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库尔勒香梨植保技术规程

无公害库尔勒香梨植保技术规程

一、无公害库尔勒香梨植保技术规程(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锋[1](2017)在《新疆荒漠绿洲区杏园脐腹小蠹发生为害机制》文中研究说明新疆地处于我国最西部,由于其大陆性干旱气候以及果园管理粗放,脐腹小蠹(Scolytu只schevyrewi Semenov)易暴发成灾。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系统研究了杏园脐腹小蠹的发生为害机制,为脐腹小蠹的综合治理提供基础。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1)在喀什杏园对脐腹小蠹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发现该虫35-49 d完成1个世代,1年可完成3-4代,4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4月中下旬达到高峰;第1-3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6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该虫在杏树不同部位的初侵入孔数量依次是主枝>侧枝>结果母枝>主干和长果枝,其中主枝和侧枝显着高于主干和长果枝。该虫为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关;当平均种群密度<1.68头/株时,环境因素是其聚集的主要因素;当平均种群密度>4.92头/株时,其聚集习性和环境因素是聚集的主要因素。(2)对杏树生长状况与脐腹小蠢为害的研究表明,脐腹小蠹为害程度与杏树平均新生枝条长度、直径和平均百叶重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平均新生枝条长度<14.85 cm、平均新生枝条直径<0.31cm、平均百叶重<52.40g的杏树易受害;平均新生枝条长度<7.05cm、平均新生枝条直径<0.26 cm、平均百叶重<43.69 g的杏树易整株受害致死;不同受害程度杏树的树脂分泌量呈正态分布,零星被害和持续被害杏树树脂分泌量显着大于健康和易被害致死杏树。(3)对杏树枝干挥发物的分析和生物测定发现,在挥发物中2-甲基-3-戊酮、α-蒎烯、茨烯、己醛、3-蒈烯、(R)-(+)-柠檬烯、(E)-2-己烯醛、十二烯、辛醛、6-甲基-5-庚烯-2-酮、正己醇、壬醛、N,N-二乙基甲酰胺、cis-芳樟醇氧化物、(+)-α-长叶蒎烯、葵醛、芳樟醇17种物质能够引起脐腹小蠢电生理反应,其中(-)-α-蒎烯、(S)-(-)-柠檬烯、(1S)-(+)-3-蒈烯、己醛、茨烯、(+)α-蒎烯、α-蒎烯、十二烯对脐腹小蠢有一定的引诱作用,2-甲基-3-戊酮、(R)-(+)-柠檬烯、壬醛、芳樟醇引诱作用较弱,而辛醛有一定的驱避作用。(4)对脐腹小蠢伴生菌分离与鉴定,发现一株假丝酵母新种,命名为新疆假丝酵母(Candida xinjiangensis sp.nov.);伴生真菌以Yamadazyma mexicana为优势菌株,新疆假丝酵母、威克汉姆西弗酵母为主要菌株;大孢枝孢菌、季也蒙毕赤酵母、拟青霉菌为少量菌株;伴生细菌以香坊肠杆菌、成团泛生菌、阴沟肠杆菌为脐腹小蠢肠道和体表优势菌株;粘质沙雷菌为主要菌株;产气肠杆菌、嗜线虫沙雷氏菌、鲁迪不动杆菌、栖冷克吕沃尔菌、乳酸乳球菌、坚强芽孢杆菌、植物短小杆菌、粪产碱杆菌为少量菌株。依据伴生菌对植物或昆虫的作用,可以分为4类:一类为植物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主要有Y.mexicana、大孢枝孢菌、阴沟肠杆菌、成团泛生菌、产气肠杆菌;一类为植物和昆虫致病菌,主要有粘质沙雷菌;一类为植物病原菌拮抗菌和昆虫病原菌,主要有季也蒙毕赤酵母、嗜线虫沙雷氏菌、坚强芽孢杆菌和粪产碱杆菌.,另一类为中性菌,主要有乳酸乳球菌。

闫莎莎[2](2012)在《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研究》文中提出新疆农产品品种丰富,质量好,但是加工程度低,产品增值少,新疆具备发展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是新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也是新疆发展农村工业化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大举措;建设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对于新疆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产值,发展地方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建设面向中亚的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可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原有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挖掘中亚市场的潜力,将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进行整合,根本上提升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水平。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大好形势下,新疆作为农业资源大省应把握机遇,正视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挑战,积极建设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按照出口加工基地到产业集聚功能区再到区域经贸自由区的方向稳步推进,基地选址应该在发展比较成熟的口岸地区,可以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和经济辐射作用,而且基地内产业选择应以与中亚市场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为依据,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新疆廉价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的区域分布、规模等,进一步了解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的发展现状,并找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证分析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对新疆农业经济的影响。通过借鉴泰国在农产品出口加工区和山东的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的经验来为加快建设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希望通过加快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的建设,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新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真正地带动新疆区域经济的发展。

