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锤式破碎机端部密封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刘佳[1](2020)在《涡流旋浮气力管道输送充填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三下”压煤问题严重,以充填开采为代表的“三下”压煤开采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当前的充填开采技术在充填物料运输方面有很大不足,在采用气力输送时,充填物料在运输过程中存在工序多、矸石与空气源动力混合不流畅、输送距离短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充填技术的发展。因此,本文以协庄煤矿31115E工作面为研究背景,提出涡流旋浮气力管道输送充填技术,从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模拟试验、现场实践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保障采煤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充填,提高采区的煤炭回收率,填补目前国内外低压气力输送的空白,取得以下成果:(1)在系统方案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气力输送风速、输送特性和风机特性,运用气力管道输送原生矸石充填的理论计算方法,在地面布置输送系统工程试验场地,规划设计系统布局和运行流程,初步设定涡流旋浮气力管道输送充填系统参数,确定管径尺寸和分段情况,对输送风量、压损、旋浮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及优化,确定井下工程案例中的实际输送风速V、固气混合比M、管路内径Ds、压降、旋流参数等。(2)基于工作面充填距离和煤矸石充填量需要,选定充填装备及控制系统。研究设计给料系统和耐磨材质输送管路,选定气源动力设备,设计给料系统、输送管道等装置,采用HMI人机交互界面的PLC控制系统,进行系统控制和检测,利用各种信号传感器采集系统实时数据。(3)以协庄煤矿31115E工作面生产布局为背景,设计涡流旋浮气力充填系统,对充填开采过程中有效衔接和优化配套的煤矸分离、破碎、运输、储存、气力输送、PLC控制等系统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保证采充平行作业,通过实践表明该系统生产运行效果良好。该论文有图40幅,表24个,参考文献80篇。
蔡冬根[2](2020)在《高性能双液双金属复合锤头铸造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锤头是矿山、冶金、水泥等基础工业广泛应用的一种锤头破碎机配件,锤头的使用寿命受到用户的重点关注,具备高耐磨性和高韧性的锤头,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传统单一材料生产的锤头,无法同时满足表面的高耐磨性和整体的高韧性要求,市面上使用的复合锤头目前主要存在耐磨性差,冲击韧性低,碳钢锤柄易脆裂问题。因此,为了保证破碎机在复杂恶劣的工况下正常运行且高效,本文通过研究双液双金属复合铸造工艺生产高铬合金/碳钢锤头,重点讨论铸造工艺对锤头的材料组织性能和磨损机理的影响,优化生产工艺参数。采用消失模铸造工艺生产的双液双金属复合锤头,锤柄材质为中碳钢,锤头材质为高铬合金。首先对产品结构进行分析,利用Procast仿真软件模拟两种不同浇冒系统的铸造过程,分析金属液充型和凝固过程中温度场和缺陷形成的原因,提出采用侧注式浇冒系统,浇注过程温度场均匀,充型过程平稳,有效减少铸造缺陷。试样生产时,采用聚苯乙烯泡沫(EPS)进行制样,经过处理后,将模样固定到砂箱中,锤柄朝下,锤头朝上,合理控制浇注温度、冷却时间和浇注间隔,先定量浇注中碳钢锤柄,再定量浇注高铬合金锤头,发现两者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界面。通过热处理试验、磨损试验、金相组织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检测方法,对复合锤头的机械性能、显微组织和物象构成进行分析,可知中碳钢的化学成分配比(wt%)为 C:0.3,Mn:0.71,Si:0.25,Cr:1.23,Mo:0.283,S:0.035,P:0.033,高铬合金的化学成分配比(wt%)为:C:3.476,Cr:20.19,Mn:0.99,Mo:0.524,Si:0.867,S:0.046,P:0.023。复合锤头的热处理工艺为650℃×1h+1050℃×4h后风冷到600℃,空冷至室温,再采用430℃×5h回火,对复合锤头试样进行金相显微观察,发现其双液结合界面明显呈波浪形,原子相互熔渗和扩散,锤头耐磨高铬合金组织基体为条状马氏体碳化物、莱氏体和少量珠光体,锤柄主要是下贝氏体组织和细致回火屈氏体。