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口退税机制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佳[1](2021)在《我国出口退税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焦杨[2](2021)在《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贸易效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出口退税制度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一种税收制度,其主要作用在于支持本国的出口产品能够在国际贸易环境下公平竞争,是一种有利的税收措施。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实施这项制度,发展30余年,这一过程中也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和调整,逐渐趋于完善。该项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对出口商品的结构及产业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出口退税政策的作用以及对贸易的影响展开分析,通过出口贸易增长、方式以及商品结构等几个方面对出口退税政策的贸易效应进行全面分析。
侯雪玉[3](2020)在《基于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内陆启运退税港选址研究》文中认为出口退税政策是我国促进出口,通过形成价格优势来增强本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重要贸易政策工具。为了简化退税流程,防止外贸企业发生骗税行为,推动我国的外贸枢纽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我国从2012年开始对上海洋山港区及其长江流域的腹地实行启运港退税政策,规定货物一经确认由启运港离开,发往指定离境港口即可办理出口退税。该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出口退税效率,并且为上海港吸引了更多的外贸货物,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上海港相对日韩枢纽港的竞争力与国际地位。但是由于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需要大量的建设与运营成本,所以政策的决策者需要平衡政策实施的投入和效益,衡量是否有必要在区域内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以及选择启运港的数量和位置。本文建立了一个港口选择模型并设计了其求解算法来解决在启运港退税政策下的启运港选址问题。本文首先对启运港退税政策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了政策实施的效果、所需成本及产生效益的具体构成;然后基于用户均衡交通流量分配理论,以货主基于自身成本最小选择运输路径为前提,以区域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固定的政府投资额的约束下,建立了决策启运港的数量和位置的港口选择模型;接着以传统的遗传算法为基础,结合了 Frank-Wolfe算法,设计了求解模型的算法;最后以实际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假设以大连港作为离境港来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应用本研究所设计的模型及算法在大连港腹地范围内选择了哈尔滨等七个地点作为最优启运港,并分析了假如政策实施,区域内外贸企业出口报关地点的变化、出口货物的流量分布情况以及为政策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结果证实了本研究建立的启运港退税政策下的启运港选择模型以及解决模型的算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并且用实际计算数据展示了启运港退税政策对区域出口情况的具体影响。本研究对于政府制定合理的启运港退税政策具有参考意义。
常怡[4](2020)在《H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为了助推国内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国家税务总局相继出台了减免税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给企业税收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和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资源竞争加剧,生产成本,加剧了我国企业对外出口的负担。其次,我国税收监控系统的运行使得企业各项税收指标均变得透明化,税收筹划越来越呈现出必要性。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企业退税成本一直很高,企业必须利用好国家政策来降低退税成本。本文以H生产型企业为例,在企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H公司出口贸易方式、出口退税现状和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探析,探讨出口退税税收筹划实施的重要意义,认为H公司在出口方式、原材料供给等方面缺乏统一调配,面临着一定的经营危机。针对H公司实际经营困境,结合企业经营需求,本文构建了一套以出口方式、销售区域和原材料采购为基准的多维度的综合出口退税筹划方案。最后,提出了H公司的出口退税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的建议,以期帮助H公司规避出口退税风险,同时,也为国内相关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税收筹划工作提供参考,有利于出口企业进一步降低税收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范硕[5](2020)在《我国邮轮船供法律与政策研究》文中指出邮轮船供作为邮轮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邮轮母港的建设和邮轮产业链形成的重要支撑。本文从邮轮船供的概念和特征出发,介绍我国邮轮船供产业的发展现状,指明研究其法律的必要性。通过汇总剖析我国邮轮船供现有法律及相关政策,阐明我国邮轮船供法律与政策对邮轮船供发展的影响,并着重分析我国邮轮船供法律与政策存在的问题,即邮轮船供管理法律与政策缺乏变通性,造成邮轮应当具备的船供用品在我国的补给路径不通,导致丧失部分邮轮船供市场;邮轮船供行业市场主体准入法律与政策缺乏规范性,导致了市场存在垄断行为,反映出我国监管法律急需更新的现状;对邮轮船供概念认知不足和对船供略显狭隘的定性导致了邮轮船供物料退税机制不可用,使得我国邮轮船供企业成本偏高,企业缺乏竞争力;邮轮船供监管和检验检疫法律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不足、邮轮船供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着我国邮轮船供两种补给模式的发展。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本文提出通过“白名单”制度推进船供物品差别化法律规制以解决船供物料补给路径不通,以细化船供企业市场准入法律条件和打造行业平台来破除市场垄断和监管难题,以制定出口退税政策鼓励企业充分参与国际船供市场竞争,打造邮轮物资配送中心和邮轮船供物资交易平台串联起邮轮船供配套设施,解决企业硬件设施的后顾之忧等解决对策。希望以此推进我国邮轮船供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邮轮产业的发展。
