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肝汤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66例

愈肝汤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66例

一、愈肝汤治疗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66例(论文文献综述)

赵金龙[1](2020)在《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治法与方剂配伍用药特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依靠数据统计分析,结合相关文献书籍资料,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证型、治法、处方和用药特点进行总结和拓展研究。提高中医药对慢性乙肝的理论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以提高慢性乙肝患者HBeAg的转阴率。方法: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版”为基础,构建治疗慢性乙肝方药信息数据库,将现代医学工作者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方药录入数据库,建立可检索、查询、筛选等功能的数据系统。以该数据库为基础,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慢性乙肝诊疗经验和配伍用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筛选可祛除慢性乙肝毒邪的方药,同时探究治疗慢性乙肝的民族医药,初步总结民族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用药特点。结果:统计分析得到慢性乙型肝炎共有109个证型,常见的慢性乙肝证型为湿热证,肝郁脾虚证,湿热毒蕴证,肝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5个证型。统计分析得到共106种具体治法,常见的5种治法为清热利湿法,疏肝健脾法,清热化湿法,疏肝理气法,滋阴解毒法,清化法。所使用的中药属性四气中微寒的药物出现频次最高,五味中苦味药物出现频次最高,归属肝经用药频次最高。所用药物功效频次高的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清热凉血,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有特色的民族医药在治疗慢性乙肝中疗效较好,代表性的有藏医药、蒙医药、瑶医药、苗医药。统计分析组方配伍的结果显示药对组合频次高的药物组成为逍遥散。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证型变化多样,应当紧扣邪正关系,辨清寒热虚实。慢性乙肝的治疗中特色中药与民族医药有独特优势。联合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案,提高慢性乙肝患者正气,激活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反应是治疗的重点。

孟丽萍[2](2013)在《基于古今药方纵横的山豆根应用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古今药方纵横,梳理、分析古今医家运用有毒中药山豆根的理论与经验,构建“山豆根方药数据库查询检索系统”和“山豆根方药数据库统计分析系统”。探讨山豆根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既能控制山豆根的毒性,保证用药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的治疗作用进行合理配伍,提供文献支持和临床用药参考。方法:文献学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以中医文献学的方法梳理历代本草方书对山豆根的记载,构建“山豆根方药数据库统计分析系统”平台,利用频数描述和多元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山豆根方的基本用药特点,包括方源、给药途径(内服与局部用药)、剂型,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挖掘山豆根不同主治病证常见药物组合,探究其配伍规律。结果:通过频数分析,得到了与山豆根配伍药物的频数分布特征,以功效归类,提炼、总结出常与其配伍的高频药物与相应的主治病证范围;通过多元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得到山豆根处方中对其功用、毒性影响较大的药物搭配,为分析山豆根减毒增效配伍组合提供了客观依据。结论:山豆根在方剂中的减毒增效配伍方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本研究运用频数和多因素分析,初步总结出山豆根减毒增效的配伍规律:配伍甘草,是解山豆根之毒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合麦冬、生地、白芍等,可防苦燥伤阴之偏。与桔梗、甘草合用,是山豆根治疗咽喉肿痛的有效组合;治疗心肺之火上攻之咽喉肿痛,与射干、板蓝根、玄参等为伍,也颇为常用;治痘毒咽痛,则与升麻、紫草、葛根等相配;治痰热蕴肺、风寒外束之咳喘,多与半夏、细辛、陈皮、麻黄配伍;治肺热阴虚之咳喘,每与麦冬、生地、白芍、知母、丹皮搭配;治痈疮肿毒,常与连翘、银花、重楼、板蓝根合用;治急性肝炎,多与虎杖、白花蛇舌草、板蓝根等配伍;治慢性肝炎,每配伍连翘、白花蛇舌草清除余毒,合以丹参、丹皮、枳壳等调畅气血;配以黄芪、白术、当归等扶助正气;银屑病,常与连翘、土茯苓、板蓝根、赤芍、丹皮等配伍。若与大黄、神曲为伍,可能使毒性增强。本课题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确有疗效的有毒中药科学应用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编号:2009CB522800)的资助。

马红梅[3](2013)在《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挖掘和整理滋水涵木法的中医理论基础及其历史渊源,运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对近年来采用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文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最佳证据,并初步确定治疗该病的优势方药,同时综合分析“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实践意义。方法:按照检索策略检索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检索出题录,在清华同方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全文,未检索到的文章从重庆维普咨询有限公司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全文,通过电子检索还未查到的文献再通过手工检索全文。文献入选标准为滋水涵木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或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方法采用循证医学评价方法。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所有纳入研究的资料进行一般情况定量和定性分析,对符合4定量分析的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滋水涵木方药及滋水涵木方药联合其他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题录1547条,最后纳入文献35篇,其中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文献2篇(1-2),(2-2);以就诊顺序随机分组的文献3篇(1-6)(,1-14),(1-15);随机双盲分组文献2篇(2-6),(4-2);按照多中心分层随机分组文献2篇(2-1),(4-3);按分层随机2篇文献(1-10),(4-1)。没有1篇研究报告了随机隐匿。有12篇文献报告随访,5篇文献报告了病例脱落,没有1篇研究报告了使用了意向性治疗分析。总体评价结果显示,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资料所采用的方法学的质量较低,少量文献采用盲法,不良反应观察较少提及,缺少长期临床效果的数据,设计方案有待完善和提高。结论:目前,在滋水涵木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中,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研究方案数量逐年增长,研究质量逐渐提高,但总体质量较低,临床科研试验设计水平有待提高。在补益肝肾类方药中,采用一贯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抗病毒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组。左归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提高总有效率和ALT复常率方面优于其他组。滋肾清肝饮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药。在补肝肾清热利湿方药中,补肾冲剂加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总有效率方面和抗病毒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单方药报道中药组,研究文献缺乏,尚需临床深入研究。