刘先琴,李先明,涂俊凡,杨夫臣,朱红艳,秦仲麒[3](2010)在《砂梨病虫害安全防控策略》文中认为针对砂梨病虫害种群,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利用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控措施,对砂梨病虫的防治将起着极积有效作用。

刘先琴,秦仲麒,李先明,涂俊凡,杨夫臣,关金菊[4](2009)在《砂梨病虫种群动态及其无公害防控技术》文中提出调查表明,梨木虱、网蝽、蝽象、叶瘿螨、梨小食心虫、瘿蚊、实蜂、蚜虫、梨茎蜂、轮纹病、锈病、黑斑病是武昌梨园的重要病虫种群,其发生频次高,密度大,危害重。采用"翻、刮、清、诱、套"进行人工防控;利用田间自然天敌进行生物防控;严格按照防治指标进行药剂防控,能较好地防止砂梨病虫的危害。

刘先琴,秦仲麒,李先明,涂俊凡,杨夫臣[5](2007)在《砂梨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文中指出根据砂梨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规律和防治实践,研究了砂梨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防治原则,防治对象以及防治技术,阐明了综合防治技术规程(SOP)的具体细则和技术指标,为湖北省生产无公害砂梨提出了地方标准。

张慧疆[6](2007)在《“地窝子”里住仨月指导农民种瓜》文中研究说明$F编者按$E:$T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匡玉疆,25年如一日扑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主持、参加完成科研和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13项;州人民医院医生丁江平,为挽救无数垂危病人的生命,做10多个小时的手术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中学教师

