨基后,测其含量, 据此建立了替硝哇的荧光分析法,在激发波长360urn,发射波长420urn处测定其 荧光强度,替硝哇浓度在 4.0 XIO”‘mol几~4.0 XIO”‘mol几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 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法己用于替硝硅片剂和替硝峻葡萄糖注射液测定,结果与药 典法基本一致。 七、流动注射荧光法测定奥硝哩 采用铁一冰醋酸还原体系,将奥硝哩分子中的硝基还原

黄北雄[9](2002)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替硝唑的含量》文中认为目的 :建立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替硝唑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差示分光光度法。结果 :以替硝唑在水和 0 .1mol·L-1盐酸溶液中于波长 2 72nm处测得的差示吸收值 (△A) ,作为定量依据 ,其浓度在 10~ 4 0 μg·ml-1之间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9(n =7) ,平均回收率为 99.5 % ,RSD为 0 .5 % (n =5 )。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准确 ,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刘阳,徐亚杰[10](2001)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注射液的含量》文中研究表明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替硝唑注射液的含量并与经典的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比较。

二、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注射液的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注射液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注射液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检测波长的确定
    2.2 线性关系的考察
    2.3 精密度实验
    2.4 稳定性考察
    2.5 回收率实验
    2.6 样品含量测定
3 讨论

(2)替硝唑含潄液的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国内外替硝唑(Tinidazole,TNZ)的研究进展
    2 替硝唑的理化性质
    3 替硝唑的药理作用
    4 替硝唑的吸收分布特点
    5 替硝唑的生物利用度
    6 替硝唑的药理和毒理研究
    7 含漱液的研究进展
    8 药物含漱液的特点
    9 经常使用的含漱液
第一部分 替硝唑含漱液的制备
    1 处方
        1.1 处方
        1.2 处方依据
    2 处方优选试验
        2.1 试验目的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4 试验结果
        2.5 结论
    3 替硝唑的制备工艺
第二部分 替硝唑含漱液质量控制
    1 实验材料
    2 含量限度
    3 性状
    4 鉴别
        4.1 薄层色谱法
        4.2 分光光度法
    5 检查
        5.1 pH值
        5.2 溶液颜色
        5.3 装量差异
        5.4 澄清度
        5.5 降解产物
        5.6 微生物限度检查
    6 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6.1 含量测定方法选择
        6.2 含量测定条件确定
    7 结论
    8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凝胶剂
        1.1 替硝唑凝胶
        1.2 替硝唑缓释凝胶剂
    2 替硝唑膜剂的类型
        2.1 单向缓释膜制剂
        2.2 替硝唑生物复合膜
        2.3 乳膏剂
        2.4 替硝唑的栓剂
        2.5 洗剂
        2.6 滴鼻剂
        2.7 复方滴耳剂
        2.8 替硝唑漱口液
        2.9 聚乳酸微球
        2.10 控释制剂
        2.11 干混悬剂
        2.12 颊含片
        2.13 糊剂
        2.14 泡腾片
    3 替硝唑的临床主要应用
        3.1 厌氧菌治疗
        3.2 对妇科疾病的治疗
        3.3 药物的联合应用
        3.4 替硝唑的其他临床应用
    4. 替硝唑的有关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致谢

(3)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配伍稳定性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试剂和药品
    1.2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贮备液的配制
    2.2 测定波长的选择
    2.3 验证葡萄糖无干扰实验
    2.4 头孢替安标准曲线绘制
    2.5 替硝唑葡萄糖标准曲线绘制
    2.6 回收率实验
    2.7 配伍实验
    2.8 不溶性微粒测定
    2.9 观察吸收曲线形状变化及测定含量室温下, 各时间点取配伍溶液稀释至一定浓度, 在选定的测定波长处测定替硝唑和头孢替安的吸收度, 代入回归方程, 以0h的含量为100%, 计算出各自的百分含量。
3 讨论

