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鸡节省饲料的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红斌,周军[1](2020)在《高效节料养鸡有诀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养鸡生产中,饲料开支占养鸡总成本的60%~70%。因此,节省饲料以降低成本,是提高养鸡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1.把好饲料原料质量关。在生产实践中,判断原料质量的好坏,一凭对原料的感观认识,二靠饲料监测部门分析化验,特别是对价格昂贵的原料,应当逐批化验。市场上鱼粉和豆粕掺假现象较为严重,应多加注意。
李波,孙鹃,张剑勇,陶宇航,程振涛[2](2020)在《贵州高原山区茶园养鸡关键技术应用及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茶园养鸡是1种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新模式,其关键技术包括:以地方鸡种或杂交土鸡作为放养品种,建设可移动鸡舍,选择在茶龄3年及以上的茶园进行放养,放养密度为30~50羽/667 m2,做好育雏、放养训练、放牧管理,实行轮牧放养,最佳放养时段为秋、冬季节,保证营养平衡与精饲料补充,加强疫病免疫与防控。综合利用茶园养鸡配套关键技术进行生态养殖可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孔令琳[3](2019)在《饲养模式对雪山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鸡肉产品的品质与风味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黄羽肉鸡的饲养方式以地面平养和笼养为主,平养条件下规模小、产量低,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然而,笼养黄羽肉鸡会导致肉品质与风味下降,消费者认可度较差。相关研究还表明,放牧饲养、全程平养、全程笼养以及前期笼养后期平养等不同肉鸡养殖模式,均会对肉鸡的体重体尺性状、屠宰性能与肉品质性状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开发一种兼顾经济效益与肉品质以及风味的养殖模式,对我国黄羽肉鸡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全程地面平养与后期笼养(前期平养)两种饲养模式对雪山鸡的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旨在探索出经济效益高且肉质性能良好的黄羽肉鸡饲养方式,促进黄羽肉鸡产业发展。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饲养模式下雪山鸡产肉性能与肉品质等结果表明,后期笼养组(饲养密度:35.34 kg/m2)雪山鸡体重从第10周开始显着高于全程地面平养组(饲养密度:6.07 kg/m2)(P<0.05),屠宰体重、屠宰率与腹脂率显着高于全程平养组(P<0.05)。采用后期笼养模式的雪山鸡产肉性能优于全程平养模式的雪山鸡,可取得更为理想的肥育效果,并能节省一定量的饲料,经济效益好。不同饲养模式对雪山鸡疾病发生率影响不显着(P>0.05),全程平养组死亡率高于后期笼养组。后期笼养组雪山鸡胸、腿肌肉中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全程平养组雪山鸡(P<0.05)。两种模式下雪山鸡胸肌与腿肌中ATP含量与IMP含量差异均不显着(P>0.05)。全程平养模式下雪山鸡羽毛质量优于后期笼养模式,两种饲养模式对雪山鸡行走能力等行为影响不显着(P>0.05)。2.不同饲养模式下雪山鸡肠道微生物结果表明,后期笼养模式使雪山鸡的肠道微生物构成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丰度比例降低而变形菌门比例升高,Shannon与Simpson指数降低,Chaol与ACE指数降低,表明菌群多样性较全程平养模式降低。PCA、MetaStat与LEfSe等组间差异分析表明两组间存在多种差异显着菌种,如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和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等。3.为了进一步探究后期笼养模式下雪山鸡的最适饲养密度,本研究探讨了三种笼养密度(高:47.12 kg/m2、中:35.34 kg/m2、低:23.56 kg/m2)对雪山鸡的产肉性能与肉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雪山鸡公鸡10周龄后、母鸡11周龄后,高饲养密度下体重显着低于中、低饲养密度组(P<0.05),中、低密度组之间体重差异不显着(P>0.05)。中、低密度组屠宰体重、屠体重与腹脂率等指标显着高于高密度组(P<0.05),中、低密度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中密度与低密度饲养可使雪山鸡获得更好的产肉性能与育肥效果,且提高料重比,节省饲料,而中密度饲养占地面积更小,饲养成本更低,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低、中笼养密度组雪山鸡公鸡的腿肌脂肪含量显着高于高密度组(P<0.05)。三种不同饲养密度下雪山鸡胸肌与腿肌肌肉中ATP与IMP含量差异均不显着(P>0.05),表明雪山鸡肌肉中ATP与IMP含量受饲养密度影响小。低、中笼养密度组雪山鸡羽毛质量显着优于高密度组(P<0.05),不同饲养密度组之间步态评分得分率差异不显着(P>0.05)。饲养密度对雪山鸡行走能力影响不显着,饲养密度越低雪山鸡羽毛质量越好。综上所述,前期平养+后期笼养的饲养模式占用空间小,产肉性能指标优于全程平养模式,且笼养模式使得肌肉脂肪含量提高,后期饲料转化率高,经济效益高,前期的平养提高了肉鸡抗应激能力与肉品质,是可行的饲养模式。笼养模式下,中饲养密度(35.34 kg/m2)可取得较好的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
赵瑾璟[4](2019)在《林下经济对农户收入和森林资源的影响研究 ——基于江苏省的经验证据》文中研究指明在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行林下经济以期实现保护森林资源和增加农户收入的“双赢”。为探究林下经济能否实现其政策目标,本文以邳州、睢宁、铜山、盱眙、宜兴5县市8个乡镇13个林下经济调研案例与江苏省81个县市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经济对农户收入和森林资源的影响。在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等生态学理论与生产要素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剖析林下经济对农户收入的作用机制与效果。在生态系统原理、理性小农理论与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计量模型与案例分析方法探究林下经济对森林资源的影响机理与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户收入方面,发展林下经济能够通过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与生产效率提高农户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但实践中品种搭配不合理与较高的交易成本制约了林下经济增收作用的进一步提高;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发展林下经济能够保持水土、促进森林抚育、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森林面积、丰富树种结构进而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但生产中负外部性无法内化使林下经济对森林资源存在负面影响。同时,不同林下经济模式的生产方式、生产周期、产品特性与经济效益等不同,因而对农户收入与森林资源的影响存在差异。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不仅可降低农户生产与销售环节的交易成本,还大幅降低了农户经营的市场风险;促进林下产品质量认证,降低买者获取产品质量的信息成本,增加产品消费需求和市场竞争力,使生产者获得环境溢价,有助于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提高农户收益的双重目标。
