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件致病菌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作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丁浩[1](2021)在《益肾通淋针法治疗Ⅲ型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应用益肾通淋针法联合中成药治疗Ⅲ型前列腺炎,评价其临床疗效,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提供新的针刺方法与依据。方法:选取在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及泌尿外科就诊的60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益肾通淋针法联合中成药组)和对照组(中成药组)各30例,两组患者按设定的治疗方案规律治疗4周。观察并记录前后NIH-CPSI总分、中医证候评分、简明生活质量(SF-12)评分,并对各量表评分做组内和组间同期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基线情况(1)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2)各项评分在两组患者治疗前进行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2.临床观察结果(1)两组患者在改善NIH-CPSI总体评分、简明生活质量评分(SF-12)和中医证候评分上,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内比较,在改善NIH-CPSI疼痛评分、排尿症状评分上皆有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改善NIH-CPSI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评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经组间比较,观察组改善更显着(P<0.01)。(4)观察组治愈1例,显效2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53.3%;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6.7%,观察组总有效率(53.3%)明显高于对照组(16.7%)。结论:益肾通淋针法联合中成药与单独口服中成药治疗均可改善Ⅲ型前列腺炎临床症状,但前者改善明显,特别是在提高生活质量上,得出该针法治疗本病疗效明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蔡国振(KuoChen Tsai)[2](2020)在《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常见病,具有缠绵难愈、易于发作的特点。临床表现为排尿异常、局部疼痛不适、严重情况下患者的生育功能也受到影响。目前其发生率表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很多治疗方法也被提出了。西药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效果不明显,主要是进行抗菌、消炎、止痛治疗,往往副作用较大,疗效不甚理想且易难以根治,也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中医治疗本病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原则。治法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肾益精为主,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比率较高的疗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中药栓塞、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坐浴、熏洗疗法等疗法,根据患者情况结合多种治疗方法,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临床不适症状,总体疗效往往令人满意。而针灸作为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其中,针灸的镇痛作用已经被大量研究证实。而疼痛作为困扰CP患者的主要症状,可见针灸治疗CP有独特的优势。温针灸结合针刺与艾灸的作用,对于各种风寒、寒湿、瘀血导致的疼痛性疾病均有一定疗效,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也有着客观的理论依据。唐纯志教授在多来临床工作中总结认为,CP患者病机在于肾虚为本。其中肾阳虚型CP中医症状表现为尿后滴沥,劳后白浊,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精神萎靡,阳痿早泄或性欲低下。治之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温补肾阳是治疗的关键,临床中温针灸也被医家门用于治疗肾阳虚型CP。迄今为止,仍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证明温针灸可有效治疗此病。因而,本研究基于中医理论,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运用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CP,观察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CP与普通针刺干预相比,对CP患者的临床症状、精神焦虑抑郁状态、前列腺触诊情况、前列腺按摩液炎症水平、自身免疫水平及B超声像图前列腺病理变化的影响,为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CP提供研究证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研究,设立实验组与对照组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门诊2017年6月-2019年6月就诊的CP患者中,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出肾阳虚型CP患者,在参考众多文献后,设定本研究患者为100例。告知患者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并签名同意后,通过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利用SPSS23.0统计分析软件实施随机分配病例,两组按1:1的比例,将100例肾阳虚型CP患者分为温针灸组和普通针刺组,每组各50例。温针灸组运用温针灸治疗,取穴肾俞(双侧)、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双侧)、阴陵(双侧)泉、秩边(双侧),穴位定位参考《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行针3分钟,加以2cm艾灸穿于针炳上点燃,每穴灸3壮治疗。每日1次,连续6天后休息1天,2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普通针刺组取穴同温针灸组,予单纯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hronic prostates symptom index,NIHCPSI)、中医证候评分量表进行评估,且NIH-CPSI评分包括疼痛症状、排尿症状、生活质量影响3个方面。前列腺组织触诊情况采用列腺质地积分、前列腺周围组织压痛积分进行评估。炎症水平采用前列腺液按摩(expressed prostatitis secretion,EPS)中白细胞计数积分(white blood cells,WBC)进行评估。自身免疫水平采用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进行评估。焦虑抑郁状态用焦虑量表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量表评分(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估。前列腺影像学病理变化采用前列腺B超声像图中前列腺表面的光滑度、内回声均匀度及腺体大小进行评估。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评分、前列腺质地积分、前列腺周围组织压痛积分、EPS-WBC计数积分、卵磷脂小体积分、IL-8水平、TNF-α水平、SAS评分、SDS评分、B超声像图前列腺表面的光滑度、内回声均匀度及腺体大小等指标进行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成果:本研究一共收集病例100例,其中温针灸组、普通针刺组各50例。在本研究实施以及观察过程中脱落和剔除9例,实际完成患者病例91例,其中温针灸组46例患者,普通针刺组45例患者。1.基线比较治疗前,对两组患者年龄构成、病程、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评分、前列腺质地积分、前列腺周围组织压痛积分、EPS-WBC计数积分、卵磷脂小体积分、IL-8水平、TNF-α水平、SAS评分、SDS评分等指标进行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比较(1)中医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临床疗效比较:温针灸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24例,有效19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83%。普通针刺组临床治愈0例,显效17例,有效25例,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经统计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组的中医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1)西医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西医临床临床疗效比较:温针灸组临床治愈0例,显效18例,有效26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普通针刺组临床治愈0例,显效9例,有效29例,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经统计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组的西医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3.