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

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

一、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论文文献综述)

孟枫平,祝洋[1](2021)在《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文中研究表明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提出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绿色食品不仅具有安全优质的特点,还有着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价值,其产业发展状况一直备受关注。现有文献主要从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发展问题和发展建议五个角度进行相关研究,还存在三个方面不足:一是实证类的相关文献偏少;二是文献研究的区域比较集中;三是研究层次较为宏观。

柳振龙[2](2021)在《绿色食品企业数字能力、组织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实证研究》文中认为

宋琦媛[3](2021)在《品牌化对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营销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消费者购买意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停伐政策的实施和林业企业改革的展开,现阶段消费者更多地把目光从传统的林下经济产品转移到林业绿色食品上来。虽然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营销绩效有所增长,但是其在品牌化程度上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所以品牌化在林业企业中的研究已经成为现阶段学术研究的重点内容。本研究以品牌关系理论、品牌导向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品牌价值理论和营销渠道管理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品牌化对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营销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同时提出了消费者购买意愿作为中介变量,营销渠道种类作为调节变量的相关假设。探索品牌化各维度对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营销绩效的影响权重和关键因素,为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借鉴。本研究首先对品牌化对企业营销绩效的影响,品牌化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营销渠道对企业营销绩效的影响以及消费者购买意愿对企业营销绩效的影响等相关文献进行了研读,分析了品牌化对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营销绩效的影响机理。本文将品牌化划分成5个维度,分别是品牌特征、品牌表现、品牌形象、消费者情感和消费者评判,并对5个维度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进行实证研究,得到品牌化与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营销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品牌特征、品牌表现、品牌形象、消费者情感和消费者评判分别对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营销绩效有正影响,其中品牌表现的影响最为显着。进一步研究表明,消费者购买意愿在品牌化与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营销绩效的关系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而营销渠道种类在品牌化与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营销绩效的关系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要提高品牌化能力,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改进消费渠道,更新销售模式,以增加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营销绩效。

陈宁宁[4](2020)在《地理标志区域品牌视阈下黑龙江绿色食品品牌价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失衡、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性下降等问题,食品健康成为现代人关注的重点。绿色食品作为安全、优质、健康的食品,既能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需要,又能给农民带来增收,提高农村经济。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致力于打造绿色食品品牌,用品牌来增强自身竞争优势。所以,如何建设绿色食品品牌以及提升绿色食品品牌价值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品牌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品牌知名度低、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品牌繁杂等严重阻碍绿色食品品牌的发展。因此,明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绿色食品的品质与生产地的自然、人文环境息息相关,这使绿色食品品牌价值与区域要素有紧密的联系,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为研究绿色食品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富饶的黑土地孕育了无数优质健康的农产品,绿色食品资源丰富,拥有多个知名绿色食品品牌,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品牌的价值,增强品牌竞争优势,本研究在品牌价值理论、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理论和绿色食品相关理论等理论基础上,构建地理标志区域品牌视阈下绿色食品品牌价值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引入品牌品质、品牌创新、品牌传播、品牌保护和社会责任等品牌自身因素作为自变量,地理资源禀赋、区域文化、区域品牌认同、政策法规等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因素作为调节变量,并依据结构方程提出研究假设。选择黑龙江省知名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五常大米”下的绿色食品品牌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利用SPSS23.0和AMOS23.0软件对收集到的309份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品牌品质、品牌创新、品牌传播、品牌保护和社会责任对绿色食品品牌价值有直接正向影响,区域品牌因素对绿色食品品牌价值有间接影响。在区域品牌因素对绿色食品品牌自身因素和品牌价值之间影响作用的20个调节效应假设中,有2个假设未通过检验,即区域文化在品牌保护与绿色食品品牌价值之间没有调节作用,区域文化在社会责任与绿色食品品牌价值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结合实证结果,本研究为提升黑龙江绿色食品品牌价值提出建议:加强质量管控保障绿色食品品牌品质;加大品牌创新投入;拓宽品牌传播渠道;提高品牌保护力度;绿色食品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整合发扬区域优秀文化;借力区域品牌认同提升品牌价值。

