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顺水与服饰文化

朱顺水与服饰文化

一、朱舜水与服饰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郝潇昂[1](2021)在《明代汉族女子服装结构研究》文中提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统治的王朝,其服饰也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衣冠服饰的最后沿承者。明代服装在式样及结构上表现出的丰富的、创新性的变化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章。本文以明代汉族女子服装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对明代汉族女子服装的结构进行探究,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结合历史文献,对明代服饰制度中女子服装相关的内容进行梳理,建构明代汉族女子着装体系的基础讨论框架;第二,根据对文献、图像以及现存明代女服实物的研究,将明代汉族女子服装按照穿用场合分为礼服与常服两大类,再根据造型的差异将礼服分为翟衣、大衫、鞠衣三种,将常服分为衫袄、披风、比甲、裙与裤五种,并针对每一种服装进行款式的考证,研究其在穿用时的搭配方式以及款式的流变;第三,结合现有文献中记载的数据以及对实物的测量,分析明代汉族女服的结构特征,并绘出相对应的结构分解图;第四,结合相关的图像与现存实物,并以所绘的结构分解图为依据进行样衣制作与试穿,探究明代汉族女服的裁剪方法与制作工艺,并分析明代女服在穿着时所呈现出的外部形态特征。最后,通过现代服装设计实践,探索明代汉族女服结构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通过对明代汉族女子服装的研究,发现明代女服的结构在传承古制的基础上也体现出了更多的创新性。其中,“传承”主要体现在其服装中仍保留传统“十字型”的整体结构,“创新”则主要表现在领型、袖型、门襟等局部结构的设计上,其衣身结构中出现的符合人体工学的立体造型方法。本文对明代汉族女服的结构设计特点与设计目的进行解析,旨在将明代制衣匠人的巧思与技巧更系统地展现在现代人面前,以促进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在现代服装中的传承与发展。

张梦晗[2](2020)在《朱舜水跨文化传播中的实学交流及其今日价值——评周逢年教授新作《朱舜水思想在日传播研究》》文中指出周逢年教授的这本《朱舜水思想在日传播研究》手稿我一早就拜读过,研究切口十分巧妙。与一般研究朱舜水思想的着作不同,周逢年从朱舜水思想形成的背景、思想的传播者、思想的建构、思想传播的媒介以及受众等诸方面详细讨论朱舜水思想的影响力,进而探讨朱舜水思想在日影响力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当今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张昭怡[3](2020)在《《朱舜水集》文学特征及实学思想研究》文中提出朱舜水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他出自书香门第却自幼贫寒,在多次被征召入朝时却果断拒绝,明朝覆灭后又积极投身光复大业中,以高龄之躯奔波海上。因光复无望,远走日本,蹈海守节,本想静度残生,却又因缘际会在日本广开讲学,将自己希冀明王朝能实现的局面寄托在日本,并致力帮助日本实现繁荣富强,对日本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前后半生截然不同的经历让他对明王朝政治和思想有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明王朝颠覆的原因在于朝局的腐败和理学学风的虚浮。朱舜水的成长环境在他的思想里埋下了原始朴素实用儒学的种子,也洒落了理学和心学的光辉,因此他的思想是交融了实学儒学和理学而产生的,既有唯物主义的进步色彩,也有忠君的封建元素,但最重要的还是实理实用思想。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要“学知”,通过学习来养成人后天的品格,注重教育,追求“实学”“实理”,以脚踏实地、实学研功的态度学习有用的、不空谈义理玄谈心性的学问知识,并认为人人皆可问学,学问从日常衣食住行中来,也要运用到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去,能对提高生活质量起到实际作用。这种思想在《朱舜水集》中体现的十分明显。《朱舜水集》中以谈论时事、开设教育、鼓励学习、如何学习、如何养成个人品格,如何学以致用为中心思想,文体中也以书信体、问答体等叙事类文体为主,能抒发个人感情的诗赋篇章极少,凤毛麟角而已。朱舜水这种一心求实的思想极大的影响到了日本同一时代的学者,水户学派创始人德川光圀、古学派领导人伊藤仁斋、《大日本史》编撰者安东守约都是其门下弟子,与之交往甚密。朱舜水直接引导他们思想的形成,而他们的思想又通过各自创立的不同学派加以传播,直至普及日本社会,后来恰逢时事,掀起了一场思想风暴,在日本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另外,朱舜水忠君的思想也间接促进日本民众忠于天皇的武士道牺牲精神的形成。