疗效指标比较(1)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积分变化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NIH-CPSI积分的疼痛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变化进行组内比较,各项评分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温针灸组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积分方面优于普通针刺组,且对疼痛症状和排尿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普通针刺组。(2)SAS、SDS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变化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和普通针刺均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3)前列腺质地积分、前列腺周围组织压痛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前列腺质地积分、前列腺周围组织压痛积分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质地积分、前列腺周围组织压痛积分变化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能够改善患者的前列腺触诊情况,且优于普通针刺组。(4)EPS-WBC计数、卵磷脂小体、IL-8和TNF-α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EPS-WBC计数积分、卵磷脂小体积分、IL-8和TNF-α水平都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EPS-WBC、卵磷脂小体、IL-8和TNF-α水平变化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能够改善患者WBC、卵磷脂小体相关炎症水平和L-8、TNF-α自身免疫水平,且优于普通针刺组。(5)B超声像图前列腺包膜、内部回声及腺体大小比较治疗后,两组前列腺B超声像图中前列腺包膜、内部回声及腺体大小都比治疗前显着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后B超声像图中腺体包膜、内部回声及腺体大小变化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能改善患者前列腺声像图中病理变化,优于普通针刺组。结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针刺治疗相比,温针灸治疗可显着改善肾阳虚型CP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评分、NIH-CPSI评分)、前列腺触诊情况、前列腺炎症水平、自身免疫水平及前列腺声像图情况。温针灸治疗可以改善肾阳虚型CP的疼痛症状及排尿症状(疼痛评分、排尿症状评分)。且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CP的总有效率优于普通针刺,临床疗效肯定。综合上述结果,温针灸治疗CP具有一定优势,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王洪飞[3](2020)在《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后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临床试验,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目的是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后抑郁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1:1),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埋线组(30例)和针刺组(30例)。埋线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取:百会、神庭、中极透曲骨、水道透归来(双侧)、关元、足三里(单侧)、三阴交(单侧)、太溪(单侧)、太冲透涌泉(单侧),每1周埋线1次,单侧穴位交替取穴,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针刺组与埋线组取穴一致,每周针刺6次,休息1日,疗程与埋线组一致。在实验之前,对患者的一般数据(年龄、病程)进行比较,以确认两组患者的可比性。观察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中医症状评分、SAS(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的变化。结果:研究过程中脱落2例,最后穴位埋线组30例、针刺组28例纳入统计。穴位埋线组治疗后痊愈7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针刺组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8.57%。穴位埋线组优于针刺组(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均有改善(P<0.01)。穴位埋线组的CPSI积分、中医症状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1.穴位埋线与普通针刺均能有效改善慢性前列腺炎及其后抑郁状态患者的病情,穴位埋线对慢性前列腺炎及其后抑郁状态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针刺。2.穴位埋线法在改善慢性前列腺炎及其后抑郁状态的症状评分、临床症状、缓解抑郁状态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显着。3.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其后抑郁状态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刘昆[4](2020)在《PGE2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诱导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炎症因子表达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炎可导致奶牛受孕延迟、不孕症和产奶量下降。细菌感染是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因。临床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该病,但因子宫内膜的炎性损伤不能完全修复,影响奶牛的再孕率。由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制约了对该病的防治效果。研究表明,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参与多种炎症反应的过程,PGE2可通过调控具有血管再生作用的IL-8的表达,在人子宫内膜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试验通过对PGE2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以阐明葡萄球菌性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子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为建立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在细菌性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方法,本试验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通过qPCR检测受作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 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热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组织后,IL-6、TNF-αmRNA表达量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这与细菌性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时,IL-6,TNF-α表达量高于健康奶牛的结果一致。2.为阐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诱导PGE2分泌的信号通路及PGE2对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本试验使用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并与COX-2抑制剂(CAY-10404、NS-398)、前列腺素降解酶—15-PGDH抑制剂(SW033291)共孵育,应用qPCR、western-blot、Elisa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IL-6、TNF-α表达水平及PGE2的分泌量;与EP4受体激动剂(CAY-10598)、EP4受体阻断剂(AH-23848)及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2190)共孵育,检测受作组织中COX-2的表达量和PGE2的分泌量。结果显示:CAY-10404、NS-398、AH-23848和SB202190处理后,与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相比较,COX-2、IL-6和TNF-α表达水平及PGE2的合成分泌量显着降低(P<0.05),而CAY-10598、SW033191处理后,COX-2、IL-6、TNF-α表达水平及PGE2的合成分泌量显着升高(P<0.05),且SB202190可显着的降低CAY-10598上调的COX-2表达量及PGE2的合成分泌量(P<0.05)。3.为明确PGE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损伤的调控作用,本试验使用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并与COX-2抑制剂、前列腺素降解酶—15-PGDH抑制剂、EP4受体激动剂、EP4受体阻断剂及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共孵育后,应用qPCR、western-blot、免疫荧光方法检测损伤相关因子HMGB-1和HABP-1的表达量,并对各处理组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显示:CAY-10404、NS-398、AH-23848、SB202190处理后,与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组比较,HMGB-1与HABP-1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损伤程度减轻。