曹洋[5](2018)在《喀斯特石漠化环境林灌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鸡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全球喀斯特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5%,居住人口约10亿,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连片区中面积最大、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贵州省石漠化面积位于全国各省区之首,石漠化程度也最为严重。近年来围绕石漠化治理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多地开展了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养殖的工作,但多存在植被配置针对性不强和养殖技术不合理等弊端。因此,开展不同石漠化等级的林灌草优化配置和针对性的生态养鸡试验研究,有利于促进不同石漠化等级的植被恢复以及生态养鸡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脱贫致富。综合运用地理学、生态学、植物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关岭-贞丰花江中度-强度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与毕节撒拉溪潜在-轻度石漠化防治示范区为研究区。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以多要素、多过程和多尺度为手段,于2015-2017年对不同等级石漠化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个数、生长性状、对降雨的截留量进行监测,以及进行生态养鸡试验,并采集生物量和土样进行实验分析,总共选取54个样地,26个指标,2032个数据。通过对不同等级石漠化下群落植被多样性、水土保持效益以及不同养殖密度的综合分析,探讨不同等级石漠化的林灌草优化配置和生态养鸡技术,集成石漠化地区林灌草优化配置与生态养鸡技术体系。1.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强度石漠化配置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木豆(Cajanus cajan)和荩草(Arthraxon hispidus)灌草群落类型;中度石漠化配置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和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林灌群落类型;轻度石漠化配置构树、砂仁(Amomum villosum)和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灌草群落类型;潜在石漠化配置花椒、构树和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林灌草群落类型。毕节撒拉溪示范区中度石漠化配置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灌草群落类型;轻度石漠化配置桑树(Coriaria nepalensis)、刺梨(Rosa roxburghii)、蜈蚣草(Pteris vittata)、芒(Miscanthus sinensis)林灌草群落类型;潜在石漠化配置核桃(Juglans)、马桑、火棘、金丝桃(Hypericum monogynum)、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林灌草群落类型。此外,在人工配置林灌草群落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物种是选择乡土物种还是引进外来物种、植被之间是否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等。2.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构建花椒、构树和皇竹草为主的群落养殖环境,养殖密度控制在12只/100m216只/100m2,养殖密度在12只/100m2生物量达到最大(8.16 g);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对土壤结构的影响逐渐增强,当养殖密度大于16只/100m2时土壤质量有下降的趋势;养殖密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只有pH随养殖密度增加逐渐减小。毕节撒拉溪示范区,构建核桃、马桑、火棘、金丝桃、白三叶为主的群落养殖环境,养殖密度控制在8只/100m216只/100m2。养殖密度达到12只/100m2生物量最大为(5.16 g);养殖密度对土壤结构影响不明显,只有在养殖密度大于16只/100m2时土壤结构有被破坏的趋势;养殖密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只有pH随养殖密度增加逐渐减小。通过对鸡的生长监测和鸡胸肉蛋白质,氨基酸,甘氨酸检验表明,生态养鸡可以促进鸡的健康生长,日增重12.99 g,谷氨酸含量、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46.92%、38.15%。3.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养殖密度控制在12只/100m2;毕节撒拉溪示范区,养殖密度控制在8只/100m216只/100m2,生长季25天进行一次轮牧,除植被生长季以外1015天进行一次轮牧,周期性轮牧不仅不会对养殖环境中的草地造成破坏,还可以促进植被生长和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养分;在生态环境中鸡群以青草、草籽、昆虫等天然饲料为主,补饲为辅,补饲量为各生长阶段舍饲日粮的45%左右养殖过程中没有疫病的发生。今后的养殖过程中草地被破坏后,根据鸡的食性和习性,人为修复时可以考虑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进行比例为7:3的混播。4.通过对不同石漠化等级的不同立地条件进行针对性的林灌草优化配置,能够促进植被生长,增加石漠化环境群落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增加群落的水源涵养和保持水土的能力,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土壤侵蚀;生态养鸡能够促进植被生长,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并能够促进鸡的生长和提高鸡肉的风味,生态养鸡与舍饲养鸡相比其饲料消耗降低了35%左右,不出现严重的疫情情况下出栏成活率在95%以上,散养土鸡的市场售价比舍饲鸡高20%30%,单只利润1520元,养殖规模1000只,利润在15000元以上。林灌草优化配置与生态养鸡可以促进喀斯特地区的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对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和贫困农村具有较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日后工作需要整合林灌草资源发展大规模的生态养鸡,建立生态养鸡品牌提高经济效益。
