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红素氧合酶-1与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朱时玉,胡彦,王锁刚,卢鹏,王帝,翟琼瑶,王光策[1](2022)在《积雪草苷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预防或减少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提高肾移植手术移植物的存活率,因此需要寻找更为安全、有效、廉价的科学药物来预防或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探讨积雪草苷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积雪草苷组及积雪草苷+鸦胆子苦醇组,每组10只,后3组夹闭肾蒂45 min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积雪草苷组、积雪草苷+鸦胆子苦醇组预先给予大鼠积雪草苷混悬液灌胃4周,积雪草苷+鸦胆子苦醇组于造模前5 d连续腹腔注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特异性抑制剂鸦胆子苦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氮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的表达,测定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和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模型组比较,积雪草苷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P <0.05),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表达明显降低(P <0.05),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明显升高(P <0.05),而丙二醛表达明显降低(P <0.05),肾组织病理改变也明显改善;(2)与积雪草苷组比较,积雪草苷+鸦胆子苦醇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增加(P <0.05),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表达增加(P <0.05),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P <0.05),而丙二醛增加(P <0.05);(3)同时积雪草苷能显着诱导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的表达水平和核内移位,增加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水平;(4)提示积雪草苷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通路有关。
沈杰[2](2021)在《血红素氧合酶-1促AMPK/mTORC1的磷酸化上调自噬是铅暴露肾损伤减轻的重要机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工业的发展,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重金属相关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铅(Lead,Pb)是目前最常见的重金属环境污染源,因其较长的半衰期在环境中广泛存在。除了职业性接触,日常生活中还有各种含铅物品,如含铅涂料、玩具、香烟、化妆品、染发剂、食品添加剂、汽车尾气等已成为目前铅中毒的主要来源。肾脏是铅中毒的主要受累器官之一,许多临床研究均显示铅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加速慢性肾脏病的进展。铅暴露导致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增高,但目前临床上对于铅暴露引起的肾功能不全还没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深入研究铅暴露诱导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肾保护剂有着重要意义。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HO-1)是存在于体内的一种应激蛋白,具有抑制凋亡、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急性单一剂量醋酸铅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肾脏HO-1表达增加,脂质过氧化物产生增多,而抑制HO-1明显促进肾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大鼠连续腹腔注射铅3个月肾组织HO-1表达下降,肾脏氧化应激、凋亡、炎症因子分泌增加,在给予保护剂上调HO-1后肾损伤明显改善。故血红素氧合酶-1是铅暴露引起肾损伤的一个重要靶点,但HO-1在铅暴露引起的肾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自噬(autophagy)是高等动物细胞中的一种普遍生命现象,是真核细胞在溶酶体介导下,对自身细胞内损伤或衰老的细胞器及蛋白质进行降解的代谢过程。这是维持细胞内稳态的关键过程。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基础水平的自噬对于维持肾脏功能具有重要作用。Song等发现使用铅处理后,肾小管细胞的自噬过程被阻断,而后导致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无法进一步降解,最终导致了细胞的凋亡。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HO-1能上调心肌细胞的自噬水平,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HO-1降低肝脏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自噬表达,导致肝组织损伤进一步加重。在顺铂诱导的小鼠肾损伤模型中,敲除HO-1基因后自噬标志性蛋白未见升高,而肾组织凋亡明显加重;上述结果提示HO-1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自噬有关。目前关于铅暴露肾损伤中HO-1对自噬的调控作用报道较少,因此,我们拟通过体外醋酸铅处理诱导肾小管细胞损伤模型,通过干预HO-1、自噬及AMPK,探讨铅暴露肾损伤中HO-1的保护机制。第一部分:HO-1通过上调自噬减轻铅暴露肾小管细胞损伤目的:利用醋酸铅(Lead acetate,Pb Ac)诱导的肾小管细胞损伤模型,观察HO-1的变化及其对自噬的调控,明确铅暴露肾损伤中HO-1的保护作用。方法:1.利用醋酸铅诱导的肾小管细胞损伤模型,观察HO-1及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 1的改变。2.利用醋酸铅诱导的肾小管细胞损伤模型,通过转染高表达HO-1质粒,观察上调HO-1后肾小管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 1及细胞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 3的改变。3.利用醋酸铅诱导的肾小管细胞损伤模型,通过自噬抑制剂3-MA预处理,观察肾小管细胞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 3改变。结果:1.不同浓度醋酸铅处理0,24,48,72h后,肾小管细胞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下降;50umol/L醋酸铅处理肾小管细胞0、24、48、72h,随着时间延长HO-1蛋白表达逐渐下降,另外自噬相关蛋白LC3-II、Beclin1水平也呈逐渐下降趋势。2.在醋酸铅处理后HO-1质粒转染组(h HO-1)与空白质粒转染组(EV)相比,肾小管细胞自噬蛋白LC3-II、Beclin1明显升高,电镜结果也显示细胞自噬体数量显着增加,而细胞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 3表达显着下降。3.3-MA预处理进一步加重醋酸铅导致的自噬蛋白LC3-II、Beclin1下降,使醋酸铅诱导的肾小管细胞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 3也显着增加,另外3-MA预处理使HO-1降低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 3的作用也明显减弱。结论:1.醋酸铅导致肾小管细胞活性下降可能与HO-1及细胞自噬能力下降有关;2.HO-1可以通过上调肾小管细胞自噬能力从而减少醋酸铅诱导的细胞凋亡;3.在铅暴露的肾损伤细胞中,抑制自噬可以使得HO-1的肾保护作用减弱;第二部分:HO-1可以通过激活AMPK/m TORC1通路上调自噬,从而减轻铅暴露肾小管细胞损伤目的:利用醋酸铅诱导的肾小管细胞损伤模型,观察AMPK/m TORC1通路的磷酸化改变及HO-1对该通路的调节,明确铅暴露肾损伤中HO-1的保护机制。方法:1.利用醋酸铅诱导的肾小管细胞损伤模型,通过转染高表达HO-1质粒,观察AMPK、m TOR(Ser 2448)磷酸化改变。2.利用醋酸铅诱导的肾小管细胞损伤模型,通过给予AMPK激活剂(AICAR)或者抑制剂(Compound C),观察细胞自噬和凋亡蛋白的改变。结果:1.与Vehicle处理相比,醋酸铅处理后空白质粒转染组肾小管细胞AMPK磷酸化水平下降、m TOR磷酸化增多,而转染HO-1质粒可以上调AMPK磷酸化、减少m TOR磷酸化。2.AICAR处理可以激活AMPK磷酸化、抑制m TOR磷酸化,使肾小管细胞自噬蛋白LC3-II、Beclin1表达较单纯醋酸铅处理组明显升高,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显着下降;Compound C预处理抑制肾小管细胞AMPK磷酸化、使m TOR磷酸化水平升高,降低HO-1上调自噬及减少细胞凋亡的能力。结论:1.在铅暴露肾损伤中,HO-1可以激活肾小管细胞的AMPK磷酸化、抑制m TOR磷酸化,使AMPK/m TORC1通路活化;2.激活AMPK/m TORC1通路致使铅暴露肾小管细胞自噬能力增强,参与HO-1的肾保护作用;