周勍[6](2020)在《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国内视角》文中指出2013年来,中国的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外贸发展重要的推动力。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通过中国海关验放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规模已达186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到38.3%,连续5年年均增幅超过30%,远超过同期一般贸易的增长速度。跨境电商不仅降低了国际贸易的门槛,为广大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更大大提升了国际贸易的效率。为鼓励跨境电商发展,中国政府自2012年起,相继出台了大量支持和监管政策。除了国务院出台的宏观指导政策外,国务院各部门在税收、通关监管、商品检验检疫、收付汇、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切实推动了传统外贸和生产企业向互联网化转型,有效帮助了中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但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是否完善?对跨境电商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和影响?是否有利于跨境电商持续健康发展?事实上,2013年来中国跨境电商经历了高速发展,但也受政策影响遭遇了急刹车。另外,在杭州等地设立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点后,跨境电商的试点范围已经遍布全国。这些试点运行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试点政策在跨境电商整体运行体系中作用如何?这一系列问题一直没有被系统地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对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建立、现状和运行机制进行系统、深入地比较分析,总结政策体系的作用和影响,进而为不断完善中国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本文共分成七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引言、研究方法和文献综述。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框架、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其中,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的是文献研究法、归纳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等。在研究阶段上,又分为初步研究阶段和深入研究阶段两部分。文献综述分为关于政策评估工作的研究、关于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总体研究、关于国外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研究、关于跨境电商模式的研究、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开展的研究、关于改进国内跨境电商发展环境的研究,并对现有研究不足进行归纳总结。第二章是跨境电商政策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了跨境电商的基础概念、模式及特点,跨境电商的作用和影响,包括积极作用以及对传统贸易的影响,列举和分析了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本章还重点介绍了跨境电商政策法规的范畴和各主要政策类型。最后,还列举了本研究相关的主要理论,包括普惠贸易理论、部分法经济学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平台理论等。第三章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初步分析。研究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和中国政府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基本导向和要求,重点分析了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背景以及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包括各类试点政策、税收政策、监管政策、外贸综合服务政策等。本章还对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作了分析,并对国外跨境电商政策环境作了介绍,包括国外跨境电商体系基本情况和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具体影响等。第四章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和样本研究。重点研究了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包括传导机理和要素分析,以及样本分析的意义和方法。本章还以国务院、国务院部门和地方综合试验区三个维度,分别选取2013年-2019年16份国务院文件、2009年-2019年45份部门文件和2010年-2019年21份杭州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相关文件为样本进行研究,分析评估跨境电商政策与行业发展“内容-功能”的匹配度分析,进而研究总结出现行政策体系的运行规律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五章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本章基于面向302家跨境电商企业开展的“跨境电商政策与企业创新发展问卷调查”,通过搜集企业对4大类22个问题的答卷信息,系统地了解跨境电商企业经营情况、政策诉求、模式创新与政策关系、政策制订和调整与对企业创新关系。本章还介绍了研究设计的目的和动因、问卷总体设计的原则和方案具体设计,以及问卷发放和回收等研究过程等。第六章是跨境电商试点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本章设计了以耦合模型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基于此,对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本章以2016年-2019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作为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度模型分析,研究13个城市跨境电商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的耦合互动关系。第七章是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对全文主要结论和观点进行总结,并针对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本文总结出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作用和影响、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和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四方面结论,以及如何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地方如何实现同跨境电商持续发展及政府如何促进跨境电商企业创新发展等三方面建议。同时,指出本研究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研究做出展望。本文共得出了四方面结论:首先,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的结论。一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二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行业发展确实起到规范和促进效果。三是中国各地、各级政府在跨境电商政策体系上有协同,仍存在一定问题。四是部分跨境电商政策作用不明显、不清晰,需进一步完善。其次,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作用和影响机理的结论。一是中国各级政府出台的跨境电商政策在传导机制上,保持的较为顺畅。二是试点政策存在缺乏长期规划的问题,容易造成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三是部门政策过于聚焦,缺少平衡性。四是试点的直接优惠政策对企业更具有吸引力,对行业发展是否有利仍有待评估。五是各部门对于跨境电商定位和理解还不统一,应提高科学化和理论化认识。再次,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结论。一是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对政策更为关注。二是政府的监管政策和试点政策与企业创新发展的关联度更高。