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人才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姬[1](2021)在《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吴梁莹[2](2021)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文中指出核心素养为宗旨成为《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基本理念之一,意味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将致力于发展每一位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教材观、学生观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新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新的教材观逐渐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新的学生观强调学生应该主动地获取知识。课程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处理好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教师参与和实施新教材二次开发的现状,分析调查结果,得到学生参与新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其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二,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有待加强。得到教师实施新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其一,教师对新课标的要求不够重视;其二,教师缺乏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知识;其三,教师的教材观还未完全转变。教材二次开发要基于教材,做到超越教材,通过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特色分析,总结人教版新教材的特点有:第一,整体结构简洁,遵循知识内在逻辑;第二,注重情境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第三,栏目功能显着,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还提出教材二次开发应该遵循的原则有:课标为本原则、核心素养四位一体原则、情境创设真实性原则和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基于以上四项原则和教材二次开发的方法,提出基于生命观念的教材二次开发策略:(1)增加生物学事实,促进概念教学、(2)丰富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建构概念;基于科学思维的教材二次开发策略:(1)“问题情境式”教学,激发科学思维、(2)调整习题的呈现时机,开发潜在功能、(3)模型建构,培养建模思维;基于科学探究的教材二次开发策略:(1)在适当时机增加小实验,让学生参与设计和实施、(2)对定性实验进行定量化处理,全面提升探究能力;基于社会责任的教材二次开发策略:(1)生活化教学情景,唤起社会责任感、(2)精选生物学社会议题,强化责任意识、(3)开展生命科学史专题探究,体会科学精神。最后,基于所提出的原则、方法和策略,精选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必修1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二次开发,以期为生物教师提供参考。
陈林[3](2021)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服装专业教材的二次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林曼[4](2021)在《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科书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师生教学的主要依据,重要的教育教学构成要素。教师的教科书使用水平关乎课程实施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成效。目前,教科书的研究者多为教科书的编写者与使用者,研究视角多集中于教科书的编制、出版与发行等,而关于教师教科书使用方面的研究相对偏少,聚焦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研究的则更少。鉴于此,本文基于教师教科书的使用视角,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与座谈访谈等,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科书使用水平与策略展开研究,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提升与策略运用提供借鉴与参考。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与座谈访谈等,以孔凡哲教授的“教科书使用水平模型”为基础,结合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与特点,构建小学语文教科书使用水平分析框架并展开研究。首先,依据教学活动划分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分“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等四大方面对模型细化,将每一维度具体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构建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分析框架,根据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评估表,编制调查问卷,对信阳市122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学校类别、职称、学历、任教年限的教师在教科书使用水平上存在差异。其次,为进一步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的使用情况,研究采用课堂实录的评价方式,结合教师任教年限等因素,从问卷调查样本中选择三位具有代表性的教师进行个案分析;并针对三位老师开展深度访谈,深入了解教师对教科书使用的认识状况。最后,依据调查分析,探讨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教科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缺乏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的能力不足、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敏感度不高、评判教科书的意识淡薄、师资队伍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策略建议,主要有:加强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资源整合能力、增强教师捕捉课堂生成资源敏感性、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科书评判意识与反思能力、积极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郭东坡[5](2021)在《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在线教育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对数字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的数字教育资源现状还不能满足学习者学习活动的需求,尤其是面对互联网中高速增长的数字化资源,如何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管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在线教育环境下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为研究主题,把“众包”概念引入到数字教育资源融合、建设和管理中,借鉴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深入探索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理论机制,构建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生成模型,并在理论探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证分析法等多种教育研究方法,对构建的模型开展实证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教育资源,并通过众包的形式发挥了群体参与资源建设的优势,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动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针对数字教育资源出现信息孤岛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融合机制。