锤头部分的硬度值为HRC57.92,锤柄的硬度值为HRC27.6。通过对退火状态和铸态锤头试样进行销-盘磨损试验,可见在载荷不同的情况下磨损机制存在差异,在大载荷作用下为磨粒磨损和轻微氧化磨损,在轻载荷作用下磨损机制则为磨粒磨损。在制备双液双金属复合锤头时,根据使用工况和具体工艺条件,科学选材和精准设计材料,合理匹配浇注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参数,可有效防止界面结合强度低、空洞等缺陷,防止材料中晶粒粗化导致其综合性能降低,尤其是碳钢部分,组织基体的粗化是导致工件工作过程开裂的主要原因。采用本论文研究成果指导江西某企业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以改进后工艺制备复合锤头产品,经客户反馈其使用性能得到较大改善,使用寿命相比改进前提高了 2倍以上,企业的生产效益得到大大提高。
徐子晗[3](2020)在《面向废动力铅酸蓄电池自适应拆解的变间距凸轮机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行的废动力铅酸蓄电池(以下简称动力电池)预处理回收工艺多采用电池整体破碎或半人工拆解的方式。前者在回收处理中产生的铅渣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还导致电池各组分回收率低;后者虽不会产生铅渣,但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对工人身体伤害严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对废动力电池回收业即将到来的爆发期,本文进行了绿色高效且能适应多种类型动力电池的拆解工艺研究,设计了提高拆解工艺适应性的变间距凸轮机构,并以此机构为对象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以绿色高效预处理工艺为指导,综合考虑多种动力电池结构特点及组成成分等因素,提出动力电池拆解要求,并以此要求制定拆解方案。通过动力电池拆解的可行性探究,完善拆解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规划自适应拆解工艺流程。(2)针对自适应拆解工艺中拆解装置难以调节切刀间距以适应多种类型动力电池槽体与极群组切割分离的问题,提出能调节切刀间距的变间距凸轮机构设计构想。并按照规范的凸轮机构设计流程,对凸轮机构进行完整设计。利用MATLAB软件仿真从动件运动方程,以验证从动件运动规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对变间距凸轮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在全面分析受力的基础上,建立凸轮机构自锁条件的数学模型,确定自锁条件的关键因子自锁系数对驱动阻力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确定组成自锁系数的凸轮设计参数对凸轮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参数的优化,最后依照优化参数组合改进凸轮设计。(4)利用ADAMS对凸轮机构进行运动仿真,以及进行凸轮机构样机运动可行性试验,来验证理论计算和动力学优化的正确性,及凸轮机构实际运动可行性。(5)运用ANSYS Workbench对凸轮机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发现其强度和变形远远满足设计要求,故存在轻量化优化空间。由于其它零件结构同动力学性能密切相关,故只对凸轮板进行拓扑优化与尺寸优化的两级轻量化设计,效果明显。
余涛宏[4](2019)在《基于DEM的矿用滚轴筛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滚轴筛是一种无振动、处理量大、结构简单的筛分设备,在千万吨级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滚轴筛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因此,本文基于DEM(discrete element method)对滚轴筛的筛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所得结果可为滚轴筛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开展了直线筛面滚轴筛的筛分过程DEM模拟研究,分析了筛轴转速、筛面倾角和黏附能量密度对球形颗粒和非球形颗粒的筛分过程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筛轴转速对筛分效率的影响略大于筛面倾角,而筛轴转速和筛面倾角对筛分速度的影响均不明显。