陈好[4](2013)在《加味茵陈四苓散治疗湿热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以观察加味茵陈四苓散治疗湿热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通过对肝功能。肝纤维四项,HBV-DNA定量以及临床症状等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经t检验及Ridit检验,2组治疗前临床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及血清学检查结果等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把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加味茵陈四苓散,还原型谷胱甘肽片4片tid.)。对照组:30例(只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4片tid。经过3月系统治疗后,观察AST、ALT、HBV-DNA定量及HBeAg/抗HBe转阴率的数值变化,将收集所得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经治疗3月后,实验组AST/ALT复常率为90%-90%,HBV-DNA转阴率为65%-66.7%,HBeAg/抗HBe转阴率为10%,与对照组比较,AST/ALT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明显提高,卡方检验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HBeAg/抗HBe转阴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比较无差异。结论:虽然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是一个比较难治疗的疾病,疗程也比较长,所以对病人,对家庭和社会也是很大的负担。但是通过加味茵陈四苓散治疗湿热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提高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应答率,提高AST/ALT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甚至可缩短抗病毒药物的疗程,减轻患者身心负担及经济负担。

袁忠[5](2012)在《金洪元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在探析《内经》《伤寒论》中脾胃、肝、肾病学说发展源流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导师金洪元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及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第一部分:回顾了《内经》《伤寒论》中脾胃、肝、肾病理论的发展源流。《内经》对脾胃、肝、肾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等方面,都做了较全面的论述,为脾胃、肝、肾学说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将《内经》确立的脾胃、肝、肾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创立了六经辨证和脏腑经络辨证,制定了一系列理、法、方、药,为脾胃、肝、肾学说在临床诊治运用中树立了规范。金师早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后从事医、教,研工作。精研《内经》、《伤寒》理论。博采众家,吸取精华,独创自己的中医诊疗风格,尤其在脾、胃、肝,肾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独到的见解。金师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善用经方,亦重时方,并配以自己的经验用药,这点在他擅长的肝病治疗中多有反映。如四逆散为调和肝脾,疏达气机的着名经方,而病毒性肝炎的多种症候表现均与肝失疏泄有关。金师治肝病注重疏肝达郁,尤善用此方,若单用本方似嫌力量薄弱,治疗针对性不强且不全面,因此金师常用此方与其它时方合用,藉以增强疗效。如四逆散与甘露消毒丹合方,解毒化湿、疏肝解郁,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四逆散与四君子汤合方,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的作用,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有肝郁脾虚证者。四逆散与一贯煎合方,滋养肝肾、解郁透邪,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有肝郁气滞、肝阴亏损见证者。四逆散与四物汤合方,配郁金、丹参、鳖甲等药有活血化瘀、疏肝养血、软坚散结作用,治疗慢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化,有血虚、血瘀见证者。金师还擅长脾胃病的治疗,临床调治脾胃一方面取李东垣的“升发脾阳”之法,用李氏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引起的少气懒言、四肢乏力或内脏下垂的气虚下陷证。一方面又重视叶天士的“脾喜刚燥,胃喜柔润”的观点,善用滋养胃阴法治疗因阳盛之体,燥热内盛或病后损伤脾胃之阴,胃院灼痛,纳差烦渴,唇红口燥,大便干结等证,临床多选用北沙参、麦冬、玉竹、石斛、花粉、山药、扁豆等药与党参、白术等健运脾胃之品合用,使药物甘凉与温运结合,润而不腻,温而不燥,常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甚佳。金师认为“新疆地区,溃疡病多脾胃虚寒,胃炎病多肝胃不和。”前者以仲景的黄芪建中汤治疗外,常配以《良方集腋》的良附丸,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每每收到良效。后者以仲景的四逆散为主,或用《景岳全书》的柴胡疏肝散为主加减治疗效良。金师认为《本草正义》中对苏梗“开胸膈、醒脾胃、散结止痛”的论述很精辟,常用苏梗为主,配厚朴、香附等药治疗肝胃不和,疗效甚佳。对于脾虚湿盛而出现形体虚赢,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者常用《和剂局方》的参苓白术散或《张氏医通》的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之;对肝旺乘脾之腹痛、腹泄常以四逆散和痛泻要方治疗;若属脾肾阳虚之腹泻则以附子理中汤和四神丸治疗,均有较好疗效。