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贷资产保全问题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金含笑[1](2021)在《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商业银行作为经营管理风险的特殊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一直是其经营管理的重要课题。风险与发展相伴相生,业务发展的同时风险无可避免,风险防控的关键是如何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在风险发生时,要第一时间做好风险处置,及时化解风险,降低负面影响。近年来,各大银行牢牢把握“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机遇,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能源、交通、通讯、文旅等领域,迎来了又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不良资产的比率相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但随着我国经济全面步入新常态,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又开始逐步回升,不良资产的管理亟需加强,否则这将会成为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阻碍。特别是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冲击,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控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银行不良贷款大幅反弹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疫情冲击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面临一系列压力,这时候讨论不良资产的处置显得尤为重要。论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管理问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在总结传统治理方式的基础上,依据银行业发展现状并结合国际经验予以创新,提出建立不良资产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在疫情冲击背景下,针对银行即将迎来的不良资产治理高峰,论文以H银行为代表,通过数据和案例分析H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探讨H银行目前的处置方式和现有处置方式的优化等,希望能够对H银行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战略和理论的支撑,并为其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从目前国内外关于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研究来看,虽然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大部分分析都是针对整个银行业进行研究及探索,结合某个具体银行的研究却并不多。同时对于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缺乏一定的考虑,提出的具体对策也有待实践检验。因此,本文以H银行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该行不良资产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其自身业务风险的具体特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对不良资产处置策略进行优化。
姚省佼[2](2021)在《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方案优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新常态,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下行,企业及个体户的盈利能力随之下降,其经营状况每况愈下,为此类企业提供信贷业务的各大商业银行,自身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也越来越高,不良贷款的处置压力愈发增大。在此情形下,对于作为处理不良贷款业务的重要工作人员——资产保全经理,如何通过完善绩效考核方案,使绩效分配更加合理化,激励资产保全经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方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法,对绩效考核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绩效考核方案不完善、指标不清晰、考核结果运用不到位、沟通反馈机制不畅通等问题及原因,然后根据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战略目标,综合运用平衡计分卡、鱼骨图法与关键绩效指标法,设置了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项考核指标的权重设置,优化了绩效考核流程,制定了更加符合战略目标的考核优化方案,对优化方案的实施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为保证优化后新方案的顺利实施,提出了制度落实、岗位分工、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保障措施。
李威[3](2020)在《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关联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蓬勃发展,关联企业虽可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增加国家税收及就业,但不公平的关联行为可能会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关联企业客户信用风险成为银行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对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BN银行管理层进一步提高本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决策参考,并提升银行从业人员识别和化解关联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能力。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关联企业、信用风险及银行信用风险监管指标等相关概念进行阐释,梳理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然后从关联企业客户行业分布、信贷业务品种、信贷业务期限及信贷业务担保方式等角度分析BN银行关联企业客户信贷业务现状,并进行风险分析,介绍了BN银行关联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重点结合BN银行相关信用风险案件进行研究分析,指出BN银行在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剖析问题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原因,最后提出了优化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六大建议。
