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舒对实验性疼痛和微循环的影响

痛经舒对实验性疼痛和微循环的影响

一、痛经舒对实验性疼痛及微循环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周燕[1](2021)在《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及对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及对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10月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第三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80例,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血清CA125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χ2=5.165,P=0.023); 2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及血清CA12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血清CA125水平,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及推广。

缪文茹[2](2021)在《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本次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同时通过对身体质量指数(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显示等方面的测定,探讨新加坡NAFLD中医体质类型、易感体质类型与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等方面的相关性,分析总结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中医体质学说与临床治疗相结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发挥“治未病”的中医特色来防治新加坡NAFLD发生发展。2.在概述中西医诊治NAFLD的基础上,总结导师多年来治疗NAFLD的临床经验,结合新加坡NAFLD的中医体质特点,从NAFLD的“气虚痰湿瘀滞”的病因病机出发,以益气健脾、祛痰化瘀为大法,观察益气健脾消脂汤对新加坡肝郁脾虚、痰湿瘀阻证NAFLD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从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及临床证候积分等方面综合评价中医干预NAFLD的临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理论研究1.1现代医学方面:从西医学对NAFLD认识的宏观层面出发,系统性分析西医学对NAFLD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西医学对NAFLD认识存在的优缺点,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1.2中医学方面:从中医学对NAFLD的古今认识出发,着重整理历代重要的中医古籍中对该病症的有关论述,研究其学术渊源及规律。并且对近10年内防治NAFLD的现代中医文献进行经验总结,与古医籍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异同处。同时进行NAFLD中医体质学方面的研究,以NAFLD的古今中医文献及中医体质理论为指导,确立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与益气健脾消脂汤的组方原则。2.临床研究2.1选择500例新加坡NAFLD病例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问卷调查,同时开展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显示等方面的测定,收集资料后,将其录入SPSS20.0电脑软件中,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探讨新加坡NAFLD中医体质类型、易感体质类型与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显示等方面的相关性,分析总结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2.2将问卷调查中符合要求的100例受试者分别采用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组,50例)和中成药月见草软胶囊(对照组,50例)治疗,然后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的疗效观察,疗程均为三个月。结果:1.入选的500例NAFLD患者中:患者体质种类多数为一种体质,部分患者有两种体质,但是也有少数患者具有多种体质,以1-3种体质的病例居多;按王琦教授的九种中医体质类型为指导准则,NAFLD患者的自身体质占体质类型总数的百分比的分布规律如下: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高于正常值;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增高和降低的病例都存在。将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的体质与B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发现,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常见有BMI增加(P<0.05),体重超标、肥胖者患NAFLD的风险也增加。特禀质、痰湿质、湿热质与HDL降低有相关性(P<0.05)。气虚质与TG的降低有相关性(P<0.05)。气郁质、血瘀质、湿热质、痰湿质及阴虚质中AST升高(P<0.05),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中ALT升高(P<0.05),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中GGT升高(P<0.05),说明偏颇体质的患者常伴有肝血清转氨酶升高,而且因中医体质分类的差别,其AST、ALT、GGT改变则各有不同。女性多见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常见于男性。痰湿质、阴虚质与B超影像显示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且痰湿质多见于轻、中度的 NAFLD(P<0.05)。2.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可达92%,中成药月见草软胶囊组总有效率为78%,益气健脾消脂汤的总体疗效优于月见草软胶囊(P<0.05)。两组自身治疗后较各自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01),且治疗组的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身治疗后较各自治疗前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显着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肢体困重、胁肋胀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大便溏薄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重较其自身治疗前显着减轻(P<0.05),且治疗组疗后体重较对照组疗后体重降低(P<0.05)。将两组自身治疗前后血脂水平(TC、TG、LDL)及肝血清转氨酶指标(ALT、AST、GGT)进行比较后发现两组均有显着的降血脂、保肝降酶的调节作用(P<0.05),治疗组疗后血脂及肝功能较对照组疗后有所降低(P<0.05)。两组自身治疗后较各自治疗前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疗后肝脏B超影像显示程度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本次问卷调查所能收集到的病例中,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痰湿质与湿热质常见于男性,女性多见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常见有BMI增加,体重超标、肥胖者患NAFLD的风险也增加。痰湿质、湿热质中HDL较正常水平降低。气虚质常可见TG降低。偏颇体质多伴有肝功能指标增高,但不同的中医体质类型其AST、ALT、GGT增高也不相同。痰湿质、阴虚质与B超影像显示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且痰湿质多见于轻、中度的NAFLD患者。2.经过连续三个月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益气健脾消脂汤对新加坡NAFLD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脾虚、痰湿瘀阻证的临床疗效优于月见草软胶囊。益气健脾消脂汤在减低症状积分,减轻BMI,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肝脏血清转氨酶指标、减轻肝脏病变在B超下严重程度方面优于月见草软胶囊。益气健脾消脂汤适用于新加坡NAFLD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脾虚、痰湿瘀阻证的患者,其既能祛脂,又能保护肝脏、降低肝血清转氨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NAFLD的中药制剂。

