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钻前地震和随钻测井数据确保安全高效钻井

利用钻前地震和随钻测井数据确保安全高效钻井

一、利用钻前地震及LWD资料确保安全高效钻井(论文文献综述)

朱旭明[1](2021)在《松科2井井底涡轮钻具工况采集与分析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学钻探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观测数据和验证关键假说的机会,是人类目前获取地球内部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涡轮钻具是进行深孔、超深孔钻探的关键技术装备之一。我国对于涡轮钻具及涡轮钻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较国外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对小口径涡轮钻具的研发使用更是近乎空白。通过对国外小口径涡轮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借鉴,不仅可以为我国万米超深科学探孔的设计与实施、深部油气和地热田的勘探与开发、干热岩等非常规能源的研究与勘探(而这是对我国的基础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与工程)提供科学决策的信心与依据,而且可以很好地推动我国对涡轮钻具的自主研发及应用。为探索涡轮钻取心钻进的科学操作规律,并为进一步实现各类钻具的井内工况采集及其信号的远程传输研究做技术储备,在“地质勘查高温井底动力取心钻进系统研究应用”中,研究试制出涡轮钻井底工况采集分析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技术为对涡轮钻压降、轴压、输出扭矩、输出转速以及温度五项参数进行井下采集、存储与地面回放,以及完成井下强振动、高温、高压条件下检测短节整体的减振、耐温和密封设计,并建立和设计出相应的涡轮钻具工况分析模型及软件。首先,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所施工的多口科钻井的目的意义、发展历程进行了整理,归纳并阐述了科学钻探施工的特点和难点,从而引出了高温井底动力取心钻进系统研究的紧迫性,并对为解决深部钻探过程中的井底破岩效率不足等问题所采用的涡轮钻具钻井技术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对松科2井井下涡轮钻具工况参数获取的需求。随后分别就目前国内外随钻测量及井下工程参数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整理,明确了科学钻探井底涡轮钻具工况采集与分析系统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其次,介绍了松科2井的基本信息,包括井位选取、地层情况、井身结构等,以及所用井底涡轮钻具的技术性能参数、结构、工作原理和输出特性。通过分析井下高温高压强震等复杂环境要求及特点,对检测系统原理进行总体框架设计。明确对涡轮钻具工况分析所需检测的工程参数,设计转速、压强、扭矩、轴压和温度参数的检测方式。其中采用加速度计计算离心力间接得到转速参数;钻井液压强通过特制压力传感器进行检测;扭矩和轴压则通过组合式应变片检测;温度通过热电阻检测获取。再次,对井下检测短节进行设计,包括检测短节的安装位置、适用于各检测传感器合理布置的新型机械结构设计。对设计的短节机械结构通过理论计算和软件模拟进行受力分析,以校核所设计短节的机械强度。由于短节随钻具下入井底,将面临高温高压及强振等恶劣环境,需要对短节的密封耐压结构进行着重设计并进行多轮测试。检测短节最终采用新型周向三腔结构、内外筒螺纹连接、锥形密封面配合6道耐高温氟胶O型圈密封,以满足井下复杂条件下的使用需求。第四章主要对检测电路进行了设计,着重在检测电路耐高温元器件方面进行了方案优选,通过试验选择合适的采集板及应变片粘接剂。采用耐高温离心加速度计测转速、耐高温应变传感器与耐高温运算放大器组合、耐高温微处理器与耐高温存储芯片等组合方法,形成了一整套适于深部钻探工程检测井底工况的电子检测系统。第五章对地表分析系统进行了设计,通过对井下短节采集的数据进行地表回放,并根据扭矩轴压耦合分析、大温差循环井浆温度场分布建模及新型摩阻式钻井液压强计算分析,建立涡轮钻工况分析软件的理论计算模型;根据井下采集模块实测数据和理论计算数据的差值,对比、修正理论模型的误差,分析多因素对涡轮钻具输出特性的影响。通过建立井下多测量参数耦合及反演分析理论计算模型,为后续优化地面参数组合以及维护和调整钻井液体系提供依据。第六章介绍了对整体检测系统进行的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室内试验包括扭矩和转速试验、轴压和压强试验、温度和振动试验以及密封性能试验。通过反复试验,确保检测短节能够实现在松科2井井下不低于175℃和80MPa高温高压环境下、连续正常工作36小时以上。通过现场标定及仪器下井应用,得到了一定的试验结果。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深部钻探井下涡轮钻具工况采集与分析系统的研制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及实践研究工作,综合了多学科的理论及技术,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应用,相关的理论研究及试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基本满足了预期设计要求,对后续深部钻探的钻具井下工况采集及其信号的远程传输研究,研制涡轮钻具井底驱动的高转速取心钻进系统,及充分发挥涡轮钻具特性的金刚石钻头高转速深井取心钻进工艺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仍有较多的相关研究亟待在后续的工作中进行进一步深入探索。