胡双洲[4](2019)在《J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控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入高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而与此同时,我国经济面临投资增速放缓、贸易摩擦加剧、消费呈现降级,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已呈现疲软之势。近年来,我国经济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整,一是扎实推进稳杠杆等供给侧改革,确保经济整体稳定;二是加快推进金融深层次改革,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重大风险攻坚战;三是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发展”向“精耕细作”转型。在新一轮的经济调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形势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织部分,面临着呆账坏账水平高、信贷投放过快过粗放、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影子银行及金融杠杆过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防范化解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是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J银行作为一家地方性的省级法人银行,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导向,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将信贷资源向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倾斜,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本质上仍是企业,最终还是以营利为目的而存在的,面对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监管形势趋严这三座大山,如何管控好信贷业务的总体风险,解决信贷业务中信息数据的不对称等问题,对促进J银行更长远发展,更好地贯彻政策号召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在参考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J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的相关理论基础。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别及其特征。然后,介绍了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四个不同阶段,以及信贷配给理论、内部控制理论。二、J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现状。首先,简单介绍了J银行的基本情况和相关背景,然后,梳理了J银行的信贷风险管控架构,包括相关制度依据、内部操作流程等,最后,重点分析了J银行的信贷业务情况。三、对J银行当前信贷风险管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具体指出存在的问题有: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信贷政策及制度导向不合理、信贷业务风险管控手段不完善。四、对上述提出的相关问题给出应对建议,J银行应不断完善信贷风险管控体系,健全信贷政策制度导向机制,除此之外也要提升风险识别和处置的能力,加大风险计量模型、大数据风控和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推广、运用。
贺译乐[5](2019)在《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不良贷款不仅给金融机构良性运营带来了阻碍,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因而受到了各类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的重点关注。近年来,国内各家银行出台了众多规范信贷业务发展的制度和规定,尤其是在风险控制环节,但效果并不显着,总体上来看,虽然银行不良贷款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不良贷款规模仍呈上升趋势。因此,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管理是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只有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管理,才能削减金融风险,循序渐进地杜绝发生不良贷款的问题。本文立足于信贷管理以及不良贷款的诸多理论,对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采用文献阅读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银行湖南分行如何优化不良贷款管理展开论述。