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刺玫果对老龄小鼠衰老指标SOD、MDA的影响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韦欣婷,李璐瑶,李亚荣,杜涵,游凌翔,赵惠茹[1](2021)在《刺玫果多糖的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为了归纳总结刺玫果多糖的提取工艺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检索了近年来有关刺玫果多糖的提取工艺和药理作用的相关文献。结果可见,从刺玫果中提取多糖常用热水浸提、超声波辅助提取、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微波辅助提取和酸水解微波提取等方法;刺玫果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抗衰老、抗炎、免疫调节和降血脂等药理作用。刺玫果的提取工艺和药理作用研究广泛,可为其深入研究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翟春梅,白晨曦,石雅维,付敬菊,秦蓁,孟永海[2](2021)在《基于果蝇模式生物刺玫果抗衰老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刺玫果野生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提高免疫力、改善人体疲劳和壮阳等保健功能,是一种多营养,多功能,多用途的药食同源宝贵资源。本研究以果蝇为模型生物,通过果蝇行为学、MDA、SOD、GSH(与抗氧化相关指标)和糖原、LDH、Na+-K+-ATP酶、Ca2+-Mg2+-ATP酶(与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等为综合考察指标,探讨基于果蝇模式生物的刺玫果抗衰老活性机制。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刺玫果醇提物均可延长果蝇寿命;可改善果蝇MDA、SOD、GSH等氧化相关指标和糖原、LDH、Na+-K+-ATP酶、Ca2+-Mg2+-ATP酶等能量代谢相关指标。刺玫果醇提物可延长果蝇寿命,其机制与提高果蝇抗氧化作用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刺玫果抗衰老的作用机制,并为黑龙江省野生果类资源的再利用和产业化深度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刘宇[3](2020)在《平菇多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其抗疲劳活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栽培条件的不断优化和市场需求,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Jacq.)Quél.]成为全球商业化菌菇市场中排名第二的大型食用菌。平菇多糖是平菇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已被发现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生物活性。近几年,研究学者发现食用菌多糖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活性。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可引起机体疲劳,抗氧化是缓解疲劳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本试验将对两种不同产地平菇多糖的不同组分进行结构表征;通过体外自由基清除实验筛选抗氧化活性较强组分;从体内和细胞水平共同验证平菇多糖通过调节抗氧化途径实现其抗疲劳作用。采用破壁法提取得到平菇子实体粗多糖POPH和POPS,经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POPH-1、POPH-2、POPS-1和POPS-2四个多糖组分。利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HPGPC)、离子色谱法(ion chromatography,IC)、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ared spectrometer,FTIR)及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纯化后的平菇多糖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比了4组分多糖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构建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的L6细胞模型,通过检测细胞活力、抗氧化酶活性、MDA和ROS表达量评估其基于抗氧化的保护细胞作用;通过小鼠负重游泳实验及相关生化指标检测评价平菇多糖的抗疲劳活性。主要结果如下:(1)POPH和POPS的得率分别为4.3%和6.6%,通过分离纯化得到4个组分多糖POPH-1、POPH-2、POPS-1和POPS-2的分子量分别为:5.12×105Da、3.98×105Da、4.78×105Da和3.84×105Da;4个组分多糖均为以葡萄糖为主的复杂水溶性多糖,且纯度较高;POPH-2和POPS-2均为吡喃糖;POPH-2和POPS-2均存在α型糖苷键;POPH-2表观形态为不规则碎片状、表面光滑且含有较多孔洞。(2)POPH-2和POPS-2抗氧化能力较强,其中POPH-2浓度在0.5-5mg/m L时,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可分别达到71.6%和92.2%。POPH-2通过降低细胞内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P<0.01)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P<0.01)含量以及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P<0.05)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e dismutase,GSH-Px)(P<0.05)等抗氧化酶活性来保护由H2O2诱导氧化损伤的L6细胞。(3)POPH-2(200 mg/kg bw·d)可显着提高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1),通过降低小鼠血清中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P<0.05)、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P<0.05)和乳酸(lactic acid,LA)(P<0.05)含量以及肌肉组织中LA(P<0.05)含量,减缓肝糖原(hepatic glycogen,HG)(P<0.05)消耗,降低肝脏和血清中ROS(P<0.05)表达量并提高血清中SOD(P<0.01)和肝脏中GSH-Px(P<0.01)的酶活性来缓解小鼠机体疲劳。综上所述,本研究对分离纯化得到的4个组分多糖进行结构表征,通过体外自由基清除实验和细胞水平抗氧化能力筛选出POPH-2作为有效实验材料,初步从抗氧化水平探究平菇多糖抗疲劳活性,为平菇多糖的合理开发及抗疲劳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
