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干型柿子果酒工艺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秀华,尚宜良,阎兵[1](2021)在《柿子酒生产新工艺》文中研究说明以冷冻储存的涩柿为原料,经清洗、打浆、保温、皮渣分离、发酵、澄清、调配等工序得到一款优质柿子发酵酒。该工艺生产的柿子酒为金黄或浅黄色,酒液澄清透亮,果香饱满浓郁,酒体爽口顺滑,稳定性好。
高清山,魏怀生,刘明洋[2](2019)在《柿子果酒的酿造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研究以柿子为原料酿造生产柿子果酒,采用冷冻法保藏柿子,温水脱涩后加纯净水打浆,用0.8 mL/L液体果胶酶酶解,压榨制得柿子汁,用山楂浆调整酸度。针对柿子果酒甲醇超标的问题,采用脱甲醇后发酵技术,将柿汁泵入循环脱气系统中,在65℃、-0.08 MPa条件下处理5 h~8 h,得除醇柿汁。选取安琪酵母RV171、酵母1450、安琪酵母BV818发酵柿汁做对比,发酵结束后测酒度、残糖。结果表明:对柿汁的发酵能力为安琪酵母BV818>酵母1450>安琪酵母RV171。选取安琪酵母BV818作生产用菌种,最佳工艺为:发酵温度为26℃、接种量8%、pH4.0、SO2添加量为80 mg/L。
陈凌波[3](2019)在《柿子果酒的发酵工艺及残渣再利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盘山柿子因其单宁含量过高涩味重,成为食品加工中的难题之一,导致巨大的柿子资源无法完全利用。本论文通过方便省时的方式对柿子进行脱涩处理,同时利用柿子酒酿造技术酿造柿子酒,以期为我国大量未完全开发的柿子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增加柿子产品附加值,提高果农栽培果树积极性。研究结果如下:首先,研究了超声波对柿子脱涩和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对柿子脱涩和柿子酶解过程都有积极作用。脱涩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波处理5min,75℃加热1h,脱涩后单宁含量低于1mg/mL。酶解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波处理5min,果胶酶添加量 4000u/L,51℃加热 2h。其次,对柿子酒发酵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工艺为:柿子汁中总糖含量200g/L,pH值为3.8~3.9,SO2含量45mg/L,以60%装液量分装至发酵瓶中,发酵液中酵母终浓度为1× 107cfu/mL,摇床转速140r/min,28℃发酵3~6天。发酵得到的柿子酒澄清透明,酒香馥郁,符合柿子酒农业标准。再次,对柿子酒的最佳发酵终止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各项指标,柿子酒发酵到第三天即可结束发酵。发酵前期主要是乙醇的积累,发酵第3天以后,主要影响的是柿子酒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其中,发酵第3天风味物质种类最多,达到34种;经过陈酿的柿子酒酯类物质含量最高,达到20.38%。最后,研究了柿子残渣的再利用,即将柿子皮和白砂糖以一定比例混合,作为饼干制作的糖分来源。结果表明,柿子饼干的最佳工艺为:以100g面粉为基准,添加黄油35g,鸡蛋25g,柿子皮10g以及白砂糖20g。此工艺制作的柿子饼干,奶香丰富,形状均匀纹理整齐。由十柿子皮取代了一部分白白砂糖的添加,在解决酿酒残渣的同时,改善了饼干高油高糖的缺点。
刘秀华,刘永杰,张英萍,王玉兰[4](2019)在《不同酵母发酵对柿子蒸馏酒的影响》文中提出以冷冻柿子为原料,经清洗、打浆、保温、皮渣分离、发酵、蒸馏等工序生产得柿子蒸馏酒。柿子发酵过程酒精度、总糖等指标的变化表明,71B、F33和FX10酵母发酵所得酒精度较高,而RMS2和BO213酒度偏低。柿子蒸馏酒的甲醇含量均小于2.0 g/L。不同酵母所得柿子蒸馏酒的非酒精挥发物等物质含量差异较大,但都有浓郁的柿子果香。
马琳,姚婷,任向峰,谈太聪,张亮然,王友升[5](2018)在《不同酿酒酵母PDEs缺失突变株对磨盘柿果酒抗氧化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以磨盘柿子为原料,考察野生型及基因型为PDE1/Dpde1、Dpde1/Dpde1、PDE2/Dpde2和Dpde2/Dpde2的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基因缺失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乙醇体积分数和pH值等基本理化指标,总酚和总黄酮等活性物质以及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等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菌株发酵的磨盘柿果酒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12 d达到发酵终点,4株突变体发酵速率均比野生型快,其中Dpde2/Dpde2菌株的发酵速率最快;4株突变体菌株酿造的磨盘柿果酒中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高于野生型菌株,Dpde2/Dpde2菌株酿造的磨盘柿果酒抗氧化功效最强。PDEs基因缺失菌株与野生型酿酒酵母酿造的磨盘柿果酒中的风味物质种类差异不大,PDE2/Dpde2菌株酿造的磨盘柿果酒中酯类相对含量较高。