刘清友,朱海燕,陈鹏举[2](2021)在《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技术研究进展及攻关方向——以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为例》文中认为为了安全高效地开发我国深层页岩气资源,迫切需要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技术研究。为此,在阐述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的思想和研究思路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该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然后针对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特征,指出了下一步的攻关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是指以地质研究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钻井方案,实现安全高效钻井,同时,运用实钻井的数据资料及时修正地质模型,最终形成地质工程一体化安全高效钻井方案;②现有的地质建模技术难以精细描述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③储层非均质性强,应建立考虑页岩储层各向异性特征的钻柱系统动力学模型;④提升钻井液润滑性能和精准控制井眼轨迹是水平段钻柱降摩减阻的关键;⑤为了满足高效破岩的需求,需要开展非平面齿破岩机理系统研究;⑥井下机器人可以实现对钻压、钻速的智能控制,有望成为智能钻井的新方法 ;⑦井周岩体力学—化学破坏、页岩微裂缝面摩擦行为的研究,将是深层页岩井壁失稳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⑧人工智能辅助地质导向技术与新型随钻测量工具的研发将是主要攻关方向。结论认为,我国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是针对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还需要在精细地质建模、高效个性化钻头、智能钻井控制、高精度导向及绿色降阻防塌钻井液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才能最终形成适用于深层页岩气储层的地质—工程—生态一体化安全高效钻井技术。

林昕,苑仁国,秦磊,刘素周,苏朝博,卢中原,于忠涛,谭伟雄[3](2021)在《地质导向钻井前探技术现状及进展》文中指出地质导向钻井前探技术可有效提高钻井效率和成功率。将地质导向钻井前探技术分为近钻头前探技术、随钻地震前探技术和方位电磁波前探技术3类,结合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案例,对地质导向钻井前探技术中常用的近钻头测量、R-VSP、VSP-WD、边界探测、储层成像和随钻前视等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各种地质导向钻井前探技术分别从不同途径实现地质导向钻井前探测量,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前探技术应在提高探测精度与多方法联合应用上深入研究,为应用前探技术进行套管下深设计、地层压力预测、泥浆窗口设置、复杂油气藏精细刻画、钻井轨迹优化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该研究对于地质导向钻井前探技术科研攻关及现场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胡焮彭[4](2020)在《煤层底板注浆加固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工艺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煤层底板突水制约着华北型煤田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多分支水平注浆井钻进技术的研究应用对于解决该类型矿井水害治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不同矿区复杂多变的地层条件及水文地质特征,针对赵固一矿在复杂构造的影响下,导致多分支水平井设计和施工难度增大,成井困难等问题,为满足注浆防治水要求,本文从多分支注浆井特征入手,以多分支水平井轨迹设计、断层带钻进技术、井眼轨迹精确控制为研究对象,确定将地面水平定向分支井作为注浆通道,实施井眼注浆改造含水层,封堵导水裂隙的治理方案,以解决治理区域注浆效果不理想的难题。通过充分整理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结合地面水平定向分支井实际应用情况,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钻井试验等方法,以多分支水平注浆井设计和井眼轨迹控制为主线,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研究轨迹类型和设计模型,总结适合煤层底板注浆多分支水平井的设计原则,选择合理的二维轨迹剖面及分支井眼三维轨迹设计方法。(2)合理简化裂隙的结构特征,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模拟浆液在裂隙地层中的流动规律,通过选取地层及注浆参数,研究在不同裂隙特征情况下的注浆过程,得到浆液有效扩散范围,为分支井眼合理布设提供理论依据。(3)研究在断层构造影响下,解决主井眼在钻井过程中所出现的井壁失稳、坍塌掉块,容易卡钻等现象,以及在破碎地带易漏失而造成固井效果较差的钻进安全和固井措施问题;分析不同类型断层对钻井的影响,研究井眼轨迹穿过断层后寻找目标灰岩含水层的技术方法。(4)研究适用的分支井侧钻开分支工艺技术,在保证各分支井眼顺利进入灰岩含水层后,研究基于地质导向技术的顺层轨迹控制方法,考虑主客观影响因素,结合录井信息及随钻伽马测井曲线变化特征,为精确控制井眼轨迹提供指导。通过本文研究及现场试验应用,形成了适合于煤层底板注浆加固改造的多分支水平井高效钻进技术。该技术可有效减少或避免煤矿区复杂地质条件下,钻井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困难与问题,提高钻进效率,同时为同类型多分支井施工提供借鉴参考,具有显着的应用价值,推广前景广阔。

杨凡[5](2020)在《煤层气低产直井增产方法及经济性评价 ——以S区块为例》文中认为煤层气是一种优质清洁能源,煤层气开发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大部分煤层气井的产量不高,经济效益欠佳。为此,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合相关资料对S区块部分井的低产原因进行分析,分别研究了井位部署、井型选择、钻完井工艺、排采作业等因素对产气量的影响。介绍了S区块的基本情况,结合煤层厚度、含气量、埋深、渗透率、解吸压力、地质构造等参数,对S区块进行产能分区,并对产能进行数值模拟。阐述增产改造原理,确定改造井型为L型水平井,明确井身轨迹走向、水平段长度和井位优选等技术参数。结合地下地质状况和地面基建情况,确定了增产改造方案的布井数量和具体位置。优化钻完井、地质导向、储层保护和排采生产等工艺技术,建立一体化增产改造技术方案。对低产直井增产改造技术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先期实施两口试验井,证明了改造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煤层气产量。选取10口井进行系统改造,根据改造成本、煤层气产量、气价、补贴等参数进行经济评价,保守估计项目的动态投资回收期为3.81年。对区块整体增产改造项目进行规划,计划分5年完成全部160口L型井。在较保守的关键性假设条件下,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28.84%,动态投资回收期为6.25年。在产量适中预测条件下,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51.60%,动态投资回收期为4.52年。在高产预测条件下,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66.91%,动态投资回收期为4.01年。项目的经济效益显着,投资具备可行性。