当筛轴转速和筛面倾角分别为60 r/min和6°时,筛分效果最佳,筛分效率和颗粒群运动速度分别为94.6%和1.45 m/s。黏附能量密度对球形颗粒的筛分过程无明显的影响,而非球形颗粒的筛分效率随着黏附能量密度的增大有所降低。利用分段筛面实现了滚轴筛的等厚筛分,模拟研究了4组分段式筛面滚轴筛的筛分过程,并与同条件下的直线筛面滚轴筛进行了比较,探究了颗粒形状、筛轴转速和黏附能量密度对分段筛面滚轴筛的筛分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采用筛面倾角为0°-3°-6°-9°-12°的五段式筛面,筛轴转速为60 r/min时,筛分效果最佳。颗粒形状和黏附能量密度对筛分速度无明显影响,并且当颗粒形状为非球形、黏附能量密度较小时,筛分效率较大。基于Hertz-Mindlin with Archard Wear模型和Relative Wear模型,研究了渐开线形盘片的累积接触能量和磨损深度,分析了盘片滚齿顶端的切向累积接触力和法向累积接触力,并比较了渐开线形、梅花形和三角形盘片滚轴筛的筛分过程,以及盘片滚齿顶端的磨损深度。结果表明,滚齿顶端的磨损程度最大,且磨损主要来源于切向接触力。当采用渐开线形盘片时,筛分效果最佳,且滚齿顶端的磨损深度较小,仅为1.94 mm。该论文有图45幅,表28个,参考文献142篇。
单绍仁,宋卫华,桑波磊,芦留柱,杜廉[5](2015)在《5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调试及试生产中的设备问题总结》文中研究表明安阳中联5 000 t/d熟料水泥生产线调试及生产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设备问题,如石灰石定量给料机环形皮带块状撕裂,桥式刮板取料机故障及跑偏,立磨密封风压低等等,详细分析了各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
王婵[6](2014)在《双金属复合锤头铸造工艺与界面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锤式破碎机是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建材、电力、煤炭及化工等行业的破碎设备,锤头是其关键但又易磨损的配件。使用传统单一耐磨材料高锰钢、耐磨合金钢、高铬铸铁等制造的锤头,仅能满足锤头的耐磨性能,达不到锤头安装使用过程中耐磨性与高韧性的良好匹配,经常发生早期断裂、掉块等现象,寿命较短。而使用双金属复合材料,能使同一零件的不同部位具备不同的性能。受摩擦部分具备较高的硬度及抗磨性,安装部分则具备良好的韧性,不易断裂。为提高锤式破碎机锤头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耐磨材料的浪费。本课题探索试验了采用液-液复合铸造工艺消失模铸造法生产锤式破碎机锤头。根据锤头的工况条件及使用性能要求,对双金属复合锤头的材质进行了成分设计,选择高铬铸铁作为锤头的锤端磨损部位的材质,中碳低合金钢作为锤头的锤柄安装部位材质,探索了消失模铸造双液复合锤头过程中各工艺参数的优化选择,包括浇注系统的设计、浇注速度、浇注温度、浇注间隔时间的控制等,制定了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对锤头的硬度、力学性能等进行考核,通过观察双金属复合结合界面的金相组织以及扫描C、Cr元素在结合界面过渡区域的分布状况,分析双金属结合界面的特性,得出形成优良结合界面的工艺参数。对试样的金相组织进行观察分析表明,双金属复合结合界面为冶金结合,两种金属内主要元素在高温熔融状态下相互扩散,形成一个成分与组织介于二者的过渡区。试样硬度测试分析表明,硬度值从高铬铸铁部分向中碳低合金钢部分呈平缓过渡状态,高铬铸铁部分即锤头磨损部位硬度值为HRC5560,碳钢部分即锤柄部位硬度值为HRC4050。对试样力学性能考核做拉伸试验时并非从结合面处断裂,界面结合牢固。经内蒙古华电某热电厂细碎煤粉机装机考核,相同成本下,双金属复合锤头的使用寿命比传统高锰钢提高了30%左右。
张守旗[7](2014)在《1214/16-18型锤式破碎机转子装配国产化改造与应用》文中提出文章主要阐述了1214/16-18型锤击式干燥破碎机转子串轴问题及产生原因,并进行适应性国产化装配结构研究改造,解决锤破机转子串轴、故障停机问题,保障高炉粒煤制备设备稳定运行。