张辰希,严鹭慧,骆斌,眭明红,盛佑祥[3](2021)在《微循环血流成像技术在针灸镇痛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针灸镇痛机制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整合过程,与微循环密切相关。血流动力学变化反映了生物组织代谢与生理功能的状态,临床上可通过测量局部组织血流动力学来反应其微循环功能状态。本文整理概括针灸镇痛改善微循环的血流成像技术,从电子显微学技术、超声多普勒成像、激光多普勒成像、激光散斑成像、近红外光成像技术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针灸镇痛与微循环的关系以及上述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

陈兴利[4](2021)在《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M)指在非盆腔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出现的痛经,对年轻女性的个人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腹部被活化的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 Ps)是导致痛经的原因之一。MTr Ps指位于受累肌上可被扪及的结节,在受累肌及其附近产生局部性疼痛或者引发远处牵涉痛。牵伸运动联合MTr Ps灭活能够缓解女性经期内疼痛,但目前的研究都没有单独探讨灭活MTr Ps对PDM女性痛经的改善效果。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灭活MTr Ps和牵伸运动对PDM女性的即刻和短期效果,并从多个方面比较了肌筋膜触发点技术和牵伸运动于PDM女性的差异。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4名PDM女性随机分为MTr Ps组(n=20)、运动组(n=18)、空白对照组(n=16)。MTr Ps组在经期第一天进行一次腹部MTr Ps灭活,运动组在经期第一天进行45min的牵伸运动,空白对照组在经期不做任何干预。在治疗前后测量三组的压痛阈值、Mc Gill评分和痛经症状评分。第二部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5人PDM女性随机分为MTr Ps组(n=13)、运动组(n=12)。MTr Ps组在经期外进行一周2次,为期4周MTr Ps灭活治疗,下次例假来时停止干预;运动组在经期外进行一周2次,为期4周的牵伸运动,持续时间为45min,下次例假来时停止干预。在治疗前后测量两组的压痛阈值、Mc Gill疼痛评分、痛经症状、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统计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两种干预方式治疗痛经的即刻和短期效果进行分析,其中组间变量为组别,组内变量为时间,存在交互效应时进行事后两两检验;以P<0.05表示显着性差异。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经期时全身的压痛阈值均降低,外部区域的腕背部和斜方肌、内部区域的腰椎和下腹直肌的的压痛阈值均显着降低(P<0.05);(2)即刻灭活MTr Ps可显着提高全身压痛阈值且效果好于牵伸运动(P<0.05);(3)即刻牵伸运动可能对外部区域的压痛阈值有一定的维持作用(P>0.05),对内部区域的压痛阈值有降低作用,其中腰椎和下腹直肌的压痛阈值显着降低(P<0.05);(4)即刻灭活MTr Ps和牵伸运动都能显着降低Mc Gill量表的各项评分(P<0.05),且灭活MTr Ps在降低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的作用显着大于牵伸运动(P<0.05)。第二部分:(1)MTr Ps灭活和牵伸运动都能提高各个部位的压痛阈值(P<0.05),且MTr Ps灭活在提高压痛阈值上的作用大于牵伸运动(P<0.05);随访时,在MTr Ps组组内,腕背部、小腿、斜方肌和腰部四个部位的PPT仍呈继续提高的趋势(P>0.05),小腿和腹直肌两个部位的PPT呈下降趋势(P>0.05);运动组在干预后和随访时各部位的PPT呈上升趋势(P>0.05);(2)在CMSS评分上,两组均呈下降趋势(P>0.05);(3)在降低Mc Gill疼痛评分上,MTr Ps组的短期效果和维持效果均好于牵伸运动(P<0.05);(4)在降低ATQ评分和PCQ评分上,MTr Ps组仅有较好的维持作用(P<0.05),运动组无显着差异(P>0.05);在升高PSEQ评分和降低POMS评分上,MTr Ps组的短期效果好于牵伸运动(P<0.05);(5)在提高PSQI评分上,两种治疗方式均有效(P<0.05)。研究结论经期内灭活肌筋膜触发点可能立即改善原发性痛经女性的疼痛强度和负面情绪,即刻的牵伸运动可能加重行经时的疼痛,但可能对痛经所引发的负面情绪有较好的缓解作用。经期外短期干预后,两种方式都可以降低全身的疼痛敏感性,牵伸运动有可能比肌筋膜触发点灭活的维持效果好;两种方式都可以短期内改善睡眠质量;灭活肌筋膜触发点在改善不良心理状态上的效果可能好于牵伸运动。