蔡坤,周媚,林雪[6](2018)在《菠萝酒酿造工艺与香气成分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菠萝酒是以菠萝为原料,经发酵制成的低酒精度饮料酒,不仅具有菠萝的风味特色,而且保持了其果实中的部分营养成分,具有保健功效。本文对菠萝酒酿造过程中酵母的筛选、工艺的优化、稳定性的改善和菠萝混合果酒的开发,以及菠萝酒中香气成分的来源、提取、分析方法和不同酵母对菠萝酒香气的影响进行综述,并简要概括了目前菠萝酒酿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菠萝酒酿造和品质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周雪艳,赵一凡,张晓腾,赵国群,关军锋[7](2018)在《不同发酵方式对鸭梨酒香气成分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四种不同发酵方式所酿制的鸭梨酒的香气成分,并结合不同香气成分的阈值与相对香气活度值,分析四种鸭梨酒的主体香气成分。四种鸭梨酒共检测到56种香气成分,其中清汁发酵和加酶带渣发酵鸭梨酒检测出38种香气成分,浊汁发酵鸭梨酒检测出32种香气成分,而带渣发酵鸭梨酒检测出31种香气成分。四种鸭梨酒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酯类、醇类、酸类和醛类物质,但这些香气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却有较大的差异。四种鸭梨酒的主体香气成分共有19种,其中共有的主体香气成分有11种,即乙酸异戊酯、丁酸乙酯、乙酸己酯、琥珀酸二乙酯、辛酸乙酯、苯乙醇、1-壬醇、苯甲醛、癸醛、萜品油烯和β-大马酮。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发酵方式对鸭梨酒的香气成分种类及其含量具有显着影响。清汁发酵的鸭梨酒香气种类更丰富,感官品质也更优。
胡伯凯,陈波涛[8](2017)在《柿酒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出目前我国柿酒的种类有酿造酒、蒸馏酒和配制酒;其制造工艺分果酒酿造工艺、蒸馏酒酿造工艺和配制酒酿造工艺;并介绍了柿酒在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风味成分,最后对柿子酿酒的研究生产提出了建议。
陈珍金,刘绘鹏,郭伟灵,周文斌,黄梓芮,蒋雅君,吕旭聪[9](2017)在《柿子酒液态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为提高柿子资源利用率,对柿子酒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方法]该试验以柿子为主要原料,探究不同防褐变剂及添加量对柿子浆褐变的影响,并比较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2种发酵方式酿制柿子酒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最佳的防褐变剂为柠檬酸1%;酒精发酵工艺的最佳方法为液态酒精发酵,其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30℃、发酵天数7 d、接种量0.3 g/L、糖度200 g/L和p H 3.5。在此条件下酿造出的柿子酒,色泽明亮橙黄、柿香愉悦、酸味纯正、澄清透明、营养丰富。[结论]研究可为增加柿子的附加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供理论依据。
郭玉呈,李桂善,王俊婷,郭安鹊,吴帅[10](2017)在《不同类型发酵柿子果酒的质量和抗氧化活性》文中提出以牛心柿、火晶柿为原料,通过低温发酵酿制不同类型柿子果酒,研究发酵柿子果酒的质量特征,探讨酒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及其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柿果平均出汁率为55%,除了总酸含量稍高外,不同类型发酵柿子果酒的其他理化指标和感官质量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发酵柿子果酒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含量和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多酚物质以没食子酸为主(约占80%以上),总酚含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之间极显着正相关(r=1,p<0.01),而总黄烷醇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间极显着负相关(r=-1,p<0.01)。比较发现,发酵柿子果酒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高于商品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二、半干型柿子果酒工艺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半干型柿子果酒工艺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柿子酒生产新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主要生产设备 |
1.3 测定方法 |
1.4 加工工艺 |
1.4.1 工艺流程 |
1.4.2 工艺要点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总糖和酒精度 |
2.2 总酸 |
2.3 挥发酸 |
2.4 甲醇 |
3 结论 |
(2)柿子果酒的酿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1.1 试验材料 |
