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雾化对大鼠哮喘模型γ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梁学玲[1](2021)在《喘康贴对哮喘大鼠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拟运用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喘康贴治疗哮喘的作用靶标,并对其进行互作网络分析,找到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基因,并进行生物学过程分析及信号通路分析;通过动物实验收集肺组织标本进行全转录组测序,鉴定哮喘的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闭合环状结构的非编码RNA(circ RNA)、微小非编码RNA(mi RNA)及差异表达信使RNA(m RNA),构建哮喘相关的竞争性内源RNA(ce RNA)网络,为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关的潜在靶标及信号通路;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全转录组测序初步阐释喘康贴治疗哮喘的“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以便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方法(1)借助TCMSP数据库根据最常用的筛选规则(OB≥30%,DL≥0.18)进行筛选,并查阅相关文献初步确定喘康贴的主要化合物及相关靶标;整合Dis Ge NET、CTD、Gene Card、TTD、Drug Bank、OMIM、Pharm GKB疾病数据库筛选哮喘相关靶标;通过STRING在线网站,得到核心靶标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文件;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潜在靶标-疾病”网络及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网络分析工具,筛选出关键作用靶标并进行网络模块化分析;基于Metascape数据库筛选潜在靶标显着富集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2)将18只雄性清洁SD大鼠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经过致喘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6只,经过激发诱喘及穴位贴敷治疗后,在麻醉状态下分离右肺中叶,运用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哮喘差异表达的circ RNA、lnc RNA、mi RNA及m RNA,通过差异表达分析及非编码RNA靶基因预测,最终构建ce RNA调控网络,并对ce RNA调控网络中的m RNA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对于非编码RNA,其功能注释由与其直接相连的m RNA的功能决定),得到ce RNA调控网络中显着富集的基因功能和通路。(3)将网络药理学与全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及验证,得到喘康贴治疗哮喘的作用靶标及相关信号通路,为分析作用机制提供依据。结果(1)网络药理学:共筛选到喘康贴主要化合物成分73个,对应相关靶标235个;收集到哮喘相关靶标484个;将两者进行映射,共得到86个核心靶标;通过STRING在线网站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共239对,经过分析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CXCL8)、转录因子AP-1(JUN)、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B)为网络中的关键作用靶标;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表明:喘康贴治疗哮喘主要通过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17(Th17)分化调控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1(Th1)和辅助性T细胞2(Th2)细胞分化等与抗炎、调节免疫相关的通路发挥作用。(2)全转录组测序:共得到69个mi RNA、884个m RNA、173个lnc RNA、134个circ RNA。经过过滤筛选潜在存在相互作用的ce RNA,构建了lnc RNAmi RNA-m RNA、circ RNA-mi RNA-m RNA调控网络,并对网络中的m RNAs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其主要参与MAPK信号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蛋白质消化吸收(Protein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TNF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IL-1B与IRF1均富集在此通路上,具体见图11)、P53信号通路(P53 signaling pathway)、IL-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哮喘(Asthma)等与抗炎、免疫调节、疾病相关的通路中发挥作用。(3)比较验证:将网络药理学潜在靶点与ce RNA网络中的m RNA取交集并进行分析,发现白细胞介素1β(IL-1B)和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在网络中起重要作用;并对网络药理学与ce RNA网络中的通路取交集,发现与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有关。结论(1)喘康贴干预哮喘涉及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2)ce RNA调控机制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为哮喘后续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3)根据研究结果分析,IL-1B、IRF1是哮喘相关的关键基因,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治疗哮喘的潜在靶点;(4)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与抗炎、调节免疫相关的通路与哮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为哮喘的治疗开辟新途径。
杨月容[2](2021)在《两种不同配方“冬夏并治”穴位敷贴治疗哮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不同配方“冬夏并治”穴位敷贴治疗哮病的疗效,探讨一种疗效确切、皮肤反应小的敷贴配方。方法:依据随机、对照和重复的三大原则,采用组间对照和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纳入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冬夏并治”穴位敷贴治疗,两组除敷贴配方不同外,其余试验方法均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哮喘年急性发作次数、年感冒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日间症状评分、哮喘夜间症状评分、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皮肤反应的差异,分析疗效与配方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哮喘年急性发作次数、年感冒次数均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主要症候积分、中医次要症候积分、哮喘日间症状评分、哮喘夜间症状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ACT评分、AQLQ总评分、AQLQ活动受限评分、AQLQ哮喘症状评分、AQLQ心理状况评分、AQLQ对刺激原的反应评分、AQLQ对自身健康的关心评分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提示“冬夏并治”穴位敷贴能减少哮喘患者年急性发作次数及年感冒次数,改善哮喘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敷贴的两种配方均有效。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减少哮喘年急性发作次数及年感冒次数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主要症候积分、中医次要症候积分、哮喘日间症状评分、哮喘夜间症状评分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ACT评分、AQLQ总评分、AQLQ活动受限评分、AQLQ哮喘症状评分、AQLQ心理状况评分、AQLQ对刺激原的反应评分、AQLQ对自身健康的关心评分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敷贴1号配方与敷贴2号配方疗效无明显差异。在皮肤反应方面,对照组皮肤灼热、瘙痒、疼痛、红斑、水泡评分及皮肤反应总评分均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三伏贴后皮肤灼热、瘙痒、疼痛、水泡评分及皮肤反应总评分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1),两组患者皮肤红斑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三九贴后皮肤灼热、疼痛、红斑、水泡评分及皮肤反应总评分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照组皮肤反应显着强于观察组,即1号配方皮肤反应显着强于2号配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冬夏并治”穴位敷贴能够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减少哮喘年急性发作次数及年感冒次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2)“冬夏并治”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两种配方均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反应,但1号配方皮肤反应程度显着强于2号配方。(3)“冬夏并治”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两种配方疗效相当,为追求较轻的皮肤反应,2号配方值得推广。