金师还常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资生丸,治疗脾胃虚弱,饮食积滞,消瘦乏力,食少便秘者,认为金元时代,战乱饥荒,民不聊生,脾胃病多以东垣补气升阳益胃法治疗,而今时代变迁,饮食肥甘厚味,痰湿过剩,多有积滞,脾胃病以清化痰湿,运脾消滞之资生丸为常用,且效良。曾师从岳美中等近代名家,对岳美中治疗肾炎的特色颇为推崇,对岳氏治疗肾炎初期采用发汗利水,中期补气健脾,后期温肾利湿法非常重视,而在临床中治疗肾炎自成特色。以滋肾化瘀,利水解毒法,自拟滋肾解毒汤,研制金氏肾炎丸,治疗肾炎确有实效。第二部分:根据三年来亲临导师言传身教的临床实践,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较全面地总结了导师的学术思想,内容如下:1)注重脾胃论,处处顾护脾胃,在临床实践中论治常以脾胃为先,处处顾护脾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防治外感,脾胃为本;②祛除邪实,顾护脾胃;③善调脾胃治杂病:A)肝胆病从脾胃论治;B)胃肠病从脾论治;C)慢性肾炎从脾胃论治;D)慢性肾衰,从脾胃论治;2)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注重现代医学的客观指标。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灵魂,辨证为本,有机结合辨病,辨病注重现代医学客观指标,四诊合参多方面诊查脾胃、肝、肾疾病。具体表现在如下:1)金师在诊治疾病中,从主证上找出病因的根源所在,从而抓住了疾病的主要矛盾,再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进行合理、综合、准确的分析判断,从而为临床诊、治、防提供了可靠、系统、科学的依据:①无证可辨时要常中探微,特殊辨证,在此基础上,要结合辨病,依据本病之基本病因病机,确立法则,予以施治;②有些重大疾病,疑难疾病,一般辨证治疗于事无补,因此必需结合现代医学检测手段。金师同样反对生搬硬套,不顾中医特色似是而非地只据西医病名而盲目用药。2)金师在临床中常对不同体质的病人施之不同治法,以获得满意的效果。3)金师强调中西医互相学习,融会贯通,力倡借助于西医现代化诊疗手段,作为中医四诊的延伸,借助现代方法,包括生物化学、细胞学、影像学等先进检测方法,可以明确疾病的性质和病位,加强辨证用药的针对性,扩大中医辨证依据和丰富辨证内涵。认为参照西医理化检查进行辨证论治,可判定中医疗效,打破传统中医仅仅视症状和体征消除为治愈的认识,可提高中医治疗水平。治肝莫忘实脾,健脾莫忘疏肝。调肝不忘化瘀,治肝莫忘扶正。峻剂逐水,中病即止。滋补肝肾,治病求本。治肾注重滋肾化气。滋肾化瘀,解毒利湿法是金师治疗慢性肾炎的基本大法。与时俱进的医学思维观和科学的养生法是导师医学生涯持久不衰的有利保障。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金洪元教授丰富独特的临床诊疗经验,分别从慢性乙肝,肝硬化,慢性肾炎,紫癜性肾炎,慢性胃炎等典型疾病的治疗中展示:1)治疗疾病力主中西医汇通,审时度势,衷中参西,辨病与辨证相互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疾病,并以此为理论指导,自主创制许多方药,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应用疏肝运脾、柔肝养阴,解毒化瘀之法金氏乙肝冲剂,善用一贯煎加减、滋肾解毒化瘀利水大法治疗慢性肾炎之金氏肾炎丸,惯用地榆、槐花、生藕节、三七粉等药治疗血尿,山药、菟丝子、虫草等药降蛋白尿;2)注重脾胃,善调脾胃治杂病:无论外感内伤,七情劳欲之病,均以调理脾胃为重点,重用黄芪、党参、茯苓、白术;3)金洪元教授在治疗新疆地区慢性胃炎患者时根据地域特点提出温运脾胃,滋阴润燥之法,重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药;4)金洪元教授治疗紫癜性肾炎提出以滋肾健脾为主,以清热解毒为辅,兼施养血活血为则;5)金洪元教授力主疏肝达郁,养血柔肝,扶正固本法联合西医抗病毒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第四部分:根据导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搜集临床病案科学统计处理,对擅长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了临床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目的探讨金洪元教授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 B)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总结。方法14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71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有效率,治疗后ALT复常率、DNA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变化情况;结果慢性肝炎治疗有效率治疗组68.18%,对照组39.68%,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ALT复常率、DNA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均优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CHB患者抗病毒的应答率和肝功能改善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在治疗中强调:1)治肝之病当重运脾;2)治肝注意扶正提高机体免免疫功能;3)强调中西结合治疗,常在中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金师认为中医治疗慢性乙肝应疏肝运脾、柔肝养阴,解毒化瘀当贯穿本病治疗始终,并分期治疗。主张早期湿热壅盛为主,治宜偏重清热利湿;中期肝郁脾虚为主,治宜偏重疏肝运脾;晚期肝肾阴虚,瘀阻脉络,治宜偏重滋阴活血;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又体现金师初期治疗便立足于截断扭转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趋势的治未病的思想。疏肝运脾、柔肝养阴,解毒化瘀法可以调节机体异常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防御能力,保护肝细胞,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细胞修复,达到恢复肝功能的目的。依此法而创立的益肝转阴汤已经成为院内治疗乙肝的有效制剂,正在申报国家二类新药。

