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杨丽[1](2021)在《B县农业电商发展中地方政府的履职状况、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发展农业电商是撬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更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农业电商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场规模日益壮大,这既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红利的具体体现,也是利用数字经济提振乡村发展的重要布局。B县农业电商虽然起步较晚、发展滞后,但农业基础较好,地标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拥有产区优势,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在目前政府主导的电商经济发展模式下,研究地方政府在农业电商发展中如何合理履职,以促进B县农业电商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对近年来B县农业电商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履行的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再现了 B县政府如何在出台扶持政策、联合知名电商、加强宣传推介、引导打造特色、履行监管责任、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等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在充分肯定已有成绩的同时,笔者深入剖析了 B县政府在农业电商发展中职能履行时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政策出台不及时、协调推进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彻底、资金保障不充足等问题,继而剖析了个中原因,主要表现为政府规划指引不力、协同联动缺失、监管力度不足、服务理念淡薄。最后,依据新公共服务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再结合B县县情实际,提出了促进政府在农业电商发展中合理履职的四点对策建议。一是加强政府宏观指导职能,完善政策体系,打造区域品牌;二是加强政府协调推进职能,加强部门联动,成立特色行业协会;三是加强政府市场监管职能,强化对农业电商的行业监管,推动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四是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培育农业电商专业人才,优化农产品物流体系。
王刚[2](2021)在《W农产品公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
杨宴婷[3](2021)在《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传统贸易带来巨大冲击,电子商务以其虚拟化、信息化、交易成本低、不受地域时间控制等特点,深刻影响了商贸流通业的运行与发展,为其带来变革与创新,电子商务已经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电子商务作为商贸流通业的一部分,其发展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物流体系都是电子商务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界对于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之间的关系已有一定的研究,但是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是怎么样的还没有深入的探讨,本文将从互动视角研究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之间的关系,揭示二者之间互动影响的传导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本文整理了有关于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发展及二者间关系的相关文献,发现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之间存在互动影响,结合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当前的发展态势,本文首先对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进行了概念界定,分析了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现状,其次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互动影响的作用机制,为实证部分奠定理论基础。实证研究方面,本文使用2014-2018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数据,首先测度了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作为本文的关键变量,其次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检验了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影响,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之间存在显着的正向互动影响,且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电子商务的影响更大;对于控制变量,产业结构升级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水平因素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了正向影响。根据以上研究结论,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之间存在显着的互动影响,且这种互动影响是非均衡的,因此本文针对未来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互动发展给出了一些建议,在国家全局统筹下,要进一步完善互动发展基础设施,提高互动发展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拓展新模式。
师颖[4](2021)在《我国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数字化已成主流发展趋势,我国不断加强网络强国建设,互联网基础建设与互联网应用飞速发展,社会大众的生活习惯、购物习惯、出行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巨大改变。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有近9.9亿网民,约70.4%比例的人口经常使用互联网,其中有近99.70%的网民是利用手机上网的,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互联网已经深入社会大众的生活。随着互联网产业发展成熟,电子商务的市场效率与范围不断扩大。C2C电子商务作为电子商务模式之一,因其全面参与的特点逐渐走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并已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子商务法》在2019年1月1日施行,破解了之前电子商务无法可依的难题,颁布条款中明确界定电子商务领域课税主体与课税客体,将“以票控税”贯彻到底,施行“信息控税”以推进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确保推动电子商务在规范和创新中稳健发展,也能保证国家在电子商务领域有稳定的财政收入。然而网络建设水平的提高使得电子商务飞速发展,C2C交易额也大幅增长。目前的《电商法》对征税范围、税务登记制度等的设定仍有不足,换言之,目前的税收征管体系难以与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相匹配。且由于其支付手段电子化、交易流程在线化、交易资料电子化、电商注册地址虚拟化等特征,给税收征管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国目前C2C电子商务的税收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故论文以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为研究对象,对我国C2C电子商务模式下税收征管出现的若干问题及改革建议进行了系统化分析。