高锦[8](2013)在《矿用履带式移动皮带输送机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矿山设备正朝着大型化、现代化、连续化、液压化和智能化的方向不断衍化。综合分析,国内外石灰石矿山原料的开采主要有间断开采工艺、半连续化开采工艺、连续化开采工艺三种开采工艺方案。目前国内水泥矿山基本上都在采用间断开采工艺,而连续化开采工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可见采矿工艺方法及破碎输送设备更为先进环保的连续化开采工艺方案是当前国内外采矿发展趋势和方向,它因可以全面取代矿山汽车运输,而产生大量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更加适应当前社会对矿山重污染企业的环保要求,达到国家“绿色矿山”的新要求。以5000T/d熟料生产线为例(矿石年用量240万吨),新建矿山开采以连续化开采工艺与传统间断开采工艺进行比较而言,新建矿山如果采用连续化开采工艺,项目的土建基础与设备采购总投资可减少1580万元,矿山建成后的运营成本可减少约500万元/年,此外节约大量汽车燃油以及因此而减少的道路扬尘对当地环境保护也贡献了力量。连续化开采以履带移动式破碎机为矿石的破碎设备,将矿山开采爆破后的矿石破碎至300mm以下的粒度,配套移动式皮带运输机,再以半移动皮带输送机和矿山长皮带为辅助,实现矿山开采的全程皮带运输。其中,移动式皮带运输机作为连续化开采的桥梁,是实现整个工艺方案的咽喉要道,然而,其在矿山开采领域的设计及应用在国内基本上还处于空白期。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针对于国内某新建石灰石矿山项目,经过对间断开采工艺与连续化开采工艺方案的投资对比,而有针对性的对连续化开采设备中的输送桥梁——矿用履带式移动皮带输送机进行新设备的设计研发与应用研究工作。课题设计研发了一种新型矿用履带式移动皮带输送设备,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申请了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有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力与实际应用价值。
魏宗辉[9](2013)在《锤式破碎机的改进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通过对传统设计的锤式破碎机在应用中存在的缺点做了概括总结和原因分析,对破碎机进行了改进设计,并经实践使用证明,其效果相当显着,同样条件下使用寿命是原来的好几倍。
李宁[10](2013)在《复杂机械产品协同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协同仿真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手段,以先进的设计理念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接口的协同仿真技术,通过对多刚体动力学软件ADAMS、有限元软件ANSYS以及三维设计软件Pro/E之间接口技术的分析,解决了以往三者之间数据交换存在的问题,实现了三者之间的信息互换,并通过基于接口的协同仿真技术实现了对锤式破碎机的虚拟分析,最终给出了锤式破碎机装机功率与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1、通过对Pro/E与ADAMS之间的中性文件及Mechanical/Pro的详细分析,最终选用obj中性文件作为Pro/E与ADAMS之间数据交换方式,该方式能很好地解决以往传递方式所存在的各种问题。2、分别对Pro/E与ANSYS、ANSYS与ADAMS之间数据交换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最终给出了其数据传递的具体方法。3、利用协同仿真技术分别对PCM160、PCM250、PCM400、PCM525四种型号锤式破碎机的空载启动功率和实际工况下的功率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确定了通过能力、破碎机转动惯量和电机功率之间的关系。4、建立了ADAMS和ANSYS协同仿真平台,对锤式破碎机主轴进行了联合刚柔耦合分析,并给出了其受力云图。
二、锤式破碎机端部密封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锤式破碎机端部密封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涡流旋浮气力管道输送充填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成果 |
2 2 涡流旋浮气力管道输送系统参数理论研究 |
2.1 涡流旋浮气力输送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2.2 系统参数的初步计算与选择 |
2.3 系统参数优化计算 |
2.4 旋流参数计算 |
2.5 系统性能参数确定 |
2.6 本章小结 |
3 涡流旋浮气力管道输送充填系统设计 |
3.1 气源 |
3.2 给料系统 |
3.3 输送管道系统 |
3.4 控制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 |
3.5 系统实验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4 工程实践 |
4.1 实践矿井概况 |
4.2 涡流旋浮气力输送系统设计 |
