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与妈祖文化

澳门回归与妈祖文化

一、澳门回归与妈祖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胡梅慧,林明太[1](2020)在《“一带一路”视野下粤港澳地区妈祖文化联合旅游开发研究》文中认为粤港澳地区妈祖文化历史悠久,妈祖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对三地的妈祖文化联合旅游开发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带一路"视野下粤港澳三地妈祖文化旅游资源现存状况、妈祖文化联合旅游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依据"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建立开发机制、打造共同市场、共同营销宣传、培养专业人才等建议和对策。

黄建兴,牛新原[2](2020)在《闽商与澳门民间信仰文化》文中指出闽商与澳门民间信仰的关系密切。目前可考的源于福建的澳门民间信仰庙宇就有9座,涉及妈祖信仰、临水夫人信仰、观音信仰和保生大帝信仰。从明代至今,闽商群体一直是这些庙宇的主要创建者和管理者。受澳门商业经济的影响,这些神灵信仰的功能逐渐发生转型。在当代社会,它们是闽商发展的重要平台,对内起到凝聚澳门闽籍乡亲、发展经济、服务澳门社会的作用;对外则加强了与原乡福建及其他地区的交流,从而在澳门和谐社会的构建及闽澳关系的良性互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裴齐容,王忠[3](2020)在《传承与发展:澳门妈祖信俗文化景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妈祖信俗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往日澳门集体记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今澳门对外展示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本文通过解析妈祖信俗在澳门的呈现,论述当今时代文化背景下其融入文化旅游、城市治理策略的价值重构,提出澳门妈祖信俗的文化景观发展应兼顾传统与现代,既要区分文化景观的建构层次,同时结合地理与人文因素,构建"文化景观圈",又要以创意生活为导向,从而在传递妈祖信俗内涵精神的同时促进澳门妈祖信俗的传承与传播,让这一文化景观既具有信俗本身的价值精神,又具有澳门海洋人文历史的文化象征意义。

丘岳[4](2019)在《缘记澳门——为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而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10月16日,由澳门容会主办,濠江中学承办,烟台盛丰利唐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澳门基金会、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协办支持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印记·中国革命历史版画展入校园"活动在澳门濠江中学举行。中联办、澳门基金会等单位代表出席开幕式,正在澳门访问的辽宁省政府港澳办代表团应邀参加,港澳处处长丘岳在参展过程中有缘得见其外公陈执中先生在1931年创作的版画《"九·一八"之夜》一

林晶[5](2019)在《互动与共生: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播》文中研究表明发轫于莆田的妈祖信仰已成为具备世界影响力的全球性文化符号。在长期的传播发展过程中,妈祖文化借助其内在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化在海外诸地的"金名片"。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无疑是其传播的重点区域。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深度契合,是海洋开拓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海洋生活性的多重展示,更是海洋历史性的生动呈现。妈祖文化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不仅是人类建筑文化的宝贵历史财富,亦为人类文学、人类艺术等领域提供了许多灵感,是中华民族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文化自信的体现。妈祖文化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从未故步自封,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演进、创新,在庙宇、习俗、经贸等方面效果尤为显着。

颜刚威,崔亚娟[6](2019)在《澳门妈祖文化与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妈祖文化包含深厚的海洋文化元素。在我国澳门半岛的西南方,于公元1488年兴建了一座如今保存良好的妈祖庙,它不仅象征了保护渔民平安的守护神,还是当地妈祖文化重要标志之一。澳门妈祖文化跨越了古代时期、近代文明、现代社会等三个时间维度,如果能把妈祖文化相传下来,将其核心思想保留,摒弃过度烦琐的陋习,有助于建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共同构建起和谐社会发展的道路。