该机制首先构建了数字教育资源众包下的资源集聚框架,包括资源集聚的流程和方式,在资源集聚流程中提出以众包为主导的贡献者参与动力机制、质量保证机制和组织机制。然后,针对数据异构和多样性问题,提出基于众包的知识元标引模型。最后,设计数字教育资源众包下的资源共享过程和调节机制。通过众包参与资源共享,不仅可以提高对已有数字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提高群体参与众包共享资源的积极性。通过对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平台中资源融合的应用分析,发现能有效激发群体力量参与数字教育资源融合,扩大参与数字教育资源融合的主体。(2)针对数字教育资源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供给主体同质化、供给模式单一、供给过程缺乏共享和反馈、供给质量效能不高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众包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机制。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建设机制是基于社会实践理论构建的,主要是基于学习者需求,生成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个性化资源;众包建设主体具有多样性,包括但不限于学习者、贡献者、用户等,在建设主体的人群层次上具有可扩展性;众包建设资源对已经存在的数字教育资源具有转化和增值的可能性。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学习者利用众包方式建设资源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并增强学习动机。(3)针对众包产生的数字教育资源相对分散,不同知识点之间缺乏明确的前后逻辑关系以及缺乏由学习者主导的数字教育资源管理方法,本文在原有目录式资源管理方法的基础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基于地图的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管理方法,在具体操作步骤上分为四步,选择课程和数据准备、地图的生成、地图的管理和地图可视化。同时也提出在对数字教育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相比于静态的概念图和树状目录式知识组织形式,基于众包的地图个性化呈现知识,能充分利用众包的协作共建、自主演化等优点,强调贡献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优化知识的动态协作构建。实证部分选择了高等教育中的高等数学、数据结构和英语三门课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师生对基于地图的资源管理方式的接受度较高,并提出看法和意见,希望为以后的资源管理提供更好的方式。
宋松涛[6](2020)在《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问题及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落后,很难适应现在的需求,教材正在被“教材教学”的理念所取代,教材的二次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特别是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教材改革的要求。在新的教材管理体制下,教材的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教材建设是每个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此外,素质教育理念也在国内被提了出来并逐步得到了全面践行,教材建设日趋完善,并在此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你好。各种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琳琅满目,然而,这些教材是国家制定的,不能满足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知识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设计者,所以在教材二次开发的过程中,应该赋予教师一定的权利。教师作为一线工作者,不仅对教材熟知程度非常高,而且对学生的需求也非常了解,并在深切的体会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教师参与到教材的二次开发中,能够提升教材二次开发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同时还能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更好的改善当前的教学实践,保证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根据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看出,教材二次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在教材开发使用方面,通过此方面的研究,要小学英语教师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课程的重点、难点,对教学目标进行精准把握,就此更加有效的组织和开展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本文从教师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包括意义、原则、过程、存在的问题、实施策略等等。并结合自己在编写《核心内容与关键知识——教与学》中发现的问题和调查分析,立足于理论和实践两大视角来指引教材的二次开发。全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部分为绪论,总体论述了此研究的背景、价值、思路和方法,并对各国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对教师的“二次开发”进行了概述,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意义、原则和过程;第三部分为《核心内容与关键知识教与学》开发的调研内容,主要提出了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各种问题;第四部分对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进行了反思,以小学英语教材为核心,有所针对的进行“二次开发”策略的制定和推行;第五部分将结论及对未来的展望提了出来。
覃冯,杨宁[7](2020)在《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二次开发体系构建》文中提出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结合旅游管理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了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二次开发的必要性和现实基础,论证了在具备教师资源、教学资源、实验考评体系的前提下,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二次开发是现实可行的,进一步提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政府和企业齐抓共管两种二次开发途径模式,探讨通过完善学校相关制度,持续激发教师参与实验室二次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改进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二次开发的机制及方向。
赵瑞雪[8](2020)在《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校课程开发是学校开展课程改革,实现学校育人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相比较于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开发体系的成熟与多元,受到多种条件约束的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新一轮高考改革为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主要包含四大核心主张:(1)“人本取向”的课程开发思路;(2)共生共进的课程开发格局;(3)凸显张力的课程开发形态;(4)指向学生智慧发展的课程开发。在新高考政策的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是通过优化课程知识群和组织课程模块等方式,构建与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相贯通的学校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对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与拓展延伸,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特色和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开发,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教育目标。