首先,研究了中国银行湖南分行当前不良贷款的基本状况和形成原因;然后,从不良贷款管理的原则和模式、防范管理的主要措施、处置管理的主要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银行湖南分行当前不良贷款管理的实际状况,并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其次,借鉴美国、法国等国家不良资产处置管理策略,提出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框架,并从防范管理、处置管理两方面提出优化方案,具体内容涵盖了贷前做好尽职调查工作、构建和完善内控制度机制、提高不良资产评估的规范性、加强与其他金融公司的合作等九个支节;最后,为保障该优化方案的实施和效果,从文化思想、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信息与沟通、机制体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本文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笔者在商业银行多年的工作经验,以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为研究载体,找到其在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不仅能够为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管理提供优化思路,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我国其他商业银行应对不良贷款提供一定的参考。
吴琦[6](2019)在《邮储银行X省分行资产保全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内外经济学界关于不良资产保全问题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了,现代经济中,不良资产已成为影响经济金融稳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经济形势恶化、金融危机反过来也导致不良资产的攀升。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进入衰退期,至今仍处于总体下行趋势,全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连续8年呈现“双升”走势。所以,如何化解减少不良资产是目前我国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商业银行逐渐市场化,我国不良资产的形成由计划经济环境转换为市场经济环境,不良资产保全由上世纪90年代末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整体剥离转换为以商业银行自我消化为主。近年来中小商业银行层出不穷,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科技化的进步,使得零售银行业务成为未来银行发展的主要趋势。那么,研究国内零售商业银行的资产保全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入手,梳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发现对于我国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对不良贷款进行资产保全,尚且没有成体系的具体措施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定位是大型零售银行,发展策略是“一大一小”,立足于农村、社区、中小企业,主要发展零售信贷业务,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和“三农”贷款。因此,本文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X省分行为例,研究分析该行近几年资产质量管控情况、不良清收压降情况、已有资产保全手段等,并对该行的清收、核销案例进行总结,指出其资产保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信贷管理能力弱、不良资产保全渠道偏窄、队伍建设不健全、抵押物评估价值虚高等内部问题和信用环境建设差、客户恶意逃废债、法院强制执行难、行政干预不良保全、呆账核销程序繁琐、贷款减免实操困难、打包转让损失过大等外部问题。进而提出该行改善资产保全成效的建议,一是加强风险预警,增强风险敏锐性;二是扎实做好传统清收工作,提升清收技巧;三是尝试批量转让、证券化等手段,拓宽不良资产保全渠道;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资产保全人员专业素质;五是积极争取政府、法院、监管部门、银协等外部支持。对外部整体不良资产保全环境提出建议: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不良资产保全制度体系、完善法律法规、活跃不良资产保全市场。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为国内其他零售商业银行提供一些参考,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发展有所裨益。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和能力所限,还未达到更高的分析深度和理论层次,距离形成商业银行不良保全体系还有很大差距。
马乃斌[7](2019)在《LC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坚持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发展主线,坚持推动高水平开放,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作为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随着相关政策要求的落实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前期积聚及近期形成的金融风险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在经济高速增长期,金融风险不易显现,一旦转入中高速经济增长阶段,原本低风险的领域和行业出现风险的概率也大为增加。东亚地区的追赶型经济体在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的过程中,无一例外都经历了金融体系的剧烈动荡甚至金融危机。在经济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银行同业都需要认清形势发展趋势、加强统筹协调,共同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上述宏观经济背景下,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的相关课题,便拥有了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及实地调研法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次研究的背景、意义,讲述研究现状、内容及方法。第二部分为概念与理论,阐述了不良贷款与不良贷款处置的概念与原则、不良贷款形成及处置的基础理论。第三部分为LC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阐述了银行概况、不良贷款现状及产生原因。