胜亚楠[6](2019)在《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油气井工程是一个技术复杂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并且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特点的系统性工程。由于钻井施工作业的特殊性,以及受到苛刻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作业环境因素的变异性、施工方法和设计参数的复杂性等多方面影响,导致在钻井作业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碰到很多不确定因素,当钻井设计及施工措施不得不基于这些不充分、不准确的信息制定时,就可能引发涌、漏、塌、卡等各类工程风险。如果能在钻前或风险发生的早期,给出某种程度、某种意义上的预警信息,并据此制定控制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钻井复杂事故及风险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通过研究建立了一套集“钻前工程设计风险预测、钻进作业过程动态风险监控和钻后风险总结分析”于一体的钻井风险评估与控制系统,为钻前优化钻井工程设计方案、钻进过程中规避工程风险以及钻后风险总结提供了技术指导和科学依据。钻井施工作业之前,评估其设计方案是否足够安全是十分必要的。一旦发现可能引发的工程风险,可在钻前对方案进行合理优化,从而降低风险概率甚至规避风险。综合考虑苛刻钻井地质环境的复杂性、相关资料数据的模糊性以及预测模型的精度等对钻井地质力学参数解释结果的影响,通过收集区域地震和已钻井测井资料,基于概率统计和蒙特卡洛模拟等理论,研究建立了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量化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本文提出的GA优化SVM参数的Kriging插值算法构建了区域模型,并结合可视化算法实现了模型的三维可视化。以该模型为基础,结合待钻井井眼轨迹设计方案,从模型中获取待钻井地质力学参数预测结果,即含不确定度的地层压力;然后依据井筒压力平衡原理,基于可靠性理论建立了用于定量评估因井身结构设计不足而导致涌、漏、塌、卡等风险发生概率及烈度的计算模型,根据该模型可以在钻前进行钻井施工作业预演,预测可能发生风险的位置及概率;如果无风险,则按原方案进行施工;如果风险高,则必须调整井身结构设计方案,再对新方案重新进行风险评估,直到满足安全钻井要求。钻井施工作业过程中,如何综合利用录井、随钻等实时监测数据对工程风险进行预警是保障钻井安全有效进行的关键。针对复杂地质环境下钻井作业过程中风险预测误差大且缺乏有效控制的问题,通过开展多源信息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如果有随钻测井资料,在钻前模型基础上结合随钻测井资料基于贝叶斯理论修正更新钻前模型;或者,基于灰色预测理论对钻头下方即将开钻地层可能遇到的异常压力进行预测,为施工参数的精细化制定提供了技术指导。同时,通过理论建模、数学推导建立了钻井液循环当量密度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基于广义应力与强度干涉的可靠性理论构建了动态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得到裸眼井段发生风险的位置及概率;无风险的话继续钻进,反之通过调整和精细控制ECD来达到规避和控制风险的目的。如果缺少随钻资料,本文通过对现场录井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建立了基于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动态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实时判断井下风险类型并定量计算风险概率,最终实现了在风险发生早期给出预警信息,及时指导风险调控措施的开展。钻井施工作业结束后,通过对整个周期内获取的所有数据与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建立了钻井工程风险数据库。钻后工程风险总结与分析主要有两个工作:一是对比风险评估结果与实际发生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估模型的适应性,修正并改进评估模型,随着训练样本的增加,不断提高风险评估的精度;二是利用实测值或完钻后的测井解释结果修正钻井地质力学参数模型,不断降低模型不确定度,为后续待钻井设计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更为准确的地层压力信息。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编程语言VB、MATLAB以及SQL Server 2008,编制了一套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软件。该软件已经成功应用于30余口高风险井的风险评估及井身结构优化设计,减少了钻井事故、缩短了钻井周期、节约了钻井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沙志彬[7](2019)在《南海东北部海域XN区块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综合预测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丰富、高效清洁,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接替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的新能源。但是天然气水合物产出状态有块状、脉状、结核状、团块状和薄层状等多种类型,而且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具有很强的横向不均一性,这增加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精细刻画及资源量准确计算的难度及不确定性。近年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东北部XN海域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并实施了多次钻探,积累了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料。本次研究基于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采用构造地质学、沉积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地质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地震数据的精细解释、钻井测井数据的深入分析,取得一些认识。以海底沉积物中有机质-甲烷-天然气水合物体系生物地球化学反应,水溶气—游离气—天然气水合物之间的动态转化等一系列动力学过程为纲,建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数值模型,实现了宏观盆地演化动力学模型与微观物质输运-反应动力学模型的耦合。形成了适合研究区的集多学科、多研究手段于一体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件分析-钻前预测-钻后评价-资源量计算”评价体系,为揭示天然气水合物分布规律、评价天然气水合物有利目标、指导规模找矿提供了有力支撑。计算得到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特大型常规天然气田,资源前景良好,可作为天然气水合物未来开发的有利区域。根据储层的特性,并指出“地层流体抽取法”可能是最适用于试采的技术方法,也是实现达到降本增效、安全开发有效途径。此外,本文在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精细刻画的技术体系上也取得创新性突破。依据对天然气水合物较为敏感的速度、能量半衰时、三瞬属性、AVO等地震属性,结合OBS横波变化信息,联合无井叠后波阻抗反演与无井叠前同时反演方法,对天然气水合物矿体进行定量预测,形成了一套从定性到定量的天然气水合物钻前预测方法。同时,钻后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测井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结果具有良好的分辨率与预测精度,随机模拟反演则充分利用测井数据的垂向高分辨率和地震数据的横向高分辨率优势,进一步提高了矿体垂向预测精度,两种反演方法结合利用能够更为准确地圈定天然气水合物矿藏范围,为天然气水合物钻后评价提供技术支撑。且孔隙度、饱和度解释模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孔隙度、声波孔隙度模型与双水饱和度模型是适合本研究区的测井解释模型,为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孔隙度、饱和度等重要物性参数的准确计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通过地质认识、理论以及技术方法的创新,对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进行综合预测与评价,经对比实际钻探及试采结果,论文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区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综合钻前预测和钻后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希望能够为本区下一步的精准勘探与后期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其它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综合预测和评价提供借鉴,从而达到提高勘探成效、减少勘探风险、降低勘探成本的目的。