王勇[4](2020)在《近40年来中日海上交流研究综述与展望——以跨国人物为主线》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的日本研究在明代、近代、现代出现过三次高潮,近40年来经过学习、追赶、创新的多个阶段,在局部的"点"甚至特定的"面"上,实现对日本的超越。中日文化交流史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外延宽广,但文化的创造、传承、流播、接受、模仿、改良、创新诸环节,均离不开"人"的主导作用。基于此,本文以"跨国人物"为线,从"赴日中国人研究""来华日本人研究"两个层面,概述近40年来中日海上交流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突出中国学者的创新点与前沿性,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努力的方向。

陈晨,陈芳[5](2019)在《域外的“深衣”问题——以朝鲜通信使文献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宋代以后,"深衣"在域外的传播与使用问题几乎很少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以朝鲜通信使文献为中心,围绕朝鲜使臣与日本人之间的笔谈酬唱资料,对后世域外"深衣"问题进行探讨,以此管窥中国的"深衣"在域外的影响,以及朝鲜通信使文献在域外"深衣"研究方面所体现的重要价值。

徐燕斌[6](2018)在《朱舜水的日本观研究》文中提出朱舜水(1600—1682)是中日交流史上不可不提的重要人物。他对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甚至影响至其逝后二百年后的明治维新,其思想被认为是明治维新运动之核心推动力的组成部分。对日本的思想史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之人却几乎未给中国思想史产生什么影响,并且于整个清代都未被提起。直至清末民初,朱舜水的事迹才回流至中国。笔者以此为出发点,试论朱舜水的对日本的认识。对此,拙稿将研究视角锁定于其日本观,以求探究几个问题:为何朱舜水会在日本传授儒学,为日人授业解惑?他究竟对日本怀着怎样的感情与认识?他是否将自身欲构建的“大同”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于日本社会?本论文在总结前人先贤的研究基础上,对先行研究的研究重点、论点、方法以及学界的研究动态作了一定了解和把握,并得到一些启发,着眼于朱舜水的日本观推进本研究。因此,拙稿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五部分展开论述。首先是绪论部分,对本研究的问题北京、研究目的以及先行研究作一整体叙述。第一章,探讨朱舜水对日本人以及日本民族性的认识与见解。第二章,首先论述朱舜水对被佛教影响深远的日本社会所导致的儒学匮乏的现状的批判,其次就其对儒佛之辨的见解作一探讨,最后对其关于日本的儒学振兴的见解展开论述。第三章,深入挖掘朱舜水的日本观的深层部分,对隐藏其背后的华夷观进行深入考察,并明确其变化过程与各阶段的真实性,从而来研究朱舜水将其构建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于日本这一点的经纬始末。最后是结语部分,通观全文并梳理要点,紧扣研究要点的基础上得出本论文的结论。即,朱舜水的日本观并非是纯粹的,其中蕴含了他自己的希冀。朱舜水虽然未曾有言“夷”“东夷”等词,但并不意味着他内心“华夷秩序”的转变。他终究是一位有着传统华夷思想的儒学者,只是因为他看到了日本社会存在着儒学振兴的迹象,并与自己的理想社会标准相对照,发现在“邪教”浸染的日本也有可能实现自身目标,并认为无论是“华”或是“夷”,学问都是伯仲之间。

周逢年[7](2018)在《朱舜水思想在日本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朱舜水是明末清初逃亡日本的儒学者,被尊称为"日本孔夫子",其"实理实学"的核心思想在日本影响深远。本文运用跨文化传播理论,从六个方面梳理朱舜水思想在日本传播的研究,并阐述朱舜水思想在日本传播有效性的原因。