第四部分为LC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分析,阐述了不良贷款处置现状、主要手段及政策要求,借助三个具体案例分析处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等。第五部分为LC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的改进对策,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展望。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在LC银行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存在债务落实难度大、处置周期过长、实际回收率低、严重拉低经营利润、被地方政府过分干预的问题,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管理模式和法律机制落后、市场机制和诉讼过程受限、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缺位、地方保护主义与缺乏创新等,为此,本文提出如下改进措施,LC银行在今后的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应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理念,从源头上把握和控制风险;推动失信惩戒机制落实,提高依法收贷能力;注意建立专业的资产保全团队,重视培养不良处置业务骨干;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同业协作,发挥债权人主体作用,制衡地方保护主义;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处置方式等从而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提高实际回收率,实现LC银行资产质量方面的持续健康发展。
赵珂[8](2019)在《交通银行信贷项目的沟通管理研究 ——以德阳二重集团破产重整案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金融在经济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业银行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如今的资金筹集机制中,各方面吸纳资金的关键性途径是通过商业银行进行筹资,虽然现阶段商业银行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产品和服务,收益途径多种多样,可是其目前的主要收益还是来源于信贷项目。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益主要取决于其信贷项目的领域和布局,而其运营效益将对银行系统风险的管控、利润的高低及其资金的流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信贷业务是否良好以及各种不安全因素的潜在威胁的程度将直接对商业银行的收益能力造成影响,而且对GDP的稳定增长以及国家金融风险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但其最终落地,需要依靠信贷项目中业务拓展团队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在信贷项目中充分沟通以此来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项目中90%的时间都是花在沟通上的,做好项目就是要做好沟通,沟通效果的好坏也是直接关系着信贷项目的成功与否。本文以交通银行信贷项目团队处理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受偿案为例,将二重集团信贷项目中处理的全部过程拆分为沟通前内部达成共识、双方尝试性沟通、多方沟通前信息互动以及多方沟通会议四部分,并且对多方沟通的解决措施及信贷项目最终结果进行回顾,然后对二重信贷项目的成功经验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挖掘出沟通管理的相关普遍性的模式和方法,构建相关沟通管理体系,包括内外部沟通体系,干系人管理体系、以及沟通规划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资源整合,搭建了统一信息管理平台,以此实现了交通银行信贷项目的沟通管理体系建设。本论文采取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探索促进信贷项目顺利落地的沟通管理途径和方法,对实践运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期将研究成果在最大范围共享,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有效沟通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忠长[9](2014)在《新形势下邮政储蓄银行资产保全对策探析》文中提出随着邮政储蓄银行各项信贷业务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信贷资产不良率不断增加,风险隐患日益显现。文章介绍了资产保全的概念,分析了邮政储蓄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新形势下资产保全的对策。
陈永寿[10](2013)在《我国农信社信贷资产保全问题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信社信贷资产保全问题在我国金融市场中表现越来越突出,农信社信贷资产在支持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性作用,但是由于实施过程中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农信社的权益受到损失。当前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企业改制过程中逃避债务行为进行约束,破产需要对资产进行清算,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律培训,从根本上维护好农信社信贷资产的合法权益。
二、信贷资产保全问题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贷资产保全问题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
2.1 不良资产的概念及内涵 |
2.2 不良资产处置的概念及内涵 |
2.3 银行不良资产指标 |
2.4 不良资产处置的理论 |
第3章 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 |
3.1 H银行简介 |
3.2 H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
3.2.1 不良管控压力增大 |
3.2.2 潜在信贷风险凸显 |
3.3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危害 |
3.4 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现状 |