李中浩[3](2021)在《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中风病与西方医学体系中的脑血管病相似,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科急危重症。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及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机械取栓能够有效开通闭塞血管,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但部分患者由于存在禁忌症、就医不及时等原因未能接受到这些治疗。因此,需要寻找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治疗中风病已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中风病诊断和辨证论治标准。随着对中风病认识的不断加深,王永炎院士强调在中风病中应注意毒邪的致病作用,建议在治疗时加入解毒类方药。痰热清注射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水牛角和熊胆粉组成,长于清热解毒,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人员发现,伴有肺部感染的中风病患者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后,不仅咳嗽、发热等症状得到改善,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也较快。痰热清注射液的组方思路与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相似,因此,从毒邪致病的角度推测痰热清注射液解毒开窍的功效,可能对中风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一些早期的临床研究也发现,痰热清注射液能够促进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目的:探索痰热清注射对中风病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1.在临床研究中,我们采用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方法,对已发表的关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检索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截止到2021年1月1日收录的关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同时对文献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2.在实验研究中,我们首先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痰热清注射液中有效成分治疗中风病的生物学机制进行探索。根据已发表的文献收集痰热清注射液中的已检测到的化合物成分,计算这些化合物的QED值,选择其中大于0.18的做为潜在有效成分。检索PubChem中这些有效成分的药物靶标。将这些靶标与数据库中检索到的已知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做交集,得到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分析这些药物靶标之间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并进行生物学注释。然后,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梗死动物模型,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评价不同剂量痰热清注射液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尼氏染色评价梗死模型的病理学特征。最后,使用WB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从网络药理学得出的apel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的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中共纳入了 11篇文献,涉及955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痰热清注射液对降低中风病或伴肺部感染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MD=-5.45,95%CI:-10.82~-0.09。MD=-2.37,95%CI:-3.49~-1.26,P<0.05)。对提高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分(MD=14.90,95%CI:8.84~20.96,P<0.05)、肢体运动功能(MD=7.39,95%CI:2.74~12.04,P<0.05)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虽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MD=12.95,95%CI:-1.02~26.92,P<0.05)。纳入研究的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且存在较大的异质性。2.在网络药理学研究中,痰热清注射液的81个有效成分共检索到663个药物靶标,在有效成分-药物靶标网络图中,度值最大的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度值最大的药物靶标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其中有116个为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这116个药物靶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中重要的靶点有白蛋白、细胞肿瘤抗原p53、白细胞介素-8等。生物学功能注释结果显示,这些靶点涉及胆汁分泌、药物代谢、化学致癌、肝病和apelin信号通路等227个通路;脂肪酸合成与代谢、外来化学物质代谢和细胞对药物反应等3258个生物过程;核受体活性、血红素结合反应、丝氨酸型肽酶活性等442个分子功能;排名靠前的有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复合物、膜筏、突触后膜等222个细胞组分。在脑梗死大鼠模型中,可见梗死部位水肿,空泡形成,细胞死亡。而腹腔注射液低剂量痰热清注射液(2.5ml/kg,每6小时1次)能够明显减少大鼠脑梗死24小时后的梗死体积,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WB结果显示,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后APJ/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蛋白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着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 比例显着上升,caspase8蛋白含量显着减少;自噬相关蛋白LC3 Ⅱ/LC3Ⅰ比例显着下降;NeuN蛋白含量显着增加,GFAP蛋白含量显着减少。蛋白改变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中风病特别是脑梗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治疗脑梗死的机制可能与激活apelin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等有关。但这些研究较为粗浅,需要更高质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来明确痰热清注射液对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和药理机制。
律广富,王永宽,马超,王玉宝,林喆,钟南方,林贺,黄晓巍[4](2020)在《小儿治哮灵片对幼年大鼠哮喘的干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小儿治哮灵片对幼年大鼠哮喘模型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幼年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醋酸地塞米松(阳性药,1 mg/kg)组和小儿治哮灵片低、中、高剂量(0.32、0.64、1.28 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以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制备幼年大鼠哮喘模型。造模第8天开始ig给药,每天给药1次,给药至造模3周,对照组和模型组ig给予蒸馏水。记录各组大鼠引喘潜伏期并进行行为学评分;检测肺脏器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幼年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5、IL-6、免疫球蛋白E(IgE)、γ-干扰素(IFN-γ)、核转录因子(NF-κB)的水平以及肺泡灌洗液中IFN-γ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儿治哮灵片高、中、低剂量组引喘潜伏期及哮喘行为评分均显着下降(P<0.05、0.01);肺脏器指数显着下降(P<0.05);血清IL-4、IL-5、IL-6、IgE、NF-κB水平均显着下降(P<0.01);血清与肺泡灌洗液中IFN-γ水平显着升高(P<0.01)。结论小儿治哮灵片抗哮喘作用可能与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林成创[5](2020)在《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最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据统计,哮喘作为一个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影响3亿左右人口,不同国家和地区患病率有所不同,中国大陆地区哮喘患病率为1.24%,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且多数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欠佳,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治疗哮喘的一线药物仍以糖皮质激素为主,此类药物虽可以相对较好地控制哮喘,但该类药物治疗周期长,长期使用可引起多种副作用。