刘亚东[8](2018)在《朱舜水学术教育思想在日本传播和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明朝末年,面对国家出现的种种危机,一大批爱国思想家应运而生。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皆从民主思想、权力制度、角度来解构专制,试图挽救明朝危局,然他们所提出的理论超前于当时所处时代,最终只得落个隐居山林着书立说的下场。与同一时期的朱舜水相比,他们在理论运用和思想传播方面远远落后。和这些人直接着眼“封建专制制度弊端”这一中心论述思想不同,朱舜水试图在学术、教育上来对当时士人进行启蒙思想教育。尤其在明亡后,爱国思想家纷纷不仕、不与清政府合作,多数人思想在清政权巩固后受到打压,这些富有时代性的学说逐渐销匿沉寂。而朱舜水已然于明弘光后去倭瀛,在那里开学讲经、传播学术教育思想,学说得以保存下来,并对日本产生了一定影响。朱舜水学术教育思想的形成是和明末所处的时代背景、学术教育思想风潮以及东渡东瀛后的日本学术现状的历史合力下形成的。之后经过他在日本的徒弟安东省庵等的提炼、丰富,最终形成了具有日本本土特点的学术教育思想——重实利功主义、先秦孔孟之道的儒学观、兼容并蓄的治学理念。朱舜水学术教育思想最终在日本形成,并形成了胜于国内的对外影响力。朱舜水通过启蒙他的追随者对日本本土化教育进行转化。在汉籍门类上如《性理大全》、《四书考经》、《毛经史略》、《五经涛训》等在中国当时新近刊发的书籍也在日本流行开来,这是朱舜水进行日常教学的参本。汉籍的大量传入日本,依托学术经典以及由其支撑而成的理论框架,逐渐构建属于本国化的自身理论体系,拥有学术结构的学派自此而形成。朱舜水学术教育思想的核心“主义”使他的文学主张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他倡导从古文中获取益世、益国的功效,空谈、无实的理学、心学是需要改造和杜绝的。在古文题材内容上,朱舜水复古主张主要表现在政论文、信笺与文学古文理论上。较中华王朝而言,日本日本文学的改造要易于中国,所受封建专制阻碍较轻。除此之外,朱舜水之学术主张对水户学的建立和《大日本史》治史功业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关联,也是中日学界近十多年来关注探讨的焦点问题。在水户学建立方面和《大日本史》修订上正是受到朱舜水学术教育思想和在其思想影响下日本士人教育趋于大众化、实用化下而形成的。朱舜水学术教育与稍晚于一世纪的兰学并称为日本德川时期两大学术传播潮流。对启发尚未开化的日本民智、重拾日本国民的学术教育、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有着重要影响力。同时还促进了日本士人学术教育思想意识形成、日本宗教信仰观的确立和日本礼仪教育的发展。并为之后兰学的传播、明治维新等日本重要历史事件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由此可见经过改造后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朱舜水学术教育思想在日影响力尤甚。朱舜水着述和学术教育思想核心大多在日本形成,其学术教育思想中“为学之道,一曰近里者己、二曰有益天下国家”是日本古儒学派的信条,“娴习艺事、有巧思”的学术主张促进了日本文化艺术的融合,此后兼及中国技艺的茶道、武士道、剑道逐渐成为日本文化的象征。“复识忠君爱国、出治临民”是以武士为基础力量的幕府统治的政治纲领。朱舜水的这些学术教育思想作为日本士人民族特质的基础影响至今。

钱明[9](2017)在《朱舜水肖像画的形成过程及其思想史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朱舜水真人绘制的原像和后来据此原像临摹的画像至少有十一种,其中水户彰考馆(现为财团法人德川博物馆)所藏的四种画像或塑像,是以朱舜水本人为对象并经过再创作而绘(制)成的原像。幕末期的朱舜水肖像,出现了武士化的迹象,这一信号无疑向我们昭示了幕末志士们想用武力来回复皇权、剿灭贼寇的政治诉求。而被明显强化了的朱舜水的武士形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文的目的,是从不同时代的朱舜水肖像中看到日本社会的实际需要,再从日本社会的实际需要中把握到它背后历史剧变的时代脉搏。