郑银花[3](2021)在《经皮神经电刺激预处理防止大鼠皮瓣坏死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皮瓣是一种具有自身血液供应的可转移的组织单位,由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所组成。目前广泛采用皮瓣覆盖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缺损。带蒂岛状穿支皮瓣是通过外科手术形成的皮瓣,随着该皮瓣的广泛应用,皮瓣部分坏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然而,除了手术延迟,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保护这些皮瓣的部分坏死。虽然外科延迟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作为有创的治疗方法,不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为了寻找更有效、安全、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学者们进行了更广泛的研究,包括物理因子预处理、生长因子和药物等。热休克蛋白32(Heat shock protein 32,Hsp32)又称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是存在于细胞微粒体中的一种酶。HO-1可由多种刺激诱导,包括重金属、热预处理、炎症刺激、血红素及其衍生物、应激、缺氧和生物激素等。HO-1是血红素分解代谢相关的限速酶,它将血红素分解成胆绿素、一氧化碳(CO)和Fe2+。本研究选取无创物理因子治疗-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预处理,观察TENS预处理是否能通过诱导HO-1,将帯蒂岛状穿支皮瓣中choke区的扼流吻合转化为真正的吻合,从而提高皮瓣的存活率,并进一步观察HO-1作用于人内皮细胞之后内皮细胞的变化。研究目的1.本研究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预处理带蒂穿支皮瓣,是否能将扼流吻合转化为真正的吻合,防止皮瓣的部分坏死。2.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预处理是否能在皮瓣手术前诱导HO-1的分泌,防止带蒂岛状穿支皮瓣的部分坏死。研究方法1.(1)利用红外线热成像和皮瓣坏死率筛选出最佳TENS预处理治疗方案;(2)采用红外热成像、死后动脉造影、CD31免疫组化染色、皮瓣坏死率作为评价方法,比较TENS组(双相脉冲,25 m A,80 Hz,200μs,1 h)和外科延迟组(第1天结扎PIC动脉穿支)的治疗作用;(3)利用Western blot比较TENS预处理和外科延迟作用的分子机制。2.(1)将7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经皮神经电预处理组、经皮神经电预处理+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剂-锡原卟啉(Sn PP,50μmol/kg)组和经皮神经电预处理+0.9%生理盐水组。选择单侧背部的皮瓣,每组6只大鼠观察皮瓣的坏死面积,5只大鼠行死后的动脉造影观察血管变化,其余大鼠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和分子的变化。(2)人内皮细胞在六孔培养皿中生长至90%后,用10μl的移液器吸头在每个孔的培养皿底部形成均一的划痕。6个孔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中加入HO-1,浓度是5 ng/μl)。分别于0 h、24 h、48 h后选取1 cm×0.4 cm的矩形区域(划痕位于中央)拍照,用Image J软件计算相对迁移面积=(0 h面积-24 h(或48 h)面积)/0 h面积。采用SPSS 25作为统计软件,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1.(1)刺激频率80Hz、电流强度25 m A、脉冲持续时间200μs、治疗时间1小时,1、3、4天的双向低频脉冲电预处理能有效地将扼流吻合转换为真正吻合;(2)红外线热成像、动脉血管造影和CD3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预处理后相对温度、横行小动脉数量和微血管密度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TNES预处理组和外科延迟组的坏死面积显着降低(P<0.01),对照组坏死面积为22.95±1.35%,TENS组为4.05±0.91%,外科延迟组为8.79±0.90%;(3)1/3/4天TENS预处理组的HO-1显着升高,外科延迟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显着升高。2.(1)与对照组比较经皮神经电预处理可显着降低皮瓣坏死面积(P<0.01);锡原卟啉(Sn PP)完全削弱了这种影响(TENS+Sn PP vs.TENS,P<0.01)。红外线热成像、死后动脉造影、HE染色以及CD3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经皮神经电预处理可显着增加预处理后相对温度、横行小动脉的数目、大于0.1 mm的血管数及微血管密度,而锡原卟啉(Sn PP)可消除这一现象。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经皮神经电预处理组、抑制剂组和生理盐水组与对照组相比,HO-1水平显着升高。而SGC和PKG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仅经皮神经电预处理组和生理盐水组的蛋白表达量显着增高,而应用HO-1的抑制剂后上述两种蛋白的表达显着降低。(2)人内皮细胞中加入HO-1,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与对照组比较,24 h后(HO-1组:0.89±0.03 VS对照组:0.05±0.05,P<0.001),48小时后(HO-1组:0.98±0.1 VS对照组:0.21±0.07,P<0.001)。结论1.经皮神经电刺激预处理可通过将扼流吻合转化为真正吻合,预防帯蒂岛状穿支皮瓣的部分坏死。2.在大鼠模型中,经皮神经电刺激预处理可通过诱导HO-1,防止带蒂岛状穿支皮瓣的部分坏死。
李万海[4](2021)在《川芎嗪呋咱拼合物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清楚以及目前对急性肾损伤的治疗还缺少有效的手段,所以预防治疗尤为重要。鉴于传统中药在疾病治疗中具有毒副作用小、治疗靶点多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已经在临床上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多篇文献报道,中药单体川芎嗪和NO分子都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肾损伤,我课题组通过合成一种在动物体内可以降解成川芎嗪单体和NO的十余种化合物。结果发现,川芎嗪呋咱拼合物(605-1)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肾损伤有防治作用。本课题为了进一步研究川芎嗪呋咱拼合物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实验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探讨川芎嗪呋咱拼合物腹腔注射给药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防治作用将6-8周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NC组)、单独给药组(605-1 30mg/kg)行假手术处理,术前24h、2h予以腹腔注射0.1ml/10g的生理盐水;模型组(I/R组)、模型给药低、中、高浓度组(I/R+605-1 10mg/kg、20mg/kg、30mg/kg)行手术处理,术前24h、2h各组予以腹腔注射0.1ml/10g对应剂量的药物。在模型制备再灌注24h后,取血取肾组织。为了观察川芎嗪呋咱拼合物对缺血再灌注引起急性肾损伤的防治作用,用PAS染色检测小鼠肾组织的病理学损伤,用肌酐(Cre)和尿素氮(BUN)试剂盒检测血清Cre和BUN的含量。PAS染色显示NC组肾组织正常,然而,I/R组肾脏近端小管出现急性肾小管损伤,出现肾小管扩张和刷状边界丢失、管状细胞丢失。川芎嗪呋咱拼合物干预后肾管状上皮不肿胀,刷缘完整,并且浓度为30 mg/kg时防治作用最强。此外,相比较于I/R组,不同剂量川芎嗪呋咱拼合物预处理的小鼠血Scr、BUN水平下降,在浓度为30 mg/kg时血Cre、BUN最低,防治作用最为明显。川芎嗪呋咱拼合物治疗可减轻小鼠肾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因此,我们选择30 mg/kg的剂量进行后续的实验。2.通过检测KIM-1表达进一步探讨川芎嗪呋咱拼合物对肾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小鼠的防治作用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肾脏损伤分子KIM-1表达,同时通过肾组织KIM-1免疫组化及定量分析。与NC组相比,I/R组中KIM-1的m 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川芎嗪呋咱拼合物预处理组KIM-1表达降低。随着川芎嗪呋咱拼合物剂量的增加(10mg/kg、20mg/kg、30mg/kg),KIM-1表达下降明显增强。免疫组织化学示I/R组KIM-1阳性染色,I/R+川芎嗪呋咱拼合物组KIM-1表达明显减弱。免疫组化检测KIM-1表达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综上,进一步验证川芎嗪呋咱拼合物可以减轻小鼠肾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肾损伤。3.通过检测分析Nox4、p65、P-p65等生物标记的表达,探究川芎嗪呋咱拼合物对RIRI的防治作用的机制。为探讨川芎嗪呋咱拼合物减轻RIRI的作用机制,我们检测了氧化应激中经典蛋白(Nox4)和炎症反应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因子NF-?B(p65、P-p65)及炎症反应中经典蛋白IL6、MCP-1、TNF-α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I/R组相比,川芎嗪呋咱拼合物预处理组肾缺血再灌注小鼠肾组织中Nox4、p65、P-p65的蛋白水平呈下调表达。TNF-α、IL-6、MCP-1的RNA水平显着降低。结果提示川芎嗪呋咱拼合物可减轻小鼠肾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机制与减轻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4.川芎嗪呋咱拼合物在体外对缺氧/复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的防治作用为进一步说明川芎嗪呋咱拼合物对急性肾损伤的防治作用,我们还通过了体外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进行验证。