黄钢[7](2006)在《农业企业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提出的农业企业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理论,源于对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深度思考。中国农业技术创新面临着许多突出的矛盾,不断涌现的新品种、新技术与缓慢的粮食产量增长,先进的科技成果与落后的技术转化,强大的技术创新源与弱小的企业技术创新,开放的农业市场与没有硝烟的基因战争,这些都是制约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瓶颈。从我国农业科技资源布局的实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遵循农业技术创新的客观规律,发挥多元化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作用,实施农业企业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府民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这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本文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证分析→完善理论”的研究范式,针对中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矛盾提出了上述问题,构建了“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是提升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路径”为核心主题的研究假设树,以684家农业企业和大量统计资料为基础,围绕农业企业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开展了实证研究。基于技术创新主体多元论的企业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是本文立论的基础。技术创新对社会和企业既有正向作用也有负向作用。面对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组合,政府和企业的选择有所不同。被企业选中并最终获得商业化成功的技术创新仅仅是对人类社会有益的技术创新组合中的一小部分,大量的技术创新仍需要大学、科研机构或政府出资的科技项目来完成。科技价值链(STVC)是指从技术创新源到技术市场化开发的全过程中,由一系列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的创新主体链接起来的、使科技开发价值不断增值的创新链条集合体。这一创新链条集合体是一个复杂网络系统,包括创新来源(S)、原创构想(O)、技术设计(D)、实验原型(E)、技术孵化(I)、技术商品(C)、标准产品(P)和市场开发(M)等8类功能节点,企业、科研机构、大学、投资机构、政府、中介机构、推广机构等多元化创新主体是科技价值链系统中的组织成员,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创新功能。企业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从技术创新源到技术市场化开发的全过程视为多元化创新主体以企业为核心、以利益为纽带链接而成的链条集合体,通过企业科技价值链上中下游所有组织成员的紧密合作,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强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沿着企业科技价值链网络系统迅速而高效地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所有组织成员运作效率最优化、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企业STVC创新管理的内部驱动因素主要源于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实现资源互补共享、加强协同创新效应和降低创新风险成本等需要。而外部驱动因素则主要源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市场全球化的拉动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技术创新阶段发育理论和三环模式构成了企业STVC创新管理的理论基础。技术创新的阶段发育理论认为:技术是生命有机体;从技术创新源到技术市场化的全过程,有序地经过技术孕育期、婴儿期和成长期,最后进入成熟期和衰老期;技术生命有机体有其阶段发育规律,遵循人工遗传进化规则;影响技术创新的多层次多要素构成了技术生命有机体发育成长的技术生态环境。在技术创新阶段发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创新三环模式。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生命有机体在其发育成长的三个阶段形成了由相关功能节点链接而成的三个关键创新环,即研发创新环、孵化创新环和市场创新环。三环模式中三个关键创新环的上半圆链接起来,构成了从O→D→E→I→C→P→M的技术创新价值链。三环模式中的三个关键创新环的下半圆链接起来,构成了从M→C→E→S→O的技术创新信息链。三环模式中关键创新环不断进行着非线性多重循环创新。多重循环创新由创新微循环、创新小循环和创新大循环构成。非线性多重循环创新观点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非线性、动态性和系统性的客观描述。企业STVC有单链式、双链式、多链式等三种运行方式及多种变化类型。在企业STVC双链式三环模式中,有并列、整合、分岔等链接模型。多链式三环模型有核心技术基因分化、远缘杂交基因聚合和多链式多基因融合等链接模型。与企业STVC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环境因素构成了企业STVC的生态系统。从企业STVC生态系统的视角看,任何企业STVC在其生态系统中总是具有相应的生态位,企业STVC对多种环境因子的适应性构成了其多维超几何空间,企业STVC存在着生态位竞争、生态位分异及生态位重叠等现象。影响企业STVC发育成长的内外因素综合作用决定了企业STVC的生态位。在企业STVC技术创新的三环模式中,各功能节点之间的链接按照一定的规则有序进行,链接组合和方式不同,链接效果也不同。企业STVC功能节点之间的链接表现出定向有序性、无限多样性、互利共生性和价值递增性等特性。在企业STVC三环模式中,功能节点之间的链接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按链接功能可分为顺序链接单元、平行链接单元、信息链接单元、错误链接单元及活性链接结点等不同类型。在不同链接单元中,按其链接强度,又可分为一体型、协同型和松散型三种链接类型。本文将三环模式中可能产生的64种链接单元汇总构建了企业STVC链接矩阵。企业STVC链接矩阵中的“两线四区”布局,即顺序链接增值线、平行链接增值线、错误链接三角区、危险链接三角区、信息反馈链接三角区和信息流动区,为企业STVC创新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企业STVC的主要链接模式有4种,即单环式链接模式(SCL)、双环式链接模式(DCL)、三环式链接模式(THCL)和网环式链接模式(NCL),这4种模式各有3种子模式。这12种链接子模式,在链接结构、关键创新环构成、创新功能、创新成果及网络组织类型等多方面均有区别。有多种决策要素影响企业STVC技术创新链接子模式的选择。企业科技价值链的演变趋势是沿着从单环式链接→双环式链接→三环式链接→网环式链接的路径进化。在对684家农业企业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关键点链接管理在企业STVC创新管理的核心作用,并归纳出农业企业STVC的四大关键点链接管理:即保护知识产权、确定企业STVC生态位、强化企业内部STVC网络和外部STVC关键链接。实证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种子跨国公司具有完整、强大的ESTVC网络系统,已成为全球经营类农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中国种子企业尚未形成较完整的ESTVC,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弱。中国农业科技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研发和孵化创新能力,但在市场创新方面严重不足。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场创新能力较强,但在研发和孵化方面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技术创新供需错位、多元化创新主体协同度差等问题突出,根源在于体制性障碍。因而,实施ESTVC创新管理创新战略是提升中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文针对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突出矛盾,以农业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围绕农业企业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开展了系统研究,在企业创新管理方面做出了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创新。主要创新点如下:(1)研究提出了科技价值链的原创性概念:在阐释技术创新主体多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价值链(STVC)这一原创性概念。以农业技术创新为切入点,论证了技术创新主体多元化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剖析了由多元化创新主体链接而成的科技价值链创新链条集合体的结构、分类、功能节点和数学模型等,并指出了促使企业科技价值链生成和发展的内外部驱动因素,阐明了企业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的重要意义。(2)构建了企业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理论:提出了技术创新的阶段发育理论和三环模式,将技术创新源到技术市场化的全过程描述为有序链接、循环互动的三个关键创新环链接而成的STVC创新链条集合体。三环模式吸纳了前人技术创新动力模式和决策模式的合理内核,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创新发育成长模式。将三环模式中可能产生的64种链接单元汇总构建了企业STVC链接矩阵。论述了企业STVC链接矩阵中的“两线四区”结构,为企业STVC创新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3)归纳出ESTVC创新管理主要链接模式:以国内外农业企业为主要实证研究对象,凝练出企业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的4种主要链接模式及12种链接子模式。指出了各主要链接模式的特点,揭示了企业科技价值链路径进化演变的趋势。(4)提练出ESTVC管理的关键点链接理论:在对684家农业企业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关键点链接管理在企业STVC创新管理的核心作用,并归纳出农业企业STVC创新管理的四大关键点链接管理。

夏祖军,卢芳,欧阳宏群[8](2006)在《梨香飘万里 财源滚滚来》文中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唐代诗人岑参的这句诗来形容新疆库尔勒市的4月风光,是再贴切不过了。 “作为新疆特有的水果,库尔勒香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别看它个头不大,其貌不扬,但果皮薄,果肉细腻,口感香甜,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中华蜜?