李宇[7](2019)在《地方符号建构研究 ——以福州三山、湄洲妈祖及景德镇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以来,西方人文地理学出现“文化转向”,赋予了文化地理学更广阔和更有深度的研究空间。“文化转向”对空间的研究开始越来越注重对空间与景观的符号学意义解读,通过空间的隐喻意义,从空间中寻找文化的力量。地方的各种文化是通过符号表达的,地方符号是地方认同结构的组成部分,在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等趋势的背景下,地方符号在塑造具有特色的地方和地方文化认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目前地方符号的形成和建构还属于相对薄弱的研究领域。为此,论文借鉴人本主义地理学、结构主义地理学、符号学理论等相关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地方历史的梳理和归纳,从我者和他者的视角研究福州“三山”、湄洲“妈祖”、景德镇“瓷”地方符号的建构。研究表明:以福州“三山”为例的地方自然符号是地方我者通过地方实践的过程中“人化”和感知地方性“浪漫化”以产生了丰富的符号意义而建构的,属于地方自然符号的自下而上建构的过程;以湄洲“妈祖”为例的地方精神符号是在地方我者以妈祖信仰为指导开展信仰活动、旅游活动并塑造妈祖文化特色地方性,人通过实践和感知而把湄洲与妈祖联系起来,在实践和感知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信息文本,随着文本的传播,人又通过感知将湄洲和妈祖联系起来,属于地方精神符号的自上而下建构的过程;以景德镇“瓷”符号为例的地方生产符号是在景德镇自然和资源条件下,地方我者进行瓷器生产、贸易和创新等地方实践以形成地方符号意义而逐渐建构的,他者则是通过景德镇瓷器贸易、瓷器生产工艺的扩散与交流、瓷器使用等实践活动产生了符号的意义,最后促进了符号的建构。该符号属于地方生产符号随着商品生产、贸易、使用过程中自发建构的过程。最后,概括了三类地方符号建构的共同过程,地方符号的建构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相互作用:地方性、地方实践、地方感知、地方符号意义。地方性是人感知符号的基础,地方实践和地方感知使人联系了地方与符号,是地方符号的建构的重要纽带,在地方实践和感知基础上形成的文本则是人联系地方与符号的媒介,地方符号意义则是人在地方实践和地方感知的基础上而产生了丰富的象征和意义,是地方符号的“人化”过程,促进了地方符号的建构。地方符号的建构是通过人在该符号特色的地方性基础上进行地方实践和地方感知并理解地方符号意义而建构的。

钱金杭[8](2019)在《“非遗”视野下福建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变迁 ——以莆田贤良港妈祖信仰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当代中国民间信仰实现合法化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民间信仰借助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国家的认可,也拓宽了其发展空间。这有利于民间信仰在当代的传承,民间信仰中传统的、优秀的、合理的内容借此得以更好的保存。但是在这过程中,申报者为了更好地向主流意识靠拢,与时俱进,往往也会对民间信仰进行“筛选”、“包装”甚至“改写”,民间信仰的形式与内容都产生了一定的变迁,其信仰内涵和意义也面临着被转化的可能性。本文以福建省莆田市贤良港“妈祖回娘家”祭祀民俗与“海祭妈祖”为个案,分别比较分析两者的历史形态与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的现状,认为“非遗”运动实际上促进了这两个信俗在当代社会的恢复和传承。但是同时“非遗”也使其规模与影响、形式与内容、内涵与意义以及信仰主体性等方面发生了明显改变。民间信仰能够在“非遗”运动中传承弥散其中的传统文化,是因为受到国家制度和法律的保护。而在此过程中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可避免产生的新变迁,不仅对信仰本身产生影响,也对当地的信仰生态格局和民众的信仰生活产生了影响。

罗丹,杨永忠,林明太[9](2018)在《近二十年来妈祖文化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一引言妈祖既是海内外华人共同的信仰认同标志,又是两岸重要的文化交流纽带。1近年来,海内外学者们基于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知识视角、不同地域对妈祖文化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2010年,黄国华发表的《20世纪以来妈祖研究的回顾与评述》一文,对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妈祖文化研