李学敏[5](2020)在《生态文明导向下农业绿色发展的时代意蕴与实现方略》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落实绿色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双重背景下,我国农业加速绿色化转型。继2016~2018年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农业绿色发展后,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必须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将农业绿色发展推到事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高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科学界定农业绿色发展内涵,系统分析新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演变,定量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探求现阶段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短板,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交叉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的理论方法,聚焦农业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政策演变和发展水平测度,找短板,寻求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既丰富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理论体系,也为实践中政府制定农业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撑。首先,本文交叉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农业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理论方法,界定了农业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研究认为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绿色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结合了世界绿色经济有益探索、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建设具体实践而凝练的包含“三个内容”和“三个层次”的综合体。其中,三个层次即理念、手段、目的三个层次,其理念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农业领域的拓展与创新,其目标是新时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化和延续,其方式是对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等农业模式的肯定与融合;三个内容即低碳性、经济性、安全性三个内容,指农业绿色发展要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兼顾农业发展的低碳生产、经济增收和安全供给,追求生态、经济、社会等多元目标共赢。其次,系统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绿色化发展政策演进。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的聚焦点经历了从粮食增产到农产品质量提升再到绿色发展的转变过程,逐步实现了农业绿色发展经济性、安全性和低碳性三方面的支持政策体系化整合,为全面推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法律保障和财政支持体系;在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的引导下,农业绿色发展从整体理念到其低碳性、安全性、经济性三个方面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农业绿色发展逐步达成社会共识;农业低碳生产方式初步形成;粮食安全与餐桌安全稳步提升;农业经济性目标从增产转向带动农民增收。最后,量化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基础上寻求短板并提出实现方略。本研究运用指数评价方法从低碳生产、经济增收、安全供给三个维度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着认识、制度、科技、政策、资金等五个层面的制约因素。据此,本研究提出包含五个层面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实现方略:(1)坚持党领导下的农业绿色发展理念;(2)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建立农业科技支撑体系;(4)建设农业投入要素清洁化工程;(5)构建全社会参与机制。

马桂方[6](2020)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动力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和对健康、环保理念的持续深入,健康、环保和优质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日渐旺盛的需求,还能实现乡村的生态宜居。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依托农业资源优势,较早地发展了绿色食品产业。然而,近几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势头渐缓,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面积和加工企业产值增长速度放缓,而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黑龙江省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因此,识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阶段,找出影响产业的动力因素,探究各动力因素对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期实现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首先,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运用Logistic曲线拟合方法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阶段进行识别,发现产业在2011年以前为形成期、2012至2019年为成长期,当前产业正处于从成长期到成熟期转变的关键阶段。第二,以产业阶段判断为基础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框架定性分析了影响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其中市场需求、生产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产业结构与竞争、机会和政府均为影响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的动力因素,各因素在产业系统中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并最终影响产业发展。第三,以动力因素定性分析为基础,在明确建模目的、模型边界和基本假设的前提下建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基础数据的仿真发现2000-2030年产业呈“S”型增长趋势与生命周期判断一致,各方案仿真模拟的结果显示不同动力因素在各发展阶段对产业推动作用具有一定差异,在产业形成期,需求是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可以通过降低绿色食品价格、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方式促进产业发展,随着产业成长,需求对产业作用减弱,促进供给成为拉动产业发展更重要的动力,这也体现出了我国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

章海源[7](2019)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与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主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绿色食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一方面,出于对安全的考虑,绿色食品健康生态的特征让人们更加信任经认证的绿色食品,消费观有了较大的变化;另一方面,绿色食品作为安全、健康、环保的产品,符合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低碳、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化基础,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为推进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需总体谋划、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本文基于在当前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寻求吉林省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通过对绿色食品产业研究背景和意义的分析,梳理总结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即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食品及绿色食品产业等相关概念和内涵的界定,运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等理论,开展对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分析。