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贯拔牙在正畸治疗中的体会

序贯拔牙在正畸治疗中的体会

一、口腔正畸矫治中序列拔牙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樊瑞宏[1](2021)在《生理性支抗技术对不同牙槽骨高度上颌第一磨牙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在不同大小内收力作用下,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Physiologic Anchorage Spee-wire System,PASS)对不同牙槽骨高度上颌第一磨牙的影响,为口腔临床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CBCT扫描志愿者颌骨数据导入Mimics 20.0软件,利用Autodesk 3Ds Max 2020、CATIA V5R20、ANSYS Workbench 19.2等建模软件获得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牙周膜、牙槽骨及颊面管的有限元模型,建立牙槽骨吸收0mm、2mm、4mm的上颌第一磨牙PASS组及MBT组模型,在颊管上施加60g、80g、100g、150g、200g水平向近中力,共得到30个工况。分析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阶段各工况下上颌第一磨牙的初始位移趋势及牙周膜牙槽骨应力分布。结果:相同内收力相同牙槽骨高度下,PASS组上颌第一磨牙最大初始总位移均较MBT组小;牙槽骨吸收时,PASS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舌向旋转和颊倾、近中倾斜倾向及牙周膜最大初始等效应力均小于MBT组,且近中压低多,远中伸长少。此外,牙周膜牙槽骨应力因牙槽骨吸收及内收力增加而变大。结论: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阶段的正畸治疗,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较MBT直丝弓矫治系统具有近远中向支抗控制及垂直向控制优势,且利于患者牙周健康,同时要注意扭转及转矩控制。

简志杉[2](2019)在《儿童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儿童口腔健康是保证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个时期错合畸形的发生不仅会通过影响咀嚼功能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还会因为发音、面型等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所以儿童乳牙列期、替牙列期和恒牙列早期的错合畸形不能一味等到恒牙列期再治疗,应该根据错合畸形的类型及患者诉求,个性化制定早期矫治方案。儿童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是指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对可能导致错合畸形的病因进行早期预防;对早期牙列及咬合异常进行阻断,引导正常咬合建立;对正在发生的牙合畸形进行早期生长控制及干预。同时,早期矫治利用儿童在生长发育期生长旺盛这一特点,促进或抑制颌骨的生长,可改善牙槽、肌肉、骨骼的异常发育。即使严重骨性畸形难以调整至完美的颌骨关系,早期矫治也可减轻症状,有利于二期矫治的开展,对骨性错合畸形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儿童错合畸形的病因、早期矫治的时机、早期矫治的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诸多专家对儿童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研究,以期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予以参考。

蓝英德[3](2018)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研究新进展》文中提出正畸手段是治疗错颌畸形的常见应用方式,错颌畸形会严重影响人体的整体外观,对人体的容貌造成不利影响。正畸治疗存在并发症,其中以牙根吸收的发生最为显着。

李红,褚存超,滕琦[4](2018)在《咬合诱导应用于儿童早期错牙合畸形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咬合诱导在儿童早期错牙合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接诊的早期错牙合畸形患儿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采用咬合诱导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矫正治疗方案。综合分析两组错牙合畸形的改善情况,比较半年有效率和治疗周期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半年有效率为85.71%,明显比对照组的33.33%高,组间差异显着(P<0.05)。实验组的治疗周期为(4.6±0.5)个月,明显比对照组的(5.9±0.7)个月短,组间差异显着(P<0.05)。实验组的治疗满意度为95.24%,明显比对照组的76.19%高,组间差异显着(P<0.05)。结论:积极采取咬合诱导的方式对早期错牙合畸形患儿进行施治,安全可靠,治疗时间短,且有助于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建议推广和使用。

李泽华[5](2017)在《Tweed-Merrifield定向力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病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Tweed-Merrifield技术矫治成人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患者,分析矫治前后患者侧貌的变化,磨牙关系的改善,软硬组织的变化。探讨Tweed-Merrifield技术对该患者的疗效。材料和方法:选取2013年9月大连奥索口腔门诊部收治的1例成人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病例,女性,年龄24周岁,下颌骨相对颅部发育不足,高角,凸面型,左右磨牙关系均为远中,前牙深覆(?)、深覆盖。对该患者,采用减数四颗第一前磨牙和上颌两颗第三磨牙,应用Tweed-Merrifield定向力矫治技术加双头帽进行正畸掩饰性治疗。结果:整个矫治时间共36个月。治疗结束后可见上下牙列整齐,中线对正,双侧磨牙及尖牙均为中性关系,前牙正常覆(?)覆盖,并出现了明显的Tweed(?)。患者牙周健康,FMA减小了0.5°,Z角增大了11.5°,下颌骨发生逆时针旋转;侧貌得到了很明显的改善,正面相和微笑相更加和谐。结论:使用Tweed-Merrifield定向力矫治技术治疗该成人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向不调得以改善,且面型明显改善。

