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思解题过程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召弟[1](2022)在《解题反思,让初中数学学习效果更佳》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即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的发展,而人才资源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和实施,教育观念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逐渐转变成素质教育思想,
于松弘[2](2021)在《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反思是学生对自己学习产生重新认知的过程,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体现。通过反思,学生不只能够改正自己以往的学习错误,提升学习能力,还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学习技巧,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题效率。所以,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展开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范启樟[3](2021)在《数学解题后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得传统教育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于中学数学而言,则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既反思成功之处,也反思自己的不足,对现有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或完善,从而达到培养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中学数学解题反思这一角度探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以供参考。
陈芳芳[4](2021)在《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表征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贾俏俏[5](2021)在《小学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其中数学应用题旨在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知识与生活的密切性在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更为显着。在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应用题部分知识所占篇幅比较大,此研究是将应用题更为细致划分,探究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分数应用题。由于分数本身的抽象性以及运算法则的复杂性,分数应用题成为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绊脚石”,并成为了影响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重要部分。研究者研究的是六年级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复杂分数应用题,代表性更强,能够更系统地探究影响六年级学生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的因素,所提出的建议或策略更具有说服力。本研究主要是以研究者实习所在学校六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试题测试法以及访谈调查法等来探究在小学六年级解决分数应用题时所遇到的解题障碍。研究者在保证问卷信效度的情况下将问卷分析维度分为学生对解题过程的反思(丢分的原因、所倾向的应用题题型等)以及探究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的各种因素(如语义表征、数量关系构建、解题策略迁移以及计算操作等);根据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恰当控制测试题难度水平,将测试题中每道题的出错类型及出错频次进行统计,并按照测试题的错误类型总结出解题四大障碍:语义表征障碍、关系建构障碍、解题策略选择障碍以及计算操作障碍;此外,对不同解题水平的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其解题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对做题过程的反思、对老师教授分数应用题提出的建议等;最后根据问卷、测试题和学生访谈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分析并总结出产生障碍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题目中信息的认识、转化意识有所欠缺,数量关系把握困难,解题策略选择和迁移不敏感,计算操作规则不熟练等;对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及措施:完善知识体系、注重语言转化培养,创设适宜问题情境、提高关系表征能力,激发学习动机、加强解题策略训练,提升运算技能、培养良好解题习惯等,力求为教师提供教学改进建议,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
施育凤[6](2021)在《初中数学易错点分析及应对策略 ——以方程与不等式为例》文中指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程与不等式是初中数学知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解题出错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就有一些经常容易出错的点,这些易错点的反复出现会影响学生的能力发展,因此研究初中数学易错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方程与不等式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研究初中数学易错点。通过访谈明确学生在方程与不等式中的易错点以及了解学生解题的心理活动,并为分析易错点出现的原因和提出相应应对策略提供依据;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统计,从成绩等级的维度对易错点进行差异分析,并整理归纳出易错点错误类型;通过案例分析,从学生解题过程中找到易错原因;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分析认知负荷与易错点的关联。总体而言,本研究对易错点的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从易错点材料本身来研究认知负荷对易错点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从研究对象的测试情况,分析整个解题过程中易错点出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经过研究发现:(1)学生易错点出错率最高的部分是不等式和分式方程。