论文首先开展梳理电子商务的基本内涵,对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为后文梳理C2C电子商务对传统税收征管的挑战夯实理论基础。其次,在梳理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以及《电商法》施行背景下C2C网络零售税收征管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C2C零售电商税收流失的规模进行估算。在此之后,本文从税收原则、税制要素、税务管理的视角剖析我国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体系现有困境。最后,根据美国以及欧盟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措施的介绍以及经验的总结,从坚持税收原则、创新征管业务流程、优化C2C电子商务相关税收制度、培养创新型税收征管人才、建设电子商务税务稽查制度、适当运用税收激励六个方面系统性提出了我国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改革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税制科学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建议。
于洛[5](2021)在《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成熟,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在国内发展势头强劲,机遇大于挑战,前景广阔。农村作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经济也是我国农业经济的主要阵营,在电子商务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的大环境下,随着日益增长的农村新需求,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显得更为迫切,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需要凝聚各方面努力进行探索创新,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健康有序的成长。2021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1号文件特别提到,在全面促进农村消费方面,要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本文提出深化妥善农村O2O电子商务模式,切合中央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同时通过借鉴O2O发展模式的思路和经验,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道路上提供有价值的思路,能够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的新动力,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新途径。本文以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笔者通过调研走访洪泽区的电子商务发展状况,从其发展的现状及其成效出发,从洪泽区的典型做法、发展成效、发展特色进行深层剖析,追本溯源。总结提炼了目前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中存在的政策制度落实不实、招商引资成效不优、品牌意识不够牢固。并在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发现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是因为政策制度保障不够完善、营商发展环境有待优化、配套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人才队伍配备专业性不足等原因所致。基于本文研究,就现行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发展,从建立健全农村电商发展政策、全面开展从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整体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环境方面着手,解决当前遇到的困境和难题。本文通过洪泽区内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典型案例,深入挖掘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引发基层农村电子商务管理者,创业者、从业者、生产者等对农村电子商务工作进行思考,积极探索从建立健全农村电商发展政策、全面开展从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整体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对策建议,推进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胡艳妮[6](2021)在《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子商务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易模式,社会对新型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有上千所中、高等学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随着新时代对人才复合性、综合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早已脱节。据统计,虽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化发展社会急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但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却低于总体平均水平,与专业人才需求形成巨大反差。要解决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要摸清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需要加强对应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具体行动上要落实到加强专业建设上来。通过确定“专业深度交叉融合是核心,课程体系交叉融合是重点,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实践共享资源库是重要助推器”的新商科专业建设理念,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卓越电子商务人才为目标,以专业知识交叉融合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革新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模式,优化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本文主要以广西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等对学校负责人、教师、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等就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及专业融合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在当今新商科社会需求下存在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优化现有的专业建设方案,之后通过在广西案例校——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中实施优化后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开展实践研究。