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一、The analysis of depression in aged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ts relative factors(论文文献综述)

郝翠花[1](2021)在《结构式心理护理对PCI患者心理的影响》文中提出冠心病作为一种慢性病,是目前各种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最主要的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但有关报道证实PCI技术在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同时,患者的心理情绪会有一定的波动,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狭窄的风险和其他并发症。临床常规护理不能很好地全面了解患者的需求,对患者的负面情绪也不能有效缓解。结构式心理护理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护理方式,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作用显着,目前结构式心理护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选择了进行PCI治疗的患者120例,术前对患者采用便利问卷调查,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存质量和疾病不确定感,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存质量量表简表以及中文医学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随后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了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健康管理,研究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采用了结构式心理护理进行干预。术后第4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生存质量和疾病不确定感的严重程度有无明显差异,利用电话随访法统计分析介入手术后1月、2月、3月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PCI术前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况,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高、生存质量低。患者的文化程度对其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均有明显影响;年龄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影响较大;家庭月收入水平对患者的抑郁和生存质量均影响显着;焦虑还与患者的付费方式和性别有关,而疾病不确定感与患者对病情的了解程度有关。2.PCI术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无明显的差异;PCI术后,研究组焦虑情况(52.31±4.9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1.29±5.83)分,研究组抑郁情况(53.41±4.9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1.29±5.8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生存质量在PCI术前两组得分无明显差异;PCI术后,研究组疾病不确定感(66.29±5.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1.93±5.24)分,研究组生存质量(80.29±5.29)高于对照组得分(71.24±5.1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CI术后1个月、2个月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PCI术后第3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3.33%)和对照组(6.67%)差异明显(p<0.05)。研究表明患者PCI术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况,有一定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同时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低。这些心理情况与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有一定的关系。与常规护理对比,结构式心理护理能够明显降低PCI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术后第3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该护理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龚莉[2](202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疲劳轨迹及其预测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AMI)患者在入院后第2天(急性入院期,T1)、出院后1个月(T2)、出院后2个月(T3)及出院后4个月(T4)的疲劳水平进行纵向研究,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拟合AMI患者疲劳发展轨迹的类型和特征。分析不同AMI患者疲劳轨迹的影响因素,探讨影响不同疲劳亚组患者的预测指标。研究方法:采用纵向随访的研究方法,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湖州市某三级综合医院心血管诊疗中心符合纳排标准的首发AMI住院患者206例。一般资料问卷、多维疲劳量表(MFI-20)、广泛性焦虑量表简版(GAD-2)、患者健康问卷简版(PHQ-2)及阿森斯睡眠量表(AIS)在患者入院后第2天发放,随后在出院后1、2、4个月再次发放患者MFI-20、GAD-2、PHQ-2及AIS进行随访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并录入数据,运用SPSS22.0软件与Mplus8.3软件,首先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AMI患者疲劳水平的总体发展趋势,再次以潜在类别增长模型拟合AMI患者的疲劳发展轨迹的潜在类别,采用信息指数如AIC、BIC、样本校正的BIC、熵值、BLRT及VLMR检验评价拟合结果,确定最佳的拟合模型;从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及生理心理指标中分析影响AMI患者疲劳轨迹的预测因素。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再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不同疲劳轨迹的预测因素。研究结果:(1)AMI患者在四个时间点的MFI-20量表总分平均值分别为57.87±13.90分,57.87±13.90分,41.52±12.33分,41.34±12.15分。在T1时评分最高,出院后的T2、T3、T4时的评分则逐渐降低。经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确定了三个潜类别模型的数据拟合结果最好,此时具有较低的BIC值为5538.453,熵值为0.939,BLRT及VLMR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截距和斜率将三种类型疲劳发展轨迹分别命名为明显改善组(C1)、缓慢缓解组(C2)、持续疲劳组(C3),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2%、62.8%及22.0%;(2)经单因素分析,一般人口学因素、疾病相关因素、生理心理因素均会对患者出院4个月内的疲劳水平造成影响,得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共病个数、心功能分级、T1-T4焦虑得分、T1-T4抑郁得分、T1及T3-T4睡眠质量得分;(3)经过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相比于持续疲劳组(C3)患者,患者疲劳类型发展成为明显改善组(C1)的预测因素包括:焦虑T1得分、抑郁T4得分及睡眠质量T4得分,其在明显改善组(C1)影响效果分别是持续疲劳组(C3)的0.064倍(OR=0.064,95%CI 0.013-0.324)、0.362倍(OR=0.362,95%CI 0.178-0.737)和0.366倍(OR=0.366,95%CI 0.145-0.926)。相比于持续疲劳组(C3),AMI患者疲劳类型发展成为缓慢缓解组(C2)的预测因素主要包括男性、共病个数<5个、心功能1级和睡眠质量T4得分,其在明显改善组(C1)影响效果分别是缓慢缓解组(C2)的8.400倍(OR=8.400,95%CI2.204-32.021)、11.021倍(OR=11.021,95%CI 2.793-43.493)、11.665倍(OR=11.665,95%CI1.726-78.856)及0.366倍(OR=0.366,95%CI 0.145-0.926)。研究结论:(1)AMI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其疲劳水平呈现非线性变化模式。AMI患者在出院后4个月内,其疲劳水平的变化存在3种不同的发展轨迹,即明显改善组(15.2%)、缓慢缓解组(62.8%)和持续疲劳组(22.0%);虽然大部分患者的疲劳能够实现良好的改善,但是仍有一小部分患者的疲劳水平在治疗和护理下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存在持续疲劳状态;(2)性别、婚姻状况、共病个数、心功能分级、T1-T4焦虑评分、T1-T4抑郁评分、T1与T3-T4睡眠质量评分等相关指标均会影响AMI患者疲劳的发展轨迹。性别、共病个数、心功能分级、焦虑T1得分、抑郁T4得分及睡眠质量T4得分对不同类型的疲劳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区分和预测作用,为今后早期识别和筛查疲劳的高危患者提供了参考依据。