学生易错点错误类型可以归类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的错误主要有数学知识的错误、解题方法的错误、数学运算的错误;非知识性的错误主要是解题态度的错误、解题习惯的错误、解题心理的错误。(2)易错点在成绩等级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3)认知负荷与易错点出错率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不同成绩等级的学生认知负荷不同,与测试成绩的相关性也不同,成绩等级为A、C和E的学生,其认知负荷与测试成绩没有相关关系;成绩等级为B和D的学生,其认知负荷与测试成绩有显着相关关系。(4)基于波利亚解题表,分别得出在“了解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四个环节中的易错点错误原因。由研究结论得到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波利亚解题过程中的原因分析结果提出的应对策略,二是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结果给出的应对策略。
严轲[7](2021)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微课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家政策推动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向前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发生着本质的改变。“人工智能+互联网+数学教育”目前成为国内外数学教育领域的重点话题。以教师讲授、学生接收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正在被网络化、移动化、微型化的新型教学方式所取代。数学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深度整合的产物,能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方式,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数学解题能力不仅是各类考试的重要考察目标,也是学生分析理解问题、逻辑思维、推理论证等综合素质的体现。本文尝试将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和数学解题思想,探讨数学微课在解题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将灵活有趣的微课教学与传统枯燥的数学解题联系起来,达到突破解题难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双重目的。本研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在理论研究方面,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梳理了深度学习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并对微课的概念和微课的应用现状进行概述;其次,阐述深度学习的本质特征和发生过程模型,力图揭示“深度学习发生机制”。再次,根据数学解题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深度学习的特征及发生过程,提出应用解题类微课的五个策略:提出问题——创设合适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含义,激发思维火花;探究问题——追求一题多解,寻找最优解法;解决问题——确定解题策略,生成规范解答;反思迁移——分享思想方法,适时一题多变。最后,在基于教学实验和相关专家的交流下,重点分析微课辅助解题教学的3个案例。在实验研究方面,主要以教学实验研究为主,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以及前后测试卷等实验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检验解题类微课应用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应用微课辅助解题教学,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数学学习过程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策略下使用的解题类微课对学生的知识建构、问题解决能力、思维水平都有着更好的教学效果,能有效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和增强注意力,显着改善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更愿意使用微课自主学习的意愿和情感态度得到改善。
王秋硕[8](2021)在《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高中三角函数解题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解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解题教学也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三角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模块,在高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在解三角函数问题时又往往存在困难。因此,本文将波利亚解题思想与三角函数解题相结合,探索出适用于三角函数问题的相关解题策略,对学生的三角函数解题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采取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以波利亚解题思想为基础,对高中三角函数部分的《课标》、教科书以及相关高考题目进行探析,结合高中生在解决三角函数问题时所产生的障碍,归纳整理出了十条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三函数解题策略如下,理解题目阶段:1.梳理显性条件;2.引入辅助工具;3.挖掘隐性条件。拟定方案阶段:1.寻找问题联系;2.变换问题表征;3.回归问题本身。执行方案阶段:1.细化解题步骤;2.检查每一个步骤。回顾反思阶段:1.优化解题方式;2.建立解题模型。随后,笔者对该三角函数解题策略的实践意义进行研究,利用该解题策略解决三角函数部分的三类典型问题并建立相关的解题模型,让学生体会如何在解题时寻找思路。最后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提出有关三角函数解题教学的八条建议如下,理解题目阶段: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解题兴趣;2.借助元认知监控,提升审题能力。拟定方案阶段:1.呈现同类问题,理清问题联系;2.活用三角公式,寻找解题思路。执行方案阶段:1.分析步骤意图,体会解题思想;2.规范书写步骤,提高纠错能力。回顾反思阶段:1.重视典型例题,建立解题程序;2.巧用变式教学,培养创新思维。随后基于以上教学建议设计了两节三角函数习题课的教学案例,对其实用性与可行性进行探索。本文不仅仅是波利亚解题思想的一种推广,也对学生的解题实践以及一线教师的解题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李法玉[9](2021)在《基于APOS理论和变式教学整合的圆锥曲线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者着眼于如何唤醒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如何有效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探索教学理论,促进数学课堂改革发展的研究刻不待时。