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节镜技术摘除膝关节游离体21例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何飞,朱述浪,费静[1](2021)在《局部麻醉关节镜下内引流技术治疗腘窝囊肿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局部麻醉关节镜内引流技术治疗腘窝囊肿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技术后内侧入路治疗腘窝囊肿48例,局部麻醉,术中常规处理膝关节腔内病变后,探查半膜肌-腓肠肌内侧头间横行瓣口结构并扩大通道。术后功能恢复采用Rauschning-Lindgren分级标准,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Rauschning-Lindgren分级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VAS评分优于术前(P<0.05),相对于术前症状均有显着改善;无切口感染及后方大血管神经损伤;术后随访6~18个月,囊肿均消失,无复发。结论:局部麻醉关节镜下内引流技术治疗腘窝囊肿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复发率低、术后康复快的方法。
宋伟宏,宣懂,肖俊枫[2](2021)在《关节镜下有限与广泛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有限与广泛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量表(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的疗效相当,但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疼痛轻、更利于术后恢复等优势。
姚越[3](2020)在《点穴理筋手法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中医点穴理筋手法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疗效,探讨点穴理筋手法对改善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01月到2019年12月,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KOA)的患者,在行关节镜清理术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最终纳入研究患者60例。具体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1、踝泵训练;2、股四头肌收缩训练;3、不负重屈膝训练。三种锻炼方式,每种各做10下,计为1次,3次为1组,早晚各做1组,每天2组。疗程为4周,共一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点穴理筋手法:1、用拨法、揉法等手法对膝周的肌肉组织按摩松解,时间为3-5分钟;2、用点按法,点按血海穴、梁丘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膝阳关穴、鹤顶穴及足三里穴,每个穴位点按的时间为30秒;3、用拿法、滚法等手法对患者的股四头肌、腘窝处及小腿后方的肌肉组织进行按揉,时间为3-5 min;4、被动踝泵训练,使小腿后侧肌群感觉酸胀紧绷,维持约10秒后放松,如此反复操作2-3次;5、被动屈髋屈膝:术者一手握患肢前足,另一手扶住腘窝处,双手配合做屈髋屈膝动作,当膝关节被动活动到患者自觉的最大角度后保持不动10秒,而后伸直髋膝关节,再屈髋屈膝重复上述运动。做完上述5种手法计为1次,1520 min/次(视病人耐受程度决定),早晚各1次,每天2次。疗程为4周,共一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后的7天、14天、21天及28天,采集患肢的膝关节屈伸度、VAS评分、WOMAC评分及Lysholm评分,并运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所有符合标准并完成4周治疗的60例病人性别、年龄、病程、侧别、分期等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膝关节屈伸度:两组患者术后7天、14天、21天及28天的膝关节屈伸度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治疗后膝关节屈伸度均有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WOMAC评分:两组患者术后7天、14天、21天及28天的WOMAC评分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试验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4、VA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7天、14天、21天及28天的VAS评分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VAS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95>0.05);两组患者术后14天、21天、28天的VAS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Lysholm评分:两组患者术后7天、14天、21天及28天后的Lysholm评分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有所改善。试验组的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点穴理筋手法能促进早中期KOA患者关节镜清理术后患肢早期的功能康复,适宜临床推广及应用。
李世城[4](2020)在《膝关节镜结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以其高发病率,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直以来未发现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方案,但随着不均匀沉降理论的发现,使我们重新认识膝骨关节炎发病机理。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照分析膝关节镜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和单纯性腓骨截骨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以期明确腓骨截骨的临床有效性,以及关节镜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地位,选择出适应症广泛,创伤小,易普及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方式,应用于临床,服务于大众。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由医院门诊收入科室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患者。年龄在45到70岁之间。行知情同意告知后,应用随机数字表,获得60个随机数字,并记录,每一个入组病例依次获得一个随机数字,并以患者住院号除以随机数获得余数,余数为奇数入实验组,偶数入对照组,最终51位患者入组,其中实验组(A组,共26例)及对照组(B组,共25例)。实验组采用关节镜联合腓骨截骨术;对照组仅行腓骨截骨术。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经专业培训的术者及助手实施手术。关节镜清理标准:采用常规髌韧带外侧入路,按照髌骨滑车、髌上囊、股骨内侧髁、内侧胫股关节、髁间窝、股骨外侧髁、外侧胫股关节的顺序进行观察。视病情严重程度切除滑膜组织,清除剥脱的软骨,修整和(或)切除半月板,刨平关节面,清除骨赘,直到关节面光滑平整。后用大量无菌盐水,直至冲洗液清亮无组织碎屑。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加压包扎。