赵庆华[10](2018)在《人员、仪式、寺庙、组织:清代妈祖信仰与台湾社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妈祖信仰作为中国东南沿海民间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在台湾的传播和发展过程揭示了闽粤先民在台湾的移民、开发的历史进程。长期以来,饱受儒家文化渲染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往往十分重视并强调以官方上层士大夫所推崇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力,而忽视了民间庶文化的传播及其影响。1684年以后,台湾被纳入清政府的统治管辖,官方和民间力量的交织推动,大量闽粤移民移居台湾,为妈祖信仰提供了类似大陆的土壤环境。此外,移民社会时期的台湾社会又滋生了信仰妈祖的心理需求,妈祖信仰得以在台湾地区广泛传播、发展。如今台湾妈祖信仰的传播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其发展兴盛程度甚至超过信仰源生地福建,其原因何在?我们应当回归历史的理路和脉络去追寻答案。清代是奠定台湾妈祖信仰发展的重要关键历史时期,通过人员、仪式、寺庙、组织的推动,台湾妈祖信仰得以空前发展,并与地方社会融合,成为整合地方社会人群的重要民间信仰。人员方面,清代的官员、士绅、住持僧、郊商等成为妈祖信仰播迁台湾的重要携带人群;仪式方面,借由闽粤祖籍地民众及官府的祭祀仪式,民众得以通过仪式增强认同感,官员则增强使命感,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寺庙方面,清代台湾妈祖庙在结合清政府、台湾地方政府、地方士绅及民间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联系纽带作用;组织方面,台湾地方社会成立各种以妈祖为祭祀主神的神明会,对于解决地方矛盾,维持地方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澳门回归与妈祖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澳门回归与妈祖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视野下粤港澳地区妈祖文化联合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粤港澳地区妈祖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一)广东地区妈祖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1.广州南沙天后宫
        2.深圳赤湾天后宫
    (二)香港地区妈祖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1.佛堂门天后庙
        2.赤柱天后庙
    (三)澳门地区妈祖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1.妈祖阁
        2.妈祖文化村
二、粤港澳地区妈祖文化联合旅游开发现状
    (一)粤港澳地区妈祖文化联合旅游开发现状
        1.良好的旅游合作基础
        2.互联互通促进三地妈祖文化旅游的合作与发展
        3.粤港澳地区妈祖文化联合旅游产品
    (二)粤港澳地区妈祖文化联合旅游开发的困境
        1.缺少联合开发机制
        2.妈祖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3.妈祖文化旅游氛围比较淡薄,不够浓厚
        4.妈祖文化旅游产品重复度高,没有新意
        5.妈祖文化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停留在粗浅表层
        6.妈祖文化旅游客源市场受众范围窄
三、“一带一路”倡议为粤港澳地区妈祖文化联合旅游开发带来的机遇
    (一)政策支持促进互联互通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三)广阔的市场
四、粤港澳地区妈祖文化联合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妈祖文化旅游联合开发机制
    (二)打造妈祖文化联合旅游共同市场
    (三)共同进行妈祖文化联合旅游产品开发
        1.推出妈祖文化联合旅游特色线路产品
        2.开发妈祖文化特色旅游商品
    (四)共同进行妈祖文化联合旅游营销
    (五)培养专业对口人才

(2)闽商与澳门民间信仰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澳门历代的福建移民和闽商
二、源于福建的澳门民间信仰
    (一)妈祖信仰
    (二)临水夫人信仰
    (三)其他信仰
三、闽商群体在澳门民间信仰中的核心地位
四、澳门民间信仰的变迁及其社会意义
五、余论

(3)传承与发展:澳门妈祖信俗文化景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澳门妈祖信俗及文化景观研究现状
    (一)澳门妈祖信俗研究现状分析
    (二)文化景观理论及研究现状
二、澳门妈祖信俗的文化景观呈现
    (一)澳门妈祖庙的发展概况
    (二)澳门妈祖信俗的日常呈现
    (三)澳门妈祖信俗的仪式内涵
    (四)澳门妈祖信俗的价值重构
三、澳门妈祖信俗文化景观的建构
    (一)建构层次
    (二)“文化景观圈”构建
    (三)文化创意生活导向
四、结语

(4)缘记澳门——为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而作(论文提纲范文)

(5)互动与共生: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妈祖文化是世界性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妈祖文化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
妈祖文化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余论

(6)澳门妈祖文化与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妈祖文化
    (一)澳门妈祖文化
    (二)澳门妈祖庙
二、澳门当地人民的心理变化
    (一)古代时期
    (二)近代时期
    (三)现代时期