三是企业创新目标和创新方式都与政策呈显着相关,特别是试点政策对企业创新方式和创新目标以及路径形成效用的正向影响最为显着。四是企业对政策调整的期望值较高,希望政府根据行业和形势变化定期调整政策。最后,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的结论。一是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耦合互动分化不明显,各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性大致相当;但在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协调互动方面表现差异较大,即跨境电商与地方经济内在关联方面有很大差异。二是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程度不稳定,即各城市在研究年份这种内在联系水平波动较大,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不理想。本文的建议有三方面:关于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赋予跨境电商特有的政策功能,二是加强部门协同,共同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国外政策经验。关于地方跨境电商持续发展的建议,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跨境电商,二要正确处理政策优惠与发展的关系,三要提高和增强政策试点的效果。关于政府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一是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规划,二是提高企业政策制订的参与感,三是定期调整政策,更好实现政策目标,四是企业要增进与政府的互动协同,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对政策的需求,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本文可能是首次对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指出了跨境电商政策的结构、传导机制,对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梳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作建议。本文提出,关于中国跨境电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政府、学界和企业对跨境电商的边界和基本定义缺乏统一认识,导致各方预期的政策目标存在错位。此外,可能首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如何完善跨境电商统计的工作建议。
李瑞锦[7](2020)在《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退税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以下简称为“外综服企业”),它作为我国服务行业模式之一,为生产企业提供报关、报检、物流、退税、外汇、信保等外贸交易环节“一站式”服务,加快了生产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有效促进了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外综服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出口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十分重要,而出口退税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为新事物、新业态,外综服企业虽然在外贸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受到国务院“点名”鼓励发展,各部委与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扶植措施。但是,外综服企业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管,因此加强自身风险防范与管理尤其重要。本文主要以外综服企业代生产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相关事宜,涉及的风险防范与管理进行研究,结合外综服企业S公司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的操作要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先是阐述了税务风险管理、出口退税以及外综服企业的相关概念,从总体上对外综服企业代生产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的业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以S公司出口退税风险管理措施为例,分析了在其出口退税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阐述了外综服企业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及其作用。最后总结归纳外综服企业代生产企业办理出口退税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及风险防范思路,为外综服企业税收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意见,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及新业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导论。该部分总结了国内外与税务风险管理、出口退税风险管理以及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风险从不同视角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对外综服企业的出口退税风险实践操作进行系统的分析。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该部分阐述了出口退税的含义、意义、原则和方式与计算,外综服企业的服务框架、分类、出口退税流程、会计处理。在此基础上,对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风险管理进行了界定,为外综服企业风险管理及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第三章: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现状。该部分介绍了外综服企业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外综服企业代生产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相关事宜面临了内外部两种类型的风险。外部风险有税务机关征管风险、汇率风险、疫情引发的风险、服务对象管理风险等。内部风险有制度风险、信用风险、工作人员操作风险等。第四章: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案例分析。该部分以外综服企业S公司为例,先介绍了S公司基本信息、服务框架、组织框架,后介绍了S公司出口退税管理措施,再指出其出口退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生产企业客户资信风险、出口退税用单证流转风险、函调回复风险、统筹管理与人才缺乏风险、沟通协调风险等风险。第五章: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风险防范与管理建议。根据第四章案例分析S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结合S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同时把外综服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纳入考虑中,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外综服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建议,健全出口退税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准入控制流程、加强客户出口货物真实性审核、加强各部门沟通、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扩大新业态新模式。外综服企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相关风险管理的研究也将更加完善。