与CAY-10598、SW033191共孵育后,HMGB-1与HABP-1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崩解及坏死程度加剧。4.为阐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引起的炎症反应机制,本试验分别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live S.aureus,LSA)与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heat killed S.aureus,HK-SA)作用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采用qPCR、Elisa、western-blot方法检测IL-6、IL-1β和TLR2的表达量。结果显示:LSA感染后,IL-6、IL-1β和TLR2表达量显着低于HK-SA作用组(P<0.05)。使用LSA、HK-SA、大肠杆菌、LSA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子宫内膜组织,qPCR、Elisa检测了 IL-6、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SA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IL-6,IL-1β的表达显着高于大肠杆菌感染组(P<0.05),提示LSA感染子宫内膜组织可能是间接调控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为明确PGE2对LSA诱导炎症反应的作用,应用 qPCR、Elisa、western-blot 方法检测了 COX-2、mPGES-1 mRNA.的表达水平及PGE2、cAMP的分泌水平。并通过western-blot检测了两种感染方式在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激活的信号。结果显示:HK-SA刺激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IκB-α磷酸化水平显着高于LSA感染组(P<0.05),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中,COX-2、mPGES-1 mRNA表达水平以及PGE2、cAMP分泌水平与p38 MAPK、JNK的磷酸化水平显着高于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组(P<0.05),两种感染方法对ERK1/2的信号激活水平差异不显着(P>0.05)。研究表明:(1)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的方法可用于细菌性奶牛子宫内膜炎症疾病的研究;(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通过EP4-p38 MAPK途径介导PGE2的分泌;(3)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炎症反应中PGE2可调控IL-6、TNF-α的表达;(4)PGE2通过EP4-p38MAPK途径调控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的损伤;(5)LSA与HK-SA在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激活不同的炎性因子;LSA通过TLR2-MAPK信号通路在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诱导PGE2的分泌,而HK-SA刺激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通过TLR2-NF-κB信号通路诱导IL-6和IL-1β的表达。
易聪[5](2020)在《理气通瘀汤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理气通瘀汤对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Ⅲ型前列腺炎(CP/CPPS)气滞血瘀证提供依据及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生活指导及盐酸坦索罗辛胶囊+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理气通瘀汤治疗。每4周为1个疗程,两组各连续治疗2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疗效性指标记录,然后在组内、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1.NIH-CPSI积分:(1)试验组患者在治疗4周(13.90±4.44分)、8周(9.90±4.33分)与治疗前相比NIH-CPSI积分的改善均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4周(15.30±4.37分)、8周(13.43±3.70分)与治疗前相比NIH-CPSI积分的改善均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4周时,试验组(13.90±4.44分)与对照组(15.30±4.37分)两组间NIH-CPSI积分的改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相当;但在治疗8周时,试验组(9.90±4.33分)与对照组(13.43±3.70分)两组间NIH-CPSI积分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疗效更明显。2.中医证候积分:(1)试验组患者在治疗4周(5.07±2.180分)、8周(3.77±1.851分)与治疗前相比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4周(6.53±2.886分)、8周(5.27±2.728分)与治疗前相比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试验组患者在治疗4周(5.07±2.180分)、8周(3.77±1.851分)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更明显。3.NIH-CPSI积分愈显效率:在治疗4周时,两组间对比NIH-CPSI积分有效率P=1.00>0.05,两组间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8周时,两组间对比NIH-CPSI积分愈显效率P=0.00<0.01,两组间愈显效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结论:理气通瘀汤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对患者NIH-CPSI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疗效;且比盐酸坦索罗辛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疗效更加确切。
艾黄萍[6](2020)在《益气升阳固齿法调节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微环境免疫应答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结扎法+高糖饮食+牙龈卟啉单胞菌(Pg)接种+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4种方法相结合构建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用益气升阳固齿汤干预SD大鼠,初步探索益气升阳固齿法对牙周炎的作用。方法:1.建立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选取8周龄SPF级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组)20只,模型组(Model组)40只。适应性喂养2W后,对Model组SD大鼠右侧上颌第一磨牙进行造模,利用牙颈部正畸丝结扎+高糖饮食+Pg菌接种+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方法,建立慢性牙周炎动物模型。在造模第4W各组处死大鼠4只,检测牙周炎相关指标,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2.益气升阳固齿法调节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微环境免疫应答的研究:取SD大鼠50只,其中未造模大鼠16只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已造模大鼠34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odel组)16只,实验组(YSGD组)18只。YSGD组灌胃益气升阳固齿汤制备液,制备液浓度为10.5g/kg,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4W,Control组和Model组给与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其余饲养条件相同。在实验0W、1W、2W、4W各处死Control组、Model组SD大鼠4只,在实验1W、2W、4W各处死YSGD组SD大鼠6只,并分离SD大鼠右侧上颌牙周组织,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变化;对牙周组织病理切片进行细胞因子IL-1β、TNF-α、PGE2、IL-6、IL-17的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1.通过“结扎法+高糖饮食+Pg菌接种+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4种方法相结合对SD大鼠进行牙周炎模型的构建,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4W GI、SBI、PLI、PD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造模4W观察SD大鼠牙周组织病理学改变,HE染色显示:Control组为正常牙周组织,未见明显异常;Model组可见黏膜固有层细胞坏死,有轻度炎性细胞浸润。3.益气升阳固齿法调节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牙周组织病理学观察:HE染色显示,0W、1W、2W、4W时,Control组均显示为正常牙周组织,未见明显异常;0W时,Model组牙周组织HE染色可见轻度炎性细胞浸润;1W时,Model组与YSGD组均可见轻度炎性细胞浸润;2W时,Model组与YSGD组可见中度炎性细胞浸润;4W时,Model组可见中度炎性细胞浸润,YSGD组可见轻度炎性细胞浸润。