(7)地方符号建构研究 ——以福州三山、湄洲妈祖及景德镇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发展背景
        1.1.2 学科发展背景
    1.2 研究进展
        1.2.1 地方概念的发展
        1.2.2 地方建构研究
        1.2.3 符号学和地方认同结构中的符号研究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内容和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框架
    1.5 研究案例及选定原因
        1.5.1 福州与三山
        1.5.2 湄洲与妈祖
        1.5.3 景德镇与瓷
    1.6 研究资料和方法
        1.6.1 文献探讨
        1.6.2 资料收集
        1.6.3 研究方法
        1.6.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地方自然符号的建构—以福州“三山”为例
    2.1 福州“三山”内涵的变化
    2.2 感知空间对“三山”的建构
    2.3 地方实践对“三山”的建构
        2.3.1 景观融合
        2.3.2 活动融合
        2.3.3 空间融合
        2.3.4 文化融合
        2.3.5 地方实践与“三山”建构
    2.4 “三山”意义对符号的建构
        2.4.1 风水意义
        2.4.2 风景意义
        2.4.3 安稳意义
        2.4.4 “三山”意义与符号建构
    2.5 福州“三山”地方自然符号的建构
第三章 地方精神符号的建构—以湄洲“妈祖”为例
    3.1 妈祖信仰名称的变化
    3.2 妈祖名称的意义
    3.3 我者湄洲“妈祖”的建构
        3.3.1 信仰活动对妈祖符号的建构
        3.3.2 情感与景观融合对妈祖符号的建构
        3.3.3 权力与资本对妈祖符号的建构
        3.3.4 感知空间对妈祖符号的建构
        3.3.5 我者湄洲“妈祖”建构总结
    3.4 他者湄洲“妈祖”的建构
        3.4.1 妈祖信仰的联系作用
        3.4.2 旅游活动的联系作用
        3.4.3 他者湄洲“妈祖”建构总结
    3.5 湄洲“妈祖”地方精神符号的建构
第四章 地方生产符号的建构—以景德镇“瓷”为例
    4.1 景德镇与瓷器
    4.2 我者景德镇“瓷”的建构
        4.2.1 自然环境对瓷符号的建构
        4.2.2 权力与资本对瓷符号的建构
        4.2.3 地方实践对瓷符号的建构
        4.2.4 我者景德镇“瓷”建构总结
    4.3 他者景德镇“瓷”的建构
        4.3.1 贸易对他者符号的建构
        4.3.2 技术传播对他者符号的建构
        4.3.3 瓷器使用对他者符号的建构
        4.3.4 他者景德镇“瓷”建构总结
    4.4 景德镇“瓷”意义对符号的建构
        4.4.1 制瓷圣地
        4.4.2 瓷受热捧
        4.4.3 瓷行天下
        4.4.4 瓷贡献大
        4.4.5 景德镇“瓷”意义与符号建构
    4.5 景德镇“瓷”地方生产符号的建构
第五章 三类地方符号建构总结
    5.1 三类地方符号建构的共性
        5.1.1 地方性
        5.1.2 地方实践
        5.1.3 地方感知
        5.1.4 地方符号意义
        5.1.5 四个方面的总结
    5.2 三类地方符号建构的差异
    5.3 三类地方符号建构的启示
第六章 结语
    6.1 全文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非遗”视野下福建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变迁 ——以莆田贤良港妈祖信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回顾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意义
第一章 福建民间信仰与“非遗”
    第一节 民间信仰的“申遗”热
    第二节 “民间信仰类非遗”名录
    第三节 “民间信仰类非遗”的分析
第二章 贤良港“妈祖回娘家”祭祀民俗的传承与变迁
    第一节 传统的“妈祖回娘家”祭祀民俗
    第二节 “妈祖回娘家”的申遗过程
    第三节 申遗后的“妈祖回娘家”祭祀民俗
    第四节 申遗前后“妈祖回娘家”祭祀民俗对比
第三章 贤良港“海祭妈祖”的传承与变迁
    第一节 传统的“海祭妈祖”仪式
    第二节 “海祭妈祖”的申遗过程
    第三节 申遗后的“海祭妈祖”
    第四节 申遗前后“海祭妈祖”对比
第四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近二十年来妈祖文化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一) 发文量统计分析
    (二) 作者统计分析
    (三) 学科领域分布特征统计分析
    (四) 关键词统计分析
三文献研究内容总结与比较
    (一) 妈祖信仰与宗教归属
    (二) 妈祖文化与旅游
    (三) 妈祖文化传播
    (四) 妈祖信仰与两岸关系
小结