丁明[9](2004)在《臭氧在温室黄瓜无公害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我国温室栽培的主要作物,但由于温室特殊的环境条件,黄瓜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多种真菌病害的危害,严重影响了黄瓜产量及品质。在黄瓜病害防治过程中由于过分依赖化学杀菌剂,从而造成病菌产生抗药性和化学农药污染等问题。臭氧是一种氧化性极强、功能多样化、极具开发价值的气体。无论在气相条件下,还是溶解于水,都极易分解为氧气,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臭氧被称为“理想的绿色强氧化药剂”,并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目前,臭氧在农业上的应用也逐步开展起来,但争议较大。本研究进行了臭氧对病害的防治及臭氧水对种子和幼苗生长的试验,以探讨臭氧在温室黄瓜无公害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对黄瓜的生理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以黄瓜枯萎病、黄瓜霜霉病和黄瓜黑星病孢子为试验材料,3个浓度臭氧水的抑菌效果表明,饱和臭氧水对黄瓜枯萎病、霜霉病和黑星病三种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为100%;80%臭氧水处理对三种病原菌孢子抑制率分别为87.2%、86.8%和90.5%;在臭氧水浓度为60%时,抑菌效果显着下降,分别为28.3%、30.7%和21.0%。100%的臭氧水对病原菌孢子有强烈抑制作用。2. 将黄瓜幼苗接种黄瓜枯萎病病原菌,以臭氧水进行灌根处理。结果表明100%的臭氧水对黄瓜枯萎病防效达58.7%;80%的臭氧水的防效为15.6%,而60%的臭氧水防效仅7.9%。由此可见,100%臭氧水灌根对黄瓜枯萎病防治有一定的效果。3. 以臭氧和臭氧水在温室中进行病害防治试验,分别统计黄瓜灰霉病、白粉病和黄瓜霜霉病发病率,两个浓度的臭氧对病害的防效最低,其中200~300×10-9的臭氧对三种病害的防效为34.6%、22.7%和16.9%;400~500×10-9的臭氧防效分别为43.5%、46.8%和19.6%;饱和臭氧水的防效为48.9%、43.1%和32.7%。由此可见使用臭氧水在温室黄瓜病害防治有一定应用价值。4. 两个浓度臭氧对黄瓜的保产率为45.24%和57.14%,臭氧水的保产率达190.48%。5. 以臭氧水对黄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结果表明:10min、30min和50min的臭氧<WP=6>水处理黄瓜种子,可促进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提高黄瓜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增加萌发种子的过氧化氢酶(CAT)和淀粉酶的活性以及呼吸速率,提高幼苗的壮苗指数和根系活力;而臭氧水处理70min和90min的黄瓜种子萌发和生长受到抑制,种子电解质外渗,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活性下降。臭氧水可作为黄瓜浸种处理的一种方法。6. 对黄瓜幼苗喷施1.52mg·L-1、1.17mg·L-1和0.75mg·L-1的臭氧水,与对照清水相比,增加了黄瓜幼苗的壮苗指数,诱导提高了CAT、POD和SOD三种保护酶活性,增加了叶绿素含量,并提高了光合速率。在黄瓜育苗生产上可喷施臭氧水来培育壮苗。

郭铁群,于强,任德新,魁丹[10](2002)在《无公害库尔勒香梨植保技术规程》文中提出无公害食品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加强无公害库尔勒香梨植保技术规程的研究与宣传推广对提高香梨品质和安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适用范围 ,规程原则 ,病虫草害防治 ,植物生长调节剂类物质的作用阐明技术规程。