周兴华,钟森[6](2011)在《阿德福韦酯联合柴胡愈肝汤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柴胡愈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柴胡愈肝汤治疗。观察两组用药12个月和停药后6个月乙肝两对半、HBV-DNA、ALT、TBIL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近期HBV-DNA转阴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HbeAg的转阴率和肝功能的复常率明显提高(P<0.05)。同时停药6个月后随访发现,两组均出现HBV-DNA水平反弹,但治疗组HBV-DNA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而且仍然保持较高的HBeAg转阴率,HBeAb阳转率也有所增加。结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愈肝汤治疗及治疗后效应明显优于对照组。

林威君[7](2010)在《台湾高雄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台湾高雄地区NAFLD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获取NAFLD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并进行分析,以期归纳总结出台湾高雄地区NAFLD的中医临床证候规律,以进一步指导相关的临床诊疗工作,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本研究还通过与清肝丸进行对照,对调肝汤加减治疗肝郁气滞、痰瘀热结型NAFLD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评价。2.内容和方法论文分为文献综述、中医临床证候研究,以及清热化痰、理气活血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对照研究3部分内容。2篇文献综述分别对中西医在NAFLD发病机理以及诊断治疗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其目的是充分了解现有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不足之处,为更科学地制定临床调查量表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清热化痰、理气活血法治疗NAFLD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中医证候研究部分,通过汇总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报导获得NAFLD的相关症状,参考《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06年2月修订),并结合导师的临床经验拟定临床调查量表。调查量表中还包括患者的既往病史、烟酒嗜好、服药史、体重、身高、腰围、体重指数及中医四诊信息。所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Fisher确切检验、因子分析及复杂系统熵聚堆等统计学处理,进而得出相关结论。清热化痰、理气活血法治疗NAFLD的临床对照研究部分,选取肝郁气滞、痰瘀热结型NAFLD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调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则以中成药清肝丸治疗。统计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脂(TC、TG)、肝功能(ALT、AST)和B超检查等数据,将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结果3.1本研究共涉及NAFLD患者247例,其中男性145例,占58.704%,女性102例,占41.296%,男女比例为1:0.703,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为15-8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4.64岁,高峰年龄段为30-49岁;病程最长者达15年,最短者2个月,以5-10年居多,占61.54%;而10~15年仅占14.98%。3.2在诸多与NAFLD发病相关的饮食因素中,以辛辣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油炸食品、过食肥甘等。与NAFLD相关的诸多疾病中,以肥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多见。3.3与NAFLD相关的主要症状和舌脉有神疲乏力,食后腹胀,面色萎黄,腰酸膝软,喜太息,溲赤,胸胁胀闷,头重如裹,眩晕,抑郁烦躁易怒,口苦咽干,五心烦热,畏寒肢冷,脘胁胀痛或走窜疼痛,便溏,形体肥胖,食少纳呆,嗳气,耳鸣耳聋,夜尿频多,骨蒸潮热,便秘,性功能低下,胁肋刺痛、痛有定处,面色晦暗;苔腻,舌红,苔黄,苔白,舌淡胖齿痕,舌紫暗瘀斑,舌淡红,少苔或无苔,脉弦,脉缓,脉虚,脉细,脉滑,脉数,脉涩。3.4对相关四诊信息进行因子分析后,得到12个公因子;又经复杂系统熵聚堆的方法处理,得到29组证候分类。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台湾高雄地区NAFLD的相关证型有肝郁脾虚、湿热内蕴、肾阳虚衰、脾虚湿蕴、痰瘀热结、痰湿内蕴、阴虚内热、脾肾两虚、气滞血瘀、肝肾阴虚、肝胆湿热、肾阴亏虚、肝郁气滞、肾阴阳两虚等。3.5清热化痰、理气活血法治疗NAFLD的临床研究表明,同样以清热化痰、理气活血为法治疗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以及血脂、肝功能、B超等均有好转,而治疗组的调肝汤加减更优于对照组的清肝丸。4.结论4.1台湾高雄地区的NAFLD病机复杂,多表现为复合证型,很少表现为单一证型。4.2 NAFLD属本虚标实之病,标实主要有痰、湿、热、瘀、气滞等。台湾高雄地区的NAFLD患者在标实上主要表现为湿、热和气滞,尤以湿邪为患为主。至于本虚,台湾高雄地区的NAFLD患者则主要表现为脾虚。4.3 NAFLD呈慢性过程,发病初期多表现为肝郁脾虚、湿热内蕴、脾虚湿蕴、肝郁气滞等。随着病程的延长,肾阳虚衰、肾阴亏虚以及肝肾阴虚、脾肾两虚等证型逐渐增多。此外,虽然气滞血瘀和痰瘀热结等证型在台湾高雄地区NALFD的临床证型中所占比例较小,但随着病程的延长,气滞血瘀和痰瘀热结所居的比例迅速上升。4.4虽然清肝丸和调肝汤加减都以清热化痰、理气活血为法,但在具体用药上稍有差别,调肝汤加减所选药物对于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更好一些,相关的药理研究成果和文献报导也证明了这一点。5.创新点5.1本研究通过临床调查,并对相关信息运用因子分析及复杂系统熵聚堆进行统计分析,归纳了台湾高雄地区的NAFLD中医证候特点。5.2选取固定证型,以立法用药相似的中成药作为对照组,更有利于评价治疗组中药治疗NAFLD的疗效。6.存在的不足和解决的方法6.1本研究的结果与大陆地区的研究结果不完全吻合,除了台湾高雄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生活饮食习惯之外,还可能与样本量较小,病例人群比较局限有关。台湾高雄地区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临床调研。因此,应当扩大样本选取的范围和数量,以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6.2与大陆地区相比,本研究同样存在研究结果与临床实际不完全相符的情况,如痰瘀热结型所占比例较小。因此,考虑采取病证结合的方式,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以使研究结果更确切地反映实际情况。6.3对调肝汤加减冶疗肝郁气滞、痰瘀热结型NAFLD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时,可以考虑进一步缩小治疗组药物与对照组药物之间的差异,从而细化具体药物对NAFLD的治疗作用。