4.益气升阳固齿法调节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微环境免疫应答的研究: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在0W、1W、2W、4W时牙周组织微环境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PGE2、IL-6、IL-17的表达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相比,YSGD组在1W时牙周组织微环境中细胞因子TNF-α、PGE2、IL-6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W时牙周组织微环境中细胞因子TNF-α、PGE2、IL-17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W时牙周组织微环境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PGE2、IL-6、IL-17的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SD大鼠右侧上颌第一磨进行“结扎法+高糖饮食+Pg菌接种+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4种综合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成功的构建牙周炎动物模型。2.益气升阳固齿法可减少牙周炎微环境中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反应。3.益气升阳固齿法可有效调节牙周炎局部微环境中的免疫应答平衡,下调牙周炎微环境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PGE2、IL-6、IL-17的表达,减少牙周组织损伤。
张礼刚[7](2020)在《酒精和毛萼乙素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酒精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生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背景: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是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酒精与CP/CPPS的症状密切相关。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酒精在CP/CPPS中的作用并确定其潜在的机制。方法:建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分别在第0天和第28天皮下多点注射前列腺抗原(PAgs)和完全弗氏佐剂的混合物来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AP)小鼠模型。酒精饲料的喂养方法为从造模第32天开始连续喂养到第42天。42天后,通过将von Frey细丝在小鼠下腹部触碰来检测慢性疼痛程度,HE染色评估前列腺组织的炎症表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然后,我们探讨了NLRP3炎症小体通路在酒精作用EAP中的机制并使用抑制剂MCC950探索其对慢性骨盆疼痛和前列腺炎症的影响。结果:HE染色显示,与EAP+安慰剂组相比,EAP+酒精组小鼠的前列腺组织呈现出更加严重的弥漫性炎症,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慢性疼痛测试显示,与EAP+安慰剂组相比,EAP+酒精组小鼠在von Frey细丝0.4g、1.0g和4.0g的作用力下,反应频率显着增加(P<0.05)。与EAP+安慰剂组相比,EAP+酒精组小鼠血清和前列腺组织匀浆中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显着升高(P<0.05)。然而,在对照+安慰剂组和对照+酒精组之间,慢性疼痛测试、HE染色和炎性细胞因子测定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机制研究显示,NLRP3炎症小体通路在酒精作用于EAP的过程中明显激活。NLRP3抑制剂MCC950可以降低NLRP3炎性小体通路的表达水平,并且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减轻酒精作用引起的慢性疼痛和前列腺炎症。结论:本研究表明,酒精可以通过激活NLRP3炎性小体通路,从而加重EAP模型中小鼠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的程度。此外,NLRP3抑制剂MCC950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激活和减少IL-1β分泌以减轻EAP炎症的程度,为CP/CPPS的诊断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第二部分毛萼乙素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前言: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是男性非常常见的疾病。毛萼乙素(Eri B)是一种天然的二萜类植物提取物。研究表明Eri B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但是,尚未有研究报道Eri B对CP/CPPS的影响。因此,本实验拟通过EAP模型研究Eri B在CP/CPPS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EAP模型,按照5.0 mg/kg/d和10.0 mg/kg/d两种剂量,EAP小鼠腹腔注射Eri B(EAP+Eri B5.0组,EAP+Eri B10.0组)。然后,HE染色评估前列腺组织的组织学炎症表现,使用von Frey细丝疼痛测定小鼠的慢性疼痛变表现,ELISA方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免疫蛋白印迹检测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EAP组小鼠相比,EAP+Eri B5.0组和EAP+Eri B10.0组小鼠前列腺组织学炎症表现,慢性疼痛的发生和细胞因子水平都表明表明Eri B以一种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减轻EAP的炎症程度。机制研究发现,PI3K/Akt/m TOR通路和自噬信号通路的激活和NF-κB通路的下调可能是Eri B发挥抗炎作用可能的潜在机制。结论:本研究表明,Eri B可以减轻EAP模型小鼠中前列腺炎症的严重程度,并且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了这一过程,Eri B可以作为CP/CPPS治疗的潜在药物值得更深入的研究,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苏原[8](2019)在《基于古今文献的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系统检索和整理涉及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古今文献,深入挖掘其临床用药规律,为慢性前列腺炎外治法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系统评价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临床用药规律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1979~2018年)、万方数据库(1989~2018年)和中文科技数据库维普资讯(1989~2018年)为现代文献检索源,以中华医典为古代文献检索源,检索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关文献。运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总结出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用药规律。2.系统评价:全面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Cochrance图书馆数据库近18年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严格筛选出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借助Review Manager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1.临床用药规律研究:(1)共检索到303首方剂,涉及中药275味中药,所有药物的使用频数总计2510次。频次在30次以上的药物共有25味,依次为黄柏、败酱草、蒲公英、丹参、大血藤、桃仁、大黄、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红花、赤芍、泽兰、乳香、莪术、野菊花、甘草、萆薢、延胡索、金银花、川楝子、三棱、没药、虎杖、皂角刺。(2)在药物药性中,寒性药物频次最高,占总频次的28.9%。其次为平味,占总频次的22.5%。药味上,苦味频次最高,占总频次的42.9%。其次为辛味,占总频次的24.7%。在药物归经中,归肝经的药物频次最高,占总频次的26%。其次为胃经,占总频次的16.8%。按药物功效分类来看,清热药频次最高,占总频次的39.7%。活血化瘀药频次次之,占总频次的30.5%左右。2.系统评价:共纳入文献24篇,涉及病例2423例。其中低质量文献23篇,高质量文献1篇。经Meta分析,中药外治法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方面可能存在优势。对文献数大于6的亚组做漏斗图分析均欠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1.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最为常用,其中黄柏、败酱草、蒲公英使用频次较高;在药性方面,善用寒性药、平性药,尤以寒性药居多;在药味方面,苦、辛、甘类药物使用最多;在药物归经方面,肝经、胃经、心经、脾经和大肠经药为主。2.文献的系统评价基本确定中药外治法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方面可能存在优势。