此外,仍有约40%哮喘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临床治疗亟需新研发的、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发现Th17/Treg细胞失衡在哮喘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课题使用卵清蛋白(OVA)及氢氧化铝(AL(OH)3)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激发的方式建立BALB/c小鼠哮喘气道炎症模型,以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rLZ-8)进行干预,并与正常小鼠、模型组小鼠及地塞米松干预组小鼠对比,明确rLZ-8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同时使用rLZ-8对体外培养小鼠脾脏T细胞进行干预,观察其对T细胞增殖分化影响,探究rLZ-8对哮喘的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以期为哮喘的更多治疗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rLZ-8对小鼠哮喘的缓解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建立小鼠哮喘气道炎症模型和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将BALB/c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地塞米松注射液(DEX)组,rLZ-8组,每组8只。以OVA和AL(OH)3混合致敏液在第0、7、13天腹腔注射致敏,第19天至32天予OVA溶液雾化激发的方法诱导建立哮喘模型,并从第19天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DEX、rLZ-8等对应药物干预2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IL-17A、IL-10、IFN-γ和IL-4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浸润等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成熟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CD11c和CD8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小鼠脾脏细胞中CD11c-CD80+成熟DC和CD11c+CD86+成熟DC的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小鼠脾脏细胞中CD4+IFN-γ+Th1细胞、CD4+IL-4+Th2细胞、CD4+IL-17A+Th17细胞、CD4+Foxp3+ Treg细胞的比例。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中转录因子T-bet、IFN-γ、ROR γ t、Foxp3 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 检测肺组织中 STAT3 信号通路表达。2.rLZ-8对哮喘相关T细胞的调节作用分选BALB/c小鼠脾脏CD3+T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Annexin V/PI法检测rLZ-8对T细胞的毒性并得到实验用药的安全浓度。用CD3CD28抗体刺激CD3+T细胞活化并给予DEX和rLZ-8干预后,采用ELISA法检测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 β、IL-10和TGF-β 1的表达水平。CFSE标记CD3+T细胞后刺激诱导分化,予DEX和rLZ-8干预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IL-17A+Th17细胞的比例,采用Real-time PCR检测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 γ t表达水平,以研究Th17细胞分化情况。流式分选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用CFSE标记CD4+CD25+Treg细胞后进行体外培养并予DEX和rLZ-8干预,然后流式细胞术测定Treg细胞增殖情况。体外诱导CD4+CD25-T细胞分化为Treg,并予DEX和rLZ-8干预,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Foxp3+Treg细胞比例以研究Treg细胞分化情况,并提取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STAT3蛋白在各组T细胞中的表达。依据计量资料的正态性,使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组间比较采用Dunnett’ sT3法或者LSD法,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rLZ-8对小鼠哮喘的缓解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肺组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OVA诱导建立哮喘模型组小鼠肺部病理出现明显哮喘气道炎症特征,HE染色结果显示rLZ-8和DEX减轻了小鼠气道炎性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LZ-8和DEX减少了肺部成熟DC(P<0.01)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P<0.01),流式检测也显示rLZ-8降低了哮喘小鼠脾脏中成熟DC细胞(CD11c+CD86+和 CD11c+CD80+DC)的比例(P<0.01)。rLZ-8降低了哮喘小鼠BALF上清液IgE的表达水平(P<0.01)和Th17细胞主要效应因子IL-17A的表达水平(P<0.01),并提高Treg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P<0.01),但未改变Th1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的水平(P>0.05)。哮喘小鼠肺组织Real-time PCR显示rLZ-8降低了小鼠的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水平(P<0.01)并提高Treg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P<0.05),但对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的水平及Th2相关转录因子GATA3的水平则无影响(P>0.05)。rLZ-8下调小鼠脾脏中CD4+IL-17A+Th17细胞的比例并上调CD4+Foxp3+Treg细胞的比例(P<0.01),但对CD4+IL-4+Th2细胞和CD4+IFN-γ+Th1的细胞比例无显着影响(P>0.05)。此外,rLZ-8抑制肺组织中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2.rLZ-8对T细胞调节作用的体外研究rLZ-8抑制了 CD3+T细胞培养液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 β的表达(P<0.01),促进了 Treg细胞因子IL-10和TGF-β 1的表达,(P<0.01)。在体外刺激CD3+T细胞活化的研究中发现rLZ-8降低了 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 y tmRNA的表达水平和CD4+IL-17A+Th17细胞的比例(P<0.01),并抑制了 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说明Th17细胞的免疫应答受到抑制。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研究和CD4+CD25-T细胞体外分化研究中,发现rLZ-8不能促进CD4+CD25+T细胞的增殖(P>0.05),但是可以诱导CD4+CD25-T细胞向CD4+Foxp3+Treg的分化(P<0.01),而DEX则表现为促进CD4+CD25+T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但不诱导Treg分化(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揭示了rLZ-8具有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方面的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表现为抑制了 Th17细胞的增殖活化及转录因子ROR γ t、细胞因子IL-17A的释放,同时促进了 CD4+Foxp3+Treg的分化及其转录因子Foxp3和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并抑制了 DC成熟,从而发挥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免疫调节作用。因此,有良好免疫调节功能的rLZ-8具备成为哮喘治疗药物的可能。
屈悦[6](2020)在《白芥子散穴位贴敷对哮喘大鼠免疫因子的调控与免疫系统相关通路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拟从白芥子散对哮喘大鼠免疫因子的调控角度,以及通过全转录组测序建立基因功能表达谱数据库,筛选与哮喘大鼠免疫系统相关通路,为白芥子散穴位贴治疗哮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进行预实验,通过病理学观察肺组织相关病理改变,镜下观察模型组肺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的浸润,并存在肺泡与间质充血、水肿现象,证明造模成功。继而进行正式实验。将雄性清洁SD大鼠36只,46周龄,体重(150±20),按均衡随机法(按体重分层)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给药组内分为三个不同剂量组:高剂量给药组(C组)、中剂量给药组(D组)、低剂量给药组(E组),每组实验动物6只,剩余一组大鼠备用。第1天,模型组、三个不同剂量给药组两共四组分别用新鲜配制的OVA,100mg辅以氢氧化铝凝胶200mg及生理盐水1ml混悬液在大鼠两腹股沟、后足跖,共4点做皮下注射,每点0.2ml,同时腹腔注射0.2ml,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第1524天三个给药组开始进行白芥子贴贴敷治疗,穴位贴敷前用8%硫化钠在穴位处脱毛,将药丸放在医用脱敏胶贴上,分别贴于大鼠肺俞(双)、定喘、膻中、膏肓(双)处,每天1次,每次贴敷24h,贴敷治疗后,将给药组致敏的大鼠置于密闭容器内用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1%OVA生理盐水悬液,每天30min,进行激发诱喘1次,连续10天。模型组6只大鼠予以空白贴敷,处理方法同给药组。正常组、备用组自由进食常规饲料和水。第25天处死大鼠,采集肺组织标本完成病理检测,并进行RNA的提取及鉴定、全转录组测序的检测,并筛选与哮喘大鼠免疫系统相关通路。