丁婷婷[4](2019)在《不同采摘时期山刺玫叶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其生理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山刺玫(Rosa davurica Pall.)是蔷薇科蔷薇属纯天然植物,广泛生长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其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三萜类和人体必需氨基酸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山刺玫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免疫增强等功效,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大部分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山刺玫的果实上,而对于山刺玫叶的研究报道较少。所以,本研究以山刺玫叶中总黄酮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首次从抗氧化、免疫增强和抗衰老机制方面研究山刺玫叶总黄酮的生理作用。利用醇提法结合正交试验法对山刺玫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D101大孔树脂进行总黄酮的纯化。在此基础上,测定不同采摘季节山刺玫叶总黄酮含量变化。山刺玫叶总黄酮的抗衰老作用,主要在体外抗氧化方面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O2-·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进行检测。在体内抗氧化试验方面建立衰老模型,选取SPF级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并随机分为空白组、衰老模型组、维生素E组(50 mg/(kg·d))和山刺玫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g/(kg·d)),共6组(n=10),空白组小鼠均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和皮下注射,其余各组小鼠均颈背部皮下注射125 mg/(kg·d)D-半乳糖。6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肝脏、血清和脑组织中的SOD、GSH-Px酶活力及MDA含量。其次,从免疫增强方面检测各组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L-6、TNF-α;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以及对利用ConA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考察,进而探究山刺玫叶总黄酮的免疫增强机制。本试验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由单因素分析结合正交实验法确定了山刺玫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80%乙醇浓度、料液比1:30 g/mL、水浴温度80℃、水浴时间2 h、得率为4.976%;通过对59月之间的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可知:8月中旬的山刺玫叶总黄酮含量最高,可达33.84mg/g;D101大孔树脂纯化条件确定为:上样液浓度为原提取液稀释4倍、吸附速率为2BV/h、上样液pH值为4、解吸液为70%乙醇、洗脱速率为2 BV/h、洗脱液用量为7BV,在此条件下,所得总黄酮的纯度为57.3%。2.山刺玫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山刺玫叶总黄酮对·DPPH、·OH、O2-·和ABTS+·等四种自由基均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清除率可随样品浓度增加而增大,其抗氧化能力与VC接近;山刺玫叶总黄酮的体内抗氧化研究表明: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山刺玫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能显着或极显着提高衰老模型组小鼠肝脏中的SOD酶活力(P<0.05,P<0.01),同时中、高剂量组也能显着或极显着降低小鼠肝脏中的MDA含量(P<0.05,P<0.01);山刺玫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能显着或极显着提高衰老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SOD、GSH-Px酶活力(P<0.05,P<0.01),同时中、高剂量组也能显着或极显着降低血清中的MDA含量(P<0.05,P<0.01);山刺玫叶总黄酮高剂量组能显着提高衰老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的GSH-Px酶活力(P<0.05),且高剂量组也能显着降低脑组织中的MDA含量(P<0.05);维生素E组小鼠肝脏、血清和脑组织中的SOD、GSH-Px酶活力和MDA含量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3.在免疫增强方面,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山刺玫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能极显着提高衰老模型组小鼠脑指数(P<0.01),山刺玫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着提高衰老模型组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P<0.05);山刺玫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显着或极显着高于衰老模型组小鼠(P<0.05,P<0.01),而山刺玫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显着或极显着低于衰老模型组小鼠(P<0.05,P<0.01);维生素E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L-6、TNF-α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山刺玫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的神经元细胞数量和细胞的坏死及变性情况均有明显减轻。山刺玫叶总黄酮对小鼠脾细胞有增殖作用,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中T-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由上述结果可知,山刺玫叶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能够从抗氧化和免疫增强方面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均起到延缓衰老的功效。此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山刺玫叶及其生理活性物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对山刺玫叶资源在食品领域和临床应用方面的开展运用具有积极意义。
林增学[5](2019)在《百香果皮多糖的保健功能及生态旅游利用研究》文中指出百香果是一种重要特色经济水果,多糖是百香果皮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现有研究表明,百香果及其有效成分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百香果加工适用性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其果肉的出汁率高,但百香果经过榨汁后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果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对百香果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和生物活性研究较多,但对百香果皮多糖的保健功效及其生态旅游利用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国际旅游胜地广西桂林市紫百香果的果皮为原料,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工艺,采用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色谱对百香果皮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进一步研究了百香果皮多糖的保健作用及其在生态旅游的利用研究,为拓展百香果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进一步开发以百香果资源为主的生态旅游产业及价值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所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探究了百香果皮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及pH对百香果皮多糖得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百香果皮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w:V),超声功率500 W,提取温度60℃,提取15 min,pHl.5,此条件下百香果皮多糖的平均得率为10.36%。