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偏低,存在发表偏倚,某些指标下纳入文献异质性明显等原因,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今后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马建泽[9](2019)在《瑶医富丁方对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瑶医富丁方对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一般情况、全血粘度、前列腺湿重与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水平的变化和总p38MAPK、p-p38MAPK、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评价瑶医富丁方治疗实验性CNP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瑶医富丁方治疗CNP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盐酸坦洛新缓释片)、瑶医富丁方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做处理,其余各组大鼠均予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0.3ml/100g麻醉后于无菌条件下行去势手术并术后第二天起于颈、背部多点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25mg/Kg·30d,建立实验性CNP大鼠模型。验证造模成功后,给药干预。瑶医富丁方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合生药浓度分别为3.9667g/ml、1.9833g/ml、0.9917g/ml,阳性组给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悬浮液浓度为0.0023mg/ml灌胃,各组大鼠均按1ml/100g体重进行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灌胃30d后取材检测。观测指标:(1)各组大鼠实验过程中宏观情况,如,精神状态、体重变化等;(2)各组大鼠全血粘度;(3)各组大鼠前列腺外观、前列腺湿重变化;(4)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5)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8水平;(6)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总p38MAPK、p-p38MAPK、MMP-9蛋白表达。结果:(1)正常组大鼠整体状态良好,饮食正常、毛发光亮,其余各组大鼠从造模开始,饮食活动减少,毛发变粗糙,至造模结束体重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干预后,各组大鼠整体情况好转,至实验结束时,各组大鼠体重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富丁方高剂量组体重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富丁方中、低剂量组大鼠体重均较正常组及富丁方高剂量组低(p<0.05)。(2)正常组前列腺外观颜色红润、质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模型组大鼠前列腺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变小,颜色暗红或灰白,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筋膜相粘连,阳性组及瑶医富丁方各组前列腺较模型组均有所改善,前列腺暗红色减轻或变淡红色,质地变软,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减轻,萎缩情况改善。前列腺湿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阳性组、富丁方中、低剂量组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瑶医富丁方高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瑶医富丁方高、中剂量组前列腺湿重高于模型组(p<0.05),阳性组、富丁方低剂量组前列腺湿重有所恢复,但较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瑶医富丁方高剂量组前列腺湿重均高于阳性组及富丁方低剂量组(p<0.05)。光镜下与模型组相比,瑶医富丁方能不同程度减轻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减少间质纤维增生和炎细胞浸润,增加腺管管腔内分泌物,促进破坏前列腺组织细胞的修复。前列腺组织病理炎症等级评分,与正常组及富丁方高剂量组相比,模型组、阳性组、富丁方中、低剂量组炎症等级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富丁方高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富丁方中剂量组炎症等级评分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实验数据表明,富丁汤高剂量组改善CNP大鼠前列腺组织病变效果最好。(3)模型组大鼠各切变率全血粘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瑶医富丁方高、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CNP大鼠各切变率全血粘稠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瑶医富丁高剂量组效果更好;瑶医富丁方高剂量组低切变率全血粘稠度均较阳性组及瑶医富丁方低剂量组低(p<0.05)。(4)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富丁方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8水平均较高(p<0.05),阳性组、富丁方高剂量组TNF-α、IL-6水平均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富丁方高剂量组TNF-α、IL-6、IL-8水平均较低(p<0.05),富丁方中剂量组TNF-α、IL-8水平均较低(p<0.05),富丁方低剂量组TNF-α、IL-6、IL-8水平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组相比,富丁方高剂量组TNF-α水平降低(p<0.05),富丁方低剂量组TNF-α、IL-8水平较高(p<0.05);富丁方高剂组TNF-α、IL-6、IL-8水平较富丁方低剂量组低(p<0.05),富丁方中剂量组TNF-α水平较富丁方低剂量组低(p<0.05),富丁方高剂组TNF-α水平较富丁方中剂量组低(p<0.05)。(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总p38MAPK、p-p38MAPK、MMP-9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阳性组p-p38MAPK蛋白表达降低(p<0.05)、MMP-9蛋白表达较高(p<0.05),富丁方高剂量组总p38MAPK蛋白表达降低(p<0.05),富丁方高、中剂量组p-p38MAPK蛋白表达较高(p<0.05),富丁方低剂量组总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富丁方各剂量组总p38MAPK、p-p38MAPK、MMP-9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阳性组相比,富丁方各剂量组p-p38MAPK蛋白表达均较高(p<0.05),MMP-9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富丁方高剂量组总p38MAPK蛋白表达降低(p<0.05);富丁方高剂量组总p38MAPK蛋白表达较富丁方低剂量组下降(p<0.05)。结论:(1)瑶医富丁方能改善CNP大鼠的整体情况,减轻其病变程度,一定程度恢复前列腺湿重和分泌功能,减少前列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促进受损前列腺组织的修复,表明瑶医富丁方对CNP大鼠具有较好的疗效。(2)瑶医富丁方对CNP的疗效机理可能为:(1)通过降低全血粘度改善前列腺局部微循环障碍,增强前列腺组织渗透性,提高血药浓度;(2)对机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通过免疫调节降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水平;(3)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前列腺组织中总p38MAPK、p-p38MAPK、MMP-9的表达,进而改善炎症症状。
李晓倩[10](2019)在《HBV/HCV牙周炎患者与单纯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牙周炎和全身多系统疾病和状况的相关关系,牙周炎和病毒性肝炎均是微生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和炎症,为了提供两者之间可能的病理改变相关性提供依据,本文对仅患有牙周炎患者和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的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2015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文选取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的牙周炎患者272例,为实验组;选取在口腔科门诊的牙周炎患者289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数据进行收集,分别观测两组患者的除智齿以外的28颗牙,进行牙周检查表记录。其中检查表记录内容包括: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水平(attachment loss,AL)、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C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和根分叉病变程度(furcation involvement,FI)。患者根据牙周状况分为轻度牙周炎、中度牙周炎以及重度牙周炎。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对轻度、中度、重度牙周炎患者,在治疗后一个月、治疗后三个月进行治疗效果比较。分别对实验组轻度、中度、重度牙周炎患者在初诊、治疗后一个月、治疗后三个月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本文选取对照组的患者分别为:轻度牙周炎120例、中度牙周炎96例、重度牙周炎73例;实验组:轻度牙周炎122例、中度牙周炎98例、重度牙周炎52例。治疗后一个月与治疗后三个月后,轻度牙周炎患者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根分叉病变程度、出血指数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指标(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中度牙周炎与重度牙周炎患者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除了牙周探诊深度(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实验组轻度牙周炎患者中,在实验组的轻度牙周炎患者中,治疗后一个月各指标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度牙周炎患者中,治疗后一个月各指标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个月各项指标持续下降,其中除了根分叉病变、附着丧失水平,其余各项指标均下降明显。在实验组重度牙周炎患者中,在实验组的重度牙周炎患者中,治疗后一个月各指标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个月各项指标持续下降,其中除了根分叉病变程度,其余各指标均下降明显。结论1、经牙周系统治疗三个月后,HBV/HCV中度、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仍明显比单纯性牙周炎患者差,提示HBV/HCV牙周炎患者牙周破坏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因此,在临床上合并全身疾病的牙周炎患者,除进行牙周系统性治疗外,还应进行全身疾病治疗。2、HBV/HCV牙周炎患者在进行牙周系统治疗后三个月,其牙周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提示HBV/HCV牙周炎患者在行肝移植手术前常规进行牙周治疗后对炎症控制有帮助。