4.3 工程应用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高性能双液双金属复合锤头铸造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常见的耐磨材料锤头 |
1.2.1 高锰钢锤头 |
1.2.2 合金钢锤头 |
1.2.3 高铬铸铁锤头 |
1.3 耐磨锤头的铸造工艺 |
1.3.1 整体铸造 |
1.3.2 表面强化铸造 |
1.4 双金属复合铸造 |
1.4.1 双金属固-液镶铸复合铸造工艺 |
1.4.2 双金属液-液镶铸复合铸造工艺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研究内容和方案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案 |
第3章 双液复合锤头铸造工艺模拟仿真 |
3.1 结构分析和铸造工艺方案设定 |
3.2 网格划分及参数设定 |
3.3 双金属复合锤头铸造模拟分析 |
3.3.1 阶梯式浇注系统模拟结果 |
3.3.2 侧注式浇注系统模拟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双液复合铸造及热处理工艺设计 |
4.1 铸造工艺 |
4.1.1 模型制作 |
4.1.2 涂料的选择 |
4.1.3 浇注系统 |
4.1.4 金属的熔炼 |
4.1.5 浇注工艺参数 |
4.1.6 出箱、落砂、清理 |
4.2 热处理工艺设计 |
4.3 金相显微组织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复合锤头组织性能检测 |
5.1 界面显微组织 |
5.2 透射分析 |
5.3 硬度的测试 |
5.3.1 碳钢的选择 |
5.3.2 高铬合金的选择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复合锤头磨损性能检测 |
6.1 磨损试样 |
6.2 摩擦系数 |
6.3 磨损失重 |
6.4 磨销和磨盘的表面粗糙度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面向废动力铅酸蓄电池自适应拆解的变间距凸轮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项目的背景与意义 |
1.1.2 预处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变间距调节装置的研究 |
1.2.2 凸轮机构综合的研究 |
1.2.3 结构优化方法的研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自适应拆解的变间距凸轮机构的设计 |
2.1 自适应拆解工艺的研究 |
2.1.1 项目用电池结构组成及特点分析 |
2.1.2 自适应拆解工艺的方案设计 |
2.2 从动件运动要求分析及凸轮类型的选择 |
2.2.1 从动件运动要求分析 |
2.2.2 凸轮类型的选择 |
2.3 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与求解 |
2.4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
2.5 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 |
2.6 MATLAB仿真验证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变间距凸轮机构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 |
3.1 变间距凸轮机构运动时的受力分析 |
3.2 变间距凸轮机构的自锁性研究 |
3.2.1 变间距凸轮机构自锁条件的建立及分析 |
3.2.2 自锁系数对凸轮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
3.3 变间距凸轮机构动力学性能优化 |
3.3.1 各关键设计参数对动力学性能影响 |
3.3.2 各关键设计参数优选组合确定 |
3.3.3 变间距凸轮机构的改进设计与建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变间距凸轮机构的运动仿真与样机试验验证 |
4.1 变间距凸轮机构虚拟样机的运动仿真 |
4.1.1 接触碰撞理论模型 |
4.1.2 虚拟样机仿真设置 |
4.1.3 仿真结果对比与分析 |
4.2 变间距凸轮机构可行性样机试验 |
4.2.1 试验目的 |
4.2.2 试验样机与仪器设备 |
4.2.3 试验方法 |
4.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凸轮机构有限元分析及轻量化设计 |
5.1 结构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