2.研究了百香果皮多糖的抗氧化作用,根据不同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方法,逐步测定了 Vc和百香果皮多糖组分PEC-1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探讨了一系列浓度梯度下百香果皮多糖组分PEC-1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百香果皮多糖组分PEC-1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72.14%和66.05%,实验表明,百香果皮多糖组分PEC-1对与氧化有关的自由基均具有较好的清除活性,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对各个自由基的清除率也随之增加,呈现量效关系,说明从百香果皮中分离纯化的多糖组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3.为探讨百香果皮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MTT实验及百香果皮多糖对RAW264.7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实验,测定RAW264.7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及不同细胞因子mRNA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百香果皮多糖组分PEC-1可以促进RAW264.7细胞的生长(P<0.05或P<0.01),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越明显。随着浓度的增加,多糖能剂量依赖性的促进巨噬细胞产生NO,表明PEC-1可显着促进巨噬细胞释放NO;进一步实验显示,百香果皮多糖能够显着促进巨噬细胞IL-lβ、TNF-α、IL-6 的分泌及 iNOS、IL-6、TNF-α、IL-1β 的mRNA在RAW264.7细胞中的表达,且呈量效关系,表明百香果皮多糖组分PEC-1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4.探讨了百香果皮多糖的降血脂作用,本研究通过建立血脂小鼠模型,并采用灌胃百香果皮多糖的方式对其进行干预,测定百香果皮多糖组分PEC-1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百香果皮多糖可抑制因饮食高脂饲料而引起的体重增加;与MG相比,百香果皮多糖组分PEC-1可以明显降低血清中TC、TG的含量,随着多糖剂量的增加,小鼠血清中TC和TG的含量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呈剂量效应关系;同时多糖能够逐渐提高血清中HDL-c含量,降低血清中LDL-c的含量,伴随着多糖剂量的增加,各组高脂饮食小鼠的AI指数逐渐降低。一定剂量的百香果皮多糖也可以提高血脂小鼠肝脏中T-SOD、GSH-Px的活力,而明显降低高脂饮食行为下小鼠肝脏中的MDA含量,提示百香果皮多糖组分PEC-1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5.对百香果皮多糖饮料的配方进行了优化,以饮料的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百香果皮多糖溶液、百香果汁、罗汉果蜜、柠檬酸添加量等4个影响因素对功能饮料感官的影响程度为:百香果汁>罗汉果蜜>百香果皮多糖溶液>柠檬酸。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百香果皮多糖溶液添加量为]4%,百香果汁添加量为20%,罗汉果蜜添加量为8%,柠檬酸添加量为0.25%,羧甲基纤维素0.06%、黄原胶0.04%,此配方下制得的百香果皮多糖饮料浓稠状态好,流动性好,酸甜适中。6.本研究开展了百香果皮多糖保健饮料在生态旅游利用方面的研究。结果发现,长沙出发坐车前Al、抵达桂林后A2两个时段中的实验组(2号车)游客的舒张压和收缩压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舒张压下降6.27%,收缩压下降4.82%。游客的心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呈现7.69%的减缓趋势。同时,对照组(1号车)的游客因车程时间长的缘故,其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返程时即B1、B2时间,对照组(1号车)游客的舒张压下降4.38%,收缩压下降了 5.90%,心率减缓了 12.21%,可能与游客在桂林旅游期间减缓了疲惫有关;而实验组(2号车)游客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了 10.87%和8.94%,下降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此时实验组游客的心率也减缓了 14.16%,说明在桂林旅游精神放松之外,百香果皮多糖饮料可以用于辅助缓解游客旅行后的疲劳。
怀雪,孟永海,吴丽红,马智超,孟祥瑛,王艳艳[6](2018)在《刺玫果不同提取方式对小鼠抗疲劳抗衰老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刺玫果水煎煮提取法、刺玫果水煎液以80%乙醇沉淀提取法(分别收集沉淀和上清液)、80%乙醇回流提取法不同提取方式对小鼠抗疲劳和抗衰老的影响。方法:抗疲劳实验小鼠50只,分为对照组、水煎液组、醇沉组、上清组、回流组,通过连续10天给予一定剂量的不同提取物后力竭游泳实验,检测肝肌糖原含量,脾脏胸腺重量。抗衰老实验选择正常小鼠10只和老龄小鼠50只,分为青年组、老年组、老年水煎液组、老年醇沉组、老年上清组、老年回流组。给药30天后测其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水平。结果:抗疲劳实验中,上清组和回流组分的脾脏和胸腺重量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水煎液组力竭游泳时间(P<0.05)、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上清组肝糖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回流组力竭游泳时间(P<0.01)、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抗衰老实验中,青年组和老年组的MDA,SOD和GSH值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老年水煎液组和老年回流组MDA值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老年水煎液组和老年醇沉组SOD值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老年水煎液组和老年上清组GSH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结论:刺玫果对抗疲劳和衰老有一定的效果,同等剂量下水提方式效果最佳。