二、条件致病菌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作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条件致病菌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益肾通淋针法治疗Ⅲ型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认识 |
1.1 中医对前列腺及前列腺炎认识 |
1.2 中医病因病机 |
1.3 中医治疗 |
1.4 小结 |
2. 慢性前列腺炎西医研究 |
2.1 前列腺炎定义及流行病学 |
2.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分类 |
2.3 前列腺炎的诊断 |
2.4 前列腺炎的病因 |
2.5 前列腺炎的治疗 |
2.6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1.4 试验病例的选择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疗效评估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3.2 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比较 |
3.3 临床观察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益肾通淋针法联合中成药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 |
2. Ⅲ型前列腺炎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3. 益肾通淋针法的定义 |
4. 益肾通淋针法的组成 |
5. 结合现代医学的思考 |
第四部分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缩略词 |
附录二 临床疗效评定量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综述 |
1.1 祖国医学对CP的认识 |
1.1.1 古代医家对CP的认识 |
1.1.2 现代医家运用中医理论对CP的治疗 |
1.2 现代医学对CP的认识 |
1.2.1 CP的分型 |
1.2.2 C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1.2.3 CP的西医治疗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试验设计 |
2.1.2 病例来源 |
2.1.3 诊断标准 |
2.1.4 病例选择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治疗方法 |
2.2.2 观察指标 |
2.2.3 观察记录 |
2.2.4 统计学分析 |
2.2.5 伦理学问题及处理 |
2.2.6 事件观察 |
2.2.7 安全性评价 |
2.3 研究结果 |
2.3.1 一般资料 |
2.3.2 临床疗效 |
2.3.3 疗效性指标 |
2.4 讨论 |
2.4.1 立题依据 |
2.4.2 温针灸治法分析 |
2.4.3 辨证选穴分析 |
2.4.4 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机理探讨 |
2.5 结论 |
2.6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
(3)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后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
1.中医学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后抑郁状态的认识 |
1.1 中医学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名的认识 |
1.2 中医学对抑郁症病名的认识 |
1.3 中医学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后抑郁状态病因病机的认识 |
1.4 中医学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后抑郁状态的治疗 |
2.西医学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后抑郁状态的认识 |
2.1 西医学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后抑郁状态病名的认识 |
2.2 西医学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后抑郁状态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西医学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后抑郁状态的治疗 |
3.穴位埋线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
材料与方法 |
1.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3.研究方法 |
4.观察指标 |
5.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1.慢性前列腺炎后抑郁状态的机理研究 |
2.穴位埋线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后抑郁状态的机理及优势 |
3.穴位埋线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后抑郁状态的选穴依据 |
4.穴位埋线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后抑郁状态研究结果分析 |
5.对于本次研究的看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4)PGE2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诱导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炎症因子表达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奶牛子宫内膜炎 |
1.2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类 |
1.2.1 临床型奶牛子宫内膜炎 |
1.2.2 亚临床型奶牛子宫内膜炎 |
1.3 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常见的细菌 |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研究现状 |
1.5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机理 |
1.5.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 |
1.5.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免疫逃避 |
1.5.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 |
1.6 奶牛子宫对病原微生物的抵御机制 |
1.6.1 子宫内体液免疫反应 |
1.6.2 免疫细胞反应 |
1.6.3 释放细胞因子 |
1.7 调控免疫反应的细胞膜受体及其信号通路 |
1.7.1 Toll样受体 |
1.7.2 MAPKs细胞信号通路 |
1.7.3 NF-κB信号通路 |
1.7.4 TLR2、MAPK、NF-κB的相互关联 |
1.7.5 类固醇类激素调控子宫内免疫反应 |
1.8 PGE2的合成与降解过程及其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
1.8.1 PGE2的合成与降解过程 |
1.8.2 PGE2及其受体对炎症反应的调控 |
1.9 致病菌引起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损伤及评价损伤的相关因子 |
1.9.1 致病菌感染引起的组织损伤 |
1.9.2 评价损伤的相关因子 |
1.10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一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与主要仪器设备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备及主要仪器 |
2.1.3 试验所用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体外培养方法 |
2.2.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化及生长曲线的绘制方法 |
2.2.3 菌落计数方法 |
2.2.4 制备热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
2.2.5 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刺激奶牛子宫内膜组织试验 |
2.3 试验结果 |
2.3.1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 |