二、无公害库尔勒香梨植保技术规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公害库尔勒香梨植保技术规程(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荒漠绿洲区杏园脐腹小蠹发生为害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杏园脐腹小蠢自然种群生态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脐腹小蠢为害与杏树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脐腹小蠹对杏树枝干挥发物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脐腹小蠢伴生菌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全国性的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的研究
        二、 地区性的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的研究
        三、 新疆的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发展现状及问题剖析
    第一节 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发展现状
        一、 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总体情况研究
        二、 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发展取得的成绩
    第二节 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现存问题剖析
        一、 宏观领域存在的问题
        二、 微观领域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面临的机遇与制约因素
    第一节 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发展的机遇
        一、政策环境优越
        二、 市场环境良好
    第二节 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 产业链条不够长,产品附加增值难
        二、 出口基地认证与安全生产认证标准不一
        三、 原料与加工需求矛盾突出,制约加工基地的发展壮大
        四、 科技基础薄弱,企业创新后劲不足
        五、 人才储备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低
    第三节 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的前景展望
        一、 新疆优质棉花基地建设前景展望
        二、 新疆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前景展望
        三、 新疆现代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前景展望
        四、 新疆优质高产粮食基地建设前景展望
        五、结论
第四章 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对农业经济效应分析
    第一节 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对农业经济效应定性分析
        一、 推动农业发展、拓宽农村就业途径
        二、 吸引外资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 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第二节 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对农业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一、 变量的选取和数据处理
        二、 实证分析及结果
        三、 结论
第五章 国内外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对新疆的借鉴与启示
    第一节 国外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的典型经验
    第二节 国内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的典型经验
    第三节 借鉴与启示
第六章 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宏观层面对策建议
        一、 统筹规划,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农产品出口加工新格局
        二、 外引内联,着力培育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
        三、 科技兴农,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
        四、 政策激励,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政策扶植
        五、 加强协作,为基地建设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六、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产品流通体系
    第二节 微观层面对策建议
        一、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二、 行业人才培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三、 完善质量体系,保证产品安全质量
        四、 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产品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科研情况
中文详细摘要
英文详细摘要

(3)砂梨病虫害安全防控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立病虫害的预警机制和平台
2 强化源头防控
    2.1 栽植健康无病苗木
    2.2 种植抗逆性品种
    2.3 培育健壮的树体
    2.4 清洁田园
    2.5 合理施肥
    2.6 及时排灌水
3 推广生物防控
    3.1 保护和利用田间自然天敌资源
    3.2 选用生物制剂
4 注重物理防控
    4.1 刮树皮
    4.2 果实套袋
    4.3 人工捕杀
    4.4 灯光诱杀
    4.5 黄板诱杀
5 慎用化学防控
    5.1 农药的安全使用
    5.2 高效防治病虫害
    5.3 适时挑治点治

(4)砂梨病虫种群动态及其无公害防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病虫种群发生动态
    1.1 木虱
    1.2 瘿蚊
    1.3 叶瘿螨
    1.4 椿象
    1.5 吸果夜蛾
    1.6 网蝽
    1.7 梨实蜂、梨虎
    1.8 轮纹病
    1.9 黑斑病
2 无公害防控技术
    2.1 人工防控
        2.1.1 翻耕行带
        2.1.2 清园消毒
        2.1.3 清除木防己
        2.1.4 引诱蚜虫
        2.1.5 果实套袋
    2.2 生物防控
    2.3 适时化控
        2.3.1 病虫种群监测
        2.3.2 适时化控

(5)砂梨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论文提纲范文)

1 规程的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综合防治的原则
4 综合防治的主要对象
    4.1 主要病害
    4.2 主要害虫
5 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
    5.1 植物检疫
    5.2 选用抗病虫品种
    5.3 农业防治
    5.4 物理防治
    5.5 生物防治
    5.6 化学防治
        5.6.1 种群监测及防治指标
        5.6.2 化学农药使用原则
        1) 允许使用的农药
        2) 限制使用的农药
        3) 禁止使用的农药
        5.6.3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6 砂梨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年历