(10)人员、仪式、寺庙、组织:清代妈祖信仰与台湾社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大陆学界的妈祖信仰研究
        二、台湾学界的妈祖信仰研究
        三、日本学界的妈祖信仰研究
    第三节 未来可能的研究问题点
        一、地方社会人群的整合问题
        二、中央与地方的连结问题
        三、妈祖信仰与华夷秩序
        四、民族国家视野之外的妈祖信仰
第二章 清代妈祖信仰播迁台湾的渠道
    第一节 妈祖信仰播迁台湾的移民渠道
        一、元明清时期的对台政策及移民概况
        二、妈祖信仰播迁台湾的移民渠道
    第二节 妈祖信仰播迁台湾的军方渠道
        一、妈祖与施琅收复台湾
        二、妈祖与平定朱一贵起义
        三、妈祖与平定林爽文叛乱
        四、妈祖与平定蔡牵叛乱
        五、妈祖与戴潮春事件
        六、妈祖与王得禄平定海寇
    小结
第三章 清代台湾不同人群与妈祖信仰的发展
    第一节 妈祖庙管理人与妈祖信仰的传播
        一、关渡宫庙祝协助清军
        二、双慈亭住持僧安葬地方官员
        三、台南大天后宫住持僧与朱术桂
    第二节 地方官员与妈祖信仰的发展
        一、地方官员兴建、重修妈祖庙
        二、地方官员主持妈祖祭祀仪式
        三、台湾地方官员保护妈祖庙公业
        四、地方官员请求加封封号、颁赐匾额
        五、妈祖庙奉祀地方官员
    第三节 士绅、郊商与妈祖信仰的发展
        一、凤山县双慈亭的重修
        二、二林仁和宫的重修
        三、鹿港天后宫的兴建、重修
    第四节 地方官员与妈祖信仰在原住民地区的传播
        一、琅峤地区的妈祖信仰
        二、岸里社平埔族地区的妈祖信仰
    小结
第四章 清代台湾地区的妈祖信仰中心及祭祀仪式
    第一节 清代台湾地区的妈祖信仰中心
        一、郡城天后宫
        二、北港朝天宫
    第二节 清代台湾地区的妈祖祭祀风俗及祭仪
        一、信仰风俗
        二、祭祀仪式
    小结
第五章 清代台湾妈祖庙的社会功能与地方社会整合
    第一节 清代台湾妈祖庙的社会功能
        一、参与公益事业
        二、移民精神安慰
        三、同乡联系纽带
        四、教育教化民众
        五、军事战略防御
        六、处理族群纠纷
    第二节 清代台湾妈祖庙与地方社会整合
        一、清代台湾寺庙文化权力的来源及获取途径
        二、清代台湾寺庙示禁碑与地方社会治理
        三、清代台湾寺庙在地方社会发挥影响的可能性解释
    小结
第六章 清代台湾民间社会与妈祖信仰
    第一节 民间社会与清代台湾妈祖庙香资捐题
        一、乾隆初年澎湖渔民对天后祭祀的捐题
        二、乾隆年间屏东双慈宫的捐题
        三、嘉庆年间台南通济宫的捐题
        四、道光年间阿猴慈凤宫的捐题
        五、道光年间龙溪妈祖庙的捐题
        六、咸丰年间香山长佑宫的捐题
    第二节 妈祖会与清代台湾社会组织及开发
        一、妈祖会与台湾社会开发
        二、明清台湾家族社会的妈祖信仰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澳门回归与妈祖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视野下粤港澳地区妈祖文化联合旅游开发研究[J]. 胡梅慧,林明太. 妈祖文化研究, 2020(02)
  • [2]闽商与澳门民间信仰文化[J]. 黄建兴,牛新原. 闽江学院学报, 2020(03)
  • [3]传承与发展:澳门妈祖信俗文化景观研究[J]. 裴齐容,王忠. 妈祖文化研究, 2020(01)
  • [4]缘记澳门——为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而作[J]. 丘岳. 侨园, 2019(12)
  • [5]互动与共生: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播[J]. 林晶.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19(06)
  • [6]澳门妈祖文化与特征[J]. 颜刚威,崔亚娟.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9(09)
  • [7]地方符号建构研究 ——以福州三山、湄洲妈祖及景德镇瓷为例[D]. 李宇.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8]“非遗”视野下福建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变迁 ——以莆田贤良港妈祖信仰为例[D]. 钱金杭.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近二十年来妈祖文化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比较分析[J]. 罗丹,杨永忠,林明太. 形象史学, 2018(01)
  • [10]人员、仪式、寺庙、组织:清代妈祖信仰与台湾社会研究[D]. 赵庆华. 厦门大学, 2018(06)

标签:;  ;  ;  

澳门回归与妈祖文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