2.3.2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形态 |
2.3.3 荧光定量PCR溶解曲线 |
2.3.4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TNF-α mRNA表达影响 |
2.4 讨论 |
2.5 小结 |
3 研究二 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炎症相关因子表达中PGE的作用 |
3.1 试验材料与主要仪器设备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
3.1.3 试验所用试剂 |
3.2 试验方法 |
3.2.1 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的体外培养 |
3.2.2 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 |
3.2.3 抑制剂与激动剂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 |
3.2.4 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
3.2.5 荧光定量PCR反应 |
3.2.6 Elisa检测PGE_2、IL-6与TNF-α的分泌量 |
3.2.7 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总蛋白的提取 |
3.2.8 蛋白样品的处理 |
3.2.9 western blot |
3.2.10 数据统计 |
3.3 试验结果 |
3.3.1 试验所用抑制剂、激动剂、阻断剂对子宫内膜中COX-2表达及PGE_2分泌的影响 |
3.3.2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PGE_2合成的影响 |
3.3.3 SB202190对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组织中p38 MAPK表达的影响 |
3.3.4 PGE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后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与TNF-α的影响 |
3.4 讨论 |
3.5 小结 |
4 研究三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损伤过程中PGE2的调控作用 |
4.1 试验材料与主要仪器设备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
4.1.3 试验所用试剂 |
4.2 试验方法 |
4.2.1 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的体外培养 |
4.2.2 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 |
4.2.3 抑制剂与激动剂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 |
4.2.4 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
4.2.5 荧光定量PCR反应 |
4.2.6 western-blot |
4.2.7 制作奶牛子宫内膜组织H.E染色切片 |
4.2.8 制作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冰冻切片 |
4.2.9 免疫荧光染色 |
4.2.10 数据统计 |
4.3 试验结果 |
4.3.1 PGE_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后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HABP-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2 PGE_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后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HABP-1 荧光表达的影响 |
4.3.3 PGE_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损伤的影响 |
4.4 讨论 |
4.5 小结 |
5 研究四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菌和热灭活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
5.1 试验材料与主要仪器设备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
5.1.3 试验所用试剂 |
5.2 试验方法 |
5.2.1 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 |
5.2.2 不同细菌感染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 |
5.2.3 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
5.2.4 荧光定量PCR反应 |
5.2.5 western blot |
5.3 试验结果 |
5.3.1 LSA和HK-SA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IL-6和IL-1β表达的影响 |
5.3.2 LSA和HK-SA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TLR2受体表达的影响 |
5.3.3 LSA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IL-6、IL-1β表达的影响 |
5.3.4 LSA和HK-SA感染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和mPGES-1表达的影响 |
5.3.5 LSA和HK-SA感染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PGE2和cAMP生成及EP4受体表达的影响 |
5.3.6 LSA和HK-SA感染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
5.4 讨论 |
5.5 小结 |
6 全文结论 |
7 创新性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5)理气通瘀汤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排除、剔除及脱落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
4 研究方案及方法 |
4.1 随机及分组方法 |
4.2 治疗方案 |
4.3 统计方法 |
5 观察指标 |
5.1 药物安全性观察 |
5.2 疗效性指标观察 |
5.3 治疗疗效评估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年龄基线比较 |
1.2 中医证候积分基线比较 |
1.3 NIH-CPSI积分基线比较 |
2 临床观察结果比较 |
2.1 脱落情况 |
2.2 NIH-CPSI积分比较 |
2.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4 NIH-CPSI评分疗效评价 |
3 安全性评估 |
第三部分:讨论与分析 |
1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 |
2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
2.1 中医治疗 |
2.2 西医治疗 |
3 理气通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选用依据 |
4 研究结果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综述 Ⅲ型前列腺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益气升阳固齿法调节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微环境免疫应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1.牙周炎的局部和全身危害 |
2.免疫应答与牙周炎的关系 |
2.1 宿主免疫应答过度激活是牙周炎发病的重要原因 |
2.2 牙周微环境中免疫应答与牙周炎组织破坏紧密相关 |
3.中医对牙周炎和宿主免疫的认识 |
4.牙周炎的治疗 |
4.1 西医治疗牙周炎的不足与中医治疗牙周炎的优势 |
4.2 中医调节免疫治疗牙周炎 |
5.研究的选题及意义 |
第一部分 建立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 |
前言 |
1.实验材料与设备 |
1.1 主要实验试剂 |
1.2 主要实验仪器 |
1.3 主要实验材料 |
1.4 实验动物 |
1.5 动物饲养环境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
2.2 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的评价 |
3.数据分析 |
4.实验结果 |
4.1 SD大鼠一般情况 |
4.2 SD大鼠牙周相关指标 |
4.3 SD大鼠牙周组织病理学观察 |
5.讨论 |
5.1 牙周炎模型的建立 |
5.2 牙周炎牙周组织病理性变化 |
6.小结 |
第二部分 益气升阳固齿法调节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微环境免疫应答的研究 |
前言 |
1.实验材料与设备 |
1.1 实验样品 |
1.2 实验阴性对照药物 |
1.3 实验主要试剂 |
1.4 实验主要材料与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实验给药方法 |
2.3 取材与切片制备 |
3.数据统计分析 |
4.实验结果 |
4.1 牙周组织一般情况观察 |
4.2 SD大鼠牙周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
4.3 牙周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 |
5.讨论 |
5.1 牙周炎微环境免疫应答介导牙周组织炎性破坏 |
5.2 脾胃内伤引发牙周炎微环境免疫过激介导牙周组织破坏 |
5.3 牙周炎的中医病机及治法 |
5.4 益气升阳固齿法对牙周炎牙周组织细胞因子的作用 |
6.小结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实验流程 |
