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念一变天地宽——报业技术工作杂谈(论文文献综述)
德吉桑姆[1](2021)在《《西藏日报》藏族大学生创业报道的框架研究(2010-2020)》文中认为
杨上元[2](2017)在《临桂词派与晚清社会》文中研究表明崛起于晚清光绪朝的临桂词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古典词派,也是一个在时代中求新求变的词派。这一词派最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其成员的社会身份,他们均由科举正途出身,互为举人同年或进士同年,彼此之间似友情,近亲情,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交流。频繁的文酒之会一方面促进了他们同年关系的加强,另一方面也为临桂词派词人的聚合创造了条件。同时,他们多同朝为官,身居言路,在文网松动的晚清,大施拳脚,弹劾官吏,监察行政,在历次重大历史事件之中,或各抒忠荩,或联衔公呈,发挥着巨大的政治能量。这一切都促进了他们聚集,在思想上形成大致相同的理念和主张,相应的,频繁的聚集又使得他们词事活动频繁,词学创作繁荣。临桂词派所处的时代,经世致用与西风东渐相互激荡,在面对西学问题时,他们秉持着中体西用的原则,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与边疆舆地等各个方面积极进行维新探索与实践,在很多领域敢为时代之先,如王鹏运是官僚系统第一个提出建立商务局的官员;文廷式、沈曾植是治边疆舆地的大家,他们极具世界眼光,始终将中国置于世界版图中进行考量,拉开了中西交通史研究的序幕;缪荃孙赴日考察,回国后筹办江南图书馆与京师图书馆,花甲之年投身于公共图书馆运动的潮流之中,是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开创者;成昌参与《清史稿·邦交志》的撰写,这是中外关系史首次进入官修正史之中;恽毓鼎主持编纂《各国政艺通考》,彻底改变了世界各国历史无法纳入官修史籍的状况;曾习经赴日考察,回国后参与筹办中国第一个具有近代化设备的官办印钞厂——度支部印刷局,揭开了我国印钞史上的新篇章。在这过程中,他们积极与西方学者进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中外交流史上留下一段段佳话。戊戌维新中,临桂词派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积极实践,他们参与创办强学会,积极宣传维新变法,翻译西学书籍;他们议办京师大学堂与通艺学堂,探索近代教育的道路;他们筹办《时务报》、《渝报》,开风气,启民智,投身于思想解放的洪流。此时期咫村词社的社集活动受维新变法这一政治事件影响颇深,词社成员众多,词事活动频繁。晚清的吏治改革时,他们弹劾腐败,主张废弃捐输,清理仕途,上下通情。探索出一条京官联名弹劾与报业连续报道的反腐新模式,对社会舆论具有巨大导向作用,促进了传统报业的转型,开拓了近代报业的政治功能,对社会的转型影响深远。身为传统士子的临桂派词人,其忧国忧民之心,干预现实的夙愿,都融入了他们的词作之中,体现出济世、焦灼、悲愤、执着的多重复杂的创作心理。在晚清系列对外战争中,他们坚决主战,在战略战术上提出加强海防,打持久战的建言,战争期间,他们词事活动频繁,词作丰富多样,或表达词人忧患、愤懑的感情,或批判卖国的朝廷高层,或为战争英雄谱写赞歌,临桂词派寄托重大,发言深微的词风即形成于此时。庚子国变之时,他们上折指斥最高统治者不思振作,贪图享乐;密切关注德占胶州湾事件,不断发出将遭瓜分的警告;积极建言献策,主张持平对待教案冲突;认为民气不可用,提出坚决弹压义和团;在庚子年这场滔天巨变之中,他们或历经艰辛,百般查访,万里随扈西行,或困守孤城,无衣无粮,参与救济,维持京城稳定,或跟随救济会船,返乡回南,奔走于东南各省,隐微匡救,力促东南互保之约的达成。国变期间,困守围城的临桂派词人王鹏运、朱祖谋、刘福姚、宋育仁再度集结唱和,词集《庚子秋词》与《春蛰吟》展现了他们悲愤、惊悸与忧愁等情感,京城之外的词人亦有词作,表现了记录当时心境与立言不朽的创作心态。临桂词派是一个在近代化进程中求新求变的古典词派,该词派所处之时代赋予他们求实、开放、革新、平等等这些与众不同的特质,但因他们均为深受家国及儒学教育影响的士子,忠君爱国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之中,他们才华出众,科举顺利,但是在风雨飘摇的晚清,他们亲历了战争及国变,目睹了清王朝上层的腐败无能,这使他们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情感发生了动摇,因此临桂词派的政治立场、词学创作、词学思想的复杂性也不应被忽略,我们将临桂词派作为一个群体来研究,把握他们的社会阶层和政治立场这两个核心因素,力图更全面地展示临桂词派的风貌。
梁灵芝[3](2017)在《浅谈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成为媒体发展总趋势。传统媒体报业如何看待新媒体、媒体融合到底"融"什么、如何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要求……这是近年来我国报业转型面临的共同课题。笔者认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应调整心态,积极转型,做到接受、融入、创新。接受,以良好心态迎接媒体融合媒体转型融合已成为发展的趋势,对传统媒体人来说,应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态度首先是接受。
