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裂解油脱色除臭试验

废裂解油脱色除臭试验

一、废裂解油脱色、脱臭的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赖鹏英[1](2021)在《酶法提取山苍子核仁油及制备月桂酸单甘酯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苍子核仁油脂含量高,油中富含月桂酸,但目前山苍子核仁利用率极低,若能提取山苍子中的核仁油,并合理利用其有效成分,将对山苍子资源开发和充分利用起重要作用。因此,为了解决山苍子核仁被丢弃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问题,本文以山苍子核仁为原料,展开水酶法绿色提油技术研究,并探究不同提油工艺对山苍子核仁油品质的影响。为了充分利用油脂中的有效成分,采用可重复利用、对环境友好的固定化脂肪酶来催化山苍子核仁油制备用途广泛的月桂酸单甘酯(GML)。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探究烘烤、粉碎预处理方式对水酶法提山苍子核仁油提油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山苍子核仁含油率高,约47%,适合提油;高温烘焙能降低乳化作用,有效提高出油率,120℃连续烘烤70 min提油效果最佳;当粉碎机粉碎120 s,粒径大小约为35 μm时,能有效破坏核仁细胞结构,增加酶制剂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出油率。(2)优化复合酶提山苍子核仁油的工艺条件发现:当复合酶制剂为中性蛋白酶与纤维素酶质量比1:1、复合酶用量3%、酶解时间7 h、液料比为3 mL/g、pH 6.40、温度46℃时,山苍子核仁油的提取率能达到86.10%;SEM观察山苍子核仁原料、提油后的核仁粉末表面结构发现酶法处理后的山苍子核仁表面结构被严重破坏,物料结构的破坏更有利于油脂的释放。(3)对比分析了压榨法、溶剂浸提法和水酶法提取山苍子核仁油发现:溶剂浸提法和水酶法提取率高于压榨法;水酶法提取的油脂品质佳,具有色泽浅、碘值高、过氧化值低、酸值低的特点。通过FT-IR检测核仁油的结构发现了 OH、C=O、CH3、CH2、C=O、C-O等官能团,含有这些官能团结构的脂肪酸均在GC-MS分析中被发现,不同提油工艺提取的山苍子核仁油脂肪酸组分没有太大差异。(4)分别以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和Lipozyme TL IM为催化剂,催化山苍子核仁油与甘油反应制备GML,并对最佳反应条件下生成的GML采用二级分子蒸馏纯化,从试验结果可知: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重复利用6次,酶活性保持得较高,产物GML含量高。Lipozyme TLIM催化效果较弱,重复利用4次后,脂肪酶催化效果会明显下降。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酯化合成GML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甘油与山苍子核仁油质量比2.5:1,加酶量8%,反应温度52℃,反应时间18h。在此反应条件下所得的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中GML含量可达33.21%;混合甘油酯经过二级分子蒸馏纯化后GML含量可达90.36%。