结果1.镜下观察病理切片,可以发现:正常组大鼠肺泡结构正常,肺泡壁厚度呈正常状态;模型组可见肺泡壁结构明显受损,可见大量黏膜上皮细胞脱落,黏液栓分泌增多,符合哮喘的病理学表现,由此证明造模成功。模型组与三个给药组进行对比:高剂量组支气管管腔未见明显狭窄,肺泡区域的炎性细胞浸润也明显减少;中剂量组可见部分肺泡壁呈增厚状态,支气管腔狭窄程度也出现减轻;低剂量给药组肺泡腔较模型组稍有变大,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缓解。通过比较,白芥子散高剂量给药组在治疗后症状明显得到改善;中低剂量组也均有改善,但效果不及高剂量给药组。由此可以看出,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有明显疗效,且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更佳。2.对各组大鼠肺组织MMP-9灰度值测定,实验结果分析: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MMP-9灰度值明显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肺组织中MMP-9灰度值明显升高(P<0.01);对各组大鼠肺组织IL-4灰度值进行测定结果分析: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IL-4灰度值明显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高、中、低剂量组IL-4灰度值明显升高(P<0.001);对各组大鼠肺组织TGF-β1灰度值分析: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TGF-β1灰度值显着下降(P<0.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高剂量组TGF-β1灰度值(P<0.001),给药组中剂量组TGF-β1灰度值(P<0.05),给药组低剂量组TGF-β1灰度值与模型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3.取大鼠肺组织提取RNA,进行全转录基因测序,通过全转录组数据,在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找到401,381,402个差异表达的mRNA,通过趋势分析,将所得差异mRNA进一步通过趋势分析进行筛选,得到206个随着剂量变化而表达持续变化的基因,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通过条件筛选,白芥子散治疗哮喘主要涉及的功能条目有辅因子代谢过程、解剖结构形态发生、免疫系统过程、细胞凋亡等,且白芥子散在免疫系统方面主要通过IL-17信号通路、造血细胞谱系、Th17细胞分化、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h1和Th2细胞分化等18条相关通路治疗哮喘。结论1.哮喘大鼠在行为学以及病理学方面均有明显改变,揭示了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效果显着。2.大鼠肺组织中免疫因子MMP-9、IL-4及TGF-β1灰度值检测,哮喘大鼠肺组织中MMP-9、IL-4及TGF-β1数值均上升,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后,三个指标均呈下降趋势,高剂量给药组三个指标数值下降最多,说明白芥子散对哮喘治疗有效,且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更佳。3.大鼠肺组织全转录基因测序数据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白芥子散治疗哮喘主要涉及的功能条目主要有辅因子代谢过程、解剖结构形态发生功能、免疫系统过程、细胞凋亡等方面;KEGG富集分析:白芥子散在免疫系统方面主要通过IL-17信号通路、造血细胞谱系、Th17细胞分化、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h1和Th2细胞分化等18条相关通路治疗哮喘。
郭亚娇[7](2020)在《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对C57BL/6哮喘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是珍贵的药用植物,与一些药食同源性中药一起使用,制成复方制剂,更能发挥铁皮石斛的功能。本课题采用铁皮石斛及几种药食同源植物制备成铁皮石斛复方制剂。通过对C57BL/6哮喘模型小鼠灌胃铁皮石斛复方制剂探讨其对模型小鼠肺功能,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并用甘草粉作为阳性对照。结果如下:1、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对哮喘小鼠肺功能的影响: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哮喘小鼠在灌胃35天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后得到改善。哮喘模型小鼠与铁皮石斛复方制剂灌胃小鼠相比,体质量无显着差异。模型组小鼠与正常组小鼠相比,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质量及脏器比降低(p<0.001),而铁皮石斛复方制剂灌胃组免疫器官质量及脏器比相比于模型组则有所升高,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从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对小鼠肺泡灌洗液(Bronebial alveolar lavage fluld,BAL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中分析,铁皮石斛复方制剂能够提高哮喘小鼠SOD、CAT、T-AOC水平,且对比发现,SOD和T-AOC水平中剂量组提高最明显,与模型组相比SOD、T-AOC分别提高68.34%、101.08%,而CAT活性提高则是高剂量组最优,提高了58.64%,说明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可以提高小鼠肺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维持氧自由基生成与清除的动态平衡;对小鼠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分类与计数以及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发现,灌胃组中剂量效果最为明显,中剂量组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与模型组相比分别下降43%、68.49%、51.75%、60.00%,同时铁皮石斛复方制剂灌胃中、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现象减轻,支气管管腔完整,说明铁皮石斛复方制剂能够改善哮喘小鼠气管炎症,改善小鼠肺功能。2、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对哮喘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铁皮石斛复方制剂灌胃组小鼠血清SOD、CAT、T-AOC水平均提高,且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SOD和CAT活性升高显着(p<0.01),分别为84.46%、61.29%,T-AOC活性升高极其显着(p<0.001),为111.79%;免疫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铁皮石斛复方制剂灌胃组中剂量效果最好,IL-5、NF-κB、转录因子GATA-3和RORγt的表达量与模型组比分别下调64.06%、65.95%、58.43%、25.65%,IFN-γ和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量则分别上调173.07%、18.75%。结果证明铁皮石斛复方制剂能够通过提高哮喘小鼠血清抗氧化能力,参与Th1、Th2、Th17以及NF-κB的代谢途径改善小鼠气管炎症,从而提高小鼠的免疫力。3、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对哮喘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对各组小鼠的肠道内容物提取总DNA,进行测序分析,从而把6组小鼠肠道菌群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哮喘小鼠和灌胃组以及正常组肠道菌群均有差异,其中比较明显的有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艾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理研菌属(Rikenella)和柔嫩梭菌属(Faecalibaculum),哮喘组小鼠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高于正常组17.29%,而艾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和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低于正常组3.36%、0.72%,灌胃组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剂量有着明显关系,低剂量组肠道菌群群落最接近正常组,与正常组相比,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和艾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比例分别增加10.35%、6.09%。聚类分析发现模型组与正常组聚为一类,可能是因为模型组后期恢复期比较长。以上结果说明,铁皮石斛复方制剂能够调节小鼠肠道菌群,而且它的作用可能超过了哮喘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马冲[8](2020)在《苗青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总结及金沸止咳汤调控TRPV1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以慢性咳嗽为特征的哮喘亚型,可以被说话、灰尘及刺激性气味等因素诱发甚至加重,无喘息气短等呼吸道症状,但具有气道高反应性。现代医学主要通过吸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以及抗炎等治疗。但是部分病人治疗效果不佳,未能改善气道敏感性,长期咳嗽对CVA患者的工作与生活产生诸多影响,并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导师苗青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以及科研工作多年,在CVA的中医药治疗方面经验丰富,总结出CVA以外感、内伤为要的证治理论,临床疗效显着。