首先,我们通过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呋咱拼合物(0、0.25、0.5、1、2、4、8、16、32μg/ml)对HK2细胞毒性即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川芎嗪呋咱拼合物浓度小于等于4μg/ml时,无细胞毒性;通过缺氧/复氧刺激HK2细胞诱发急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后用MTT测定HK2细胞生存率,结果显示:川芎嗪呋咱拼合物可以改善缺氧/复氧刺激引起的细胞成活率,并且效果与浓度成正比,在当川芎嗪呋咱拼合物浓度为4μg/ml时防治效果最好。综上,研究表明川芎嗪呋咱拼合物可能通过抑制小鼠肾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机制对急性肾损伤起防治作用。川芎嗪呋咱拼合物可作为一种治疗RIRI的新型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刘辉[5](2021)在《三化汤成分芦荟大黄素抑制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炎症反应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分自发性与创伤性SAH,其中75~80%的自发性SAH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虽然SAH只占脑卒中的5%,但由于其高病死率,且患病平均年龄仅为55岁,因此,SAH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从全球来看,日本和芬兰高发,美洲中南部低发,且女性多于男性(为男性病患的1.24倍)。既往认为脑血管痉挛是SAH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但随着对内皮受体拮抗剂克拉生坦的临床研究(Conscious-2)结果的公布,对SAH的病理生理过程又有了重新认识,目前较多观点认为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在SAH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是导致SAH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治疗SAH的关键时间窗。而在EBI阶段SAH可引发包括炎症反应、神经细胞凋亡、血脑屏障破坏及氧化应激等诸多病理生理过程。因此又将研究热点转向了这些病理生理过程。中国传统医学将SAH引发的病症归于中风和真头痛的范畴,三化汤最早记载于刘完素所着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该书中有对中风的详细描述,所包含的治疗中风的方剂沿用至今。三化汤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编订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百个经典名方之一,是推荐的用于治疗中风的方剂。网络药理学作为阐释中药方剂作用机制的手段之一,是对中药方剂所包含的已知天然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的分析整合,找到中药方剂候选靶点与目标疾病之间的作用信息,构建出“疾病基因-药物靶点分子网络”,最后分析网络的拓扑特征并将这些药物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由于三化汤中含有众多化学成分,SAH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所涉及到的疾病靶点数目庞大,因此应用网络药理学筛选三化汤药物成分及治疗SAH的主要靶点通路,解释其作用机制,并在之后的动物模型中加以验证。最终,经筛选出的三化汤成分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AE)是一种天然蒽醌类化合物,目前研究表明蒽醌类化合物有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尚缺乏关于AE在SAH中治疗作用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三化汤成分AE在SAH早期脑损伤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实验是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三化汤的药理作用,首先构建SAH疾病数据库:利用CTD数据库、Drug Bank数据库、TTD数据库、Dis Ge NET数据库搜索出SAH疾病的相关靶点。其次在TCMSP数据库搜索出三化汤各单味药化学组成,并整理出药物成分对应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类药性数值。之后在PUBCHEM数据库检索出各药物化学成分的SMILES结构式,并将搜索出的SMILES结构式输入至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及SEA数据库找出三化汤各成分所对应的靶点并建库。再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ope软件得到SAH靶点-药物靶点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并将图像进行可视化输出。最后应用Gene MANIA数据库、Metascape数据库对三化汤的药物成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实验第二部分是对三化汤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的验证。用大黄、羌活、枳实及厚朴的颗粒制剂配置成三化汤制剂并计算出实验动物的给药剂量,雄性C57BL/6品系SPF级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灌胃方式给药,每日2次,灌胃5日后制作SAH小鼠模型,动物模型采用颈内动脉穿刺的方法,并对SAH模型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评分≤7分的小鼠将排除在本研究之外。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Vehicle组、0.5×SHD、1×SHD、2×SHD共5组。通过比较三化汤灌胃干预前后疾病模型组与药物治疗组改良的加西亚神经功能评分、平衡木评分、脑水含量、炎症因子TNF-α及IL-10前后表达情况明确三化汤对SAH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三化汤的成分AE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因此实验的第三部分是对AE治疗SAH动物模型疗效的评估。AE的给药方式是腹腔注射,评估的时间点分别是SAH造模后24小时及72小时。实验对象是雄性C57BL/6品系SPF级小鼠,SAH后24小时时间点分为Sham组、Vehicle组、AE(10mg/kg)组、AE(20mg/kg)组及AE(40mg/kg)组。SAH后72小时时间点分为Sham组、Vehicle组及AE(20mg/kg)组。通过比较AE干预前后疾病模型组与药物治疗组改良的加西亚神经功能评分、平衡木评分、脑水含量、神经元的凋亡、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Iba-1、NF-κB及PKA/CREB通路相关蛋白前后表达情况明确三化汤成分AE对SAH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1.三化汤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在CTD数据库、Drug Bank数据库、TTD数据库及Dis Ge NET数据库共搜索出与SAH关联性较强的334个靶点,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并依照口服生物利用度及类药性筛选出三化汤的药物成分共55个:大黄的药物成分16个;枳实的药物成分22个;厚朴的药物成分2个;羌活的药物成分15个。药物成分所对应的靶点共127个。经Cytoscope软件的Merge插件得到三化汤治疗SAH的关键靶点共21个,其中ADORA1,ADORA2A,NOS2,PTGS2是与炎症相关的靶点。三化汤药物成分经Gene MANIA数据库将三化汤药物成分靶基因按照功能富集后得到与炎症反应相关基因14个,分别是ALOX15、ADORA1、ADORA2A、ADORA3、AOX1、CXCR1、KIT、NOS2、NOX4、NR1H3、PIK3CG、PLA2G2A、PTGS2、SYK。与钙离子转运相关的基因有7个,分别是DRD4、HTR2B、OPRM、MYLK、CAMK2B、PLA2G1B、F2。与免疫反应相关的细胞活化基因有5个,分别是RORA、RORC、KIT、SYK、RIK3CG。与蛋白激酶活性相关的基因有7个,分别是PLA2GIB、INSR、CDK1、KIT、PKN1、ALK、DRD4。与胶质细胞分化相关的基因有4个,分别是F2、CDK1、CDK5、CDK6。与铁离子结合相关的基因有3个,分别是FTO、ALOX5、ALOX15。与炎症细胞激活相关的基因有5个,分别是:PIK3CG、SYK、KIT、RORC、RORA。与炎症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相关的基因有KIT、SYK、PIK3CG、OIA2G1B、NOS2。与自噬相关的基因有4个,分别是AKT1、DAPK1、MAPT、HTR2B。与神经再生相关的基因有9个,分别是AKT1、F2、CAMK2B、ACHE、OPRM1、MAPT、CDK1、CDK5,CDK5R1。与神经元投射发育相关的基因有6个,分别是CAMK2B、ACHE、AKT1、MAPT、CDK5、CDK5R1。2.三化汤网络药理学分析在小鼠SAH模型中的验证结果表明三化汤可减轻SAH急性期神经功能损伤,与Vehicle组比较,1×SHD、2×SHD组提高了改良的加西亚神经功能及平衡木实验评分,减轻了脑水含量,炎症因子TNF-α表达降低而IL-10表达增加。3.经动物实验验证,三化汤成分AE可以减轻SAH神经功能损伤:与Vehicle组比较,AE(20mg/kg)组改善了SAH后24及72小时改良的加西亚神经功能评分,AE(20mg/kg)组、AE(40mg/kg)组在SAH后24小时的平衡木实验评分也同样得到改善,AE(20mg/kg)组提高了SAH后72小时的平衡木实验评分,经AE干预治疗后脑水含量在SAH后24及72小时均有所降低。在SAH后24小时,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与Vehicle组相比,AE(20mg/kg)组、AE(40mg/kg)组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表达下降,TUNEL染色也提示AE干预后TUNEL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SAH 24小时后,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经AE治疗后,AE(10mg/kg)组、AE(20mg/kg)组与AE(40mg/kg)组ZO-1、Occludin表达水平升高而Iba-1表达降低。免疫荧光双标结果说明AE(20mg/kg)组Iba-1与TNF-α共标细胞数有所降低而与Arg-1共标细胞数增多。SAH后24小时72小时两个时间点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结果均提示经过AE治疗后胞浆NF-κB表达增多,而胞核NF-κB表达减少,p-IκBα、p-IKKα/β表达减少。结论:1三化汤药物成分筛选出的靶点中,有14个与炎症反应相关,核心靶点中ADORA1,ADORA2A,NOS2,PTGS2与炎症相关。2三化汤是通过降低TNF-α、提高IL-10表达从而减轻小鼠SAH模型后炎症反应,验证了网络药理学结果。3三化汤成分AE通过NF-κB及PKA/CREB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并促进小胶质细胞由M1表型向M2表型转变,从而减轻了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炎症反应。