高鑫[8](2019)在《郑庄区块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关键钻井技术》文中认为煤层气是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煤层气的开采经常采用多分支水平井技术。最近几年,我国沁水盆地郑庄区块利用多分支水平井开采煤层气,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由于沁水盆地煤层地质条件复杂,多分支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有许多关键技术还有待完善。本论文结合生产实际,对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井眼轨道优化设计与高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根据郑庄区块地质特征和多口井的现场施工情况,总结分析了郑庄区块地质特点,以及煤层气地质资料缺乏,地层情况复杂,GR测量值波动较大,钻井参数干扰因素较多等工作难点。结合郑庄区块地质特点和钻井难点,优选出了适合郑庄区块煤层特点的随钻识别方法、地层倾角计算方法、煤层跟踪方法,解决了钻进过程中准确判断钻头是否在煤层钻进这个关键问题。通过重点分析钻时,伽马测量值,全烃,岩屑等数据,开展煤层近钻头围岩跟踪判断,有效的提高了煤层钻遇率。为了提高煤层钻遇率和钻井效率,重点研究了符合郑庄区块多分支水平井钻井特点的井眼轨道优化设计与控制技术和导向钻具组合优化设计方案,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在郑庄区块应用上述技术成功完成了7个井组的生产任务,煤层总进尺达到29082m,平均煤层钻遇率达到93.77%,水平段平均施工时间31.86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于翔涛[9](2018)在《地质导向在水平井钻探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质导向技术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实用性的新型定向井钻井技术,在水平井钻井施工中被普遍应用。但目前国内由于技术水平的问题,随钻测井仪器与配套软件等相关领域均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地质导向能力有限,而且随着油价波动,开发投资的减少,对钻井施工的成本和效率要求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地质导向系统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基于这种背景下,本文以延长油矿水平井开发项目为依托,首先通过对地质导向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以此为依据确定其软件架构;随后讨论了在不增加新测录井项目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测录井资料来完成地质导向工作中对目的层进行追踪与评价的方法;并对先导地质模型建立和井身轨迹调整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求获取较为准确的先导地质模型,从而能够以此为依据提出高效可行的井身轨迹调整方案。通过研究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发挥地质导向系统作用的基础,是对包括但不限于区块构造资料、邻井资料、随钻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和工程参数资料在内的多种已有资料进行深刻了解与充分运用。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完成先导地质模型的建立与修正、对目标层及标志层的各种测录井响应特征进行提取、进行实时地层岩性识别与地层含油气性初步评价等一系列工作来确定钻头在地层中的真实位置,并预测在钻进中可能遇到的地层变化情况。随后则需要利用多种理论和经验公式来计算对应地层下的钻具可用造斜率,在施工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对井身轨迹进行调整与优化,使其可以在目标地层中比较有利于后期开发的位置穿行延伸。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方法研究,在不增加额外现场设备的基础上地质导向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使实验井的目标层平均钻遇率达到了95%以上,相对于研究区块中其他水平井60~70%的平均钻遇率水平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实现了比较理想的地质导向效果,提高了钻井施工效率。

杨学民,彭成斌[10](2018)在《降低钻井风险和增加储层钻遇率的地震导向钻井新技术》文中指出在钻井之前,需要利用地面地震资料和邻井资料进行建模、成像和物性反演,据此确定井位并进行井轨迹设计。然而,钻前一些预测结果往往与实际钻头所钻遇的地质情况相差甚远,导致钻井失利,需要改为侧钻或者直接废弃,在深海区的早期勘探或超深储藏的钻探中尤为如此。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钻井风险和缩短非生产时间,综合多学科技术,研发了地震导向钻井技术(Seismic Guided Drilling,简称SGD),包括建立地质上和地质力学上都更加合理的钻前基准地质模型(三维成像模型和岩石物理模型),提供更可靠的构造成像和层位预测结果,进一步优化布井和井轨迹设计。钻井过程中,该技术能在不影响钻井作业的情况下,将实时获得的随钻测量(MWD)和随钻测井(LWD)数据及钻井工程数据与三维地面地震数据相结合,实时更新钻前基准地质模型,使地震成像和反演精度进一步提高,并据此对钻头前方及周围的地质构造和孔隙压力预测结果进行实时更新,为实时调整钻井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二、利用钻前地震及LWD资料确保安全高效钻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钻前地震及LWD资料确保安全高效钻井(论文提纲范文)