孙利红[8](2009)在《复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及肝生化、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 DNA载量及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等指标变化,评价复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复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与单用阿德福韦酯为对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提高e抗原血清转换、缩短疗程、降低耐药发生、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将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复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对照组为单用阿德福韦酯。给药方法为:治疗组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一次,同时联合服用复肝汤每日一剂,分两次服。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一次,疗程均为24周。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继续抗病毒治疗。观察用药前、用药12周、24周时的肝生化指标、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 DNA载量、临床症状及舌象脉象的变化。[结果]1.血清学应答:治疗24周时,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20%,对照组为13.33%(P=0.488),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2.病毒载量应答:治疗24周时,治疗组HBV DNA完全应答率为23.33%,部分应答率为63.33%,无应答率为13.33%;对照组HBV DNA完全应答率为16.67%,部分应答率为56.67%,无应答率为26.6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225)。治疗24周时,HBV DNA总应答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73.3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97)。3.生化应答:治疗组在12周、24周时ALT复常率分别为30%和53.33%,对照组在12周、24周时ALT复常率分别为16.67%和33.33%,在24周时两组有显着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37)。4.中医疗效:治疗24周时,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积分为3.93±2.116,较治疗前下降4.83±2.001,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积分为5.50±2.556,较治疗前下降3.67±2.368,下降值比较两组有显着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44)。[结论]复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临床症状、保肝降酶方面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杨红[9](2008)在《《伤寒论》112方现代临床研究的循证医学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一立题依据《伤寒论》作为中医理论的精髓千百年来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其所载方剂,配伍严谨、主治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多方剂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效如桴鼓。循证医学时代对中医发展提出的挑战是对中医疗效提供科学证据,本论文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伤寒论》方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发展循证的中医药学奠定基础。二研究目的1.通过对国内近30年有关《伤寒论》112方研究文献的计量学研究,描述《伤寒论》方现代文献研究的现状和分布;2.探寻部分经方在现代临床应用中主要涉及的疾病系统和疾病种类,并通过初步评价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3.通过对小柴胡汤和小青龙汤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研究,获得二者临床疗效和可能存在不良反应的证据,为今后中医临床实践提供可靠依据。本文通过以上三方面研究,力求从现代循证医学角度,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伤寒论》方,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提高疗效提供有益的证据。三研究方法1.国内近30年《伤寒论》112方研究文献的文献计量学研究本文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CNKI)检索1979年至2006年发表的有关《伤寒论》112方的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各方的文献发表总量、年发表量及比例进行统计,并以此为依据形成《伤寒论》112方研究文献数量表、《伤寒论》112方研究文献历年发表量百分比表、《伤寒论》112方研究文献的顺位图以及居于《伤寒论》112方顺位图前十位的经方排序。2.居顺位图前十位经方的疾病系统和疾病种类的筛选及分析依据以上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结果,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简称ICD-10)》标准,对居于《伤寒论》112方顺位图前十位经方的疾病系统及病种进行筛选和分析,获得这些经方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的优势领域和优势病种。3.经方疗效的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依据以上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结果,选取居顺位图第1位和第10位,且处于国内外研究热点的经方小柴胡汤和小青龙汤,按照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原理,鉴定纳入相关临床研究,并对这些研究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综合分析,进而获得二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今后的中医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四研究结果1.国内近30年《伤寒论》112方研究文献的计量学研究1.1近30年(1979年至2006年)CNKI数据库中收录有关《伤寒论》112方研究文献共计38,472篇,但分布不均衡,居顺位图前十位的经方文献量为18,321篇,占文献总量近50%,而居于顺位图最后12位的经方,未发现相关研究文献。1.2研究文献量居《伤寒论》112方顺位图前十位的经方依次为:小柴胡汤、桂枝汤、大承气汤、半夏泻心汤、四逆散、芍药甘草汤、当归四逆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五苓散、小青龙汤。2.居于顺位图前十位经方的疾病系统及疾病种类的鉴定与分析(见下表)3.经方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研究3.1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肝病随机对照试验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3.1.1本研究纳入38个以中文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共计4327例慢性肝病患者参加试验,包括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依据国际标准评价,这些RCT的文献质量普遍较低,主要体现在报告的方法学信息不足或错误。3.1.2系统评价主要结果提示:(1)在改善慢性肝病病人的肝功能方面,小柴胡汤联合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抗病毒治疗,体现在:降低谷丙转氨酶(相对获益95%CI:WMD-22.86[-38. 38,-7.35];P=0.004)、谷草转氨酶(相对获益95%CI:WMD-22.97[-42.88,-3.07];P=0.02);总胆红素(相对获益95%CI:WMD-4.11[-7.79,-0.42];P=0.03)。(2)抗病毒效应分析提示:在HBeAg阴转方面,小柴胡汤联合抗病毒治疗与单纯使用抗病毒、非特异性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HBV-DNA阴转方面,小柴胡汤的疗效明显优于非特异性治疗;与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对比,小柴胡汤联合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在血清HBV-DNA阴转方面优于单独使用LAK细胞回输(相对获益95%CI:RR1.36[1.01,1.82],P=0.04)。(3)在降低肝纤维化标志物血清III型前胶原肽(PIIIP)、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方面,小柴胡汤联合γ干扰素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γ干扰素(PIIIP:相对获益95%CI:WMD44.28[20.49,68.07],P=0.0003;LN:相对获益95%CI:WMD35.73[23.81,47.66],P<0.00001;HA:相对获益95%CI:WMD78.31[49.48,107.13],P<0.00001)。3.1.3小柴胡汤还具有减轻抗病毒和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流感样、低热等不良反应的作用。3.1.4在所有已报告不良反应的研究中,均未发现小柴胡汤的严重不良反应。3.2小青龙汤治疗哮喘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3.2.1本研究共纳入26个以中文发表RCT包括2028例哮喘患者,与小柴胡汤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相似,RCT文献的质量普遍较低,没有鉴定出高质量的RCT。3.2.2 Meta-分析结果表明:小青龙汤联合西医治疗在哮喘临床症状控制方面比单纯西医治疗更有效(RR1.50;95%CI:1.27 to 1.76, P<0.00001);小青龙汤在缓解症状方面与西医对症治疗疗效相当(RR1.24;95%CI:0.92 to 1.66, P>0.05)。在改善肺通气功能方面,提示单独使用小青龙汤和辅助西医对症治疗均有很好的疗效:FEV1(L):(WMD-0.84;95%CI:-1.03 to -0.65, P<0.00001; WMD-0.66; 95%CI -0.76 to -0.55, P<0.00001);PEF(L/S)WMD-1.56;95%CI -1.72 to -1.40, P<0.00001; WMD-1.57; 95%CI -2.08 to -1.06, P<0.00001)。另外,小青龙汤还可以降低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血清IgE水平,提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控制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来起作用的。3.2.3在4篇已报告不良反应的研究中,均未发现小青龙汤有严重副作用。结论1.国内近30年对《伤寒论》112方的文献研究呈不均衡分布,其中居《伤寒论》112方顺位图前十位的经方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包括小柴胡汤、桂枝汤、大承气汤、半夏泻心汤、四逆散、芍药甘草汤、当归四逆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五苓散、小青龙汤。2.通过对居前十位经方所涉及的疾病系统和疾病种类的筛选和分析,发现经方在临床上主要的使用情况与《伤寒论》中各经方应用所遵循的病机基本相符,但亦不乏现代研究者在继承经方的同时,在其治疗疾病范围上有所扩大。3.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肝病和小青龙汤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得到了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的支持,未报告严重的不良反应。然而,由于纳入的这些RCT报告的质量较低,对疗效的评价可能会夸大,目前的证据还不能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因此,本研究结果的外推性受到一定限制。建议采用设计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对经方治疗特定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验证。