杨阳[3](2021)在《职业性手外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了解职业性手外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分析职业性手外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与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社会支持、焦虑、抑郁、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早期评估和针对性的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山东省济南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职业性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患者一般人口学和疾病学资料调查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社会支持量表(SSRS)、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医学应对量表(MCMQ)。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资料及各量表的现状调查结果采用率、百分比、中位数、四分位数、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人口学资料及疾病资料分组的差异性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医学应对、焦虑、抑郁与ASD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SD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7份,回收有效问卷250份,有效率97.28%,250例研究对象中年龄在21~40岁之间,平均年龄(35.70±4.12)岁。其中男性患者166例(66.4%);高中及中专文化水平的患者93例(37.2%);偏外向性格的患者93例(37.2%);家庭收入在3001~4000元的患者95例(38.0%)。医疗费用以新农合为主的患者97例(38.8%);合并有并发症状的患者186例(74.4%);右手损伤的患者161例(64.4%):受伤后伴有恐惧症状的患者149例(59.6%)。2.职业性手外伤患者ASD的发生率为30.4%,ASDS总分为44.00(28.00,58.00)分,其中分离症状得分为9.00(6.00,12.00)分,再体验症状得分为9.00(6.00,13.00)分,回避症状得分为8.00(4.00,14.00)分,高警觉症状得分为16.00(11.00,20.00)分。3.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0.55±5.13)分,其中主观支持得分为(12.92±2.30)分,客观支持得分为(11.23±2.40)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为(6.40±2.31)分;心理弹性总分为(64.89±16.96)分,其中坚韧性得分(33.19±9.17)分,力量性得分为(20.90±6.08)分,乐观性得分为(10.80±2.92)分;医学应对-面对总分为(18.25±5.43)分,医学应对-回避总分(14.33±4.64)分,医学应对-屈服总分(8.53±3.97)分;伴有焦虑症状的患者134例(53.6%),有抑郁症状的患者70例(28%),焦虑及抑郁症状同时存在的患者为65例(26%),焦虑症状得分为(8.37±5.02)分,抑郁症状得分为(5.22±3.46)分。4.职业性手外伤患者ASD症状得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性别(p<0.001)、性格(p<0.001)、家庭收入(p<0.05)、有无并发症(p<0.001)、受伤手别(p<0.001)、受伤后有无恐惧感(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SDS与心理弹性总分(r=-0.685,p<0.01)、力量性(r=-0.724,p<0.01)、坚韧性(r=-0.631,p<0.01)、乐观性(r=-0.486,p<0.01)负相关;与社会支持总分(r=-0.496,p<0.01)、主观支持(r=-444,p<0.01)、客观支持(r=-0.271,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r=-0.278,p<0.01)负相关;与面对应对得分(r=-0.368,p<0.01)负相关,与屈服应对得分(r=0.794,p<0.01)、回避应对得分(r=0.519,p<0.01)正相关;与焦虑得分(r=-0.830,p<0.01)、抑郁得分(r=0.685,p<0.01)显着正相关。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有并发症、受伤后伴有恐惧感、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屈服进入ASDS总分的回归方程,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可解释总变异70.2%。结论1.职业性手外伤患者ASD的发生率较高,建议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增加对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的心理疏导,早期评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2.对女性、内向性格、家庭收入低、有并发症、受伤后伴有恐惧感的患者应重点关注及时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内心需要,早期提供干预措施。3、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部分患者采取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发现患者的负性情绪,采取有效的管理情绪的方法,帮助患者乐观的面对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4、主观支持是ASD的保护因素,屈服面对、焦虑、受伤后伴有恐惧感、合并有并发症是ASD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鼓励职业性手外伤患者与外界多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和物质上的支持,使患者感知到被尊重、理解和关注。医护人员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如团体治疗等方法减轻患者焦虑情绪,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帮助患者勇敢的面对疾病,减轻急性应激障碍症状。

张钦钦[4](2020)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的认知水平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基于知信行模式制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案,比较常规健康教育与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以期为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知识宣教和心脏康复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1.根据成组设计中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含量估算,确定每组所需研究对象为45例,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自2019年2月至5月在河南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抽取的信封中的数字,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干预组。最终纳入对照组41例、干预组43例患者。2.两组患者在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本研究所需量表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生活质量水平、心理状态等,干预组采取以知信行模式为依据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方案进行指导,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及康复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疾病知信行水平、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健康行为的改善效果。4.观察指标:量表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水平评估量表得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得分、广泛性焦虑量表-7项(GAD-7)和健康问卷-9项(PHQ-9)量表得分;实验室数据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值、LDL-C值、血压值、LVEF值;健康行为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吸烟情况;5.采取EXCEL数据表格录入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所用统计方法有:统计描述,卡方检验(x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年龄、民族、性别、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个数及工作情况、家庭收入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和既往病史、冠脉病变情况、置入支架个数等疾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水平评估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量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效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110.473,P<0.05)。3.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SF-36量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效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25.797,P<0.05)。干预组患者尤其在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心理健康这四个维度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4.干预前两组患者GAD-7、PHQ-9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量表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吸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吸烟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血压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效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23.852,P<0.05)。结论1.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效果良好,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树立健康的信念和态度,降低疾病的危险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经过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患者的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血压情况控制良好,吸烟情况得到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轻,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提高。3.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量表可以作为衡量患者术后健康教育、疾病认知、行为改善的评价指标。