毛慧[6](2018)在《契约农业视角下的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研究 ——以肉鸡养殖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技术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把农业技术创新应用到传统的农业生产中,改革开放以来,1982-1986年、2003-2017年中国中央政府的“一号文件,,都以“三农”为主题。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为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奠定了政策基础。尽管如此,农业技术的应用率依然较低,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势必影响农业发展。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暴露出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特点,抑制了农业技术推广。小规模且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农户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单靠政府的力量解决技术推广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借助合作社、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促进农户参与契约农业生产,进而提高农民技术水平。近年来,契约农业对农民生产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民有较大影响,契约农业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有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比如,契约农业能降低农户面临的生产风险、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因此,本研究以肉鸡产业为例,首先探讨肉鸡养殖户参与契约农业的动因及其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从农户风险偏好异质性、技术属性异质性、契约安排异质性视角出发,分析契约农业对肉鸡养殖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总结出引起农户参与契约农业的规律和原因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背景下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特征,由此为促进契约农业发展以及保障肉鸡养殖户收入稳定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同时为国家推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提供相关的理论和实证借鉴。在行文安排上,本文首先探讨肉鸡养殖户契约农业参与动因及其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农户契约参与行为对要素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户普遍参与契约农业,农户风险偏好、养殖技术交流、距最近肉鸡养殖企业的距离对农户契约农业参与行为有显着影响。此外,农户参与契约农业对农户技术投入、兽药使用、养殖规模有显着影响,且参与契约农业对农户技术投入行为影响最大。其次,将农户生产行为聚焦于受契约农业影响最大的技术采用行为,紧紧围绕契约农业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该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从农户风险偏好异质性、技术属性异质性、契约安排异质性视角出发,分析契约农业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机制。具体来看:第一,分析契约农业对不同风险偏好类型农户以及不同属性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契约农业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有显着促进作用,能缓解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抑制作用,且参与契约农业对风险厌恶型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作用更大。并进一步探索契约农业对农户不同属性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发现参与契约农业对农户不同属性技术采用行为均有显着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第二,分析不同契约安排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条件”的契约农业对肉鸡养殖户技术投入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契约农业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条件”对农户技术投入行为产生显着影响,不同的契约安排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补贴类的“激励机制”和非保证金类的“约束条件”对农户技术采用程度、投入金额、采用时间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保证金类的“约束条件”对农户技术采用程度、投入金额、采用时间有显着抑制作用。(2)契约安排对农户不同属性技术采用行为影响不同。首先,非保证金类的“约束条件”对资金密集型技术、安全生产型技术有显着促进作用。其次,补贴类的“激励机制”对资金密集型技术、安全生产型技术有显着促进作用,而对环境友好型技术有显着抑制作用。再次,保证金类的“约束条件”对资金密集型技术、环境友好型技术有显着抑制作用,而对安全生产型技术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再次,重点研究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对农户收入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对农户收入及其稳定性均有显着的促进作用。(2)参与契约农业对农户技术效益有显着促进作用。