沈赟[7](2018)在《饮食限制对时钟基因甲基化及肝脏衰老相关标志物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将通过对12月龄小鼠进行研究,探讨热量限制和隔日禁食对小鼠时钟基因甲基化及肝脏衰老相关标志物的影响。方法:12月龄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ON组)、热量限制组(CR组)、隔日禁食组(ADF组),分别给予自由饮食,热量限制(对照组每日进食量的60%)以及隔日禁食(禁食与进食各24h)16周,每周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以及测定小鼠的体重;分别于0、8、16周末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饲养16周后麻醉处死小鼠,检测糖脂代谢和炎性指标:血清胰岛素、TC、TG、IL-6水平;DNA甲基化水平:Npas2、Rev-Erb;肝脏氧化应激相关指标:SOD活性、GSH-Px活性、MDA含量;肝脏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结果:饲养16周后,各组小鼠变化情况如下:(1)体重变化:CON组体重无明显改变,CR组体重不断下降后于九周后趋于稳定,ADF组先升高后于十周小幅度下降。(2)糖脂代谢生化指标:与CON组相比,CR组空腹血糖下降(P<0.05),胰岛素和TC水平显着下降(P<0.01);与CON组相比,ADF组空腹血糖在第八周末下降(P<0.05),但在第十六周末显着升高(P<0.01),实验末胰岛素水平下降(P<0.05);与ADF组相比,CR组空腹血糖在第八周末略有升高(P>0.05),但在十六周末显着下降(P<0.01),胰岛素水平略有下降(P>0.05),TC显着下降(P<0.01)。(3)IL-6:CR组IL-6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1);ADF组IL-6较对照组降低(P<0.05);CR组IL-6较ADF组略有降低(P>0.05),但未达统计学意义。(4)DNA甲基化水平:与CON组相比,ADF组Npas2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百分比较对照组升高(P<0.05);与ADF组相比,CR组Npas2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百分比显着降低(P<0.01)。(5)肝脏SA-β-gal染色结果:CR组蓝色颗粒(代表衰老细胞)较CON组明显减少(P<0.01);ADF组蓝色颗粒较CON组减少(P<0.05);CR组蓝色颗粒较ADF组减少(P>0.05),但未达统计学意义。(6)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与CON组相比,CR组SOD活性显着升高(P<0.01),GSH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ADF组SOD和GSH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略有降低(P>0.05),但未达统计学意义;与ADF组相比,CR组SOD和GSH活性略有升高,MDA含量略有降低(P>0.05),但未达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饮食限制可改善衰老相关标志物的水平,对时钟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影响并不大,但隔日禁食增加了时钟基因Npas2甲基化的水平。
任婧[8](2017)在《黄刺玫果实醇提物的抗氧化及抗血栓作用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山西拥有十分丰富的黄刺玫资源,但黄刺玫刺玫果实的利用率低。本论文对黄刺玫果实醇提物的抗氧化及抗血栓作用进行探究,为接下来进一步开发利用黄刺玫果作为保健食品提供了丰富的实验依据。方法: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邻二氮菲亚铁法,测定果实提取物不同极性萃取部分对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方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福林-酚方法测定多酚含量。筛选出抗氧化活性最强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体内抗氧化实验,以D-半乳糖造模成功小鼠为模型,连续给药一个月,测定各剂量组血清及肝脏匀浆中的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综合评价黄刺玫果的抗氧化活性。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连续给药5d,注射角叉菜胶诱导小鼠尾静脉血栓,分别在24 h和48 h后测量黑尾长度。将小鼠分为五组,各组动物按0.2mL/10g每天灌胃给予药液,连续给药7d后,采用尾静脉注射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剂,诱导血栓形成的方法建立小鼠肺栓塞模型,通过计算小鼠成活率,观察黄刺玫果醇提物对肺栓塞形成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黄刺玫果实醇提物,分别加入大鼠富血小板血浆中,用多功能血小板聚集仪测定ADP诱导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体外测定不同浓度组黄刺玫果醇提物血浆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在0、4、8、24 h时,分别称量黄刺玫果实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60,30,15 mg/ml),空白对照组和尿激酶阳性对照组的家兔全血凝块质量,计算全血凝块溶解率。结果:体外抗氧化实验中,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黄刺玫果醇提物的不同极性部分清除三种不同自由基的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乙酸乙酯部分对DPPH·、·OH、O2-·的清除能力最强,IC50分别是18.52、737.00和605.50μg/mL。在体内抗氧化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肝脏匀浆和血清的SOD活力均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黄刺玫醇提物高、中剂量组小鼠相对黑尾长度及相对黑尾长度抑制率明显减少(P<0.05)。与空白组比较,黄刺玫果醇提物高、中剂量组显着增加小鼠存活率,其保护率分别为58.3%和5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黄刺玫果醇提物的血小板最大聚集均明显减少(P<0.01)。与空白组比较,黄刺玫果醇提物均可显着延长正常人血浆APTT,PT,TT时间(P<0.01)。与空白组比较,在4,8和24 h时,黄刺玫果醇醇提物高、中剂量组的全血凝块溶解率均显着增加(P<0.01)。结论:黄刺玫果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为抗氧化活性部位,在体内和体外均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抗氧化剂。黄刺玫果实具有良好的抗凝和抑制实验性血栓作用形成的作用。
于喆[9](2016)在《刺玫时机根中鞣质成分及抗氧化作用研究》文中提出刺玫果根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Rosa davurica Pall)的根,又被称为野玫瑰根。在东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华北(山西,内蒙等)等地均有生长。刺玫果的果实营养十分丰富,口味酸甜,用途广泛,而对于刺玫果根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较少,并且鞣质的多羟基基团使其对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因此本文对刺玫果根中鞣质成分的含量及体内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不仅为刺玫果根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于进一步制成天然抗氧化剂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对刺玫果根中的鞣质进行了提取,采用干酪素法和HPLC法对其鞣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干酪素法测定结果:在丙酮提取物中,总鞣质含量为62.32%,在20%甲醇洗脱部位中,总鞣质含量为4.74%,在40%甲醇洗脱部位中,总鞣质含量为59.25%,在60%甲醇洗脱部位中,总鞣质含量为24.14%,在100%甲醇洗脱部位中,总鞣质含量为6.43%。HPLC法测定结果:在丙酮提取物中,没食子酸的含量为56.37%,在20%甲醇洗脱部位中,没食子酸的含量为3.95%,在40%甲醇洗脱部位中,没食子酸的含量为50.43%,在60%甲醇洗脱部位中,没食子酸的含量为20.68%,在100%甲醇洗脱部位中,没食子酸的含量为4.67%。结果确定40%甲醇洗脱部位鞣质含量最高,并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体外抗氧化实验以Vc作为对照组研究了刺玫果根鞣质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亚硝化反应抑制作用。