唐齐昉[4](2008)在《“写作模式”与“分析模式” ——美国《华尔街日报》和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模式的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中国如何走向世界,中国对于世界意味着什么,世界如何影响着中国,逐渐成为摆在我们的媒体面前的话题。网络以及其他新媒体的兴起,正在改变全球媒介竞争的格局,甚至正在改变世界。但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都已经意识到:受众变了,广告主变了,甚至连政府的角色也正在改变。有人说,未来的十年将是财经新闻迅猛发展的十年,人们对于财经资讯和分析报道的需求将成几何数增长。财经媒体正处于一个最好的发展阶段。从中国新出现财经报刊的速度和它们改版的频率来看,似乎确实如此。另外一方面,中国财经新闻报道的现状却让人焦虑——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西方的财经报纸(虽然它们不称自己为“财经报纸”Financial Newspaper,而自称是“商业出版物”Business Publication,但我们通常把它们和国内财经媒体归为一类,因为我国新千年前后出现的财经媒体或多或少地都带有它们的印记)也是大段文章,却让母语非英语的“外国人”也能看明白个“一二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研究西方财经新闻的报道模式就十分必要。因此,本文选择了世界两大顶尖财经报纸——美国《华尔街日报》和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模式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华尔街日报》报道是“写作模式”,《金融时报》报道是“分析模式”。论文进一步阐述了《华尔街日报》“写作模式”具体内容表现为重视文字,重视评论以及重视增值。通过强调文字的吸引力,《华尔街日报》形成了独特的“华尔街日报体”;通过评论,该报传播了自己的观点,打造了品牌;通过给报道增值,为读者创造了价值。论文阐述了《金融时报》“分析模式”的具体内容包括全球的视角、平衡的报道以及解读的方式,即站在世界的高度关注全球的发展、采用平衡报道的方式呈现多方声音、通过深度报道传达新闻背景和意义。在深入分析了这两种报道模式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指出“写作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给受众带来阅读的乐趣,以及通过人性的力量来感染读者。而“分析模式”的优势在于宽广的视野和解释可以产生价值。同时,文章还指出了对这两种模式可能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把《华尔街日报》报道的“写作模式”简单理解为想像和偏见,而将《金融时报》报道的“分析模式”看成是专栏作家个人主观意见的陈述以及平衡报道即“平均报道”。接下来,论文探讨了“写作模式”和“分析模式”在百余年不断演变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以及促成它们发展变化的原因和社会背景。在《华尔街日报》报道模式的演变过程中,最重要的改革是基尔戈尔于20世纪40年代所作的变革,他把该报由一份金融报纸彻底转变为综合性的大报,并将“写作模式”发展成熟。从此,才有了《华尔街日报》以后的辉煌。《金融时报》报道模式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都有比较重要的革新。六十年代该报领导人戈登·牛顿使之成为“高档报纸”,随后拓展到“欧洲商务报纸”,八十年代后开始大规模实施全球化战略。在这种堆进中,以及与《华尔街日报》和其他报纸竞争的过程中,《金融时报》扬长避短,报道的“分析模式”逐渐形成。最后,通过对《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报道模式的研究,揭示了它们对于我国现阶段财经新闻报道的启示意义,即新闻报道内容是媒体品质的表现,也是媒体竞争力的核心所在;财经报道要通过专业、权威、准确的分析为最广大的受众创造价值;财经新闻要用全球化的视野和思维来解释当代中国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研究中国发展对于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韩炼[5](2006)在《新世纪报刊新闻评论的创新》文中研究表明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和态度,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进入信息化时代,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新闻评论在各媒体蓬勃发展,研究它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报刊新闻评论为研究对象,从“新闻化”、“多元化”、“平民化”、“形象化”等等七个方面分析其在新世纪里的创新特色。
凌坚,王云[6](2004)在《报业经济三次“蛙跳”的启示——兼析《盐阜大众报》经营报纸的理念与实践》文中提出 我国新时期的报纸特别是党报正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报纸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地要遇到事关生存的经济问题。有人作这样的表述,对报纸来说“宣传是使命,广告是生命”。这种表述可能有偏颇之处,但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当前我国的社会及经济转型期里党报的处境。而要突破这种境况,党报必然要向市场要发行量、向市场要广告发布量和营业额,惟有如此才能完成党委机关报“三贴近”、服务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广大城乡读者的繁重而重要的宣传任务,才能完成技术、装备的更新改造,才能提高和改善员工的生活水平,才能推进新闻文化事业的发展。