刘兵[2](2018)在《CaO/Al2O3复合催化剂催化裂解大豆油制备烃类燃料的研究》文中提出为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迫在眉睫。油脂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原料备受关注。通过油脂催化裂解制备液体燃料被认为是油脂资源化利用最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别以物理混合法和浸渍法制备复合型催化剂CaO/Al2O3,以大豆油为研究对象在自制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催化裂解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分别考察CaO/Al2O3比例、裂解温度、重时空速对裂解液收率、烃类收率、汽油组分和柴油组分含量以及热值等影响,同时对催化剂的寿命进行考察,对制备的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论:(1)以物理混合法制备的复合型催化剂进行催化裂解研究,获得较适宜工艺条件为:m(CaO)/m(Al2O3)比例2/8,裂解温度510℃,重时空速10.00h-1。裂解油热值可由空白组的41.02 MJ/kg提高到44.79 MJ/kg,酸值降至4.10 mg KOH/g,含氧量降低至2.37%。物理混合法制备的催化剂协同作用表现明显。催化剂寿命考察显示,重复使用3次后仍能保持较稳定的催化效果。(2)以浸渍法制备的复合型催化剂进行催化裂解研究,获得较适宜工艺条件为:CaO负载量1.25%,裂解温度510℃,重时空速3.33h-1。裂解油热值可由空白组的41.02 MJ/kg提高到44.89MJ/kg,酸值降至2.29 mg KOH/g,含氧量降低至2.02%。催化剂寿命考察显示,催化剂使用2次后,催化活性显着降低。催化剂表征表明,浸渍法制备的复合型催化剂通过负载CaO改变Al2O3的酸性和孔径,进而调控催化剂的活性,但该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难以维持。为研究酸碱复合催化剂裂解机理,本文分别以油酸和大豆油为原料,以CaO、Al2O3及物理混合法制备的复合型催化剂CaO/Al2O3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催化裂解研究。结果表明,CaO主要通过脱羰基形式脱除氧,但裂解液中依旧含有醇以及酮类含氧有机物;通过对比CaO催化裂解大豆油与油酸可知,CaO不适合催化裂解酸性较高的物质。Al2O3主要通过脱羧基的形式脱除氧,裂解液中含氧有机物主要是以醇的形式存在,同时研究表明,Al2O3能促进芳烃的形成。复合型催化剂兼顾单一催化剂的优势,脱氧效果更佳,所得裂解液燃料性能较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慧[3](2018)在《水蒸气重整生物油热解 ——红土镍矿催化剂的改性》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以及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开发新能源日益备受瞩目。生物质能源燃烧产物具有含氮硫氧化物微小的优点受到了广泛学者的重视,从桐子中提取的生物油之一的小桐子油具有密度高、运输方便、储存简便、燃烧清洁无污染等优点,已逐步向工业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用于重整制氢的研究较少。红土镍矿作为现在镍金属制取的主要来源,储量大、开采成本低、含多种金属氧化物,本文通过红土镍矿催化重整小桐子油蒸汽重整制氢从而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多级应用,对环保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关系重大。本文针对小桐子油的热转化过程,采用热重分析分析法对小桐子油进行热转化过程分析,研究了小桐子油的热解特性,结合小桐子油的热重曲线,计算得出小桐子油在热解阶段具有大约294.14349.47k J/mol的活化能。接着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使用褐铁型红土镍矿催化剂在水蒸气气氛下进行催化小桐子油裂解重整制氢的实验反应研究,用气相色谱仪检测试验产生的产气,得出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750℃,质量空速为8.7h-1,水碳比为3.09,催化剂的质量为0.1g,在最优反应条件下碳的选择性82%,H2产率52.16%。最后为了优化红土镍矿的催化活性,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分别用褐铁型红土镍矿、煅烧矿、还原矿和氧化铁催化剂催化小桐子油蒸汽重整,并比较他们分别对小桐子油的催化活性,得出褐铁型红土镍矿、煅烧矿、还原矿、氧化铁和空气条件下反应的氢气产率分别为38.41%、51.78%、58.98%、37.03%、17.44%。在反应5h的时间段内,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褐铁型红土镍矿和氧化铁氢气产率都由于积碳的原因导致氢气产率逐渐下降,褐铁性红土镍矿催化剂失活的更为缓慢一些,而焙烧和还原后的红土镍矿催化活性先是逐渐上升,3h后才由于积碳问题活性逐渐变低。实验表明:进行优化后的红土镍矿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在催化小桐子油重整制氢研究中有很好的催化效果。

王丽[4](2018)在《聚酰胺十一的生产工艺流程》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一种以蓖麻籽为原料生产聚十一酰胺单体,高温缩聚得到聚十一酰胺工程塑料的工艺路线。这种生产工艺既为山区种植蓖麻寻找了出路,同也可大大缓解国内市场聚酰胺供应不足。

陆启[5](2015)在《废矿物油催化裂解制取燃料油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石油产品价格不断升高,对废矿物油的回收再生利用将从经济、资源、环境取得较高的社会应用价值和生态效益。废矿物油来源广泛、危害极大且很难处理,最初的废矿物油大部分直接被焚烧、丢弃、填埋,少部分的将废矿物油再生和裂解制备燃料油,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还造成环境污染。废矿物油裂解设备投资大,产生的废弃物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裂解生产出油的主要指标与国标不符。如:色度、气味、十六烷值、运动粘度、密度等。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废矿物油催化裂解为燃料油的工艺,此工艺流程,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废矿物油裂解制取燃料油。本实验以氧化铝为载体负载稀土镧制取催化剂,该新型催化剂适用于各类废矿物油的催化裂解;研究了不同催化的用量及稀土镧的含量对燃料油收率、残渣收率、不冷凝气体收率的影响。实验探讨了裂解温度、裂解时间等因数对工艺的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塔釜裂解温度为380℃-480℃、反应时间70min—90min.、收油率为90.05%。通过蒸馏装置对裂解油进行馏程分析。本文对废矿物油裂解制取的燃料油的安定性进行了研究,经过层层筛选萃取剂,获得了一种高效混合有机络合萃取的非加氢精制工艺,实验证明燃料油的色度明显降低、安定性明显增高。精制后的燃料油的色度符合国标要求,其值为2.5,放置1个月后色度值低于3.5。

