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临床研究之门》是一本好书

《打开临床研究之门》是一本好书

一、《打开临床科研之门》是一本好书(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丽[1](2021)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干预方案及临床实证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非药物干预措施的系统评价和分析,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综合干预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疲劳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方法:第一部分: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干预方案构建。通过课题组前期对急性期PSF患者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以及PSF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分析,以文献检索、系统评价PSF非药物干预措施为循证依据,结合症状管理理论制定干预方案初稿,然后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修订干预方案,再通过预试验对干预方案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初步验证,形成最终完整版的急性期PSF综合干预方案。第二部分: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的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综合干预方案的临床实证研究。选取珠海市某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期PSF(FSS≥36分)研究对象,采用SPSS22.0软件,计算随机数生成器将纳入的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的综合干预方案。入院的24小时内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相关资料;干预前、干预后2周、干预后4周时分别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脑卒中自我效能量表(SSEQ)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估疲劳严重程度、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结果:第一部分:经过文献检索后,最终系统分析了23篇文献,对18篇RCT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质量评估结果均为B级。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了急性期PSF综合干预方案初稿:(1)干预对象:急性期诊断为PSF患者;(2)实施者:经培训合格的护士;(3)干预的时间:共4周,1次/d,20~30min/次;(4)干预场所:神经内科病房;(5)干预的内容:症状评估、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运动干预、睡眠管理和饮食指导。将构建的干预方案初稿设计为Delphi专家咨询问卷,遴选广东、重庆、安徽和辽宁地区,在神经学科、康复医学科、心理学科、临床护理等领域的20名专家参与Delphi专家咨询。两轮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熟悉程度(Cs)为0.80,专家的判断依据(Ca)为0.93,专家群体权威系数(Cr)为0.87。两轮专家咨询一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18(ⅹ2=17.64,P=0.003)和0.21(ⅹ2=21.12,P=0.001);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10(ⅹ2=61.78,P=0.001)和0.11(ⅹ2=72.15,P<0.001)。两轮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均大于4.00,变异系数均小于0.25。最终形成6个一级指标和52个二级指标的急性期PSF综合干预方案修改稿。对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预试验,患者的反馈验证干预内容是可行的、有效的,操作起来是安全的、可靠的;并形成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综合干预方案终稿。第二部分:(1)共109例研究对象完成了4周的干预措施;试验组55例,对照组54例。在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FSS得分、SSEQ得分、SS-QOL总得分以及SS-QO量表每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2周、干预4周后,意向性分析(ITT)和符合方案集分析(PP)结果显示,试验组在F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SSEQ得分、SS-QOL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ITT结果显示,两组在SS-QOL量表维度思维、上肢功能、视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结果显示,仅维度思维得分无差异(P>0.05)。(3)ITT和PP两种方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FSS得分、SSEQ得分、SS-QOL总得分在组内效应(基线、干预2周、干预4周)、交互效应(组别×时间)、组间效应(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QOL量表维度思维、上肢功能、视力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维度得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所有维度得分组内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T结果显示:维度精力、家庭角色、语言、活动能力、工作/劳动得分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维度得分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结果显示:不同干预措施对精力、家庭角色、语言、活动能力、个性、视力、工作/劳动得分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ITT和PP两种方式结果显示,随着时间推移,FSS得分、SSEQ得分、SS-QOL总得分均发生显着性改变(P<0.05)。除了维度思维、视力得分在干预2周和干预4周无差异(P>0.05),其余维度均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P<0.05)。结论:(1)通过系统评价分析PSF的非药物干预措施,能为改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疲劳水平构建干预方案提供循证依据。(2)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的综合性干预方案能改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疲劳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孙碧云[2](2021)在《针刺缓解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症状和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初步评价针刺缓解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症状和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8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针刺组和假针刺组。两组取穴均为双侧肾俞、大肠俞、委中、承山、太溪,针刺组直刺大肠俞50mm-70mm,针灸师操作有突破感,患者自感局部酸麻胀、有向腿足部放射的触电感;除此之外的穴位均直刺0.5-1寸,行提插捻转手法3次。假针刺组在以上所有穴位直刺2-3mm,不行操作手法。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共治疗3次,连续6周,共计18次。研究周期共31周,包括基线期1周,治疗期6周和随访期24周。本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是臀腿痛平均疼痛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值,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腰痛NRS疼痛评分较基线的变化值、改良的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RMDQ)总分较基线的变化值、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值、HADS焦虑亚量表得分、抑郁亚量表得分不同分级病例数所占百分比和针刺期待值评价,同时进行针刺盲法评价、患者依从性评价及针刺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脱落11例,剔除1例,因疫情影响,截止论文提交之时,尚有20例患者仍在随访中。两组患者基线期指标一致,具有主要结局指标的受试者71例,针刺组35例,假针刺组36例。主要结局指标为治疗后第6周的臀腿痛NR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值,针刺组为-2.26(95%CI-2.95至-1.57),假针刺组为-1.89(95%CI-2.60至-1.18),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54),两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次要结局指标包括:(1)第18周和第30周臀腿痛NRS疼痛评分较基线的变化值,针刺组分别为-2.26(95%CI-3.23至-1.29)和-2.08(95%CI-3.03至-1.13),假针刺组分别为-3(3)和-2.13(95%CI-3.03至-1.23)。两组间比较,第18周无统计学差异(P=0.723),第30周无统计学差异(P=0.937)。两组组内差异在第18、30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第6周、第18周和第30周的腰痛NRS疼痛评分较基线的变化值,针刺组分别为-1(3)、-2(3)和-1(4),假针刺组分别为-0.36(95%CI-1.10至0.38)、-0.56(95%CI-1.50至0.39)和-0.61(95%CI-1.61至0.39)。两组间比较,第6周(P=0.151)、第18周(P=0.338)和第30周(P=0.707)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内比较,针刺组第6、18和30周的腰痛NRS评分与基线期的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假针刺组在第6、18和30周的腰痛NRS评分与基线期的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3)第6周、第18周和第30周的RMDQ总分较基线的变化值,针刺组分别为-2.69(95%CI-4.57至-0.80)、-2.32(95%CI-4.59,至-0.05)和-0.96(95%CI-3.57至1.65),假针刺组分别为-2.86(95%CI-4.78至-0.94)、-1.96(95%CI-3.84至-0.08)和-1.17(95%CI-3.69至1.35)。第 6 周和第18周,针刺组和假针刺组的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895,P=0.807),两组与基线期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30周,针刺组和假针刺组的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904),两组内比较在统计学上均没有差异。(4)第6周、第18周和第30周的HAD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值,在焦虑亚量表方面,针刺组分别为-1.74(95%CI-2.99至-0.49)、-0.65(95%CI-2.39至1.09)和 0.28(95%CI-1.25至1.81),假针刺组分别为-0.78(95%CI-2.16至0.60)、-0.37(95%CI-1.49至0.75)和1.39(95%CI-0.43至3.22)。第6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7),针刺组与基线期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假针刺组的组内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第18周和第30周,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787,P=0.337),两组内与治疗前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在抑郁亚量表方面,针刺组分别为-1.54(95%CI-2.76至-0.33),-0.87(95%CI-2.43至0.69)和-0.24(95%CI-1.70至1.22),假针刺组分别为-0.67(95%CI-2.15至0.81)、-1.74(95%CI-3.33至-0.16)和-1.17(95%CI-3.08至0.73)。第6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58),针刺组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假针刺组较治疗前没有统计学差异。第18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28),针刺组与基线期相比组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假针刺组有统计学意义。第30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20),两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5)第6周、第18周和第30周的HADS焦虑亚量表评分、抑郁亚量表评分不同分级病例数所占百分比,在焦虑亚量表方面,在第6周,针刺组的无症状、可疑存在和肯定存在病例数所占百分比为26(74.3%)、7(20%)和2(5.7%),假针刺组为27(75%),1(2.8%)和8(22.2%),两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0)。第18周,针刺组为 20(64.5%)、8(25.8%)和 3(9.7%),假针刺组为 22(81.5%)、2(7.4%)和3(11.1%),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201)。第30周,针刺组为16(64%)、6(24%)和3(12%),假针刺组为 14(60.9%)、5(21.7%)和4(17.4%),两组间比较仍没有统计学意义(P=0.919),在抑郁亚量表方面,第6周,针刺组的无症状、可疑存在和肯定存在病例数所占百分比为28(80%)、5(14.3%)和2(5.7%),假针刺组百分比数则分别为25(69.4%)、6(16.7%)和5(13.9%),两组的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492)。第18周,针刺组为24(77.4%)、3(9.7%)和 4(12.9%),假针刺组为 22(81.5%)、3(11.1%)和 2(7.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4)。第30周,针刺组为18(72%)、4(16%)和3(12%),假针刺组为17(73.9%)、5(21.7%)和1(4.3%),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90)。研究结论针刺可以减轻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臀腿痛症状,具有临床意义,针刺对本病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的疗效并不优于假针刺;针刺在改善本病患者的焦虑状态方面有一定的近期疗效,可能优于假针刺;针刺对本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疗效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加以进一步研究。