郑然[8](2020)在《山东省昌乐县出口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快速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巨大变化,同时也改变了政治、国际环境。这让出口企业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状态,其风险主要表现在如此复杂的时代背景之下,该类企业的税收风险因素不断增加,税收机关的管理风险也因此而变大。若潜在风险过多,税务机关在管理出口企业时,就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存在税务机关向出口企业多退税费、企业骗税等情形,导致国家财政受损。因而,针对当前的基层税务机关管理工作展开研究后,找寻出其中的潜在风险以及主要原因,再制定出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成为了税务机关管理出口企业的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针对出口企业的税收管理效率,进而防范风险,保障国家财政安全。本文以山东省昌乐县的税务机关和出口企业为研究样本,首先分析了昌乐县出口企业的发展现状,并从出口企业的退税额度以及出口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这两个角度分析得出,近五年昌乐县的出口企业主要分布在化工行业和橡胶及塑料制品业上。在对税务机关目前采取的税收风险管理举措以及深入研究国内外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将出口企业的税收风险划分为出口企业税收制度的潜在风险、出口企业纳税人的风险和来自税务机关内部的风险,现阶段,出口企业常见的税务风险有以下几方面:税收风险评估指标不完善且流程不规范、出口企业税收风险预警评估体系不够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不健全、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且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服务不到位等。通过对昌乐县出口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以及借鉴国内外丰富的经验,本文针对该地区出口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研究之后,根据风险成因提出完善昌乐县出口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主要是通过完备风险识别系统、严格执行风险管理程序、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和完善风险监督评价机制等方面来改善出口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流程;严格把握日常审核、预警分析各项风险指标和调查评估风险应对措施等方面来加强预警评估系统及建立应急预案;强化企业、商品、申报、风险这四方面的信息衔接来加强多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优化税收风险管理人才的结构和团队建设、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和改进创新出口企业纳税服务方式,从人才培养和优化纳税服务两大方面出发进行管理。力求多措并举共同加强昌乐县出口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以保障出口企业可以有效平稳的运行。
李星[9](2020)在《出口退税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的影响》文中提出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出口贸易总额连年递增。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强大的生产力,在当今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成为了世界贸易发展的主力,各国也开始争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市场占有份额,并带动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出口退税是被世界贸易组织所认可的一项合法措施,现已成为了一项国际惯例。基于我国当前的出口贸易环境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该如何有效发挥出口退税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促进作用,以致进而发挥其产业结构调节作用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议题。因此从多个视角探讨出口退税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政策依据。论文选择了高新技术产业来系统分析出口退税的作用效果,试图通过系统性理论分析并辅助实证检验,从出口退税视角找寻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发展的改革建议。论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基于出口退税的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梳理出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在出口成本,产业结构以及创新升级方面的影响机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历程,从总量与结构两个视角,利用大量数据实证检验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而得到出口退税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具有一定激励作用,以及出口退税对高新技术产业不同行业出口激励效果不同的实证检验结果。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是通过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中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过于频繁、政策实施较为集中、征退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诸如:保持出口退税政策适度稳定性、实现出口退税率差异化设计、完善出口退税征管体系建设等系列改革建议,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的发展。
林栋材[10](2019)在《DC公司内外贸服务平台项目商业计划书》文中研究指明DC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酒店用品专业市场的开发与运营企业,本公司深耕酒店用品市场多年,在该行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运营经验和相关行业资源。本着为专业市场的商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增加客户粘性,积极推进落实“互联网+专业市场”发展模式。经过前期调查研究,商户每年有大量的内外贸交易,但是,普遍存在外贸出口各环节不专业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DC公司有意为商户提供外贸综合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商户运营面临的痛点。因此,特制定本项目商业计划书,为DC公司投资决策提供参考。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公司简介、项目开展的资源以及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接着运用PEST分析模型和波特五力模型对宏观外部环境、竞争对手进行了分析,运用SWOT对项目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遇、威胁进行分析,得出本项目优势有:DC公司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有雄厚的财务来源和业务转化能力;机遇包括:相关政策支持,“一带一路”红利,全球经济回暖和市场前景广阔,市场容量大;劣势包括有:运营还处于磨合期,运营团队缺乏默契,平台知名度不高,客户储备不足,缺乏强大的技术团队;威胁包括有:短期内的口碑营销难实现,难以形成较大的顾客群,一达通一家独大,国内新潜在对手的不断出现。