通过跟师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导师从外感与内伤方面论治CVA的经验,并选取导师从外感论治CVA的常用处方(金沸止咳汤)进行动物实验探索,以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为切入点,深入研究CVA与TRPV1相关的机理,以及金沸止咳汤治疗CVA大鼠的疗效。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整理代表性古籍中对久咳久嗽理法方药的记载,融会贯通近现代中医名家治疗咳嗽、久咳嗽的思想经验,并将当代中医学家对CVA的认识与治疗归类为风咳、寒咳、燥咳、痰瘀咳嗽、肝咳、脾咳、肾咳进行论述。第二部分苗青教授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总结目的:通过整理导师苗青教授从外感内伤角度治疗CVA的经验,深入领会导师从内外邪气辨治CVA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通过跟随导师抄方学习、整理导师临床验案以及导师教学讲授,结合古籍探索及现代文献研究,总结导师从外感与内伤方面论治CVA的思路与方法,并附验案加以佐证。结果:导师认为CVA因于外感邪气者以风、寒、湿、燥之邪为主,CVA因于内伤者则以肝、脾、肾功能失调为主。外感六淫,感受风邪者,以疏风止咳为法,止嗽散加减;感受寒邪者,治以温润散寒止咳,金沸草散合止嗽散加减;感受湿邪者,治以化湿止咳,麻杏苡甘汤加味;感受燥邪者,治以疏风润燥止咳,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为主方。内邪干肺,邪郁少阳,肝气犯肺者,治以疏肝止咳,小柴胡汤合止嗽散为用;脾虚及肺者,治以健脾化痰止咳,四君子汤加味;肾阳亏虚者,以温肾止咳为法,二仙汤加味。结论:导师苗青教授认为,CVA患者的辨治有外感与内伤之别,要关注患者的受邪途径,虽以散邪止咳为法,但有内外邪气之分。第三部分金沸止咳汤调控TRPV1的机理研究目的:通过金沸止咳汤调控TRPV1的动物实验,探索TRPV1在CVA发病中的机制,以及金沸止咳汤治疗CVA大鼠的疗效与机制。方法:根据随机法将126只健康雄性大鼠分为7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糖皮质激素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TRPV1拮抗剂组。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参照文献方案建立大鼠CVA模型:第1天,每鼠以当日配制的卵蛋白氢氧化铝溶液,分别取10点(大鼠两后足跖、腹股沟、腰、背、颈部),每点皮下注射0.05ml,同时腹腔注射0.5ml,共计1ml;第8天重复上述操作,加强致敏;从第15天起,将大鼠置于自制透明雾化玻璃箱(50cm × 50cm × 30cm)内,每6只一组,给予1%(10mg/ml)卵蛋白溶液超声雾化激发20min,共10天,以激发CVA。TRPV1拮抗剂组在检测各项指标前3h、2h、1h,分别以10μmol/L的Capsazepine溶液雾化10min进行干预;其余给药组在末次卵蛋白溶液雾化激发后24h开始灌胃给药,连续28天。达到给药周期后,进行气道阻力检测,获得气道阻力值;之后获取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剪取大鼠主支气管及肺组织标本。各组大鼠以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c cationic protein,ECP)、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含量;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 eosin staining,HE染色)将大鼠气管及肺组织进行染色处理,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形态学改变;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TRPV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大鼠主支气管及肺组织的病理学观察:空白对照组大鼠主支气管黏膜上皮连续完整,管壁及周围组织基本无炎症细胞浸润,管腔内基本无脱落细胞;镜下见肺组织中细支气管及肺泡结构清晰完整,观察细支气管黏膜上皮完整,基本无脱落细胞,管周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主支气管黏膜上皮欠连续、不完整,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管壁及周围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细支气管管壁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管腔内可见分泌物,肺泡间隔增宽,部分肺泡融合。各给药组大鼠主支气管黏膜上皮基本连续完整,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程度、管壁及周围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大鼠不同程度减轻;镜下见细支气管管腔结构较完整,肺泡结构较完整,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气道上皮脱落程度、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2)各组大鼠行为学特征:空白对照组无特殊行为学异常;模型组大鼠在卵蛋白致敏后,出现呼吸较快,腹部四肢轻微抽动等行为;卵蛋白雾化激发后,出现呼吸加快、挠鼻、排尿排便等表现,随着卵蛋白雾化次数增加,大鼠精神状态逐渐变差,毛发逐渐蓬松,毛发光泽度逐渐降低,体重增长速度减缓或体重减轻;各给药治疗组大鼠服药后,一般状态较模型组有所好转。(3)各组大鼠气道阻力检测:生理盐水状态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呼气相气道阻力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呼气相气道阻力降低(P<0.05)。静脉注射乙酰胆碱(0.025mg/kg、0.05mg/kg、0.2mg/kg)状态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呼气相阻力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呼气相气道阻力降低(P<0.05)。静脉注射乙酰胆碱(0.1mg/kg)状态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呼气相气道阻力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TRPV1拮抗剂组大鼠呼气相气道阻力降低(P<0.05),其余给药组大鼠呼气相气道阻力有降低趋势(P>0.05)。(4)大鼠血清ECP、IL-4、IL-5、TGF-β1含量:ECP:模型组大鼠血清ECP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各给药组血清ECP水平明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IL-4:模型组大鼠血清IL-4水平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TRPV1拮抗剂组血清IL-4水平降低(P<0.05);其余给药组血清IL-4水平有降低趋势(P>0.05)。IL-5:模型组大鼠血清IL-5水平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各给药组血清IL-5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TGF-β1: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水平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各给药组血清TGF-β1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5)大鼠肺泡灌洗液ECP、IL-4、IL-5、TGF-β1含量:ECP: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泡灌洗液ECP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肺泡灌洗液ECP水平有下降趋势(P>0.05)。IL-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泡灌洗液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肺泡灌洗液IL-4水平明显降低(P<0.01)。IL-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泡灌洗液IL-5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肺泡灌洗液IL-5水平降低(P<0.05),其余给药组大鼠肺泡灌洗液IL-5水平明显降低(P<0.01)。TGF-β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泡灌洗液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低剂量组大鼠肺泡灌洗液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1),糖皮质激素组、中药中剂量组、TRPV1拮抗剂组肺泡灌洗液TGF-β1水平降低(P<0.05)。(6)各组大鼠肺组织TRPV1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TRPV1蛋白表达呈增加趋势(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TRPV1蛋白表达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P>0.05)。结论:(1)TRPV1的可能参与CVA的发生发展过程。(2)金沸止咳汤能够降低CVA大鼠气道阻力,改善气道高反应性。(3)金沸止咳汤可能通过下调CVA大鼠肺组织中TRPV1蛋白表达,减少ECP、IL-4、IL-5、TGF-β1含量,从而减轻气道慢性炎症。