杨瑞熹[3](2021)在《小学青年教师同伴互助形式研究》文中提出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青年教师作为小学师资队伍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其专业发展与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同伴互助有助于打破教师间的相互隔阂,形成一种合作型教师文化,使教师获得社会——情感支持,增强职业认同感,激发专业发展动力。本文以教育生态学的视角进行研究,认为应将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加强教育内外部系统的配合,构建小学青年教师同伴互助的和谐生态环境,最终激发小学青年教师同伴互助的内在动力,实现教师专业学习的持续发展。本研究采用问卷与访谈结合的方法考察小学青年教师同伴互助形式开展现状。首先对问卷结果从教师同伴互助的认知、技能和影响因素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再结合个案访谈,发现同伴互助存在如下问题:同伴互助管理集权化、教师互助素养不强、目标模糊化、形式简单化、互助对象同质化、互助内容单一、互助时间难以得到保证。笔者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措施。在学校管理层面要提供支持策略:拓展时空界限、营造互助氛围、转向生态评价、完善保障制度。在行为层面要完善互助全过程:丰富互助内容、拓展互助形式、明确互助目标。在素养层面要激发教师内驱力:激发教师专业自觉、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加强技能学习、提升同伴互助成效,组建异质团体、发挥群体发展动力。

江声莉[4](2021)在《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排尿情况及舒适度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及产后排尿情况、分娩结局、舒适度、疼痛、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在某三级甲等妇幼专科医院产房进行阴道试产并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24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干预组按硬膜外分娩镇痛常规护理加耳穴埋豆,对照组按硬膜外分娩镇痛常规护理。最终剔除接受阴道助产及中转剖宫产及退出、资料不全的产妇。所有最终纳入的产妇均完成一般资料问卷,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问卷(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舒适状况问卷(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将产妇在产时、产后2小时、产后首次排尿情况及舒适度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将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及分娩的母婴结局作为次要的观察指标。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在分组的情况下重复测量一般资料对结果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208例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入组105例,对照组入组103例,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产妇在人口学特征、产程中输液量、饮食量和饮水量、入产房待产时的疼痛VAS评分等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统计样本具有可比性。2.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排尿情况的影响(1)对两组产妇在宫口开5~6cm、宫口开全、产后2h时段的B超残余尿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宫口开5~6cm时,干预组B超残余尿量平均值为(88.76±81.11)ml,对照组为(127.55±108.98)ml,干预组B超残余尿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宫口开全时,干预组B超残余尿量为(100.10±114.60)ml,对照组为(95.92±86.53)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2h,干预组B超残余尿量平均值为(81.67±108.81)ml,对照组为(99.42±112.49)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固定效应中,年龄对宫口开5~6cm时B超残余尿量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机效应中,残差对宫口开5~6cm时B超残余尿量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距+输液量+待产过程饮水量对宫口开5~6cm时B超残余尿量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两组产妇首次排尿状况积分、腹部症状积分和排尿用时积分和前三者相加得到的总积分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干预组首次排尿状况积分(0.50±0.99)分,对照组为(1.13±0.76)分,干预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腹部症状积分为(0.30±0.65)分,对照组为(0.70±0.95)分,干预组腹部症状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首次排尿用时积分(0.50±0.93)分,对照组为(0.98±1.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首次排尿总积分为(1.60±2.0)分,对照组为(2.81±2.41)分,干预组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分组的前提下,只有新生儿体重对产妇排尿状况、腹部症状和排尿用时积分有影响,其余一般资料对产妇排尿状况、腹部症状和排尿用时积分无影响(P>0.05)。在随机效应中,残差对产妇排尿状况、腹部症状和排尿用时积分有影响(P<0.05),故认为两组干预研究对象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产妇排尿状况、腹部症状和排尿用时积分有影响。(5)两组产后首次排尿时间距离分娩时间比较:干预组产后首次排尿时间距离分娩时间(231.37±47.71)分,对照组为(287.16±142.61)分,干预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疼痛的影响对两组产妇在宫口开5~6cm、宫口开全时进行疼痛VAS评分,结果显示,宫口开5~6cm时的平均VAS评分,干预组为(6.04±2.61)分,对照组为(7.0±7.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宫口开全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舒适度的影响(1)对两组产妇舒适度进行比较,干预组舒适度总分(83.11±7.86)分,其中生理得分为(13.66±2.47)分、心理精神得分为(28.87±3.07)分、社会文化得分为(18.57±2.02)分、环境维度的分为(21.48±2.50);对照组舒适度总分(80.88±9.86)分,其中生理得分为(11.75±2.73)分、心理精神得分为(27.75±4.22)分、社会文化得分为(18.70±2.69)分、环境维度的分为(19.94±3.05),其中干预组舒适度总分、生理得分、心理精神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在社会文化和环境得分无显着差异(P>0.05)。(2)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在固定效应中,职业对舒适度评分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一般资料情况对舒适度评分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机效应中,残差对舒适度评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距+输液量+待产过程饮水量对舒适度评分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5.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干预组在焦虑得分、抑郁得分以及HAD总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1)对两组产妇行分娩镇痛时间距分娩时间间隔、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和总产程的时间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产妇除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其余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2)通过对干预组及对照组分娩镇痛产妇产程中发热情况的分析统计发现,两组产妇在发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干预组及对照组新生儿住院情况及产后2h出血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在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住院情况及新生儿窒息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可改善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早活跃期(宫口开5~6cm)的排尿状况,可明显缩短产程时间,能有效促进产后排尿过程,改善产妇首次排尿情况、腹部症状及排尿用时等状况,同时可有效提高产妇生理、心理精神方面的舒适度,减轻分娩疼痛。因此,耳穴埋豆是一种有效改善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排尿状况并能提高产妇产后舒适度的安全有效方法,在今后临床实践中,可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推广应用。

刘攀[5](2020)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消费观的变化及教育对策研究 ——以长沙市SD普通高中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不断地提高,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一些转变。高中生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变化。“互联网+”的社交化和开放化促使广告、朋友圈、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高中生过度消费、享乐消费、消费结构不平衡等消费问题日益显现。因此,学校教育者有必要去了解高中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消费现状,探究其消费观念,从而引导高中生群体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数据分析,探讨高中生在“互联网+”背景下消费观的变化,比如其消费方式更加倾向于线上、消费内容趋向多样化、享受性消费增加等。同时,当下高中生消费观存在享乐主义、过度消费、重物质轻精神且网络消费安全常识缺乏等问题。通过笔者的访谈调查和文献分析发现,问题背后有家庭对高中生消费观培养的缺乏、学校对高中生消费教育的忽视,社会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以及高中生自身身心发展的不平衡等原因。最后,笔者从学校角度提出了对高中生消费观引导与教育的对策:营造理性的校园消费环境、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主阵地作用、重视与家庭的协同合作、提升高中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等。

刘瑶[6](2020)在《洗涤菌群移植影响血压变化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高血压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的慢性疾病,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会对血压产生影响,且补充益生菌可以改善患者的高血压。本研究希望通过记录患者洗涤菌群移植(washed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WMT)后血压的变化,进一步探索肠道菌群对血压的作用,为以微生物为靶向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收集相关资料。治疗前多次测量患者血压,然后患者按基本疾病诊疗所需行WMT治疗,治疗后再继续每日测量血压直至出院,并于治疗4周后进行一次电话随访。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82名患者,主要诊断包括溃疡性结肠炎(60/182)、克罗恩病(52/182)、便秘(36/182)、腹泻(31/182)和其他(3/182)。2.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的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显着低于男性(p=0.034);偏瘦人群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显着低于正常、偏胖和肥胖人群(均为p=0.000);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越大,DBP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也越高(均为p=0.000);吸烟组SBP、DBP和MAP均显着高于不吸烟组(p=0.006,p=0.000,p=0.000);青年组DBP显着低于老年组(p=0.006),且青年组和中年组SBP和MAP也显着低于老年组(均为p=0.000);炎症性肠病组的SBP、DBP和MAP均显着低于其他疾病组(均为p=0.000);抑郁组SBP显着低于正常组和焦虑组(p=0.003,p=0.001),焦虑组DBP和MAP显着高于正常组(p=0.005,p=0.021),焦虑组MAP显着高于正常组和抑郁组(p=0.021,p=0.002),且正常组MAP也显着高于抑郁组(p=0.041);WMT治疗原发病无效组DBP和MAP显着高于有效组(p=0.003,p=0.008);血压正常组的SBP、DBP和MAP均显着低于高血压组(均为p=0.000);伴有其他慢性病组的SBP、DBP和MAP也均显着高于正常组(均为p=0.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BMI、精神状态、伴有其他慢性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都可显着影响SBP、SBP、MAP(p<0.05),而WMT和血压之间无显着相关。4.高血压患者在第1-5天的SBP和MAP较基线值均明显下降,DBP除了第1、2和5天显着下降,其余天数里均无显着性改变。结论:本研究发现BMI、精神状态、伴有其他慢性病、CRP可显着影响血压。WMT后一周内不会引起血压正常人群的血压发生显着性改变,但是高血压患者WMT后5天内SBP和MAP显着性降低。

