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高级研修班简介

数学教育高级研修班简介

一、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马小为[1](2021)在《珍惜生命中的贵人——罗增儒教授第六届教师专业发展高研班开幕式发言》文中指出尊敬的罗教授,亲爱的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感谢信任!感恩真情!感动参会!小有遗憾,原本线上线下融合举办的研讨会,因为"新冠疫情"不得不改为"线上专场",大家只能通过屏幕领略数学教育大师的风采了。本次会议开幕式,我发言的主题是:珍惜生命中的贵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成就。

杏永辉[2](2020)在《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张奠宙(1933—2018),一生贯通数学、数学史、数学教育,研究领域多维,被誉为“三栖学者”。在中国教育大发展、大变革的年代中,他一直致力于中国数学教育的总结,以构建中国特色数学教育体系为奋斗目标。他角色多变,集数学家、学者和教育家于一身,在长期的治学过程中形成了以数学教学观、数学课程观和数学教材观为体系的数学教学思想。研究张奠宙的数学教学思想,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数学教学发展脉络和演进轨迹的认识,而且可以探究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对数学核心素养落实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本研究在梳理张奠宙的求学和工作经历的基础上,对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对当下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启示。首先,论文介绍张奠宙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展示其数学教学思想孕育的现实背景,将这一人物立体地呈现出来,为揭示其数学教学思想奠定基础。其次,系统阐述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数学教学观、数学课程观和数学教材观三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观方面,张奠宙将教学目的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教学方法论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学习方式提倡接受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适度对接;在数学课程观方面,分别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在数学教材观方面,张奠宙主张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他的教材编写理念、教材形式设计和教材内容处理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评析他的教学思想是如何体现合理对接和均衡发展的理念、如何进行数学学科的智育和德育,如何贯穿“打好基础”与“创新发展”的要求,如何兼顾本土特色与国际经验。尽管他的教学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我国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以“教育自信”建设中国特色数学教学理论、以“英才数学”弥补数学课程缺失、以“核心素养”展望数学教材编写。