蒋典国[7](2002)在《改制——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文中研究指明 2001年,原大众日报社印刷厂在近半年的洽谈努力中,成功地与华泰集团组建成为股份制合作企业——山东大众华泰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并于8月1日正式开始运营。她不但成为全国省级党报所属企业中第一家改制的报业企业,而且在全国同行业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在改制后的两个月内,先后有34家省级党报专门派人前来座谈了解情况、探讨改制的问题。作为全省最大的报纸专业印刷企业,多年来一直有报业集团作坚实的后盾,又有固定的业务来源,为什么还要走改制这条路?改制后的效果又如何呢?现在对改制后一年多来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首先谈谈我们为什么要走改制这条路:
赵碧波[8](2002)在《加入WTO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加入WTO必将给国内的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并渗透到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文化生活、心理状态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特别要在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增强时代感上下功夫。
赵碧波[9](2002)在《积极应对:加入WTO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文中认为我国加入WTO必将给国内的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 ,并渗透到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 ,使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文化生活、心理状态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 ,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特别要在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增强时代感上下功夫。
吴建德[10](2001)在《观念一变天地宽——报业技术工作杂谈》文中研究指明 最近和几位报界技术同行闲谈,在谈到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时,各位所经历的酸甜苦辣惊人的相似。如在采编应用培训初期,技术人员常常听到有些编辑、记者说:“我们是高级脑力劳动者,录入文字、拼版组版是工人干的事儿,我们怎么能干这些事呢?”这话使在场的技术人员哭笑不得。这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看待社会分工的发展,二是怎样认识关于现代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内涵,根本的问题是如何改变观念。
二、观念一变天地宽——报业技术工作杂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观念一变天地宽——报业技术工作杂谈(论文提纲范文)
(2)临桂词派与晚清社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成果综述 |
二 本选题的学术意义 |
三 本文的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
四 本文的研究方法 |
五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临桂词派与晚清社会近代化进程 |
第一节 从经世致用到中体西用 |
一、经世致用与西风东渐 |
二、中体西用应运而生 |
第二节 临桂词派的构成及特点 |
一、临桂词派的范围 |
二、同年同仁促成聚合 |
第三节 近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实践 |
一、社会经济 |
二、军事与边疆舆地 |
三、社会政治 |
四、社会风俗 |
五、文化教育 |
六、学者交流 |
第四节 词作、词论中的近代特点 |
一、词作中的近代元素 |
二、“重”“拙”“大”与时代思潮 |
三、批判创新、博采众长的词学理论 |
四、“写其胸臆”创作原则 |
第二章 临桂词派与戊戌维新 |
第一节 临桂词派词人的维新思想 |
一、社会政治思想 |
二、经济财务思想 |
三、文化教育思想 |
第二节 临桂词派词人的维新实践 |
一、创立京师强学会 |
二、议办京师大学堂与通艺学堂 |
三、筹办《时务报》与《渝报》 |
第三节 维新与词事 |
一、政治集会促进词事繁荣 |
二、咫村词社的创作内容 |
三、咫村唱和的词史意义 |
第三章 临桂词派与晚清吏治改革 |
第一节 临桂派词人的吏治思想 |
一、整肃官方,惩治腐败 |
二、清理壅塞,上下通情 |
三、废弃捐输,求选真才 |
四、清理仕途,裁汰冗员 |
五、精简胥吏,革除因循 |
六、杜绝滥保,严肃正途 |
第二节 吏治改革新模式的近代意义 |
一、《申报》连续报道京官联名参劾巡抚始末 |
二、言路与报业结合的近代意义 |
第三节 吏治改革对词人创作心态的影响 |
一、己饥己溺的济世心态 |
二、濒洞难掇的焦灼心态 |
三、感时忧世的悲愤心态 |
四、九死未悔的执着心态 |
第四章 临桂词派与晚清对外战争 |
第一节 中法战争中临桂派词人的态度 |
一、临桂派词人与清流 |
二、词人关注中法战争 |
第二节 中日战争中临桂派词人的态度 |
一、词人群体政治能量的变化 |
二、词人们的战争主张 |
第三节 临桂词派的战争词作 |
一、中法战争词作 |
二、中日战争词作 |
第五章 临桂词派与庚子国变 |
第一节 庚子国变中的临桂派词人 |
一、忠耿凛然,王鹏运谏止驻跸颐和园 |
二、日夜思维,关注德占胶州湾 |
三、忧心如焚,力谏对德争端宜持平 |
四、民气不可用,主张弹压义和团 |
五、滔天巨变,南归、随扈与坚守 |
六、隐微匡救,力促东南互保之约 |
第二节 愁情满纸《庚子秋词》 |
一、吹落梅花多少,落花之愁 |
二、闭门寒月照疏襟,寒月之愁 |
三、空有泪珠盈袖,愁极垂泪 |
四、朔风吹雪茸裘薄,寒风中愁 |
五、枕函残梦初惊,残梦之愁 |
第三节 国变词作的创作心态 |