3.4.1 处置H银行不良资产组织结构 |
3.4.2 H银行不良资产现行处置方式 |
第4章 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分析 |
4.1 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
4.1.1 不良资产的处置手段单一 |
4.1.2 诉讼清收耗时长、难度大、效率低 |
4.1.3 不良资产潜在价值未能充分挖掘 |
4.2 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问题产生的原因 |
4.2.1 处置制度流程不科学 |
4.2.2 考核管理机制不合理 |
4.2.3 处置队伍建设不到位 |
4.2.4 基础管理工作不扎实 |
第5章 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优化 |
5.1 实行分类管理,创新处置手段 |
5.1.1 信用类不良资产:“互联网+”处置方式 |
5.1.2 住房抵押类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处置方式 |
5.1.3 大额不良资产:债转股处置方式 |
5.1.4 其他抵押质押类不良资产:信托处置方式 |
5.2 强化流程控制,提高诉讼质效 |
5.2.1 规范填写合同,保障银行债权 |
5.2.2 全面查找线索,掌握资产情况 |
5.2.3 建立配合机制,突出诉讼效果 |
5.3 充分挖掘价值,探索提升途径 |
5.3.1 优化定价方法 |
5.3.2 拓宽处置思路 |
5.3.3 强化团队协作 |
第6章 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优化的保障措施 |
6.1 完善处置相关制度,严防操作风险 |
6.2 完善处置业务流程,强化考核激励 |
6.3 重视信贷业务管理,实施降旧控新 |
6.4 组建专职处置团队,加强队伍建设 |
6.5 不断夯实基础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概述 |
2.1 绩效的基本理论 |
2.1.1 绩效 |
2.1.2 绩效考核 |
2.1.3 绩效考核体系 |
2.2 绩效考核的方法 |
2.2.1 平衡计分卡 |
2.2.2 关键绩效指标 |
2.2.3 360 度绩效评估 |
2.2.4 其他方法 |
2.3 文献概述 |
2.3.1 绩效考核研究 |
2.3.2 绩效考核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研究 |
第三章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现状评价 |
3.1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简介 |
3.1.1 组织架构 |
3.1.2 人员组成 |
3.2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现状 |
3.2.1 资产保全经理概况 |
3.2.2 绩效考核现状 |
3.3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调查方案设计 |
3.3.1 调查目的 |
3.3.2 调查对象 |
3.3.3 调查组织形式 |
3.3.4 调查问卷设计 |
3.4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访谈方案设计 |
3.4.1 访谈目的 |
3.4.2 访谈对象 |
3.4.3 访谈组织形式 |
3.4.4 访谈提纲设计 |
3.5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
3.5.1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3.5.2 访谈结果分析 |
3.5.3 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分析 |
3.5.4 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方案优化设计 |
4.1 优化的总体思路、目标和原则 |
4.1.1 总体思路 |
4.1.2 优化目标 |
4.1.3 基本原则 |
4.2 战略目标分析与战略地图构建 |
4.2.1 战略目标分析 |
4.2.2 用平衡计分卡构建战略地图 |
4.3 优化方案具体设计 |
4.3.1 考核指标选择优化 |
4.3.2 考核权重设计优化 |
4.3.3 考核流程设计优化 |
4.3.4 考核结果的反馈与申诉流程优化 |
4.3.5 考核结果的评估与运用优化 |
第五章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优化方案的实施 |
5.1 优化方案的实施流程 |
5.1.1 成立领导小组 |
5.1.2 设置具体负责小组 |
5.1.3 优化方案的宣传 |
5.1.4 优化方案的执行 |
5.2 优化方案的实施保障 |
5.2.1 加强组织保障 |
5.2.2 制度落实保障 |
5.2.3 岗位分工保障 |
5.2.4 信息技术保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调查问卷 |
附录B 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访谈提纲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关联企业的概念及组织形式 |
2.1.1 关联企业的概念 |
2.1.2 关联企业的组织形式 |
2.2 信用风险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
2.2.1 信用风险的概念 |
2.2.2 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 |
2.3 银行信用风险监管指标 |
2.4 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2.4.1 信用要素分析理论 |
2.4.2 风险限额管理理论 |
2.4.3 风险收益及资产组合管理理论 |
第三章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现状 |
3.1 BN银行简介 |
3.2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现状 |
3.3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分析 |
3.3.1 信用风险监测指标分析 |
3.3.2 信用风险小结 |
3.4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3.4.1 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3.4.2 信用风险管理流程 |
3.4.3 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 |
3.5 案例分析 |
3.5.1 关于AA集团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 |
3.5.2 关于LL房地产公司的案例分析 |