孙圆圆[3](2019)在《小学生数学记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记忆对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数学学习同样离不开记忆,尤其是初学阶段更要依赖记忆,才能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探讨数学记忆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二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了解现阶段小学生的数学记忆现状。首先根据心理学、教育学和数学本身三个方面的内容确定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忆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部分,并将其分成了两个学段进行整理,分别是1-3年级和4-6年级。其次从整理出来的需要记忆的数学内容中选取了数与代数和图形与几何两部分编制数学记忆测评卷,并制定评分标准。研究选取了武汉某所学校六年级一个班的全体学生,并对他们进行了数学记忆测试。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了解现阶段小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公式、运算法则、口诀等内容的记忆现状、数学记忆对小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数学记忆的性别差异等方面信息。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所示:(1)小学生数学记忆总体水平良好,但学生间差距较大,分布较为分散。(2)小学六年级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部分记忆比较牢固,对于数与代数部分的记忆有待加强。(3)小学六年级学生对于数学运算法则、乘法口诀和公式的记忆情况较好,对于数学概念性质的记忆有待加强,且对数学运算法则、乘法口诀和公式的记忆优于对数学概念性质的记忆。(4)小学六年级学生对于数学公式的填写多采用文字,很少运用数学字母符号表示,数学符号意识薄弱。(5)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数学记忆水平与数学学业成绩且呈正相关关系,数学记忆水平高的学生,数学学业成绩高;数学记忆水平低的学生,数学学业成绩低。(6)小学六年级男女生的数学记忆能力存在显着性差异,且女生的数学记忆力优于男生。最后本文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如下记忆策略:(1)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2)加强学生对概念性质的理解。(3)提升学生对公式推理过程的理解。(4)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5)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陈近[4](2018)在《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的发展 ——基于历史研究视角》文中指出“数学双基教学”即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是一个教学系统,主要包含小学数学双基教学师生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五要素,该系统存在于一定环境中,系统各要素互相作用,形成稳定结构。“小学数学双基教学”亦是一种教学理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依据政治史时间维度和教育史学体系进行分期,其主要历经四个历史时期: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思想萌芽期,小学数学双基教学体系创立期,小学数学双基教学制度成型期,以及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双基教学创新期。数学双基教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传统特色,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四基”,强调“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有学者认为数学双基教学仍是我国数学教学的精髓;也有学者认为“双基”的提法不能与时俱进……本研究基于历史研究视角,客观梳理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春秋战国-至今),依据路径依赖分析法理性总结其演进规律,深入剖析其演进原因,以期更好地理解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的“来龙去脉”,回应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为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意见。本研究主要运用了历史分析法,路径依赖分析法和系统论方法等三种研究方法,解决四个主要研究问题,这四个问题与前述历史分期相呼应,分别是:1.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思想是如何萌芽的?2.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体系是如何创立的?3.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制度是如何成型的?4.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是如何创新的?本研究第四章回应了第一个研究问题,追溯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思想的萌芽。研究表明:数学双基教学思想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有着悠久历史。春秋战国时期讲究“正名”教学,为小学数学双基教学之“重视基础知识”思想打下基础;汉代强调“术”的教学,为小学数学双基教学之“重视基本技能”思想奠定基础,此后,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思想出现萌芽,并呈现出重视“基础性”“实用性”和“掌握性”的核心特征,该特征对数学双基教学之后发展产生深厚影响。本研究第五章回应了第二个研究问题,分析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体系的创立。研究表明:隋唐时期重视“明数造术,详明术理”的算学教学体系初步形成,“明数造术”就是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详明术理”就是理解“术”(即算法)的原理和用法,算学教学体系的初步形成意味着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系统的初步创立,该系统包括小学数学双基教学师生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要素;宋元时期,该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隋唐宋元时期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体系的创立和完善为近现代数学双基教学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本研究第六章回应了第三个研究问题,分析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制度的成型。1904年,清政府实施《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该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1923年,制度层面提及教学“限度”,即教学最低标准,形成数学双基教学之“基”;1929年,制度层面首次区分知识、技能维度,形成数学双基教学之“双”;1942年,制度层面首次出现关键词“基础知识技能”,把“双”和“基”联系在一起;1952年,制度层面首次规定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范畴,标志着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制度层面的正式形成。制度的成型意味着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进入稳定阶段。本研究第七章回应了第四个研究问题,分析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的创新。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聚焦于创新型人才竞争,而我国传统数学双基教学又出现“异化”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致力于通过“课程改革”推进传统双基教学的发展和创新。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三维目标”,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提出重视“四基”,2014年开始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四基”“核心素养”体现了“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突破,强调从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而重视“学习过程”,明确了学生所应具备的数学素养,凸显了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宗旨。本研究第八章在梳理前四章“历史轨迹”的基础上,依据路径依赖分析法,探寻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演进规律及其原因。分析表明: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的发展历经“路径发生-路径强化-路径依赖-路径创造”等四个阶段,“初始条件”促动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的路径发生,在此基础上,形成“稳定网络结构”,推动小学数学双基教学路径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新时代背景下“内外因素”则成为小学数学双基教学路径创造的主要动力,促使双基教学基于原有路径形成新的“良性路径依赖”。纵观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演进过程,存在明显的“惯性”(路径依赖性),并正在通过路径突破实现路径创造。何谓历史的眼光,从哲学层面上来讲,就是唯物辩证的眼光。辩证唯物主义要求人们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认识和把握事物。本研究基于历史研究视角考察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的发展,在梳理“历史轨迹”基础上(第四章-第七章),分析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演进规律及原因(第八章),以便更好地理解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发展的“来龙去脉”,形成对待小学数学双基教学之正确态度,指导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树立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之民族自信,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作出合理预测。

张奠宙[5](2015)在《建设中国特色数学教育学的心路历程》文中认为自清末民初的百余年来,现代中国数学教育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已经形成了"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数学教育在世界上享有良好声誉。作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数学教育学体系的一名参与者,本文作者叙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介绍了数学教育中国道路的理论框架,记述了如何将从西方引进的数学课程和教学论与中华文化传统融合起来的各种努力。文中介绍了近三十年来作者参与的若干重大数学教育事件,包括弗赖登塔尔访华,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中国学者参加国际数学教育活动的历程等。最后一部分,介绍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八个数学教育研究课题,如数学双基教学、数学教育与熟能生巧、数学学科德育、数学文明与数学欣赏、数学学科拒绝杜威实用主义等。

宋乃庆[6](2015)在《中国特色数学教育引领者——张奠宙先生》文中研究指明张奠宙先生接受过民国时期的数学教育,后又成为新中国的数学教育研究者,经历了我国数学教育大发展、大变革、大构建的年代。作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一名经历者、研究者与构建者,几十年来,张先生积极引领着我国数学教育学的发展与本土特色的构建。张先生是我国研究现代中外数学史的一位代表人物。"鼓励创新、推崇创新"是张先生治学精神的根本体现。他大力支持和弘扬本土化数学教学实验及相关理论。中国数学教育是不是有自己独特的道路?中国数学教育的成功与不足在哪里?中国数学教育要不要走向世界?这些有关数学教育的战略性课题,前人并无研究,今日的认识也不见得一致,张先生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无论人们是否赞同,这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的工作。

吴登文[7](2015)在《怀念敬爱的石老师》文中提出得知石老师去世的消息,我心中难过许久。我只是《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数参")的一名普通读者,在"中数参"上刊发的文章不多,但在与石老师仅有的几次交往中我看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对年轻人的严格与热切鼓励。最早知道石老师的名字,源于一本书。上世纪9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后对基础数学仍感兴趣,在1993年一本专业杂志的书评上看到对一本译着《朴素集合论及其习题解答》的介绍,就将它邮购了回来。