腓骨截骨术:于患侧腓骨中上1/3处作长约2~3cm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于腓骨长短肌及比目鱼肌之间间隙进入,剥离骨膜,显露腓骨,保护周围软组织,应用电动摆锯及咬骨钳截除约2.0cm腓骨,仔细分离周围软组织避免损伤神经。断端骨蜡封闭髓腔止血,并防止骨再生愈合。逐层缝合皮下软组织,应用皮内缝合技术缝合皮肤。实验组:于完成关节镜清理后,行腓骨截骨术;对照组:仅行腓骨截骨术。两组术后处理方法相同。术后患膝冰敷48 h,早期锻炼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术后次日静态下完全负重,住院3天出院。两组患者术前检查患膝负重下正侧位X光片,填写Lysholm评分表,并应用F-Scan系统采集患者静态及动态足底压力数据,术后3天及1年拍摄X光片。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足底压力分析,应用F-Scan系统采集患者静态及动态足底压力数据。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通过患者来院复查及电话随访,填写Lysholm评分表。所有获得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统计处理,数据值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同组内的手术,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点间的数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有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分类变量用卡方检验,连续变量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通过术前及术后1年足底压力分析可见,两组患者术前膝骨性关节炎足底静态压力分布于足外侧,术后患者足外侧压力减小,KOA患者静态足底压力向外分布,治疗后患者静态足底压力内移,反映了治疗后下肢力线改善;而两组动态足底压力分析显示术前术后无差异。两组间对比无差异。3.术后1个月实验组Lyshol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两组间比较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单纯腓骨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效。且与关节镜联合手术远期效果相当。2.关节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在治疗早期可以有效缓解膝痛症状。3.静态足底压力分析可以以客观量化的方式评估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变改善情况。4.动态足底压力分析未能反映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变改善情况。
李洋,王冠,张喜海,鲁晓波,卓乃强[5](2020)在《关节镜下后内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后内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的疗效分析,并将其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方式作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68例腘窝囊肿患者,男30例,女38例;年龄33~61岁,平均(43.01±5.39)岁。其中关节镜下后内入路手术治疗组32例,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组36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复发情况,并采用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评分标准、Lysholm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5~12个月随访,平均(8.46±2.40)个月。术后关节症状明显缓解,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关节镜手术组无囊肿复发,开放手术组有2例在手术后3~6个月复发,经关节镜下手术后症状消失。关节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复发情况、膝关节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评分标准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后内入路治疗腘窝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任威[6](2018)在《关节镜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以期提高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及诊疗水平,并找寻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180例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透明质酸钠组、关节镜组、结合组,每组各60例。其中透明质酸钠组随机分为透明质酸钠A组与透明质酸钠B组,每组各30例,透明质酸钠A组采用90万单位低分子量透明质酸钠(阿尔治)关节腔内注射进行治疗,透明质酸钠B组采用180万单位高分子量透明质酸钠(施沛特)关节腔内注射进行治疗。关节镜组进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结合组随机分为结合A组与结合B组,每组各30例,其中结合A组行关节镜结合90万单位低分子量透明质酸钠(阿尔治)治疗,结合B组行关节镜结合180万单位高分子量透明质酸钠(施沛特)治疗。所有患者的关节镜手术以及关节腔穿刺均由同一组高年资骨科医生完成。治疗前后采集膝关节滑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IL-6、IL-8的含量,采用国际上通用的WOMAC调查问卷、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透明质酸钠组、关节镜组、结合组治疗后关节液中IL-6、IL-8含量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结合组关节液中IL-6、IL-8含量明显低于透明质酸组与关节镜组(P<0.05);而透明质酸组与关节镜组关节液中IL-6、IL-8含量含量无显着差异性(P>0.05)。透明质酸钠A组、透明质酸钠B组、结合A组、结合B组治疗后关节液中IL-6、IL-8含量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透明质酸钠A组、透明质酸钠B组、结合A组、结合B组治疗后关节液中IL-6、IL-8含量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而透明质酸钠B组与关节镜组治疗后关节液中IL-6、IL-8含量均无显着差异性(P>0.05)。(2)透明质酸钠组、关节镜组、结合组治疗后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治疗后6月、1年,结合组的WOMAC评分显着低于透明质酸钠组与关节镜组(P<0.05);而透明质酸钠组与关节镜组治疗后各时间段的WOMAC评分均无显着差异性(P>0.05)。透明质酸钠A组、透明质酸钠B组、结合A组、结合B组治疗后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治疗后6月、1年,透明质酸钠A组、透明质酸钠B组、结合A组、结合B组的WOMAC评分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而透明质酸钠B组与关节镜组治疗后3月、6月、1年的WOMAC评分均无显着差异性(P>0.05)。(3)透明质酸钠组、关节镜组、结合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结合组治疗6月、1年后的VAS评分均显着低于透明质酸钠组与关节镜组(P<0.05);而透明质酸钠组与关节镜组的VAS评分无显着差异性(P>0.05)。