基于以上分析,运用STP模型对市场选择、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进行阐述,前期运营定位为DC公司酒店用品专业市场;接着用4PS理论制定项目的营销组合策略,分别确定了产品、价格、渠道和推广策略;还介绍了项目的组织架构和核心团队、人员配置,并制定相关的薪酬规划和激励机制,拟定项目建设进度。在财务效益预测方面,通过EXCEL财务函数公式计算得知项目的净现值(NPV)为312.24万元,内部报酬率(IRR)为13.29%,动态投资回收期是4.94年,可见该项目是投资回报可观的优质项目。最后,通过敏感性分析法对项目进行了风险分析,从而得知可能会面临的风险是可控的;另外,还分析了政策风险、管理风险和市场风险并阐述了相关的防范措施。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专业市场+外贸综合服务+供应链金融”新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对广州专业市场升级改造有较强的指导和应用意义以及为其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出口退税机制经济效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出口退税机制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贸易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出口增长造成的影响 |
1. 出口退税率同出口贸易增长率关联性分析 |
2. 出口退税综合同出口贸易总额之间的关联性 |
二、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方式产生的影响 |
1. 出口退税政策和出口贸易方式的关联性分析 |
2. 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造成的影响 |
三、出口退税政策短板效应分析 |
1. 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
2. 出口退税率较低 |
四、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相关建议 |
1. 强化出口退税政策协调性 |
2. 重视外贸出口退税税率的稳定性 |
3. 持续优化外贸出口区域结构 |
五、结语 |
(3)基于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内陆启运退税港选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分析 |
1.2.1 启运港退税政策相关研究 |
1.2.2 港口选址问题相关研究 |
1.2.3 算法相关研究 |
1.3 研究内容 |
1.4 思路框架 |
2 启运港退税与港口选址问题概述 |
2.1 启运港退税政策概述 |
2.1.1 启运港退税政策的含义 |
2.1.2 启运港退税政策的影响 |
2.1.3 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现状 |
2.2 港口选址问题概述 |
2.3 用户均衡分配问题概述 |
3 启运港选择模型的建立 |
3.1 问题描述 |
3.2 模型条件和假设 |
3.3 多式联运网络的描述 |
3.4 阻抗函数的建立 |
3.5 启运港选择模型 |
4 算法设计 |
4.1 算法简介 |
4.1.1 遗传算法 |
4.1.2 Frank-Wolfe算法 |
4.2 算法步骤 |
4.3 算法操作过程 |
5 实例分析 |
5.1 研究区域确定 |
5.2 计算结果分析 |
5.2.1 出口报关地的变化 |
5.2.2 出口货物的流量分布变化 |
5.2.3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4)H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出口退税理论基础 |
2.1.1 出口退税的界定 |
2.1.2 出口退税的计算依据 |
2.1.3 出口退税的基本流程 |
2.2 税收筹划的界定 |
2.3 企业出口退税理论 |
2.3.1 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方式理论 |
2.3.2 企业出口退税风险控制理论 |
3 H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H生产型企业概况 |
3.1.1 企业简介 |
3.1.2 生产经营现状分析 |
3.2 H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现状分析 |
3.2.1 税收种类与纳税现状 |
3.2.2 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基本情况 |
3.2.3 出口退税内部税收管理的基本情况 |
3.3 H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与公司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
3.3.2 全面整体性把控不足 |
3.3.3 出口方式有效性不足 |
3.3.4 出口区域选择不佳 |
3.3.5 原材料获取方式规划不合理 |
4 H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方案 |
4.1 产品出口方式的税收筹划 |
4.1.1 自营出口的筹划 |
4.1.2 通过外贸企业出口的筹划 |
4.1.3 通过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的筹划 |
4.1.4 产品出口方式筹划的最优方案 |
4.2 销售区域的税收筹划 |
4.2.1 保税物流园区 |
4.2.2 出口加工区 |
4.2.3 综合保税区 |
4.2.4 销售区域筹划的最优方案 |
4.3 原材料获取方式的税收筹划 |
4.3.1 国内购买原材料的筹划 |
4.3.2 国外进口原材料的筹划 |
4.3.3 国外供给原材料的筹划 |
4.3.4 原材料获取方式筹划的最优方案 |
4.4 其他税收筹划方式 |
4.4.1 优化收购方式 |
4.4.2 合理调控应退税额 |
4.4.3 合理利用申报期限 |
4.5 H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整体方案 |
5 H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优化措施 |
5.1 公司管理层面的优化措施 |
5.1.1 及时追踪国家税收政策 |
5.1.2 强化公司税收筹划人员素质与水平 |
5.1.3 利用ERP系统建立出口退税内控制度 |
5.1.4 规范单证备案的工作 |
5.2 产品生产层面的优化措施 |
5.2.1 国内原材料采购渠道的优化 |
5.2.2 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产销过程控制 |
5.3 产品出口层面的优化措施 |
5.3.1 开拓融合性贸易方式 |
5.3.2 合理控制出口销售的风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我国邮轮船供法律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论文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
(四) 研究方法 |
(五) 创新点 |
一、 邮轮船供概述 |
(一) 邮轮船供的概念、模式及特征 |
1. 邮轮与邮轮船供的概念 |
2. 邮轮船供的模式 |
3. 邮轮船供的特征 |
(二) 邮轮船供的发展现状 |
1. 亚洲邮轮市场稳健增长 |
2. 中国邮轮市场适度调整 |
3. 未来邮轮市场迅猛发展 |
二、 邮轮船供的法律及政策现状 |
(一) 邮轮船供的法律规定 |
1. 邮轮船供运输工具监管类法律规定 |
2. 邮轮船供检验检疫类法律规定 |
3. 邮轮船供物资境内转运法律规定 |
(二) 邮轮船供的产业政策 |
1. 邮轮船供的国家政策 |
2. 邮轮船供的地方政策 |
三、 我国邮轮船供法律与政策存在的问题 |
(一) 邮轮船供物品管理法律与政策缺乏变通性 |
1. 船用“危险品”管理过于严格 |
2. 船用麻醉品及药品补给路径不通 |
3. 特殊供船物品补给困难 |
(二) 邮轮船供行业市场主体准入法律与政策缺乏规范性 |
(三) 邮轮船供出口退税法律与政策缺乏标准性 |
1. 邮轮船供出口退税只能参照货船补给 |
2. 邮轮船供商品退税率未与国际接轨 |
(四) 邮轮船供监管法律与政策缺乏可操作性 |
(五) 邮轮船供配送管理法律与政策缺乏完备性 |
四、 我国邮轮船供法律及政策的优化路径 |
(一) 建立船供物品差别化“白名单” |
(二) 细化船供企业市场准入法律条件 |
(三) 规范船供出口退税统一标准流程 |