周逢年[10](2017)在《朱舜水思想在日传播研究》文中认为朱舜水是明末清初逃亡到日本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者。他的实理实学思想在日本备受推崇,被称为日本孔夫子。本文运用拉斯维尔的“5W”传播结构模式,围绕朱舜水核心思想,讨论其思想在日本传播及其影响力。朱舜水思想之所以在日本及中国民国时期有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朱舜水提出的实理实学思想适合于日本当时社会所需,励志民族革命的仁人志士;朱舜水高尚的德行和气节深受日本弟子及民众的崇敬;德川光国等高层精英对朱舜水言行的信任及对其思想的极力推崇。本文主要从朱舜水思想形成的背景、思想的传播者、思想的建构、思想传播的媒介以及受众诸方面详细讨论朱舜水思想的影响力,以及影响力的原因和对当下如何发展中日关系的思考。并得出结论:“德”和“技”的结合能够提升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二、朱舜水与服饰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朱舜水与服饰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1)明代汉族女子服装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2.1 相关历史文献
        1.2.2 现代研究成果
    1.3 课题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可行性分析
        1.4.1 技术路线
        1.4.2 可行性分析
2 明代服饰制度中的汉族女子服装
    2.1 皇后冠服
    2.2 妃嫔冠服
    2.3 命妇冠服
    2.4 士庶妻冠服
    2.5 小结
3 明代汉族女子服装款式
    3.1 礼服类
        3.1.1 翟衣
        3.1.2 大衫、霞帔
        3.1.3 鞠衣
    3.2 常服类
        3.2.1 衫、袄
        3.2.2 褙子
        3.2.3 比甲
        3.2.4 裙
        3.2.5 裤
    3.3 小结
4 明代汉族女子服装结构分析
    4.1 礼服类
        4.1.1 翟衣
        4.1.2 大衫、霞帔
        4.1.3 鞠衣
    4.2 常服类
        4.2.1 衫、袄
        4.2.2 褙子
        4.2.3 比甲
        4.2.4 裙
        4.2.5 裤
    4.3 小结
5 明代汉族女子服装样衣制作
    5.1 前期准备
        5.1.1 工具与材料的准备
        5.1.2 制作工艺与评价标准
    5.2 明代汉族女子礼服类样衣制作
        5.2.1 翟衣
        5.2.2 大衫、霞帔
        5.2.3 鞠衣
    5.3 明代汉族女子常服类样衣制作
        5.3.1 衫
        5.3.2 裙
    5.4 小结
6 明代汉族女服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应用
    6.1 设计思路
    6.2 现代女装设计方案
    6.3 成衣效果展示
    6.4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朱舜水集》文学特征及实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朱舜水和《朱舜水集》
    第一节 朱舜水生平
    第二节 《朱舜水集》的成书
    第三节 《朱舜水集》的版本
第二章 《朱舜水集》的文学特征
    第一节 《朱舜水集》的诗歌意蕴
    第二节 《朱舜水集》的书简透视
    第三节 《朱舜水集》的散文特征
第三章 《朱舜水集》的实学思想
    第一节 朱舜水实学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学知”与教育
    第三节 “实理”与“实学”
    第四节 “实践”与“实用”
第四章 《朱舜水集》对日本的影响
    第一节 《朱舜水集》对日本水户学派的影响
    第二节 《朱舜水集》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近40年来中日海上交流研究综述与展望——以跨国人物为主线(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赴日中国人研究
    (一)赴日华侨史
    (二)古代日本的大陆移民
    (三)赴日唐人
    (四)在日宋商
    (五)唐僧鉴真
    (六)朱舜水
    (七)其他人物
三、来华日本人研究
    (一)遣唐使
    (二)井真成
    (三)圆仁
    (四)入宋僧
    (五)遣明使
四、结语

(5)域外的“深衣”问题——以朝鲜通信使文献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朝鲜通信使文献中的服饰文化
    1、关于日本的服饰文化
    2、关于中国的服饰文化
二、朝鲜通信使文献中的“深衣”
    1、《东槎日记》中的“深衣”
    2、《随槎日录》中的“深衣”
结语

(6)朱舜水的日本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要旨
摘要
はじめに
    第一节 问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先行研究
第一章 日本人と日本民族への认识
    第一节 日本人の性格にっぃて
    第二节 日本民族性に对する赏賛
        一、文武重视にっぃて
        二、忠诚坚持にっぃて
第二章 日本社会への认识
    第一节 「崇仫」に对する批判
        一、儒仏现状にっぃて
        二、儒仏论争にっぃて
    第二节 儒教不足に对する批判
        一、仏教浸透による儒教不足にっぃて
        二、儒教振兴にっぃて
第三章 日本観の深层
    第一节 日本観に隐された华夷観
    第二节 理想社会への希望
        一、中国にぉける学问颓廃への失望
        二、日本にぉける理想社会构筑の希望寄托
ぉゎりに
参考文献
後记