1.1.2 主要设备及仪器 |
1.2 方法 |
1.2.1 分析方法 |
1.2.2 工艺流程 |
1.2.3 操作要点 |
1.2.3. 1 采摘 |
1.2.3. 2 分选 |
1.2.3. 3 保藏 |
1.2.3. 4 脱涩 |
1.2.3. 5 打浆 |
1.2.3. 6 渣汁的分离 |
1.2.3. 7 调酸 |
1.2.3. 8 脱甲醇 |
1.2.3. 9 糖的调整 |
1.2.3. 1 0 前发酵 |
1.2.3. 1 1 后发酵 |
1.2.3. 1 2 下胶 |
1.2.3. 1 3 陈酿 |
1.2.3. 1 4 冷冻澄清 |
1.2.3. 1 5 成品调配 |
1.2.3.16过滤 |
1.2.3.17灌装 |
1.2.3.18贮存 |
1.2.4 柿汁发酵培养基的制备 |
1.2.5 正交试验 |
1.2.6 果酒品质分析 |
1.2.6. 1 感官评定 |
1.2.6. 2 理化指标 |
1.2.6. 3 微生物指标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果胶酶用量的确定 |
2.2 脱甲醇时间的确定 |
2.3 酿酒酵母的筛选 |
2.4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2.5 验证试验 |
2.6 产品品质 |
2.6.1 感官指标 |
2.6.2 理化指标 |
3 结论 |
4 讨论 |
(3)柿子果酒的发酵工艺及残渣再利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柿子 |
1.2 果酒 |
1.2.1 果酒种类 |
1.2.2 果酒酿造微生物 |
1.2.3 果酒酿造工艺 |
1.2.4 果酒营养物质 |
1.3 柿子产品加上难题 |
1.4 酿酒残渣再利用 |
1.5 柿子果酒研究进展 |
1.5.1 国外研究进展 |
1.5.2 国内研究进展 |
1.6 本论文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1.6.1 论文研究意义 |
1.6.2 论文主要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原料与菌种 |
2.1.2 实验试剂 |
2.1.3 仪器与设备 |
2.1.4 培养基与溶液 |
2.2 实验方法 |
2.2.1 原料柿子预处理 |
2.2.2 柿子澄清汁制备条件的优化 |
2.2.3 柿子酒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
2.2.4 柿子酒风味物质的检测 |
2.2.5 不同发酵终止时间对柿子酒的影响 |
2.2.6 柿子酒酿酒残渣再利用的研究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柿子澄清汁制备条件的优化 |
3.1.1 原料柿子基本成分测定 |
3.1.2 柿子脱涩条件的优化 |
3.1.3 柿子酶解条件的优化 |
3.1.4 柿子澄清汁制备工艺流程 |
3.2 柿子酒发酵条件的优化 |
3.2.1 发酵液初始糖含量对发酵的影响 |
3.2.2 发酵液pH值对发酵的影响 |
3.2.3 发酵液中酵母菌终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
3.2.4 装液量对发酵的影响 |
3.2.5 发酵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
3.2.6 摇床转速对发酵的影响 |
3.2.7 添加SO_2对发酵的影响 |
3.2.8 柿子酒发酵正交实验 |
3.3 不同发酵终止时间对柿子酒的影响 |
3.3.1 不同发酵终止时间对柿子酒pH值的影响 |
3.3.2 不同发酵终止时间对柿子酒酒精度的影响 |
3.3.3 不同发酵终止时间对柿子酒中香气物质的影响 |
3.4 柿子酒酿酒残渣再利用的研究 |
3.4.1 柿子饼干制作单因素实验 |
3.4.2 柿子饼干制作正交实验 |
4 结论 |
4.1 全文总结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4)不同酵母发酵对柿子蒸馏酒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1.3 测定方法 |
1.3.1 检测指标 |
1.3.2 色谱条件 |
1.4 加工工艺 |
1.4.1 工艺流程 |
1.4.2 工艺要点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发酵过程各指标变化 |
2.1.1 发酵过程酒精度变化 (图1) |
2.1.2 发酵过程总酸变化 (图2) |
2.1.3 发酵过程挥发酸变化 (图3) |
2.1.4 发酵过程总糖变化 (图4) |
2.2 蒸馏酒成分分析 (表1) |
3 结论 |
(5)不同酿酒酵母PDEs缺失突变株对磨盘柿果酒抗氧化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1.1 材料与菌株 |
1.1.2 培养基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酿造工艺 |
1.3.2 发酵特性测定 |
1.3.2. 1 理化指标 |
1.3.2. 2 活性物质 |
1.3.2. 3 抗氧化能力测定 |
1.3.2. 4 挥发性物质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理化指标结果 |
2.2 活性物质分析结果 |
2.3 抗氧化能力分析结果 |
2.4 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 |
3 结论 |
(6)菠萝酒酿造工艺与香气成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菠萝酒的酿造工艺 |
1.1 酵母的筛选 |
1.2 工艺的优化 |
1.3 稳定性的改善 |
1.4 菠萝混合果酒的开发 |
2 菠萝酒的香气成分 |
2.1 菠萝酒香气来源 |