严启航[6](2021)在《HO-1通过抑制p38 MAPK激活减轻大鼠DCD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文中认为[目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常发生在肝移植、肝切除、休克等情况下,特别对于肝移植来说,手术过程中不得不先阻断血流,完成血管重建后再恢复肝脏供血,从而导致了 IRI。由于肝移植IRI是不可避免且可以预见的,对于如何减轻IRI以提高供肝质量是目前改善肝移植术后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首要策略。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已经发现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中发挥着重要的抗炎、抗氧化、抗应激功能。本研究拟通过腺相关病毒(Adeno Associated Virus,AAV)作为载体,构建大鼠HO-1的过表达载体,以及通过RNA干扰技术靶向干扰HO-1 mRNA的shRNA AAV载体,转入大鼠体内从而诱导肝脏HO-1过表达或将其沉默,再通过构建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诱导供肝HO-1差异性表达的前提下,观察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移植肝局部炎症以及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并初步探究其内在分子机制,以为临床上改善肝移植IRI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 构建大鼠HO-1 AAV载体、HO-1 shRNA AAV载体,分别转入SD大鼠体内,21 d后获取肝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共表达绿色荧光蛋白,qRT-PCR检测肝组织HO-1表达情况,验证转染效果。2 以热缺血10 min、冷缺血4 hr为基础构建SD-SD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二袖套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采用“支架法”重建胆总管。再灌注后6hr、24hr、3d和7d分别观察肝功能、肝脏组织形态学以及HO-1和炎症因子随时间的变化,明确变化最明显的时间点,进行后续研究。3 通过尾静脉给供体SD大鼠注射AAV载体,诱导供肝HO-1高表达和低表达,并在注射后第21 d构建SD-SD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获取血清检测肝酶ALT和AST变化,获取肝脏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肝组织HO-1、CHOP以及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情况,检测肝组织HO-1、p-p38 MAPK、p38 MAPK、CHOP以及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的蛋白表达情况。[结 果]1 构建HO-1 AAV过表达载体和HO-1 shRNAAAV载体,经测序证明扩增序列正确,表明载体成功构建。2 AAV载体通过尾静脉注射方式能诱导SD大鼠肝脏HO-1转录活性升高和降低,与相应空载AAV病毒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 成功构建SD-SD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 肝移植缺血再灌注后ALT、AST活性迅速升高,并在6-24hr达到峰值,7 d左右降至基本正常;肝组织病理学损伤6 hr已经显现,并在24 hr的时候损伤最重,7 d仍可见坏死灶存在。说明肝移植IRI损伤在再灌注后迅速发生,且病理学改变滞后于分子标志物变化。5 通过术前用AAV对供肝HO-1进行诱导处理,在建立肝移植模型6hr后仍能保持高效诱导HO-1高表达或抑制其表达。HO-1的转录活性和蛋白在过表达组的和shRNA干扰组均比相应空载AAV组升高或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在肝移植IRI后6 hr,sh-HO-1组ALT、AST较AAV空载病毒组明显升高(P<0.05),AAV-HO-1组ALT、AST较AAV空载病毒组明显降低(P<0.05)。行肝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sh-HO-1组的坏死区域更大,炎性细胞浸润更明显(P<0.05)。检测肝脏局部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转录活性和蛋白表达,sh-HO-1组的升高和AAV-HO-1组的降低与其对应空载AAV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O-1的升高伴随着p38 MAPK磷酸化的降低以及CHOP表达的下降,提示HO-1可能是通过减少p38MAPK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减少CHOP介导的内质网应激来实现。[结 论]1 成功构建HO-1过表达和HO-1 shRNA AAV载体,能转染并在大鼠肝脏诱导或抑制HO-1表达。2 成功建立SD-SD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 术前诱导供肝HO-1高表达能减轻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而抑制供肝HO-1则会加重损伤。4 HO-1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减少CHOP介导的内质网应激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杨波[7](2021)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再通患者血清HO-1、SOD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测定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责任血管再通前后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HO-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分析血清HO-1、SOD表达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梗死严重程度、血管内介入治疗责任血管再通水平、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脑组织出血转化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探寻临床相关的生物学标记物。方法:本研究纳入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29例进行血管内治疗[包括支架取栓(thrombectomy with stentrievers)和血栓抽吸(thromboaspiration)]且梗塞责任血管成功再通(梗塞责任血管再通标准为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m TICI)分级≥2b级)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观察组,此外选择同期收治的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日间手术检查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照组(对照组DSA检查结果排除受检查者存在头颈动脉病变),分别收集观察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天以及对照组患者DSA检查前后空腹血并离心提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HO-1、SOD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及变化并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O-1、SOD水平与血管内介入治疗前脑梗死严重程度、血管内介入治疗后责任血管再通水平、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出血转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构成,既往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脂病史等无明确统计学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HO-1水平显着升高(P<0.05),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第7天其水平较术前和术后第1天进一步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水平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第7天其水平较术前和术后第1天升高(P<0.05),趋近于对照组水平;对照组DSA检查术前及术后血清HO-1、SOD无统计学差异(P>0.05)。(3)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omputed Tomography Scores,ASPECTS)评分≤7分脑梗死患者血清HO-1、SOD水平均较ASPECTS评分>7分患者高(P<0.05),血管内介入治疗前ASPECTS评分与HO-1、SOD水平均呈负相关性(r=-0.560,p=0.002;r=-0.552,p=0.004)。