桑洋[6](2015)在《废胶粉对废食用油再生沥青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废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类似于沥青中的油分,可以用于沥青再生。相关研究表明废食用油可使老化沥青物理性能恢复到原样沥青的70%-80%,但对抗高温变形和低温开裂性能的改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废胶粉是一种优良的沥青改性剂,可以有效改善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同时其作为一种量大价廉的可再利用资源,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AH-50沥青为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获取老化沥青,掺入6.0wt%废食用植物油制备出再生沥青,研究废胶粉掺量(0.5 wt%-3.0 wt%)对再生沥青的常规物理性能、组分结构、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废胶粉的最佳掺量,并研究最佳胶粉掺量下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主要结论如下:(1)废胶粉能使再生沥青的针入度恢复到原样AH-50沥青的水平,抗老化性能有所提高,软化点基本保持不变,延度则有降低的趋势,粘度随废胶粉掺量增加而增大;胶粉掺量为2.0 wt%时,再生沥青整体性能达到最优,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沥青的使用要求。(2)废胶粉的掺入使得再生沥青中饱和分和芳香分含量降低,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增加;再生沥青中的羰基和亚砜基含量略有增加,但仍远小于老化沥青的值,表明废胶粉在180℃高温加入再生沥青改性过程中,沥青略有热氧老化,这与组分测试中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增加相符。(3)废胶粉的掺入能够有效提高再生沥青的模量以及高低温性能,改善废食用油再生沥青模量较低的不足;2.0 wt%的废胶粉掺入到废食用油再生沥青中后能够有效提高再生沥青的抗疲劳性能、抗变形能力、弹性恢复能力以及低温抗裂性能。(4)掺入废胶粉的废食用油再生沥青制备的沥青混合料,与AH-50和再生沥青的相比其路用性能有一定改善,沥青胶结料与骨料间的粘附力增大,其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抗水损害能力以及疲劳寿命均得到提高。综上所述,将废胶粉用于废食用油再生沥青的改性,能够提高其模量、高温抗变形能力和低温弹性恢复能力,对于废胶粉与废食用油的合理资源化利用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洋[7](2015)在《负载型介孔分子筛催化油脂裂解反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物燃料作为一种柴油最佳替代品,是环境友好型绿色燃料,而相比食用油,非食用性油因为分布广泛、不与粮食竞争、更环保、生产可利用的副产物以及原料的成本低等明显的经济优势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因此,开发非食用油脂替代传统的食用性植物油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考察大豆油、光皮树油和潲水油三种油脂的催化裂解反应,采用GC-MS对裂解产物的成分进行初步的研究。首先以大豆油为原料,对裂解催化剂进行筛选和改性,并对裂解产物组分和物化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以Na2CO3、La SBA-15、SO42-/Al MCM-41为催化剂催化裂解大豆油时能得到较高的液相裂解产物,而酸值相对较低,其中以La SBA-15为催化剂得到的液体裂解产物产率最高为85.3%,其裂解产物主要成分集中为C12-C17,对大豆油有较好的选择性,物化性能与石化柴油组份最相似。其次,采用不同装置对大豆油裂解反应进行研究,实验表明改进后的反应装置(MC),能够加深二次裂解,有效降低羧酸含量。采用常规反应装置(SC),以La SBA-15为催化剂时,响应面优化裂解反应的催化剂用量、裂解温度、裂解时间三种工艺条件。得到的最优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1.07w%,裂解温度为485℃,反应时间为53 min,此时收率的最优模拟值是84.15%;裂解油的收率与催化剂用量、裂解时间和裂解温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裂解时间与裂解温度之间相互作用显着。以La SBA-15为催化剂裂解大豆油、光皮树油和潲水油,研究表明:当以La SBA-15为催化剂时,得到的裂解产物主要成分是烷烃,烯烃,芳烃,羧酸,酮和醇等有机化合物,其蒸馏得到的轻馏分碳数主要集中在C4-C14,重馏分主要在C6-C30;使用SC反应装置,能得到较好的裂解产率,而使用MC反应装置时,只有较小数量酸类存在。因此,可知MC反应装置不仅促进了二次裂解过程,使其脂肪酸分解形成的碳氢化合物,并对原料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万素娟,刘博,于廷云,王小飞[8](2014)在《塑料裂解油的脱色除臭》文中认为随着世界上废弃塑料的大量增加,焚烧填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废塑料的油化技术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还实现了能源的再生。但废塑料裂解得到的柴油凝点高,十六烷值低,含蜡量高,并且臭味较大。实验以工厂催化裂解得到的塑料油为原料,研究出一种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的油品,实现对废塑料油的精制为目的。废塑料油采用红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碱洗精制的效果最好,即在20 mL塑料油中加入1 mL 7mol/L的Na OH溶液和0. 5 mL的乙醇溶液,室温搅拌5 min,然后静置4 h,分层去除水相。塑料油的臭味可以除去90%以上,颜色以及凝点、十六烷值均接近柴油。