通过对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概况研究,可以看出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大概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起步和初步发展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集中探讨了吉林省在推进绿色食品发展的相关举措,主要包括:完善绿色食品产业致力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绿色食品产业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加快发展绿色食品龙头企业,逐步建立绿色食品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加强绿色食品安全监管等。通过对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分析,探究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研究得出影响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即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气候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科技力量雄厚,总体而言,经济发展态势向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符合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有效供给不足和科技含量较低等劣势,经受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市场发育不足等威胁。根据供给侧改革的概念和内涵,结合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实际情况,就是要从供给端发力: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和完善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的供给制度建设和投入保障;转变发展思路,创新绿色食品供给发展模式;提升供给质量,推进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品牌战略;加大供给力度,培养新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创新供给方式,打造“互联网+绿色食品”新模式;推进供给要素集聚,拓宽绿色食品产业市场渠道。

刘文略[8](2019)在《瑞金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外都充分的认识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生产安全、优质、营养、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是全球绿色食品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近年来,瑞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现代农业特别是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是非常显着的,例如绿色食品龙头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绿色粮食基地建设明显增强、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实现新突破,以及绿色食品市场开发稳步拓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瑞金在发展绿色食品方面还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为此,本文采用SWOT方法,基于瑞金市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其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针对分析结果,笔者认为,瑞金市多年来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面临着部分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监督管理的力度不足、科技创新水平偏低、产品规模水平滞后、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等。另外,还提出了促进瑞金市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建议及意见,具体为:一是要强化自身优势,积极强化瑞金政府政策支持、瑞金红色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进而构建出符合瑞金市实际情况的绿色食品体系;二是要加强绿色食品产业支撑,加强人才支撑、科研支撑、销售配送支撑,完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三是加强扶持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积极创建知名品牌,打造产业集群。四是要加强绿色食品产业监管,促使其向一个健康、稳定、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

徐腊梅[9](2019)在《基于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实现路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根本性问题。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国家推出乡村振兴战略根本目的之一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方面,产业兴旺是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基础、关键和根本保障。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才能重现盎然生机和巨大活力,实现振兴。因此,研究乡村振兴与产业兴旺之间的关系,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产业如何实现兴旺繁荣发展,乡村产业未来应该走什么道路?这是当前政府和学者都想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产业兴旺具体实现路径,对于改变当下乡村凋零、老龄化、空心化现象,推动我国乡村振兴下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内容:首先梳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基本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产业兴旺的相关理论,指出乡村产业兴旺实现的基本路径。其次,从乡村三次产业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农林牧渔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第二产业、具有发展潜力第三产业的总量和结构现状。再次,研究乡村产业兴旺实现的基本路径之一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分析农业现代化及其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测度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使用两部门模型和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因素,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路径。接下来,研究乡村产业兴旺实现的基本路径之二产业升级具体实现路径,分析产业升级及其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利用加权平均法构造产业升级指数,利用自关联性全局Moran’s I检验产业升级空间关联性,使用广义空间回归模型(SAC)研究制约产业升级的因素,提出产业升级的具体实现路径。之后,研究乡村产业兴旺实现的基本路径之三产业融合具体实现路径,分析产业融合及其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利用投入产出法和相关系数法从供需双侧测算产业融合度,分析影响产业融合的因素,提出产业融合的具体实现路径。最后,研究乡村产业兴旺实现的基本路径之四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体实现路径,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采用2013年CHIP全国14省市4131个农户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考虑环境约束下利用索罗余值法测算农户家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索罗模型劳动、资本、土地要素配置扭曲制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使用两部门模型和实证分析得出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实现路径。