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结果显示,刺玫果根鞣质和Vc均可以有效的清除羟自由基,在0.1-0.9mg/mL的有效质量浓度范围内,清除能力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Vc的清除能力略大于刺玫果根鞣质的清除能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结果表明,在0.1-0.9mg/mL的有效质量浓度范围内,刺玫果根鞣质和Vc的清除能力都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Vc的清除能力略高于刺玫果根鞣质。在清除DPPH自由基实验中,在0.1-0.9μg/mL的有效质量浓度范围内,刺玫果根鞣质和Vc的清除能力都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刺玫果根鞣质清除能力大于Vc。对亚硝化反应抑制作用实验中,取样量在1-1OmL有效范围内,随着用量的增加,刺玫果根鞣质和Vc的阻断能力和清除能力均增加,刺玫果根鞣质阻断能力和清除能力均大于Vc。当提取物用量为1 OmL时,阻断率达最大值77.95%,清除率达最大值82.08%。体内实验研究了刺玫果根鞣质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抗氧化作用。选用雄性小鼠,除空白组外,剩余小鼠进行持续4周腹腔注射D-半乳糖,空白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建立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建模成功后,以Vc为阳性对照组,刺玫果根鞣质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300mg/(kg·d)、200mg/(kg·d)、100mg/(kg·d)的量灌胃,D-半乳糖模型组和空白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4周后眼球取血测量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D-半乳糖模型组小鼠血清中SOD含量明显减小,MDA含量明显增大,D-半乳糖模型组和空白组相比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灌胃刺玫果根鞣质提取液后,血清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SOD活性和MDA含量都呈极显着性差异(P<0.01);低剂量组SOD活性极显着升高(P<0.01), 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高剂量组的SOD活性显着升高(P<0.05), MDA含量无显着性差异;Vc对照组血清中SOD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较D-半乳糖模型对照组相比呈极显着性差异(P<0.01),Vc组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刺玫果根鞣质溶液中的中剂量组对衰老小鼠的抗氧化效果最佳。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刺玫果根鞣质无论是在体内还是在体外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对寻求天然无毒性的抗氧化剂是有重大意义的。
容晨曦[10](2016)在《刺玫籽油和原花青素的提取及其降血脂功能的研究》文中指出刺玫果(Rosa davnrica Pall.)是一种具备开拓前景的自生经济灌木,它的果实具备举足轻重的治疗积极作用,刺玫果籽中也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刺玫籽油(8 wt/wt%)等,然而刺玫果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刺玫果籽常作为生产废料,一般不被国内利用,导致资源不合理耗费。因此,若能使刺玫籽变废为宝,充分利用刺玫籽中的植物籽油和原花青素物质,将为刺玫果开发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本研究用长白山山区刺玫籽作为原材料,应用超声辅助法浸提刺玫籽油,刺玫籽颗粒脱脂后利用微波辅助法提取刺玫籽原花青素,并选择效果最佳型号的大孔树脂对刺玫籽原花青素粗提物进行纯化,最后通过动物实验对得到的刺玫籽油和刺玫籽原花青素进行降血脂功能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选择长白山区的刺玫果籽,采用索氏抽提法(国标),测定刺玫籽粗脂肪含量是12.40%;直接干燥法(国标)测定刺玫籽水分含量为8.49%;选择铁盐催化法,测定刺玫籽中原花青素的含量为1.55%。(2)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利用响应面(RSM)分析试验,对超声辅助法提取刺玫籽油及微波法提取刺玫籽中原花青素工艺进行优化,数学模型拟合度较好。选择正己烷作为萃取溶剂,确定刺玫籽油超声最优提取条件:粉碎粒度为60目、料液比为1:4、超声温度为50℃、超声功率为200 W、超声时间为30 min、提取次数为2次,刺玫籽油得率是11.92%,该条件浸提的刺玫籽油油质较好。获得微波法提取刺玫籽原花青素最优提取条件:提取时间70 s、料液比1:20、微波功率360 W、乙醇浓度60%、六偏磷酸钠添加量0.2%,单次浸提刺玫籽原花青素的提取率是72.58%,提取3次时,提取率可以达到93.19%。刺玫籽原花青素粗提物经大孔树脂DM-21型纯化,40%含量乙醇洗脱,经过纯化刺玫籽原花青素纯度为63.28%,较纯化前提高约6倍。(3)选用昆明雄性小鼠通过高脂饲料(胆固醇,蛋黄粉,猪油)饲喂建立高脂模型小鼠,探讨刺玫籽油及刺玫籽原花青素对高脂血症小鼠的影响。经口灌胃5周,观察试验动物状态,获得小鼠血清及肝组织匀浆里各项指数。试验发现,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较,刺玫籽油及原花青素对小鼠体重及主要脏器指数无显着影响,说明两者并不会对动物机体(肝脏、肾脏、心脏、脾脏等主要器官)引起不良影响。中剂量、高剂量的刺玫籽原花青素会显着向下调整高脂小鼠血清内LDL-C、TC、TG含量(p<0.05),显着向上调节小鼠肝组织内SOD、CAT、GS H-PX水平(p<0.05),显着向下调整肝组织内MDA水平,对HDL-C、TNF-α和IL-6含量影响差异性不明显;低剂量(80 mg/kg)刺玫籽油能明显向下调节高脂小鼠血清内TG水平(p<0.05)及显着升高小鼠肝组织中CAT含量(p<0.05),对其他指标影响均不显着。证明低剂量的刺玫籽油和中高剂量的刺玫籽原花青素对高脂血症小鼠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二、刺玫果对老龄小鼠衰老指标SOD、MDA的影响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刺玫果对老龄小鼠衰老指标SOD、MDA的影响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刺玫果多糖的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刺玫果多糖的提取方法 |
1.1 热水浸提法 |
1.2 超声波辅助提取 |
1.3 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 |
1.4 微波辅助提取 |
1.5 酸水解微波提取 |
2 刺玫果多糖的药理作用 |
2.1 抗氧化 |
2.2 抗疲劳抗衰老 |
2.3 免疫调节 |
2.4 抗炎作用 |
2.5 降血脂 |
3 结束语 |
(2)基于果蝇模式生物刺玫果抗衰老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药品的制备 |
1.4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
1.5 果蝇抗氧化及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方法 |
1.6 统计学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刺玫果对果蝇行为学的影响 |
2.2 刺玫果醇提物对不同时期果蝇体内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2.3 刺玫果醇提物对不同时期果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 |