郑深[6](2017)在《病例报告:PASS技术矫治牙列重度拥挤患者两例》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应用PASS技术矫治两例牙列重度拥挤患者的临床效果病例与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两例,一例为女性,一例为男性。患者一,18岁女性,恒牙列,双侧磨牙关系为近中关系,且第一磨牙近中倾斜较严重,即生理支抗丧失明显。ANB=8.5,II类骨面型,下颌角示高角,牙列重度拥挤,前牙开(?),口腔卫生一般,上颌前、后牙(?)平面较平坦。患者二,16岁男性,恒牙列,双侧磨牙关系为近中关系,ANB=5,II类骨面型,下颌角示高角,牙列重度拥挤,前牙覆盖较大。上颌前牙(?)平面较平坦,因上颌第二磨牙萌出高度明显不足故可发现后牙(?)平面较陡峭。经过对该两例患者资料的系统分析和讨论得出治疗方案。两例患者治疗方案大致相同:一、首选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二、正畸掩饰治疗。因两位患者及家属均拒绝手术治疗,故两位患者均选择正畸掩饰治疗。两位患者均拔除四颗第二前磨牙并且采用PASS矫治技术。通过对治疗中与治疗前头影测量数值分析、稳定结果重叠和草耙分析,对治疗效果进行讨论。结果分析:患者一自接诊至今,疗程共22个月,虽ANB未发生变化,即骨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但是效果依旧显着,U1-NA(mm)由4变为0,U1-NA(°)由28变为13,U1-SN(°)由110变为94说明上颌唇倾切牙回收效果明显,L1-NB(mm)由10变为9,L1-NB(°)由32变为29,说明下颌切牙略有轻微直立,Y轴角由72变为73,说明下颌骨略有轻微顺时针旋转。EL-UL值由3变为0,EL-LL值由6.5变为4,Z角(°)测量值由52变为55,说明患者面型改善。治疗前,前牙(?)平面为4°,较正常值10±3.58(°)偏小,治疗后变为19°,通过头影测量可发现切牙较正常值有一定舌倾,治疗前后牙(?)平面角度为13°,虽然在正常值范围14.9±3.85(°)之内,但发现该患者上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均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支抗丧失,治疗后,后牙(?)平面角度为16°,在正常值范围之内,发现在矫治后牙(?)平面的同时,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发生后倾,有效改善磨牙轴倾度,从而减少生理支抗的丢失。患者二自接诊至今,疗程共9个月,同患者一,ANB并未发生变化,U1-NA(mm)测量值由8变为3,U1-NA(°)测量值由33变为20,U1-SN(°)测量值由114变为100说明上颌唇倾切牙得到回收且效果明显,L1-NB(mm)测量值由9变为8,L1-NB(°)测量值由38变为33,说明下颌切牙略有轻微直立,Y轴角由72变为70,说明下颌骨略有轻微逆时针旋转。虽然EL-UL值和EL-LL值均未发生改变,但Z角(°)测量值由55变为58,仍说明患者面型改善,由凸面型变成直面型。治疗前,前牙(?)平面为11°,于正常值范围之内,现阶段前牙(?)平面为12°,未发生明显改变,患者治疗前后牙(?)平面为24°,较为陡峭,治疗后后牙(?)平面角度为17°,较之前大为改善,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均发生向前向下生长,第二磨牙较之前近中倾斜且生长量较大,有效改善之前较为陡峭的后牙(?)平面。通过重叠可见,在陡峭的后牙(?)平面发生改善的过程中,下颌骨也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向前向下的生长,由于后牙(?)平面较之前变得平坦,故下颌骨发生了逆时针旋转,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结论:1.患者一:针对此成年女性患者,PASS技术解除开(?)、牙列拥挤拥挤迅速,改善凸面型,维持后牙(?)平面于正常范围2.患者二:针对此处于生长发育期男性患者,PASS技术解除拥挤迅速,改善后牙陡峭的(?)平面的同时使下颌骨发生逆时针旋转。