冷滨滨[9](2014)在《废食用植物油对老化沥青物理化学及流变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优良的路用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建设。随着公路网的日趋完善,公路维修与重建已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日益受到重视。沥青因老化而变硬变脆,导致沥青柔韧性和抗疲劳的性能等性能变差。沥青再生可以看作是沥青老化的逆过程,根据组分调节理论,废食用油可以作为一种低粘度油分用于老化沥青再生,并已有文献报道了其可行性,但尚未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及其对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影响的差异。本文采用旋转薄膜烘箱加热和压力老化实验分别对SBS改性沥青、AH-50、AH-70三种沥青进行了老化,以获取不同种类的老化沥青,在老化沥青中掺加3.0%7.0%的废食用植物油,以研究废食用植物油对不同老化沥青的物理性能,流变性能和组成结构的影响规律,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在4.0%,5.0%,6.0%的废食用植物油掺量下,AH-50、AH-70和SBS三种老化沥青的各个物理指标和流变性能指标基本都能够恢复到其对应的原样沥青水平。同时,废食用油植物油主要是通过降低老化沥青中沥青质的含量及羰基官能团和亚砜基官能团的强度,实现对老化沥青的再生。(2)废食用植物油的掺入能够有效地软化老化沥青,并且增加再生沥青的抗疲劳性能;适宜掺量的废食用植物油可改善老化沥青的抗老化性能、温度敏感性、粘弹性和抗车辙能力;然而,掺加废食用植物油的再生沥青的热稳定性、低温柔韧性和弹性有待进一步改善。(3)废食用植物油对不同类型的老化沥青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这与沥青本身的组成和结构有关。例如,以各物理指标指标恢复到原样沥青的水平为参考,废食用植物油对同一老化沥青的不同物理性能指标和不同老化沥青的同一个物理性能指标的改善效果不同。综上所述,将废食用油用于废旧沥青和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对于废弃物的利用、资源与能源的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废食用油用于老化沥青再生前景广阔,但再生沥青的性能有待进一步改善。

王小飞,韩冬,于廷云,柴阳[10](2014)在《塑料裂解油的精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IR方法对塑料裂解油的组成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显示,塑料裂解油恶臭的产生是由于含有大量的硫醇等含硫化合物。分别考察了碱洗法、酸洗法和酸碱精制法对塑料裂解油的脱色除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碱洗法可除去塑料裂解油中大部分硫醇物质,并改善油品的颜色和气味,对塑料裂解油的脱色除臭效果较好。采用碱洗法对20 mL塑料裂解油进行脱色除臭时,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aOH溶液浓度7 mol/L、NaOH用量1 mL、乙醇用量0.5 mL、静置时间4 h、碱洗温度25℃。在该条件下,塑料裂解油的臭味可去除90%以上,且颜色、凝点和十六烷值均接近柴油。