一方面,契约参与与技术采用的交互项对农户收入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说明相对于非契约农户,契约户采用技术带来的增收效应更大。另一方面,在分样本回归中,在契约户中,农户采用技术对收入有显着促进作用,而在非契约户中,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对收入没有显着影响。(3)是否参与契约农业对农户收入稳定性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说明相对于未参与契约农业的农户,参与契约农业的农户收入更稳定,即参与契约农业对农户收入稳定性有显着促进作用。根据以上研究结论,论文最后从引导农户参与契约农业、完善农户与契约组织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政府服务职能强化农户抗风险能力、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罗婧[7](2015)在《养鸡场饲料浪费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文中研究指明养鸡生产中饲料费用占总成本的60%70%。在目前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养鸡利薄的形势下,减少饲料浪费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鸡场收入和提高经济效益尤为重要。文章探讨了养鸡场饲料浪费的原因和节省饲料的方法。
朱冠楠[8](2015)在《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在中国,除了牧区之外的广大农业生产地区,畜禽业一直是畜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江苏省历史上向来是畜禽业高度发达的地方,近代江苏畜禽生产在全国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又因其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作为近代最先受到海外畜牧业影响和冲击的地区,江苏畜禽业发展也因此处于中国近代畜禽业发展的最前沿。民国时期(1912—1949年),虽仅有短暂的38年时间,但这一历史时期不仅是我国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也是传统畜牧科技与近现代畜牧科技相互交汇、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江苏省作为国民政府的政治核心区,其畜禽业在这一历史时期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方向的重要转折和发展。根据江苏畜禽业的发展情况,本研究将民国时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二阶段是1927—1937年,国民党建立并巩固其南京政权阶段,第三阶段是1937—1945年,抗日战争爆发,江苏沦陷阶段;第四阶段是1945—1949年,抗战结束,国民党政权崩溃阶段。在第一阶段1912—1927年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乱,农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致使江苏畜牧业发展比较缓慢。在第二阶段1927—1937年社会政治相对平稳,各项建设事业均得到较快发展,史称"民国十年黄金期",在此期间,畜禽业发展才开始真正受到政府的重视。国民政府主导下的较为完善的现代畜牧兽医机构初步建立起来,大量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引进江苏,用以改良地方畜禽品种,现代组织形式的畜禽企业及畜产合作社也逐渐建立起来,江苏畜禽业在这十年期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三阶段1937—1945年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江苏省因日本侵略沦陷,损失惨重,畜禽业发展被迫中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第四阶段1945—1949年期间,江苏畜禽业逐渐恢复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国民党政权日渐崩溃,导致这一时期江苏畜禽业的发展规划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完全付诸实践。资产阶级政权性质的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畜牧业发展政策,大都是围绕着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方向发展来制定的。这一时期的江苏畜禽饲料生产与加工利用、中兽医技术等方面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经验,变化较小。而现代畜牧兽医机构的初步建立、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地方畜禽品种的改良和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的建立,不仅是近代江苏整个畜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三个方面,也是江苏畜禽业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一时期初步建立的现代畜牧兽医机构、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及改良地方畜禽品种和建立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等江苏畜禽业发展集中体现的深入考察,我们发现: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建立的具有现代特征的畜牧兽医组织机构在引进、推广、研究及传播西方畜牧兽医技术,保障中国畜禽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江苏畜禽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保障作用;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以及运用现代实验科学育种技术改良地方畜禽品种,是不同于以往历代传统育种技术的人工有意识的培育选种,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畜禽业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现代组织形式的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建立后,采用了先进的现代畜禽生产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畜禽养殖业的生产率与商品率,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尽管它们为数不多且发展缺乏连续性,但却代表了长江中下游畜禽业的近现代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挖掘我国近代畜禽业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当前我国畜禽业良性发展及畜牧业的现代转型都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关于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有益经验主要是:多重力量及外力因素的推动和介入;注重对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畜产合作经验的学习;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发展畜禽业。