高明伟[5](2021)在《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特发性面瘫急性期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常规针刺联合颈三穴(完骨、大椎、肩井)刺络拔罐早期干预特发性面瘫急性期伴耳后疼痛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两组治疗方案对缩短耳后疼痛消失时间的差异比较及对耳后疼痛消失的时间与其对应的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特发性面瘫急性期伴耳后疼痛患者提供更优化的治疗方案。方法病例选取秦皇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特发性面瘫急性期(限于发病3天内)伴耳后疼痛的的患者,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每日1次,连续治疗7次为1个疗程,7次后休息两天继续下个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观察组予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加上颈三穴(完骨、大椎、肩井)刺络拔罐,常规针刺疗程同对照组,刺络拔罐每周2次,2次为1个疗程,疼痛消失后改为每周1次直至4个疗程结束。观察指标:1.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进行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及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2.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及治疗1疗程后分别对两组耳后疼痛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3.记录两组耳后疼痛消失时间,数据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治疗后,两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2不同时间点耳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首次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VA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1疗程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VA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3两组耳后疼痛消失时间的一般情况比较,观察组耳后疼痛消失的天数明显较对照组少(P<0.01);两组耳后疼痛消失时间的具体情况比较,观察组耳后疼痛消失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1)。4对照组、观察组及两组总体面瘫患者耳后疼痛消失的时间与其对应的临床疗效的关系均成正相关(P<0.01)。5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观察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针刺加颈三穴刺络拔罐对特发性面瘫急性期面神经功能恢复疗效高于常规针刺。2针刺加颈三穴刺络拔罐能快速地缓解耳后疼痛。3面瘫患者耳后疼痛消失的时间与其对应的临床疗效呈正相关,耳后疼痛消退的越早,面神经功能恢复地越快,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李淑君[6](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当归组方治疗CNAG的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挖掘国家级名老中医刘铁军教授运用当归组方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诊疗特色和方药配伍规律,对刘铁军教授临床灵活运用当归组方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做出初步的探索,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为临床科研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整理300例刘铁军教授接诊运用当归组方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将详细的诊疗信息通过“中医传统辅助平台V2.50”软件完成数据的录入,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以药物、症状、证型、方剂等为主的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及结果输出,从而挖掘刘铁军教授运用当归组方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常用配伍及主治证型。结果:将300例病例数据挖掘所得的结果统计如下:1.性别、年龄分布:收录的医案中女性179例,约占病例总数的59.67%;女性多于男性,女男患者比例约为1.5∶1,CNAG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以中年患者为主,约占总病例的73.67%;2.症状:共提取出症状118种,其中频率大于40的症状有36种,以胃脘痛(胀痛、隐痛、刺痛)为主要症状,兼见纳差,乏力,眠差,胃脘喜暖,口干,胃胀,舌淡苔白,脉沉;3.中药:共提取出药物132味,频率大于30的中药有40味。其中最常用的依次为:当归、炙甘草、黄芪、白芍、桂枝、大枣、党参、川芎、柴胡、茯苓、生姜、陈皮、大黄、炒白术、附子、生地黄、白术、赤芍、干姜、桃仁、红花、升麻等;4.证型分析:共提取出11个证型,脾胃虚寒证占33%、胃络瘀阻证23%、脾胃虚弱证11.33%、肝郁脾虚证5%、肝胃郁热证5%、寒热错杂证5%、胃阴亏虚证4%、寒凝气滞证4%、肝郁气滞证3.67%、湿热食积证3.33%、外寒阳虚证2.67%;5.高频药物组合和关联规则分析:高频药物组合包含“黄芪,当归”,“炙甘草,当归”,“党参,当归”,“白芍,当归”等;6.以脾胃虚寒证为主证的方药分析:在支持度为40%,置信度≥O.8的条件下,刘铁军教授运用当归治疗脾胃虚寒型CNAG常用药物组合是:当归、白芍、炙甘草、桂枝、大枣、黄芪、党参、细辛、生姜、通草、干姜、附子。当归的常用配伍为:当归与黄芪、当归与炙甘草、当归与白芍、当归与桂枝;7.以胃络瘀阻证为主证的方药分析:在支持度为40%,置信度≥O.8的条件下,刘铁军教授运用当归治疗胃络瘀阻型CNAG常用药物组合是:当归、炙甘草、桃仁、红花、川芎、柴胡、赤芍、黄芪、炒枳壳、生地黄、大黄、桔梗、牛膝、陈皮。当归的常用配伍为:当归与红花、当归与桃仁、当归与川芎、当归与柴胡。结论1.刘铁军教授在治疗CNAG时注重固护胃气,扶正以助驱邪外出。2.刘铁军教授运用当归组方治疗CNAG以脾胃虚寒、胃络瘀阻为主要证候。3.刘铁军教授对于不同证型的CNAG遣药用方各异,针对脾胃虚寒证治以温阳散寒,脾肾同治为主,固护一身阳气之本,生命门之火以温煦脾阳,方用当归四逆汤合黄芪建中汤辨证加减;针对胃络瘀阻证以通为法,气血同治,方用血府逐瘀汤辨证化裁。