透明质酸钠A组、透明质酸钠B组、结合A组、结合B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治疗后6月、1年,透明质酸钠A组、透明质酸钠B组、结合A组、结合B组的VAS评分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而透明质酸钠B组与关节镜组治疗后3月、6月、1年的VAS评分均无显着差异性(P>0.05)。(4)随访一年,根据WOMAC评分评价各组的临床疗效,透明质酸钠组总有效率为73.33%;关节镜组总有效率为71.67%;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8.33%;结合组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透明质酸钠组与关节镜组(P<0.05);而透明质酸钠组与关节镜组总有效率无显着差异性(P>0.05)。在透明质酸钠组中,透明质酸钠A组总有效率为76.67%;透明质酸钠B组总有效率为70.00%。结合组中,结合A组总有效率为93.33%;结合B组总有效率为83.33%。各组的总有效率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而透明质酸钠B组与关节镜组的总有效率无显着差异性(P>0.05)。(5)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行三大常规、肝肾功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透明质酸钠A组与B组各有1例,以及结合B组有1例患者在行关节腔注射治疗后24~48小时内出现了短暂的疼痛加重,出现膝关节酸胀不适,但均很快缓解。余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关节镜下清理术、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少关节滑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缓解关节疼痛、僵硬症状,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三种治疗方法近期疗效相当,但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的远期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2)小分子量透明质酸钠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更好,临床上可优先选择小分子量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
李禄松[7](2018)在《膝关节镜下关节游离体取出术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究膝关节镜下关节游离体取出术体会。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些患者有55例患者在术前的X线检查中显示有异常高密度影,然后在术中取出一个或者多个游离体,60例患者的游离体位于前室。结论:采用关节镜进行膝关节游离体的取出是可行安全的。
魏明超[8](2018)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中药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中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肿痛患者,所有患者均来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病房,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中药组: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为60.730±8.379岁;病程0.5~10年,平均(3.77±2.11)年;手术膝关节共30例,其中左膝16例、右膝14例;膝骨关节炎的X线分级,Ⅱ级21例、Ⅲ级9例;术后给予中药口服与常规治疗。对照组: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为62.430±6.548岁;病程0.5~11年,平均(4.72±2.47)年;手术膝关节总数为30例,其中左膝14例、右膝16例;膝骨关节炎的X线分级,Ⅱ级18例、Ⅲ级12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分别测取VAS评分和膝关节肿胀值等结果,将各项观测结果应用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在两组组内比较中,中药组治疗前与治疗14天后组内比较,在VAS评分上,中药组治疗前VAS评分为7.267±0.143分,治疗14天后VAS评分为0.533±0.507分,运用统计学分析得P=0.000<0.01,具有显着性差异,中药组在疼痛的治疗上具有显着的作用;在肿胀值上,中药组治疗前肿胀值为42.967±7.604mm,治疗14天后肿胀值为6.033±1.351mm,运用统计学分析得P=0.000<0.01,具有显着性差异,中药组在肿胀的治疗上具有显着的作用。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14天后组内比较,在VAS评分上,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为7.233±0.744分,治疗14天后VAS评分为1.000±0.695分,运用统计学分析得P=0.000<0.01,具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在疼痛的治疗上具有显着的作用;在肿胀值上,对照组治疗前肿胀值为43.200±5.635mm,治疗14天后肿胀值为10.700±3.064mm,运用统计学分析得P=0.000<0.01,具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在肿胀的治疗上具有显着的作用。在两组组间比较过程中,中药组和对照组在VAS疼痛评分上的比较,患者术后第1天,VAS评分组间对比分析,中药组VAS评分为7.20±0.887分,对照组VAS评分为7.27±0.828分,两组比较得P=0.81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进行VAS评分组间对比分析,中药组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VAS评分值分别是(4.70±0.750)分、(2.27±0.583)分、(0.53±0.507)分,对照组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VAS评分值分别是(5.93±0.691)分、(3.23±0.626)分、(1.00±0.695)分,比较两组数据,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P值分别为P=0.000<0.05、P=0.000<0.05、P=0.008<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优于对照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在膝关节肿胀值的比较分析,在患者术后第1天,肿胀值组间对比,中药组肿胀值为43.17±7.43mm,对照组肿胀值为43.27±5.65mm,两组比较得P=0.95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肿胀值组间对比分析,中药组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肿胀值分别是(35.47±7.83)mm、(18.73±4.48)mm、(6.03±1.35)mm,对照组在第 3 天、第 7 天、第 14 天的肿胀值分别是(44.37±6.39)mmm、(24.43±6.76)mm、(10.70±3.06)mm,比较两组数据,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P值分别为P=0.000<0.05、P=0.000<0.05、P=0.000<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对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有疗效,能一定程度的缓解膝关节镜术后关节的疼痛和肿胀。