最后综合现状调查及实践调研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通过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升级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模式进行专业融合教学,优化我国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路径,从而培养更具有业务融合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复合性、综合性人才,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应用型学科教育的育人水平和教学能力。具体分为以下几部分: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核心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第一章是对新商科背景及其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新商科对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方案确定的影响,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实施的影响及对电子商务专业评估的影响。第二章是对广西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及专业融合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调研包括对广西区内多所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专业群建设、教学融合研究及校企合作教学项目的中等职业院校的师生及校领导进行问卷调研及访谈,通过采访多位企业管理者及毕业生了解目前产教融合现状及毕业生就业现状,对比分析所收集的教学实例等。通过问卷数据及访谈内容的综合分析得出目前广西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开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是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个案研究。根据现状调研分析优化设计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以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为例,实施设计方案流程,并进行教学评估及专业评估,为优化对策的提出打下坚实基础。第四章是基于前几部分内容的研究,分析提出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优化对策及建议,使之更利于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综合性人才,满足新商科提出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最后为结论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展望。
张童[7](2021)在《北京市平谷大桃种植户电商参与度提升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逐渐被农户认可与接纳。农产品电子商务促进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为农户增收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平谷区大桃种植户进行实地调研,以平谷大桃为例,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对当地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状况、种植户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认知与参与情况;电商的使用对种植户收入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当地种植户参与电商平台的影响因素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商总体发展情况较好,电商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种植户的收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种植户参与电商平台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模型中感知易用性和有用性、认知情况、物流情况、资源禀赋、满意度均能正向影响大桃种植户参与电商平台的积极性。通过模型预测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即电商对大桃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显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平谷大桃种植户对电商平台了解程度不够,电商平台应用较少,多数只选择微信端进行线上销售,对其它主流电商平台知之甚少;大桃种植户年龄偏高,对电商的使用存在障碍;对国家电商相关惠民政策了解不多,这几方面的主要因素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同时政府对于电商的扶持力度尚有上升的空间。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对平谷大桃电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政策宣传、培训与扶持力度。2)加强当地人才引进与培养,提高种植户的认知水平。3)扶植典型的示范户,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4)加大物流体系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减少烂果率。最终提升种植户电商的参与度。
王佩霞[8](2021)在《农村电商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黄山市K镇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的覆盖率也不断扩大,电子商务随之兴起。2014年,电商扶贫被纳入国家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电商凭借其快速突破时间、地域等界限的优势迅速发展开来。“淘宝村”、“电商村”的兴起证明,电商扶贫是可行且有效的扶贫方式。但电商扶贫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公共服务体系薄弱、交易模式单一、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低等问题。本文旨在探寻当前农村电商扶贫的现状及其在扶贫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出发,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法,使人民群众能够在电商扶贫的过程中共享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农村,关注农民,激发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本研究选取了黄山市K镇作为调研地点,以该镇的电商扶贫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笔者通过对黄山市K镇的电商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较完整地分析了黄山市K镇贫困的情况、电商扶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经过研究,发现该镇电商扶贫工作存在三种模式,分别是:“农户电商”模式、“农户+龙头企业电商”模式、“农户+党员合作社电商”模式。“农户电商”模式通过政府对农户进行一定的培训和补贴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贫困户的参与积极性;“农户+龙头企业电商”模式中龙头企业收购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销售并对贫困户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提升了贫困户的参与度;“农户+党员合作社电商”模式拓宽了扶贫途径,创新了扶贫载体。上述三种模式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为了更好地激发农户的内生动力,帮助农户更好地参与电商扶贫,享受电商扶贫带来的成果,笔者针对该镇电商扶贫仍存在缺乏专业电商人才、村民对电商扶贫的认知度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电商扶贫资金来源单一、农产品缺乏品牌与特色等问题,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一是培养人才,促进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二是完善和宣传相关政策,提升村民对电商扶贫的认知度;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巩固脱贫成果;四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激发内生动力;五是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扶贫质量。