本文得出主要结论:第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中心问题,是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治理有效和乡风文明的根本保障。第二,产业兴旺的实现路径应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产业升级,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1)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以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农业;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强大有力的制造业是农业现代化实现的支撑;适度推进城镇化速度,保障农民自愿流转土地情况下,严禁地方政府过度规模化强行征地。(2)乡村产业升级的实现路径:乡村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乡村产业依赖自身资源优势形成产业集群布局特征,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乡村支柱产业链延伸,发展乡村有效的循环经济模式。(3)乡村产业融合的实现路径:科学技术向农业渗透实现乡村产业融合,利用农业技术知识外溢性推动乡村产业融合,放松政府管制促进产业融合,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乡村产业融合。(4)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优化乡村劳动力配置,降低城乡劳动市场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本配置,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农民在金融市场付出高于市场利率成本;推动土地流转进程,建立全国统一乡村耕地、宅基地流转平台。本文的主要创新处点:在理论分析上,给出了产业兴旺的基本内涵;从理论模型上证明考虑环境约束下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值低于不考虑环境约束下的数值,为相关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放松朱喜等(2011)关于土地不变的假设,扩展要素配置扭曲的理论分析模型。在研究方法上,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动态地测算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使用SAC等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乡村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将不同区域之间乡村产业具有相似性以空间计量模型体现出来。在研究观点上,提出产业兴旺实现的四条基本路径:农业实现现代化、乡村产业升级、乡村产业融合和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深入研究了产业兴旺实现的具体路径。

张敏[10](2018)在《中国绿色食品影响因素及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石油化学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农业开始了现代化生产方式,生产效率提高,食品供应量增加。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伴随着的还有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因此,各国政府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承诺在食品领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美国等西方国家大力发展有机食品、自然食品等。在20世纪90年初,我国农业部提出了绿色食品概念,一方面是为人们提供高品质、安全的食品,维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是政府坚持可持续理念的体现。目前中国的绿色食品产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时期,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中国政府对绿色食品的扶持力度加大,将食品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同时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高质量的绿色食品需求不断增长,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到发展绿色食品的事业中来。但是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要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如何有效地促进绿色食品的发展以及未来市场前景是否广阔,这正是本文要研究问题。本文基于绿色食品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相关研究,结合绿色食品企业的实地调研,对提出的研究问题进行解决。首先本文先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消费者、政府、供应商和企业四个利益相关者对影响绿色食品发展的因素进行识别,然后对JASM公司专家和消费者两类群体进行实地调研,利用改进后的ISM方法(VISM)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和消费者都认为政府是绿色食品发展中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完整透明的制度系统,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同时企业提供详细信息,以便消费者了解价格组成部分。上述结论为JASM公司制定绿色食品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建议。然后基于绿色食品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以认证产品的数量、基地数量和种植面积为影响因子,运用GM(1,N)预测方法对我国绿色食品年销售额进行预测。结论显示,绿色食品年销售额呈稳步上升趋势,未来市场需求大,前景广阔;认证产品数量、基地数量和种植面积与绿色食品年销售额的增加有密切关系,因此政府和企业要加强绿色食品推广力度,同时供应商加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完善网络营销体系,增加市场供给。

二、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历程
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水平
    (二)产业相关制度体系
    (三)产业发展前景
三、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一)消费者角度
    (二)企业角度
    (三)政府角度
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问题
    (一)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二)产业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产业持续发展能力较差
    (四)相关制度体系仍不够完善
五、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建议
    (一)提升绿色消费意识,提高品牌建设水平
    (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三)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提高证后监管水平
    (四)加快绿色基地建设,积极发展龙头企业
    (五)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技术全面推广
    (六)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把握产业发展机遇
    (七)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拓展绿色食品市场
六、总结及研究展望
    第一,实证类的相关文献偏少。
    第二,文献研究的区域比较集中。
    第三,研究层次较为宏观。

(3)品牌化对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营销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消费者购买意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
        2.1.2 品牌化
        2.1.3 企业营销绩效
        2.1.4 消费者购买意愿
        2.1.5 营销渠道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品牌关系理论
        2.2.2 竞争优势理论
        2.2.3 消费者行为理论
        2.2.4 品牌价值理论
        2.2.5 品牌导向理论