5.1.1 有限元静力学分析理论 |
5.1.2 有限元静力学模型建立 |
5.1.3 有限元静力学结果分析 |
5.2 凸轮板结构拓扑优化 |
5.3 凸轮板结构尺寸参数优化 |
5.3.1 借助灵敏度分析确定优化设计变量 |
5.3.2 试验设计及采集样本点 |
5.3.3 建立Kriging插值法的响应面模型 |
5.3.4 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最优解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4)基于DEM的矿用滚轴筛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滚轴筛设备的发展与应用 |
1.3 筛分过程模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1.4 结构可靠性的应用与发展 |
1.5 课题研究内容 |
2 DEM原理及其在滚轴筛筛分过程中的应用 |
2.1 DEM的基本原理 |
2.2 滚轴筛的设计 |
2.3 滚轴筛的筛分过程模拟 |
2.4 本章小结 |
3 滚轴筛筛分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 转速对滚轴筛筛分过程的影响 |
3.2 筛面倾角对滚轴筛筛分过程的影响 |
3.3 黏结颗粒对滚轴筛筛分过程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非球形颗粒的滚轴筛筛分过程模拟研究 |
4.1 EDEM中非球形颗粒模型的建立 |
4.2 转速对非球形颗粒筛分过程的影响 |
4.3 筛面倾角对非球形颗粒筛分过程的影响 |
4.4 黏附能量密度对非球形颗粒筛分过程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分段筛面滚轴筛的筛分过程模拟研究 |
5.1 分段筛面的选择 |
5.2 转速对分段筛面筛分系统的影响 |
5.3 黏附能量密度对分段筛面筛分系统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6 筛轴盘片的磨损分析及其优化 |
6.1 EDEM中磨损分析模型的建立 |
6.2 筛轴盘片的磨损分析 |
6.3 盘片形状对滚轴筛筛分过程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5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调试及试生产中的设备问题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石灰石定量给料机进料溜子的改进 |
2 QQG 150/31桥式刮板取料机故障分析及改进 |
2.1 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
2.2 改进措施及效果 |
3 黄土取料机改进 |
3.1 侧悬臂刮板取料机电磁离合器的改进 |
3.2 侧悬臂刮板取料机刮板跑偏的改造 |
3.2.1 问题及分析 |
3.2.2 改造及效果 |
3.3 刮板取料机刮板装置的改进 |
4 MPS 5000B立磨存在问题及改进 |
4.1 磨辊密封风压低的分析及处理 |
4.1.1 问题 |
4.1.2 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
4.1.3 效果 |
4.2 立磨选粉机导风叶变形及焊缝开裂的处理 |
4.2.1 问题及分析 |
4.2.2 解决措施及效果 |
4.3 立磨磨盘漏料的处理 |
5 加高篦冷机挡墙提高余热发电量 |
6 熟料库顶的隔热处理 |
6.1 原因分析 |
6.2 问题处理及效果 |
7 篦冷机熟料破碎机进料装置的改进 |
7.1 问题分析 |
7.2 问题处理及效果 |
8 窑头链板输送机尾架固定螺栓松动的处理 |
9 水泥厂设备故障的应急处理案例 |
9.1 MPS5000B立磨辊体磨损后的应急处理 |
9.2 MPS 5000B立磨边衬板固定螺栓频繁断裂的应急处理 |
9.3 皮带机减速机高速轴漏油的应急处理 |
9.4 预热器旋风筒锥体测压管负压低的处理 |
9.5 减速机输出轴配合松动的应急处理 |
(6)双金属复合锤头铸造工艺与界面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耐磨材料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
1.1.1 国外耐磨金属材料发展概况 |
1.1.2 我国耐磨金属材料发展概况 |
1.2 锤式破碎机锤头常用的几种金属耐磨材料 |
1.2.1 高锰钢 |
1.2.2 铸造合金钢 |
1.2.3 高铬铸铁 |
1.2.4 钢铁双金属复合抗磨材料 |
1.3 双金属复合锤头制造工艺现状及发展 |
1.3.1 制造工艺方法 |
1.3.2 铸造工艺 |
1.3.3 热处理工艺 |