林鸣桐[10](2008)在《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相关性的理论研究》文中提出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涉及人数最多,造成的后果最严重。目前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不能令人满意,而且长期治疗容易诱发病毒变异产生耐药性,限制了临床适用性,因此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成为肝病研究的重点课题。笔者通过对1997-2007年中医文献的研究分析,及临床实践的体会,认识到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有密切的相关性,从而提出慢性乙型肝炎需从脾胃论治的观点。本文分为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两大方面,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论治。通过文献收集,将十年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专方、专法、药味作筛选、归纳,建立数据库。一从药物的功效分类、四气、五味、归经方面作研究分析,得出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以健脾和胃法为主,辅以清热解毒、利水化湿、疏肝理气、补益肝肾法,最后活血化瘀法贯穿其中,主要病位在肝脾肾,但与其它脏腑亦相关。二对文献中的证型作统计分析可知湿热中阻、湿热蕴结、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胆湿热、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气滞血瘀、肝郁气滞、肝郁血瘀十种证型是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归纳上述结果,提出脾胃失和是慢性乙型肝炎最重要的病机表现。肝病从脾胃论治研究中,首先论述肝与脾胃的关系,探讨两者在生理、病理的关联性,归结出肝与脾胃在经络、五行、功能上都密切相关。其次,在肝与脾胃相关的基础上,开展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相关性的理论研究,从脾胃角度阐释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总结慢性乙型肝炎从脾胃论治的辨证分型、辨治要点。结合个人临床,将叶永安教授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例作归纳,介绍慢性乙型肝炎的立法原则及辨病常用药物,并提出临床案例加以佐证。