黄银凤[5](2019)在《郑州市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认为背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及各种竞争压力的增大,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显着升高。围绝经期女性由于缺少雌激素的保护,容易出现脂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且由于冠心病死亡率高、难治愈等问题,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和护理,因此,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围绝经期是女性焦虑抑郁的高发期,焦虑抑郁严重影响女性健康,使其生活质量降低,甚者可产生自杀行为,这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引起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因素众多,且错综复杂,明确其主要原因,有利于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筛查及指导。目的了解郑州市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便于制订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期缓解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在郑州市某四所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冠心病的302例围绝经期女性住院患者,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对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本研究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改良Kupperman症状评分量表。采取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SAS、SDS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运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改良Kupperman症状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症状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所有P值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SAS及SDS量表分析结果显示:73.5%的患者存在焦虑症状,其中轻度焦虑症状者148例(49%),中度焦虑症状者60例(19.9%),重度焦虑症状者14例(4.6%)。74.5%的患者存在抑郁症状,其中轻度抑郁症状者80例(26.5%),中度抑郁症状者91例(30.1%),重度抑郁症状者54例(17.9%)。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在88.1%。2.SAS评分及其影响因素的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居住方式(P=0.072)、子女数(P=0.967)、是否绝经(P=0.947)、既往月经状况(P=0.783)、性格(P=0.566)、与子女关系(P=0.128)对SAS评分无明显影响(P>0.05)。婚姻状况(P<0.001)、文化程度(P=0.001)、职业(P<0.001)、家庭月收入(P<0.001)、医疗费用支付方式(P=0.021)、夫妻关系(P<0.001)等因素对SAS评分产生影响(P<0.05)。3.SDS评分及其影响因素的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居住方式(P=0.835)、子女数(P=0.574)、是否绝经(P=0.543)、既往月经状况(P=0.055)、与子女关系(P=0.115)对SDS评分无明显影响(P>0.05)。婚姻状况(P<0.001)、文化程度(P<0.001)、职业(P<0.001)、家庭月收入(P=0.009)、医疗费用支付方式(P=0.038)、性格(P=0.612)、夫妻关系(P<0.001)等因素对SDS评分产生影响(P<0.05)。4.SAS评分与疾病相关信息的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吸烟史(P=0.214)、酗酒史(P=0.210)及既往住院总次数(P=0.130)对SAS评分无显着影响。冠心病(P=0.012)、有无介入治疗(P=0.014)、合并其他疾病(P=0.007)、睡眠状态(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SDS评分与疾病相关信息的最有优尺度回归分析,冠心病病史(P=0.533)、有无介入治疗(P=0.701)、吸烟史(P=0.329)、酗酒史(P=0.255)对SDS评分无显着影响。合并其他疾病(P<0.001)、既往住院总次数(P<0.001)、睡眠状况(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经Spearman相关分析,围绝经期所有症状均与SAS评分之间具有相关性(P<0.005);与SD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除骨关节痛、肌肉痛和皮肤蚁走感两种症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围绝经期症状均与SDS评分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7.SAS、SDS评分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显示,SAS、SDS评分与社会支持总评分、客观支持评分、主观支持评分均呈显着负相关(P<0.001),而与社会支持利用度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郑州市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焦虑症状发生率为73.5%,抑郁症状发生率为74.5%,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88.1%。2.患者的婚姻状况、夫妻关系、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冠心病病史、合并其他疾病、睡眠状况等是焦虑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支持及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均与焦虑抑郁密切相关。

徐琴[6](2020)在《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焦虑抑郁情绪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焦虑抑郁状况,通过临床指标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探讨疾病严重程度对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焦虑抑郁情绪对住院天数的影响,探寻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心脏康复的影响因素,为早期开展心脏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南昌市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2019年6月-2020年1月入院的200名直接PCI术后的AMI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调查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其中包括临床指标GRACE评分、NT-proBNP、CKMB、LVEF)以及焦虑抑郁状况。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描述统计方法分析AMI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焦虑抑郁情况;选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AMI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在分类型变量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焦虑抑郁与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之间的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焦虑抑郁与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探讨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探讨住院天数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结果:1.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焦虑抑郁总分为(15.95±4.629)分,焦虑得分为(9.55±2.490)分,抑郁得分为(6.40±2.593)分。其中无焦虑症状者39例(19.5%),焦虑症状可疑者94例(47.0%),肯定存在焦虑症状者67例(33.5%);无抑郁症状者137例(68.5%),抑郁症状可疑者53例(26.5%),肯定存在抑郁症状者10例(5.0%)。焦虑的发生率为65%(130例),抑郁的发生率为22%(44例),合并焦虑抑郁者20%(40例)。2.GRACE分级低危组39例患者,占比19.5%,焦虑抑郁总分为(13.90±4.633)分,焦虑得分为(8.69±2.408)分,抑郁得分为(5.21±2.697)分;GRACE分级中危组63例患者,占比31.5%,焦虑抑郁总分为(15.16±4.096)分,焦虑得分为(9.06±2.139)分,抑郁得分为(6.10±2.545)分;GRACE分级高危组98例患者,占比49.0%,焦虑抑郁总分为(17.28±4.576)分,焦虑得分为(10.21±2.574)分,抑郁得分为(7.06±2.393)分。3.单因素分析发现PCI路径/穿刺血管对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焦虑情绪有影响(P<0.01),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对焦虑抑郁情绪均有影响(P<0.01)。