2.4 刺玫果醇提物对不同时期果蝇体内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 |
2.5 刺玫果醇提物对不同时期果蝇体内糖原含量的影响 |
2.6 刺玫果醇提物对不同时期果蝇体内LDH含量的影响 |
2.7 刺玫果醇提物对不同时期果蝇体内Na+-K+-ATP酶含量的影响 |
2.8 刺玫果醇提物对不同时期果蝇体内Ca2+-Mg2+-ATP酶含量的影响 |
3 结语 |
(3)平菇多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其抗疲劳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平菇多糖研究进展 |
1.1 平菇多糖的提取 |
1.2 平菇多糖的分离纯化 |
1.2.1 平菇多糖除杂质 |
1.2.2 平菇多糖的分级纯化 |
1.3 平菇多糖的结构鉴定 |
1.3.1 单糖组成分析 |
1.3.2 官能团分析 |
1.3.3 糖苷键分析 |
第二章 食用菌多糖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第三章 多糖抗疲劳研究进展 |
2.1 疲劳概述 |
2.2 多糖抗疲劳研究进展 |
2.2.1 基于能量消耗的抗疲劳作用 |
2.2.2 基于代谢产物积累的抗疲劳作用 |
2.2.3 基于抗氧化的抗疲劳作用 |
2.2.4 基于免疫异常的抗疲劳作用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平菇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表征 |
1.1 材料与设备 |
1.1.1 材料与试剂 |
1.1.2 主要仪器设备 |
1.2 实验方法 |
1.2.1 平菇多糖提取工艺流程 |
1.2.2 平菇多糖的分离纯化 |
1.2.3 纯度和分子量测定 |
1.2.4 含量分析 |
1.2.5 单糖组成分析 |
1.2.6 红外光谱分析 |
1.2.7 扫描电镜分析 |
1.3 结果与分析 |
1.3.1 平菇多糖提取及分离纯化 |
1.3.2 纯度及分子量测定 |
1.3.3 含量分析 |
1.3.4 单糖组成分析 |
1.3.5 红外光谱分析 |
1.3.6 扫描电镜分析 |
1.4 讨论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平菇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 |
2.1 材料与设备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化学抗氧化活性检测 |
2.2.2 平菇多糖对L6细胞的毒性作用 |
2.2.3 H_2O_2诱导L6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 |
2.2.4 细胞造模及活力测定 |
2.2.5 Hoechst33342荧光染色 |
2.2.6 生化指标测定 |
2.2.7 ROS含量测定 |
2.2.8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化学抗氧化活性检测 |
2.3.2 平菇多糖对L6细胞的毒性作用 |
2.3.3 H_2O_2诱导L6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 |
2.3.4 平菇多糖对H_2O_2损伤24h的L6细胞的保护作用 |
2.3.5 平菇多糖对H_2O_2损伤4h的L6细胞的保护作用 |
2.3.6 Hoech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L6细胞凋亡情况 |
2.3.7 POPH-2对L6细胞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8 POPH-2对L6细胞ROS含量的影响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平菇多糖改善游泳力竭小鼠疲劳功能的研究 |
3.1 材料与设备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主要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实验动物分组 |
3.2.2 小鼠力竭游泳实验 |
3.2.3 疲劳相关生化指标检测 |
3.2.4 抗氧化相关生化指标检测 |
3.2.5 统计学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POPH-2对小鼠力竭游泳时间的影响 |
3.3.2 POPH-2对力竭小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不同采摘时期山刺玫叶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其生理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1 山刺玫概述 |
1.2 山刺玫的化学成分研究 |
1.3 山刺玫的生理活性研究 |
1.4 抗衰老的研究现状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 研究创新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2.2 仪器与设备 |
2.3 山刺玫叶总黄酮的提取方法 |
2.4 山刺玫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2.5 单因素试验法优化山刺玫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
2.6 正交试验法优化山刺玫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
2.7 不同采摘季节的山刺玫叶总黄酮含量变化 |
2.8 山刺玫叶总黄酮的纯化 |
2.9 山刺玫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研究 |
2.10 山刺玫叶总黄酮的体内抗氧化研究 |
2.11 山刺玫叶总黄酮的小鼠免疫作用研究 |
2.1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芦丁标准曲线绘制 |
3.2 单因素优化山刺玫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结果与分析 |
3.3 正交试验山刺玫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结果及分析 |
3.4 不同季节山刺玫叶总黄酮含量变化的结果与分析 |
3.5 山刺玫叶总黄酮纯化的结果与分析 |
3.6 山刺玫叶总黄酮体外抗氧化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3.7 山刺玫叶总黄酮对衰老模型小鼠的体内抗氧化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3.8 山刺玫叶总黄酮对小鼠免疫作用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4.1 山刺玫叶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结果的讨论 |
4.2 不同采摘季节山刺玫叶总黄酮含量变化的讨论 |
4.3 山刺玫叶总黄酮体内、体外抗氧化结果的讨论 |
4.4 山刺玫叶总黄酮对小鼠免疫作用研究结果的讨论 |
5 结论 |
5.1 确定了山刺玫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
5.2 山刺玫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测定 |
5.3 山刺玫叶总黄酮的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
5.4 山刺玫叶总黄酮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百香果皮多糖的保健功能及生态旅游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及英文缩写词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百香果研究综述 |
1.3.2 多糖研究综述 |
1.3.3 生态旅游与产业利用研究综述 |
1.4 本研究的内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法 |
1.5.2 测量法 |
1.5.3 数量分析法 |
1.5.4 实验研究方法 |
1.5.5 跨学科研究法 |
2 百香果皮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试剂与仪器 |