3.5.3 案例小结 |
第四章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不合理 |
4.1.2 信贷风险管理流程过于粗放 |
4.1.3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落后 |
4.1.4 信用风险差异化管理不到位 |
4.1.5 员工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
4.2 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内部原因 |
4.2.2 外部原因 |
第五章 优化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
5.1 探索柔性矩阵式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改革 |
5.1.1 完善风险管理部门设置 |
5.1.2 差异化缩减组织架构管理半径 |
5.2 补足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短板 |
5.2.1 强化关联企业识别及统一授信管理 |
5.2.2 引入“评分表”提高尽职调查质量 |
5.2.3 建立信贷业务双线核查制度 |
5.2.4 增加法律性文件的预防性条款 |
5.2.5 提升贷后及资产保全工作质量 |
5.3 改进信用风险度量及预警方法 |
5.3.1 加强信用风险容忍度指标管理 |
5.3.2 进一步优化信用风险管理系统 |
5.4 优化信贷结构并提高风险定价能力 |
5.4.1 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
5.4.2 提高风险定价能力 |
5.5 健全授信后绩效评价制度 |
5.5.1 成立薪酬绩效委员会 |
5.5.2 建立员工风险金制度 |
5.6 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
5.6.1 梳理和完善内控制度 |
5.6.2 强化员工风险文化教育 |
5.6.3 建立员工风险管理常态化机制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4)J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结构 |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及理论概述 |
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及其特征 |
2.1.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 |
2.1.2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及要特征 |
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的理论基础 |
2.2.1 商业银行管理理论 |
2.2.2 信贷配给理论 |
2.2.3 内部控制理论 |
3.J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
3.1 J商业银行概况及发展历程 |
3.2 J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架构 |
3.2.1 信贷业务风险管控的制度基础 |
3.2.2 信贷业务风险管控架构及操作流程 |
3.3 J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
3.3.1 信贷资产基本情况 |
3.3.2 信贷资产质量分析 |
4.J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的问题分析 |
4.1 信贷管控机制不健全 |
4.1.1 信贷风险治理架构待完善 |
4.1.2 信贷风险管控流程待优化 |
4.2 信贷政策导向不合理 |
4.2.1 信贷投向集中,风险集中度高 |
4.2.2 考核机制偏离,重营销轻管理 |
4.3 信贷管控手段不完善 |
4.3.1 风险评估工具待提升 |
4.3.2 风险预警能力待强化 |
5.J商业银行加强信贷业务管理的相关对策 |
5.1 完善信贷风险管控机制 |
5.1.1 健全总分式风险管控机制 |
5.1.2 建立矩阵式风险防控网络 |
5.2 优化信贷业务政策导向 |
5.2.1 调节信贷资金投向,优化信贷业务的结构 |
5.2.2 优化信贷考核机制,平衡发展与风险关系 |
5.3 强化风险识别处置能力 |
5.3.1 完善客户风险识别计量工具 |
5.3.2 推动贷后风险预警系统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1.2.1 理论基础 |
1.2.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现状分析 |
2.1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基本情况及不良贷款现状 |
2.1.1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基本情况 |
2.1.2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基本情况 |
2.1.3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
2.2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现状 |
2.2.1 不良贷款管理的原则及模式 |
2.2.2 不良贷款防范管理的主要措施 |
2.2.3 不良贷款处置管理的主要措施 |
2.3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2.3.1 贷前审查不到位 |
2.3.2 贷中操作风险防范不到位 |
2.3.3 贷后防范不到位 |
2.3.4 不良贷款管理效率低 |
第3章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策略优化方案设计 |
3.1 不良贷款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
3.1.1 国际模式分析 |
3.1.2 国际经验对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的启示 |
3.2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
3.2.1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目标 |
3.2.2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管理措施设计原则 |
3.2.3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管理措施设计框架 |
3.3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防范管理策略优化设计 |
3.3.1 做好贷前尽职调查工作 |
3.3.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