王明明[7](2020)在《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化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对行PCI术的STEMI患者门球时间(DTB)延误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找寻DTB延误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缩短延误时间提供临床参考依据。2.构建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化救治ACS的管理方案,初步验证治疗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对STEMI患者的救治效果。3.从二级预防角度出发,提高民众自护自救能力,为缩短STEMI患者症状出现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缩短DTB时间提供临床实践依据。方法1.针对STEMI患者救治延误时间进行相关因素分析选取2017年112月于镇江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就诊的STEMI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2010年中国《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确诊为STEMI的患者;(2)年龄≥18岁;(3)急诊行PCI术。排除标准:(1)死亡或行心肺复苏的患者;(2)PCI术未成功开通血管的患者;(3)资料记录不全的患者。最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1例研究对象,进行信息收集(年龄、性别、既往史、入院方式、入院时间、是否绕行急诊,入院时意识、心率、呼吸、血压、Killip分级、症状出现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入院-首次心电图时间、入院-抽血时间、门-药时间、首次心电图-决定PCI时间、决定PCI-知情同意时间、知情同意-启动导管室时间、DTB时间),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TEMI患者DTB时间延误的独立危险因素。2.构建“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化救治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方案根据上述本地区2017年STEMI患者DTB延误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针对单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从家庭、社区、医院三方面进行改善,优化救治流程,制定能够缩短DTB时间的治疗护理措施,同时参照2015年中国ACS临床实践指南、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及2018年中国高龄老年(≥75岁)ACS患者规范化诊疗及相关文献,初步构建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化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方案。3.“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化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方案的应用研究采用类实验研究法,选取2019年16月在某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就诊并曾接受过社区或医院培训教育的STEMI患者82例,根据纳排标准纳入63例STEMI患者作为干预组,采用协同化救治方案进行救治护理。选取2018年16月在某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就诊的STEMI患者83例,根据纳排标准纳入61例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方案进行救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发作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入院-首次心电图完成时间、入院-抽血时间、门药时间、首次心电图-决定PCI时间、决定PCI-知情同意时间、知情同意-启动导管室时间、DTB时间、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院内病死率、住院天数、住院总医疗费用、30 d内非计划全因再入院率以及STEMI患者接受PCI比例。结果1.STEMI患者救治时间延误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62例STEMI患者中有121例患者行PCI术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DTB>90min者30例,占24.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入院方式、症状出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门药时间、首次心电图-决定PCI时间、决定PCI-知情同意时间、知情同意-启动导管室8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有统计学意义的8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入院方式、首次心电图-决定PCI时间、决定PCI-知情同意时间4项因素是STEMI患者DTB>90min的独立危险因素。2.构建“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化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方案通过筛查研究区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危人群并建立健康管理档案,以家庭为单位,给予线上线下多途径多形式个性化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社区与急救中心、与胸痛中心之间的互联网信息传输技术及转诊流程;优化医院胸痛病人急诊预检分诊流程、胸痛病人抢救护理流程等,构建“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化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方案。3.“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化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方案的应用研究(1)对照组接受PCI比例为73.49%,干预组接受PCI比例为76.83%;对照组7例患者死亡,院内病死率为8.43%,干预组2例患者死亡,院内病死率为2.44%,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4例行急诊PCI术的研究对象中,对照组与干预组在入院方式、症状出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入院-首次心电图时间、决定PCI-知情同意时间、知情同意-启动导管室时间、DTB时间、症状出现-球囊扩张时间、经急诊救治时间、住院天数、住院医疗总费用10个变量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0 d内对照组有10例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30 d内非计划全因再入院率为12.05%,干预组30 d内有3例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30 d内非计划全因再入院率为3.66%,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化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方案,以本地区STEMI患者救治延误的单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为出发点,结合最新指南及文献构建而成,努力减少患者因素及医务人员因素的延误时间。该方案以专科护士早期筛查为起点,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及技能教育,运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完善社区及医院间转诊、转运、绕行急诊、预检分诊、抢救配合等多个环节流程,充分发挥专科护士作用,同时也调动了家庭成员的积极性,使STEMI患者能得到最及时、最优化的治疗。初步应用该方案后结果显示:“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化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救治模式,可以缩短STEMI患者DTB时间、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降低平均住院日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30 d内非计划全因再入院率。同时为区域内ACS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等二级预防,提升民众对疾病知识知晓率,使医院获得社会效益。

王娜[8](2020)在《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文中认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医学生是未来国家医疗健康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肩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生死重任,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特别是2020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危急关头,广大医护工作者选择了挺身而出、英勇逆行,始终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种关键时刻的行动选择是核心价值观的彰显,也进一步凸显出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至关重要。本文紧扣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条主线,以基本理论意蕴的阐释为逻辑起点,分析论述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以及新的时代条件下面临的现实境遇,明确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框架,并在分析研究当前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化、创新和借鉴进行了探讨,系统论证了增强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实施路径。第一章阐述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厘定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分析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逻辑依据。结合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思想要义和价值旨归,以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继承与发展,论述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阐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文化及其核心价值理念的基本理论,分析现代医学的科学精神,挖掘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资源。第二章分析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境遇。首先从新时代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的角度阐述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神情境,然后探讨了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分析我国当前医患关系发展的新趋向以及医患关系失调的影响因素,阐明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医患关系背景,最后考察分析了发达国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状况及启示。第三章概括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框架。在从主导内容和基本内容两个层面阐释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结构的基础上,明确了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指向,分别从理想信念目标、价值认同目标、道德要求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分析了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第四章对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调查掌握当前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状况,总结和归纳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有效做法和主要成效,分析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存在的偏差以及当前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和困境,并着眼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检视分析。第五章探讨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进路,系统论证了教育方法的整体性创新发展。坚持优化、创新、借鉴相结合的原则,对理论灌输、实践养成、榜样示范等常规方法的优化途径进行了具体分析,立足线、面、体三个维度阐述了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的走向,并对国外医学生人文教育值得借鉴的宏观方法、具体方法和新兴方法进行了探讨。第六章论述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厚植文化滋养根基、突出生命价值观教育、强化医学生自我教育、以“青马工程”为牵引凝聚教育合力等五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加强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路径。