董伟[9](2014)在《独活寄生汤同膝关节镜联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结合膝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可靠临床依据。方法选取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自30例。治疗组采用关节镜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膝关节镜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3个月、6个月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以及术后4周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术后2周,两组疗效无显着性差异;术后4周,两组疗效有显着性差异;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疗效有显着性差异。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膝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单纯的膝关节镜治疗相比较,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可以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特别对于患者术后功能的康复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临床应用。
史福东,左金增,刘仕杰,张勇,刘田虹,武强,马海洋,李长江[10](2013)在《关节镜下治疗复杂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21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表现巨大游离体及/或大量游离体的复杂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关节镜治疗。[方法]2001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科关节镜诊治21例表现巨大游离体及/或大量游离体的复杂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X线平片和CT发现有巨大游离体及/或大量游离体,关节镜检查及术后病理确诊,并行关节镜下滑膜软骨瘤摘除和病变滑膜切除术。[结果]表现为巨大游离体的多位于髌上囊,需增加辅助切口取出。表现为大量较小游离体的存在于关节腔、或少量微小软骨游离体局限于滑膜组织内。21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功能较术前改善,未见复发,但游离体巨大、多发并有软骨明显损害的患者术后仍遗留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结论]对于表现巨大游离体及/或大量游离体的复杂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关节镜是该病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
二、关节镜技术摘除膝关节游离体21例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节镜技术摘除膝关节游离体21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局部麻醉关节镜下内引流技术治疗腘窝囊肿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评价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术中探查结果 |
2.2 手术前后Rauschning-Lindgren分级比较 |
2.3 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 |
2.4 随访结果 |
3 讨 论 |
(2)关节镜下有限与广泛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 |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
3 讨论 |
(3)点穴理筋手法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内容 |
1 研究时间及分组方法 |
2 诊断及分期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分组情况 |
第二部分 方法 |
1 治疗方法 |
1.1 关节镜清理术 |
1.2 常规功能锻炼 |
1.3 点穴理筋手法 |
2 评价指标 |
2.1 膝关节屈伸度 |
2.2 VAS评分 |
2.3 Lysholm评分 |
2.4 WOMAC评分 |
3 统计学分析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膝关节屈伸度 |
3 WOMAC评分量表 |
4 VAS评分量表 |
5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 |
6 不良反应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中医对KOA的认识 |
1.1 肾虚 |
1.2 肝虚 |
1.3 脾虚 |
1.4 气滞血瘀 |
1.5 风寒痹阻 |
2 中医对KOA的治疗 |
2.1 中药内服 |
2.2 小针刀 |
2.3 针灸 |
2.4 中药熏洗 |
2.5 药物离子导入 |
2.6 中药外敷 |
2.7 中药超声电导 |
2.8 中医理筋手法 |
3 现代医学对KOA的认识 |
3.1 膝关节的解剖 |
3.2 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
3.3 现代医学对KOA的治疗 |
4 点穴理筋手法的机制探讨 |
5 研究结果分析 |
5.1 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伸度统计结果分析 |
5.2 两组患者术后WOMAC评分统计结果分析 |
5.3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统计结果分析 |
5.4 两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统计结果分析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膝关节镜结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关节镜下后内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2.1 关节镜组手术方法 |
1.2.2 开放手术组手术方法 |
1.3 评估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讨论 |
3.1 腘窝囊肿的病理发生机制 |
3.2 腘窝囊肿的治疗 |
3.2.1 保守治疗 |
3.2.2 手术治疗 |
(6)关节镜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相关成果 |
致谢 |
(7)膝关节镜下关节游离体取出术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 |
1.1 研究资料。 |
1.2 术前评估。 |
1.3 手术方法。 |
1.3.1 冲洗法。 |
1.3.2 直接钳取出法。 |
1.3.3 切碎取出法。 |
1.3.4 特殊部位游离体。 |
2 研究结果 |
3 结果讨论 |
(8)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中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膝骨关节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西医在膝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