二、废裂解油脱色、脱臭的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废裂解油脱色、脱臭的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1)酶法提取山苍子核仁油及制备月桂酸单甘酯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1 绪言
    1.1 山苍子概况
    1.2 山苍子核仁油
        1.2.1 山苍子核仁油的理化性质及组成分析方法
    1.3 山苍子核仁油的应用
        1.3.1 绿色饲料添加剂
        1.3.2 生物润滑油基础油
        1.3.3 生物柴油等生物液体燃料油
        1.3.4 表面活性剂
        1.3.5 脂肪酸
    1.4 山苍子核仁油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1.4.1 压榨法
        1.4.2 有机溶剂萃取法
        1.4.3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1.4.4 水代法
        1.4.5 水酶法
    1.5 酶法制备月桂酸单甘油酯的研究进展
        1.5.1 月桂酸单甘酯的合成
        1.5.2 固定化脂肪酶
    1.6 课题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课题目的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2 预处理对水酶法提取油山苍子核仁油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原料基础性状研究
        2.2.2 山苍子核仁主要成分测定
        2.2.3 烘烤对提油率影响的研究
        2.2.4 粉碎粒径对提油率影响的研究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原料基础性状
        2.3.2 山苍子核仁的主要成分
        2.3.3 烘烤对提油率影响
        2.3.4 粉碎时间对粒径及提油率影响
    2.4 讨论与小结
        2.4.1 讨论
        2.4.2 小结
3 水酶法提山苍子核仁油工艺的优化
    3.1 主要药品和试剂
    3.2 主要实验设备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水酶法提取山苍子核仁油
        3.3.2 山苍子核仁含油率的测定方法
        3.3.3 复合酶制剂筛选实验
        3.3.4 单因素实验
        3.3.5 响应面优化水酶法提油工艺
        3.3.6 SEM表面形态观察
    3.4 结果及分析
        3.4.1 酶种类的初步筛选
        3.4.2 酶的复配对提取率的影响
        3.4.3 复合酶的用量对提取率的影响
        3.4.4 单因素实验
        3.4.5 响应面优化水酶法提油工艺
        3.4.6 水酶法对物料结构的影响
    3.5 讨论与小结
        3.5.1 讨论
        3.5.2 小结
4 水酶法与其它提油法的提取率与油脂品质对比分析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山苍子核仁油的提取方法
        4.2.2 山苍子核仁油的FT-IR结构分析
        4.2.3 GC-MS检测山苍子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
        4.2.4 不同提油方法提取的山苍子核仁油的理化性质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提油方法对提油率和提取时间的影响
        4.3.2 不同提油方法提取的产物结构FT-IR鉴定
        4.3.3 不同提油方法提取的产物脂肪酸组分分析
        4.3.4 不同提油工艺山苍子核仁油理化性质比较
    4.4 讨论与小结
        4.4.1 讨论
        4.4.2 小结
5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山苍子核仁油制备GML
    5.1 药品、试剂以及仪器
        5.1.1 实验材料
        5.1.2 仪器
    5.2 方法
        5.2.1 单因素实验
        5.2.2 响应面优化工艺条件
        5.2.3 GML纯化方法
        5.2.4 产物分析方法
    5.3 结果及分析
        5.3.1 GML合成单因素实验
        5.3.2 响应面优化工艺条件
        5.3.3 酯化产物结构分析
        5.3.4 分子蒸馏纯化GML
    5.4 讨论与小结
        5.4.1 讨论
        5.4.2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CaO/Al2O3复合催化剂催化裂解大豆油制备烃类燃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油脂资源概述
    1.3 油脂的能源化利用方式
        1.3.1 直接混合法
        1.3.2 直接热裂解
        1.3.3 催化加氢法
        1.3.4 酯交换法
        1.3.5 微波辅助催化裂解
        1.3.6 其它方法
    1.4 催化裂化研究进展
        1.4.1 分子筛催化剂
        1.4.2 金属酸催化剂
        1.4.3 碱性催化剂