周博文[9](2019)在《硬膜外阻滞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硬膜外阻滞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在免疫、微循环等方面对硬膜外阻滞复合SGB治疗银屑病的机制进行探究,以进一步提高硬膜外阻滞复合SG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材料与方法:通过招募银屑病患者19人,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SGB治疗银屑病。治疗前应用PASI、sPGA评分评估患者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应用EQ-5D、DL-QI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HAD量表对患者心境状态进行评估并留取血样对患者血清免疫因子浓度进行测定,于治疗期间应用旁流暗视野技术对患者舌下微循环状态进行评估。于第4周再次入院治疗前对患者的银屑病严重程度、生活质量、心境状态、不良反应、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评估,并留取患者血样对患者免疫功能进行评估,治疗期间对患者舌下微循环状态进行评估。于第6周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对患者治疗后的银屑病严重程度、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结果:硬膜外阻滞复合SGB治疗银屑病6周后,能够使患者的PASI评分显着降低(治疗前vs治疗后6周:22.62±13.16 vs 17.06±8.95,p=0.008),其中下肢PA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vs治疗后6周:11.43±7.26 vs 7.99±4.52,p=0.011),而身体其余各部分的PASI评分下降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硬膜外阻滞复合SGB治疗后4周,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治疗过程中,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8%,无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IL-6、IL-17A、IL-23、TNF-α浓度均无明显改变。硬膜外阻滞复合SGB在短期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全身微循环状态,治疗后3小时,患者的舌下微循环所有血管灌注面积显着上升(治疗前vs治疗后3小时:13.87±2.17 vs 14.80±1.55,p=0.006),微循环血管血流指数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vs治疗后3小时:3(3-3.25)vs 3.5(3.25-3.75),p<0.001),小血管最高流速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前vs治疗后3小时:384.2±92.67 vs 547.97±128.87,p<0.001)。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SGB能够在6周内有效改善银屑病患者的严重程度评分,但不能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硬膜外阻滞复合SGB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全身微循环状态,这可能是该方法可有效治疗银屑病的原因之一。