(7)朱舜水思想在日本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化即传播
二“文化陌生”致使文化需求
三文化价值认同有益于跨文化传播的效度
四文化适应是跨文化传播的前提条件
五文化霸权阻碍跨文化平等交流
六实践行为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8)朱舜水学术教育思想在日本传播和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朱舜水学术教育思想在日本最终形成的历史背景
    1.1 个人经历
    1.2 明末社会动荡引起的思想界变化
    1.3 德川幕府时代日本教育状况
2.“中日合璧”下的朱舜水学术教育思想内容
    2.1 重实利功主义
    2.2 以先秦孔孟之道为评判标准的儒学观
    2.3 兼容并蓄的治学思想
    2.4 以先秦孔孟之道为“道统正学”
    2.5 舜水学术教育思想中的教育观点
        2.5.1 大义广仁,尊忠信长
        2.5.2 重民生、惜民力的民本教育指导思想
        2.5.3 古为今用,以古为今的学术教育指导原则
3.朱舜水学术教育思想在日本的实践
    3.1 通过汉籍整理下对日本本土化教育方式影响
    3.2 借助学术教育思想对日本学术实用教育观改造
        3.2.1 文学功用论
        3.2.2 古学为用的治学之道
    3.3 水户学、《大日本史》等教育成果进入历史迸发时期
4.朱舜水学术教育思想对日本士人教育的影响
    4.1 日本士人学术教育思想意识形成
    4.2 日本全民式宗教信仰观确立
    4.3 以丧祭礼和尊长礼为代表的礼仪教育大幅提高
        4.3.1 丧祭礼
        4.3.2 尊长礼
        4.3.3 敬礼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朱舜水肖像画的形成过程及其思想史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不同类别与相互关系
    (一) 水户彰考馆所藏原像四种:
    (二) 根据原像 (主要是上文所介绍的“朱舜水肖像”) 临摹的画像五种 (9) :
    (三) 超出水户彰考馆原像或临摹像之外的朱舜水画像或雕像, 据调查现存日本的有四种:
    (四) 现存于中国大陆的朱舜水画像或雕像。
二、形成过程与基本特点
三、思想意义与历史成因

(10)朱舜水思想在日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基于朱舜水思想的跨文化传播理论文献综述
    1.5 创新之处
    本章小结
2 朱舜水生活时代的中日社会现状
    2.1 朱舜水生活时代的中国社会现状
    2.2 日本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社会概貌
    本章小结
3 朱舜水思想构建的理论基础和传播
    3.1 真人朱舜水
    3.2 理论联系实际的朱舜水思想
    3.3 朱舜水在日礼遇考论
    3.4 朱舜水的学识与德行
    3.5 德川家族高规格礼遇朱舜水的缘由
    本章小结
4 朱舜水思想传播者:以安东守约为代表的学术共同体
    4.1 日本朱子学派安东守约
    4.2 水户学派创始人德川光国
    4.3 一代儒宗伊藤仁斋
    4.4 日本古学派鼻祖山鹿素行
    本章小结
5 朱舜水思想在日本的建构与传播
    5.1 倡导切实可行的儒家文化
    5.2 朱舜水的“实理实学”思想理论
    5.3 做人为本的教育传播思想
    5.4 言行一致、深耕习作的治学态度
    本章小结
6 朱舜水思想在日本的传播方式
    6.1 兴办教育讲学
    6.2 书信
    6.3 问答
    6.4 以身作则的践行方式
    本章小结
7 朱舜水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对象
    7.1 政治家
    7.2 日本儒学者
    7.3 爱好儒学的民众
    本章小结
8 朱舜水思想传播效果
    8.1 对日本国民思想观念的影响
    8.2 指导《大日本史》的编纂
    8.3 朱舜水思想为明治维新提供思想理论指导和“开化”思想
    8.4 朱舜水思想回传故国及其影响
    本章小结
9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成果

四、朱舜水与服饰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明代汉族女子服装结构研究[D]. 郝潇昂.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9)
  • [2]朱舜水跨文化传播中的实学交流及其今日价值——评周逢年教授新作《朱舜水思想在日传播研究》[J]. 张梦晗. 华夏传播研究, 2020(02)
  • [3]《朱舜水集》文学特征及实学思想研究[D]. 张昭怡. 扬州大学, 2020(02)
  • [4]近40年来中日海上交流研究综述与展望——以跨国人物为主线[J]. 王勇. 海交史研究, 2020(01)
  • [5]域外的“深衣”问题——以朝鲜通信使文献为中心[J]. 陈晨,陈芳. 艺术设计研究, 2019(03)
  • [6]朱舜水的日本观研究[D]. 徐燕斌. 浙江工商大学, 2018(06)
  • [7]朱舜水思想在日本的跨文化传播研究[J]. 周逢年.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 2018(02)
  • [8]朱舜水学术教育思想在日本传播和影响研究[D]. 刘亚东. 中原工学院, 2018(08)
  • [9]朱舜水肖像画的形成过程及其思想史意义[J]. 钱明. 浙江社会科学, 2017(11)
  • [10]朱舜水思想在日传播研究[D]. 周逢年. 浙江大学, 2017(11)

标签:;  ;  ;  ;  ;  

朱顺水与服饰文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