        2.2.6 营销渠道管理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品牌化与营销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3.1 品牌化对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营销绩效的影响
        3.1.1 品牌化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分析
        3.1.2 品牌化对企业营销绩效的影响分析
        3.1.3 营销渠道对企业营销绩效的影响分析
    3.2 研究假设
        3.2.1 品牌化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假设
        3.2.2 品牌化对营销绩效的假设
        3.2.3 消费者购买意愿对营销绩效的假设
        3.2.4 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中介效应假设
        3.2.5 营销渠道的调节效应假设
    3.3 本章小结
4 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品牌化与营销绩效关系研究设计
    4.1 变量选取
        4.1.1 品牌化变量选取
        4.1.2 消费者购买意愿变量选取
        4.1.3 营销渠道种类变量选取
        4.1.4 企业营销绩效变量选取
    4.2 实证研究方法及工具选取
    4.3 模型设计
        4.3.1 品牌化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系模型
        4.3.2 品牌化与企业营销绩效的关系模型
        4.3.3 消费者购买意愿与营销绩效的关系模型
        4.3.4 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中介变量模型
        4.3.5 营销渠道的调节变量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品牌化对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营销绩效影响实证分析
    5.1 样本收集和数据来源
        5.1.1 样本收集
        5.1.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信效度检验
        5.2.1 信度检验
        5.2.2 效度检验
    5.3 相关性和共线性分析
    5.4 回归分析
        5.4.1 品牌化各维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5.4.2 品牌化各维度对营销绩效的影响
        5.4.3 消费者购买意愿对营销绩效的影响
        5.4.4 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中介作用
        5.4.5 营销渠道种类的调节作用
    5.5 实证研究结论
    5.6 本章小结
6 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品牌化建设的对策
    6.1 提高品牌终端表现力
        6.1.1 提升林业绿色食品的质量
        6.1.2 提高林业绿色食品的市场能见度
        6.1.3 增强品牌的活力
    6.2 促进品牌形象升级
        6.2.1 合理借助媒体
        6.2.2 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口碑
        6.2.3 加强品牌形象标准化
    6.3 丰富营销渠道种类
        6.3.1 维护传统渠道的营销模式
        6.3.2 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渠道营销模式
        6.3.3 加强营销渠道培训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消费者购买林业绿色食品偏好的调査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4)地理标志区域品牌视阈下黑龙江绿色食品品牌价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创新点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创新点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品牌概念
        2.1.2 品牌价值概念
        2.1.3 地理标志区域品牌概念
        2.1.4 绿色食品概念
    2.2 相关理论
        2.2.1 品牌价值相关理论
        2.2.2 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理论
        2.2.3 绿色食品相关理论
3 实证研究设计
    3.1 研究模型
    3.2 研究假设
        3.2.1 品牌品质与绿色食品品牌价值
        3.2.2 品牌创新与绿色食品品牌价值
        3.2.3 品牌传播与绿色食品品牌价值
        3.2.4 品牌保护与绿色食品品牌价值
        3.2.5 社会责任与绿色食品品牌价值
        3.2.6 区域品牌因素与绿色食品品牌价值
    3.3 变量测量与问卷设计
        3.3.1 变量的操纵性定义与测量
        3.3.2 问卷设计
    3.4 问卷数据收集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1.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4.2.1 信度检验
        4.2.2 效度检验
    4.3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4.3.1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4.3.2 调节效应分析
        4.3.3 假设检验总结
    4.4 对实证检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4.4.1 品牌品质与绿色食品品牌价值关系的讨论
        4.4.2 品牌创新与绿色食品品牌价值关系的讨论
        4.4.3 品牌传播与绿色食品品牌价值关系的讨论
        4.4.4 品牌保护与绿色食品品牌价值关系的讨论
        4.4.5 社会责任与绿色食品品牌价值关系的讨论
        4.4.6 区域品牌因素调节效应的讨论
5 地理标志区域品牌视阈下提升黑龙江绿色食品品牌价值的建议
    5.1 加强质量管控保障绿色食品品牌品质
    5.2 加大品牌创新投入
    5.3 拓宽品牌传播渠道
    5.4 提高品牌保护力度
    5.5 绿色食品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5.6 整合发扬区域优秀文化
    5.7 借力区域品牌认同提升品牌价值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生态文明导向下农业绿色发展的时代意蕴与实现方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和说明
    1.4 研究创新点
2 农业绿色发展的时代意蕴: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2.1 理论溯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的绿色发展思想
        2.1.1 和谐思想:“自然—社会—人”有机整体论
        2.1.2 效率思想: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绿色生产力
        2.1.3 可持续思想:辩证唯物论中的自然力思想
    2.2 理论继承与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
        2.2.1 新中国成立初期朴素绿色发展思想
        2.2.2 改革开放初期可持续发展思想
        2.2.3 21世纪前后可持续发展科学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2.2.4 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
    2.3 内涵界定:农业绿色发展的“三层次”与“三内容”
        2.3.1 农业绿色发展包含理念、手段、目的三层次
        2.3.2 农业绿色发展涵盖低碳性、经济性、安全性三方面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实践进展
    3.1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演变
        3.1.1 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孕育阶段:聚焦数量兴农(1949~2001年)
        3.1.2 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体系初建阶段:聚焦质量兴农(2002~2015年)
        3.1.3 绿色导向的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体系化阶段:聚焦绿色兴农(2016年至今)