2.1.3 百香果皮多糖提取工艺流程 |
2.1.4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2.1.5 百香果皮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工艺 |
2.1.6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葡萄糖标准曲线 |
2.2.2 超声波法提取试验单因素考察及结果 |
2.3 小结与讨论 |
3 百香果皮多糖的分离及理化性质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试剂与仪器 |
3.1.3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小结与讨论 |
4 百香果皮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试剂与仪器 |
4.1.3 实验方法 |
4.1.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百香果皮多糖组分PEC-1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4.2.2 百香果皮多糖组分PEC-1对O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4.3 小结与讨论 |
5 百香果皮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试剂与仪器 |
5.1.3 百香果皮多糖组分PEC-1对RAW264.7细胞生长的影响 |
5.1.4 百香果皮多糖对RAW264.7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 |
5.1.5 百香果皮多糖对TNF-α、IL-6、IL-1β、iNOs mRNA表达的影响 |
5.2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百香果皮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活性作用 |
5.3.2 百香果皮多糖对RAW264.7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 |
5.3.3 百香果皮多糖对RAW264.7不同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
5.4 小结与讨论 |
6 百香果皮多糖的降血脂作用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6.1.3 实验方法 |
6.1.4 血清指标的测定 |
6.1.5 肝脏中相关指标的测定 |
6.1.6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百香果皮多糖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
6.2.2 百香果皮多糖对血清中相关指标的影响 |
6.2.3 百香果皮多糖对小鼠肝脏相关指标的影响 |
6.3 小结与讨论 |
7 百香果皮多糖保健饮料的加工 |
7.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7.1.1 材料 |
7.1.2 试剂与仪器 |
7.1.3 实验方法 |
7.1.4 百香果皮多糖保健饮料配方的工艺优化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单因素试验考察及结果 |
7.2.2 稳定剂效果的比较 |
7.2.3 正交试验及结果 |
7.3 小结与讨论 |
8 百香果皮多糖的生态旅游利用研究 |
8.1 试验对象、材料和方法 |
8.1.1 试验对象 |
8.1.2 试验材料 |
8.1.3 试验方法 |
8.1.4 试验所用量表 |
8.1.5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8.2 结果与分析 |
8.2.1 心率与血压变化 |
8.2.2 SCL-90量表结果 |
8.3 小结与讨论 |
9 结论与创新点 |
9.1 结论 |
9.2 创新点 |
9.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6)刺玫果不同提取方式对小鼠抗疲劳抗衰老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 |
1.2 药物与试剂 |
1.3 仪器 |
2 方法 |
2.1 刺玫果提取物的制备 |
2.2 实验分组与方法 |
2.2.1 抗疲劳实验[7] |
2.2.2 抗衰老实验 |
2.3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抗疲劳鼠体质量变化、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比较 |
3.2 抗疲劳实验鼠力竭游泳时间、肝糖原、肌糖原比较 |
3.3 抗衰老实验小鼠血清SOD、MDA含量以及肝组织10%匀浆GSH含量比较 |
4 讨论 |
(7)饮食限制对时钟基因甲基化及肝脏衰老相关标志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绪论 |
第一部分 热量限制和隔日禁食对代谢指标及时钟基因甲基化的影响 |
1.材料与试剂 |
1.1 实验仪器平台 |
1.2 实验试剂耗材 |
2.实验动物的分组与饲养 |
3.实验方法 |
3.1 一般指标观察 |
3.2 动物处死及标本收集 |
3.3 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的检测 |
3.4 TC,TG检测 |
3.5 IL-6 检测 |
3.6 血液Npas2和Rev-Erbα的甲基化水平测定 |
4.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 |
5.实验结果 |
6.讨论 |
第二部分 热量限制和隔日禁食对肝脏衰老相关指标的影响 |
1.材料与试剂 |
1.1 实验仪器平台 |
1.2 实验试剂耗材 |
2.实验动物的分组与饲养 |
3.实验方法 |
3.1 动物处死及标本收集 |
3.2 肝脏组织β-半乳糖苷酶的染色 |
3.3 肝脏SOD和 GSH-Px活性,MDA含量测定 |
4.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 |
5.实验结果 |
6.讨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8)黄刺玫果实醇提物的抗氧化及抗血栓作用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黄刺玫果实醇提物体内及体外抗氧化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动物 |
1.3 黄刺玫果实醇提物的不同极性萃取物提取方法 |
1.4 黄刺玫果醇提物的不同极性萃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
1.5 测定不同极性萃取物中总黄酮和多酚含量 |
1.6 体内抗氧化能力测定 |
2 结果 |
2.1 不同极性萃取物浸膏质量及得率 |
2.2 DPPH·、·OH、O_2~-·工作液波长扫描图 |
2.3 清除DPPH·、·OH、O_2~-·的能力 |
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5 不同极性萃取物总黄酮及多酚含量 |
2.6 SOD活力及MDA含量 |
2.7 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和多酚含量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3.1 体外抗氧化活性 |
3.2 体内抗氧化活性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黄刺玫果实醇提物抗血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动物 |
1.3 观察黄刺玫果醇提物对小鼠尾静脉血栓模型的影响 |
1.4 观察黄刺玫果醇提物对肺栓塞小鼠的保护作用 |
1.5 测定大鼠体外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
1.6 测定正常人血浆的APTT,PT,TT |
1.7 测定家兔体外全血凝块溶解率 |
1.8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黄刺玫果醇提物对小鼠黑尾形成的影响 |
2.2 黄刺玫果醇提物对肺栓塞小鼠的保护作用 |