4.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焦虑得分与年龄、入院GRACE评分、入院NT-proBNP、入院第2天CKMB、入院第3天CKMB、入院第4天CKMB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144、0.334、0.204、0.208、0.181、0.286(P<0.05,P<0.01,P<0.01,P<0.01,P<0.05,P<0.01),与术后13天LVEF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75(P<0.05);抑郁得分与年龄、入院GRACE评分、入院NT-proBNP、入院第4天CKMB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01、0.309、0.164、0.203(P<0.01,P<0.01,P<0.05,P<0.01),与术后13天LVEF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64(P<0.05)。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显示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入院GRACE评分、第2天CKMB是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入院GRACE评分、术后13天LVEF是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6.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与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焦虑、抑郁得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81、0.429(P<0.01,P<0.01)。结论:1.本研究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焦虑的发生率比较高,抑郁的发生率相对焦虑较低。2.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焦虑抑郁情绪与家庭人均月收入呈负相关,即收入越高,焦虑抑郁情绪越轻;与入院GRACE评分呈正相关。3.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焦虑情绪与年龄、第2天CKMB呈正相关;抑郁情绪与术后13天LVEF呈负相关。4.AMI患者住院天数与直接PCI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呈正相关,即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住院天数越长,焦虑抑郁情绪会对AMI患者PCI术后康复产生不良影响。

石妍[7](2020)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感受负担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感受负担间的关系,旨在增强医护人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重视,有助于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选取河南省某综合性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均数±标准差、例数(构成比)进行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相关性;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中介效应分析采用依次检验方法。结果1.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93.96±14.22,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日常生活管理(3.77±0.81),情绪管理(3.63±0.69)和疾病医学管理(3.63±0.69)。2.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总分为16.57±8.51,其中,43%的患者存在焦虑症状,52.2%的患者存在抑郁症状。3.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31.90±6.08,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身体负担(3.77±0.81),经济负担(3.77±0.81)和情感负担(3.77±0.81)。4.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感受负担之间呈负相关(r=-0.462,P<0.01);自我管理行为与焦虑抑郁之间也呈负相关(r=-0.228,P<0.01);焦虑抑郁与自我感受负担之间呈正相关(r=0.483,P<0.01)。5.以自我感受负担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理程度、文化程度、支架植入史、冠心病类型进入回归方程,解释总变异的27.4%。6.中介效应分析采用依次检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在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感受负担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结论:1.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较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较重,并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2.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感受负担呈负相关;文化程度、自理能力、支架植入治疗史、冠心病分型等因素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3.焦虑抑郁在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感受负担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张为佳[8](2020)在《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经历抢救的急危重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旨在为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是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唐山市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并经历急诊科抢救急诊分级Ⅰ、Ⅱ、Ⅲ级的急性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性期脑梗死、消化道出血、多发伤、急性胆囊炎急症幸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病情稳定的康复期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筛选出病例组和对照组,将筛选出的144例经抢救的急危重症伴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纳入病例组,将288例经抢救的急危重症非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评估,并收集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疾病及救治情况等内容。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使用卡方检验,多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经抢救急危重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婚姻、是否为家中经济支柱、儿童期是否有创伤、经历过几次抢救、首诊病种、发病时血压、急诊分级、抢救时是否有濒死感、是否害怕抢救环境、抢救时间、治疗方式、焦虑、抑郁、心理弹性水平、抢救时是否有无助/害怕/恐惧感、此次生病的烦扰程度、住院睡眠质量、实际睡眠时间、疼痛是否影响睡眠、疼痛程度、对医生技术信任度、对护士技术信任度、对抢救时医护态度满意度、对治疗效果满意度、对家人照护满意度、社会支持水平等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抢救急危重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不是家中经济支柱者(OR=0.421)、急诊分级Ⅱ级和Ⅲ级(OR=0.030、OR=0.008)与是家中经济支柱者、急诊分级Ⅰ级相比较是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保护因素;抢救时间>20分钟(OR=8.845)、可疑和肯定存在抑郁(OR=6.281、OR=10.255)、住院睡眠质量中等和差(OR=3.814、OR=8.360)、对治疗效果满意度较低(OR=3.195)是经历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病种中急性心肌梗死(OR=0.112)较多发伤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危险性较小,急性胆囊炎(OR=7.369)较多发伤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性大。结论患者是否为家中经济支柱、病种、急诊分级、急诊抢救时间、抑郁、住院睡眠质量、对治疗效果满意度是经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发生ASD的影响因素,经历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中不是家中经济支柱、急诊分级程度越轻发生ASD的危险性越小;经历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抢救时间越长、抑郁程度越高、住院睡眠质量越差、对治疗效果满意度越低发生ASD的危险性越大;急性心肌梗死的经抢救患者较多发伤经抢救患者发生ASD危险性小,而急性胆囊炎经抢救患者较多发伤经抢救患者发生ASD危险性大。图1幅;表14个;参138篇。