傅书艺[9](2021)在《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商出口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飞速进步,跨境电子商务规模也不断扩大。跨境电商通过数字化技术,交易成本不断减少,交易效率得到提高,为我国对外贸易的进步注入活力。但与此同时,海关通关障碍、物流运输障碍和不完善的政策制度等“贸易的非效率”成为阻碍跨境电子商务不断提升的关键因素。研究贸易便利化对其积极影响可以使跨境电商企业决策人员根据影响的重要程度有选择的进行关注,有利于相关决策的制定。此外,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多基于贸易便利化对传统国际贸易流量产生的影响,对贸易便利化与跨境电子商务相关关系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无法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指导。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对相关理论进行细化与补充。因而,本文以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额的影响。首先,本文对相关背景与文献进行梳理。其次,结合了交易成本理论和政府干预理论进行分析,并基于Wilson的指标体系,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的影响机制。接着,对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活动以出口为主,出口额快速增长,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主要出口目标国家为高收入国家,但对非高收入国家的出口也在蓬勃发展;我国不断出台监管、税收等方面政策,推动我国跨境电商在更大范围规范化、国际化发展。同时发现我国主要目标市场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较高。最后,本文选取了60个我国跨境电商主要出口国家,基于拓展的引力模型,增加了贸易便利化水平等变量,通过2014—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下的回归,并进行了相关机制检验。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有相关结论表明不同收入国家间的差异较大,但将高收入国家与非高收入国家分开考虑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做基准回归的基础上,把60个国家按照世界银行标准划分为高收入国家与非高收入国家两类,研究其四个一级指标对我国跨境电商出口额的影响程度,将结果进一步细化为不同收入国家不同指标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的影响。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我国跨境电商出口随着目标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2)贸易便利化水平通过降低交易成本这个渠道影响我国跨境电商出口;(3)高收入国家和非高收入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变化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影响不同,非高收入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要远大于高收入国家。其中,对高收入国家来说,规制环境与海关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对于非高收入国家而言,规制环境、基础设施和互联网环境显得更为重要。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刘阳[10](2021)在《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竞争,已由产品之间的竞争,转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但在此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增收速度慢、生产流通脱节、资源集聚不均衡、农产品附加值低等发展不协调现象愈演愈烈。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还赋能农业产业链、助力农民增收。如此背景下,研究和掌握电子商务、农业产业链发展动态,同时深入挖掘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促进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丰富和拓展农业产业链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电子商务和农业产业链耦合关系进行研究,采用“内涵-过程-机理”的整体研究思路,以系统论、系统耦合理论、协同论、产业融合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剖析二者之间的内涵及特征,构建耦合发展整体研究框架,重点分析2008-2018年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的时序演变过程,从时间维度揭示内在耦合机理。在宏观层面,依据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研究框架,评价二者耦合发展过程,构建各自的指标体系,得出主要结论:(1)电子商务指标体系的四个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业务因素权重49.41%、环境因素19.21%、服务因素15.78%、渠道因素15.60%,渠道方面所占比重较低,通过耦合农业产业链予以优化;(2)农业产业链指标体系的三个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技术因素权重53.04%、组织因素26.44%、环境因素20.52%,环境因素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的投入难以满足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需要;(3)从时间变化过程看,存在协同发展,相互映照。具体表现为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1708到2018年的0.4164稳步上升,呈现出由严重不协调演变为勉强协调;2015年起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上升速度要快于农业产业链。对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内在耦合机理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主要结论:(1)持续增长,趋于协调发展。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的耦合关系处于低水平、高耦合、勉强调和协调状态,说明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两个子系统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是有序程度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尚未充分发挥作用,要优化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路径,向新的有序结构发展;(2)短期波动,长期协整关系。构造VAR模型得出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之间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有着长期协整的关系,从长远看两个变量之间具有均衡关系,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通过短期偏离调整修复,以增加0.13的调整力度使之回到均衡状态,发展为一个长期的、均衡的稳定系统。