具体而言,新高考背景下的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包括三个部分:立足“学科育人”的国家课程“二次开发”、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和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学校选修课程开发。本研究的研究思路主要是基于当下高考改革背景,围绕“普通高中学校如何进行课程开发?”这一主题展开,研究的内核与主旨是普通高中课程学校开发如何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核心素养,改变课程开发原有以“技术路线”为主要思路的传统,回到以人的发展旨归上来。本研究为了深入了解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开发的现状、有益经验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相关政策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述,辅之以案例研究法,运用几所典型学校的课程开发案例予以佐证。本研究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得出: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在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国家课程“二次开发”上,应着重拓展型课程、课程群的开发以及通过课程统整实现学科育人目标;在进行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发上,一是要营造文化氛围,注重环境课程的开发,二是立足于学生生活,为增强其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进行情境课程开发,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基于自身经验的文化理解与家国认同;在进行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学校选修课程开发时,一是着眼于学生行动力的提升,开发提高高中生实践能力的选修课程;二是着眼于学生能力优势的挖掘,开发基于学生生涯教育的选修课程;三是着眼于学生生存力的培养,开发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选修课程。
陈文[9](2020)在《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纵深化发展,学生的学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作业系统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重要表征,其使用和开发力求做到促使学生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作为学习科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强调学习者能够深度加工信息、深度理解复杂概念、深度掌握知识的表征与本质内涵,从而建构出个性化情境化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而作业系统的二次开发,肩负着原始作业的使命,同时又指向深度学习的目的,力求学生能在二次开发后的作业系统中获得高阶思维的锻炼,有效促进知识与经验之间的相互联结转化,把握知识的本质与结构,体验活动的情境化与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应用迁移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期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发展。因此,本研究以深度学习为视角,试图厘清深度学习与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之间的内在联系,探析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基本意蕴和开发原则,设计深度学习指向下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开发方案,并以此作为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问题诊断和归因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策略建议。第一部分即绪论。通过文献综述的梳理深度学习和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已有研究现状和趋势,明确深度学习和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发展脉络,厘清本研究的研究问题,确定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后续研究做铺垫。第二部分即深度学习视阈下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内在逻辑。此部分主要是对深度学习和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以期厘清深度学习和作业系统二次开发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作业系统二次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第三部分即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基本意蕴。此部分主要是对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内涵、特点、价值进行阐述,试图从本体论的角度揭示深度学习与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之间的内在关联。第四部分即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原则。此部分从深度学习和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特点出发,澄清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的开发原则,为作业系统的二次开发奠定基础。第五部分即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整体思路。此部分是本研究的研究难点。基于教科书二次开发的基础框架与作业系统的本质属性,根据深度学习这一理论基础,从实践操作的角度进行作业系统二次开发,包括开发的前提、目标、方案、实践、评价反馈等,为问题诊断和归因分析做方法论的指导。第六部分即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问题诊断与归因。根据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整体思路设计,以典型案例的剖析为方法,分析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诊断问题的原因如对作业系统结构、功能的片面认识,结构导向性评价方式等。第七部分即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策略研究。基于以上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并以一些典型的案例为佐证。此部分也是本研究的重点。第八部分即基于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总体思路,选择小学语文《麻雀》的课后练习为开发基础,对小学语文作业系统进行完整二次开发,体现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具体案例以及案例分析。最后一个部分是本研究的总结与反思。本研究把深度学习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取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典型案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但是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研究方法还需多样化,研究样本的范围还应当继续扩大,研究的策略体系适用范围还有待拓宽。所以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期望用更多样的研究方法和更科学的研究系统,继续进行研究。
欧江涛,陈集双,王资生[10](2020)在《《生物资源学》教材与课程建设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生物资源与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气候资源等都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其中生物资源主要包括生物遗传资源、生物质资源和生物信息资源三大类型。生物资源学是现代生命科学、资源科学和工程科学等相关领域交叉和衍生出的新兴学科,已在国内外部分高校作为新专业进行开设。《生物资源学导论》是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资源专委会的倡议与指导下完成的国内首部生物资源系列教材,在出版后的两年多时间内,已在国内部分高等院校的课程建设中得到使用。本文简要地综述了《生物资源学导论》教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和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与应用,以及《生物资源学》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以期为我国生物资源学学科教育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二、重视人才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视人才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新课改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现实要求 |