傅民,陈莹[7](2021)在《补肾化痰方加减治疗肾虚痰瘀型原发性痛经》文中研究表明陈莹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着眼"肾虚为本,痰瘀为标"这一思想,运用补肾化痰方治疗肾虚痰瘀型患者效果显着。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补肾化痰方中的药物主要通过从调节内分泌因素、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等的药理作用控制或治疗原发性痛经,优势突出,效果显着,优于单独的西药治疗。

包富龙[8](2021)在《瑶医九龙十八症汤抗炎镇痛及对胃溃疡(胃热证)的疗效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明确九龙十八症汤的镇痛抗炎的效果;通过构建大鼠胃溃疡(胃热证)模型,评价九龙十八症汤的治疗效果和对大鼠血清PGI2、TXA2和IL-8含量的影响,初步探索九龙十八症汤治疗胃溃疡(胃热证)的机制。方法:1.急性毒性实验:用最大给药量法测定;2.镇痛实验:选用扭体法和热板法;3.抗炎实验:选用耳肿胀实验、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足趾肿胀实验、棉球肉芽肿实验。4.九龙十八症汤干预大鼠胃溃疡(胃热证)模型实验:取60只SD大鼠,体重(300±20)g,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九龙十八症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其余50只用于制作模型。造模大鼠每日用干姜水煎液灌胃2次,连续14天。造模第11天增加15%醋酸1m L灌胃1次,连续4天。造模成功后,给药干预。给药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一次,连续7天。观测指标:(1)大鼠宏观体征;(2)各组大鼠胃黏膜的外观变化;(3)各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4)溃疡指数;(5)大鼠血清6-keto-PGF1α、TXB2、IL-8含量。结果:1.小鼠对九龙十八症汤的最大耐受量为270.72g生药/kg,相当于人用量的125.9倍。2.扭体法: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扭体次数显着减少(P<0.05),中剂量组效果最好。与空白组比较,阳性药组和中剂量组小鼠扭体潜伏期显着延长(P<0.05);热板法: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痛阈值在给药后各时段显着提高(P<0.05)。3.耳肿胀实验:与空白组比较,阳性药组和中、低剂量组小鼠耳肿胀度显着减轻(P<0.05);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与空白组比较,各用药组对小鼠腹腔内炎性物质渗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足肿胀实验:在同一时相内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足肿胀程度显着降低(P<0.05);棉球肉芽肿实验: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高、中剂量组对肉芽形成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5)。4.九龙十八症汤干预胃溃疡模型实验:给药组大鼠胃热证的症状显着改善,胃黏膜水肿充血、组织细胞炎性浸润的情况显着减轻,溃疡指数显着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8含量没有显着差异,其余组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均显着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其余组大鼠血清中6-keto-PGF1α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了低剂量组,其余组均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与空白组比较,其余组大鼠血清中TXB2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低剂量组其余组均显着降低(P<0.01)。结论:1.小鼠在270.72g生药/kg剂量下灌胃给药,未出现急性毒性反应。2.九龙十八症汤有较好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对急慢性炎症都有显着抑制作用。3.九龙十八症汤能改善胃溃疡热证的症状,改善胃溃疡、胃黏膜水肿充血的情况,减轻组织细胞炎性浸润,促进胃组织修复。4.九龙十八症汤治疗胃溃疡热证的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损伤因子IL-8、TXA2的浓度保护受损的胃黏膜,升高有保护作用的因子PGI2的浓度。从而减少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起到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叶丽妮,邝梓君,王宣尹,裴芳利,苏瑞,曾诚[9](2021)在《罗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罗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机制研究进展。罗氏内异方由我国着名中医妇科学专家罗元恺教授创制,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软坚散结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的临床应用提示该方在改善疼痛症状、缩小盆腔包块、提高妊娠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显着,且长期用药无明显毒副作用;罗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较复杂,涵盖了细胞免疫学、血液流变学、内分泌学及细胞形态学、细胞侵袭等方面,今后有待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阐明本方的作用机制。