在微观层面,小农户占内蒙古现有91.22%,仍然是主要的农业组织形式,参与耦合电子商务的农业产业链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取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先后两年发放问卷进行调研,提供微观数据支持。依次分析农户参与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参与电子商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农户参与耦合电子商务的农业产业链的影响因素,得出主要结论:(1)基于739个农户为研究对象,参与变量、服务质量、交通状况和认知程度对农户参与电子商务有显着正向影响;(2)基于739个农户为研究对象,随着农户收入增加,采用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对收入的影响从负相关转变为正相关;(3)基于378个农户为研究对象,种植类型、参与新型经营主体、地区的差异、性别与婚姻状况等变量对农户参与耦合电子商务的农业产业链有显着影响。综合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的研究结论,探索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路径,提出促进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强化农民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加入新型经营组织;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培育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品牌。本文最大的创新点是借鉴系统论思想将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视作一个完整的耦合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二者耦合发展整体研究框架,有助对电子商务和农业产业链的时序演化过程和内在耦合机理展开研究。
二、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B县农业电商发展中地方政府的履职状况、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技术路线 |
1.2.3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主要创新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农业电子商务 |
2.1.2 政府职能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交易成本理论 |
第3章 B县农业电商发展中政府职能履行的基本现状 |
3.1 B县农业电商发展现状 |
3.1.1 农业资源 |
3.1.2 产品品牌 |
3.1.3 电商规模 |
3.1.4 基础设施 |
3.2 B县政府农业电商职能履行现状 |
3.2.1 出台了扶持政策 |
3.2.2 联合了知名电商 |
3.2.3 加强了宣传推介 |
3.2.4 引导了特色打造 |
3.2.5 履行了监管责任 |
3.2.6 推进了信息进村入户 |
第4章 B县政府在农业电商发展中职能履行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政府在农业电商发展中职能履行时存在的问题 |
4.1.1 政策出台不及时 |
4.1.2 协调推进不到位 |
4.1.3 制度执行不彻底 |
4.1.4 资金保障不充足 |
4.2 政府在农业电商发展中职能履行时所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政府规划指引不力 |
4.2.2 政府协调联动缺失 |
4.2.3 政府监管力度不足 |
4.2.4 政府服务理念淡薄 |
第5章 国内外政府推动农业电商发展的经验借鉴 |
5.1 国内的经验 |
5.1.1 沭阳县政府推动农业电商发展的经验 |
5.1.2 淮安市政府推动农业电商发展的经验 |
5.2 国外的经验 |
5.2.1 美国模式 |
5.2.2 日本模式 |
5.3 国内外经验的启示 |
第6章 促进政府在农业电商发展中合理履职的对策建议 |
6.1 加强政府宏观指导职能 |
6.1.1 完善政策体系 |
6.1.2 打造区域品牌 |
6.2 加强政府协调推进职能 |
6.2.1 加强部门联动 |
6.2.2 成立特色行业协会 |
6.3 加强政府市场监管职能 |
6.3.1 强化对农业电商的行业监管 |
6.3.2 推动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
6.4 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
6.4.1 培育农业电商专业人才 |
6.4.2 优化农产品物流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电子商务的相关研究 |
1.2.2 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研究 |
1.2.3 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的关系研究 |
1.2.4 简要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2章 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电子商务概念界定 |
2.1.2 商贸流通业概念界定 |
2.1.3 “互动影响”概念界定 |
2.2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
2.3 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互动影响的理论分析 |
3.1 相关理论依据 |
3.1.1 技术创新理论 |
3.1.2 交易成本理论 |
3.1.3 商贸流通理论 |
3.2 作用机制分析 |
3.2.1 电子商务对商贸流通业的作用机制分析 |
3.2.2 商贸流通业对电子商务的作用机制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互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模型构建 |
4.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
4.2.1 变量说明 |
4.2.2 数据来源 |
4.2.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 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 |
4.3.1 相关系数检验 |
4.3.2 平稳性检验 |
4.3.3 联立性检验 |
4.3.4 模型估计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4.5 稳健性检验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关于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产业层面 |
5.1.1 加大互联网信息产业投入力度 |
5.1.2 发挥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经济效应 |
5.1.3 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信息化建设 |
5.1.4 加强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
5.2 国家层面 |
5.2.1 做好顶层设计 |
5.2.2 完善相关领域法律法规 |
5.2.3 制定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政策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4)我国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国外文献回顾 |
二、 国内文献回顾 |
三、 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
一、 创新点 |
二、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 电子商务概念 |
二、 电子商务的分类 |
第二节 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理论基础 |