(4)分光光度法测定还原性物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引言
    1.2 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应用和发展
        1.2.1 利用药物分子本身基团吸收的直接分光光度法
        1.2.2 利用络合反应的分光光度法
        1.2.3 基于显色反应的分光光度法
    1.3 分光光度法新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3.1 导数光谱法
        1.3.2 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1.3.3 荷移分光光度法
        1.3.4 差示分光光度法
        1.3.5 流动注射光度分析
        1.3.6 萃取光度法
        1.3.7 化学计量学光度分析
第二章 硫氰酸钾-硝酸钾-Cu(Ⅱ)体系间接测定药物及生物样品中的酚磺乙胺
    2.1 实验部分
        2.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2 实验步骤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反应机理
        2.2.2 不同酸度对Cu(Ⅱ)与ETA 反应的影响
        2.2.3 反应温度的影响
        2.2.4 反应时间的影响
        2.2.5 硫氰酸钾用量的影响
        2.2.6 工作曲线的绘制
        2.2.7 精密度检查
        2.2.8 检出限测定
        2.2.9 共存物质的影响
    2.3 样品分析
        2.3.1 试样溶液制备
        2.3.2 试样溶液及回收率的测定
        2.3.3 血清尿样中酚磺乙胺的测定
第三章 硫氰酸钾-硝酸钾-Cu(Ⅱ)体系间接测定药物及尿样中的硫普罗宁
    3.1 实验部分
        3.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反应温度对吸光度的影响
        3.2.2 反应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
        3.2.3 不同酸度对溶液吸光度的影响
        3.2.4 硫氰酸钾用量对吸光度的影响
        3.2.5 工作曲线的绘制
        3.2.6 精密度检查
        3.2.7 检出限测定
        3.2.8 共存物质的影响
    3.3 样品分析
        3.3.1 注射液和肠溶片中硫普罗宁的测定
        3.3.2 尿样中硫普罗宁的分析测定
第四章 硝酸钾-Cu(Ⅱ)体系间接测定药物及生物样品中的头孢曲松钠
    4.1 实验部分
        4.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4.1.2 实验步骤
    4.2 结果与讨论
        4.2.1 NaOH 浓度对头孢曲松钠降解程度的影响
        4.2.2 降解时间对头孢曲松钠降解程度的影响
        4.2.3 酸度对Cu(Ⅱ)和头孢曲松钠降解产物反应的影响
        4.2.4 反应时间的影响
        4.2.5 工作曲线和反应机理
        4.2.6 共存物质的影响
    4.3 样品分析
        4.3.1 注射剂中头孢曲松钠的分析测定
        4.3.2 血清中头孢曲松钠的加标回收测定
第五章 铁氰化钾-Fe(ⅡI)体系测定药物及血清中头孢噻肟钠的含量
    5.1 实验部分
        5.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反应机理推断
        5.2.2 吸收光谱
        5.2.3 NaOH 浓度对头孢噻肟钠降解程度的影响
        5.2.4 降解时间对头孢噻肟钠降解程度的影响
        5.2.5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降解产物溶液吸光度的影响
        5.2.6 三氯化铁用量对降解产物溶液吸光度的影响
        5.2.7 铁氰化钾用量对降解产物溶液吸光度的影响
        5.2.8 酸度对溶液吸光度的影响
        5.2.9 表面活性剂对吸光度的影响
        5.2.10 工作曲线
    5.3 共存组分的影响及样品分析
        5.3.1 共存组分的影响
        5.3.2 试样的制备与回收率的测定
第六章 硫氰酸钾-硝酸钾-Cu(Ⅱ)体系测定不同水样中对苯二酚的含量
    6.1 实验部分
        6.1.1 试剂与仪器
        6.1.2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反应机理讨论
        6.3.2 吸收光谱
        6.3.3 反应时间和温度对Cu(Ⅱ)与对苯二酚反应的影响
        6.3.4 KSCN 用量对Cu(Ⅱ)与对苯二酚反应的影响
        6.3.5 不同酸度对Cu(Ⅱ)与对苯二酚反应的影响
        6.3.6 对苯二酚用量对Cu(Ⅱ)与对苯二酚反应的影响
        6.3.7 共存物质影响
    6.4 动力学研究
        6.4.1 动力学曲线
        6.4.2 表观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6.5 样品及回收率测定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6)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与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替硝唑栓中替硝唑含量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测定波长的选择
        2.1.1 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的选择
        2.1.2 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的选择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1 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标准曲线的制备
        2.2.2 差示分光光度法标准曲线的制备
    2.3 回收率试验
    2.4 样品测定
3 讨论