变式教学是中国教师广为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APOS学习理论是在研究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具有很强的数学学科特色。近年来,基于APOS理论的命题教学和习题教学也在不断涌现。本文将国外着名学者研究的APOS学习理论与国内教师广为使用的变式教学进行整合,以圆锥曲线为载体,以检验两种理论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否能有效改善实际教学为目的。基于此,本研究拟对如下问题进行探讨:1.基于APOS理论和变式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思考如何探寻合适且具体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实际教学?2.在探索出基于两种理论整合的教学模式后,思考如何设计具体的圆锥曲线教学方案?3.基于APOS理论的圆锥曲线变式教学是否能有效改善实际教学效果?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教学实验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等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1.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APOS理论和变式教学的研究成果,基于概念的二重性,得到APOS理论和变式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授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分别探索出基于APOS理论和变式教学整合的概念课、命题课以及习题课三个课型的教学模式。2.通过访谈得到现阶段圆锥曲线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理论整合的教学模式,设计基于APOS理论的圆锥曲线变式教学方案,并应用到实验班,同时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得到该模式指导下的教学建议。3.通过对教学实验结果分析可知,APOS理论和变式教学的整合具有重要意义,即基于理论整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与此同时,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深度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另外,还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意义地建构数学知识。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一方面说明了APOS理论和变式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也验证了基于APOS理论的圆锥曲线变式教学的有效性。
王思敏[10](2021)在《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初中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动态数学技术与传统教学课堂的融合逐渐深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倡导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提升课堂效果”。将信息技术用于解决学科问题、改善教学方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题项,动态数学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成为研究关注热点。在“几何与代数”方面考查中,动态几何问题由于其综合性强,变式性强,方式灵活,因此教学难度较大。传统教学,因为探究环境、技术的限制,难以剖析动态几何的解题思路。动态数学技术的融入,变革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对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研究较少,多见对现状的调查研究和解题的策略研究。基于以上思考,为了改善传统课堂现状,有效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本研究以波利亚解题理论、数学多元表征理论为理论基础,利用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探究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动态几何问题教学设计及应用策略,以期为动态数学技术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探索提供参考以及建议。本研究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方面展开。在理论研究层面,首先查阅相关文献,搜集整理国内外“动态几何问题”、“动态数学技术”的相关文献,多角度综述目前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研究问题。其次,对波利亚解题理论、数学多元表征理念展开理论思辨,探究并提出了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策略:(1)凸显关键信息,弄清问题本质;(2)问题串链提问,启发分析问题;(3)实验探究验证,渗透数学思想;(4)展示交流解答,分享错漏创意;(5)思维导图小结,加强一题多用;(6)注重一题多变,促进迁移创新;并且,针对每一策略加以具体实例解析。最后,根据教学策略及借助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进行系列的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设计研究。在实践研究层面,实验班采用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粉笔+黑板+PPT”教学。并且,通过实验封闭测试,问卷调查以及一线教师访谈等研究方法,进行检验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动态几何问题教学策略的效果如何,探讨该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数学解题方式及数学情感态度是否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能够显着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对学生的数学解题方式也产生了积极正向影响,对其数学情感态度也有积极改善作用,同时一线教师对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动态几何教学也持有认可的态度。
二、反思解题过程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反思解题过程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解题反思,让初中数学学习效果更佳(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解题反思的基本概况 |
(一)解题反思的含义 |
(二)解题反思的特点 |