刘晓[9](2020)在《复方过敏煎对哮喘大鼠干扰素-γ、白介素-4以及免疫球蛋白E的调节作用》文中指出目的复制大鼠哮喘模型,予以复方过敏煎进行药物干预,观察复方过敏煎对哮喘大鼠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以及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 E)的调节作用,探讨复方过敏煎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地塞米松组(C组)、复方过敏煎低剂量组(D1组)、复方过敏煎中剂量组(D2组)、复方过敏煎高剂量组(D3组)。采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加佐剂氢氧化铝进行基础致敏,并利用OVA溶液进行局部雾化激发的方法诱发大鼠哮喘模型。各药物干预组大鼠于实验局部雾化激发前,给予相应药物进行灌胃干预,空白组与哮喘模型组大鼠则用蒸馏水灌胃,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状态变化。各组大鼠于末次激发24小时后,麻醉后采集大鼠腹主动脉血及肺组织标本。肺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IFN-γ、IL-4及Ig E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的肺组织中IFN-γ、IL-4阳性表达水平。结果1.大鼠的行为状态:B组的大鼠在局部雾化激发时,躁动、不宁,呼吸短促,腹肌不自主收缩,点头样喘息明显、打嚏喷,挠耳、抓鼻,唇周及四肢末端发绀,皮毛蓬松,激发后大鼠精神状态萎靡,毛发无光泽,进食减少,饮水增加,大小便失禁,部分大鼠近耳时可闻及哮鸣声;其余各药物干预组的大鼠呼吸、活动度、毛发、二便等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C组和D2组改善情况明显。2.大鼠的肺组织病理形态:B组的大鼠肺组织可见气道黏膜上皮结构不完整、气道上皮细胞排列紊乱、损伤脱落,肺泡结构紊乱,支气管管腔狭窄,支气管平滑肌增厚伴增生,气道黏膜充血和水肿,气道腔内有大量的黏液渗出;各药物干预组大鼠的肺组织炎症状态与之比较均呈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C组和D2组改善情况明显。3.大鼠血清中IFN-γ、IL-4、Ig E水平相关性分析:血清IL-4水平与IFN-γ水平呈现负性强相关(r=﹣0.902,P值<0.01);血清Ig E水平与IL-4水平呈现正性强相关(r=0.975,P值<0.01);血清Ig E水平与IFN-γ水平呈现负性强相关(r=﹣0.932,P值<0.01)。4.大鼠血清中IFN-γ、IL-4、Ig E水平:与A组相比,B组大鼠血清IL-4、Ig E水平显着升高,IFN-γ水平显着降低(P<0.05);药物干预后,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血清IL-4、Ig E水平低于B组,IFN-γ水平高于B组(P<0.05);D2组与C组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大鼠的肺组织中IFN-γ、IL-4阳性表达:与A组相比,B组大鼠肺组织中IL-4阳性表达明显增加,IFN-γ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5);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肺组织IL-4阳性表达低于B组,IFN-γ阳性表达高于B组(P<0.05);D2组与C组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过敏煎能够改善大鼠哮喘症状,抑制气道炎症,降低血清中Ig E水平,并且可能通过上调哮喘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IFN-γ水平,下调哮喘大鼠血清及肺组织IL-4水平,进而可能通过调节哮喘大鼠的Th1/Th2之间的平衡,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杨秋宇[10](2020)在《穴位埋线辅助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通过穴位埋线干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模型大鼠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第一部分临床研究:以2019年2月至2019年1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及呼吸科门诊就诊,符合西医CARAS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医“哮病”、“鼻鼽”的诊断,并且属于非临床缓解期的轻、中度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前者的基础上联合双侧迎香穴、肺俞穴及定喘穴埋线治疗,穴位埋线每两周治疗一次,共治疗8周。采集两组治疗前、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以及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评分(RQLQ)以评估穴位埋线辅助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第二部分动物实验: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模型组、埋线干预治疗组,每组各14只大鼠。模型组及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联合雾化吸入及鼻腔滴注卵清蛋白诱导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模型,成模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组造模后不予以干预治疗,埋线干预治疗组予以双侧迎香穴、肺俞穴及定喘穴埋线治疗,每2周一次,共4次,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或治疗。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取血清予以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GF-β1、IL-4水平差异。结果:第一部分临床研究:(1)组内及组间RQLQ评分差异:对照组与治疗组RQLQ评分均在第4周及第8周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4周,治疗组RQLQ评分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第8周,治疗组RQLQ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及组内ACT评分差异: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AC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完全控制人数增加,未控制人数显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第4及第8周,治疗组A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动物实验:(1)HE染色结果:与空白组相比,CARAS模型组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显着增多,并有不同程度的气道结构改变,埋线治疗可适当减轻肺组织炎症细胞侵润及气道结构改变,但其严重程度仍高于空白组。(2)ELISA检查各组血清IL-4及TGF-β1差异:CARAS组大鼠血清中IL-4浓度、TGF-β1浓度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血清IL-4浓度、TGF-β1浓度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ARAS组相比,埋线组大鼠血清中IL-4浓度降低,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血清中TGF-β1浓度虽然低于CARA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埋线对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症状缓解有良好效果,可能与通过降低炎症因子有关。
二、中药雾化对大鼠哮喘模型γ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雾化对大鼠哮喘模型γ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喘康贴对哮喘大鼠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喘康贴治疗哮喘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喘康贴治疗哮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复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两种不同配方“冬夏并治”穴位敷贴治疗哮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
1.1 哮喘病名溯源 |
1.2 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哮喘的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
2.1 哮喘的流行病学 |
2.2 哮喘的病因 |
2.3 哮喘的发病机制 |
2.4 哮喘的西医治疗 |
3 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研究概述 |
3.1 穴位敷贴防治哮喘的理论基础 |
3.2 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 |
3.3 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实验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类型 |
2.2 病例分组 |
2.3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3.1 皮肤反应 |
3.2 疗效指标 |
4 疗效评价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
1.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
1.2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比较 |
1.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
1.4 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
2 两组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可比性分析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1年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感冒次数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ACT评分比较 |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哮喘日间、夜间症状评分比较 |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AQLQ评分比较 |
3 两组治疗后结果与分析 |