(7)药物分析(Ⅱ)(论文提纲范文)

2 分光光度法
3 气相色谱法
4 薄层色谱法
5 毛细管电泳法
6 其它分析方法
    6.1 电化学分析法
    6.2 荧光分析法
    6.3 化学发光法
    6.4 红外、近红外光谱法
    6.5 滴定分析法
    6.6 原子吸收光谱法
7 新技术和新应用
    7.1 中药指纹图谱
    7.2 手性药物拆分
    7.3 高效液相色谱联用

(8)发光分析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发光分析在药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一、 引言
    二、 化学发光发现和基本原理
        2.1 化学发光发现
        2.2 化学发光基本原理
    三、 化学发光体系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3.1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
        3.2 吖啶类化合物(光泽精)化学发光体系
        3.3 过氧化草酸酯类化合物化学发光体系
        3.4 咪唑类化合物化学发光体系
        3.5 以N-溴化琥珀酰亚胺作氧化剂的发光体系
        3.6 Ce~(4+)作氧化剂的发光体系
        3.7 KMnO_4作氧化剂的化学发光体系
        3.8 NaClO的化学发光反应
        3.9 NalO_4作氧化剂的化学发光体系
        3.10 K_3[Fe(CN)_6]的化学发光体系
        3.11 过氧化氢直接氧化化学发光体系
        3.12 钌(Ⅱ)联吡啶直接氧化化学发光体系
        3.13 生物发光反应体系
        3.14 光化学化学发光反应体系
    四、 荧光分析法概要及硝基咪唑类药物分析方法概述
        4.1 荧光分析法发展历程
        4.2 硝基咪唑类药物概述
        4.3 硝基咪唑类药物分析方法概况
    五、 本课题的提出和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
    一、 头孢曲松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法测定
        1 、 引言
        2 、 实验部分
        3 、 结果和讨论
        参考文献
    二、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甲氧苄氨嘧啶
        1 、 引言
        2 、 实验部分
        3 、 结果和讨论
        参考文献
    三、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法测定吡罗昔康
        1 、 引言
        2 、 实验部分
        3 、 结果和讨论
        参考文献
    四、 巴比妥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
        1 、 引言
        2 、 实验部分
        3 、 结果和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荧光分析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
    一、 荧光衍生法测定枸橼酸喷托维林的含量
        1 、 引言
        2 、 实验部分
        3 、 结果和讨论
        4 、 反应机理初探
        参考文献
    二、 流动注射荧光法测定替硝唑
        1 、 引言
        2 、 实验部分
        3 、 结果和讨论
        4 、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三、 流动注射荧光法测定奥硝唑
        1 、 引言
        2 、 实验部分
        3 、 结果和讨论
        参考文献
    四、 流动注射荧光法测定甲硝唑
        1 、 引言
        2 、 实验部分
        3 、 结果和讨论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注射液的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注射液的含量[J]. 刘佰猛,赵亚丽. 黑龙江医药, 2011(03)
  • [2]替硝唑含潄液的制备工艺研究[D]. 师秀琴. 郑州大学, 2010(02)
  • [3]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配伍稳定性考察[J]. 杨艳,张婉婷. 当代医学, 2010(24)
  • [4]分光光度法测定还原性物质的研究[D]. 张美芸. 河南师范大学, 2010(02)
  • [5]替硝唑注射液与3种头孢菌素的配伍稳定性考察[J]. 钱琳. 药学实践杂志, 2008(05)
  • [6]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与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替硝唑栓中替硝唑含量的比较[J]. 尚校军,吴艳芳,卢乙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10)
  • [7]药物分析(Ⅱ)[J]. 柴逸峰,吴玉田,李翔. 分析试验室, 2004(07)
  • [8]发光分析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刘波. 河南大学, 2004(03)
  • [9]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替硝唑的含量[J]. 黄北雄.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2(08)
  • [10]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注射液的含量[J]. 刘阳,徐亚杰.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1(06)

标签:;  ;  ;  ;  ;  

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注射液的含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