刘亮[10](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糖尿病隐结构模型与证候用药规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首先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系统梳理糖尿病证候研究领域的文献,揭示该领域发展脉络,找出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单位与人物。力图清晰、准确地揭示其知识领域结构,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其次选取医案数据挖掘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将石岩教授治疗消渴病的临床病例资料数据化、电子化,经数据挖掘进行分析,以期对石岩教授诊治消渴病的临床经验提供客观依据,总结其用药规律,旨在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有迹可循的指导,以提升中医临床诊断、治疗能力。再使用“Lantern5.0(孔明灯)”软件通过隐结构模型对糖尿病的辨证论治规律进行研究,探索出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日后对糖尿病的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材料与方法:1.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期刊数据库与硕博士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以及Google、百度学术等搜索引擎。通过对糖尿病证候研究领域相关的期刊文献与博硕士论文中包含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分析与描述性统计,对糖尿病证候研究领域的学者合作情况、机构合作情况、基金资助等情况进行梳理,总结糖尿病证候领域的不同研究主题。本研究主要应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三种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包括:期刊文献数据的发文年代分布、基金资助、期刊分布以及文献被引情况,博硕士论文数据的发文年代分布、学位授予单位分布以及文献被引。采用共现分析包方法,对作者、机构、关键词以及博硕士论文数据的指导教师进行了共现分析。采用聚类分析发现糖尿病证候领域中不同的研究主题,根据研究主题与关键词随时间的变化,预测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2.本研究通过搜集整理石岩教授治疗消渴病的医案,将筛选出的处方录入,进行标准化处理,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构建“石岩教授治疗消渴病的门诊数据库”,进行挖掘分析石岩教授治疗消渴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总结其学术思想。3.通过搜集CNKI、VIP、万方医学等数据库内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病案及临床经验文献,纳入符合糖尿病中西医诊断标准、四诊资料完整的医案,构建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隐结构型数据库,使用Lantern5.0软件构建隐结构模型,归纳和提取该病的证候要素的意义,找出中医的辨证规则。结果:1.糖尿病证候研究领域相关论文的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纳入研究的论文受到基金资助较多,资助最多的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纳入研究的论文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占比25.07%,发文最多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与《中华中医药杂志》;应用最多的标准是《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授予糖尿病证候研究博硕士学位最多的大学是北京中医药大学;2.糖尿病证候研究地域分布广泛,机构间多有合作。最主要的研究机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3.本研究领域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进喜。本研究领域形成了广泛研究团队合作网络。4.期刊文献数据与博硕士论文数据的关键词共现显示,糖尿病证候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证候分布规律、证候要素特点、辨证论治、中医证候临床研究、中医证候与生物学指标相关性研究等内容,其中气阴两虚证的研究有望成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证候研究的热点证型。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隐结构模型、数据挖掘、结构方程模型、量表、德尔菲法、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随机对照试验、病例系列研究等方法。5.根据本课题的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方剂336则,挖掘结果显示,石岩教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专家门诊期间治疗消渴病的常用药物中,频次从高到低依次排序,前10位药物:甘草、黄芪、黄连、茯苓、白术、黄精、红参、丹参、葛根、五味子;药性选择倾向于温性药物;药味以甘、苦以及辛味最为常用;药物归经主要为入脾经最为多见,其次为胃经、肺经的药物;6.药对以黄芪与甘草、甘草与茯苓、黄连与甘草、黄芪与茯苓组合最为常见;挖掘得到治疗消渴病的新处方5个。7.本研究通过隐类分析初步提取了119例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医案中13个隐类;8.经诠释偶得出,糖尿病的常见证型包括有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阳虚水泛证、湿热内蕴证、阴虚燥热证等9种,涉及脾、胃、肾、肝、肺、心等脏腑,涉及到的气滞、痰湿、气逆、肾虚、气虚、脾虚、脾阳虚、虚热、阴虚等。9.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其医案的分析,其中糖尿病肾病用药涉及共214味中药,排名前三的高频药物为黄芪、茯苓、山药,黄芪与茯苓、茯苓与泽泻、山药与茯苓配伍出现次数最高;1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用药分析用药涉及共214味中药,排名前三的高频药物为泽泻、茯苓、山茱萸,茯苓与泽泻、山茱萸与山药、山茱萸与茯苓配伍出现次数最高;11.糖尿病胃肠病变用药分析用药涉及共116味中药,排名前三的高频药物为泽泻、茯苓、山茱萸,茯苓与泽泻、山茱萸与山药、山茱萸与茯苓配伍出现次数最高;1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分析用药涉及共160味中药,排名前三的高频药物为泽泻、茯苓、山茱萸,茯苓与泽泻、山茱萸与山药、山茱萸与茯苓配伍出现次数最高。结论:1.糖尿病证候领域相关性研究所受关注较多、热度不减,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相关文献中的关键词与证候的表述宜规范,以利于文献计量学开展研究。2.《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华中医药杂志》、《辽宁中医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中华中医药学刊》、《中医杂志》以及《中医临床研究》紧随其后对该领域关注较多,是主要的载文期刊。3.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及成都中医药大学关于该领域论文的发布量较高,对糖尿病证候研究关注较多,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取得成效显着。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相关硕博论文的发布量远高于其他高校稳居榜首。本研究文献均受到较多资助,且以国家级资助为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等,所受资助数量较高、种类较多;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以及辽宁中医药大学所受基金资助并不占优势,但基金资助的效果是显着的。