一、其他临桂派词人国变词作 |
二、国变词作的创作心态 |
结语: 复杂求变的古典词派 |
附录一 刘福姚研究 |
一、刘福姚生年考 |
二、刘福姚卒年考 |
三、刘福姚家族考 |
四、刘福姚科举史事勾陈 |
五、刘福姚着述考 |
附录二 刘福姚简谱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写作模式”与“分析模式” ——美国《华尔街日报》和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
注释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三章 《华尔街日报》与《金融时报》的现状 |
一、《华尔街日报》的现状 |
(一) 概况 |
(二) 面临的困难 |
(三) 采取的应对措施 |
二、《金融时报》的现状 |
(一) 概况 |
(二) 面临的两难选择 |
(三) 采取的应对措施 |
注释 第四章 《华尔街日报》与《金融时报》的报道模式:"写作模式"与"分析模式" |
一、《华尔街日报》报道模式的具体内容 |
(一) 重视文字:"讲一个故事" |
(二) 重视评论:发出自己的声音 |
(三) 重视增值:为读者创造价值 |
二、《金融时报》报道模式的具体内容 |
(一) 全球的视角 |
(二) 平衡的报道 |
(三) 解读的方式 |
注释 第五章 对《华尔街日报》与《金融时报》报道模式的认识 |
一、对《华尔街日报》报道模式的认识 |
(一) 《华尔街日报》报道模式的优势 |
(二) 认识上要避免陷入的误区 |
二、对《金融时报》报道模式的认识 |
(一) 《金融时报》报道模式的优势 |
(二) 认识上要避免陷入的误区 |
注释 第六章 《华尔街日报》与《金融时报》报道模式的历史演变 |
一、《华尔街日报》报道模式的历史演变 |
(一) 萌芽期(1889年-1902年) |
(二) 形成期(1902年-1933年) |
(三) 成熟期(1941年-1967年) |
二、《金融时报》报道模式的历史沿革 |
(一) 创立期(19世纪80年代-20世纪40年代) |
(二) 发展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20世纪70年代) |
(三) 全球扩张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
注释 第七章 《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报道模式对我国财经报道的启示 |
一、内容为王,品质取胜 |
(一) 拓宽报道范围 |
(二) 提高报道技巧 |
二、全球视野,本土取胜 |
(一) 放眼全球,联系世界与中国 |
(二) 立足本土,抓住地域优势 |
三、专业眼光,大众取胜 |
(一) 专业分析为大众服务 |
(二) 拓宽受众范围 |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5)新世纪报刊新闻评论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闻化”特色 |
1、更强烈的时效性 |
2、更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
二、“多元化”特色 |
1、新闻评论的话题丰富多彩,打破了多年由上而下的单一声音。 |
2、新闻评论指向的内容不同、对象不同、角度不同。 |
三、“平民化”特色 |
四、“解读”特色 |
五、“意见性信息”与“新闻性信息”相结合的特色 |
1、配合 |
2、融合 |
六、“小型化”、“版面化”特色 |
1、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小型化、版面化 |
2、小言论受重视 |
七、“形象化”特色 |
(9)积极应对:加入WTO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一、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
二、构建多维格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
三、把握发展动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 |
四、推进创新工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 |
四、观念一变天地宽——报业技术工作杂谈(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日报》藏族大学生创业报道的框架研究(2010-2020)[D]. 德吉桑姆. 西南大学, 2021
- [2]临桂词派与晚清社会[D]. 杨上元. 广西师范大学, 2017(05)
- [3]浅谈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J]. 梁灵芝. 中国地市报人, 2017(03)
- [4]“写作模式”与“分析模式” ——美国《华尔街日报》和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模式的研究[D]. 唐齐昉. 复旦大学, 2008(05)
- [5]新世纪报刊新闻评论的创新[J]. 韩炼. 新闻大学, 2006(01)
- [6]报业经济三次“蛙跳”的启示——兼析《盐阜大众报》经营报纸的理念与实践[J]. 凌坚,王云. 传媒观察, 2004(08)
- [7]改制——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J]. 蒋典国. 中国报业, 2002(12)
- [8]加入WTO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J]. 赵碧波. 理论与改革, 2002(02)
- [9]积极应对:加入WTO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J]. 赵碧波. 求实, 2002(01)
- [10]观念一变天地宽——报业技术工作杂谈[J]. 吴建德. 中国新闻科技,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