韩永红[7](2016)在《上颌尖牙唇向错位的临床矫治体会》文中提出目的矫治上颌唇向错位尖牙。方法正畸开拓间隙、扩弓、减数等。结果排齐牙列,建立正常咬合关系。结论对唇向错位上颌尖牙选用最佳方法进行矫治可以收到理想效果。

蔡川[8](2013)在《雌激素相关受体α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研究》文中认为雌激素相关受体α(estrogen related receptor α,ERRα)是最早被鉴定出来的孤儿核受体,虽然未被发现内源性配体,但它能通过募集辅调节因子,以组成性方式活化,调节基因转录,在细胞能量代谢和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参与一些常见疾病的病理过程,例如癌症、肥胖症、糖尿病等。ERRα还在成骨细胞分化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在靶点。然而,ERRα在骨代谢方面的现有研究结果尚存在不一致和未阐明之处。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是一种口腔临床中易于获得的间充质来源的成体干细胞。它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其成骨分化能力为牙周组织再生提供了新的手段。然而,PDLSCs成骨分化的调控机制尚未研究透彻。ERRα是否参与调控PDLSCs成骨分化尚不清楚。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进行了如下研究:1. PDLSCs的培养鉴定及ERRα在PDLSCs中的表达目的:获取原代PDLSCs,检测ERRα在PDLSCs中的表达。方法:(1)取青少年因正畸治疗需要而拔除的前磨牙,刮取根中1/3牙周膜组织,用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进行牙周膜原代细胞培养。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纯化并检测克隆形成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2)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3)成骨、成脂诱导,并分别进行茜素红S和油红O染色检测PDLSCs分化能力;(4)RT-PCR检测PDLSCs中ERRα mRNA的表达;(5)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ERRα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定位。结果:(1)原代培养并进行克隆纯化的PDLSCs呈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具有克隆形成能力和干细胞的增殖特点;(2)PDLSCs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特征,并具有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3)PDLSCs表达ERRα mRNA和蛋白,其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广泛表达,主要高表达于细胞核。结论:成功培养并鉴定了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征的PDLSCs,ERRα在该细胞中有广泛表达。2.慢病毒介导的ERRα基因沉默对PDLSCs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目的:研究ERRα基因的下调对PDL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1)设计针对ERRα基因的miRNA寡核苷酸序列四对,通过重组克隆的方法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cDNA6.2-GW/EmGFP-miR,构建四个miRNA表达质粒,瞬时转染模型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RR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验证干扰效率;(2)以筛选出的干扰效果最佳片段为模板构建慢病毒质粒pLenti-miR-ERRα,进行慢病毒包装和纯化,感染PDLSCs,构建稳转株,CCK-8检测细胞活性,并使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DLSCs中ERR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3)病毒感染的PDLSCs成骨诱导分化后,通过ALP染色、茜素红S染色和实时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ALP、OCN、RUNX2和OPN的mRNA表达,比较Lenti-miR-ERRα组与Lenti-miR-neg对照组PDL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差异。结果:(1)成功构建4个miRNA表达质粒,均能下调ERR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其中pcDNA6.2-miR-ERRα-4干扰效果最佳,对其进行克隆重组、慢病毒包装和病毒液纯化;(2)成功构建Lenti-miR-ERRα稳转株,ERRα的mRNA和蛋白水平受到稳定的基因干扰,CCK-8结果显示Lenti-miR-ERRα组PDLSCs细胞活力与转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略有降低;(3)Lenti-miR-ERRα组PDLSCs的ALP活性、矿化能力以及成骨相关基因ALP、OCN、RUNX2和OPN mRNA表达水平较转染对照组显着下降。结论:(1)慢病毒miRNA载体能稳定下调ERRα在PDLSCs中的表达;(2)ERRα的下调降低了PDLSCs成骨分化能力,提示ERRα可能对PDLSCs成骨分化有促进作用。3. ERRα在PGC-1α的辅助激活下对PDLSCs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目的:研究ERRα在辅激活因子PGC-1α的激活下,对PDL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1)ERRα反向激动剂XCT790作用于PDLSCs,成骨诱导后进行ALP活性检测、ALP和茜素红S染色。(2)构建ERRα和PGC-1α的表达载体,优化电穿孔转染PDLSCs条件,将两载体分别单独或共转染PDLSCs,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果;(3)将PDLSCs分组为:ERRα、PGC-1α、ERRα+PGC-1α组、空转染组和空转染+XCT790作用组;成骨培养7d后,测定细胞内Ca2+浓度,实时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ALP、OCN、OPN、RUNX2和COL1A1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1)XCT790显着降低PDLSCs ERRα和PGC-1α蛋白表达,并在成骨分化2周内强烈抑制ALP活性,最终降低矿化PDLSCs矿化能力;(2)成功构建ERRα和PGC-1α表达载体并分别单独或联合电穿孔转染PDLSCs,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了mRNA和蛋白的过表达水平;(3)PDLSCs成骨诱导7d,ERRα过表达上调ALP、下调RUNX2和OPN的mRNA表达,PGC-1α过表达显着上调ALP、COL1A1和RUNX2而下调OPN mRNA的表达,ERRα+PGC-1α过表达显着上调ALP、COL1A1和RUNX2的mRNA表达,而对OCN、OPN的mRNA表达无显着影响;(4)XCT790不改变ERRα的mRNA表达水平,而通过下调ERRα蛋白和PGC-1α的mRNA与蛋白水平,显着降低ALP、COL1A1、OCN和RUNX2的mRNA表达,显着上调OPN mRNA表达和细胞内Ca2+浓度。结论:ERRα在PGC-1α的辅助激活下,能够通过提高ALP、COL1A1和RUNX2的表达水平而促进PDLSCs成骨分化。