(4)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12分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前血清HO-1、SOD水平均较NIHSS>12分患者低(P<0.05),血管内介入治疗前血清HO-1、SOD水平与HINSS评分均具有正相关性(r=0.633,p=0.001;r=0.569,p=0.001)。(5)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梗塞责任血管再通水平m TICI 2b级组和m TICI 3级组患者血清HO-1、SOD水平无差异(P>0.05),但对于再通水平m TICI3级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第7天血清HO-1、SOD水平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m TICI 2b级组患者血管内治疗前后血清HO-1、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第3天、7天脑出血转化组患者血清HO-1水平均较未出血组对应时间点增高(P<0.05),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第7天出血转化患者血清SOD水平较未出血转化患者对应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发生后,患者血清HO-1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SOD水平明显降低,血管内介入治疗阻塞血管再通,脑组织血流成功再灌注后血清HO-1进一步升高,血清SOD水平则升高致正常对照组水平。血清HO-1、SOD水平与血管内介入治疗前早期梗死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再通等级及术后出血转化等均有良好的相关性,二者有望成为急性大动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决策制定、术后再通评估、术后出血转化监测等方面的有效临床生物学标记物。
刁长会[8](2020)在《抑制PRMT5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能直接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而且能导致以肾功能衰竭为起始点的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是临床上影响致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临床上,肾脏移植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常常引起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肾脏缺血后,氧供给中断,细胞代谢紊乱,细胞内多个细胞器功能失调;血流恢复后并不能减轻损伤,反而因为细胞代谢功能的失调,产生过多的有害物质,进一步损害细胞功能。在缺血再灌注的整个过程中,组织和细胞内会出现基因异常表达、酶功能失调、信号通路异常开启或关闭等,最终导致细胞功能丧失或细胞死亡。因此临床医生的工作重点是如何避免或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otein arginine methylation transferase 5,PRMT5)参与表观遗传学的调控,例如相关基因的表达、翻译后修饰、信号通路的调节,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已有研究证明,PRMT5参与肺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但是PRMT5是否参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尚无文献报道。本实验旨在探讨PRMT5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PRMT5影响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的方式和机制,以期为预防和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第一部分抑制PRMT5能够减轻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氧化应激和细胞焦亡目的:探讨PRMT5在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变化,以及抑制PRMT5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首先将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再灌注0h组、缺血30min+再灌注12h组和缺血30min+再灌注24h组,检测各组小鼠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HE染色检测肾脏病理学改变,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RMT5的表达水平。应用不同浓度的PRMT5抑制剂预处理小鼠,检测小鼠血肌酐和尿素氮变化;HE检测肾脏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PRMT5、Caspase-1和Ki-67蛋白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RMT5、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IL-1β、Caspase-1、Caspase-11和GSDMD-N的表达水平;生化检测肾组织内SOD和MDA含量。结果:缺血30min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肾功能逐渐恶化,肾脏病理损伤程度逐渐加重,PRMT5的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应用PRMT5抑制剂处理后,肾功能明显好转,HE显示肾脏病理损伤明显好转,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RMT5蛋白、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IL-1β、Caspase-1、Caspase-11和GSDMD-N表达水平降低,Ki-6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肾脏组织中SOD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结论:PRMT5在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表达升高,抑制PRMT5能够减轻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氧化应激和细胞焦亡。第二部分抑制PRMT5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氧再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目的:探讨抑制PRMT5对HK-2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缺氧、复氧的HK-2细胞模型,根据实验分组设计,建立不同的细胞预处理模型;在细胞经历12h缺氧培养后,再复氧不同的时间(2h、3h、4h),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ROS含量,应用Amplex Red assay检测HK-2细胞内过氧化氢(H2O2)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IL-1β、Caspase-1、Caspase-11和GSDMD-N的表达水平。根据实验分组应用NAC、EPZ、si-PRMT5、si-NOX4、ad-NOX4和Bru预处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ROS含量、细胞凋亡数,Amplex Red assay检测HK-2细胞内H2O2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RMT5、NOX4、Nrf2/HO-1、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IL-1β、Caspase-1、Caspase-11和GSDMD-N的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NLRP3、ASC、IL-1β、Caspase-1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HK-2细胞缺氧12h后,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细胞活性逐渐降低,细胞内ROS和H2O2含量逐渐增加,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IL-1β、Caspase-1、Caspase-11和GSDMD-N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应用氧化应激清除剂NAC后,细胞活性增加,细胞内ROS和H2O2含量减少,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应用EPZ或si-PRMT5后,细胞活性增加,细胞内ROS含量和细胞凋亡减少,PRMT5、NOX4、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应用si-NOX4后,NOX4和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应用ad-NOX4可以逆转该趋势;应用Bru后,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OX4、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但PRMT5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PRMT5在HK-2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中表达水平升高,抑制PRMT5可以通过Nrf2/HO-1/NOX4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焦亡。