杨开连[9](2020)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网络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描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网络现状;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以及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5个社区内抽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简表(LSNS-6)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网络水平,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SDSC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老年抑郁量表简表(GDS-15)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网络的相关因素。采用统计描述方法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网络水平,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独立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多元线性逐步问归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网络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1)3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LSNS-6得分为16.75±7.02分,其中,家庭网络维度得分为8.32±3.63分,朋友网络维度得分为8.43±4.74分。LSNS-6得分<12分者68例(社交孤立),占总人数的22.7%。(2)68例存在社交孤立的老年患者均为退休状态,与232例无社交孤立的老年患者在吸烟情况、参与社区活动情况、工作情况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自我管理”进入社会网络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解释社会网络总变异的50.8%,两个变量均与LSNS-6得分呈正相关;仅“社会支持”进入家庭网络维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该变量解释家庭网络总变异的28.5%,该变量与家庭网络维度得分呈正相关;“社会支持”、“自我管理”、“是否吸烟”、“在世子女数”进入朋友网络维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解释朋友网络总变异的46.7%,社会支持水平、自我管理水平、吸烟与朋友网络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在世子女数与朋友网络维度得分呈负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网络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近1/4的患者存在社交孤立。“社会支持”、“自我管理”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网络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支持”不仅影响患者的整体社会网络,对其社会网络的2个维度也有影响,社会支持水平高的患者社会网络水平高。除了“社会支持”、“自我管理”外,“是否吸烟”、“在世子女数”也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朋友网络维度,吸烟、在世子女数少的患者朋友网络水平高。建议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社会网络的作用、水平及影响因素,重点关注社交孤立的患者,鼓励老年患者的家庭成员、朋友等参与糖尿病管理。

李雪梅[10](2020)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水平及其对孤独感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抗逆力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引起医务人员对抗逆力较低人群的关注。2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孤独感现状,探讨抗逆力与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的关系,为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便利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339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抗逆力量表(CD-RISC)测量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抗逆力水平,应用孤独感量表(UCLA)评价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孤独感水平,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家庭功能量表(PAGA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SECD6)、患者满意度量表评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家庭功能、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患者满意度等情况。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Pearson相关、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抗逆力水平与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的关系。结果1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水平现状:抗逆力总分及各维度(坚韧、自强、乐观)得分为(58.86±14.558)分、(30.97±8.238)分、(19.28±4.962)分、(8.61±2.652)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女性、文化程度低、月收入低、疾病类型为心脑血管疾病、疾病数量较多、病程较短、无子女、家庭功能严重障碍、自我效能水平较低、社会支持水平较低、患者满意度较低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相比男性、文化程度高、月收入高、疾病类型为非心脑血管疾病、疾病数量较少、病程长、有子女、家庭功能较好、自我效能水平较高、社会支持水平较高、患者满意度为较高的抗逆力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及居住方式不同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性别、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疾病数量、疾病病程、家庭功能、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患者满意度与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水平有关(P<0.05)。3抗逆力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的影响:(1)孤独感现状: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得分(38.73±9.495)。(2)抗逆力与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的相关分析:抗逆力总分及各维度与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呈显着负相关(P<0.05)。(3)抗逆力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的多因素分层回归分析:第一层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家庭功能、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疾病相关因素纳入自变量,可解释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发生50.1%的变异量,第二层将抗逆力各维度纳入自变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总分的解释力达58.2%,抗逆力各维度可以解释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总体变异的8.1%。结论1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抗逆力处于较低水平。人均月收入、患者满意度、自我效能、疾病数量、家庭功能、疾病病程、社会支持、性别、文化程度是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的影响因素。2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孤独感处于中等程度,抗逆力是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患者抗逆力水平越低,孤独程度越重。图0幅;表15个;参144篇。

二、The analysis of depression in aged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ts relative factor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 analysis of depression in aged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ts relative factors(论文提纲范文)

(1)结构式心理护理对PCI患者心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1.1.2 PCI治疗常见的心理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心理护理在PCI治疗中的应用
        1.2.2 结构式心理护理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1.2.3 PCI治疗的现状
    1.3 主要概念
        1.3.1 结构式心理护理
        1.3.2 生存质量
        1.3.3 不良心理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样本量估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
        2.3.2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
        2.3.3 研究工具
    2.4 质量控制
        2.4.1 环境支持
        2.4.2 预实验
        2.4.3 遵守伦理原则
        2.4.4 过程防控
        2.4.5 数据处理及工具选择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患者PCI术前焦虑情况分析
        3.2.1 患者PCI术前焦虑得分情况
