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仪表零件的连续拉伸级进模(论文文献综述)
王树博[1](2016)在《基于CAE技术的多工位薄板冲压成形数值模拟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多工位级进模是冷冲压模具的一种,与其他模具相比,多工位级进模具有工序集成度高、模具功能多、高精密、高效率以及长寿命的特点。传统的模具设计需要模具设计工程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设计经验,这就给级进模的设计和制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随着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基于CAE技术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对板料的冲制工艺过程进行缺陷预测。锆合金作为核电行业当中重要工业材料,其应用对于推动核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对于锆合金材料的冲压工艺性能研究确很少,这极大制约了其应用范围,因此开展对锆合金材料的冲压工艺性能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依托国家某科技重大专项中的特种零件国产化子项目,研究锆合金材料与冲压性能相关的基本力学性能参数。借助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对以锆合金为材料的特种零件的多工位冲压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零件的结构特征,获得零件的多工位冲压工序,并确定了将零件单特征优化与零件整体成形性优化相结合的数值模拟工艺方案;通过对零件数值模拟预测零件的成形缺陷,采用工艺方法改善零件的整体成形缺陷,使零件的最终成形性达到零件图纸所要求的尺寸精度和使用性能;比较不同工艺参数组合下的零件的成形性,从中获得最优的零件冲压工艺参数组合;最后将CAE软件中的模拟结果与三维设计软件UG中的级进模设计模块PDW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冲压模具的快速设计,借助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实现模具零件的快速加工成型,最终将模具制造数据输入到数控机床,得到实际生产用的冲压模具;通过特种零件实际冲压试验,对实际冲制出来的特种零件进行成形性检测与分析,验证了基于CAE技术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在多工位级进模设计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DMC 2012模具评定评述专家组[2](2012)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模具水平评述》文中研究指明对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上展出的各类模具、模具标准件及模具材料等的水平进行了评述,介绍了我国模具、模具标准件、模具材料和模具CAD/CAE/CAM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水平。
金国松[3](2011)在《盖板级进模设计制造》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盖板零件的冲压成形工艺,介绍了零件排样设计方案,阐述了模具结构及其主要零件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实践证明,该模具结构设计合理,后期维护方便。
张正修,马新梅,张镇[4](2004)在《仪表零件的连续拉伸级进模》文中指出通过对使用带料连续拉伸及连续拉伸后成形冲制的仪表用典型立体形冲压件进行冲压工艺和模具结构分析,介绍了带料连续拉伸的型式及其不同型式的加工、应用范围,以及带料有工艺切口连续拉伸主要工艺参数确定、工艺切口的类型及相关工艺参数的计算。
黄兆亭,于成业[5](1985)在《焊片铆钉十五工位自动级进模》文中研究指明 焊片铆钉是电位器中的零件,在无线电、电子仪表行业中需用量相当大。该零件(图1)体积小、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较高,需要进行多次拉伸、弯曲、冲孔、落料等冲压加工。
二、仪表零件的连续拉伸级进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仪表零件的连续拉伸级进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AE技术的多工位薄板冲压成形数值模拟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多工位级进模概述 |
1.3 多工位薄板冲压成形研究现状 |
1.3.1 多工位薄板冲压成形工艺研究现状 |
1.3.2 多工位薄板冲压成形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薄板冲压成形数值模拟理论及工艺方案确定 |
2.1 薄板冲压成形数值模拟理论 |
2.1.1 冲压成形数值模拟中的单元类型 |
2.1.2 冲压成形数值模拟中弹塑性材料本构关系 |
2.1.3 冲压成形数值模拟中的接触处理 |
2.1.4 冲压成形数值模拟中的求解格式 |
2.2 薄板冲压成形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 |
2.2.1 拉裂 |
2.2.2 起皱 |
2.2.3 回弹 |
2.2.4 其他缺陷 |
2.3 传统方法在冲压成形缺陷预测方面的局限性 |
2.3.1 拉裂的预测 |
2.3.2 起皱的预测 |
2.3.3 回弹的预测 |
2.4 薄板冲压成形数值模拟技术所能解决的问题 |
2.5 冲压材料基本参数测定 |
2.5.1 拉伸试验设备及方案 |
2.5.2 拉伸试验结果 |
2.6 特种零件工艺分析 |
2.6.1 特种零件工艺特性分析 |
2.6.2 特种零件工艺方案确定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特种零件单特征修边线优化与回弹补偿 |
3.1 薄板冲压成形修边线基本问题研究 |
3.1.1 薄板冲压成形修边线影响因素 |
3.1.2 薄板冲压成形修边线求解方法 |
3.2 薄板冲压成形回弹基本问题的研究 |
3.2.1 薄板冲压成形回弹影响因素 |
3.2.2 薄板冲压成形回弹分析方法 |
3.2.3 薄板冲压成形回弹控制方法 |
3.3 特征1切边线优化与回弹补偿 |
3.3.1 特征1工艺分析 |
3.3.2 特征1冲压工序模拟 |
3.3.3 特征1切变线的优化 |
3.3.4 特征1回弹补偿 |
3.4 特征2落料线优化与回弹补偿 |
3.4.1 特征2工艺分析 |
3.4.2 特征2冲压工序模拟 |
3.4.3 特征2落料线的优化 |
3.4.4 特征2回弹补偿 |
3.5 特征3落料线优化与回弹补偿 |
3.5.1 特征3工艺分析 |
3.5.2 特征3冲压工序模拟 |
3.5.3 特征3落料线的优化 |
3.5.4 特征3回弹补偿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正交试验的特种零件全工序数值模拟 |
4.1 变压边力曲线研究 |
4.1.1 变压边力控制的类型 |
4.1.2 变压边力数值变化范围的确定 |
4.2 正交试验设计 |
4.2.1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
4.2.2 正交表设计及其使用方法 |
4.2.3 正交试验的一般步骤 |
4.3 基于正交试验的全工序数值模拟 |
4.3.1 正交试验的条件和考核指标的确定 |
4.3.2 正交试验的影响因素和因素水平的确定 |
4.3.3 选取合适的正交表 |
4.3.4 正交试验结果与多指标分析方法 |
4.4 恒定压边力下与变压边力下的模拟实验对比 |
4.4.1 恒定压边力下的数值模拟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薄板冲压成形零件冲制与成形检测分析 |
5.1 实际零件冲制 |
5.1.1 冲压模具制造 |
5.1.2 零件冲制试验 |
5.2 零件成形检测分析 |
5.2.1 零件成形检测 |
5.2.2 检测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盖板级进模设计制造(论文提纲范文)
1 零件工艺分析 |
2 排样设计 |
3 模具结构设计 |
4 模具主要零部件制造工艺 |
5 结束语 |
(4)仪表零件的连续拉伸级进模(论文提纲范文)
1带料连续拉伸的形式及加工范围 |
2工艺切口的类型及其选用 |
3接口座带料连续拉伸成形 |
4限位杆冲压件的连续拉伸成形 |
四、仪表零件的连续拉伸级进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AE技术的多工位薄板冲压成形数值模拟工艺研究[D]. 王树博. 湖南大学, 2016(02)
- [2]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模具水平评述[J]. DMC 2012模具评定评述专家组. 电加工与模具, 2012(05)
- [3]盖板级进模设计制造[J]. 金国松. 模具制造, 2011(06)
- [4]仪表零件的连续拉伸级进模[J]. 张正修,马新梅,张镇. 模具制造, 2004(01)
- [5]焊片铆钉十五工位自动级进模[J]. 黄兆亭,于成业. 锻压机械, 198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