二、愈肝汤治疗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6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愈肝汤治疗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66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治法与方剂配伍用药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资料收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2.3 证型统计
        1.2.4 方剂统计
        1.2.5 药物统计
    1.3 分析软件介绍及来源
    1.4 数据库建立与中药规范化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证型统计结果
    2.2 治法统计结果
    2.3 用药特点统计结果
        2.3.1 用药频次和用量统计结果
        2.3.2 中药属性分析统计结果
        2.3.3 中药功效统计结果
    2.4 组方配伍统计结果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证型分析讨论
        3.1.1 湿热证
        3.1.2 肝郁脾虚证
        3.1.3 湿热毒蕴证
        3.1.4 肝肾阴虚证
        3.1.5 脾肾两虚证
    3.2 治法分析讨论
        3.2.1 清热利湿法和清热化湿法
        3.2.2 疏肝健脾法
        3.2.3 疏肝理气法
        3.2.4 扶正解毒法、滋阴解毒法和滋补肝肾法
        3.2.5 清化法
        3.2.6 活血法与活血化瘀法
    3.3 用药特点分析讨论
        3.3.1 用药属性分析
        3.3.2 高频用药功效分析
        3.3.3 特色用药分析
        3.3.4 民族医用药分析
    3.4 组方配伍分析
4 结论
    4.1 证型变化多样,紧扣邪正关系,辨清寒热虚实
    4.2 治疗全程,调治结合
    4.3 特色用药与民族医药有独特优势
    4.4 联合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案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2)基于古今药方纵横的山豆根应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山豆根药性毒效相关文献研究
    一、 性味归经
        1.性味
        2.归经
    二、 毒性
        1.毒性认知演变
        2.毒性反应
    三、 功效主治
    四、 用量用法
    五、 影响山豆根毒效相关因素研究
        1.炮制
        2.用量
        3.煎法
        4.服法
        5.病证
        6.配伍
        7.品种
        8.个体差异
第二部分 基于方剂组成统计分析的古今用药规律研究
    一、 资料与方法
        (一) 资料来源与数据标准化处理
        1.山豆根药名规范
        2.山豆根方选择标准
        3.药物数据规范
        4.病证数据规范
        (二) 研究方法
    二、 结果与分析
        (一) 各历史时期山豆根方配伍用药与主治病证分布
        1.山豆根内服方
        2.局部用药方
        (二) 古今山豆根方主治病证与配伍用药总体分析
        1.频数分布
        2.因子分析
    三、 讨论
        (一) 减毒配伍
        (二) 增效配伍
第三部分 山豆根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规律
    一、 材料与方法
        (一) 资料来源
        (二) 文献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三) 分析方法
    二、 结果与分析
        (一) 资料分布
        (二) 临床应用
        1.适应症
        2.临床疗效
        3.不良反应
        (三) 剂量
        (四) 用法
        1.剂型
        2.给药方法
        (五) 配伍
    三、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3)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滋水涵木治法的源流考究
    1 滋水涵木法的内涵
        1.1 诸家解释
    2 肝肾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滋水涵木法的历史沿革
        2.1 肝肾关系
        2.2 滋水涵木治法与乙癸同源的关系
        2.3 滋水涵木法的历史发展沿革
    3 滋水涵木治法的外延
        3.1 养血滋阴法
        3.2 滋阴温肾法
        3.3 养阴柔肝法
        3.4 滋阴清热法
        3.5 滋阴潜阳法
        3.6 常用药物
    4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
        4.1 湿毒外侵,伏邪而发病
        4.2 正气内乏,致邪气留恋
        4.3 肝失疏泄,久病累及肾
    5 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第二部分 系统评价方法及其在中医治法学方面的应用
    1 系统评价及相关概念
        1.1 循证医学概念
        1.2 系统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1.3 Meat 分析的概念及在系统评价中的应用
    2 系统评价方法与中医治法学
        2.1 循证医学与中医治法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3 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滋水涵木法研究的可行性
        3.1 理论上的可行性
        3.2 实际上的可行性
    4 循证医学运用于中医理论的现状
    5 小结
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试验的纳入标准
        1.2 检索来源
        1.3 文献纳入标准
        1.4 文献排除标准
    2 评价方法与内容
        2.1 评价方法
        2.2 资料及数据的分析
结果
    1 资料收集
    2 研究类型
        2.1 研究对象
        2.2 干预措施见附录
        2.3 试验报告的结局指标
    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4 Meta-分析结果
        4.1 滋补肝肾方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 Meta-分析结果
        4.2 补肝肾加清热利湿的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 Meta-分析结果
        4.3 补肝肾健脾方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 Meta-分析结果
        4.4 补肝肾加活血化瘀方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 Meta-分析结果
    5 临床终点指标 Meta-分析结果比较
        5.1 滋补肝肾方药类 Meta-分析结果比较
        5.2 滋补肝肾加清热利湿类 Meta-分析结果比较
        5.3 补肝肾健脾类 Meta-分析结果比较
        5.4 补肝肾加活血化瘀类 Meta-分析结果比较
讨论
    1 系统评价结果讨论
        1.1 临床疗效系统评价结果讨论
    2 对结论影响的多方因素
        2.1 方法学质量因素
        2.2 发表性偏倚
        2.3 干预措施的多样性、重复验证的缺乏和临床异质性
        2.4 反映结局的不同效应量的确定
    3 深化发展,继续完善
        3.1 对中医药临床研究进行方法学上的改进
        3.2 中医治法学理论与系统评价方法紧密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4)加味茵陈四苓散治疗湿热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慢性活动性乙性肝炎的认识
        一、病名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论治
        四、清热化湿法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应用
    第二节 西医对慢性活动性异型肝炎的认识
        一、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
        二、诊断标准
        三、分型
        四、治疗
    第三节 总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病例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三、治疗方法
        四、统计分析
        五、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六、可行性分析
        七、疗效评价
        八、技术路线
第三章 数据分析及讨论
    第一节 数据分析
    第二节 讨论
        一、立题依据
        二、加味茵陈四苓散方解
        三、加味茵陈四苓散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肝功能的影响
        四、加味茵陈四苓散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纤指标的影响
        五、加味茵陈四苓散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的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金洪元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金洪元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渊源概述
    1. 金洪元教授生平略传
    2. 金洪元教授的学术渊源
    参考文献
金洪元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1. 金洪元教授的脾胃、肝、肾病学术思想概述
    2. 注重养生,强调科学养生
    3. 金洪元教授诊疗经验总结
金洪元教授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摘要
    ABSTRACT
    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
        2. 治疗
        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附录2 抗病毒治疗应答
致谢
个人简介

(6)阿德福韦酯联合柴胡愈肝汤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试剂和仪器
        1.2.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7)台湾高雄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危险因素
    3. 发病机制
    4. 诊断
    5. 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研究
    2. 病因病机研究
    
2.1 病因研究
    
2.2 病机研究
    3. 证候研究
    4. 治疗研究
    
4.1 辨证论治
    
4.2 辨病论治
    
4.3 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疗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6. 其他疗法
    7.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中医证候量表的制定
    1. 中医证候量表的制定依据
    2. 调查表的制定要求
病例选择标准
    1. 病例诊断标准
    
1.1 临床诊断标准
    
1.2 临床分型标准
    
1.3 影像学诊断
    2. 病例选择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样本来源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3. 分析过程
    
3.1 数据整理
    
3.2 统计方法
结果
    1. NAFLD分层研究
    
1.1 一般资料情况
    
1.2 病程的分布
    
1.3 男女的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比较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饮食习惯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谷丙转氨酶水平
    2. NAFLD的症状分布规律
    
2.1 各种症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出现的频率
    
2.2 舌脉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出现的频率
    3. 统计方法的选择
    
3.1 因子分析
    
3.2 复杂系统熵聚堆
    
3.3 因子分析与非监督复杂系统熵聚堆聚类结果的比较
    
3.4 台湾高雄地区NAFLD的证型分布
    
3.5 病情程度与证型的关系
    
3.6 病程与证型的关系
    
3.7 性别与证型的关系
    
3.8 年龄与证型的关系
讨论
    1. NAFLD症状分析
    2. NAFLD证型分析
    3. 病情程度与证型的关系
    4. 病程与证型的关系
    5. 对NAFLD中医证候特点的认识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药物对照研究 清热化痰,理气活血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辨证标准及依据
    2.2 西医诊断标准及依据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病例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试验设计
    3.2 治疗药物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定标准
    3.5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个人简历

(8)复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1 中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探讨
        2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3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方药研究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乙型肝炎的西医药治疗进展
        1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2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3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存在的问题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观察表
致谢
个人简历