(7)农业企业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农业企业的重要性
        1.1.1.1 推进农业现代化
        1.1.1.2 提升农业竞争力
        1.1.1.3 延伸农业产业链
        1.1.1.4 促进可持续发展
        1.1.2 研究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紧迫性
        1.1.2.1 缓慢的粮食产量增长
        1.1.2.2 落后的技术转化效率
        1.1.2.3 弱小的企业技术创新
        1.1.2.4 没有硝烟的基因战争
    1.2 研究问题
        1.2.1 路径选择
        1.2.1.1 部分农业科研院所转制成企业
        1.2.1.2 将企业培育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1.2.1.3 实施企业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从价值链到科技价值链
        1.3.2 从技术创新到系统创新
        1.3.3 从机械组织到网络组织
    1.4 研究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内容
        1.4.3.1 企业科技价值链的概念与内涵
        1.4.3.2 企业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理论
        1.4.3.3 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实证研究
        1.4.4 研究对象
        1.4.5 研究假设
        1.4.6 研究方法
2 基于创新主体多元论的科技价值链
    2.1 技术创新主体多元论
        2.1.1 技术与技术创新
        2.1.2 技术创新的特性
        2.1.2.1 营利性
        2.1.2.2 系统性
        2.1.2.3 非线性
        2.1.2.4 动态性
        2.1.2.5 外部性
        2.1.2.6 风险性
        2.1.3 技术创新的选择
        2.1.3.1 技术创新不同组合
        2.1.3.2 企业与政府的选择
        2.1.3.3 创新选择的成功率
        2.1.3.4 创新主体的多元化
        2.1.4 企业技术创新趋势
        2.1.4.1 研发全球化
        2.1.4.2 管理全球化
        2.1.4.3 创新网络化
    2.2 科技价值链
        2.2.1 科技价值链的概念
        2.2.2 种子企业STVC结构
        2.2.3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2.3 ESTVC的内部驱动因素
        2.3.1 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2.3.2 实现资源互补共享
        2.3.3 创造协同创新效应
        2.3.4 降低创新风险成本
    2.4 ESTVC的外部驱动因素
        2.4.1 新技术革命的推动
        2.4.2 市场全球化的拉动
        2.4.3 技术与市场的互动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ESTVC的技术创新阶段发育理论
    3.1 技术创新模式
        3.1.1 动力模式
        3.1.1.1 技术推动模式
        3.1.1.2 需求拉动模式
        3.1.1.3 推拉双动模式
        3.1.1.4 链环回路模式
        3.1.1.5 系统创新模式
        3.1.2 决策模式
        3.1.2.1 门径管理模式
        3.1.2.2 流程决策模式
        3.1.2.3 并行工程模式
        3.1.2.4 活动阶段模式
        3.1.2.5 循环整合模式
    3.2 技术创新阶段发育
        3.2.1 技术生命周期
        3.2.2 阶段发育理论
        3.2.3 阶段划分比较
    3.3 研发创新阶段
        3.3.1 创新来源
        3.3.2 原创构想
        3.3.3 技术设计
        3.3.4 实验原型
        3.3.5 创新组织
    3.4 孵化创新阶段
        3.4.1 技术孵化
        3.4.2 技术商品
        3.4.3 创新组织
    3.5 市场创新阶段
        3.5.1 标准产品
        3.5.2 市场开发
        3.5.3 创新组织
    3.6 技术扩散阶段
    3.7 技术衰退阶段
    3.8 本章小结
4 技术创新三环模式
    4.1 单链式三环模式
        4.1.1 研发创新环
        4.1.2 孵化创新环
        4.1.3 市场创新环
        4.1.4 技术创新价值链
        4.1.5 非线性多重循环
        4.1.6 技术创新信息链
    4.2 双链式三环模式
        4.2.1 并列模型
        4.2.2 整合模型
        4.2.3 分岔模型
        4.2.4 链接案例
        4.2.4.1 研发整合型科企链接
        4.2.4.2 链接对玉米所的影响
        4.2.4.3 链接对吉农公司影响
    4.3 多链式三环模式
        4.3.1 核心技术基因分化模型
        4.3.2 远缘杂交基因聚合模型
        4.3.3 多链式多基因融合模型
        4.3.4 多链式三环模式的案例
        4.3.4.1 基因分化衍生系列产品
        4.3.4.2 基因聚合培育核心能力
        4.3.4.3 基因融合加强系统创新
    4.4 ESTVC的生态分析
        4.4.1 ESTVC生态系统
        4.4.2 ESTVC的生态位
        4.4.2.1 超几何空间
        4.4.2.2 生态位竞争
        4.4.2.3 生态位分异
        4.4.2.4 生态位重叠
        4.4.3 ESTVC的环境要素
    4.5 中国种业上市公司ESTVC实证分析
        4.5.1 品种研发起步晚
        4.5.2 技术孵化能力弱
        4.5.3 市场创新服务差
    4.6 本章小结
5 ESTVC链接机制
    5.1 链接单元结构
        5.1.1 顺序链接单元
        5.1.2 平行链接单元
        5.1.3 信息链接单元
        5.1.4 错误链接单元
        5.1.5 链接强度类型
        5.1.5.1 一体型链接类型
        5.1.5.2 协同型链接类型
        5.1.5.3 松散型链接类型
        5.1.5.4 三种类型的比较
        5.1.6 活性链接结点
        5.1.7 ESTVC链接矩阵
    5.2 ESTVC数学模型
        5.2.1 价值概念
        5.2.2 价值信号
        5.2.2.1 节点模型
        5.2.2.2 链接模型
        5.2.3 ESTVC价值模型
        5.2.3.1 企业价值模型
        5.2.3.2 链接价值模型
    5.3 ESTVC链接特性
        5.3.1 定向有序性
        5.3.2 无限多样性
        5.3.3 互利共生性
        5.3.4 价值递增性
    5.4 本章小结
6 ESTVC链接模式
    6.1 单环式链接模式
        6.1.1 研发单环型
        6.1.2 孵化单环型
        6.1.3 市场单环型
    6.2 双环式链接模式
        6.2.1 研发孵化型
        6.2.2 研发市场型
        6.2.3 孵化市场型
        6.2.4 双环式链接案例
        6.2.4.1 “高校+政府+企业”模式
        6.2.4.2 “高校+项目+企业”模式
        6.2.4.3 “高校+基地+企业”模式
        6.2.4.4 “高校+科技+企业”模式
    6.3 三环式链接模式
        6.3.1 自主研发型
        6.3.2 研发整合型
        6.3.3 二次创新型
    6.4 网环式链接模式
        6.4.1 技术创新集中型
        6.4.2 研发创新集中型
        6.4.3 核心研发集中型
        6.4.4 网环式链接案例
        6.4.4.1 生物技术领跑者——孟山都
        6.4.4.2 全球种业领跑者——杜邦先锋
        6.4.4.3 高科技种业典范——先正达
    6.5 链接模式演化路径
    6.6 种子企业ESTVC链接比较
        6.6.1 国外跨国种子公司
        6.6.2 国内大型种子公司
        6.6.3 国内中小种子公司
        6.6.4 企业链接模式比较
        6.6.5 企业STVC能力比较
        6.6.6 中国种业发展对策
        6.6.6.1 实施企业STVC创新管理
        6.6.6.2 构建现代种子管理体系
        6.6.6.3 培育种子科技企业集群
    6.7 本章小结
7 墓于ESTVC的知识产权管理
    7.1 知识产权保护
        7.1.1 保护的本质
        7.1.2 保护的功能
        7.1.2.1 排他性激励
        7.1.2.2 创新内部化
        7.1.2.3 减少外部性
    7.2 对种子ESTVC的积极作用
        7.2.1 构建新型投资体系
        7.2.2 增强品种创新激励
        7.2.3 推进企业科技转型
    7.3 转型期主要问题
        7.3.1 企业竞争能力不适应
        7.3.2 院校创新能力不适应
        7.3.3 企业创新能力不适应
    7.4 UPOV公约对种子ESTVC的影响
        7.4.1 强化种子源头创新保护
        7.4.2 强化所有植物STVC竞争
        7.4.3 强化种子企业STVC竞争
    7.5 有序推进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
        7.5.1 加强ESTVC的源头创新
        7.5.2 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7.5.3 完善品种保护法制体系
    7.6 本章小结
8 中国农业科技企业STVC实证研究
    8.1 发展现状
        8.1.1 发展历程
        8.1.2 企业概况
        8.1.3 经营现状
        8.1.4 技术创新
    8.2 统计分析
        8.2.1 相关分析
        8.2.2 回归分析
    8.3 ESTVC链接模式
        8.3.1 自主研发型
        8.3.2 孵化市场型
        8.3.3 研发孵化型
        8.3.4 研发单环型
        8.3.5 创新联合体
    8.4 ESTVC主要作用
        8.4.1 成果转化功能
        8.4.2 技术孵化功能
        8.4.3 市场反馈功能
        8.4.4 科研返哺功能
    8.5 ESTVC面临挑战
        8.5.1 经济全球化
        8.5.2 农业市场化
        8.5.3 技术商品化
    8.6 ESTVC存在的问题
        8.6.1 体制改革滞后
        8.6.2 投入严重不足
        8.6.3 成果偏离市场
        8.6.4 企业地位边缘
        8.6.5 总体实力不强
    8.7 基于ESTVC的企业创新管理
        8.7.1 确定企业STVC生态位
        8.7.2 技术创新与企业相结合
        8.7.3 发挥政府制度创新作用
        8.7.4 ESTVC创新管理的重点
    8.8 本章小结
9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STVC实证研究
    9.1 发展概况
    9.2 调研概况
        9.2.1 龙头企业
        9.2.2 上市公司
        9.2.3 企业比较
    9.3 统计分析
        9.3.1 相关分析
        9.3.2 回归分析
        9.3.2.1 龙头企业
        9.3.2.2 上市公司
        9.3.3 因子分析
    9.4 ESTVC分析
        9.4.1 STVC创新能力普遍提高
        9.4.2 STVC创新出现层次分化
        9.4.3 创新成为第一增长要素
        9.4.4 企业正向自主创新转型
    9.5 ESTVC主要矛盾
        9.5.1 技术创新供需错位
        9.5.2 创新主体协同度差
        9.5.3 交流平台有待建设
    9.6 ESTVC创新管理发展思路
        9.6.1 融入国家农业创新体系
        9.6.2 纳入行业科技发展计划
        9.6.3 创造良好外部政策环境
    9.7 本章小结
10 结束语
    10.1 主要结论
        10.1.1 基于技术创新主体多元论的STVC
        10.1.2 基于ESTVC的企业创新管理理论
        10.1.3 基于ESTVC创新管理的关键点链接
    10.2 主要创新
        10.2.1 研究提出了科技价值链的原创性概念
        10.2.2 构建了企业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理论
        10.2.3 归纳出ESTVC创新管理主要链接模式
        10.2.4 提练出ESTVC管理的关键点链接理论
    10.3 未来研究
        10.3.1 完善理论体系
        10.3.2 创新分析方法
        10.3.3 拓展应用空间
附录 实证研究的农业企业名单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致谢