1.4 双金属复合界面结合的几种机制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2 双液双金属复合材料的成分选择 |
2.1 选材依据 |
2.2 合金元素的作用 |
2.3 材质成分确定 |
3 双液双金属复合锤头制造工艺设计 |
3.1 模型制作 |
3.2 涂料选用 |
3.3 浇注系统设计 |
3.3.1 锤头模型浇注时放置位置的确定 |
3.3.2 浇注系统设计 |
3.3.3 模型装箱、填砂、振动、覆塑料薄膜、抽真空 |
3.4 熔炼钢水铁水 |
3.4.1 熔炼设备及钢水铁水量的计算 |
3.4.2 钢水、铁水的冶炼 |
3.5 浇注 |
3.5.1 预先加热盛装金属液的浇注包 |
3.5.2 浇注铁液量的控制 |
3.5.3 浇注温度控制 |
3.5.4 浇注速度控制 |
3.5.5 加强排渣操作,提高铸件质量 |
3.5.6 浇注过程铁液直浇道中的负压控制 |
3.5.7 双液金属浇注时间间隔控制 |
3.6 出箱、落砂、清理 |
3.7 热处理工艺设计 |
4 双金属复合界面分析测试 |
4.1 实验设备及样品制备 |
4.2 金相显微组织观察 |
4.3 硬度测试 |
4.3.1 洛氏硬度 |
4.3.2 显微硬度 |
4.4 扫描电镜观察主要元素扩散分布 |
4.5 拉伸性能测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7)1214/16-18型锤式破碎机转子装配国产化改造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设备概况 |
2 问题提出及分析 |
3 优化改造的必要性 |
3.1 锤破机设备重要性 |
3.2 故障对高炉粒煤喷吹影响 |
3.3 生产使用技术的需要 |
4 优化设计及实施 |
4.1 改进锤破机转子定位紧固装置 |
4.2 改进搅拌器臂、搅拌器头 (锤臂、锤头) 装配方式 |
4.3 改进转子总成密封环, 便于检修维护 |
5 技术标准 |
6 改造效果 |
(8)矿用履带式移动皮带输送机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矿山输送用移动皮带机的发展及现状 |
1.3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
1.3.1 课题背景 |
1.3.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矿用履带式移动皮带输送机与传统生产工艺对比分析 |
2.1 矿山开采输送工艺介绍 |
2.1.1 间断开采工艺 |
2.1.2 半连续化开采工艺 |
2.1.3 连续化开采工艺 |
2.2 矿山开采投资情况比较 |
2.2.1 减少投资及运营矿车成本情况 |
2.2.2 减少固定式破碎机投资及运营成本情况 |
2.2.3 减少铲车及装载机投资运营成本情况 |
2.2.4 节约人力成本情况 |
2.2.5 连续化开采工艺投资情况 |
2.3 连续化开采环保解决方案 |
2.4 连续化开采优势与不足 |
2.4.1 矿山连续化开采优势 |
2.4.2 矿山连续化开采的不足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矿用履带式移动皮带输送机设计概论 |
3.1 连续化生产线主要设备 |
3.1.1 移动破碎机 |
3.1.2 反击式破碎机与锤式破碎机区别[9] [10] |
3.1.3 反击式破碎机特点 |
3.1.4 反击式破碎机工作原理 |
3.2 移动皮带输送机 |
3.2.1 简易移动带式输送机 |
3.2.2 拖动式双节带式输送机 |
3.2.3 伸缩臂式移动皮带 |
3.3 移置式皮带运输机 |
3.4 矿用履带式皮带输送机设计开发 |
3.4.1 设计开发方案与流程 |
3.4.2 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
3.4.3 桁架 |
3.4.4 输送系统 |
3.4.5 动力系统 |
3.4.6 其它部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矿用履带式移动皮带机桁架结构的设计 |
4.1 桁架结构形式 |
4.2 桁架结构搭接 |
4.3 桁架有限元分析 |
4.4 桁架接口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矿用履带式移动皮带输送机系统设计 |
5.1 传统固定带式输送机介绍 |
5.2 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 |
5.2.1 运输物料的性质 |
5.2.2 工作条件 |
5.2.3 物料输送倾角 |
5.2.4 物料输送倾角皮带凸弧 |
5.2.5 物料输送倾角皮带凹弧 |
5.2.6 物料输送倾角皮带张紧行程选择 |
5.3 主要参数的选择 |
5.3.1 输送速度 |
5.3.2 输送带带宽 |
5.3.3 输送能力 |
5.4 具体参数计算结果 |
5.4.1 主要参数计算 |
5.4.2 结果校对 |