2.3 黄刺玫果醇提物对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影响 |
2.4 黄刺玫果醇提物对APTT,PT,TT时间的影响 |
2.5 黄刺玫果醇提物对全血凝块溶解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体内抗血栓实验 |
3.2 黄刺玫果醇提物抗血栓作用机制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刺玫时机根中鞣质成分及抗氧化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3 刺玫果根的研究进展 |
1.4 鞣质的研究进展 |
1.4.1 鞣质定义及分类 |
1.4.2 鞣质的提取分离 |
1.4.3 鞣质的药理活性研究 |
1.5 氧化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
1.5.1 自由基的简介 |
1.5.2 自由基的危害 |
1.5.3 抗氧化剂 |
2 刺玫果根中鞣质成分的提取纯化和含量测定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刺玫果根中总鞣质的提取及纯化 |
2.2.3 刺玫果根鞣质的检识 |
2.2.4 干酪素法测定刺玫果根鞣质的含量 |
2.2.5 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含量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3.1 刺玫果根鞣质的检识 |
2.3.2 干酪素法测定刺玫果根鞣质的含量 |
2.3.3 HPLC对没食子酸的检测和含量测定 |
2.4 本章小结 |
3 刺玫果根鞣质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刺玫果根鞣质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刺玫果根鞣质成分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刺玫果根鞣质对亚硝化反应抑制作用 |
6.1 引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实验材料 |
6.2.2 实验方法 |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刺玫果根鞣质对小鼠血清中SOD、MDA含量的影响 |
7.1 引言 |
7.2 实验部分 |
7.2.1 实验材料 |
7.2.2 实验方法 |
7.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8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刺玫籽油和原花青素的提取及其降血脂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立题背景 |
1.2 高血脂症研究背景 |
1.3 原花青素及其研究进展 |
1.3.1 原花青素 |
1.3.2 原花青素的生物利用程度和代谢 |
1.3.3 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性和氧化还原作用 |
1.3.4 原花青素的抗心肌缺血和心肌保护作用 |
1.3.5 原花青素的降血脂作用 |
1.3.6 原花青素的其他生物活性 |
1.3.7 原花青素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
1.4 植物籽油的研究进展 |
1.4.1 植物籽油的提取方法 |
1.4.2 植物籽油的功能作用 |
1.4.3 刺玫籽油的研究现状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刺玫籽油提取工艺的优化 |
2.2.2 刺玫籽原花青素的提取纯化方法 |
2.2.3 刺玫籽油及原花青素降血脂体内试验 |
2.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刺玫籽成分含量 |
3.2 刺玫籽油单因素结果 |
3.2.1 粉碎粒度对得率的影响 |
3.2.2 料液比对得率的影响 |
3.2.3 超声温度对得率的影响 |
3.2.4 超声功率对得率的影响 |
3.2.5 超声时间对得率的影响 |
3.3 刺玫籽油响应面试验结果 |
3.3.1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
3.3.2 各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
3.3.3 验证试验 |
3.3.4 理化指标检测结果 |
3.4 微波法提取刺玫籽原花青素单因素试验结果 |
3.4.1 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
3.4.2 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
3.4.3 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
3.4.4 微波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 |
3.4.5 SH添加量对提取率的影响 |
3.5 刺玫籽原花青素响应面试验结果 |
3.5.1 响应面法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显着性分析 |
3.5.2 响应面曲面分析 |
3.5.3 验证试验 |
3.5.4 提取次数确定试验 |
3.6 大孔树脂纯化试验结果 |
3.6.1 大孔树脂型号的确定 |
3.6.2 吸附时间及解析时间的确定 |
3.6.3 洗脱剂浓度的确定 |
3.7 刺玫籽油及原花青素的降血脂功能研究 |
3.7.1 高脂血症模型小鼠造模结果 |
3.7.2 刺玫籽油及原花青素对高胆固醇膳食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
3.7.3 刺玫籽油及原花青素对高胆固醇膳食小鼠血脂指标的影响 |
3.7.4 刺玫籽油及原花青素对高胆固醇膳食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
3.7.5 刺玫籽油及原花青素对高胆固醇膳食小鼠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刺玫籽油提取工艺分析 |
4.2 刺玫籽原花青素提取工艺分析 |
4.3 刺玫籽油及原花青素降血脂功能分析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刺玫果对老龄小鼠衰老指标SOD、MDA的影响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刺玫果多糖的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韦欣婷,李璐瑶,李亚荣,杜涵,游凌翔,赵惠茹. 化工科技, 2021(01)
- [2]基于果蝇模式生物刺玫果抗衰老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J]. 翟春梅,白晨曦,石雅维,付敬菊,秦蓁,孟永海. 中医药学报, 2021(01)
- [3]平菇多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其抗疲劳活性研究[D]. 刘宇.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4]不同采摘时期山刺玫叶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其生理活性研究[D]. 丁婷婷.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5]百香果皮多糖的保健功能及生态旅游利用研究[D]. 林增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10)
- [6]刺玫果不同提取方式对小鼠抗疲劳抗衰老的实验研究[J]. 怀雪,孟永海,吴丽红,马智超,孟祥瑛,王艳艳. 中医药信息, 2018(04)
- [7]饮食限制对时钟基因甲基化及肝脏衰老相关标志物的影响[D]. 沈赟.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8]黄刺玫果实醇提物的抗氧化及抗血栓作用实验研究[D]. 任婧. 山西医科大学, 2017(02)
- [9]刺玫时机根中鞣质成分及抗氧化作用研究[D]. 于喆.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6(03)
- [10]刺玫籽油和原花青素的提取及其降血脂功能的研究[D]. 容晨曦. 东北农业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