(9)《伤寒论》112方现代临床研究的循证医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部分 综述
    1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现状?
    2 国际Cochrane协作网中医药系统评价现状
    3 系统评价方法用于中医疗效评价的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伤寒论》方的文献研究
    一、前言
    二、国内近30 年《伤寒论》112 方临床研究文献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1 文献检索
        2 结果
        3 述评
        4 讨论
    三、居《伤寒论》112 方顺位图前十位经方疾病系统、优势病种的筛选及分析
        1. 疾病系统和优势病种的筛选方法
        2. 前十位经方疾病系统、优势病种的筛选结果及分析
        2.1 小柴胡汤
        2.2 桂枝汤
        2.3 大承气汤
        2.4 半夏泻心汤
        2.5 四逆散
        2.6 芍药甘草汤
        2.7 当归四逆汤
        2.8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2.9 五苓散
        2.10 小青龙汤
        3 述评
        4 讨论
    参考文献及参考书目
    附图
        [附图2-1]《伤寒论》112 方研究文献的顺位图
第三部分 《伤寒论》经方疗效的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
    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肝病随机对照试验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背景
        资料和方法
        1 纳入研究的检索策略
        2 纳入和排除标准
        3 方法学质量评价
        4 资料的提取
        5 资料分析
        结果
        1 检索结果及纳入文献流程
        2 纳入研究特征
        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4 疗效分析
        5 不良事件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3-1] 小柴胡汤系统评价排除的文献及排除理由
        [附表3-2] 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肝病RCT研究的特征
    小青龙汤治疗哮喘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纳入研究的检索策略
        2 纳入和排除标准
        3 方法学质量评价
        4 资料的提取
        5 资料分析
        结果
        1 检索结果及纳入文献流程
        2 纳入研究特征
        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4 小青龙汤治疗哮喘的疗效分析
        5 不良事件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3-2-1]排除的研究和理由
        [附表3-2-2]小青龙汤治疗哮喘纳入研究干预措施表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
    [附表1]《伤寒论》112 经方文献数量表
    [附表2]《伤寒论》112 经方文献历年发表量百分比

(10)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相关性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与辨治概况
    1. 病名的认识
    2. 病因病机
        2.1 慢性乙型肝炎病因
        2.1.1 内因-正气不足,脾失健运
        2.1.2 外因-湿热疫毒,外感内伏
        2.2 慢性乙型肝炎病机
        2.2.1 湿热蕴结
        2.2.2 脾失健运
        2.2.3 瘀血阻络
        2.2.4 肝肾阴虚
        2.3 小结
    3. 中医药辨证论治
        3.1 分型论治
        3.2 经方加减论治
        3.3 专方加减论治
        3.3.1 设干扰素对照组
        3.3.2 设核苷类药物对照组
        3.3.3 设其它西药对照组
        3.3.4 设中成药对照组
        3.3.5 其它
    4. 总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一 现代中医药文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证型频次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收录范围与纳入标准
        1.2 统计方法
    2. 文献中药物的频次统计及分析
        2.1 药物频次统计
        2.2 药物功效分类频次统计
        2.3 疏肝理气药物频次统计
        2.4 健脾和胃药物频次统计
        2.5 利水化湿药物频次统计
        2.6 清热解毒药物频次统计
        2.7 补益肝肾药物频次统计
        2.8 活血化瘀药物频次统计
        2.9 药物四气频次统计
        2.10 药物五味频次统计
        2.11 药物性味频次统计
        2.12 药物归经频次统计
        2.13 分析结果
        2.13.1 药物使用频次与功效关系
        2.13.2 常用药物
        2.13.3 在性味方面
        2.13.4 在归经方面
    3. 文献中证型的频次统计及分析
        3.1 分析结果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相关性的理论研究
    前言
    1. 肝与脾胃的生理相关性
        1.1 经络相通
        1.2 五行制化
        1.3 功能相关
    2. 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的相关性
        2.1 病因方面
        2.1.1 内因:素体正气不足,脾胃亏虚
        2.1.2 外因:湿热邪气羁留,困阻脾胃
        2.2 病机方面
        2.2.1 湿热中阻,肝胆热郁
        2.2.2 脾湿土壅,肝气郁结
        2.2.3 肝胃不和,浊阴不降
        2.2.4 脾虚胃弱,肝血不畅
        2.2.5 脾胃不足,肝肾阴亏
        2.3 辨治要点
        2.3.1 “脾失健运”是肝炎的病理关键
        2.3.2 治法当首重“脾胃”
        2.3.3 “清热解毒”不为常法
        2.3.4 “活血化瘀”只宜少用
        2.3.5 “扶正补虚”慎用滋腻
        2.4 慢性乙型肝炎从脾胃论治的辨证分型
        2.4.1 肝胆湿热证
        2.4.2 肝郁脾虚证
        2.4.3 肝胃不和证
        2.4.4 肝肾阴虚证
        2.4.5 络脉瘀阻证
        2.5 肝与其它脏腑的相关性
        2.5.1 胆
        2.5.2 肾
        2.5.3 心
        2.5.4 肺
        2.5.5 大肠
        2.5.6 三焦
    3. 跟师学习慢性乙型肝炎立法原则与辨病用药
        3.1 立法原则
        3.2 辨病用药
    4. 病例举隅
    参考文献
附篇1:慢性乙型肝炎方药、证型数据库
附篇2:2007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愈肝汤治疗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6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治法与方剂配伍用药特点研究[D]. 赵金龙.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基于古今药方纵横的山豆根应用规律研究[D]. 孟丽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3)
  • [3]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D]. 马红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4]加味茵陈四苓散治疗湿热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D]. 陈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 [5]金洪元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D]. 袁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2)
  • [6]阿德福韦酯联合柴胡愈肝汤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 周兴华,钟森.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06)
  • [7]台湾高雄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D]. 林威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0)
  • [8]复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D]. 孙利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9]《伤寒论》112方现代临床研究的循证医学评价[D]. 杨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10]慢性乙型肝炎与脾胃相关性的理论研究[D]. 林鸣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愈肝汤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6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