二、解题反思的作用 |
(一)促进初中数学学科的发展 |
(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
(三)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解题反思的策略 |
(一)转变教学思维,以反思思维进行教学 |
(二)构建解题反思教学情境 |
(三)增强学生对解题反思提示语的理解能力 |
四、结语 |
(2)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
1.1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体系 |
1.2 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 |
1.3 促进学生反思错题 |
1.4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
2 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
2.2 优化数学解题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
2.3 提高学生解题反思能力,促进学生解题效率提升 |
(3)数学解题后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学数学教学中解题后反思的重要性及作用 |
(一)解题后反思的重要性 |
(二)解题后反思的作用 |
二、利用解题后反思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
(一)利用易错题引导学生反思总结 |
(二)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技巧及涉及的数学知识 |
(三)引导学生反思问题的思想方法和逻辑 |
(四)引导学生反思解题结果 |
结束语 |
(5)小学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提出新要求 |
2.分数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
3.小学分数应用题解题错误的“高发性”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相关研究 |
2.国内相关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试题测试法 |
4.访谈调查法 |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分数 |
2.分数应用题 |
3.解题障碍 |
(二)理论基础 |
1.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3.桑代克“试误说”学习理论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对象及样本选取 |
1.问卷及测试卷对象的选择 |
2.访谈对象的选择 |
(四)研究工具 |
1.调查问卷 |
2.分数应用题试题 |
3.访谈提纲 |
(五)样本收集与数据处理 |
1.样本收集 |
2.数据处理 |
三、调查和测试题的结果及分析 |
(一)调查问卷的结果及分析 |
1.学生对解题过程的反思 |
2.解题障碍的各种因素 |
(二)测试卷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1.学生测试卷总体解题水平 |
2.学生解题状况的整理与分析 |
3.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汇总 |
(三)访谈调查结果及分析 |
1.对擅长解题学生访谈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
2.对解题困难学生访谈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
四、分数应用题解题存在的障碍及原因分析 |
(一)语义表征障碍及原因分析 |
1.语义表征障碍 |
2.原因分析 |
(二)关系构建障碍及其原因分析 |
1.关系构建障碍 |
2.原因分析 |
(三)解题策略选择障碍 |
1.解题策略选择障碍 |
2.原因分析 |
(四)计算操作障碍 |
1.计算操作障碍 |
2.原因分析 |
五、基于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的对策探究 |
(一)语义表征障碍的对策 |
1.突出基本概念教学,完善知识体系结构 |
2.注重语言转化培养,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增加术语知识储备 |
(二)数量关系障碍的对策 |
1.科学认识单位“1”,提高学生关系表征能力 |
2.创设适宜问题情境,提升数量关系分析意识 |
(三)解题策略迁移障碍的对策 |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解题信心 |
2.归纳问题类型,加强变式训练 |
3.提供多种解题策略,加强解题策略训练 |
(四)计算操作障碍的对策 |
1.加深分数认识,强化意义理解 |
2.提升运算技能,注重解题规范 |
3.完善解题环节,培养良好解题习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初中数学易错点分析及应对策略 ——以方程与不等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2 数学学科的特点 |
1.1.3 解题过程中数学解答错误的时有发生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际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问题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易错点 |
1.5.2 初中数学易错点 |
1.5.3 方程与不等式 |
2 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波利亚解题理论 |
2.1.2 认知负荷理论 |
2.2 数学解答错误相关研究 |
2.2.1 国外数学解答错误研究现状 |
2.2.2 国内数学解答错误研究现状 |
2.3 初中数学易错点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3.1.1 研究思路 |
3.1.2 研究方法 |
3.2 研究对象与假设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研究假设 |
3.3 研究工具 |
3.3.1 访谈提纲的编制 |
3.3.2 测试卷的编制 |
3.3.3 认知负荷问卷的编制 |
4 方程与不等式易错点测试结果分析 |
4.1 试卷回收情况 |
4.2 易错点成绩等级上的差异性分析 |
4.3 易错点与认知负荷的相关性分析 |
4.3.1 出错率与认知负荷的相关性分析 |
4.3.2 测试成绩与认知负荷的相关性分析 |
4.4 各知识模块中的易错点 |
4.4.1 一元一次方程 |
4.4.2 一元二次方程 |
4.4.3 分式方程 |
4.4.4 二元一次方程组 |
4.4.5 不等式组 |
4.5 易错点错误类型 |
4.5.1 知识性错误 |
4.5.2 非知识性错误 |
5 波利亚理论下的易错点错误原因分析 |
5.1 了解问题环节中的错误原因分析 |
5.1.1 题目理解不到位 |
5.1.2 审题态度不认真 |
5.1.3 定势的思维习惯 |
5.2 拟定计划环节中的错误原因分析 |
5.3 实行计划环节中的错误原因分析 |
5.3.1 概念不掌握,基础不扎实 |
5.3.2 计算能力弱,运算规则不熟练 |
5.3.3 思维不严密,解题片面性 |
5.3.4 粗心大意,导致细节出错 |
5.3.5 策略选择不当,使计算复杂化 |
5.3.6 理所当然,忽视隐藏条件 |
5.4 回顾环节中的错误原因分析 |
5.4.1 没有检查习惯 |
5.4.2 缺乏总结反思 |
6 应对策略 |