刘祖希[8](2014)在《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梳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基本脉络,我们在2010年启动了"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课题研究。1这项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对总结当代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成果、挖掘其中的文化性、调动青年一代数学教育研究者的积极性,都大有裨益。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数学教育终于走出了自己的道路,2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当代中国数学教育的全景图正向世界徐徐展开。我们俨然看见了其中数位振臂高呼的当代中国数学教育学术巨擘,以及若

刘祖希[9](2014)在《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刍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梳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基本脉络和强烈的人文色彩,我们在2010年启动了"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课题研究.这项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对总结当代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成果、挖掘其中的文化性、调动青年一代数学教育研究者的积极性,都大有裨益.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数学教育终于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当代中国数学教育的全景图正向世界徐徐展开.笔者俨然看见了其中几位振臂高呼的当代中国数学教育学术巨擘,以及若干闪耀着强烈人文色彩与不同风骨的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

刘祖希[10](2012)在《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徐利治、张景中、张奠宙三位先生是当代中国数学教育的三座学术高峰,可以并称"一徐二张"."一徐二张"三位先生领导的当代中国三个数学教育流派分别是:数学方法论流派、教育数学流派、数学教育理论体系流派.研究"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必须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与胸怀,挖掘每个流派丰富的理论形态和扎实的实践例证.

二、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2)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理由
        (二)选题目的
        (三)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张奠宙数学教学的研究
        (二)关于张奠宙数学课程的研究
        (三)关于张奠宙数学教材的研究
        (四)对已有研究的整体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重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的形成轨迹
    一、实践积淀:从数学学习者到数学教学者
        (一)学业启蒙:开启数学之门
        (二)师范教育:深入数学领域
        (三)智慧凝聚:致力数学教学
    二、专业功底:贯通数学、数学史和数学教育
        (一)师从数学名家,精研数学理论
        (二)“为数学而历史”,着述现代数学史
        (三)适应时代需要,转身数学教育
    三、学术追求:构建中国特色数学教育学体系
        (一)总结中国特色数学教育理论框架
        (二)编写本土化数学教育教材
        (三)融合西方数学与中华文化
        (四)参与若干重大数学教育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 张奠宙的数学教学观
    一、教学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数学教学目的提出
        (二)数学教学目的反思
    二、教学方法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教学理论的视角
        (二)教学实践的视角
    三、学习方式:接受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适度对接
        (一)必要的接受学习和机械记忆
        (二)适度的探究学习和发现学习
第三章 张奠宙的数学课程观
    一、课程内容: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
        (一)数学知识的内涵
        (二)数学知识的传授
    二、课程实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探究
    三、课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并重
        (一)改革结果评价的应试导向
        (二)注重过程评价的发展功能
第四章 张奠宙的数学教材观
    一、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渗透科学精神
        (二)浸润人文精神
    二、教材的形式设计
        (一)教材的总体设计
        (二)教材的具体设计
    三、教材的内容处理
        (一)教材内容的选取
        (二)教材内容的呈现
第五章 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的启示
    一、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的评析
        (一)基于合理对接和均衡发展的理念
        (二)融合数学教学的智育和德育
        (三)贯穿“打好基础”与“创新发展”的要求
        (四)兼顾教学思想的本土特色与国际经验
    二、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的局限
        (一)受现实条件束缚
        (二)研究成果比较宏观
    三、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的当下价值
        (一)以“教育自信”建设中国特色数学教学理论
        (二)以“英才数学”弥补数学课程缺失
        (三)以“核心素养”展望数学教材编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张奠宙生平大事年表

(3)小学生数学记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1. 科学认识数学记忆
        2. 帮助教师有效教学
        3. 帮助学生更好记忆
    (三) 文献综述
        1. 国内研究成果
        2. 国外研究成果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小学数学记忆依据及内容
    (一) 数学记忆内容确定依据
        1. 心理学的依据
        2. 教育学的依据
        3. 数学本身的依据
    (二) 小学数学记忆的内容
        1. 小学1-3年级数学记忆内容
        2. 小学4-6年级数学记忆内容
二、小学生数学记忆现状分析
    (一)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二) 研究过程
        1. 研究步骤
        2. 数据分析
    (三) 研究结果
        1. 小学生数学记忆现状
        2. 数学记忆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3. 数学记忆的性别差异
    (四)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三、小学数学记忆培养策略
    (一) 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二) 加强学生对概念性质的理解
    (三) 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四) 提升学生对公式推理过程的理解
    (五) 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学生数学记忆测评卷
附录二 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和数学记忆测评卷成绩
附录三 小学生数学记忆测评卷各个部分得分情况
致谢