    1.5 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方法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主要实验仪器
    2.2 实验装置及操作过程
        2.2.1 实验装置
        2.2.2 催化剂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步骤
    2.3 产物检测与分析
        2.3.1 液体产物分析
        2.3.2 气体产物分析
    2.4 催化剂的表征
        2.4.1 BET分析
        2.4.2 X射线衍射分析
        2.4.3 表面微观/亚微观形貌及其成分的表征分析
    2.5 数据的计算与数理
第三章 物理混合法 CaO/Al_2O_3复合催化剂催化裂解大豆油的研究
    3.1 引言
    3.2 大豆油的热重裂解失重过程
    3.3 裂解结果与讨论
        3.3.1 CaO/Al_2O_3复合催化剂比例对裂解产物的影响
        3.3.2 裂解温度对裂解产物的影响
        3.3.3 重时空速对裂解产物的影响
        3.3.4 催化剂寿命的考察
        3.3.5 裂解油与汽油柴油性质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浸渍法 CaO/Al_2O_3复合催化剂催化裂解大豆油的研究
    4.1 引言
    4.2 裂解结果与讨论
        4.2.1 不同浸渍比例 CaO/Al_2O_3表征
        4.2.2 不同浸渍比例 CaO/Al_2O_3裂解产物的影响
        4.2.3 裂解温度对裂解产物的影响
        4.2.4 重时空速对裂解产物的影响
        4.2.5 催化剂使用寿命对裂解产物的影响
        4.2.6 裂解油与汽油柴油性质对比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豆油催化裂解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油酸裂解研究
        5.2.1 油酸裂解产物分析
        5.2.2 油酸催化裂解机理
    5.3 大豆油裂解研究
        5.3.1 大豆油裂解产物分析
        5.3.2 大豆油催化裂解机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水蒸气重整生物油热解 ——红土镍矿催化剂的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生物质能源
    1.3 生物质燃油
        1.3.1 生物油的成分和性质
        1.3.2 生物油制取技术及研究进展
    1.4 生物油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1.4.1 氢气的研究及利用现状
        1.4.2 生物油重整制氢技术
        1.4.3 生物油重整制氢反应机理研究
        1.4.4 生物油制氢技术的研究
        1.4.5 生物油模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
    1.5 生物油裂解技术催化剂的研究
    1.6 反应过程积炭的研究
    1.7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小桐子油裂解机理研究
    2.1 小桐子油
    2.2 小桐子油的组分分析
        2.2.1 小桐子油物理性质的研究分析
        2.2.2 小桐子油脂肪酸分析
        2.2.3 小桐子油的理化特性指标
    2.3 甘油三酸酯裂解过程
    2.4 小桐子油裂解动力学分析
第三章 红土镍矿催化小桐子油蒸汽重整制氢的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催化剂
    3.3 催化剂的表征
        3.3.1 H_2-TPR表征
        3.3.2 BET表征
        3.3.3 XRD表征
        3.3.4 SEM/EDS表征
    3.4 实验部分
        3.4.1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3.4.2 气体的采集与分析
    3.5 数据分析
    3.6 结果与讨论
        3.6.1 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6.2 WHSV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6.3 S/C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7 催化剂表征
        3.7.1 H_2-TPR分析
        3.7.2 SEM/EDS 分析
    3.8 小结
第四章 红土镍矿催化小桐子油蒸汽重整反应的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催化剂的制备
        4.2.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4.2.3 催化剂的表征
    4.3 红土镍矿的改性研究
        4.3.1 焙烧红土镍矿的催化研究
        4.3.2 还原红土镍矿的催化研究
        4.3.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4.3.4 催化剂的SEM/EDS结果
    4.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论文特色及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发表的论文
    附录B 参加的项目