        3.2.2 患者PCI术前焦虑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3.3 患者PCI术前抑郁情况分析
        3.3.1 患者PCI术前抑郁得分情况
        3.3.2 患者PCI术前抑郁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3.4 患者PCI术前疾病不确定感情况分析
        3.4.1 患者PCI术前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情况
        3.4.2 患者PCI术前疾病不确定感的单因素分析
    3.5 患者PCI术前生存质量情况分析
        3.5.1 患者PCI术前生存质量得分情况
        3.5.2 患者PCI术前生存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3.6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PCI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3.6.1 两组PCI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情况分析
        3.6.2 患者PCI术前焦虑,抑郁量表得分最高条目
    3.7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PCI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3.7.1 两组PCI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情况分析
        3.7.2 两组PCI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两个维度得分情况
    3.8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PCI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3.8.1 两组PCI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情况分析
        3.8.2 患者PCI术前生存质量得分最高条目
    3.9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PCI患者术后3 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3.9.1 PCI患者术后1 个月、2 个月、3 个月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
        3.9.2 两组PCI患者术后3 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患者PCI术前一般人口学特征与心理情况分析
        4.1.2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PCI患者心理情况的影响
    4.2 结论与展望
        4.2.1 结论
        4.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一般人口学特征量表
    附录 B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 C 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录 D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
    附录 E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致谢
个人简介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疲劳轨迹及其预测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AMI患者疲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关概念
        1.2.2 AMI患者疲劳现状
        1.2.3 AMI患者疲劳的预测因素
        1.2.4 疲劳对AMI患者的影响
    1.3 理论基础及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2.1 总体对象
        2.2.2 样本对象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退出标准
        2.2.6 样本量确定
        2.2.7 随访时间点的设置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采集
        2.4.1 质量控制
        2.4.2 患者知情同意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AMI患者资料收集情况
        3.1.1 纳入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1.2 失访人群基本特征分析
    3.2 AMI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总体变化情况
    3.3 AMI患者四个时间点疲劳得分情况分析
        3.3.1 AMI患者四个时间点疲劳得分比较
        3.3.2 AMI患者疲劳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3.3 AMI患者四个时间点疲劳差异性检验
    3.4 AMI患者疲劳发展轨迹的潜类别增长分析
    3.5 AMI患者疲劳三个潜在类别模型的验证
    3.6 AMI患者疲劳发展变化轨迹的影响因素研究
        3.6.1 AMI患者疲劳发展变化轨迹的单因素分析
        3.6.2 AMI患者疲劳发展变化轨迹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AMI患者疲劳及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的基本现状
        4.1.1 AMI患者疲劳及生理心理因素总体水平
        4.1.2 AMI患者疲劳水平的个体差异
    4.2 AMI患者疲劳的发展趋势与轨迹
        4.2.1 AMI患者的潜在亚群组
        4.2.2 不同亚群组AMI患者疲劳的发展轨迹
    4.3 AMI患者疲劳发展变化的预测因素
        4.3.1 一般人口学资料对AMI患者疲劳发展变化的影响
        4.3.2 疾病相关因素对AMI患者疲劳发展变化的影响
        4.3.3 生理心理因素对AMI患者疲劳发展变化的影响
    4.4 对临床护理的启示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肌梗死后疲劳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职业性手外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职业性手外伤
        2.1.1 职业性手外伤概念
        2.1.2 职业性手外伤的分类
        2.1.3 职业性手外伤的临床表现
        2.1.4 职业性手外伤的严重程度分级
        2.1.5 职业性手外伤的治疗及预后
        2.1.6 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的心理状况
    2.2 急性应激障碍
        2.2.1 ASD的概念
        2.2.2 ASD的发生率
        2.2.3 ASD的临床表现
        2.2.4 ASD的发病机制
        2.2.5 ASD的评价工具
        2.2.6 ASD的影响因素
        2.2.7 ASD的干预
        2.2.8 ASD对PTSD的预测功能
    2.3 问题提出
第三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3.1.2 样本量的确定
    3.2 研究工具
    3.3 实施流程
    3.4 质量控制和伦理学考虑
    3.5 统计学方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的一般资料
    4.2 职业性手外伤患者ASD现状
    4.3 职业性手外伤患者ASD得分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分析
    4.4 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的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焦虑抑郁得分情况
        4.4.1 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4.4.2 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的心理弹性得分情况
        4.4.3 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的医学应对得分情况
        4.4.4 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情况
    4.5 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焦虑、抑郁与ASD得分的相关分析
    4.6 职业性手外伤患者ASD的多因素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疾病资料分析
    5.2 职业性手外伤患者ASD的现状分析
    5.3 一般资料对职业性手外伤患者ASD症状的差异性分析
    5.4 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社会支持现状及与ASD的相关性分析
    5.5 职业性手外伤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及与ASD的相关性分析
    5.6 职业性手外伤患者应对方式现状及与ASD的相关性分析
    5.7 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与ASD的相关性分析
    5.8 职业性手外伤患者ASD的多因素分析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7.1 创新性
    7.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现状
        1.1.2 心脏康复的现状
        1.1.3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操作性定义与理论依据
        1.3.1 操作性定义
        1.3.2 知信行理论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量计算
        2.1.2 研究对象
        2.1.3 纳排标准
    2.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2.1 干预组
        2.2.2 对照组
    2.3 干预评价指标及资料收集方法