(1)松科2井井底涡轮钻具工况采集与分析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科学钻探发展概述
        1.1.2 涡轮井底动力钻具简介
        1.1.3 科学问题及项目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随钻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2.2 井下工程参数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井下涡轮工况参数检测设计
    2.1 松科2 井基本信息
        2.1.1 地理及构造概况
        2.1.2 地层概况及取心要求
        2.1.3 地层压力及温度
    2.2 松科2 井涡轮钻具
        2.2.1 涡轮钻具技术性能参数
        2.2.2 涡轮钻具结构与工作原理
        2.2.3 涡轮钻具输出特性
    2.3 井下参数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2.3.1 系统的环境要求和特点
        2.3.2 检测系统原理总体框架
    2.4 参数检测方式设计
        2.4.1 加速度计式转速检测
        2.4.2 特制压强传感器设计
        2.4.3 组合应变片式扭矩与轴压检测
        2.4.4 贴片式热电阻测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井下检测短节设计
    3.1 检测短节安装位置设计
    3.2 短节新型机械结构设计
    3.3 检测短节受力分析
    3.4 检测短节强度校核
        3.4.1 理论计算
        3.4.2 软件分析
    3.5 密封耐压设计与测试
        3.5.1 密封耐压初步设计
        3.5.2 实验室密封耐压测试
        3.5.3 密封耐压设计改进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井下检测电路设计
    4.1 检测电路原理设计
    4.2 检测电路元器件耐高温优选
        4.2.1 测井采集板芯片选型方案
        4.2.2 采集板及应变片粘结剂选择
        4.2.3 耐高温电池优选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表分析系统设计
    5.1 数据分析
        5.1.1 扭矩与轴压耦合分析
        5.1.2 循环温度场分布分析
        5.1.3 新型摩阻式压强分析
    5.2 数据分析软件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室内试验及现场应用
    6.1 室内试验
        6.1.1 扭矩、转速试验
        6.1.2 轴压、压强试验
        6.1.3 温度、振动试验
        6.1.4 密封性能试验
    6.2 现场应用
        6.2.1 仪器组装与相关标定
        6.2.2 仪器连接与入井过程
        6.2.3 仪器取出与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与认识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技术研究进展及攻关方向——以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钻井工程主要技术难题
    1.1 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
    1.2 井眼轨迹控制困难,水平井极限延伸长度受限
    1.3 井壁垮塌掉块严重、井下复杂事故多
2 地质工程一体化、安全高效钻井技术研究进展
    2.1 页岩气储层地质建模
    2.2 钻柱—井壁—钻头—岩石系统动力学
        2.2.1 钻柱系统动力学模型
        2.2.2 钻柱摩阻预测与控制技术
    2.3 个性化钻头与钻井参数智能控制
        2.3.1 高效破岩机理及个性化钻头设计方法
        2.3.2 钻井参数智能控制技术
    2.4 页岩气水平井井壁安全与强化技术
    2.5 页岩气钻井地质导向技术
3 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的主要攻关方向
    3.1 精细地质建模和精确地质导向
    3.2 高温高压真三轴全尺寸破岩测试方法及高效长寿命个性化钻头
    3.3 长水平段钻井参数智能控制机器人
    3.4 绿色环保强封堵、强抑制、降阻防塌钻井液
    3.5 深层页岩气储层地质—工程—生态一体化钻井技术
4 结束语

(3)地质导向钻井前探技术现状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近钻头前探技术
    1.1 技术研究进展
    1.2 现场应用进展
2 随钻地震前探技术
    2.1 R-VSP
    2.2 VSP-WD
3 方位电磁波前探技术
    3.1 边界探测技术
    3.2 储层成像
    3.3 随钻前视技术
4 技术总结及发展方向
    4.1 前探技术总结
    4.2 发展方向
5 结束语