(4)聚酰胺十一的生产工艺流程(论文提纲范文)

1 聚十一酰胺生产工艺
    2.1 蓖麻油生产工艺
        2.1.1 预榨工艺
        2.1.2 浸出工艺
        2.1.3 精炼工艺
        2.1.3. 1 脱胶工艺
        2.1.3. 2 脱色工序
        2.1.3. 3 蒸馏脱酸工序
    2.2 精制十一烯酸
        2.2.1 蓖麻油制蓖麻油酸甲酯
        2.2.2 蓖麻油酸甲酯的裂解制十一烯酸甲酯
        2.2.3 十一烯酸甲酯水解制十一烯酸
    2.3 溴代十一烯酸生产工艺
    2.4 11-氨基十一酸生产工艺
    2.5 单体聚合生产工艺
3 结语

(5)废矿物油催化裂解制取燃料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润滑油的分类、组成及作用
        1.1.1 润滑油的分类
        1.1.2 润滑油的组成
        1.1.3 润滑油的作用
    1.2 废矿物油的产生及危害
        1.2.1 废矿物油的含义
        1.2.2 废矿物油变质的原理及危害
        1.2.3 废矿物油的处理途径
    1.3 国内外处理废矿物油的现有工艺
        1.3.1 IFP工艺
        1.3.2 Snamprogeti工艺
        1.3.3 KTI工艺
        1.3.4 Meinken工艺
        1.3.5 BERC工艺
        1.3.6 Recyclon工艺
        1.3.7 分子蒸馏再生废矿物油新工艺技术
        1.3.8 膜分离再生废矿物油新工艺技术
    1.4 废矿物油制取燃料油工艺
        1.4.1 废矿物油热裂解
        1.4.2 废矿物油催化裂解
        1.4.3 废润滑热解-催化改质
    1.5 催化剂的设计
        1.5.1 物理结构
        1.5.2 化学结构
    1.6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目的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药品及实验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药品及仪器
        2.1.3 实验仪器
    2.2 裂解油制取实验原理
    2.3. 废矿物油催化裂解制取燃料油实验
        2.3.1 实验步骤
        2.3.2 实验装置与工艺流程图
        2.3.3 裂解油成分分析
    2.4 改质催化剂的实验制备
        2.4.1 催化剂制备选择和制备方案
        2.4.2 制备催化剂的工艺流程及结果检测
    2.5 催化裂解燃料油的安定性研究
        2.5.1 影响催化裂解安定性因素
        2.5.2 改善催化裂解安定性的研究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废矿物油的催化裂解特性研究
        3.1.1 催化剂的用量对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
        3.1.2 催化剂用量对残渣的影响
        3.1.3 催化剂的用量对裂解气的影响
        3.1.4 催化温度对裂解油的影响
        3.1.5 裂解油成分分析
    3.2 改质催化剂对裂解油的改质研究
        3.2.1 稀土镧对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
    3.3 复合络合萃取剂提高裂解油安定性研究
        3.3.1 复合萃取剂的筛选
        3.3.2 复合络合萃取剂量精制的效果
        3.3.3 络合剂JT含量对精制的影响
        3.3.4 碱洗浓度对精制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废胶粉对废食用油再生沥青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废食用油再生沥青的研究现状
        1.2.2 废胶粉改性沥青的研究现状
        1.2.3 废胶粉改性沥青的机理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及实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废食用油
        2.1.2 沥青
        2.1.3 废胶粉
        2.1.4 集料及填料
    2.2 实验方法
        2.2.1 老化沥青及再生沥青的制备
        2.2.2 改性沥青的制备
        2.2.3 沥青性能测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废胶粉对废食用油再生沥青组分结构的影响
    3.1 废胶粉对废食用油再生沥青常规物理性能的影响
        3.1.1 针入度
        3.1.2 软化点
        3.1.3 延度
        3.1.4 粘度
        3.1.5 沥青抗老化性能
    3.2 废胶粉对废食用油再生沥青化学性能的影响
        3.2.1 四组分分析
        3.2.2 红外光谱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废胶粉对废食用油再生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
    4.1 基本理论
    4.2 温度特性
        4.2.1 高温抗车辙因子
        4.2.2 高温复合模量和相位角
        4.2.3 低温复合模量和相位角
    4.3 蠕变特性
    4.4 疲劳特性
    4.5 应力松弛特性
    4.6 最佳胶粉掺量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废胶粉对废食用油再生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
    5.1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2 路用性能
        5.2.1 高温稳定性
        5.2.2 水稳定性
        5.2.3 低温抗裂性
        5.2.4 抗疲劳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负载型介孔分子筛催化油脂裂解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对油脂研究现状
        1.2.1 国外油脂原料制备生物燃料
        1.2.2 国内油脂原料制备生物燃料
    1.3 催化裂解反应机理
    1.4 裂解催化剂研究现状
        1.4.1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1.4.2 分子筛催化剂
        1.4.3 其他催化剂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大豆油催化裂解反应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催化剂种类对大豆油催化裂解反应结果的影响
        2.3.2 反应装置对大豆油催化裂解产物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大豆油催化裂解制备粗生物燃料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响应面实验设计
        3.2.1 单因素水平设计
        3.2.2 响应面设计实验因素水平
    3.3 结果与讨论
        3.3.1 LaSBA-15催化裂解光皮树油单因素研究
        3.3.2 LaSBA-15催化裂解光皮树油响应面优化设计
        3.3.2.1 模型结果与统计学分析
        3.3.2.2 裂解油产率的产率等值线图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三种油脂催化裂解反应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原料油的制备
        4.2.4 催化裂解步骤
        4.2.5 油样脂肪酸成分测定
        4.2.6 油样脂肪酸物性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油样原油成分定量分析及物性分析
        4.3.2 不同反应装置对三种油脂裂解产物影响
        4.3.3 不同反应装置下三种油脂裂解产物组分分析
        4.3.4 不同反应装置下三种油脂裂解产物轻重馏分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塑料裂解油的脱色除臭(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2 实验原理
1.3 实验方法
1.3.1 碱洗、酸洗和酸碱精制方法比较
1.3.2 碱洗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NaOH溶液和乙醇配比
2.2 NaOH溶液浓度的影响
2.3 反应时间的影响
2.4 反应温度的影响
3 结论