(四) 加大船供监管执法力度 |
(五) 完善船供配送法律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奖项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件 |
(6)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国内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研究方法和文献综述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技术路线 |
1.3 论文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方法特殊性 |
1.4.2 主要研究形式 |
1.4.3 初步研究阶段开展的研究工作 |
1.4.4 深入研究阶段开展的研究工作 |
1.5 文献综述 |
1.5.1 关于政策评估的研究 |
1.5.2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总体研究 |
1.5.3 关于国外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研究 |
1.5.4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的研究 |
1.5.5 关于跨境电商模式的研究 |
1.5.6 关于改进国内跨境电商发展效率的研究 |
1.5.7 关于现有文献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跨境电商政策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跨境电商定义 |
2.1.2 跨境电商模式研究 |
2.1.3 “货物与个人物品”——两类平行监管模式 |
2.1.4 关于B2B与B2C的差异 |
2.1.5 B2B和B2C模式三个维度比较 |
2.2 跨境电商的作用和影响研究 |
2.2.1 跨境电商的积极作用 |
2.2.2 对传统贸易的影响 |
2.3 跨境电商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 |
2.3.1 行业环境问题研究 |
2.3.2 跨境电商物流问题研究 |
2.4 跨境电商政策法规 |
2.4.1 税收政策 |
2.4.2 海关监管政策 |
2.4.3 国家试点政策 |
2.4.4 其他政策 |
2.4.5 电子商务法 |
2.5 相关理论 |
2.5.1 普惠贸易理论 |
2.5.2 平台理论 |
2.5.3 法经济学理论 |
2.5.4 长尾效应理论 |
2.5.5 竞争优势理论 |
2.5.6 营销理论 |
第3章 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初步分析 |
3.1 《电子商务法》 |
3.1.1 中国的电子商务法律环境演变 |
3.1.2 《电子商务法》对跨境电商的积极影响 |
3.1.3 中国跨境电商法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3.2 关于国家对跨境电商总体政策的研究 |
3.2.1 国务院的总体要求 |
3.2.2 国家级政策 |
3.3 关于具体政策法规的研究 |
3.3.1 进口税收政策 |
3.3.2 出口税收政策 |
3.3.3 监管政策 |
3.3.4 外贸综合服务政策 |
3.3.5 各级试点政策 |
3.3.6 资金支持政策 |
3.3.7 其他政策 |
3.4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存在缺失问题的研究 |
3.4.1 关于统计问题的研究 |
3.4.2 关于各地各部门协同和监管标准不统一问题的研究 |
3.4.3 关于企业税收征管问题的研究 |
3.5 关于国外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研究 |
3.5.1 关于国际规则研究 |
3.5.2 关于欧美监管体系的研究 |
3.5.3 关于各国规则制度的研究 |
3.5.4 关于国际环境影响 |
3.6 本章结论 |
第4章 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和样本研究 |
4.1 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 |
4.1.1 跨境电商政策的传导机理 |
4.1.2 影响机理的要素分析 |
4.2 样本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4.2.1 开展政策样本研究的意义 |
4.2.2 开展政策样本研究的目标 |
4.2.3 研究方法:范围选取和方法设计 |
4.3 跨境电商政策影响的样本分析 |
4.3.1 政策样本分析 |
4.3.2 关于政策“内容-功能”研究 |
4.4 本章结论 |
第5章 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设计 |
5.1.1 关于问卷调查的动因和目的 |
5.1.2 调查问卷的总体设计 |
5.1.3 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 |
5.1.4 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 |
5.2 问卷研究过程 |
5.2.1 问卷的发放和搜集 |
5.2.2 问卷的处理 |
5.3 问卷研究分析和结果 |
5.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5.3.2 被调查跨境电商企业的政策诉求 |
5.3.3 企业创新模式的跨境电商政策选择 |
5.3.4 跨境电商政策制定和调整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
5.4 结论与建议 |
5.4.1 结论 |
5.4.2 建议 |
5.5 研究的不足 |
第6章 跨境电商试点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
6.1 实证研究对象的选取和说明 |
6.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6.1.2 面板数据的选取 |
6.2 关于设立综合试验区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现有研究 |
6.3 关于综合试验区发展现状研究 |
6.3.1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情况 |
6.3.2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B2B和B2C模式发展情况 |
6.3.3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发展情况研究 |
6.4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的模型设计 |
6.4.1 基本理论 |
6.4.2 研究框架设计 |
6.4.3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耦合模型 |
6.4.4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协调模型 |
6.5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实证分析 |
6.5.1 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
6.5.2 试点城市层面耦合协调结果分析 |
6.6 结论与建议 |
6.6.1 结论 |
6.6.2 建议 |
6.7 研究的不足 |
第7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的结论 |
7.1.2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作用和影响机理的结论 |
7.1.3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结论 |
7.1.4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的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关于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建议 |
7.2.2 关于地方跨境电商持续发展的建议 |
7.2.3 关于政府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
7.3 不足与展望 |
7.3.1 创新点 |
7.3.2 不足 |
7.3.3 未来研究展望 |
附录A 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部分重点跨境电商政策 |
附录B 支持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 |