    3.2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绿色发展的实践进展
        3.2.1 农业绿色发展形成社会共识
        3.2.2 化学投入品倒U型增长已经生成
        3.2.3 粮食安全与餐桌安全稳步提升
        3.2.4 增产不增收困境有所缓解
4 基于实证评价的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困境及制约因素分析
    4.1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及结果分析
        4.1.1 评价指标选取
        4.1.2 指标数据、权重及指数计算模型
        4.1.3 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结果分析
    4.2 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困境及制约因素分析
        4.2.1 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困境
        4.2.2 农业绿色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5 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的实现方略
    5.1 坚持党领导下的农业绿色发展理念
        5.1.1 充分认识坚持党领导下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
        5.1.2 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形成绿色自觉
    5.2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2.1 建立稳定的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体系
        5.2.2 完善绿色农产品市场体系,深拓农业多功能性
    5.3 建立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5.3.1 健全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5.3.2 构建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5.4 建设农业投入要素清洁化工程
        5.4.1 发展高效农业,推行农业低碳生产
        5.4.2 构建“资源源头管控、产地环境监控、产业准入严控”体系
    5.5 构建全社会参与机制
        5.5.1 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体系
        5.5.2 构建利益风险共建共担共享的参与机制
6 结论与进一步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6)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动力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绿色食品
        2.1.2 绿色食品产业
        2.1.3 产业动力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2.2 系统动力学理论
3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阶段及动力因素判别
    3.1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概况
        3.1.1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础条件
        3.1.2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供给现状
        3.1.3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需求现状
    3.2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3.2.1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阶段识别
        3.2.2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阶段特征分析
    3.3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动力因素判别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动力因素实证分析
    4.1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4.1.1 模型基础
        4.1.2 因果关系图
        4.1.3 系统动力学流图
    4.2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4.2.1 直观检验
        4.2.2 结构性检验
        4.2.3 灵敏性检验
    4.3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系统动力学仿真
        4.3.1 产业基本行为的仿真
        4.3.2 仿真方案设计
        4.3.3 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策略
    5.1 企业提升绿色食品供给效率
        5.1.1 促进产业集群形成
        5.1.2 加强科技创新力度
        5.1.3 适当调整绿色食品价格
    5.2 政府加强对绿色食品产业支持与管理
        5.2.1 合理分配绿色食品投资
        5.2.2 适度管理绿色食品产业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理论研究方面
        1.3.2 实证研究方面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概念界定与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2 绿色食品产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生态农业理论
第3章 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阶段
        3.1.1 起步和初级发展阶段(1990-2002 年)
        3.1.2 稳步发展阶段(2003-2007 年)
        3.1.3 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5 年)
        3.1.4 高质量发展阶段(2016 年至今)
    3.2 吉林省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主要举措
        3.2.1 完善绿色食品产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3.2.2 积极开展绿色食品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
        3.2.3 加快发展培养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3.2.4 逐步建立绿色食品产业科技支撑体系
        3.2.5 加强绿色食品安全监管
第4章 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SWOT分析
    4.1 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优势(S)
        4.1.1 气候条件优势
        4.1.2 农业资源优势
        4.1.3 地理区位及交通优势
        4.1.4 科技力量雄厚
    4.2 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劣势(W)
        4.2.1 绿色食品供给相对不足,生产管理水平有待完善
        4.2.2 供给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偏弱
        4.2.3 供给端品牌效应,科技含量,产品档次有待提升
    4.3 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机遇(O)
        4.3.1 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4.3.2 符合吉林省农业结构调整方向
        4.3.3 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潮流
        4.3.4 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
    4.4 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威胁(T)
        4.4.1 农业供给生态环境污染压力依然严重
        4.4.2 产品供给质量难以保障
    4.5 基于SWOT的战略选择
第5章 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推进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5.1 加大改革力度,加强绿色产业供给侧制度建设和投入保障