        2.3.1 量表评价指标
        2.3.2 实验室评价指标
        2.3.3 健康行为评价指标
        2.3.4 资料收集方法
    2.4 质量控制
        2.4.1 研究设计阶段
        2.4.2 研究实施阶段
        2.4.3 调查结束
    2.5 伦理原则
        2.5.1 知情同意原则
        2.5.2 不伤害原则
        2.5.3 保密原则
    2.6 统计学处理
    2.7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疾病资料比较
    3.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的得分比较
        3.2.1 干预前得分比较
        3.2.2 干预后得分比较
        3.2.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水平量表的得分比较
        3.3.1 干预前得分比较
        3.3.2 干预后得分比较
        3.3.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
    3.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得分比较
        3.4.1 干预前得分比较
        3.4.2 干预后得分比较
        3.4.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
    3.5 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的比较
        3.5.1 组间比较
        3.5.2 组内比较
    3.6 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在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长度的比较
        3.6.1 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比较
        3.6.2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7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血压情况改变的比较
    3.8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抽烟人数情况改变的比较
4 讨论
    4.1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生活质量
    4.2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4.3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PCI术后焦虑、抑郁的情绪
    4.4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PCI术后健康状况
    4.5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4.6 今后的研究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附录B 一般人口学资料
附录C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
附录D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信行水平评估量表
附录E 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
附录F 患者健康问卷-9项量表(PHQ-9)
附录G 患者疾病资料(医护人员填写)
致谢
论文发表及课题基金申请情况

(5)郑州市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不足与研究展望
5 创新性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女性冠心病焦虑抑郁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6)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焦虑抑郁情绪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
        1.3.1 AMI患者
        1.3.2 直接PCI
        1.3.3 焦虑抑郁情绪
        1.3.4 GRACE评分
        1.3.5 NT-proBNP
        1.3.6 CKMB
        1.3.7 LVEF
    1.4 研究目的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估计
        2.2.2 研究工具
        2.2.3 研究类型
        2.2.4 资料收集
        2.2.5 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2.2.6 质量控制
        2.2.7 伦理原则
第3章 结果
    3.1 AMI患者一般资料
        3.1.1 AMI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
        3.1.2 AMI患者的临床资料
    3.2 AMI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
    3.3 AMI患者焦虑抑郁单因素分析
        3.3.1 AMI患者焦虑情绪单因素分析
        3.3.2 AMI患者抑郁情绪单因素分析
    3.4 AMI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年龄、入院NT-proBNP、入院GRACE评分、入院4天CKMB、术后1~3天LVEF的相关性分析
    3.5 AMI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5.1 AMI患者焦虑情绪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5.2 AMI患者抑郁情绪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6 AMI患者焦虑抑郁与住院天数的相关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AMI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4.2 AMI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分析
    4.3 AMI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4.3.1 社会人口学因素对AMI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4.3.2 PCI路径/穿刺血管对AMI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4.3.3 入院NT-proBNP对 AMI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4.3.4 入院GRACE评分对AMI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4.3.5 入院第2天CKMB对 AMI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4.3.6 术后1~3天LVEF对 AMI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4.4 AMI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住院天数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第6章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6.1 研究的创新点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7)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感受负担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2.1 纳入及排除标准
        2.2.2 样本量计算
    2.3 研究工具
        2.3.1 老年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
        2.3.2 自我感受负担量表
        2.3.3 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2.3.4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2.4 研究方法
        2.4.1 调查方法
        2.4.2 质量控制
        2.4.3 数据的处理分析
        2.4.4 伦理原则
    2.5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一般资料
        3.1.1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人口学资料
        3.1.2 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相关资料
    3.2 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
    3.3 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现状
    3.4 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现状
    3.5 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单因素分析
        3.5.1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3.5.2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相关资料
    3.6 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焦虑抑郁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分析
    3.7 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8 焦虑抑郁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感受负担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4 讨论
    4.1 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现状
    4.2 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现状