其他机构包括河南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以及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基金投入与论文量比例差异不大。4.本研究领域的期刊论文质量较高,硕博论文高质量论文相对不足。5.在研究合作团队方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是糖尿病证候研究领域合作最广泛的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比较活跃的机构,他们的合作以核心机构为中心,合作关系紧密。6.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进喜团队、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倪青团队、北京中医药大学王伟团队以及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牟新团队,以上团队将有可能引领未来几年糖尿病证候领域的研究。应用聚类分析、隐结构模型以及医案数据挖掘等科研方法,进行糖尿病证候研究将成为热点。7.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分析了石岩教授治疗糖尿病应用组方的规律和特点,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以阴虚或气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且多为虚实夹杂致病。痰浊是瘀血形成的病理基础,且二者相互影响,瘀血贯穿糖尿病始终,并以“健脾化痰、活血化瘀”为核心治法;8.石岩教授临证用药与中药复方益糖康主要成分高度吻合,彰显了石岩教授从整体出发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注重辨证论治、标本兼顾,以健脾化痰、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各种症状,起到降糖,疗效稳定;9.石岩教授在临床上治病用药时,精通药物的药性,阴阳相配,润燥相制,通过对药性的灵活应用,纠正疾病所表现出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以期达到机体的“阴平阳秘”,从而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10.石岩教授以“阴虚内热、脾虚失运”为主要出发点论治消渴病的思路,多选用甘草、黄芪、茯苓、红参等甘味药物以补脾益气,选取黄连、黄柏此类苦味药物以行清热之功,运用桂枝、附子等辛味药物以达助阳化气之效;11.黄芪与甘草这一药物组合出现频率最高,二药合用增强补气健脾之功,体现了石岩教授“从脾论治”的学术思想,印证了中药复方益糖康中“黄芪、甘草”药对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12.临床治疗中发现消渴患者多出现“口渴多饮”、“乏力”、“便溏”等脾虚之证,综合药频排在前三甲的甘草、黄芪、茯苓,此三药同用重视恢复中焦脾胃生理功能,抓住脾失健运这一核心病机,体现了石岩教授“从脾论治”的学术思想。13.本研究通过隐类分析并诠释得出:糖尿病的常见证型包括有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阳虚水泛证、湿热内蕴证、阴虚燥热证等9种,涉及脾、胃、肾、肝、肺、心等脏腑,涉及到的气滞、痰湿、气逆、肾虚、气虚、脾虚、脾阳虚、虚热、阴虚等。

二、《打开临床科研之门》是一本好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打开临床科研之门》是一本好书(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干预方案及临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综合干预方案的构建
    一、脑卒中后疲劳非药物干预措施的文献回顾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二、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脑卒中后疲劳干预方案初稿
    三、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综合干预方案德尔菲专家咨询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四、脑卒中后疲劳干预方案临床可行性预试验
第二部分: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严重程度、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临床实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卒中后疲劳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件1 Cochrane协作网的RCT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附件2 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附录3 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附件4
附录5 知情同意书
附录6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附件7 改良Rankin评分表
附件 8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定(GCS)
附件9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
附件10 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量表)
附件11 ADL评定量表
附件12 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
附件13 脑卒中自我效能量表(SSEQ)
附件14 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中译本
致谢
作者简介

(2)针刺缓解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症状和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1. 疾病概述
        1.1 定义
        1.2 流行病学
        2. 解剖结构
        3. 病因与发病机制
        4. 临床特点
        4.1 临床表现
        4.2 临床分型
        4.3 体征
        4.4 辅助检查
        5. 治疗
        5.1 保守治疗
        5.2 手术治疗
        6. 小结
    综述二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临床治疗
        4.1 中药内治与外治法
        4.2 推拿及功法锻炼
        5.针灸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研究进展
        5.1 针灸镇痛的生理学机制
        5.2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6.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干预措施
        2.4 采用针具
        2.5 针刺意外情况及处理
        2.6 应急药物及合并用药
        2.7 观察周期
        2.8 观察指标
        2.9 结局观察及评价时点
        2.10 患者盲法评价
        2.11 安全性评价指标
        2.12 依从性评价
        2.13 样本量估算
        2.14 患者招募
        2.15 随机方法
        2.16 伦理学原则
        2.17 试验注册
        2.18 质量控制
        2.19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受试者招募
        3.2 基线分析
        3.3 结局指标
        3.4 安全性评价
        3.5 盲法评价
        3.6 依从性评价
    4. 讨论
        4.1 研究结果分析
        4.2 研究方案的设计依据
        4.3 结局指标的选择
        4.4 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个人简历