胡静,杨华元[10](2021)在《艾灸刺激物理信号的传导途径及其作用》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回顾近年的相关文献,分析艾灸物理信号的转化传导与作用,探究艾灸作用机制。发现艾灸光热信号所激活的不同分子靶点是刺激信号转化生物信号的关键,光热信号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实现信号的传导并产生一系列生物反应,从而对机体各系统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二、痛经舒对实验性疼痛及微循环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痛经舒对实验性疼痛及微循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及对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选择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5 疗效评定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及血清CA125水平比较
3 讨论

(2)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西医)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探讨
        1.1 NAFLD病因
        1.2 NAFLD发病机制
        1.3 NAFLD的诊断
        1.4 NAFLD的治疗
        参考文献
    2. 中医学对NAFLD的认识
        2.1 NAFLD相关的古代文献研究
        2.2 现代中医对NAFLD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3. NAFLD中医体质相关研究
        3.1 中医体质学说
        3.2 NAFLD体质类型
        3.3 中医体质学说和NAFLD治疗的相互联系
        3.4 中医体质与NAFLD发病相关性
        3.5 中医体质与治未病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新加坡NAFLD中医体质类型的研究
    1. 研究目的与内容
    2. 病例收集
        2.1 调查样本来源的范围
        2.2 性别分布
        2.3 年龄分布为5个年龄段
        2.4 学历分布
    3. 病例选择
        3.1 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调查表设计及内容
        4.2 调查方法
        4.3 中医体质判定
        4.4 BMI的测定
        4.5 血压的测定
        4.6 理化指标的测定
        4.7 脱落病例处理
        4.8 整理资料
        4.9 统计分析
    5. 结果(患者情况分析)
        5.1 性别与年龄的分析
        5.2 年龄与BMI相关性的比较
        5.3 年龄与脂肪肝病变的轻、中、重程度相关性的分析
        5.4 体质分型特点分析
        5.5 体质与相关性指标的分析
    6. 讨论
        6.1 新加坡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的讨论
        6.2 新加坡NAFLD患者中医体质与一般情况相关性的讨论
        6.3 新加坡NAFLD患者中医体质与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的讨论
        6.4 中医体质学说与NAFLD治疗的讨论
        6.5 中医体质学说与治未病的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NAFLD的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与内容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疗程
        3.4 控制偏倚因素的措施
        3.5 观察指标
        3.6 疗效判定标准
        3.7 整理资料
        3.8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基线分析
        4.2 治疗后综合疗效的比较
        4.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4.4 治疗前后体重变化的比较
        4.5 治疗前后肝血清转氨酶疗效的比较
        4.6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的比较
        4.7 治疗前后B超影像显示的比较
        4.8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的比较
    5. 药物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
    6. 讨论
        6.1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6.2 益气健脾消脂汤方解分析
        6.3 现代药理研究
        6.4 方药疗效机理探讨
        6.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之处
    4. 展望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3)微循环血流成像技术在针灸镇痛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子显微学技术
2 超声多普勒成像技术
3 激光多普勒成像技术
4 激光散斑成像技术
5 近红外光成像技术
6 结语