二、探究高中生物学新教材适应性成为现实需要 |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二次开发成为现实关切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
二、国内外关于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核心素养 |
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三、教材 |
四、教材二次开发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新时代的课程理念 |
第三章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学生问卷统计分析 |
一、学生问卷编制设计及实施 |
二、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和现状分析 |
第二节 教师问卷统计分析 |
一、教师问卷编制设计及实施 |
二、教师问卷调查的统计和现状分析 |
第三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特色分析 |
一、整体结构简洁,遵循知识内在逻辑 |
二、注重情境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
三、栏目功能显着,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
第四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前期分析、方法和策略 |
第一节 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 |
一、课标为本原则 |
二、核心素养四位一体原则 |
三、情境创设真实性原则 |
四、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
第二节 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的前期分析 |
一、课标分析 |
二、学生分析 |
三、教师分析 |
四、教材分析 |
第三节 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的方法 |
一、增加教材内容 |
二、有选择地删减教材内容 |
三、替换教材内容 |
四、调整教材的顺序 |
第四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 |
一、基于生命观念的教材二次开发 |
二、基于科学思维的教材二次开发 |
三、基于科学探究的教材二次开发 |
四、基于社会责任的教材二次开发 |
第五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的教学案例设计 |
案例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学案例 |
案例2《细胞的能量“货币”ATP》教学案例 |
案例3《细胞的分化》教学案例 |
案例4《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教学案例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关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使用现状调查(学生版) |
附录2 关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使用现状调查(教师版) |
致谢 |
(4)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新时期教科书研究的热点 |
(二)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的重要性 |
(三)课程标准对教师教科书使用的新要求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思路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技术路线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分析框架构建 |
一、概念界定 |
(一)教科书 |
(二)教师使用教科书 |
二、理论基础 |
(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框架构建 |
(一)教科书使用水平分析框架构建的依据 |
(二)教科书使用水平分析框架的设计 |
(三)教科书使用水平评估表 |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调查与分析 |
一、问卷设计 |
(一)样本的选择 |
(二)问卷的编制 |
(三)数据的收集 |
(四)数据的编码与分析 |
二、调查结果 |
(一)教师基本信息统计情况 |
(二)教师“备课”环节使用教科书的情况分析 |
(三)教师“上课”环节使用教科书的情况分析 |
(四)教师“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环节使用教科书的情况分析 |
(五)教师“课外辅导”环节使用教科书的情况分析 |
三、差异性分析 |
(一)学校类别差异分析 |
(二)任教年限差异分析 |
(三)学历因素差异分析 |
(四)职称因素差异分析 |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的课堂观察 |
一、观察工具 |
二、观察过程与评判结果 |
(一)A教师的观察过程与评判结果 |
(二)B教师的观察过程与评判结果 |
(三)C教师的观察过程与评判结果 |
三、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的访谈分析 |
一、访谈工具设计 |
(一)访谈目的 |
(二)访谈对象 |
(三)访谈提纲 |
二、访谈过程 |
(一)访谈前准备工作 |
(二)预约访谈 |
(三)正式访谈 |
(四)访谈资料整理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一)访谈记录 |
(二)访谈分析 |
第六章 问题与对策 |
一、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教科书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 |
(二)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的能力不足 |
(三)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敏感度不高 |
(四)评判教科书的意识淡薄 |
(五)师资队伍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
二、有效提高教科书使用水平的建议 |
(一)加强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 |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资源整合能力 |
(三)增强教师捕捉课堂生成资源的敏感性 |
(四)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科书评判意识与反思能力 |
(五)积极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
一、主要结论 |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分维度调查结果所得结论 |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分因素调查结果所得结论 |
二、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B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C |
致谢 |
(5)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提出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目标 |
1.1.4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数字教育资源融合的相关研究 |
1.2.2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研究 |
1.2.3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 |
1.5 文章结构 |
第2章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理论基础 |
2.1 引言 |
2.2 数字教育资源的演化分析 |
2.2.1 数字教育资源的概念 |
2.2.2 数字教育资源的特征 |
2.2.3 数字教育资源的演化 |