关于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民间资本对现代畜禽业的投入较少,畜禽业在农家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政府及畜牧界专家缺乏深入到农村的实地调研;政府缺乏对国外市场和外国资本经济入侵的控制及防范意识;政府与专家主导型的现代畜禽业发展导致农民主体性地位的缺失;政府及民众缺乏对本国优良地方畜禽品种的自主保护意识。最后归纳反思,以史为鉴,以史观今,对当前我国畜禽业的良性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梁巍,杨微,吕铁明[9](2013)在《如何科学降低养鸡成本》文中认为养鸡获利是每个养鸡者的共同心愿,降低养鸡费用是获利的根本。养鸡费用较多,雏鸡管理、兽药和饲料等费用都制约着养鸡成本,那么如何降低养殖成本,以充分发挥鸡的生产力,使养鸡获益呢?1科学地降低养鸡饲料费用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0%左右,因此,减少饲料浪费,节约饲料开支,降低饲料成本,是提高养鸡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在9年来的养鸡生产中,笔者通过下面几个途径来降低饲料成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郭岩松[10](2011)在《非牧区发展舍饲养羊的技术要点》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国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非牧区各类荒山、草坡"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政策日益严格,养羊业面临停滞不前、部分地区甚至有所萎缩的困境。在这种形势下,非牧区各级政府应重视引导农民科学发展舍饲养羊。非牧区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适当配合部分栽培牧草,有针对性地采用科学的舍饲饲养管理技术,在非牧区发展规模舍饲养羊完全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将来也必将成为非牧区养羊业的
二、养鸡节省饲料的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养鸡节省饲料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2)贵州高原山区茶园养鸡关键技术应用及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鸡的品种选择 |
2 茶园场地选择与分区布局 |
2.1 茶园场地选择 |
2.2分区布局 |
3 茶园鸡舍建设 |
4 饲养管理 |
4.1 育雏管理 |
4.2 放养前期管理与训练 |
4.2.1 放养前期管理 |
4.2.2 放养训练 |
4.3 补饲换料与转群分群 |
4.3.1 补饲换料 |
4.4 放养与轮牧管理 |
4.4.1 放养 |
4.4.2 轮牧管理 |
4.4.3 放养时间 |
5 饲料营养 |
6 疫病防控技术 |
7 效益分析 |
7.1 社会效益 |
7.2 经济效益 |
7.2.1 节约成本 |
7.2.2 提质增效 |
7.3 生态效益 |
(3)饲养模式对雪山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我国肉鸡养殖业的发展 |
2 我国现有的几种肉鸡饲养模式 |
2.1 地面平养 |
2.2 网上平养 |
2.3 放牧饲养 |
2.4 笼养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饲养模式对雪山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1 材料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设计 |
1.3 检测指标 |
1.4 数据分析 |
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1 主要试剂 |
2.2 主要仪器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饲养模式下雪山鸡生长性能分析 |
3.2 不同饲养模式下雪山鸡屠宰性能分析 |
3.3 不同饲养模式下雪山鸡肉品质分析 |
3.4 不同饲养模式下雪山鸡羽毛质量与行走能力评分分析 |
3.5 不同饲养模式下雪山鸡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4 讨论 |
4.1 不同饲养模式对雪山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不同饲养模式对雪山鸡疾病发生率与死亡率的影响 |
4.3 不同饲养模式对雪山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4.4 不同饲养模式对雪山鸡肉品质的影响 |
4.5 不同饲养模式对雪山鸡羽毛质量与行走能力的影响 |
4.6 不同饲养模式对雪山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4.7 不同饲养模式对雪山鸡性能的影响 |
5 小结 |
第三章 饲养密度对笼养雪山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设计 |
1.3 检测指标 |
1.4 数据分析 |
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1 主要试剂 |
2.2 主要仪器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饲养密度下雪山鸡生长性能分析 |
3.2 不同饲养密度下雪山鸡屠宰性能分析 |
3.3 不同饲养密度下雪山鸡肉品质分析 |
3.4 不同饲养密度下雪山鸡羽毛与步态评分分析 |
4 讨论 |
4.1 不同饲养密度对雪山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不同饲养密度对雪山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4.3 不同饲养密度对雪山鸡肉品质的影响 |
4.4 不同饲养密度对雪山鸡羽毛质量与行走能力的影响 |
5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林下经济对农户收入和森林资源的影响研究 ——基于江苏省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林下经济对农户收入影响的研究 |
1.2.2 林下经济对森林资源影响的研究 |
1.2.3 述评 |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林下经济影响农户收入与森林资源的理论基础 |
2.1 林下经济影响农户收入的理论基础 |
2.1.1 生态学理论 |
2.1.2 经济学理论 |
2.2 林下经济影响森林资源的理论基础 |
2.2.1 生态系统原理 |
2.2.2 理性小农理论 |
2.2.3 外部性理论 |