(4)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原发性痛经
        2.1.1 流行病学
        2.1.2 危险因素
        2.1.3 影响因素
        2.1.4 治疗方法
    2.2 肌筋膜触发点
        2.2.1 概述
        2.2.2 发生机制
        2.2.3 治疗方法
    2.3 疼痛的量化
    2.4 总结
第一部分 灭活肌筋膜触发点对原发性痛经女性的即刻效果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测试指标
        3.4 统计学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三组受试者的基线数据结果
        4.2 三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的压痛阈值比较
        4.3 三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的McGill疼痛评分比较
        4.4 三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的痛经症状评分比较
    5 分析与讨论
        5.1 不同干预方式前后压痛阈值的变化对比
        5.2 不同干预方式前后McGill疼痛量表中各项内容的变化对比
        5.3 不同干预方式前后痛经症状积分的变化对比
第二部分 灭活肌筋膜触发点对原发性痛经女性的短期疗效
    6 研究对象与方法
        6.1 研究对象
        6.2 研究方法
        6.3 测试指标
        6.4 统计学分析
    7 研究结果
        7.1 两组受试者的基线数据结果
        7.2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的压痛阈值比较
        7.3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的McGill疼痛评分比较
        7.4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的CMSS评分比较
        7.5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的PSQI评分比较
        7.6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的PSEQ评分比较
        7.7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的ATQ评分比较
        7.8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的PCQ评分比较
        7.9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的POMS评分比较
    8 分析与讨论
        8.1 不同干预方式前后压痛阈值的变化
        8.2 不同干预方式前后McGill评分的变化
        8.3 不同干预方式前后痛经症状的变化对比
        8.4 不同干预方式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对比
        8.5 不同干预方式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对比
        8.6 创新性
        8.7 不足与展望
9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特发性面瘫急性期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样本量估算
    2 研究对象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剔除、脱落标准
        3.5 脱落、剔除病例的处理
    4 研究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疗效评定标准
    7 安全性评价
    8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情况比较
    2 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比较
    3 Sunnybrook 面神经评分差异比较
    4 不同时间点的 VAS 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比较
    5 两组耳后疼痛消失时间差异比较
    6 面瘫患者耳后疼痛消失的时间与其对应的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7 临床疗效比较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特发性面瘫的认识
    2 中医对特发性面瘫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3 对特发性面瘫急性期伴面神经分布区疼痛的认识
        3.1 概况
        3.2 中西医治疗进展
    4 本研究思路来源
    5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6 选穴依据
    7 针刺手法
    8 刺络拔罐疗法
    9 结果分析
        9.1 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9.2 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分差异比较
        9.3 不同时间点的VAS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比较
        9.4 耳后疼痛消失时间差异比较
        9.5 面瘫患者耳后疼痛消失的时间与其对应的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9.6 临床疗效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对特发性面瘫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当归组方治疗CNAG的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综述
    1 当归
    2 中医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3 西医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4 数据挖掘技术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病例采集
    3 数据库的建立
    4 研究方法
    5 研究结果
讨论
    1 基本信息分析
    2 药物频数分析
    3 证型频数分析
结语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7)补肾化痰方加减治疗肾虚痰瘀型原发性痛经(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西医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
    1.1 中医的病因病机
        1.1.1 肾虚为本
        1.1.2 痰瘀为标
2 西医的发病机制
    2.1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E2,PGE2与PGF2α)
    2.2 雌二醇(Estradiol,E2)和孕酮(Progesterone,P)
    2.3 催产素(OT)和血管加压素(AVP)
    2.4 内皮素(Endothelin,ET)与一氧化氮(NO)
3 治则治验和补肾化痰方的分析
    3.1 原发性痛经治则治验
        3.1.1 分期而治
        3.1.2 临证辨识
    3.2 补肾化痰方的分析
        3.2.1 中医组方方意与加减
        3.2.2 现代药理学研究概况
4 典型病案
5 结语