(9)臭氧在温室黄瓜无公害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黄瓜的无公害生产
        1.1 我国黄瓜温室生产存在的问题
        1.2 黄瓜无公害生产措施
    2 臭氧概述
        2.1 臭氧的性质
        2.2 臭氧的产生与测定
        2.3 臭氧在农业上的应用
        2.4 臭氧对作物影响的研究
    3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臭氧水对几种黄瓜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2 供试病原菌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臭氧防治温室黄瓜病害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供试仪器和药剂
        1.3 试验地概况
        1.4 研究方法
        1.5 臭氧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黄瓜灰霉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2.2 产量及保产率计算
        2.3 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臭氧水浸种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臭氧水浸种对黄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2 臭氧水浸种对黄瓜种子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2.3 臭氧水浸种对黄瓜种子萌发过程中CAT和淀粉酶活性以及呼吸速率的影响
        2.4 臭氧水浸种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臭氧水喷施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喷施臭氧水对黄瓜幼苗植物学特性的影响
        2.2 喷施臭氧水对黄瓜幼苗物质积累及壮苗指数的影响
        2.3 喷施臭氧水对黄瓜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2.4 喷施臭氧水对黄瓜叶片CAT、POD和SOD活性的影响
    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无公害库尔勒香梨植保技术规程(论文提纲范文)