6.1 波利亚解题理论下的应对策略 |
6.1.1 教师层面 |
6.1.2 学生层面 |
6.1.3 波利亚解题表的应用举例 |
6.2 认知负荷理论下的应对策略 |
7 结论与展望 |
7.1 本研究的结论 |
7.2 本研究的不足 |
7.3 本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深度学习视域下微课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深度学习 |
(二)微课 |
(三)数学问题解决 |
二、关于深度学习的概述 |
(一)国外对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对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 |
三、关于初中数学微课应用的概述 |
(一)数学微课的应用研究现状 |
(二)不同阶段的数学微课应用研究现状 |
(三)初中数学微课的应用研究概述 |
四、深度学习与数学微课融合的相关研究 |
第3章 深度学习视域下微课在初中解题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一、中学数学解题教学的基本问题 |
(一)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 |
(二)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
(三)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因素 |
二、深度学习的理论框架 |
(一)深在何处:发生深度学习的本质特征 |
(二)如何发生:发生深度学习的过程模型 |
三、深度学习视域下微课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一)提出问题——创设合适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
(二)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含义,激发思维火花 |
(三)探究解答——追求一题多解,寻找最优解法 |
(四)解决问题——确定解题策略,生成规范解答 |
(五)反思迁移——分享思想方法,适时一题多变 |
第4章 微课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学前分析 |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内容分析 |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学生学情分析 |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目标分析 |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案例 |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平均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 |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销售问题》教学设计 |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动态几何问题》教学设计 |
第5章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实证研究 |
一、实验方案设计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假设 |
(三)实验对象 |
(四)实验变量 |
(五)实验方法与过程 |
(六)实验材料 |
二、实验数据分析及结果 |
(一)前测试卷的结果与分析 |
(二)后测试卷的结果与分析 |
(三)实验班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
(四)个别访谈情况 |
(五)一线教师访谈反思 |
第6章 研究回顾、反思与展望 |
一、理论研究回顾 |
二、理论研究反思 |
三、实践研究回顾 |
四、实践研究反思 |
五、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8)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高中三角函数解题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课标》对三角函数部分的要求 |
(二)高考考纲对三角函数部分的要求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理论基础 |
(一)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 |
(二)波利亚的解题思想 |
二、波利亚解题思想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三角函数解题研究现状 |
(一)三角函数解题障碍研究 |
(二)三角函数解题模块研究 |
(三)三角函数解题策略研究 |
四、综述小结 |
第三章 波利亚解题思想在高中三角函数解题中的应用 |
一、波利亚的解题思想在高中三角函数解题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一)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分析 |
(二)高中三角函数教材分析与考点解读 |
(三)三角函数的解题障碍分析 |
二、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三角函数解题策略探究 |
(一)理解题目阶段 |
(二)拟定方案阶段 |
(三)执行方案阶段 |
(四)回顾反思阶段 |
第四章 运用三角函数解题策略解决三角函数典型问题 |
一、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诱导公式类问题 |
(一)诱导公式的妙用类问题 |
(二)sinx+cosx,sinx-cosx,sinxcosx之间的关系类问题 |
二、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相关问题 |
(一)由三角函数图象求解析式问题 |
(二)由三角函数单调性求参数范围问题 |
三、三角恒等变换问题 |
(一)“角的变换”相关问题 |
(二)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交汇问题 |
第五章 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三角函数解题教学 |
一、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三角函数解题教学建议 |
(一)理解题目阶段 |
(二)拟定方案阶段 |
(三)执行方案阶段 |
(四)回顾反思阶段 |
二、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三角函数习题课教学设计案例 |
(一)《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习题课》教学设计 |
(二)《三角恒等变换习题课》教学设计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基于APOS理论和变式教学整合的圆锥曲线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文献概述与理论基础 |
2.1 APOS理论 |
2.1.1 APOS理论的来源 |
2.1.2 APOS理论的模式 |
2.1.3 APOS理论的研究现状 |
2.2 变式教学 |
2.2.1 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 |
2.2.2 变式教学的分类 |