3.3.3 加强贷中风险识别与评估 |
3.3.4 采用全面风险控制手段 |
3.4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处置管理策略优化设计 |
3.4.1 深入认识不良贷款处置市场 |
3.4.2 提高不良资产评估的规范性 |
3.4.3 加强与其它金融公司的合作 |
3.4.4 提高不良贷款管理效率 |
第4章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的实施与保障 |
4.1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管理优化实施步骤 |
4.1.1 启动阶段 |
4.1.2 试行阶段 |
4.1.3 反馈与完善阶段 |
4.2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管理优化实施障碍 |
4.2.1 外部障碍 |
4.2.2 内部障碍 |
4.3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的保障措施 |
4.3.1 文化思想保障 |
4.3.2 组织架构保障 |
4.3.3 人力资源保障 |
4.3.4 信息与沟通保障 |
4.3.5 机制体制保障 |
4.4 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的预期成效 |
4.4.1 资产质量提升至同业前列 |
4.4.2 丰富了不良贷款管理手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邮储银行X省分行资产保全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零售贷款 |
二、不良贷款 |
三、不良资产处置 |
四、资产保全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一、博弈论 |
二、资源配置理论 |
三、资产组合理论 |
四、帕累托最优理论 |
五、金融创新理论 |
第二章 邮储银行X省分行不良资产保全现状 |
第一节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
一、邮储银行概况 |
二、邮储银行业务发展及不良贷款现状 |
三、邮储银行资产保全措施 |
第二节 邮储银行X省分行不良贷款状况 |
一、邮储银行X省分行概况 |
二、邮储银行X省分行不良贷款近年变化状况 |
三、邮储银行X省分行不良资产保全状况 |
第三节 邮储银行X省分行不良贷款保全主要方法 |
一、自主清收 |
二、司法清收 |
三、押品处置 |
四、委外清收 |
五、贷款重组 |
六、呆账核销 |
七、以资抵债 |
第三章 邮储银行X省分行资产保全存在问题 |
第一节 邮储银行X省分行不良贷款保全案例 |
一、清收案例 |
二、呆账核销案例 |
第二节 邮储银行X省分行资产保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内部问题 |
二、外部问题 |
第四章 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对邮储银行X省分行不良资产保全工作建议 |
一、加强风险预警,增强风险敏锐性 |
二、扎实做好传统清收工作,提升清收技巧 |
三、尝试市场化保全手段,丰富资产保全经验 |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资产保全人员专业素质 |
五、积极争取政府、法院、监管部门、银协等外部支持 |
第二节 对外部整体不良资产保全环境的建议 |
一、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
二、健全不良资产保全制度体系 |
三、完善法律法规,提升司法效率 |
四、活跃不良资产保全市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LC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的研究综述 |
1.3.2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研究综述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创新和不足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不良贷款的概念 |
2.1.2 不良贷款的分类 |
2.1.3 不良贷款处置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
2.2 理论基础 |
2.2.1 不良贷款形成的相关理论 |
2.2.2 不良贷款处置的相关理论 |
第3章 LC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 |
3.1 LC银行概述 |
3.2 LC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
3.2.1 不良贷款的基本情况 |
3.2.2 不良贷款的特点 |
3.3 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 |
3.3.1 经济环境因素 |
3.3.2 企业经营风险 |
3.3.3 担保圈风险传递 |
3.3.4 银行信贷管理不健全 |
第4章 LC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分析 |
4.1 不良贷款处置现状 |
4.2 LC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主要手段及政策要求 |
4.2.1 现金回收 |
4.2.2 贷款重组 |
4.2.3 债权转让 |
4.2.4 呆账核销 |
4.3 具体案例分析 |
4.3.1 贷款重组案例 |
4.3.2 债权转让案例 |
4.3.3 呆账核销案例 |
4.3.4 小结 |
4.4 LC银行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4.1 债务落实难度大 |
4.4.2 处置周期过长 |
4.4.3 处置回收率低 |
4.4.4 严重影响经营利润 |
4.4.5 地方政府过分干预 |
4.5 LC银行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4.5.1 信贷风险理念不强 |
4.5.2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
4.5.3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缺位 |
4.5.4 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落后 |
4.5.5 地方保护和行政干预问题 |
4.5.6 市场机制与法律机制不健全 |
第5章 LC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的改进对策 |
5.1 强化信贷风险理念 |
5.2 推动失信惩戒机制落实 |
5.3 建立专业的资产保全团队 |
5.4 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
5.5 加强同业协作制衡地方干预 |
5.6 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市场竞争 |