(4)煤层底板注浆加固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分支水平井技术应用
        1.2.2 煤层底板多分支井注浆技术应用
        1.2.3 赵固一矿多分支井注浆技术应用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煤层底板注浆多分支水平井轨迹设计
    2.1 煤层底板注浆多分支水平井适应性分析
        2.1.1 多分支水平井特点
        2.1.2 多分支水平注浆井部署及设计原则
        2.1.3 煤层底板注浆多分支水平井应用条件
        2.1.4 多分支水平井对煤层底板注浆加固的适应性分析
    2.2 煤层底板多分支水平井轨迹设计
        2.2.1 主井眼剖面二维轨迹设计
        2.2.2 分支井眼三维轨迹设计方法
    2.3 多分支水平井轨迹间距设计优化
        2.3.1 地层模型建立
        2.3.2 注浆参数选取
        2.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2.3.4 分支井轨迹间距设定
    2.4 本章小结
3 断层带安全穿越工艺技术及精确判层方法
    3.1 煤层底板断层突水因素影响
    3.2 钻遇断层带特征分析
    3.3 穿越断层技术
        3.3.1 导眼方案优选
        3.3.2 井身结构优化设计
        3.3.3 钻井参数优化设计
        3.3.4 固井防漏技术优化
    3.4 基于地质导向的精确判层技术
        3.4.1 地质导向技术原理
        3.4.2 地质导向系统配套工具
        3.4.3 地质导向工作流程
        3.4.4 穿越断层带判层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分支井顺层轨迹控制技术研究
    4.1 侧钻开分支工艺技术
        4.1.1 钻进方式优选
        4.1.2 侧钻点选择优化
        4.1.3 侧钻开分支工艺
        4.1.4 完井方式确定
    4.2 井眼轨迹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4.2.1 地层因素对井眼轨迹的影响
        4.2.2 钻具组合结构对井眼轨迹的影响
        4.2.3 井眼几何形状对井眼轨迹的影响
        4.2.4 钻井参数对井眼轨迹的影响
    4.3 目的层位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4.3.1 标志层选取及目的层预测
        4.3.2 基于地质导向的目的层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4.4 本章小结
5 煤层底板注浆多分支井现场应用
    5.1 井田地质概况
        5.1.1 地质特征
        5.1.2 构造特征
        5.1.3 水文地质概况
    5.2 多分支水平注浆井工程设计
        5.2.1 井位部署设计
        5.2.2 井身结构及钻具组合设计
        5.2.3 井眼轨迹设计
        5.2.4 钻井参数设计
    5.3 多分支水平注浆井工程应用
        5.3.1 导眼井施工
        5.3.2 二开主井眼断层带钻进
        5.3.3 基于地质导向的水平段井眼轨迹控制
    5.4 注浆工艺流程及效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煤层气低产直井增产方法及经济性评价 ——以S区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
        1.2.1 国外煤层气开发现状
        1.2.2 国外煤层气增产改造现状
        1.2.3 国内煤层气开发现状
        1.2.4 国内煤层气增产改造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3.1 现有煤层气生产井产量低下
        1.3.2 未形成有效的工程技术服务系统
        1.3.3 遗留大量低产直井亟待增产改造
    1.4 研究内容
        1.4.1 S区块现有煤层气井经济效益欠佳原因分析
        1.4.2 S区块产能预测
        1.4.3 S区块井位部署及井型选择
        1.4.4 S区块增产技术及措施确定
        1.4.5 S区块经济效益评价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成果
    1.7 创新点
        1.7.1 对S区块产能进行准确预测
        1.7.2 形成S区块低产直井增产改造技术
        1.7.3 对S区块未来15年开发进行经济性评价
2 S区块低产原因分析及产能预测
    2.1 目标区块低产原因分析
        2.1.1 井位部署对产量的影响
        2.1.2 井型对产量的影响
        2.1.3 钻井对产量的影响
        2.1.4 压裂对产量的影响
        2.1.5 排采对产量的影响
    2.2 S区块基础情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自然气候
        2.2.3 水文地质
        2.2.4 地质构造
        2.2.5 地层层序
        2.2.6 煤层特征
        2.2.7 煤岩及煤质特征
        2.2.8 煤储层物性
    2.3 S区块产能分区
        2.3.1 产能分区参数选择
        2.3.2 煤层气产能分区评价结果
    2.4 S区块产能数值模拟
        2.4.1 吸附性能测试
        2.4.2 产能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2.5 S区块预期增产效果
    2.6 本章小结
3 S区块低产直井增产方案及实施
    3.1 S区块增产改造原理及方法
    3.2 S区块井型选择及井位部署
        3.2.1 井型选择
        3.2.2 井位部署
    3.3 S区块钻井技术优化
        3.3.1 井身结构
        3.3.2 钻井液
        3.3.3 钻具组合
        3.3.4 工程质量控制
        3.3.5 典型井工序和建井周期控制
        3.3.6 固井工艺
    3.4 S区块地质导向技术
        3.4.1 提高储层钻遇率难点分析
        3.4.2 地质导向方法
        3.4.3 地质导向效果分析
    3.5 S区块储层保护及改造技术
        3.5.1 储层保护
        3.5.2 悬挂器的应用
        3.5.3 水力喷砂射孔和分段压裂技术
    3.6 S区块精细化排采技术
        3.6.1 阶段排采方案
        3.6.2 精细化排采方案
    3.7 本章小结
4 S区块增产改造经济性评价
    4.1 煤层气增产改造项目经济性评价方法
        4.1.1 净现值
        4.1.2 内部收益率
        4.1.3 投资回收期
    4.2 S区块先期试验井经济性评价
        4.2.1 S区块先期试验井效果分析
        4.2.2 单口L型井改造成本
        4.2.3 先期试验井经济性评价结果
    4.3 S区块第一批10口L型井经济性评价
        4.3.1 S区块第一批10口L型井产气量预测
        4.3.2 S区块第一批10口L型井经济性评价结果
    4.4 S区块整体增产改造方案经济性评价
        4.4.1 160口L型井工程进度安排及投资规划
        4.4.2 160口L型井投资生产周期内年产气量预测
        4.4.3 160口L型井增产改造方案经济性评价
        4.4.4 160口L型井增产改造方案敏感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6)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钻井工程风险概述
        1.2.2 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2.3 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软件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钻前描述方法
    2.1 钻井地质力学参数基本概念
        2.1.1 钻井地质力学参数概念
        2.1.2 求取钻井地质力学参数的信息来源
        2.1.3 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描述流程
    2.2 地层孔隙压力不确定性定量表征方法
        2.2.1 地层孔隙压力定量计算方法
        2.2.2 地层孔隙压力不确定性定量表征方法
        2.2.3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2.3 地层坍塌及破裂压力不确定性定量表征方法
        2.3.1 地层坍塌及破裂压力定量计算方法
        2.3.2 地层坍塌及破裂压力不确定性定量表征方法
        2.3.3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2.4 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区域三维模型的构建
        2.4.1 钻井地质力学参数区域化描述算法
        2.4.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Kriging插值优化算法
        2.4.3 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区域三维模型的构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钻前工程设计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
    3.1 概况
    3.2 含不确定度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的建立
        3.2.1 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约束准则
        3.2.2 安全钻井液密度设计系数的选择
        3.2.3 含不确定度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的建立
    3.3 钻前工程设计风险评估方法
        3.3.1 风险评估理论基础
        3.3.2 钻前设计风险概率定量计算模型
        3.3.3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3.4 钻前工程设计风险控制方法
        3.4.1 基于钻前风险预测的井身结构优化方法
        3.4.2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随钻资料的钻井作业动态风险评估与控制
    4.1 概况
    4.2 地层压力随钻监测技术
        4.2.1 随钻资料
        4.2.2 地层压力随钻监测方法
    4.3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钻前模型随钻更新方法
        4.3.1 贝叶斯方法基本理论
        4.3.2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钻前模型更新方法
        4.3.3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4.4 基于灰色预测理论的钻头前方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4.4.1 灰色预测理论
        4.4.2 钻头前方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4.4.3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4.5 钻井液循环当量密度的不确定性定量表征方法
        4.5.1 钻井液当量循环密度的定量计算方法
        4.5.2 钻井液循环当量密度的不确定性定量表征
        4.5.3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4.6 钻井作业动态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
        4.6.1 钻井作业动态风险定量评估方法
        4.6.2 钻井作业动态风险控制方法及措施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录井资料的钻井作业动态风险评估与控制
    5.1 概况
    5.2 钻井作业过程信息获取与异常风险专家知识判断
        5.2.1 录井工程参数类别及用途