2.2.3 变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3章 圆锥曲线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3.1 教师教学访谈情况 |
3.2 教师教学访谈小结 |
第4章 基于APOS理论和变式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
4.1 基于APOS理论和变式教学整合的概述 |
4.1.1 APOS理论和变式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
4.1.2 APOS理论和变式教学整合的可行性 |
4.2 基于APOS理论的变式教学模式 |
4.2.1 概念课的教学模式 |
4.2.2 命题课的教学模式 |
4.2.3 习题课的教学模式 |
4.3 教学建议 |
第5章 基于APOS理论和变式教学整合的圆锥曲线教学案例 |
5.1 案例一:基于APOS和变式教学整合的概念课教学 |
5.1.1 案例实施 |
5.1.2 案例实施评价 |
5.2 案例二:基于APOS和变式教学整合的命题课教学 |
5.2.1 案例实施 |
5.2.2 案例实施评价 |
5.3 案例三:基于APOS与变式教学整合的习题课教学 |
5.3.1 案例实施 |
5.3.2 案例实施评价 |
第6章 基于APOS理论的圆锥曲线变式教学实验研究 |
6.1 实验目的和假设 |
6.1.1 研究目的 |
6.1.2 研究假设 |
6.2 实验对象和变量 |
6.2.1 实验对象 |
6.2.2 实验变量 |
6.3 实验设计 |
6.3.1 实验过程 |
6.3.2 实验材料的编制与检验 |
6.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6.4.1 前测试卷的成绩统计分析 |
6.4.2 后测试卷的成绩统计分析 |
6.4.3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6.4.4 教师访谈分析 |
6.5 实验结论 |
第7 章 研究结论、反思和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中数学教师关于圆锥曲线教学情况的访谈调查提纲 |
附录B 坐标平面上的直线测试 |
附录C 圆锥曲线测试题 |
附录D 学生调查问卷(实验后) |
附录E 教师访谈提纲(实验后) |
致谢 |
(10)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初中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框架与思路 |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研究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动态数学技术 |
(二)初中动态几何问题 |
二、初中动态几何问题的相关研究概述 |
三、动态数学技术相关研究概述 |
四、小结与思考 |
第三章 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初中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策略及应用案例 |
一、基本理论概述 |
(一)波利亚解题理论 |
(二)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念 |
二、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的基本功能 |
三、动态几何问题典型积件设计案例 |
四、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初中动态几何问题教学的教学策略及应用案例 |
(一)凸显关键信息,弄清问题本质 |
(二)问题串链提问,启发分析问题 |
(三)实验探究验证,渗透数学思想 |
(四)展示交流解答,分享错漏创意 |
(五)思维导图小结,加强一题多用 |
(六)注重一题多变,促进迁移创新 |
第四章 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初中动态几何问题教学实验研究 |
一、实验方案设计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假设 |
(三)实验对象 |
(四)实验变量 |
(五)实验方式 |
(六)实验材料 |
二、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一)前测成绩结果与分析 |
(二)后测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三)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四)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五章 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动态几何问题教学的课例研究 |
一、课例一《动态几何问题之等腰三角形》 |
(一)教学设计 |
(二)教学过程对比分析 |
(三)教学实录对比及评析 |
二、课例二《动态几何问题之直线型轨迹问题》 |
(一)教学设计 |
(二)教学过程对比分析 |
(三)教学实录对比及评析 |
三、教学评析 |
(一)自我反思 |
(二)专家点评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动态几何问题之等腰三角形后测卷 |
附录2 动态几何问题的实验教学调查问卷 |
附录3 访谈提纲 |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反思解题过程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解题反思,让初中数学学习效果更佳[J]. 李召弟. 新课程, 2022(02)
- [2]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 于松弘.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21(06)
- [3]数学解题后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 范启樟. 高考, 2021(20)
- [4]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表征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 陈芳芳. 西南大学, 2021
- [5]小学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的调查研究[D]. 贾俏俏.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6]初中数学易错点分析及应对策略 ——以方程与不等式为例[D]. 施育凤. 大理大学, 2021(08)
- [7]深度学习视域下微课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为例[D]. 严轲.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8]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高中三角函数解题策略研究[D]. 王秋硕.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9]基于APOS理论和变式教学整合的圆锥曲线教学研究[D]. 李法玉.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初中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研究[D]. 王思敏.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