第三章 林下经济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案例分析 |
3.1 案例基本情况 |
3.2 林下养殖模式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
3.2.1 生态公益林养殖模式 |
3.2.2 商品林养殖模式 |
3.2.3 经济林养殖模式 |
3.3 林下种植模式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
3.3.1 林药模式 |
3.3.2 林花模式 |
3.3.3 林油模式 |
3.4 森林景观利用模式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
3.4.1 农户主导的森林景观利用模式 |
3.4.2 村集体主导的森林景观利用模式 |
3.4.3 政府主导的森林景观利用模式 |
3.5 制约林下经济增收效果的问题与分析 |
3.5.1 林下种植品种搭配不合理 |
3.5.2 林下养殖经营风险高 |
3.5.3 销售渠道不畅 |
3.5.4 销售价格不理想 |
3.5.5 交易成本高是林下经济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 |
第四章 林下经济对森林资源的影响—计量与案例分析 |
4.1 林下经济对森林资源影响的计量模型分析 |
4.1.1 理论依据与假设 |
4.1.2 变量选取与定义 |
4.1.3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4 模型设定 |
4.1.5 计量结果分析 |
4.2 林下经济对森林资源影响的案例分析 |
4.2.1 林下经济对森林资源的正面影响 |
4.2.2 林下经济对森林资源的负面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5)喀斯特石漠化环境林灌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鸡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研究现状 |
1 林灌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鸡 |
2 石漠化地区林灌草群落优化配置与生态养鸡 |
3 林灌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鸡研究进展与展望 |
3.1 文献的获取与论证 |
3.2 研究阶段划分 |
3.3 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
3.4 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
二 研究设计 |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1 研究目标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特点与科技难点 |
2 技术路线与方法 |
2.1 技术路线 |
2.2 研究方法 |
2.3 试验方案 |
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
3.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
3.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
4 材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
三 不同石漠化等级林灌草群落配置的筛选机理 |
1 不同石漠化等级群落多样性 |
1.1 中度-强度石漠化地区 |
1.2 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 |
1.3 对比分析 |
2 不同等级石漠化群落水土保持效益结果与分析 |
1.1 中度-强度石漠化地区 |
1.2 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 |
1.3 对比分析 |
3 生态养鸡环境的筛选 |
四 石漠化生态养鸡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机制 |
1 生态养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 |
1.1 鸡的活动对植被的影响 |
1.2 鸡的排泄物对土壤的影响 |
2 生态环境对生态养鸡的影响机制 |
2.1 养鸡环境对动物福利的影响 |
2.2 生态环境对鸡生长与鸡肉品质的影响 |
五 林灌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鸡关键技术 |
1 石漠化地区现有技术 |
1.1 群落配置技术 |
1.2 生态养鸡技术 |
2 石漠化地区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研发 |
2.1 不同石漠化等级林灌草配置技术研发 |
2.2 生态养鸡技术优化 |
2.3 生态养鸡的植被群落筛选技术 |
3 林灌草优化配置与生态养鸡技术集成 |
3.1 强度石漠化林灌草优化配置与生态养鸡技术集成 |
3.2 中度石漠化林灌草优化配置与生态养鸡技术集成 |
3.3 轻度石漠化林灌草优化配置与生态养鸡技术集成 |
3.4 潜在石漠化林灌草优化配置与生态养鸡技术集成 |
3.5 对比分析 |
六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
(6)契约农业视角下的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研究 ——以肉鸡养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问题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研究假说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假说 |
1.2.3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4 结构安排 |
1.5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 |
1.5.2 存在的不足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农户行为理论 |
2.1.2 有限理性理论 |
2.1.3 交易成本理论 |
2.1.4 农户技术采用理论 |
2.1.5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 |
2.2 文献评述 |
2.2.1 契约农业及参与契约农业的影响因素研究 |
2.2.2 契约农业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 |
2.2.3 契约农业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研究 |
2.2.4 农户风险偏好对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研究 |
2.2.5 农户不同属性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研究 |
2.2.6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其他影响因素研究 |
2.2.7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对收入的影响研究 |
2.2.8 文献评述 |