第三部分抑制PRMT5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目的:探讨抑制PRMT5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随机将C57小鼠分成三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EPZ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Amplex Red assay检测肾脏组织内H2O2含量,生化检测肾组织内SOD和MDA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RMT5、Nrf2/HO-1、NOX4蛋白含量。结果:应用PRMT5的抑制剂EPZ后,肾组织中MDA含量和H2O2含量下降,SOD含量升高,PRMT5和NOX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抑制PRMT5可以通过Nrf2/HO-1/NOX4通路减轻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氧化应激和细胞焦亡,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周素晗[9](2019)在《ADAMTS13对缺血再灌注引发急慢性肾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感染、休克、心脏大手术以及肾移植过程中肾脏均会遭遇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的情况,造成急性肾脏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而部分AKI患者会进展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甚至会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极大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IR引起肾脏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到体内多个系统、多种因素、多个通路的共同作用,而现有预防和治疗IR引发急慢性肾损伤的药物和方案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重组人AD AMTS 13(recombinant human 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 13,rhADAMTS 13)可用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治疗,减轻患者急性肾功能损伤。因此,rhADAMTS13可否用于其他原因引发肾脏病的治疗引起我们的注意。既往临床研究证实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AD AMTS 13 比例增高及 AD AMTS 13 的活性降低与肾功能的下降密切相关。动物实验提示ADAMTS13除具有抗微血管血栓形成用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外,也具有抗炎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该实验建立IR引发急慢性肾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肾脏AKI及CKD时期VWF和ADAMTS13的表达;且以rhADAMTS13外源性给药的方式,观察rhADAMTS13对IR引发急慢性肾损伤的作用,并且进一步探讨该药物发挥作用的机制,为该药物可否作为临床AKI及CKD患者的治疗性用药,及其可否用于治疗类似机制的其他疾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第一部分:肾脏缺血再灌注不同阶段VWF/ADAMTS13的表达及其与氧化应激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构建IR小鼠模型,探究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VWF、ADAMTS13表达的改变。并且进一步分析VWF、ADAMTS13的表达与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1)双侧肾脏缺血后恢复灌注建立IR模型。复灌后不同时间点收集小鼠血液、尿液及肾组织。2)检测小鼠肾功能、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和24小时尿液中蛋白及ADMATS13 含量。3)检测小鼠血浆VWF、ADAMTS13水平及肾组织VWF及ADAMTS13 mRNA表达。结果:1)缺血20分钟,复灌24小时及48小时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24小时尿蛋白较sham组显着增加。缺血18分钟恢复灌注术后3月后BUN和Scr较sham组增加。IR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浆VWF水平增高,ADAMTS13下降,VWF:ADAMTS13比值增加,尿ADAMTS13流失增加。2)IR后不同时间点小鼠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水平增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6,IL-6)水平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下降,尿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增多。3)血浆VWF:ADAMTS13比值与MDA,TNF-α呈正相关,与SOD、CAT活性呈负相关。血浆VWF:ADAMTS13比值与尿蛋白含量显着呈正相关。结论:该研究表明,IR可诱导AKI和CKD。IR后不同阶段血浆VWF:ADAMTS13比值增高且伴随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激活。VWF:ADAMTS13比值与氧化应激、TNF-α及尿蛋白水平成正相关,与抗氧化应激酶类活性呈负相关。第二部分:rhADAMTS13对缺血再灌注引发急性肾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探讨外源性给予人源重组 ADAMTS13(Recombinant human ADAMTS13,rhADAMTS13),是否可减轻IR引发AKI及其保护性作用的机制。方法:1)双侧肾脏缺血20分钟,构建AKI模型。术前半小时给予不同剂量rhADAMTS13或者术后半小时给予rhADAMTS13(2.6μg/kg)尾静脉给药。复灌24小时、48小时后收集小鼠血液、组织标本检测相关指标。2)试剂盒检测血清BUN、Scr,ELISA检测肾损伤因子(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及 RT-qPCR 检测肾组织KIM-1,NGAL mRNA 表达。3)PAS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的程度及凋亡小管上皮细胞的数量。4)检测氧化应激相关分子。术前给IR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类似物(4-hydroxy-2,2,6,6-tetramethyl piperidinoxyl,tempol)50mg/kg 腹腔注射作为阳性对照组进一步确定ADAMTS13的保护性作用,观察tempol是否可减轻IR诱导AKI。术后同时给予IR小鼠rhADAMTS13(2.6μg/kg)和VWF(80μg/kg),检测小鼠氧化应激及肾功能相关指标。探究rhADAMTS13在AKI中的保护性作用是否依赖于VWF。5)检测小鼠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探究rhADAMTS13是否具有抑制IR小鼠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IR小鼠术前腹腔注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抑制剂 GW9662(2mg/kg)验证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PPARγ通路是否参与rhADAMT13对AKI的保护性作用。6)采用在体静脉给予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或者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观察血压改变趋势及体外显微微灌注技术比较小鼠肾小球入球动脉对ACh/SNP的血管反应性评价微血管内皮功能。建立入球小动脉体外缺氧复氧模型(hypoxia/reoxygenation,H/R),孵育 rhADAMTS13(3750pg/ml)30分钟,后检测入球小动脉对ACh/SNP的血管反应性评价微血管内皮功能。7)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显微微灌注的小鼠肾小球入球动脉中荧光信号,评估入球小动脉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表达。分别采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Hydrochloride,L-NAME),tempol 和 H2O2 预孵育体外灌注的入球小动脉,后观察血管对于ACh诱导舒张的反应。8)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组织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磷酸化激活的水平。rhADAMTS13治疗IR小鼠同时尾静脉注射Akt通路抑制剂Wortmannin(50nmol/kg),检测肾结构和功能改变及血管内皮功能,探究rhADAMTS13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是否依赖于Akt/eNOS通路。结果:1)rhADAMTS13治疗可抑制IR小鼠肾组织VWF表达增多、ADAMTS13表达下降,改善肾组织ADAMTS13异常分布。2)rhADAMTS13降低IR小鼠BUN、Scr及尿蛋白水平的增加,抑制小管上皮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同氧自由基清除剂tempol—样可保护肾脏减少IR诱导AKI。3)rhADAMTS 13 上调核因子 E2 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水平,增加IR小鼠抗氧化应激酶类的活性,抑制ROS和MDA的产生。4)rhADAMTS13 抑制 IR 小鼠 p38/ERK/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激活,上调PPARγ的表达,抑制IR引起炎症因子的增多和炎性细胞的浸润。rhADAMTS13治疗IR小鼠同时给予GW9662,与仅给rhADAMTS13治疗IR小鼠相比,GW9662会升高小鼠血清BUN、Scr的水平,加重小管损伤,损伤入球小动脉对ACh诱导血管舒张反应。