5.4.3 主要零部件统计 |
5.5 工程应用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锤式破碎机的改进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锤式破碎机概况 |
2 常见锤式破碎机缺点的原因分析和改进设计的方法 |
3 结语 |
(10)复杂机械产品协同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协同仿真技术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协同仿真技术相关软件 |
§2-1 三维设计软件Pro/E |
2-1-1 单一数据库、全相关性 |
2-1-2 参数化建模 |
§2-2 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 |
2-2-1 ADAMS简介 |
2-2-2 ADAMS建模方法 |
2-2-3 ADAMS求解过程 |
2-2-4 ADAMS碰撞模型 |
§2-3 有限元软件ANSYS |
2-3-1 ANSYS简介 |
2-3-2 有限单元法分析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接口的协同仿真技术 |
§3-1 Pro/E与ADAMS之间数据交换接口 |
3-1-1 中性文件在数据交换中的应用 |
3-1-2 obj数据文件 |
3-1-3 Mechanical/Pro数据交换方式 |
§3-2 Pro/E与ANSYS之间数据交换接口 |
3-2-1 集成接口 |
§3-3 ADAMS与ANSYS之间数据交换 |
3-3-1 ANSYS输出mnf文件 |
3-3-2 ADAMS输出lod文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锤式破碎机仿真模型建立 |
§4-1 锤式破碎机三维模型建立 |
§4-2 ADAMS仿真模型建立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锤式破碎机协同仿真分析 |
§5-1 锤式破碎机空载启动功率分析 |
5-1-1 空载启动功率分析 |
§5-2 锤式破碎机碰撞仿真分析 |
5-2-1 PCM160 碰撞分析 |
5-2-2 PCM250 碰撞分析 |
5-2-3 PCM400 碰撞分析 |
5-2-4 PCM525 碰撞分析 |
§5-3 煤岩破碎消耗能量 |
§5-4 锤式破碎机主轴刚柔耦合分析 |
5-4-1 ANSYS中生成主轴mnf文件 |
5-4-2 ADAMS中生成主轴lod文件 |
5-4-3 主轴载荷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研究成果 |
§6-2 展望未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科研成果 |
四、锤式破碎机端部密封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涡流旋浮气力管道输送充填系统研究[D]. 刘佳.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2]高性能双液双金属复合锤头铸造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D]. 蔡冬根. 南昌大学, 2020(01)
- [3]面向废动力铅酸蓄电池自适应拆解的变间距凸轮机构研究[D]. 徐子晗. 武汉科技大学, 2020
- [4]基于DEM的矿用滚轴筛优化设计研究[D]. 余涛宏.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5]5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调试及试生产中的设备问题总结[J]. 单绍仁,宋卫华,桑波磊,芦留柱,杜廉. 水泥工程, 2015(05)
- [6]双金属复合锤头铸造工艺与界面特性研究[D]. 王婵.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4(09)
- [7]1214/16-18型锤式破碎机转子装配国产化改造与应用[J]. 张守旗.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11)
- [8]矿用履带式移动皮带输送机设计与应用研究[D]. 高锦. 燕山大学, 2013(08)
- [9]锤式破碎机的改进设计[J]. 魏宗辉.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22)
- [10]复杂机械产品协同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D]. 李宁. 河北工业大学,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