3 分析框架、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3.1 分析框架 |
3.2 理论分析 |
3.3 数据来源 |
3.4 研究对象 |
4 肉鸡产业、契约农业与农户生产现状 |
4.1 中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 |
4.1.1 中国肉鸡产业在世界中的地位 |
4.1.2 中国肉鸡产业在畜牧业中的地位 |
4.1.3 中国肉鸡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
4.1.4 中国肉鸡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4.2 江苏省养鸡业发展现状 |
4.2.1 肉鸡业产量稳定发展 |
4.2.2 规模化养殖水平迅速提高 |
4.2.3 区域优势特色逐步形成 |
4.3 肉鸡养殖户基本情况及生产现状 |
4.4 肉鸡养殖户契约参与情况分析 |
4.4.1 农户契约参与模式状况 |
4.4.2 契约期限及参与契约年限 |
4.4.3 技术指导状况 |
4.4.4 保证金缴纳状况 |
4.5 肉鸡养殖技术的介绍和农户采用情况 |
4.5.1 肉鸡养殖技术的介绍 |
4.5.2 农户技术采用情况 |
4.6 本章小结 |
5 农户契约参与行为及其对要素投入的影响 |
5.1 农户契约参与行为及其对要素投入影响的理论分析 |
5.1.1 农户契约参与行为的理论分析 |
5.1.2 农户契约参与行为对其要素投入影响的理论分析 |
5.2 变量选择和模型设定 |
5.2.1 计量经济模型 |
5.2.2 变量选择 |
5.3 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
5.3.1 农户契约参与行为 |
5.3.2 契约参与对农户要素投入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6 契约农业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
6.1 契约农业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
6.1.1 契约参与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
6.1.2 契约参与对不同风险偏好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
6.1.3 契约参与对农户不同属性技术采用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
6.2 计量经济模型 |
6.3 变量选择 |
6.3.1 契约参与 |
6.3.2 风险偏好 |
6.3.3 控制变量 |
6.4 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
6.4.1 契约参与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
6.4.2 契约参与对不同风险偏好类型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
6.4.3 契约参与对农户不同属性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
6.5 本章小结 |
7 不同契约安排对农户技术投入程度的影响 |
7.1 契约农业对农户技术投入程度影响的理论分析 |
7.1.1 契约参与对农户技术投入程度影响的理论分析 |
7.1.2 不同契约安排对农户技术投入程度影响的理论分析 |
7.1.3 不同契约安排对农户不同属性技术投入程度影响的理论分析 |
7.2 变量选择与实证模型 |
7.2.1 计量经济模型 |
7.2.2 变量选择 |
7.3 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
7.3.1 契约农业对农户技术投入程度的影响 |
7.3.2 不同契约安排对农户技术投入程度的影响 |
7.3.3 不同契约安排对农户不同属性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
7.4 案例介绍:契约农业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影响的补充分析 |
7.4.1 立华模式 |
7.4.2 温氏模式 |
7.4.3 其他模式 |
7.4.4 案例对比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8 技术采用、契约农业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
8.1 技术采用、契约农业对农户收入影响的理论分析 |
8.2 变量选择与实证模型 |
8.2.1 计量经济模型 |
8.2.2 变量选择 |
8.3 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
8.3.1 技术采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分析 |
8.3.2 技术采用、契约农业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分析 |
8.3.3 技术采用、契约农业对农户收入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8.4 本章小结 |
9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研究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2.1 保障农户利益、引导农户参与契约农业 |
9.2.2 完善契约安排机制、支持契约组织发展 |
9.2.3 提高政府服务职能、强化农户抗风险能力 |
9.2.4 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政策、鼓励农户采用技术 |
9.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7)养鸡场饲料浪费的原因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饲料浪费的原因 |
2 节省饲料的方法 |
3 改进措施 |
(8)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
二、相关研究概况及以往研究局限 |
三、研究方法与相关概念的解释 |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体系 |
五、创新及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一章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
第一节 晚清江苏畜禽业发展概况 |
一、养猪业 |
二、养牛业 |
三、养羊业 |
四、养马、驴、骡业 |
五、养兔业 |
六、养禽业 |
第二节 晚清中国畜禽业发展的困境 |
一、中国畜禽业日趋衰落 |
二、中国畜禽产品贸易的困境 |
第三节 晚清国外先进畜牧科技的引进 |
一、翻译介绍国外先进畜牧科技的文章和着作 |
二、重视畜牧兽医教育,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
三、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并建立畜牧试验场 |
第二章 现代畜牧兽医机构的初步建立 |
第一节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 |
一、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
二、江苏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 |