3.1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年急性发作次数比较 |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年感冒次数比较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CT评分比较 |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哮喘日间、夜间症状评分比较 |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QLQ评分比较 |
4 两组治疗后皮肤反应比较 |
4.1 两组患者三伏贴后皮肤反应评分比较 |
4.2 两组患者三九贴后皮肤反应评分比较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穴位敷贴治疗哮病的配方研究现状 |
1.1 敷贴配方组方规律 |
1.2 敷贴配方用药规律 |
2 “冬夏并治”穴位敷贴的概念 |
3 “冬夏并治”穴位敷贴治疗哮病所选药物与腧穴分析 |
3.1 组方分析 |
3.2 选穴分析 |
4 疗效分析 |
4.1 组内比较分析 |
4.2 组间比较分析 |
5 “冬夏并治”穴位敷贴两种配方疗效相当的机理探讨 |
6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个人简介 |
(3)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从毒论治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
一、中风病中西医论治现状 |
二、从毒论治中风病的理论基础 |
三、解毒法治疗中风病的当代实践 |
四、常用解毒类方药治疗中风病的现代研宄 |
五、总结和展望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痰热清注射液成分、治疗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
一、痰热清注射液出自名家,历经考验,疗效确切 |
二、痰热清注射液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
三、痰热清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
四、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
五、痰热清注射液从解毒切入治疗中风的研宄现状和展望 |
六、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研究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
1 引言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研究 |
研究一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生物学机制 |
1 引言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研究二 不同剂量痰热清注射液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研究三 痰热清注射液对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创新点 |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小儿治哮灵片对幼年大鼠哮喘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分组及给药[4] |
2.2 哮喘模型的制备[5-6] |
2.3 行为学评价 |
2.4 血清的采集 |
2.5 肺泡灌洗液的采集及肺脏指数的检测 |
2.6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
2.7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小儿治哮灵片对大鼠哮喘行为的影响 |
3.2 小儿治哮灵片对大鼠肺脏指数的影响 |
3.3 小儿治哮灵片对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5)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
一、古代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
二、现代中医对哮喘的认识与辨治 |
第二节 哮喘的西医研究进展 |
一、哮喘的定义 |
二、哮喘的流行病学研究 |
三、哮喘的病因 |
四、哮喘的治疗 |
五、哮喘与Th17/Treg细胞平衡 |
第三节 RLZ-8的免疫研究进展 |
一、凝集红细胞作用 |
二、免疫活性 |
三、抑制过敏性反应 |
四、抗癌活性 |
五、抗炎 |
六、其他作用 |
第二章 RLZ-8对哮喘小鼠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
第一节 实验材料及试剂 |
一、实验动物 |
二、主要实验仪器 |
三、实验试剂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一、主要试剂的配制 |
二、实验分组及小鼠哮喘模型的建立 |
三、肺组织组织学检测 |
四、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免疫学检测 |
五、肺组织mRNA提取及Real-time PCR检测 |
六、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细胞表型 |
七、Western Blotting检测 |
八、统计方法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一、rLZ-8降低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细胞浸润 |
二、rLZ-8抑制OVA诱导的哮喘小鼠脾脏CD11c~+ DC的成熟 |
三、rLZ-8影响哮喘小鼠BALF细胞因子的水平 |
四、rLZ-8调控哮喘小鼠肺组织mRNA表达 |
五、rLZ-8降低了哮喘小鼠脾脏Th17的比例并增加了Treg细胞的比例 |
六、rLZ-8抑制哮喘小鼠STAT3信号通路活化 |
第四节 讨论 |
一、OVA诱导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
二、rLZ-8对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 |
三、rLZ-8对肺组织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 |
四、rLZ-8调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因子的释放 |
五、rLZ-8抑制哮喘小鼠肺部DC成熟 |
六、rLZ-8抑制小鼠肺组织STAT3信号通路 |
第三章 RLZ-8干预哮喘气道炎症的免疫机制体外研究 |
第一节 实验材料及试剂 |
一、实验动物 |
二、实验仪器 |
三、实验试剂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一、主要试剂的配制 |
二、小鼠脾脏CD3~+T细胞的提取 |
三、Annexin/pi法进行细胞凋亡实验 |
四、ELISA检测CD3~+T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分泌 |
五、rLZ-8对体外CD4~+IL-17A~+ Th17细胞分化影响的体外研究 |
六、小鼠脾脏CD4~+CD25~+ Treg细胞的提取 |
七、CSFE检测rLZ-8对CD4~+CD25~+ Treg细胞的体外增殖作用 |
八、小鼠脾脏CD4~+CD25~- T细胞的提取 |
九、流式细胞术检测rLZ-8对Treg的分化影响 |
十、Western Blotting检测CD3~+T淋巴细胞中STAT3的表达 |
十一、统计方法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一、rLZ-8对CD3~+T细胞毒性 |
二、rLZ-8对CD3~+T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三、rLZ-8抑制Th17的体外活化和增殖 |
四、rLZ-8促进CD4~+Foxp3~+Treg体外分化 |
五、rLZ-8抑制STAT3信号通路在体外的活化 |
第四节 讨论 |
一、rLZ-8直接从细胞层面和转录因子的表达作用于Th17/Treg细胞平衡 |
二、rLZ-8对体外培养T细胞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
三、rLZ-8抑制体外培养T细胞STAT3信号通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6)白芥子散穴位贴敷对哮喘大鼠免疫因子的调控与免疫系统相关通路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一、预实验 |
二、正式试验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对C57BL/6哮喘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支气管哮喘 |
1.1.1 支气管哮喘对生活的危害以及影响 |
1.1.2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认识及治疗方法 |
1.1.3 中医药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
1.2 支气管哮喘建模方法研究进展 |
1.2.1 模型动物 |
1.2.2 造模方法 |
1.3 铁皮石斛多糖的免疫功能 |
1.4 铁皮石斛复方制剂研究进展 |
1.5 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
1.6 实验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思路 |
1.6.1 实验目的及意义 |
1.6.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对C57BL/6 哮喘小鼠肺功能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材料及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多糖的提取 |
2.2.2 实验动物分组与建模 |
2.2.3 肺泡灌洗及肺组织的固定 |
2.2.4 细胞计数及分类 |
2.2.5 肺组织病理观察 |
2.2.6 数据处理 |
2.3 实验结果 |
2.3.1 小鼠体征变化 |
2.3.2 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对小鼠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的影响 |
2.3.3 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对小鼠肺泡灌洗液SOD、CAT、T-AOC活性的影响 |
2.3.4 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 |
2.3.5 肺组织切片病理变化 |
2.4 讨论 |
第三章 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对C57BL/6 哮喘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动物 |