一、 信息不对称理论 |
二、 纳税遵从理论 |
三、 税收公平与中性理论 |
第三节 税收流失概述 |
一、 税收流失的界定 |
二、 C2C电子商务税收流失的界定 |
第三章 我国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现状 |
第一节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前景 |
一、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一) 互联网基础建设情况 |
(二) 网民规模 |
(三) 网络购物用户情况 |
(四) 网络零售发展情况 |
(五) C2C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
二、 C2C零售电子商务发展前景 |
第二节 《电商法》施行背景下 C2C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现状 |
一、 确定电子商务课税主体 |
二、 确定电子商务课税客体 |
三、 贯彻“以票控税” |
四、 明确电商平台的税收义务 |
五、 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 |
第三节 我国C2C电子商务税收流失估算 |
一、 估算税收流失规模常用方法 |
二、 税收流失规模估算 |
(一) 我国C2C电子商务增值税税收流失规模 |
(二) 我国C2C电子商务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规模 |
第四章 C2C电子商务税收问题分析 |
第一节 从税收公平与中性看C2C电子商务的问题 |
一、 税收公平原则 |
二、 税收中性原则 |
第二节 从税制要素看C2C电子商务的问题 |
一、 纳税人 |
二、 征税对象 |
三、 纳税期限与纳税地点 |
第三节 从税务管理看C2C电子商务的问题 |
一、 观念问题 |
二、 税收立法相对滞后 |
三、 税源监管困难 |
四、 发票管理面临的困境 |
五、 难以获取第三方平台信息 |
六、 税务稽查难以获得准确税收凭据信息 |
第五章 国外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机制 |
第一节 美国电子商务税收的基本制度框架 |
第二节 欧盟电子商务税收的基本制度框架 |
第三节 国外电子商务税收基本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
一、 税收理念 |
二、 税收立法 |
三、 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
四、 电子商务信息化征管 |
第六章 完善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坚持税收原则 |
一、 坚持公平原则 |
二、 坚持中性原则 |
第二节 创新征管业务流程 |
一、 完善C2C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 |
二、 重视C2C电子商务税收宣传 |
三、 强化C2C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管理 |
第三节 改进 C2C 电子商务相关税收制度 |
一、 优化增值税的相关条款 |
二、 优化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条款 |
第四节 培养创新型税收征管人才 |
第五节 建设电子商务税务稽查制度 |
第六节 适当运用税收激励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对目前的研究成果的评述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框架结构 |
1.7 论文的亮点与不足之处 |
2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电子商务 |
2.1.2 农村电子商务 |
2.1.3 电子商务O2O模式 |
2.1.4 电子商务的主要流程图 |
2.2 基础理论 |
2.2.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2.2.2 新基础设施建设理论 |
3 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020 模式发展现状及其成效 |
3.1 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发展典型做法 |
3.1.1 做优互联网+创业,激发创业者致富 |
3.1.2 做实互联网+公司+农业,推动产业发展升级 |
3.1.3 做强互联网+实体,助力产品销售调整 |
3.2 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成效 |
3.2.1 增强了人力资源的吸引力 |
3.2.2 扩大了农副产品的辐射面 |
3.2.3 提升了经济效益的影响力 |
3.3 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发展特色 |
3.3.1 突出政策体系建设,夯实电商发展基础 |
3.3.2 开展招商建设活动,力破电商产品销售难 |
3.3.3 实施“四位一体”模式,做实电商发展成效 |
3.3.4 着力提升营商环境,增强内外环境吸引力 |
3.3.5 利用政策导向力,提升电商发展保障力 |
4 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发展存在问题 |
4.1 政策制度落实不实 |
4.2 招商引资成效不优 |
4.3 品牌意识不够牢固 |
4.4 电商人才队伍偏低 |
5 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5.1 政策制度保障不够完善 |
5.2 营商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
5.3 配套基础条件相对薄弱 |
5.4 人才队伍配备专业性不足 |
6 促进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政策 |
6.1.1 科学制定指导政策 |
6.1.2 精心优化制度设计 |
6.1.3 扎实推进举措落实 |
6.2 整体优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
6.2.1 完善法律规章制度 |
6.2.2 培优农村产品品牌 |
6.2.3 加快产品转型升级 |
6.3 全面开展配套设施建设 |
6.3.1 交通设施方面 |
6.3.2 仓储设施方面 |
6.3.3 通信设施方面 |
6.4 大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 |
6.4.1 大力招引外来人才 |
6.4.2 努力培育本土人才 |
6.4.3 全面加强人才储备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调查研究法 |
(三)案例研究法 |
五、核心概念 |
(一)新商科 |
(二)电子商务专业 |
(三)专业建设 |
(四)专业交叉融合 |
六、研究述评 |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第一章 新商科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
一、新商科对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的影响 |
(一)企业人才需求趋向复合型人才 |
(二)注重三大“新”能力的培养 |
二、新商科对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影响 |
(一)对专业融合通识课程体系的需求 |
(二)对课程匹配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
三、新商科对师生教学组织实施的影响 |
(一)对教学资源配置提出新要求 |
(二)对师生能力素质提出新要求 |
四、新商科对专业评估核心要素的影响 |
(一)增加多维复合能力评估指标点 |
(二)增加地域经济适应性评价标准 |
第二章 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
一、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现状调查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三)访谈设计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二、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
(一)人才培育未契合新商科需求 |
(二)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
(三)融合教学组织实施有待深化 |
(四)缺乏专业融合质量评估体系 |
第三章 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个案研究 |