    5.2 转变发展思路,创新绿色食品供给发展模式
    5.3 提升供给质量,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品牌战略
    5.4 加大供给力度,培育新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5.5 创新供给方式,打造“互联网+绿色食品”新模式
    5.6 推进供给要素集聚,拓宽绿色食品市场渠道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瑞金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瑞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瑞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2.1.1 资源和区位优势
        2.1.2 绿色食品的规模优势
        2.1.3 绿色食品的生产优势
    2.2 瑞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2.2.1 产销脱节
        2.2.2 经济欠发达
        2.2.3 龙头企业少
    2.3 瑞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机遇分析
        2.3.1 国家和江西省政策扶持的机遇
        2.3.2 多样化的产品推广平台
        2.3.3 不断扩大的绿色食品消费需求
    2.4 瑞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挑战分析
        2.4.1 生态环境挑战
        2.4.2 绿色壁垒挑战
        2.4.3 激烈竞争和市场挑战
3 瑞金市绿色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绿色食品行业高素质劳动力缺乏
    3.2 绿色食品科技创新水平较低
        3.2.1 科技投入不足
        3.2.2 科技创新能力低
    3.3 绿色食品生产和品牌意识不强
        3.3.1 食品的绿色生产意识不强
        3.3.2 品牌意识差、市场开发不足
    3.4 绿色食品产业监管有待加强
        3.4.1 绿色食品标志使用不规范
        3.4.2 绿色食品质量监管有待加强
    3.5 绿色食品的服务体系不健全
        3.5.1 绿色食品生产有关制度不完善
        3.5.2 政府的项目扶持相对不足
4 推进瑞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4.1 加强绿色食品产业支撑体系建设
        4.1.1 注重高素质劳动力引进培养,加强劳动力和人才支撑
        4.1.2 加大绿色食品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4.1.3 构建完善的食品流通体系,加强配送销售支撑
        4.1.4 加强生产支撑,加速构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4.2 打造具有瑞金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体系
        4.2.1 着力构建绿色种养殖业基础
        4.2.2 重点发展优势绿色食品加工业
        4.2.3 积极培育绿色食品关联产业
    4.3 探索多元化的绿色食品生产模式
        4.3.1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模式
        4.3.2 引导绿色食品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
        4.3.3 推进“一村一品”的差异化发展模式
    4.4 加强绿色食品产业监管和服务能力建设
        4.4.1 规范绿色食品商标
        4.4.2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实现路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与展望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乡村产业
        2.1.2 农业现代化
        2.1.3 乡村产业升级
        2.1.4 乡村产业融合
        2.1.5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乡村产业
        2.2.2 农业现代化
        2.2.3 乡村产业升级
        2.2.4 乡村产业融合
        2.2.5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第3章 乡村振兴与产业兴旺相关理论
    3.1 乡村振兴与乡村振兴战略
        3.1.1 乡村振兴
        3.1.2 乡村振兴战略
    3.2 产业兴旺及相关理论
        3.2.1 产业兴旺
        3.2.2 产业兴旺相关理论
    3.3 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3.4 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路径
        3.4.1 农业实现现代化
        3.4.2 乡村产业升级
        3.4.3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3.4.4 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第4章 乡村产业现状分析
    4.1 乡村产业总量与结构现状分析
        4.1.1 乡村产业总量现状分析
        4.1.2 乡村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4.2 乡村农业总量与结构现状分析
        4.2.1 乡村农业总量现状分析
        4.2.2 乡村农业结构现状分析
    4.3 乡村工业与建筑业总量与结构现状分析
        4.3.1 乡村工业与建筑业总量现状分析
        4.3.2 乡村工业与建筑业结构现状分析
    4.4 乡村第三产业总量与结构现状分析
        4.4.1 乡村第三产业总量现状分析
        4.4.2 乡村第三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第5章 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现代化实现路径实证分析
    5.1 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5.1.1 农业现代化
        5.1.2 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5.2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5.2.1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5.2.2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5.3 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5.3.1 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5.3.2 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4 农业现代化实现路径
        5.4.1 土地制度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5.4.2 农业技术应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动力
        5.4.3 适度城镇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支撑
        5.4.4 培育乡村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5.4.5 工业化与农业互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支柱
第6章 基于乡村振兴的产业升级路径实证分析
    6.1 乡村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6.1.1 乡村产业升级
        6.1.2 乡村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6.2 乡村产业升级现状分析
        6.2.1 数据来源及测算方法
        6.2.2 乡村产业升级现状分析
    6.3 乡村产业升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6.3.1 乡村产业升级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构建
        6.3.2 乡村产业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3.3 乡村产业升级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分析
    6.4 乡村产业升级实现路径
        6.4.1 转向技术密集型是乡村产业升级的引擎