5)监测血压同时静脉给予ACh/SNP,结果显示四组小鼠基础血压无明显差异。但IR小鼠给予ACh,血压下降幅度较sham组减小,而rhADAMTS13可改善这一现象。四组小鼠SNP引起血压下降的幅度无明显差异。rhADAMTS13抑制IR引起的入球小动脉ROS的增多,抑制氧化应激相关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同时rhADAMTS 13可抑制IR引起的Akt/eNOS通路的下调,Akt通路的抑制剂Wortmannin可引起rhADAMTS13治疗IR小鼠BUN,Scr水平的升高,抑制ACh诱导的入球小动脉舒张反应。6)rhADAMTS13小鼠同时给予VWF,检测结果显示同时接受VWF、rhADAMTS13尾静脉注射的IR组小鼠BUN,Scr较rhADAMTS13治疗组显着升高,MDA及H202表达显着增加,SOD及CAT活性明显下降,入球小动脉对ACh反应明显减弱。结论:rhADAMTS13可通过剪切VWF,抑制IR引起的氧化应激,继而抑制炎症反应、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坏死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发挥保护性作用。第三部分:rhADAMTS13对缺血再灌注引发慢性肾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探讨rhADAMTS13对缺血再灌注引发慢性肾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及该作用的机制。方法:1)C57BL/6小鼠缺血18分钟后恢复灌注。术后连续3天,每天一次给予rhADAMTS13(2.6μg/kg)尾静脉给药。复灌后1周、1月、3月收集小鼠血液、尿液、组织标本检测相关指标。2)试剂盒检测血清BUN、Scr,24小时尿蛋白量,ELISA检测KIM-1,及RT-qPCR检测肾组织KIM-1,NGAL mRNA水平评估肾功能损坏程度。3)PAS、MASSON、天狼猩红染色评价肾小管损伤程度、肾小球硬化比例和间质纤维化程度。4)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小管上皮间质转化的严重程度及巨噬细胞浸润。5)检测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促纤维化因子在肾组织表达量。6)荧光探针检测入球小动脉ROS的产生。入球小动脉体外灌注,给予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和ACh的梯度给药,观察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结果:1)术后1周,与sham组小鼠相比,IR小鼠受损肾小管并未完全修复,肾组织KIM-1及NGAL mRNA表达增高。rhADAMTS13治疗IR小鼠较安慰剂给药IR小鼠明显好转。rhADAMTS 13治疗IR小鼠尿中H202较IR组减少。2)术后1月,IR小鼠尿蛋白增加,间质小管纤维化,KIM-1、NGAL的表达及尿中H202较sham组升高,rhADAMTS13抑制IR小鼠这些指标的增加。四组小鼠血压及硬化小球比例无统计学差异。3)术后3月,IR小鼠BUN、Scr水平轻度增高,尿蛋白增加,KIM-1及NGAL水平较高。肾脏病理表明IR组小鼠硬化肾小球比例和间质纤维化所占的比例增加。此外,IR组小鼠MDA及H202的增加,Nrf2表达下调,SOD、CAT活性下降,同时伴随炎性因子表达的增加和肾脏巨噬细胞的浸润。rhADAMTS13可上调IR小鼠Nrf2/HO-1,SOD2及CAT的表达,增加其抗氧化应激能力,抑制肾脏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3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4)术后3月,IR组小鼠入球小动脉ROS产生增多。入球小动脉对AngⅡ诱导的血管收缩增强,而对ACh诱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减弱。rhADAMTS13治疗可抑制IR小鼠入球小动脉ROS的产生,改善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障碍。结论:rhADAMTS13可通过上调机体的抗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的产生,改善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进而改善IR引起的CKD,抑制纤维化生成和肾小球硬化。
韩鹏[10](2018)在《RTA-408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现象,以急性进行性肾功能丢失,肾小球滤过率的急剧下降和氮质血症为特征,同时伴随有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少尿甚至无尿。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造成急性肾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上在心脏大血管手术、肾移植、休克后,在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产生大量氧自由基,造成以急性肾小管坏死为病理特征的急性肾损伤。研究表明,Nrf2是细胞对抗外来氧化应激反应的关键核转录因子,转录入核后与抗氧化反应元件(ARE)结合后,可上调多种下游抗氧化基因的表达。RTA-408最近成功合成的强效Nrf2诱导剂,其他体外实验证实其具有抗氧化,抗凋亡的生物学功能,推测其对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急性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目前急性肾损伤在临床上呈现出病情重,病死率高,医疗资源消耗大,因此,深入研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积极探寻有效的分子治疗靶点,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减少及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肾功能单位丢失,对于临床急性肾损伤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目的:评估RTA-408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于肾功能、氧化应激水平、细胞凋亡的影响;揭示RTA-408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关键的药物作用靶点。方法:应用右肾切除左肾蒂钳夹30min建立C57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从功能学(血肌酐、尿素氮)、形态学(肾脏切片PAS染色)观察RTA-408是否对C57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检测细胞凋亡(TUNEL法)、细胞增生(Ki-67免疫组化)和肾间质炎中性粒细胞浸润(MPO免疫组化);以及肾缺血再灌注后ROS产量(ROS免疫荧光)、肾内整体抗氧化水平的变化(T-AOC、t-GSH,GSH/GSSG比值)、肾内氧化终产物水平变化(MDA、羰基化蛋白),系统性的评估RTA-408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半定量评估RTA-408对Nrf2以及下游基因(HO-1,NQO-1,GSR,GCLc)的调控作用,以及对Nrf2核转位的影响(Nrf2免疫组化);在肾组织匀浆内检测GSH合成/代谢酶(GCL、GST、Gpx)的活性评估RTA-408对GSH合成/代谢酶的调控作用。为了进一步明确RTA-408对GSH合成/代谢酶的调控作用的机制,应用HK-2细胞缺氧/复氧模型评估了RTA-408对Nrf2、HO-1、GCLc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以及GCLc亚细胞定位及表达的调控,并同时应用GCL抑制剂BSO后观察是否对RTA-408的保护作用造成影响。为了明确RTA-408的分子作用靶点,建立Nrf2 Knockout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从功能学(血肌酐、尿素氮)、形态学(肾脏切片PAS染色)和氧化应激水平(ROS免疫荧光)观察RTA-408对于Nrf2 Knockout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结果:再灌注24h后,给予RTA-408预处理后,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管坏死评分明显降低;凋亡细胞和肾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提示RTA-408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同时发现,ROS产量、氧化终产物水平明显降低;而肾内T-AOC、T-GSH和GSH/GSSG比值明显提高、总GSH,提示RTA-408可以提高肾内GSH水平及总抗氧化水平,从而降低氧化应激损伤。WB结果提示,RTA-408可以诱导Nrf2核转位,进而诱导Nrf2下游抗氧化基因表达,其中包括GSH合成/代谢基因GCLc。同时肾组织匀浆行酶活性检测结果提示RTA-408可以明显增加GSH合成/代谢酶(GCL、GST、Gpx)的活性。细胞实验结果提示,RTA-408可以明显在转录水平上增加GCLc的表达,而且在使用GCL抑制剂BSO后,RTA-408对细胞H/R损伤的保护作用变弱。RTA-408对Nrf2 Knockout小鼠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没有明显保护作用,也不能降低Nrf2 Knockout小鼠肾内ROS产量。结论:RTA-408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RTA-408专一诱导Nrf2及其下游GSH合成/代谢相关基因,提高机体总体抗氧化应激能力;GCLc可能是RTA-408提高机体总体抗氧化应激能力的一个重要下游靶点。
二、血红素氧合酶-1与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红素氧合酶-1与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血红素氧合酶-1促AMPK/mTORC1的磷酸化上调自噬是铅暴露肾损伤减轻的重要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血红素氧合酶-1通过上调自噬减轻铅暴露肾小管细胞损伤 |
一、前言 |
二、实验装置与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二部分 HO-1上调AMPK/mTORC1通路增强自噬减轻醋酸铅诱导的肾小管细胞损伤 |
一、前言 |