2.3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研究 |
2.3.1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概念 |
2.3.2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策略 |
2.3.3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动机 |
2.4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理论基础 |
2.4.1 建构主义理论 |
2.4.2 社会交换理论 |
2.4.3 社会实践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融合机制研究 |
3.1 引言 |
3.2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下的融合目标与原则 |
3.2.1 数字教育资源融合目标 |
3.2.2 数字教育资源融合原则 |
3.3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下的资源集聚 |
3.3.1 数字教育资源集聚流程 |
3.3.2 数字教育资源集聚方式 |
3.3.3 数字教育资源集聚策略 |
3.4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下的资源共享 |
3.4.1 数字教育资源共享过程 |
3.4.2 数字教育资源共享调节 |
3.4.3 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激励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建设机制研究 |
4.1 引言 |
4.2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建设机制的提出 |
4.2.1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建设的相关文献综述 |
4.2.2 基于社会实践理论生成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建设的动因 |
4.2.3 基于社会实践理论生成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建设的基础 |
4.3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建设机制的构建 |
4.3.1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建设机制的构建过程 |
4.3.2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建设机制的构成要素 |
4.3.3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建设机制的主要特征 |
4.4 基于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二次开发 |
4.4.1 数字教育资源二次开发的内涵与必要性 |
4.4.2 数字教育资源二次开发的挑战与策略 |
4.4.3 数字教育资源二次开发的分析框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地图的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管理机制研究 |
5.1 引言 |
5.2 数字教育资源的管理过程 |
5.2.1 资源管理一般过程 |
5.2.2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过程分析 |
5.2.3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应用的影响因素 |
5.3 基于地图的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管理模型构建 |
5.3.1 选择课程和数据准备 |
5.3.2 地图的生成 |
5.3.3 地图的管理 |
5.3.4 地图可视化 |
5.4 基于地图的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管理模型构建原则 |
5.4.1 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匹配相结合原则 |
5.4.2 以呈现可视化和创新性相结合原则 |
5.4.3 以符合教育规律和易用性结合原则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技术验证与应用 |
6.1 引言 |
6.2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系统开发 |
6.2.1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系统概述 |
6.2.2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平台的功能 |
6.2.3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系统与现有系统工具的集成分析 |
6.3 基于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融合应用分析 |
6.3.1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下的资源集聚 |
6.3.2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下的资源共享 |
6.3.3 数字教育资源众包下的初步效果 |
6.4 基于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建设实证研究 |
6.4.1 研究设计 |
6.4.2 研究步骤 |
6.4.3 研究工具 |
6.4.4 数据分析与结果 |
6.4.5 研究结果的分析 |
6.5 基于地图的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资源管理实证研究 |
6.5.1 研究设计 |
6.5.2 研究假设 |
6.5.3 数据分析 |
6.5.4 研究结论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基于TAM模型的初中生的技术接受度问卷调查 |
附录2 基于ARCS模型的初中生的学习动机问卷调查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6)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问题及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英语教材 |
1.2.2 教材的“二次开发”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目标及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目的 |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2 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内容 |
2.1 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 |
2.2 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意义 |
2.2.1 课程需要 |
2.2.2 教师需要 |
2.2.3 学生需要 |
2.3 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 |
2.3.1 课改理念及新课标要求的体现 |
2.3.2 将学生作为出发点 |
2.4 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过程 |
2.4.1 准确分析教材 |
2.4.2 分解教学目标 |
2.4.3 分析教学对象 |
3 《核心内容与关键知识—教与学》二次开发现状的调查分析 |
3.1 研究的准备 |
3.1.1 问卷的设计 |
3.1.2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3.1.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3.1.4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2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 |
3.2.1 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
3.2.2 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现实情况 |
3.2.2.1 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的认识 |
3.2.2.2 教师对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认识 |
3.2.2.3 教师二次开发英语教材的现实活动 |
3.2.3 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3.2.3.1 缺乏“教材二次开发”的意识 |
3.2.3.2 教材的二次开发技能不足 |
3.2.3.3 没有以学生作为出发点 |
3.2.3.4“教材二次开发”困难重重 |
3.3 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3.1 教师方面的因素 |
3.3.2 学生方面的因素 |
3.3.3 课标的局限性和教材的不足 |