        5.2.2 井下异常及工程风险专家知识判断
    5.3 钻井作业动态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研究
        5.3.1 基于PSO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
        5.3.2 基于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钻井动态风险评估模型
        5.3.3 钻井作业动态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5.3.4 钻井作业动态风险控制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系统设计与软件编制
    6.1 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体系设计
        6.1.1 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钻前描述及随钻更新模块
        6.1.2 钻前工程设计风险评估与控制模块
        6.1.3 钻井作业过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模块
        6.1.4 钻后工程风险总结与分析模块
        6.1.5 钻井工程风险数据库设计模块
    6.2 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软件编制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南海东北部海域XN区块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综合预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选题依据
        1.1.1 研究意义
        1.1.2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成果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创新性成果
第二章 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2.1.1 地质概况
        2.1.2 地形地貌特征
        2.1.3 地层特征
        2.1.4 构造特征
    2.2 沉积特征
        2.2.1 沉积相
        2.2.2 沉积速率
        2.2.3 沉积物类型
        2.2.4 自生矿物
    2.3 成藏地质要素
        2.3.1 成藏的气源条件
        2.3.2 成藏的稳定条件
        2.3.3 成藏的构造条件
        2.3.4 成藏的储集条件
    2.4 地球化学特征
        2.4.1 沉积物力学性质和粒度特征
        2.4.2 沉积物矿物学特征
        2.4.3 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2.5 小结
第三章 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数值模拟研究
    3.1 天然气水合物成矿过程的概念模型与数值模型
        3.1.1 宏观地质演化与天然气水合物成矿
        3.1.2 微观物质能量演化与天然气水合物成矿
    3.2 典型剖面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模拟及参数选取
        3.2.1 模拟流程
        3.2.2 模拟参数选取
    3.3 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模拟结果分析
        3.3.1 有机质热演化与气源供应
        3.3.2 流体动力场演化与含甲烷气体运移
        3.3.3 温压场演化
        3.3.4 天然气水合物的动态聚集
    3.4 南海东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分布特征
    3.5 小结
第四章 天然气水合物钻前综合预测
    4.1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
        4.1.1 BSR分布规律
        4.1.2 BSR特征
        4.1.3 速度特征
        4.1.4 地震属性特征
    4.2 地震速度属性精细分析
        4.2.1 层速度精细分析
        4.2.2 OBS资料速度分析
    4.3 AVO属性分析
        4.3.1 AVO属性分析
        4.3.2 AVO属性优选
    4.4 波阻抗反演预测
        4.4.1 无井叠后波阻抗反演
        4.4.2 无井叠前同时反演
    4.5 钻前预测效果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天然气水合物钻后测井评价
    5.1 钻孔测井数据预处理
    5.2 天然气水合物测井响应特征
    5.3 测井评价模型及参数确定
        5.3.1 孔隙度解释模型与参数确定
        5.3.2 饱和度解释模型与参数确定
    5.4 天然气水合物钻井解释评价
        5.4.1 W05 井测井解释结果
        5.4.2 W08 井测井解释结果
    5.5 钻后测井评价效果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精细评价
    6.1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
        6.1.1 测井曲线整理
        6.1.2 控制模型层位解释
        6.1.3 井震标定与子波估算
        6.1.4 地质建模
        6.1.5 效果分析
    6.2 随机反演
        6.2.1 原理及流程
        6.2.2 效果分析
    6.3 孔隙度、电阻率及饱和度反演
        6.3.1 原理及方法
        6.3.2 效果分析
    6.4 钻后综合评价
        6.4.1 钻后评价
        6.4.2 钻前钻后对比
    6.5 小结
第七章 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前景
    7.1 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地质特征
        7.1.1 垂向分布特征
        7.1.2 平面分布特征
    7.2 成因模式探讨
        7.2.1 扩散型成因模式
        7.2.2 渗漏型成因模式
    7.3 开发利用前景
        7.3.1 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储量计算
        7.3.2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前景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8)郑庄区块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关键钻井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郑庄区块煤层气钻井难点分析
    2.1 郑庄区块钻井工程概况
        2.1.1 构造特征
        2.1.2 地质特征
        2.1.3 钻井设计
    2.2 煤层气地质导向钻井难点分析
        2.2.1 地质情况复杂
        2.2.2 煤层中GR测量值波动大
        2.2.3 钻录井参数干扰因素多
        2.2.4 地质资料相对缺乏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地质导向关键技术
    3.1 煤层的随钻识别方法
        3.1.1 钻时
        3.1.2 GR测量值
        3.1.3 全烃
        3.1.4 岩屑
        3.1.5 综合分析方法
    3.2 煤层地层倾角预测方法
        3.2.1 钻前地层倾角预测方法
        3.2.2 随钻地层倾角计算方法
        3.2.3 煤层地层倾角计算实例
    3.3 煤层的跟踪判断方法
        3.3.1 断层判断
        3.3.2 钻头位置判断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
    4.1 多分支水平井轨道设计原则
    4.2 多分支水平井轨道优化设计方法
        4.2.1 主井眼轨道优化设计方法
        4.2.2 煤层主分支井段设计方法
        4.2.3 井眼轨道设计实例
    4.3 多分支水平井轨迹控制方法
        4.3.1 井眼轨迹控制基本原则
        4.3.2 井眼轨迹控制影响因素
        4.3.3 主支、分支井眼轨迹控制方法
        4.3.4 进层、出层轨迹调整方法
    4.4 多分支水平井复合钻进提速技术
        4.4.1 水平段导向钻具组合设计原则
        4.4.2 水平段导向钻具组合力学分析模型
        4.4.3 水平段滑动钻进与复合钻进效果模拟分析
        4.4.4 水平段导向钻具组合设计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应用实例及效果分析
    5.1 郑试平4H井
        5.1.1 郑试平4H井施工设计
        5.1.2 郑试平4H水平段主、分支地质导向
    5.2 郑庄区块地质导向施工效果
    5.3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地质导向在水平井钻探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地质导向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现状
        1.2.2 发展趋势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可行性分析
    1.5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地质导向功能需求及软件架构
    2.1 地质导向功能需求分析
        2.1.1 地质建模与模型调整
        2.1.2 井身轨迹设计与预测
        2.1.3 三维可视化显示与交互操作
    2.2 地质导向系统的软件架构设计
        2.2.1 数据收集模块
        2.2.2 地质建模模块
        2.2.3 轨迹导向模块
        2.2.4 终端显示模块
第三章 目的层的追踪及评价方法
    3.1 目标层的追踪
        3.1.1 标志层选取
        3.1.2 测井数据标准化
        3.1.3 录井数据深度校正
        3.1.4 地层特征提取
    3.2 地层的评价方法
        3.2.1 岩性识别
        3.2.2 孔隙流体识别
第四章 先导地质模型的建立
    4.1 地层构造建模
        4.1.1 建模方法的选择
        4.1.2 离散数据网格化
        4.1.3 模型建立成果与准确性效验
    4.2 地层属性建模
        4.2.1 随机建模的特点
        4.2.2 建模方法的选择
        4.2.3 建模结果的选择与验证
第五章 井身轨迹的钻前优化与钻中调整
    5.1 井身轨迹的钻前优化
        5.1.1 优化原则
        5.1.2 理论造斜率求取
    5.2 井身轨迹的钻中调整
        5.2.1 井身轨迹着陆
        5.2.2 目标层内的轨迹预测
第六章 地质导向的应用实例
    6.1 研究区块地质概况
        6.1.1 基本概况
        6.1.2 地层概况
        6.1.3 储层概况
    6.2 单井基本情况简述
    6.3 钻前工作
        6.3.1 完成井数据收集库的建立
        6.3.2 现场实时数据的特点及分类
        6.3.3 实时数据采集系统
        6.3.4 现场实时采集库的建立
        6.3.5 其他钻前工作
    6.4 着陆前调整
    6.5 着陆目的层
    6.6 水平段内调整
    6.7 钻遇率统计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降低钻井风险和增加储层钻遇率的地震导向钻井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SGD技术思路
2 SGD技术实施
    2.1 SGD实施流程
    2.2 可行性研究
    2.3 钻前评估及预测
    2.4 随钻更新及预测
        2.4.1 随钻更新实例一
        2.4.2 随钻更新实例二
        2.4.3 随钻更新实例三
3 结束语