二、实验装置与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红素加氧酶-1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3)经皮神经电刺激预处理防止大鼠皮瓣坏死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物理因子对皮瓣的作用 |
2.1.1 高压氧疗法 |
2.1.2 电刺激疗法 |
2.1.3 热应激预处理 |
2.1.4 光疗 |
2.1.5 振动疗法 |
2.1.6 展望 |
2.2 血红素氧合酶-1(HO-1)改善缺血皮瓣的存活 |
2.2.1 HO-1 的生物学特性 |
2.2.2 HO-1 介导的酶级联反应及其产物的功能意义 |
2.2.3 HO-1 对皮瓣的保护作用 |
2.2.4 展望 |
2.3 电刺激对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 |
2.3.1 促进血管生成 |
2.3.2 抑制血管的生成 |
2.3.3 展望 |
第3章 经皮神经电刺激预处理通过将扼流吻合转化为真正吻合防止带蒂穿支皮瓣的部分坏死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动物 |
3.2.2 皮瓣模型 |
3.2.3 红外线热成像 |
3.2.4 经皮神经电刺激预处理 |
3.2.5 切取皮瓣及皮瓣成活面积 |
3.2.6 死后动脉造影 |
3.2.7 免疫组织化学 |
3.2.8 Western blot |
3.2.9 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预实验-筛选经皮神经电疗法的最佳预处理治疗方案 |
3.3.2 经皮神经电预处理在大鼠模型中防止带蒂穿支皮瓣发生部分坏死 |
3.3.3 利用Western blot比较TENS和外科延迟的分子机制 |
3.4 讨论 |
第4章 经皮神经电刺激预处理(TENS)诱导 HO-1防止皮瓣坏死的机制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动物及饲养 |
4.2.2 皮瓣模型 |
4.2.3 实验协议 |
4.2.4 皮瓣坏死率统计 |
4.2.5 红外线热成像 |
4.2.6 死后动脉造影 |
4.2.7 免疫组织化学(IHC) |
4.2.8 HE染色 |
4.2.9 Western Blot |
4.2.10 细胞培养、传代、冻存与复苏 |
4.2.11 细胞迁移实验 |
4.2.12 统计分析 |
4.3 结果 |
4.3.1 TENS预处理可减少皮瓣坏死 |
4.3.2 红外线热成像的相对温度比较 |
4.3.3 TENS预处理增加了 choke vessel 区的横向小动脉数目 |
4.3.4 HE染色(choke 区血管直径大于 0.1mm 的血管数) |
4.3.5 CD31 免疫组化微血管计数 |
4.3.6 HSP32 免疫组化结果 |
4.3.7 Western blot结果分析 |
4.3.8 血红素氧合酶-1 促进人内皮细胞的迁移 |
4.4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创新点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川芎嗪呋咱拼合物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实验材料 |
3.实验方法 |
4.实验结果 |
5.讨论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 A:中、英文缩写词对照 |
附录 B:溶液配制方法 |
附录 C:个人简介 |
附录 D:综述 肾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5)三化汤成分芦荟大黄素抑制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炎症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三化汤治疗SAH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三化汤对C57BL/6 小鼠SAH模型神经功能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三化汤成分AE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减轻SAH后小鼠神经元凋亡及BBB损伤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神经炎症反应:相关通路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HO-1通过抑制p38 MAPK激活减轻大鼠DCD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大鼠HO-1和HO-1 shRNA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转染效果验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大鼠心脏死亡供体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HO-1通过抑制p38 MAPK激活减轻大鼠DCD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微小RNA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再通患者血清HO-1、SOD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脂氧素A4 在脑缺血中的抗炎作用及其与血红素加氧酶 1、超氧化物歧化酶相关的抗氧化损伤作用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8)抑制PRMT5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抑制PRMT5能够减轻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氧化应激和细胞焦亡 |
前言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抑制PRMT5 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氧再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 |
前言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抑制PRMT5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 |
前言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家族(PRMTs)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ADAMTS13对缺血再灌注引发急慢性肾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部分: 肾脏缺血再灌注不同阶段VWF/ADAMTS13的表达及其与氧化应激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及方法 |
3 结果 |
4 分析讨论 |
5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ADAMTS13对缺血再灌注引发急性肾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分析讨论 |
5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ADAMTS13对缺血再灌注引发慢性肾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分析讨论 |
5 参考文献 |
论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
(10)RTA-408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小结 |
讨论 |
References |
综述: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诊治与药物开发进展 |
References |
在读期间发表和撰写文章 |
致谢 |
四、血红素氧合酶-1与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积雪草苷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J]. 朱时玉,胡彦,王锁刚,卢鹏,王帝,翟琼瑶,王光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23)
- [2]血红素氧合酶-1促AMPK/mTORC1的磷酸化上调自噬是铅暴露肾损伤减轻的重要机制[D]. 沈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3]经皮神经电刺激预处理防止大鼠皮瓣坏死的机制研究[D]. 郑银花. 吉林大学, 2021(01)
- [4]川芎嗪呋咱拼合物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D]. 李万海.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5]三化汤成分芦荟大黄素抑制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炎症反应的研究[D]. 刘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HO-1通过抑制p38 MAPK激活减轻大鼠DCD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D]. 严启航.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7]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再通患者血清HO-1、SOD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D]. 杨波.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8]抑制PRMT5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刁长会. 武汉大学, 2020(07)
- [9]ADAMTS13对缺血再灌注引发急慢性肾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及机制研究[D]. 周素晗. 浙江大学, 2019(03)
- [10]RTA-408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韩鹏.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