(3)小学青年教师同伴互助形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
        (二) 国内相关研究
        (三) 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青年教师
        (二) 教师同伴互助
        (三) 同伴互助形式
    二、研究理论基础
        (一) 教育生态系统理论
        (二)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三) 社会互依理论
        (四) 学习共同体理论
第三章 调查设计实施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问卷的编制
        一、编制目的
        二、问卷设计
        三、维度划分
    第二节 问卷的预测
        一、研究工具
        二、问卷信效度的建构
    第三节 问卷的正式实施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
        三、资料的收集与统计
        四、小学青年教师同伴互助形式问卷结果分析
        五、小学青年教师同伴互助差异性分析
第四章 小学青年教师同伴互助形式现状分析
    第一节 小学青年教师同伴互助形式及开展情况
        一、师徒结对
        二、集体备课
        三、听评课
        四、读书交流会
        五、业务培训会
        六、课题研究
    第二节 小学青年教师同伴互助形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集权化
        二、目标模糊化
        三、形式简单化
        四、互助对象同质化
        五、互助内容单一
        六、互助素养缺乏
        七、互助时间不足
第五章 强化小学青年教师同伴互助形式的建议
    第—节 管理层面:提供校级支撑
        一、拓展时空界限
        二、营造互助氛围
        三、转向生态评价
        四、完善保障制度
    第二节 行为层面:完善互助过程
        一、拓展互助形式
        二、丰富互助内容
        三、明确互助目标
    第三节 素养层面:激发教师内驱力
        一、激发专业自觉,树立自我发展意识
        二、加强技能学习,提升同伴互助成效
        三、组建异质团体,发挥群体发展动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学青年教师同伴互助形式调查问卷》
附录二 《小学教师同伴互助形式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排尿情况及舒适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和立题依据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2 研究理论框架
    2.1 操作性定义
    2.2 研究假设
    2.3 研究理论框架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场所
    3.3 研究对象
    3.4 干预措施
    3.5 研究工具/观察指标
    3.6 资料收集方法
    3.7 资料分析方法
    3.8 科研质量控制
    3.9 科研伦理
    3.10 研究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两组缺失值比较
    4.2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4.3 两组产妇排尿情况比较
    4.4 两组产妇在宫口开5~6cm、宫口开全时的疼痛VAS评分
    4.5 两组产妇舒适度比较
    4.6 两组产妇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4.7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5 讨论
    5.1 预防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产后尿潴留必要性分析
    5.2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分析
    5.3 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排尿情况影响
    5.4 耳穴埋豆对产妇分娩疼痛的影响
    5.5 耳穴埋豆对产妇舒适度的影响
    5.6 耳穴埋豆对产妇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
    5.7 耳穴埋豆对各产程时间的影响
    5.8 耳穴埋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6 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6.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6.3 未来研究方向
    6.4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一般情况调查表
    附录2: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
    附录3: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
    附录4:临床病例数据收集表
    附录5:产后首次排尿积分表
    附录6:产时、产后排尿情况观察表
    附录7:知情同意书
文献综述 产后尿潴留高危因素及防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消费观的变化及教育对策研究 ——以长沙市SD普通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二、“互联网+”时代要求培养高中生正确的消费观
        三、当前高中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需要正确消费观的引领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消费观的理论基础研究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消费观的变化研究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消费观变化形成的问题和成因研究
        四、“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培养高中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对策研究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
        二、消费观
第二章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基于长沙市SD普通高中的调查
    第一节 高中生消费观现状调查
        一、高中生消费观现状调查的目的
        二、高中生消费观问卷调查题的编制
        三、高中生消费观访谈提纲的编制
        四、高中生消费观状况调查的实施
        五、高中生消费观状况的调查数据统计
    第二节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消费观的变化
        一、高中生消费水平标准由中低向中高转变
        二、高中生消费内容由局限化向多样化转变
        三、高中生消费方式由线下向线上转变
        四、高中生消费结构中享受性消费份额增大
    第三节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一、追求及时享乐的消费观
        二、过度消费观
        三、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四、缺乏网络消费安全常识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消费观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第一节 家庭对高中生消费观培养的忽视
        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养态度
        二、“身在其位,未司其职”的教养方式
        三、“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的教养行为
    第二节 学校对高中生消费观教育引导的不足
        一、学校消费观教育环境复杂
        二、消费观教育内容扁平
        三、教师主体影响方式多元
    第三节 商家运用互联网助推消费观的偏离
        一、商家诱导性消费的推动
        二、多元消费观影响力的增强
        三、金钱流失感的弱化
    第四节 身心发展特质致使高中生消费观的偏差
        一、标榜个性的诉求
        二、渴望认同的需求
        三、盼望成熟的强求
第四章 “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培养高中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对策
    第一节 建设科学的校园消费文化,营造理性的校园消费环境
        一、开展消费观主题教育的校园活动
        二、搭建劳作生产的课外体验活动平台
        三、打造合理消费的校园环境
    第二节 发挥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强化消费观教育
        一、领会新课标要求,落实消费观教育
        二、挖掘并夯实教材的消费观教育内容
        (一)《经济生活》的消费观内容要详细化、具体化
        (二)《文化生活》课程要渗透消费文化
        (三)《哲学生活》课程要渗透消费哲学
        三、创新消费观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围绕消费生活,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
        (二)选择范例辨析,强化科学消费观的引领
        (三)优化课堂案例,采用情境化教学形式
        四、加强教师消费观教育理念与技能
    第三节 重视对家庭的及时指导,形成消费教育的合力
        一、更新家长的消费观教育理念与知识
        二、以身作则地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三、家长合理干预高中生的消费用度
    第四节 引导合理消费,提升高中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养成良好消费习惯,增强安全意识
        二、提高消费审美趣味,优化消费结构
        三、主动学习理财方法,提高理财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洗涤菌群移植影响血压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血压及肠道菌群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临床科室轮转
南京医科大学成绩单
致谢