四、利用钻前地震及LWD资料确保安全高效钻井(论文参考文献)

  • [1]松科2井井底涡轮钻具工况采集与分析系统研究[D]. 朱旭明. 中国地质大学, 2021(02)
  • [2]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技术研究进展及攻关方向——以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为例[J]. 刘清友,朱海燕,陈鹏举. 天然气工业, 2021(01)
  • [3]地质导向钻井前探技术现状及进展[J]. 林昕,苑仁国,秦磊,刘素周,苏朝博,卢中原,于忠涛,谭伟雄. 特种油气藏, 2021(02)
  • [4]煤层底板注浆加固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工艺技术研究[D]. 胡焮彭.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0(12)
  • [5]煤层气低产直井增产方法及经济性评价 ——以S区块为例[D]. 杨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6]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D]. 胜亚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1)
  • [7]南海东北部海域XN区块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综合预测与评价[D]. 沙志彬.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2)
  • [8]郑庄区块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关键钻井技术[D]. 高鑫.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9]地质导向在水平井钻探中的应用研究[D]. 于翔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9)
  • [10]降低钻井风险和增加储层钻遇率的地震导向钻井新技术[J]. 杨学民,彭成斌. 石油物探, 2018(04)

标签:;  ;  ;  ;  ;  

利用钻前地震和随钻测井数据确保安全高效钻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