1 适用范围
2 规程原则
3 病虫草害防治
    3.1 植物检疫
    3.2 农业防治
    3.3 物理防治
    3.4 生物防治
    3.5 化学防治
        3.5.1 用药原则
        3.5.2 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及使用技术
        3.5.2.1 杀虫杀螨剂
        3.5.2.2 杀菌剂、除草剂
        3.5.3 限制使用的农药品种及使用技术
        3.5.4 禁止使用的农药
        3.5.5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3.6 香梨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4 植物生长调节剂类物质的作用
    4.1 使用原则
    4.2 允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技术要求
    4.3 禁止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四、无公害库尔勒香梨植保技术规程(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荒漠绿洲区杏园脐腹小蠹发生为害机制[D]. 朱晓锋.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8)
  • [2]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研究[D]. 闫莎莎. 新疆财经大学, 2012(04)
  • [3]砂梨病虫害安全防控策略[J]. 刘先琴,李先明,涂俊凡,杨夫臣,朱红艳,秦仲麒. 农业科技通讯, 2010(08)
  • [4]砂梨病虫种群动态及其无公害防控技术[J]. 刘先琴,秦仲麒,李先明,涂俊凡,杨夫臣,关金菊. 湖北农业科学, 2009(11)
  • [5]砂梨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J]. 刘先琴,秦仲麒,李先明,涂俊凡,杨夫臣. 湖北农业科学, 2007(06)
  • [6]“地窝子”里住仨月指导农民种瓜[N]. 张慧疆. 巴音郭楞日报, 2007
  • [7]农业企业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研究[D]. 黄钢. 四川大学, 2006(07)
  • [8]梨香飘万里 财源滚滚来[N]. 夏祖军,卢芳,欧阳宏群. 中国财经报, 2006
  • [9]臭氧在温室黄瓜无公害生产上的应用研究[D]. 丁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1)
  • [10]无公害库尔勒香梨植保技术规程[J]. 郭铁群,于强,任德新,魁丹. 新疆农业科学, 2002(06)

标签:;  ;  ;  ;  ;  

无公害库尔勒香梨植保技术规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