(4)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的发展 ——基于历史研究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数学双基教学本质研究
        一、数学双基教学的概念界定
        二、数学双基教学的特征研究
    第二节 数学双基教学历史研究
        一、我国数学教学历史研究
        二、数学双基教学的发展研究
第三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思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历史分析法
        二、路径依赖分析法
        三、系统论方法
第四章 双基教学思想之萌芽(春秋-汉代)
    第一节 春秋战国重视“正名”的数学教学思想
        一、正名理论的主要思想
        二、正名理论与数学概念
        三、从“概念范畴”看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第二节 汉代强调“术”的数学教学思想
        一、从《九章算术》体例看“术”
        二、从《九章算术》内容看“术”
        三、从早期数学着作看中西方数学传统的差异
    第三节 重视“正名”与“术”的传统数学教学
        一、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二、传统考试文化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基教学体系之创立(隋唐-宋元)
    第一节 重视“明数造术,详明术理”算学教学体系的形成(隋唐时期)
        一、算学教学师生观:博士、助教与学生
        二、算学教学目的:“明数造术,详明术理”
        三、算学教学内容:以《算经十书》为主
        四、算学教学方法:讲经诵经和自学辅导相结合
        五、算学教学评价:国子监考试
    第二节 以“三舍法”为特征的算学教学体系的完善(宋元时期)
        一、算学师生观:博士、学正、学录、学谕等和三舍生
        二、算学教学内容:《算经十书》活字印刷本
        三、算学教学评价:“三舍法”
        四、私学中的数学教学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双基教学制度之成型(1904-1952 年)
    第一节 体现“双基”本质的近代第一个学制
        一、《奏定初等/高等小学堂章程》算术科目之形成
        二、体现“双基”本质的教育要义
    第二节 数学教学“限度”与“知识”“技能”维度的提出
        一、《小学算术科课程纲要》之形成及其修订
        二、数学教学“限度”的提出
        三、数学教学“知识”和“技能”目标维度的首次提出
        四、数学教学“基本知识技能”的首次提出
    第三节 规定“双基”范畴的建国后第一个统一的数学教学大纲
        一、《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之形成
        二、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范畴的首次规定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新时代背景下双基教学之创新(21世纪初)
    第一节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
        一、“三维目标”的提出
        二、小学数学教学从“双基”到“三维目标”
    第二节 从“双基”到“四基”
        一、“四基”的提出
        二、小学数学教学从“双基”到“四基”
    第三节 从“双基”到“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
        二、小学数学教学从“双基”到“核心素养”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双基教学演进路径分析
    第一节 双基教学路径发展分析
        一、双基教学路径发展阶段
        二、双基教学路径发展规律
    第二节 双基教学路径原因分析
        一、“初始条件”促动路径发生
        二、“稳定网络结构”推进路径强化
    第三节 双基教学路径依赖实例分析
        一、双基教学是1952 年学习前苏联才开始形成的?
        二、“三维目标”只是提法创新?
第九章 研究结论、讨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春秋汉代注重“正名”和“术”的传统数学教学思想的形成标志着双基教学思想的萌芽
        二、隋唐时期“明数造术,详明术理”算学教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双基教学体系的创立
        三、1952年教学大纲“基本数学知识、技能”的提出标志着双基教学制度的成型
        四、21世纪初数学教学“三维目标”“四基”和“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双基教学的创新
    第二节 讨论
        一、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二、“四基”“核心素养”是双基教学基础上的创新
        三、双基教学的发展是路径依赖影响下的动态变迁过程
    第三节 建议
        一、数学教学应注重双基教学优良传统的继承和超越
        二、数学课程建设应基于“双基”并发展“四基”“核心素养”
        三、数学教学实践应重视学生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古籍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珍惜生命中的贵人——罗增儒教授第六届教师专业发展高研班开幕式发言[J]. 马小为.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21(31)
  • [2]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研究[D]. 杏永辉. 江苏大学, 2020(05)
  • [3]小学生数学记忆研究[D]. 孙圆圆.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4]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的发展 ——基于历史研究视角[D]. 陈近.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8)
  • [5]建设中国特色数学教育学的心路历程[J]. 张奠宙. 中国教育科学, 2015(04)
  • [6]中国特色数学教育引领者——张奠宙先生[J]. 宋乃庆. 中国教育科学, 2015(04)
  • [7]怀念敬爱的石老师[J]. 吴登文.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20)
  • [8]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初探[J]. 刘祖希. 小学数学教师, 2014(05)
  • [9]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刍议[J]. 刘祖希. 上海中学数学, 2014(Z1)
  • [10]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初探[A]. 刘祖希. 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2年国际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

标签:;  ;  ;  ;  ;  

数学教育高级研修班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