2.2 菠萝酒香气成分的提取与分析 |
2.3 不同菌种对菠萝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
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4 展望 |
(7)不同发酵方式对鸭梨酒香气成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鸭梨酒发酵工艺流程 |
1.2.2 鸭梨酒发酵操作要点 |
1.2.2. 1 清汁发酵 |
1.2.2. 2 浊汁发酵 |
1.2.2. 3 带渣发酵 |
1.2.2. 4 加酶带渣发酵 |
1.2.3 鸭梨酒香气成分分析 |
1.2.3. 1 香气成分萃取 |
1.2.3. 2 GC-MS条件 |
1.2.3. 3 香气成分的定性分析 |
1.2.3. 4 香气成分的定量分析 |
1.2.4 梨酒主体香气成分的分析 |
1.2.5 鸭梨酒的感官评价 |
1.3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四种不同发酵方式所酿制的鸭梨酒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
2.2 四种发酵方式所酿制的鸭梨酒主要香气成分比较 |
2.2.1酯类组分的比较 |
2.2.2 醇类组分的比较 |
2.2.3 酸类组分的比较 |
2.2.4 醛类组分的比较 |
2.2.5 酮类组分的比较 |
2.3 鸭梨酒主体香气成分的分析 |
2.4 四种鸭梨酒的感官评价 |
3 结论 |
(8)柿酒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柿酒的种类 |
1.1 酿造酒 |
1.2 蒸馏酒 |
1.3 配制酒 |
2 酿酒工艺 |
2.1 酿酒工艺流程 |
2.1.1 酿造酒工艺流程 |
2.1.1. 1 果酒酿造工艺[18~19] |
2.1.1. 2 复合发酵酒酿造工艺 |
2.1.2 蒸馏酒酿造工艺[20] |
2.1.3 配制酒酿造工艺[17] |
2.2 脱涩处理 |
2.3 澄清稳定处理 |
2.4 陈酿处理 |
3 发酵过程的物质变化 |
4 柿酒的风味成分 |
5 柿子酿酒的研究展望 |
(9)柿子酒液态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原料与主要试剂。 |
1.1.2 主要仪器设备。 |
1.2 方法 |
1.2.1 工艺流程。 |
1.2.1. 1 固态发酵柿子酒工艺流程。 |
1.2.1. 2 液态发酵柿子酒工艺流程。 |
1.2.2 操作要点。 |
1.2.3 防褐变研究方法。 |
1.2.4 柿子酒液态酒精发酵正交试验设计。 |
1.2.5 检测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柿子浆防褐变工艺优化 |
2.2 柿子酒酒精发酵工艺的选择 |
2.3 柿子酒酒精发酵工艺优化 |
3 结论 |
(10)不同类型发酵柿子果酒的质量和抗氧化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实验方法 |
1.3.1 柿子果酒的加工工艺 |
1.3.2 理化指标的测定 |
1.3.3 感官质量的评价 |
1.3.4 酚类物质的测定 |
1.3.5 单体酚的测定 |
1.3.6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1.3.7 数据的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发酵结束3个月时柿子果酒的基本理化指标 |
2.2 发酵结束3个月时柿子果酒的感官品评 |
2.3 发酵结束3个月时柿子果酒中的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 |
2.4 柿子果酒中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
2.5 发酵结束3个月时柿子果酒中单体酚的色谱分析 |
2.6 柿子果酒和霞多丽干白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四、半干型柿子果酒工艺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柿子酒生产新工艺[J]. 刘秀华,尚宜良,阎兵. 轻工科技, 2021(12)
- [2]柿子果酒的酿造技术研究[J]. 高清山,魏怀生,刘明洋.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13)
- [3]柿子果酒的发酵工艺及残渣再利用的研究[D]. 陈凌波.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4]不同酵母发酵对柿子蒸馏酒的影响[J]. 刘秀华,刘永杰,张英萍,王玉兰. 酿酒科技, 2019(02)
- [5]不同酿酒酵母PDEs缺失突变株对磨盘柿果酒抗氧化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J]. 马琳,姚婷,任向峰,谈太聪,张亮然,王友升. 食品科学, 2018(22)
- [6]菠萝酒酿造工艺与香气成分研究进展[J]. 蔡坤,周媚,林雪. 热带作物学报, 2018(06)
- [7]不同发酵方式对鸭梨酒香气成分的影响[J]. 周雪艳,赵一凡,张晓腾,赵国群,关军锋. 食品工业科技, 2018(21)
- [8]柿酒研究进展[J]. 胡伯凯,陈波涛. 贵州林业科技, 2017(04)
- [9]柿子酒液态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研究[J]. 陈珍金,刘绘鹏,郭伟灵,周文斌,黄梓芮,蒋雅君,吕旭聪. 安徽农业科学, 2017(27)
- [10]不同类型发酵柿子果酒的质量和抗氧化活性[J]. 郭玉呈,李桂善,王俊婷,郭安鹊,吴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