三、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在江苏的主要工作 |
第二节 畜牧兽医教育机构 |
一、我国的畜牧兽医教育机构 |
二、位于江苏的畜牧兽医教育机构 |
三、各级畜牧兽医教育机构在江苏的主要工作 |
四、畜牧兽医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及留学生教育 |
第三节 畜牧兽医社会团体 |
一、设立于南京的畜牧兽医社会团体 |
二、设立于上海的畜牧兽医社会团体 |
第三章 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地方品种的改良 |
第一节 猪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
一、猪种改良的目标 |
二、江苏的猪种改良 |
第二节 牛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
一、牛种改良的目标 |
二、江苏的牛种改良 |
第三节 羊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
一、羊种改良的目标 |
二、江苏的羊种改良 |
第四节 马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
一、马种改良的目标 |
二、江苏的马种改良 |
第五节 兔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
一、兔种改良的目标 |
二、江苏的兔种改良 |
第六节 鸡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
一、鸡种改良的目标 |
二、江苏的鸡种改良 |
第四章 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的建立 |
第一节 现代畜禽企业的建立 |
一、现代奶牛企业的建立及发展 |
二、现代养鸡场及蛋品公司的建立 |
三、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畜禽企业的建立 |
第二节 畜产合作社的建立 |
一、建立畜产合作社的背景 |
二、江苏畜产合作组织的概况 |
第三节 现代畜禽企业及畜产合作社的特点 |
一、由政府和畜牧兽医专家学者主导和发起 |
二、发展缺乏连续性 |
第五章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
第一节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的有益启示 |
一、多重力量及外力因素的推动和介入 |
二、注重对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和畜产合作经验的学习 |
三、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发展畜禽业 |
第二节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民间资本对畜禽业投入较少,畜禽业在农家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 |
二、政府及畜牧界专家缺乏深入到农村的实地调研 |
三、政府缺乏对国外市场及外国资本经济入侵的控制及防范意识 |
四、政府与专家主导下的现代畜禽业发展导致农民主体性地位的缺失 |
五、政府及民众缺乏对本国优良地方畜禽品种的自主保护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江苏省民国时期建制沿革 |
附录2 江北各县二十四年度推进畜禽养殖业情形简明表 |
附录3 无锡牛乳营业登记一览表 |
附录4 《牛乳营业取缔规则》 |
附录5 《南京市牛乳保证责任合作社章程》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二、主持科研项目 |
(9)如何科学降低养鸡成本(论文提纲范文)
1 科学地降低养鸡饲料费用 |
1.1 选养良种 |
1.2 选好饲料来源 |
1.3 使用全价饲料, 提高饲料报酬 |
1.4 科学饲喂, 节省饲料 |
1.5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
1.6 正确保管饲料 |
1.7 完善管理, 减少饲料浪费 |
2 要科学地降低兽药费用 |
3 科学的管理很重要 |
3.1 适时断喙 |
3.2 饮水装置的影响 |
3.3 调整饲喂方法, 改变饲养方式 |
3.4 掌握好日粮量 |
3.5 灭鼠害防野鸟侵害 |
3.6 淘汰病残鸡或低产鸡 |
3.7 责任心与熟练程度 |
3.8 因饲料效率低造成的间接浪费 |
3.9 饲喂全价饲料 |
3.1 0 鸡舍温度 |
3.1 1 饲料的保管与贮藏 |
3.1 2 做好鸡群保健管理工作 |
(10)非牧区发展舍饲养羊的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羊场建设 |
1.1 羊舍选址 |
1.2 羊舍的修建 |
1.3 舍内要求与设计 |
1.4 药浴池 |
2 种羊引进 |
2.1 引种前的准备 |
2.2 选择引种时间 |
2.3 选购羊只 |
3 舍饲养羊的技术要点 |
3.1 选择优良品种 |
3.2 秸秆加工与种草并重 |
3.3 合理利用非蛋白氮源饲料 |
3.4 调整产羔季节, 提高羔羊成活率 |
3.5 把握适度规模 |
3.6 合理分群饲养 |
3.7 建设高床羊圈 |
3.8 羔羊舍饲育肥 |
3.9 适宜体重出栏 |
4 消毒与防疫 |
4.1 环境消毒 |
4.2 预防接种 |
4.3 驱虫 |
4.4 检疫监测 |
四、养鸡节省饲料的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效节料养鸡有诀窍[J]. 李红斌,周军. 农村新技术, 2020(12)
- [2]贵州高原山区茶园养鸡关键技术应用及效益分析[J]. 李波,孙鹃,张剑勇,陶宇航,程振涛. 贵州畜牧兽医, 2020(02)
- [3]饲养模式对雪山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D]. 孔令琳. 扬州大学, 2019
- [4]林下经济对农户收入和森林资源的影响研究 ——基于江苏省的经验证据[D]. 赵瑾璟.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5)
- [5]喀斯特石漠化环境林灌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鸡技术[D]. 曹洋. 贵州师范大学, 2018(06)
- [6]契约农业视角下的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研究 ——以肉鸡养殖为例[D]. 毛慧.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7]养鸡场饲料浪费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 罗婧.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5(10)
- [8]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D]. 朱冠楠.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5)
- [9]如何科学降低养鸡成本[J]. 梁巍,杨微,吕铁明.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3(06)
- [10]非牧区发展舍饲养羊的技术要点[J]. 郭岩松.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