        6.4.2 产业集群布局是乡村产业升级的核心
        6.4.3 延伸主导产业链是乡村产业升级的关键
        6.4.4 培育循环经济是乡村产业升级的方向
第7章 基于乡村振兴的产业融合路径实证分析
    7.1 乡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7.1.1 乡村产业融合
        7.1.2 乡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7.2 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现状分析
        7.2.1 农业内部产业融合现状分析
        7.2.2 农业与现代工业融合现状分析
        7.2.3 农业与高新技术渗透融合现状分析
        7.2.4 农业与服务业交叉融合现状分析
        7.2.5 农业与电子商务融合现状分析
    7.3 乡村产业融合影响因素分析
        7.3.1 技术创新和外溢影响因素分析
        7.3.2 政府管理体制影响因素分析
        7.3.3 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7.4 乡村产业融合实现路径
        7.4.1 科技交叉渗透是产业融合的根本
        7.4.2 技术知识外溢是产业融合的动因
        7.4.3 放松政府管制是产业融合的前提
        7.4.4 适应市场需求是产业融合的方向
第8章 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提升路径实证分析
    8.1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8.1.1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8.1.2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8.2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分析
        8.2.1 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8.2.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8.2.3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实证分析
    8.3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8.3.1 劳动配置扭曲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
        8.3.2 资本配置扭曲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
        8.3.3 土地配置扭曲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
    8.4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
        8.4.1 优化要素配置的理论分析
        8.4.2 优化要素配置的实证分析
第9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1.1 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9.1.2 产业兴旺实现路径
    9.2 实现产业兴旺路径的政策建议
        9.2.1 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9.2.2 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9.2.3 完善财政金融支农政策
        9.2.4 推进农业科技技术进步
        9.2.5 引导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9.2.6 鼓励乡村大众创新创业
        9.2.7 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10)中国绿色食品影响因素及市场前景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绿色食品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2.1.1 绿色食品内涵及研究现状
        2.1.2 绿色食品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现状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相关研究综述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简介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相关研究现状
    2.3 研究方法相关研究综述
        2.3.1 ISM方法相关研究现状
        2.3.2 GM(1,N)灰色预测方法相关研究现状
    2.4 文献述评
    2.5 本章小结
3 绿色食品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3.1 绿色食品影响因素识别
        3.1.1 消费者方面
        3.1.2 政府方面
        3.1.3 供应商方面
        3.1.4 企业方面
    3.2 绿色食品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VISM方法
    3.3 基于VISM方法的绿色食品影响因素案例分析
        3.3.1 案例背景
        3.3.2 VISM建模过程
        3.3.3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前景预测
    4.1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4.1.1 绿色食品产业规模分析
        4.1.2 绿色食品产品结构分析
        4.1.3 绿色食品销售额分析
    4.2 灰色预测模型
        4.2.1 灰色模型可行性分析
        4.2.2 GM(1,N)模型建立
        4.2.3 灰色预测模型的检验
    4.3 绿色食品市场前景预测
        4.3.1 影响因素分析
        4.3.2 GM(1,N)预测模型建模
        4.3.3 GM(1,N)预测模型检验
        4.3.4 GM(1,N)模型预测
    4.4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和建议
        5.1.1 主要结论
        5.1.2 主要建议
    5.2 研究创新点
    5.3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影响因素的企业调查问卷
附录B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影响因素的消费者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J]. 孟枫平,祝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2]绿色食品企业数字能力、组织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实证研究[D]. 柳振龙.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
  • [3]品牌化对林业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营销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消费者购买意愿[D]. 宋琦媛.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4]地理标志区域品牌视阈下黑龙江绿色食品品牌价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陈宁宁.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2)
  • [5]生态文明导向下农业绿色发展的时代意蕴与实现方略[D]. 李学敏.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4)
  • [6]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动力因素研究[D]. 马桂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7]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D]. 章海源. 吉林大学, 2019(03)
  • [8]瑞金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 刘文略.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9]基于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实现路径实证研究[D]. 徐腊梅. 辽宁大学, 2019(07)
  • [10]中国绿色食品影响因素及市场前景预测研究[D]. 张敏.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