    4.3 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现状
    4.4 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焦虑抑郁与自我感受负担的关系
    4.5 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分析
        4.5.1 文化程度
        4.5.2 患病时间
        4.5.3 自理程度
        4.5.4 支架植入治疗史
        4.5.5 冠心病分型
    4.6 焦虑抑郁在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感受负担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4.7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4.7.1 创新性
        4.7.2 局限性
    4.8 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冠心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知情同意书
    附录A 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
    附录B 自我感受负担量表
    附录C 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附录D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致谢

(8)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调查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方法
        1.1.4 质量控制
        1.1.5 伦理原则
    1.2 结果
        1.2.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1.2.2 影响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发生ASD的单因素分析
        1.2.3 影响经历抢救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3 讨论
        1.3.1 一般人口学资料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3.2 个人及家庭经济状况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3.3 既往经历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3.4 入院时生命体征和病种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3.5 急救与治疗因素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3.6 进入ICU治疗与否和遗留症状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3.7 心理因素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3.8 疼痛与睡眠状况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3.9 医护技术信任度及治疗效果满意度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3.10 家庭、社会支持对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ASD的影响
    1.4 研究的创新性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急性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
    2.1 急性应激障碍的来源
    2.2 急性应激障碍的定义
    2.3 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
    2.4 急性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
    2.5 急性应激障碍的评价工具
    2.6 急性应激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6.1 ASD的病因
        2.6.2 ASD的发病机制
    2.7 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
        2.7.1 一般人口学因素
        2.7.2 负性情绪
        2.7.3 家庭功能、社会支持
    2.8 急性应激障碍的治疗
    2.9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
附录 B 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调查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9)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网络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一节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
    第二节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网络水平
    第三节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网络相关因素得分
    第四节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网络影响因素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本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第二节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网络水平
    第三节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网络的相关因素分析
    第四节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 对临床工作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水平及其对孤独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调查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处理
        1.1.4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老年慢性病患者样本构成情况
        1.2.2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抗逆力水平
        1.2.3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抗逆力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1.2.4 抗逆力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孤独感的影响
    1.3 讨论
        1.3.1 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水平现状
        1.3.2 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1.3.3 抗逆力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的影响
    1.4 小结
    1.5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老年人抗逆力的研究进展
    2.1 抗逆力的概述
        2.1.1 抗逆力的来源
        2.1.2 抗逆力的定义
        2.1.3 抗逆力的性质
    2.2 老年人抗逆力研究进展
        2.2.1 国内关于老年人抗逆力的研究进展
        2.2.2 国外关于老年人抗逆力的研究进展
    2.3 测量老年人抗逆力的评价工具
    2.4 老年人抗逆力的影响因素
        2.4.1 内部因素
        2.4.2 外部因素
    2.5 提升老年人抗逆力的研究
    2.6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抗逆力量表
附录B 孤独感问卷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四、The analysis of depression in aged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ts relative factors(论文参考文献)

  • [1]结构式心理护理对PCI患者心理的影响[D]. 郝翠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疲劳轨迹及其预测因素研究[D]. 龚莉.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1)
  • [3]职业性手外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杨阳. 山东大学, 2021(12)
  • [4]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D]. 张钦钦. 河南大学, 2020(02)
  • [5]郑州市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研究[D]. 黄银凤.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6]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焦虑抑郁情绪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D]. 徐琴. 南昌大学, 2020(08)
  • [7]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感受负担关系的研究[D]. 石妍. 河南大学, 2020(02)
  • [8]经历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 张为佳.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网络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杨开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老年慢性病患者抗逆力水平及其对孤独感的影响[D]. 李雪梅.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