一、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设计 |
(一)专业培养定位 |
(二)优化课程体系 |
(三)教学组织实施 |
(四)考核评估方式 |
二、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实施 |
(一)案例学校介绍 |
(二)方案实施过程 |
(三)方案实施评估 |
三、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实施存在问题 |
(一)缺少集群式课程体系建设 |
(二)教学组织实施存在盲点 |
(三)缺少新商科专业评估点 |
第四章 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对策 |
一、找准专业定位培育“新”人才 |
(一)校企共商人才培养“新”定位 |
(二)多措并举提升专业“新”能力 |
二、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
(一)构建双创通识融合课程体系 |
(二)多模块深化课程实施融合度 |
三、校企联合提升课程组织实施效率 |
(一)共享共建多态互补专业教学资源 |
(二)内培外引,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 |
四、建立多元立体专业质量评价体系 |
(一)教学评估 |
(二)专业评估 |
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7)北京市平谷大桃种植户电商参与度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农产品电子商务 |
1.2.2 农产品电商的现状及营销模式 |
1.2.3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流通体系与供应链研究 |
1.2.4 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农户的关系 |
1.2.5 国外文献综述 |
1.2.6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平谷大桃电商发展与参与现状 |
2.1 平谷大桃电商发展现状 |
2.2 种植户对电商参与现状 |
2.2.1 种植户的生产销售情况 |
2.2.2 种植户的电商参与情况 |
2.2.3 种植户的电商平台选择情况 |
2.2.4 种植户对相关电商政策了解情况 |
2.2.5 种植户参加政府组织的电商培训情况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种植户电商参与度影响因素分析 |
3.1 理论基础及模型设计 |
3.1.1 感知有用性 |
3.1.2 感知易用性 |
3.1.3 认知情况 |
3.1.4 物流情况 |
3.1.5 资源禀赋 |
3.1.6 满意度与参与度 |
3.2 设计及变量选择 |
3.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3.3.1 模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3.3.2 信度与效度 |
3.3.3 适配度检验 |
3.3.4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平谷大桃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大桃冷链配送体系建设有待提高 |
4.2 缺乏专业培训与专业人才 |
4.3 大桃品种优化及土地资源利用率受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种植户电商参与度提升路径的措施及未来发展对策 |
5.1 政府引导搭建自有电商平台,整合资源风险共担 |
5.2 降低第三方电商平台准入门槛,探索物流配送新模式 |
5.3 推进种植户参与电商培训,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
5.4 平谷电商未来发展对策建议 |
5.4.1 完善冷链流通体系,建设“智能”供应链 |
5.4.2 加强电商培训力度,注重人才培养 |
5.4.3 提高平谷大桃品牌凝聚力,挖掘平谷大桃文化内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问卷调查 |
个人简介 |
(8)农村电商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黄山市K镇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政策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内生发展理论 |
2.1.2 社会支持理论 |
2.2 关于扶贫的研究现状 |
2.2.1 关于贫困的研究 |
2.2.2 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 |
2.3 关于农村电商的研究现状 |
2.3.1 农村电商的发展历程研究 |
2.3.2 农村电商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 |
2.3.3 农村电商对于农村经济产生的影响研究 |
2.3.4 农村电商发展的未来趋势研究 |
2.4 关于农村电商扶贫的研究现状 |
2.4.1 农村电商扶贫实践的模式研究 |
2.4.2 农村电商扶贫的作用研究 |
2.5 文献述评 |
第3章 黄山市K镇电商扶贫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
3.1 黄山市K镇基本情况介绍 |
3.1.1 黄山市K镇地理及自然资源概况 |
3.1.2 黄山市K镇农产品及旅游资源概况 |
3.1.3 黄山市K镇精准扶贫概况 |
3.2 调研过程 |
3.2.1 调研对象的选取 |
3.2.2 资料的收集情况 |
3.2.3 资料的整理情况 |
3.2.4 资料的分析情况 |
3.3 黄山市K镇电商扶贫的实践 |
3.3.1 黄山市K镇电商扶贫的概况 |
3.3.2 黄山市K镇电商扶贫的发展过程 |
3.3.3 黄山市K镇电商扶贫的主要动力 |
3.3.4 黄山市K镇电商扶贫的主要模式 |
3.4 黄山市K镇电商扶贫的成效分析 |
3.4.1 “农户电商”模式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 |
3.4.2 “农户+龙头企业电商”模式提升了贫困户的参与度 |
3.4.3 “农户+党员合作社电商”模式创新了扶贫载体 |
第4章 黄山市K镇电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 |
4.1 黄山市K镇电商扶贫存在的问题 |
4.1.1 电商发展主体参与能力不足,缺乏专业电商人才 |
4.1.2 村民对电商扶贫的认知度不够 |
4.1.3 电商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
4.1.4 电商扶贫资金不足,来源单一 |
4.1.5 农产品品质不一,缺乏品牌与特色 |
4.2 黄山市K镇电商扶贫的对策 |
4.2.1 培养人才,促进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
4.2.2 完善和宣传相关政策,提升村民对电商扶贫的认知度 |
4.2.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巩固脱贫成果 |
4.2.4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激发内生动力 |
4.2.5 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扶贫质量 |
第5章 结论与未来展望 |
5.1 结论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K镇农村电商扶贫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9)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商出口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跨境电商的研究 |
1.2.2 关于贸易便利化的研究 |
1.2.3 关于跨境电商与贸易便利化关系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图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论文创新 |
1.4.2 论文不足 |
第2章 贸易便利化对跨境电商出口影响的理论机制 |
2.1 相关理论 |
2.1.1 交易成本理论 |
2.1.2 政府干预理论 |
2.2 内涵及影响机制 |
2.2.1 贸易便利化内涵 |
2.2.2 基础设施 |
2.2.3 海关环境 |
2.2.4 规制环境 |
2.2.5 互联网环境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及主要目标市场贸易便利化现状 |
3.1 我国跨境电商出口现状分析 |