附录C 跨境电商政策与企业创新发展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退税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税务风险管理 |
1.2.2 出口退税风险管理 |
1.2.3 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风险管理 |
1.2.4 出口骗税风险管理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出口退税相关理论 |
2.1.1 出口退税的含义 |
2.1.2 出口退税的意义 |
2.1.3 出口退税的原则 |
2.1.4 出口退税的方式与计算 |
2.2 外综服企业相关理论 |
2.2.1 外贸代理制下的代理出口 |
2.2.2 外综服企业服务框架 |
2.2.3 外综服企业分类 |
2.2.4 外综服企业出口服务流程 |
2.2.5 外综服企业代办出口退税会计处理 |
第三章 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现状 |
3.1 外综服企业的产生及相关政策 |
3.1.1 外综服企业发展历程 |
3.1.2 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相关政策 |
3.2 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形势及风险分析 |
3.2.1 外综服企业面临制度形势 |
3.2.2 外部风险 |
3.2.3 内部风险 |
第四章 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案例分析 |
4.1 S公司介绍 |
4.1.1 S公司基本信息 |
4.1.2 S公司服务框架 |
4.1.3 S公司组织框架 |
4.2 S公司出口退税管理措施 |
4.2.1 S公司管理措施 |
4.3 S公司出口退税风险 |
4.3.1 生产企业客户资信风险 |
4.3.2 出口退税用单证流转风险 |
4.3.3 函调回复风险 |
4.3.4 统筹管理与人才缺乏风险 |
4.3.5 沟通协调风险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外综服企业出口退税风险防范与管理建议 |
5.1 健全出口退税相关管理制度 |
5.2 建立准入控制流程 |
5.3 加强出口业务真实性审核 |
5.4 加强各部门沟通 |
5.5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 |
5.6 扩大新业态新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山东省昌乐县出口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出口企业 |
2.1.2 税收风险 |
2.1.3 税收风险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出口退税理论 |
2.2.2 风险评估模型理论 |
2.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3 山东省昌乐县出口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1 昌乐县出口企业税收风险分析和管理举措 |
3.1.1 昌乐县出口企业发展现状 |
3.1.2 昌乐县出口企业的税收风险分析 |
3.1.3 昌乐县税务局采取的税收风险管理举措及成效 |
3.2 税收风险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
3.2.1 出口企业税收风险评估指标不完善且流程不规范 |
3.2.2 出口企业税收风险预警评估体系不够完善 |
3.2.3 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不健全 |
3.2.4 行业税收风险管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且服务不到位 |
3.3 出口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出口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流程执行把关欠缺 |
3.3.2 出口企业税收风险预警评估体系的成型受较多因素的影响 |
3.3.3 部门间缺少信息交互和管理沟通 |
3.3.4 应对出口企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足 |
4 国外与国内其他地区出口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
4.1 国外税收风险管理实践 |
4.1.1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纳税评估风险判别系统 |
4.1.2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纳税风险评估 |
4.2 国内部分地区税收风险管理的具体做法 |
4.2.1 上海组建出口行业风险特征库 |
4.2.2 杭州推进信息管税 |
4.2.3 深圳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并提高出口企业人才培养水平 |
4.3 经验借鉴 |
4.3.1 重视出口企业税收风险疑点大数据的支撑作用 |
4.3.2 结合出口行业发展特色进行税收风险管理 |
4.3.3 加强出口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平台建设 |
4.3.4 科学规划出口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体系 |
5 加强出口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
5.1 改善出口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流程 |
5.1.1 完备出口企业税收风险识别系统 |
5.1.2 严格执行出口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程序 |
5.1.3 制定出口企业税收风险应对策略 |
5.1.4 完善出口企业税收风险监督评价机制 |
5.2 加强预警评估系统和应急预案 |
5.2.1 严格把握出口企业的日常税收风险审核 |
5.2.2 严格预警分析出口企业的各项风险指标 |
5.2.3 严格调查评估出口企业的风险应对措施 |
5.3 加强多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
5.3.1 实施信息共享及强化企业信息衔接 |
5.3.2 匹配商品编码并强化商品信息衔接 |
5.3.3 推进系统集成和强化申报信息衔接 |
5.3.4 构建防控体系和强化风险信息衔接 |
5.4 培养行业专业化管理人才与改进纳税服务并举 |
5.4.1 优化管理人才的结构和团队建设 |
5.4.2 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
5.4.3 改进和创新出口企业纳税服务方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出口退税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1 论文的创新 |
1.4.2 论文的不足 |
2 出口退税影响出口贸易的理论基础 |
2.1 出口退税的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2.1.1 出口退税的概念界定 |
2.1.2 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 |
2.2 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 |
2.2.1 降低出口企业出口成本 |
2.2.2 优化出口贸易产业结构 |
2.2.3 助力出口企业创新升级 |
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及出口退税政策现状 |
3.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 |
3.1.1 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界定 |
3.1.2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 |
3.1.3 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的发展情况 |
3.2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历程 |
3.2.1 出口退税政策的初步建立(1985~1993) |
3.2.2 出口退税政策的逐步规范(1994~2003) |