3.3.4 课程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4 有效开展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与管理 |
4.1 理论引导,促进教师更新观念 |
4.2 对老师和学生不断加强教材二次开发技能 |
4.3 仔细钻研现行英语教材,认真领会英语课程标准 |
4.4 优化教材二次开发的管理策略政策 |
4.5 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 |
5.结语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二次开发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二次开发的必要性 |
1.1 二次开发的内涵 |
1.2 发挥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的需要 |
1.3 旅游行业对人才素质层次提升的需要 |
2 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二次开发的现实基础 |
2.1 民族院校拥有科学的师资队伍 |
2.2 民族院校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
2.3 民族院校拥有完善的实验考评体系 |
3 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二次开发途径模式 |
3.1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
3.2 政府和企业齐抓共管 |
4 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二次开发机制 |
5 结语 |
(8)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问题与思路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四)理论基础 |
(五)研究方法 |
一、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概述 |
(一)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面临的机会与挑战 |
(二)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的内涵分析 |
(三)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的核心主张 |
二、立足“学科育人”的国家课程“二次开发” |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的拓展型课程开发 |
(二)基于学科素养动态整合的课程群开发 |
(三)基于整体育人的学校课程统整开发 |
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 |
(一)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校环境课程开发 |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校特色课程开发 |
四、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学校选修课程开发 |
(一)立足高中生实践能力的学校选修课程开发 |
(二)立足高中生生涯教育的学校选修课程开发 |
(三)立足高中生社会生活能力的学校选修课程开发 |
五、反思与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9)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深度学习视阈下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内在逻辑 |
(一)核心概念概述 |
(二)深度学习与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深层联系 |
二、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基本意蕴 |
(一)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内涵 |
(二)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特点 |
(三)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价值 |
三、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原则 |
(一)知识化 |
(二)结构与层次化 |
(三)思维化 |
四、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总体思路 |
(一)需求分析与文本分析:经验与知识的联结转化 |
(二)学习目标:高阶思维的培养 |
(三)作业内容:问题的选择、设计、组织 |
(四)作业实施:典例的应用与迁移 |
(五)评估反馈:持续的过程性评价 |
五、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问题诊断与归因分析 |
(一)深度学习视阈下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问题诊断 |
(二)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问题归因 |
六、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的支持策略 |
(一)整合意义联结的作业内容,推动知识与经验转化 |
(二)建立完整的作业系统结构,触发学生整体性认知 |
(三)形成多样化的作业类型,促进问题的深度加工 |
(四)挖掘作业典例深层内涵,培养变式与迁移能力 |
(五)创建过程性作业评价机制,发展学生元认知 |
七、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案例分析 |
(一)案例展示 |
(二)案例分析 |
八、结论与反思 |
(一)本研究的过程与结论 |
(二)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生物资源学》教材与课程建设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生物资源学导论》教材的开发与利用 |
1.1 教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 |
1.1.1 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 |
1.1.2 课程观与教材二次开发 |
1.1.3 教学观、学习观与教材二次开发 |
1.1.4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材二次开发 |
1.2 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与应用 |
2 生物资源学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 |
2.1 生物资源学课程建设 |
2.1.1 课程的基本含义和分类 |
2.1.2 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 |
2.2 生物资源学精品课程建设 |
2.2.1 生物资源学精品课程的构建原则和内涵建设 |
2.2.2 生物资源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
四、重视人才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研究[D]. 李姬.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D]. 吴梁莹. 闽南师范大学, 2021(12)
- [3]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服装专业教材的二次开发研究[D]. 陈林.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4]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与策略研究[D]. 李林曼.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5]数字教育资源众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郭东坡.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6]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问题及管理策略研究[D]. 宋松涛.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3)
- [7]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二次开发体系构建[J]. 覃冯,杨宁. 实验室科学, 2020(03)
- [8]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研究[D]. 赵瑞雪. 西南大学, 2020(02)
- [9]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系统二次开发研究[D]. 陈文. 西南大学, 2020(01)
- [10]《生物资源学》教材与课程建设初探[J]. 欧江涛,陈集双,王资生. 生物资源,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