附件二:综述 中医药治疗牙周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7)酒精和毛萼乙素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酒精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生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毛萼乙素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关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8)基于古今文献的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病名的认识 |
2 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的认识 |
2.1 七情失常 |
2.2 强忍劳欲、忍精不射 |
2.3 欲念妄动、房劳过度 |
2.4 湿热下注、肾伤失控 |
2.5 肾元亏虚 |
2.6 其他因素 |
3 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病机的认识 |
3.1 湿热下注为病之标 |
3.2 肾精亏虚为病之本 |
3.3 气滞血瘀为病之变 |
4 慢性前列腺炎的常用中药外治方法 |
4.1 中药灌肠疗法 |
4.2 中药坐浴疗法 |
4.3 中药熏蒸疗法 |
4.4 中药热熨疗法 |
4.5 脐疗法 |
4.6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 |
4.7 针刺推拿疗法 |
5 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基本原理 |
5.1 中药药物外治的特点 |
5.2 中药药物外治的作用机理 |
第二部分 慢性前列腺炎古今中药外治法用药规律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源文献的选择 |
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2.3文献管理和数据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药物使用频次 |
3.2 药物药性 |
3.3 药物药味 |
3.4 药物归经 |
3.5 药物功效分类 |
3.6 古今方剂用药对比结果 |
4 讨论 |
4.1 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高频次药物的分析讨论 |
4.2 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性分析讨论 |
4.3 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味分析讨论 |
4.4 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归经分析讨论 |
4.5 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类分析讨论 |
4.6 古今用药特点对比 |
第三部分 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系统评价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检索方法 |
1.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4 文献筛选方法 |
1.5 结局评价指标 |
1.6 文献特征数据表 |
1.7 文献质量评价 |
1.8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临床试验的基本特征 |
2.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2.4 统计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文献基本特征分析 |
3.2 文献质量评价及分析 |
3.3 临床疗效分析 |
3.4 存在的不足 |
3.5 临床研究的意义 |
4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近二十年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查新报告 |
(9)瑶医富丁方对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及实验环境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试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造模方法 |
2.2 用药方法 |
2.3 标本采集及贮存方法 |
2.4 观测指标和方法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各组大鼠宏观情况 |
3.2 对各组大鼠全血粘度的影响 |
3.3 对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的影响 |
3.4 对各组大鼠血清TNF- 、IL-6、IL-8 水平的影响 |
3.5 对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总P38MAPK、P-P38MAPK、MMP-9 蛋白表达的影响 |
讨论 |
1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研究现状 |
1.1 西医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相关研究 |
1.2 中医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1.3 瑶医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2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实验模型造模方法的探索与选择 |
2.1 化学制剂注入诱导CNP模型 |
2.2 尿液反流制作CNP模型 |
2.3 自身免疫性CNP模型 |
2.4 去势联合雌激素诱导CNP模型 |
2.5 各模型维持时间及造模方法的选择 |
3 瑶医富丁方方解及组方分析 |
3.1 方药组成 |
3.2 方药中主要药物的功效主治 |
3.3 瑶医富丁方的功效理论及特点 |
3.4 方中主要药物相关药理学研究 |
4 瑶医富丁方对CNP大鼠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 |
4.1 瑶医富丁方对CNP大鼠宏观情况的影响 |
4.2 瑶医富丁方对CNP大鼠全血粘度的影响 |
4.3 瑶医富丁方对CNP大鼠TNF- 、IL-6、IL-8 水平的影响 |
4.4 瑶医富丁方对CNP大鼠前列腺组织中总P38MAPK、P-P38MAPK、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10)HBV/HCV牙周炎患者与单纯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两组患者牙周治疗前后观察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医师 |
1.1.3 研究方法 |
1.1.4 研究设计 |
1.1.5 口腔检查 |
1.1.6 数据采集 |
1.1.7 数据分析 |
1.2 结果 |
1.2.1 治疗后一个月阶段 |
1.2.2 治疗后三个月阶段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实验组内的患者牙周治疗前后比较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医师 |
2.1.3 研究方法 |
2.1.4 口腔检查 |
2.1.5 数据分析 |
2.2 结果 |
2.2.1 实验组的轻度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前后比较 |
2.2.2 实验组的中度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前后比较 |
2.2.3 实验组的轻度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前后比较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牙周炎与全身疾病病因机制相关性研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条件致病菌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作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益肾通淋针法治疗Ⅲ型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D]. 丁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D]. 蔡国振(KuoChen Tsai).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后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D]. 王洪飞.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20(02)
- [4]PGE2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诱导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炎症因子表达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刘昆.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1)
- [5]理气通瘀汤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易聪.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6]益气升阳固齿法调节SD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微环境免疫应答的研究[D]. 艾黄萍.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酒精和毛萼乙素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张礼刚.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8]基于古今文献的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用药规律研究[D]. 苏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瑶医富丁方对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及其机制的研究[D]. 马建泽.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HBV/HCV牙周炎患者与单纯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对比研究[D]. 李晓倩.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