3.2.3 出口退税政策的适时调整(2004~现在) |
4 出口退税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出口退税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总量影响分析 |
4.1.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4.1.2 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
4.1.3 实证估计与结果分析 |
4.2 出口退税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结构影响分析 |
4.2.1 模型设立与变量选取 |
4.2.2 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
4.2.3 实证估计与结果分析 |
4.3 主要结论 |
4.3.1 出口退税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具有一定激励作用 |
4.3.2 出口退税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不同行业出口激励效果不同 |
5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中出口退税存在的问题 |
5.1 政策调整过于频繁,缺乏稳定性 |
5.2 政策实施较为集中,影响均衡发展 |
5.3 征退税管理不到位,税收风险加大 |
5.3.1 部门间数据交互效果不佳 |
5.3.2 征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
5.3.3 骗税风险依然较大 |
6 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发展的出口退税改革建议 |
6.1 保持出口退税政策适度稳定性 |
6.2 实现出口退税率的差别化设计 |
6.3 完善出口退税征管体系的建设 |
6.3.1 建立相关部门协调机制 |
6.3.2 加大数据交互共享程度 |
6.3.3 提高征管人员专业素质 |
6.3.4 严厉打击骗税行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10)DC公司内外贸服务平台项目商业计划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互联网+ |
1.2.2 专业市场 |
1.2.3 外贸综合服务 |
1.2.4 供应链金融 |
1.2.5 有关项目财务效益和风险分析方法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项目概况 |
2.1 公司简介 |
2.2 项目与产品介绍 |
2.3 项目开展资源分析 |
2.4 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介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项目外部环境和SWOT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PEST) |
3.1.1 政策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现有行业竞争 |
3.2.2 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 |
3.2.3 买方议价能力 |
3.2.4 供方议价能力 |
3.2.5 替代品 |
3.2.6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结论 |
3.3 项目SWOT分析 |
3.3.1 项目优势(Strengths) |
3.3.2 项目劣势(Weaknesses) |
3.3.3 项目机会(Opportunities) |
3.3.4 项目威胁(Threats) |
3.3.5 项目SWOT分析结论 |
3.4 竞争优势及战略选择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项目市场定位及营销策略分析 |
4.1 市场选择分析 |
4.1.1 市场细分(Segmenting) |
4.1.2 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 |
4.1.3 市场定位(Positing) |
4.2 营销组合策略(4PS)分析 |
4.2.1 产品策略 |
4.2.2 价格策略 |
4.2.3 渠道策略 |
4.2.4 推广策略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项目组织与运营分析 |
5.1 组织架构设计 |
5.2 人力资源规划 |
5.2.1 核心团队组建 |
5.2.2 人员配置 |
5.2.3 薪酬规划 |
5.2.4 激励机制设计 |
5.3 项目建设进度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效益分析 |
6.1 项目投资估算与融资计划分析 |
6.1.1 项目投资估算 |
6.1.2 项目融资和资本退出规划 |
6.2 项目经营估算 |
6.2.1 项目收入估算 |
6.2.2 项目运营费用估算 |
6.2.3 增值税及附加税 |
6.2.4 利润表及所得税 |
6.2.5 折现率的确定 |
6.2.6 现金流估算 |
6.3 项目财务效益指标计算及分析 |
6.3.1 项目净现值计算及分析 |
6.3.2 项目内部收益率计算及分析 |
6.3.3 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计算及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项目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
7.1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确定敏感性因素 |
7.2 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定量估测风险 |
7.3 项目其他风险以及对策 |
7.3.1 政策风险及对策 |
7.3.2 管理风险及对策 |
7.3.3 市场风险及对策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出口退税机制经济效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出口退税法律制度研究[D]. 王志佳.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2]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贸易效应分析[J]. 焦杨. 商场现代化, 2021(04)
- [3]基于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内陆启运退税港选址研究[D]. 侯雪玉.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4]H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研究[D]. 常怡.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5]我国邮轮船供法律与政策研究[D]. 范硕. 大连海洋大学, 2020(02)
- [6]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国内视角[D]. 周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7]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退税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研究[D]. 李瑞锦. 上海海关学院, 2020(07)
- [8]山东省昌乐县出口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D]. 郑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9]出口退税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的影响[D]. 李星.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10]DC公司内外贸服务平台项目商业计划书[D]. 林栋材.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标签:出口退税流程论文; 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论文; 税收作用论文; 跨境人民币业务论文; 税收原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