3.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3.1.3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多糖的提取 |
3.2.2 实验动物分组与建模 |
3.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3.2.4 血清中SOD、CAT、T-AOC活性检测 |
3.2.5 数据处理 |
3.3 实验结果 |
3.3.1 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对小鼠血清SOD、CAT、T-AOC活性的影响 |
3.3.2 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对小鼠免疫因子的影响 |
3.4 讨论 |
第四章 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对哮喘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4.1 实验动物 |
4.2 实验方法 |
4.2.1 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多糖的提取 |
4.2.2 实验动物分组与建模 |
4.2.3 样本采集 |
4.2.4 微生物组总DNA提取 |
4.2.5 目标片段PCR扩增及高通量测序 |
4.3 实验结果 |
4.3.1 OTU分类结果 |
4.3.2 Alpha多样性分析 |
4.3.3 Beta多样性分析 |
4.3.4 肠道菌群分类学分析 |
4.3.5 Heatmap分析 |
4.4 讨论 |
第五章 总结 |
5.1 实验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
(8)苗青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总结及金沸止咳汤调控TRPV1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中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与论治 |
1 历史源流 |
2 近代与现代中医名家对咳嗽的认识 |
3 当代中医学者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苗青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总结 |
1 从外感辨析治疗CVA |
1.1 风邪为患,以疏风止咳为法,止嗽散加减 |
1.2 寒邪为患,以温润散寒止咳为法,金沸草散加减 |
1.3 湿邪为患,以化湿止咳为法,麻杏苡甘汤加减 |
1.4 燥邪为患,以疏风润燥止咳为法,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加减 |
2 从内伤辨析治疗CVA |
2.1 肝气犯肺,以疏肝止咳为法,小柴胡汤加减 |
2.2 脾病及肺,以健脾化痰止咳为法,四君子汤加味 |
2.3 肾阳虚损,以温肾止咳为法,二仙汤加味 |
3 病案举隅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金沸止咳汤调控TRPV1的机理研究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1.4 主要实验仪器 |
1.5 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与造模 |
2.2 动物给药 |
2.3 动物取材、标本制备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成功建立大鼠CVA模型 |
3.2 大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ECP、IL-4、IL-5、TGF-β1含量 |
3.3 大鼠肺组织TRPV1蛋白表达结果 |
4 讨论 |
4.1 大鼠CVA模型的建立 |
4.2 金沸止咳汤组方分析 |
4.3 金沸止咳汤调控TRPV1的机制探讨 |
4.4 TRPV1拮抗剂对CVA大鼠的影响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复方过敏煎对哮喘大鼠干扰素-γ、白介素-4以及免疫球蛋白E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文献综述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穴位埋线辅助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西方医学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认识 |
1.1 概念提出 |
1.2 流行病学研究 |
1.3 发病机制研究 |
1.3.1 CARAS的解剖生理联系 |
1.3.2 CARAS的病理生理机制 |
1.3.3 CARAS的免疫调节机制 |
1.3.4 其他 |
1.4 诊断 |
1.5 治疗 |
1.5.1 非药物治疗 |
1.5.2 药物治疗 |
1.5.3 特异性免疫治疗 |
2.祖国医学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认识 |
2.1 历史沿革 |
2.2 病因病机 |
2.2.1 鼻鼽的病因病机 |
2.2.2 哮病的病因病机 |
2.2.3 二者相关性与CARAS病因病机 |
2.3 辨证分型 |
2.4 治疗方法 |
2.4.1 中药内治法 |
2.4.2 中医外治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研究类型 |
2.研究对象 |
2.1 诊断标准 |
2.1.1 西医诊断标准 |
2.1.2 中医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
3.试验设计 |
3.1 样本量计算 |
3.2 随机方案及对照盲法设计 |
3.3 治疗方案 |
3.4 临床观察指标 |
3.5 统计方法 |
4.技术路线图 |
5.研究结果 |
5.1 病例纳入情况 |
5.2 一般资料基线的比较 |
5.2.1 性别比较 |
5.2.2 年龄比较 |
5.2.3 病程比较 |
5.3 治疗前RQLQ评分比较 |
5.4 治疗后RQLQ评分变化情况 |
5.4.1 两组RQLQ评分在治疗后的变化趋势 |
5.4.2 治疗第4周两组RQLQ评分组间比较 |
5.4.3 治疗第8周两组RQLQ评分组间比较 |
5.5 治疗前ACT评分比较 |
5.6 治疗后ACT变化情况 |
5.6.1 两组ACT治疗后评分变化趋势 |
5.6.2 治疗第4周两组ACT评分组间比较 |
5.6.3 治疗第8周两组ACT评分组间比较 |
5.6.4 治疗前后哮喘控制程度的组间及组内比较 |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材料 |
1.2 实验埋线材料 |
1.3 实验试剂、仪器及耗材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动物模型建立及标准 |
2.3 治疗方法 |
2.4 指标观察与标本留取 |
2.4.1 一般指标观察 |
2.4.2 血清采取与观测 |
2.4.3 肺部组织采取与观测 |
2.5 实验检测 |
2.5.1 血清IL-4、TGF-β1 检测 |
2.5.2 肺组织检测 |
2.6 统计学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大鼠一般指标观察结果 |
3.1.1 大鼠一般情况 |
3.1.2 大鼠鼻炎症状行为学评分结果 |
3.2 肺组织HE染色观测 |
3.3 血清学IL-4及TGF-β1 观测结果 |
3.3.1 实验试剂标准曲线图 |
3.3.2 各组大鼠血清IL-4浓度水平比较 |
3.3.3 各组大鼠血清TGF-β1水平比较 |
第四部分 讨论 |
1.穴位埋线的作用 |
2.选穴依据 |
3.CARAS综合治疗的必要性 |
4.动物实验观察指标选取 |
4.1 白细胞介素4的选取 |
4.2 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选取 |
5.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5.1 一般资料及安全性分析 |
5.2 RQLQ评分结果 |
5.3 ACT评分结果 |
5.4 小结及结论 |
6.实验研究结果分析 |
6.1 模型建立情况 |
6.2 大鼠一般情况及鼻炎症状评分分析 |
6.3 血清学实验结果分析 |
6.4 肺组织HE染色分析 |
6.5 小结与结论 |
7.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
附录2 哮喘慢性持续期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
附录3 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表问卷(RQLQ) |
附录4 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 |
后置部分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
四、中药雾化对大鼠哮喘模型γ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喘康贴对哮喘大鼠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研究[D]. 梁学玲.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两种不同配方“冬夏并治”穴位敷贴治疗哮病的疗效观察[D]. 杨月容.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D]. 李中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小儿治哮灵片对幼年大鼠哮喘的干预作用[J]. 律广富,王永宽,马超,王玉宝,林喆,钟南方,林贺,黄晓巍. 药物评价研究, 2020(12)
- [5]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D]. 林成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白芥子散穴位贴敷对哮喘大鼠免疫因子的调控与免疫系统相关通路的机制研究[D]. 屈悦.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对C57BL/6哮喘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 郭亚娇. 山西大学, 2020(01)
- [8]苗青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总结及金沸止咳汤调控TRPV1机制研究[D]. 马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复方过敏煎对哮喘大鼠干扰素-γ、白介素-4以及免疫球蛋白E的调节作用[D]. 刘晓.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10]穴位埋线辅助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D]. 杨秋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