(7)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化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急性冠脉综合征概述
        1.1.2 文献回顾
        1.1.3 文献述评
    1.2 研究设计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STEMI患者救治延误时间相关因素分析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2.3 统计学方法
    2.3 构建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化救治方案
        2.3.1 建立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化救治团队
        2.3.2 实施线上线下健康教育,缩短患者因素延误时间
        2.3.3 前移急救措施,缩短院前急救延误时间
        2.3.4 完善信息化急诊预检分诊,缩短分诊延误时间
        2.3.5 完善STEMI患者抢救护理流程,缩短抢救延误时间
    2.4 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化救治方案的应用研究
        2.4.1 研究类型
        2.4.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4.3 评价指标
        2.4.4 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
        2.4.5 研究质量控制
        2.4.6 伦理学原则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STEMI患者救治时间延误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1.1 STEMI患者发病基本特征
        3.1.2 STEMI患者DTB时间分布
        3.1.3 影响STEMI患者DTB时间延迟的单因素分析
        3.1.4 影响STEMI患者DTB时间延迟的多因素分析
    3.2 应用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化救治方案的研究结果
        3.2.1 研究对象接受PCI比例的比较
        3.2.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3.2.3 研究对象急诊救治时间比较
        3.2.4 研究对象救治效果比较
        3.2.5 研究对象结局指标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STEMI患者救治时间延误的相关因素讨论
        4.1.1 STEMI患者DTB时间分布情况
90min的独立危险因素'>4.1.2 STEMI患者DTB>90min的独立危险因素
    4.2 构建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化救治方案讨论
    4.3 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化救治方案对STEMI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4.3.1 STEMI患者的发病特征
        4.3.2 对STEMI患者急诊救治时间的影响
        4.3.3 对STEMI患者救治结果的影响
        4.3.4 对STEMI患者救治结局的影响
    4.4 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化救治方案的应用价值
    4.5 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4.5.1 研究的创新性
        4.5.2 研究的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附录

(8)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意蕴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概念界定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逻辑理据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三)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理论
    三、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资源
        (一)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价值理念
        (二)现代医学的科学精神
第二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境遇
    一、精神情境:新时代人民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
        (一)精神生活在新时代美好生活中意义的凸显
        (二)满足新时代精神生活的外部条件
        (三)提升新时代精神生活的价值观维度
    二、文化背景: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对价值观生成的影响
        (一)文化在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成中的基础性意义
        (二)多元文化对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成的影晌
    三、医患关系背景:在全社会建立良性医患关系的需求
        (一)医患关系发展新趋向
        (二)医患关系失调影响因素分析
    四、域外考察借鉴:发达国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启示
        (一)淡化说教,注重隐性渗透
        (二)回归生活,注重情境体验
        (三)讲求特色,注重本土化构建
第三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框架构建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结构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内容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指向
        (一)理想信念目标
        (二)价值认同目标
        (三)道德要求目标
        (四)人才培养目标
    三、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二)问题性原则
        (三)针对性原则
        (四)主体性原则
        (五)系统性原则
        (六)实效性原则
第四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二)体现实践德育效应
        (三)倡导课程思政改革
        (四)打造特色教育模式
    三、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效度不高:需增强教育有效性
        (二)温度不够:需提高教育亲和力
        (三)合力不强:需强化整体协同性
        (四)活力不足:需提升话语创新力
    四、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社会层面:社会转型的价值震荡
        (二)学校层面:教育使命的价值偏离
        (三)个体层面:师生的主体性缺失
第五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进路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常规方法优化
        (一)理论灌输的方法
        (二)实践养成的方法
        (三)榜样示范的方法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创新走向
        (一)双线融入:贯穿院校医学教育全过程
        (二)全面覆盖:借助大数据技术变革育人方法
        (三)完善体系:综合构建立体化方法体系
    三、国外医学生人文教育方法借鉴
        (一)宏观方法借鉴
        (二)具体方法借鉴
        (三)新兴方法借鉴
第六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二)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
        (三)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二、厚植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一)制度设计和方式创新相结合
        (二)课程教学和日常教育相结合
        (三)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物质文化相结合
    三、突出生命价值观教育
        (一)奠定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思想基础
        (二)弘扬中医学生命伦理思想
        (三)回归生命价值观教育本质
    四、强化医学生自我教育
        (一)自我教育的动机激发
        (二)自我教育的条件创设
        (三)自我教育的多维引导
    五、以“青马工程”为牵引凝聚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
        (一)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前提依据
        (二)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基本原则
        (三)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以长春中医药大学“杏林青马工程”为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硬膜外阻滞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说明
中文部分
    第一部分 硬膜外阻滞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估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硬膜外阻滞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探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英文译文
    Part Ⅰ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epidural blockcombined with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soriasis
        Introduc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Result
        Discussion
        Conclusion
    Part Ⅱ Mechanism of epidural block combined with stellateganglion block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soriasis
        Introduc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银屑病严重程度评分(PASI)
附录二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
附录三 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
附录四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文章
八年制学位论文要求

(10)基于数据挖掘的糖尿病隐结构模型与证候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论文一 基于CiteSpace的糖尿病证候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石岩教授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基于隐结构模型的名中医辨治糖尿病的规律研究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打开临床科研之门》是一本好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干预方案及临床实证研究[D]. 王小丽.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针刺缓解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症状和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D]. 孙碧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小学青年教师同伴互助形式研究[D]. 杨瑞熹. 宁夏师范学院, 2021(09)
  • [4]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排尿情况及舒适度的影响研究[D]. 江声莉.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消费观的变化及教育对策研究 ——以长沙市SD普通高中为例[D]. 刘攀.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洗涤菌群移植影响血压变化的临床研究[D]. 刘瑶.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7]家庭-社区-医院协同化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应用研究[D]. 王明明. 江苏大学, 2020(02)
  • [8]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 王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9]硬膜外阻滞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D]. 周博文.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糖尿病隐结构模型与证候用药规律分析[D]. 刘亮.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标签:;  

《打开临床研究之门》是一本好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