(9)废食用植物油对老化沥青物理化学及流变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的意义
    1.2 沥青老化和再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对沥青老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对沥青再生的研究现状
    1.3 沥青的再生机理
        1.3.1 沥青的再生机理
        1.3.2 再生剂的功能和技术指标
    1.4 废食用油及其用于沥青再生的研究现状
        1.4.1 废食用油及其回收利用
        1.4.2 废食用油用于沥青再生的可行性及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原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沥青
        2.1.2 废食用油
    2.2 实验方法
        2.2.1 老化沥青的获取
        2.2.2 再生沥青制备
        2.2.3 沥青组分分析与性能测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废食用油对老化沥青物理性能的影响
    3.1 废食用油对老化沥青常规物理指标的影响
        3.1.1 废食用油对老化沥青针入度的影响
        3.1.2 废食用油对老化沥青软化点的影响
        3.1.3 废食用油对老化沥青粘度的影响
        3.1.4 废食用油对老化沥青延度的影响
    3.2 再生沥青废食用油最佳掺量的确定
    3.3 废食用油对老化沥青针入度指数的影响
    3.4 废食用油对老化沥青抗老化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废食用油对老化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
    4.1 基本理论
    4.2 温度特性
        4.2.1 废食用油对老化沥青高温抗车辙因子的影响
        4.2.2 废食用油对老化沥青高温复合模量和相位角的影响
        4.2.3 废食用油对老化沥青低温复合模量和相位角的影响
    4.3 频率特性
        4.3.1 废食用油对老化沥青复合模量的影响
        4.3.2 废食用油对老化沥青相位角的影响
    4.4 蠕变特性
        4.4.1 研究方法
        4.4.2 废食用油对老化沥青蠕变变形的影响
    4.5 疲劳特性
        4.5.1 研究方法
        4.5.2 废食用油对老化沥青疲劳寿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废食用油对老化沥青组成结构的影响
    5.1 废食用油对老化沥青四组分的影响
        5.1.1 沥青的四组分概述
        5.1.2 实验结果分析
    5.2 红外吸收谱图分析
        5.2.1 研究方法
        5.2.2 实验结果分析
    5.3 差热分析
        5.3.1 研究方法
        5.3.2 实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塑料裂解油的精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原料
    1.2 实验原理
    1.3 实验方法
    1.4 分析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塑料裂解油的组成
    2.2 精制方法的比较
    2.3 碱洗法影响因素的分析
        2.3.1 Na OH和乙醇用量的影响
        2.3.2 Na OH溶液浓度的影响
        2.3.3 静置时间的影响
        2.3.4 碱洗温度的影响
3 结论

四、废裂解油脱色、脱臭的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 [1]酶法提取山苍子核仁油及制备月桂酸单甘酯工艺研究[D]. 赖鹏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2]CaO/Al2O3复合催化剂催化裂解大豆油制备烃类燃料的研究[D]. 刘兵. 浙江工业大学, 2018(07)
  • [3]水蒸气重整生物油热解 ——红土镍矿催化剂的改性[D]. 李慧.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2)
  • [4]聚酰胺十一的生产工艺流程[J]. 王丽. 山东化工, 2018(04)
  • [5]废矿物油催化裂解制取燃料油的研究[D]. 陆启. 海南大学, 2015(02)
  • [6]废胶粉对废食用油再生沥青性能影响的研究[D]. 桑洋. 武汉理工大学, 2015(01)
  • [7]负载型介孔分子筛催化油脂裂解反应的研究[D]. 李洋. 长沙理工大学, 2015(06)
  • [8]塑料裂解油的脱色除臭[J]. 万素娟,刘博,于廷云,王小飞. 应用化工, 2014(S2)
  • [9]废食用植物油对老化沥青物理化学及流变性能的影响[D]. 冷滨滨. 武汉理工大学, 2014(04)
  • [10]塑料裂解油的精制[J]. 王小飞,韩冬,于廷云,柴阳. 石油化工, 2014(04)

标签:;  ;  ;  ;  ;  

废裂解油脱色除臭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