2 膝骨关节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3 膝骨关节炎的治疗现状 |
综述二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历史沿革 |
2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
3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证型研究 |
4 KOA的中医辨证论治 |
5 KOA的中医疗法 |
综述三 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 膝关节镜手术 |
2 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西医研究现状 |
3 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中医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样本量估算 |
2 诊疗标准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病例脱落和剔除标准 |
2.5 脱落处理 |
2.6 研究终止原则 |
3 治疗方法 |
3.1 对照组 |
3.2 中药组 |
4 观察指标及方法 |
5 疗效评价 |
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基线均衡性分析 |
1.1 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 |
1.2 两组患者的年龄比较 |
1.3 两组患者平均病程比较 |
1.4 X线分级比较 |
1.5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对比 |
1.6 两组治疗前肿胀值对比 |
2 研究结果 |
2.1 组内比较 |
2.2 组间对比 |
讨论 |
1 膝关节镜术后肿痛的机理 |
2 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肿痛的治疗方法探讨 |
3 中药治疗膝关节镜术后肿痛的分析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独活寄生汤同膝关节镜联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一) 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由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 |
(二)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放射学 X 线诊断标准,参照膝关节影像学 |
(三)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寒湿凝滞型) |
三、 病例纳入标准 |
(一) 年龄 41-72 岁,男女不限 |
(二) 符合本病诊断标准,X 线分级属于Ⅰ-Ⅲ级 |
(三) 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且辩证分型为寒湿凝滞型 |
(四) 无其他基础病史,住院期间行独活寄生汤结合膝关节镜术治疗,或者行单纯膝关节镜治疗 |
(五) 后期随访具有较好的依从性 |
(六)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
四、 病例排除标准 |
(一) 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 |
(二) 年龄小于 41 岁,或大于 72 岁 |
(三) 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和关节结核或其他系统性骨骼、关节病 |
(四) 合并有心血管、肝、肾或其他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 |
(五) 用药史对治疗有明显影响的患者 |
(六) 术前检查显示,患者无法耐受手术者 |
(七) 观察中断或者失访者 |
五、 病例剔除标准 |
(一) 未能依从治疗计划,在治疗过程中擅自停药以及服用了可能影响疗效的其他药物者 |
(二) 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事件者 |
(三) 自行退出者 |
实验设计和方法 |
一、 实验对象分组 |
二、 两组病例基础资料比较 |
三、 实验方法设计 |
治疗方法 |
一、 手术治疗 |
(一) 麻醉 |
(二) 体位 |
(三) 手术步骤 |
二、 中药治疗 |
三、 术后功能康复 |
(一) 佩戴膝关节支具 |
(二) 基础康复训练 |
(三) 关节活动度训练 |
(四) 肌力的功能锻炼 |
四、 疗效评价标准 |
结果 |
一、 两组术后 4 周有效率比较 |
二、 两组 Lysholm 评分比较 |
讨论 |
一、 膝关节镜治疗 KOA 的发展及问题的讨论 |
二、 独活寄生汤作用机理 |
三、 中药联合膝关节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
四、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详细摘要 |
四、关节镜技术摘除膝关节游离体21例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局部麻醉关节镜下内引流技术治疗腘窝囊肿的疗效观察[J]. 何飞,朱述浪,费静. 临床医药实践, 2021(04)
- [2]关节镜下有限与广泛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比较[J]. 宋伟宏,宣懂,肖俊枫. 中国当代医药, 2021(01)
- [3]点穴理筋手法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D]. 姚越.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膝关节镜结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试验研究[D]. 李世城.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5]关节镜下后内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的疗效分析[J]. 李洋,王冠,张喜海,鲁晓波,卓乃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20(01)
- [6]关节镜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D]. 任威. 武汉大学, 2018(01)
- [7]膝关节镜下关节游离体取出术体会[J]. 李禄松. 健康之路, 2018(06)
- [8]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中药治疗[D]. 魏明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9]独活寄生汤同膝关节镜联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 董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10]关节镜下治疗复杂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21例报告[A]. 史福东,左金增,刘仕杰,张勇,刘田虹,武强,马海洋,李长江. 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 2013
标签:关节镜论文; 游离体论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论文;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症状论文; 骨关节疾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