(8)瑶医九龙十八症汤抗炎镇痛及对胃溃疡(胃热证)的疗效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胃溃疡的研究概况
        1.1 现代医学对胃溃疡发病机制的认识
        1.2 胃溃疡的临床研究进展
    2 中医学对胃溃疡的研究概况
        2.1 胃溃疡病名病位源流考
        2.2 胃溃疡的病因病机
        2.3 胃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
    3 瑶医学对胃溃疡的研究概况
        3.1 病因病机
        3.2 治疗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稠膏的制备
        1.1 实验材料
    2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急性毒性实验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分析讨论
    3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镇痛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对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的影响
        3.2.2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对热板致小鼠疼痛的影响
        3.3 统计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
        3.5 分析讨论
    4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抗炎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对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4.2.2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
        4.2.3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对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的影响
        4.2.4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4.3 统计学分析
        4.4 实验结果
        4.5 分析讨论
    5 大鼠胃溃疡(胃热证)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5.4 实验模型的选择和改良
    6 九龙十八症汤对胃溃疡(胃热证)大鼠的疗效评价
        6.1 实验材料
        6.2 实验方法
        6.3 统计学分析
        6.4 实验结果
        6.5 分析讨论
        6.5.1 阳性对照药的选择
        6.5.2 九龙十八症汤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6.5.3 九龙十八症汤对胃溃疡(胃热证)作用的机理探讨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或索引
综述 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罗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罗氏内异方立方依据及组方特点分析
2 罗氏内异方临床疗效研究进展
    2.1 缓解疼痛
    2.2 缩小包块
    2.3 改善妊娠
    2.4 预防复发
3 罗氏内异方作用机制研究
    3.1 免疫调节作用
    3.2 血液流变学变化
    3.3 内分泌学变化
    3.4 细胞形态学变化
4 总结

(10)艾灸刺激物理信号的传导途径及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艾灸物理信号的转化与传导
    1.1 热刺激信号的转化
    1.2 光辐射能量的信号转化
    1.3 光热信号的传导
2 艾灸物理刺激的作用
3 讨论

四、痛经舒对实验性疼痛及微循环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及对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J]. 周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31)
  • [2]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D]. 缪文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微循环血流成像技术在针灸镇痛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J]. 张辰希,严鹭慧,骆斌,眭明红,盛佑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 [4]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研究[D]. 陈兴利.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5]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特发性面瘫急性期临床观察[D]. 高明伟.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6]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当归组方治疗CNAG的规律研究[D]. 李淑君.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补肾化痰方加减治疗肾虚痰瘀型原发性痛经[J]. 傅民,陈莹. 中医临床研究, 2021(15)
  • [8]瑶医九龙十八症汤抗炎镇痛及对胃溃疡(胃热证)的疗效与机制研究[D]. 包富龙.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9]罗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J]. 叶丽妮,邝梓君,王宣尹,裴芳利,苏瑞,曾诚.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5)
  • [10]艾灸刺激物理信号的传导途径及其作用[J]. 胡静,杨华元. 中国针灸, 2021(05)

标签:;  ;  ;  ;  ;  

痛经舒对实验性疼痛和微循环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