5.7 创新处置方式 |
5.7.1 “互联网+”模式 |
5.7.2 资产证券化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交通银行信贷项目的沟通管理研究 ——以德阳二重集团破产重整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信贷项目的沟通管理背景 |
1.1.2 交通银行信贷项目的沟通管理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框架本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2.1 信贷风险理论 |
2.1.1 信贷风险的定义 |
2.1.2 信贷风险的特点 |
2.1.3 信贷风险的应对 |
2.2 沟通管理的定义 |
2.2.1 组织与组织沟通 |
2.2.2 沟通管理的范围 |
2.2.3 沟通管理的分类 |
2.2.4 沟通路径分类 |
2.3 破产重整的意义及背景 |
2.4 项目沟通管理文献综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交通银行关于二重集团信贷项目沟通管理的成功案例 |
3.1 二重集团信贷项目背景介绍 |
3.1.1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基本情况 |
3.1.2 二重集团信贷风险的形成过程分析 |
3.2 交通银行对二重集团的应急预案 |
3.2.1 交通银行关于二重集团贷款逾期情况 |
3.2.2 交通银行的信贷风险应急处理预案简介 |
3.2.3 交通银行信贷项目沟通规划情况 |
3.3 交通银行关于二重集团信贷项目的沟通推进过程回顾分析 |
3.3.1 沟通前内部达成共识 |
3.3.2 双方尝试性沟通 |
3.3.3 多方沟通前,信息互动 |
3.3.4 多方沟通会议 |
3.4 二重集团信贷项目相关干系人采取的措施 |
3.4.1 政府及监管部门针对二重集团信贷项目的行动措施 |
3.4.2 交通银行针对二重集团信贷项目的行动措施 |
3.4.3 同业银行针对二重集团信贷项目的行动措施 |
3.5 二重集团信贷项目沟通结果 |
3.5.1 二重集团资金回笼情况 |
3.5.2 二重集团达成初步重组方案 |
3.5.3 交通银行关于二重集团信贷项目处理结果 |
3.6 结论 |
第四章 二重集团信贷项目沟通管理成功要素分析 |
4.1 内、外部沟通主体明确 |
4.2 团队成员沟通意识到位 |
4.3 内外部沟通渠道畅通 |
4.4 内外部沟通载体统一 |
4.5 沟通计划完整 |
4.6 文件及变更控制规范 |
第五章 交通银行信贷项目的沟通管理体系构建 |
5.1 内部沟通体系 |
5.1.1 正式文件形式沟通体系 |
5.1.2 内部专题会议形式沟通体系 |
5.1.3 规范培训体系 |
5.2 外部沟通体系 |
5.3 干系人管理体系 |
5.4 沟通规划体系 |
5.5 整合相关体系,建立信息交互处理平台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及后期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新形势下邮政储蓄银行资产保全对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产保全的概念及界定 |
2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 |
2.1 产品因素 |
2.2 把控因素 |
2.3 客户因素 |
2.4 外部因素 |
3 邮储银行资产保全的对策 |
3.1 事前风险防范是资产保全的前提 |
3.1.1 坚持“五不放过”原则, 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
3.1.2 牢记“八字方针”, 确保客户信息调查安全可靠 |
3.1.3 建立家庭财产担保责任制, 确保信贷员审慎经营 |
3.1.4 创新经营, 用“鸡蛋”理论指导信贷业务发展 |
3.1.5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落实“四个到位” |
3.2 事中科学管理是资产保全的保障 |
3.2.1 科学精细资产管理, 增强资产保全合力 |
3.2.2 做好资产五级分类, 提升科学管控能力 |
3.2.3 夯实基础管理, 增强工作规范性 |
3.2.4 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 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
3.2.5 加强社会信用教育, 提高客户信用意识 |
3.2.6 加强与中介服务机构及担保公司的合作 |
3.3 事后资产清收是资产保全的归属 |
3.3.1 催收邮储银行小额信贷逾期及欠款的重要法宝 |
3.3.2 强化责任追究制度, 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
3.3.3 双管齐下, 全力追回欠款 |
3.3.4 建立金融债权生态体系, 切实提高追债合力 |
3.3.5 科学评估资产重组, 变更盘活不良资产 |
3.3.6 启用最后保全防线, 依法起诉, 强制保全 |
(10)我国农信社信贷资产保全问题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信社资产保全问题 |
二、我国农信社在信贷资产保全中的策略 |
四、信贷资产保全问题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H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管理研究[D]. 金含笑.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甘肃银行嘉峪关分行资产保全经理绩效考核方案优化研究[D]. 姚省佼. 兰州大学, 2021(12)
- [3]BN银行关联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李威. 广西大学, 2020(07)
- [4]J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控问题研究[D]. 胡双洲.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5]中国银行湖南分行不良贷款管理优化研究[D]. 贺译乐. 湖南大学, 2019(07)
- [6]邮储银行X省分行资产保全措施研究[D]. 吴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7]LC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马乃斌.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8]交通银行信贷项目的沟通管理研究 ——以德阳二重集团破产重整案为例[D]. 赵珂.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9]新形势下邮政储蓄银行资产保全对策探析[J]. 文忠长. 邮政研究, 2014(06)
- [10]我国农信社信贷资产保全问题对策研究[J]. 陈永寿. 经济视角(下),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