3.1.1 进出口结构 |
3.1.2 出口规模 |
3.1.3 目标国家 |
3.1.4 相关政策 |
3.2 主要目标市场贸易便利化现状分析 |
第4章 贸易便利化对跨境电商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模型设计 |
4.2 变量选取与数据收集 |
4.2.1 变量选取 |
4.2.2 贸易便利化指标测算 |
4.2.3 数据来源小结 |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3.1 模型选择 |
4.3.2 基准回归分析 |
4.3.3 稳健性检验 |
4.3.4 机制检验 |
4.3.5 分指标回归分析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2.1 选择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市场结构 |
5.2.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联合共建海外仓 |
5.2.3 加强海关合作,提升通关效率 |
5.2.4 加强区域对话,完善沟通机制 |
5.2.5 推进互联网环境改善,建设服务平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农业产业链研究 |
1.2.2 电子商务产业研究 |
1.2.3 电子商务和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 |
1.2.4 研究评述 |
1.3 研究目的、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数据来源 |
1.4.3 技术路线 |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存在的不足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产业链、价值链及供应链 |
2.1.2 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及农产品电子商务 |
2.1.3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 |
2.2 相关理论 |
2.2.1 系统论 |
2.2.2 系统耦合理论 |
2.2.3 协同论 |
2.2.4 产业融合理论 |
2.3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理论 |
2.3.1 农业产业链理论 |
2.3.2 网络外部性和平台理论 |
2.3.3 创新扩散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的理论分析 |
3.1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内涵和特征 |
3.1.1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现状 |
3.1.2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内涵 |
3.1.3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特征 |
3.2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协调机制 |
3.2.1 政府机制 |
3.2.2 人力机制 |
3.2.3 产业机制 |
3.3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研究框架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宏观数据的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评价 |
4.1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2 数据来源 |
4.1.3 指标的处理及权重计算 |
4.2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测算 |
4.2.1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测算 |
4.2.2 耦合发展关系的描述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机理分析 |
5.1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
5.1.1 综合发展水平的时序特征 |
5.1.2 耦合度的时序特征 |
5.1.3 耦合协调度的时序特征 |
5.2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整关系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基于微观数据分析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及其影响 |
6.1 农户参与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分析 |
6.1.1 研究假说 |
6.1.2 研究设计 |
6.1.3 农户参与电子商务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
6.1.4 参与电子商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
6.2 农户参与电子商务耦合农业产业链的影响因素 |
6.2.1 数据来源 |
6.2.2 问卷样本特征 |
6.2.3 研究方法 |
6.2.4 问卷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路径优化 |
7.1 电子商务耦合农业产业链延长化-纵向一体化 |
7.2 电子商务耦合农业产业链规模化-横向一体化 |
8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促进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8.2.1 提高区域协同作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 |
8.2.2 提高技术因素含量,强化农民技能培训 |
8.2.3 提高组织因素含量,加入新型经营主体 |
8.2.4 提高环境因素含量,增强农业信息水平 |
8.2.5 提高农业的软实力,培育特色产品品牌 |
8.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四、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B县农业电商发展中地方政府的履职状况、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丽. 扬州大学, 2021(09)
- [2]W农产品公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王刚.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3]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影响研究[D]. 杨宴婷.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4]我国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研究[D]. 师颖.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5]洪泽区农村电子商务O2O模式发展对策研究[D]. 于洛.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6]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D]. 胡艳妮.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7]北京市平谷大桃种植户电商参与度提升路径研究[D]. 张童. 北京农学院, 2021(08)
- [8]农村电商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黄山市K镇的调查[D]. 王佩霞.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9]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商出口的影响研究[D]. 傅书艺.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10]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D]. 刘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