周明宏[9](2012)在《应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儿童替牙颌时期错颌畸形的临床体会》文中研究说明儿童替牙颌时期是指全部乳牙被恒牙替换的阶段,此阶段是口颌及颅面形态的主要形成和功能完善期,在此期内,任何不利于全身及口腔面部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均可能导致牙的发育、萌替、排列及咬颌异常,虽然这一时期有些错颌可能是暂时性的,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可能自行调整恢复正常,但大部分由于这段时期比较长,任何出现的牙列异常

李宁[10](2012)在《固定矫治技术治疗成人开(牙合)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并评价固定矫治技术治疗成人开牙合的临床效果,探讨成人开牙合畸形的矫治设计和矫治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门诊2009年7月收治的开牙合畸形患者一例,女,20岁9个月,骨性开牙合;Ⅰ类骨面型;高角;双侧磨牙关系为远中;上牙弓狭窄;上下牙列拥挤;下中线右偏1mm;侧面观突面型;正面观轻度开唇露齿。采用减数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使用固定矫治技术对其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及模型进行分析,比较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矫治疗程28个月,对该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变为Ⅰ类;上牙弓宽度扩大;上下牙列拥挤解除,且上切牙内收,上牙轴(U1/NA)由31°减小到24.5°;上、下颌磨牙直立并略压低,牙合平面改建,下颌平面角变小,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唇略内收,前下面高(ANS-Me)减小2.5mm,侧貌明显改善,矫治后病人和家长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结论:运用固定矫治技术治疗成人高角型开牙合畸形,矫治设计合理,方法正确,能达到比较理想的矫治效果

二、口腔正畸矫治中序列拔牙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腔正畸矫治中序列拔牙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生理性支抗技术对不同牙槽骨高度上颌第一磨牙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List of Abbreviations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错(牙合)畸形与牙周炎
    1.3 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力学过程
    1.4 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器与传统直丝弓矫治器
    1.5 有限元法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牙齿总位移趋势
    3.2 牙齿三维方向位移趋势
    3.3 牙周膜应力分布
    3.4 牙槽骨应力分布
    3.5 讨论
第四章 小结
    4.1 研究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临床病例报告
    参考文献

(2)儿童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儿童错合畸形的病因
2.儿童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时机
    2.1 错合畸形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2 个体生长发育的情况
3.早期矫治的方法
    3.1 早期预防
    3.2 早期阻断性矫治及咬合诱导
    3.3 早期生长控制及骨性错合畸形早期矫治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
    病例报告1—拔除上颌双尖牙矫治安氏Ⅱ类错合畸形
    病例报告2—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合畸形伴偏合
    病例报告3—上颌斜面导板矫治青少年下颌后缩
    病例报告4—不规则拔牙矫治双颌前突伴牙周病
    病例报告5—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矫治前牙开合
    病例报告6—非常规拔牙矫治牙列拥挤
    病例报告7—拔牙矫治青少年牙列拥挤伴前突
学术成绩
致谢

(3)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正畸治疗的基础
2 引发牙根吸收的主要因素
3 牙根吸收经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
4 小结

(5)Tweed-Merrifield定向力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前言
(二) 材料和方法
    1. 病例来源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基本情况
        2.2 临床检查
        2.3 模型分析
        2.4 影像学检查
        2.5 Tweed个体化分析系统
    3. 诊断及问题列表
    4. 矫治目标及计划
    5. 治疗过程
(三) 结果
    1 矫治前后面(?)像对比
    2 矫治前后影像学对比
(四) 讨论
    1. 诊断依据分析
    2. 拔牙模式的选择
    3. 矫治方案的选择
    4. 支抗的控制
    5. 头影测量数据对比
        5.1 FMA FMIA IMPA
        5.2 SNA SNB ANB
        5.3 AO-BO
        5.4 Z角
    6. 头影测量结构重叠分析
        6.1 前颅底重叠
        6.2 上颌结构重叠
        6.3 下颌结构重叠
    7. 草耙分析
(五) 结论
(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6)病例报告:PASS技术矫治牙列重度拥挤患者两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病例来源
    2.临床资料
        2.1.患者一临床资料
        2.1.1.患者一基本情况
        2.1.2.临床检查
        2.1.3.模型检查
        2.1.4.影像学检查
        2.1.5.诊断结果
        2.1.6.问题列表
        2.1.7.治疗目标
        2.1.8.矫治计划
        2.1.9.正畸材料
        2.1.10.正畸治疗过程
        2.2.患者二临床资料
        2.2.1.患者二基本情况
        2.2.2.临床检查
        2.2.3.模型检查
        2.2.4.影像学检查
        2.2.5.诊断结果
        2.2.6.问题列表
        2.2.7.治疗目标
        2.2.8.矫治计划
        2.2.9.正畸材料
        2.2.10.正畸治疗过程
结果
    1.患者一治疗结果
        1.1 口腔检查
        1.2 面型检查
        1.3 颞下颌关节功能检查
        1.4 (?)平面检查
        1.5 X线检查
        1.6 治疗前后草耙分析
    2.患者二治疗结果
        2.1 口腔检查
        2.2 面型检查
        2.3 颞下颌关节功能检查
        2.4 (?)平面检查
        2.5 X线检查
        2.6 治疗前后草耙分析
讨论
    1 患者治疗前检查结果讨论
    2 患者治疗经过及结果讨论
    3 PASS矫治技术中对于(?)平面的理念
    4 对于该两例患者的总结和其他认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上颌尖牙唇向错位的临床矫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矫治方法
    2.1 直接排齐法
    2.2利用弓丝开大曲或镍钛推簧开大间隙法
    2.3推磨牙向后法
    2.4扩弓法
    2.5 拔出第一乳磨牙
    2.6 减数法
3 讨论
    3.1 拔牙与不拔牙矫治确定
    3.2 上颌尖牙唇向错位的成因及矫治方法
        3.2.1拓展间隙
        3.2.2利用潜在间隙
        3.2.3减数矫治上颌尖牙唇向错位
        3.2.4

(8)雌激素相关受体α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一 雌激素相关受体α概述
    二 雌激素相关受体与成骨分化
    三 牙周膜干细胞与雌激素通路介导的牙周组织改建
实验一 PDLSCs 的培养鉴定及ERRα在PDLSCs 中的表达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慢病毒转染 miRNA-ERRα对 PDLSCs 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ERRα在 PGC-1α的激活下对 PDLSCs 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固定矫治技术治疗成人开(牙合)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口腔正畸矫治中序列拔牙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理性支抗技术对不同牙槽骨高度上颌第一磨牙影响的研究[D]. 樊瑞宏. 兰州大学, 2021(09)
  • [2]儿童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研究进展[D]. 简志杉.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3]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研究新进展[J]. 蓝英德.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20)
  • [4]咬合诱导应用于儿童早期错牙合畸形的效果研究[A]. 李红,褚存超,滕琦.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8
  • [5]Tweed-Merrifield定向力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病例报告[D]. 李泽华.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1)
  • [6]病例报告:PASS技术矫治牙列重度拥挤患者两例[D]. 郑深.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8)
  • [7]上颌尖牙唇向错位的临床矫治体会[J]. 韩永红.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6(12)
  • [8]雌激素相关受体α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研究[D]. 蔡川. 第四军医大学, 2013(02)
  • [9]应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儿童替牙颌时期错颌畸形的临床体会[J]. 周明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13)
  • [10]固定矫治技术治疗成人开(牙合)的疗效分析[D]. 李宁. 大连医科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序贯拔牙在正畸治疗中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