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跟我学用网络收音机(论文文献综述)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1](2021)在《白水台》文中提出一场不寻常的纠纷引出一个温暖的话题:谁来赡养正在随古老牧歌老去的一代人?谁又来以新的方式延续这歌声,让传统的草原生活和草原精神得以发展?白水台村的老牧民尤莱·叶森将他大哥的遗孤叶瑞克抚养成人,视如己出,却被叶瑞克以侵占草原使用权为由告到了乡司法所。年轻的包户干部,汉族姑娘"孟"为解决这场纠纷,倾听每一个人讲述自己的故事,由此引出这个家族关于一匹马的一段不平凡的往事……
邢越[2](2020)在《巴西坎皮纳斯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材适用性分析 ——以《当代中文》和《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汉语事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中国在多个国家都开设了孔子学院,吸引了众多外国学生报名学习。巴西坎皮纳斯大学孔子学院是巴西成立的第八个孔子学院,成立时间不到五年。因此,坎皮纳斯大学孔子学院在教学、教材方面都仍需要继续发展完善。为此,通过对坎皮纳斯大学孔子学院初级汉语阶段使用的《当代中文》葡语版和《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的研究分析,提出教材在使用期间存在的问题,并能够针对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教材使用提出一定建议,就具有相当的研究意义。针对这一现状,主要采取了适用性研究来补充这两种教材缺少的相关研究。论文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文选题缘起和价值、研究现状。主要整理了有关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原则、对外汉语教材适用性理论和对《当代中文》《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的相关研究,介绍相关的理论基础,如适用性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学习动机理论等。第二部分,对两本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主要从词汇、语法、课文、练习四个方面,对两种教材的词汇量、词汇安排,语法等级、语法释义,以及课文主题及内容、课文篇幅及编排,包括练习题量、练习题型等方面进行整理。第三部分,两种教材的适用性研究与分析,主要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进行适用性研究。内部评估为学生与教师对教材中的词汇、语法、课文、练习的看法评价。外部评估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需要的调查评估。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需要提高汉语听说能力。虽然学生与教师普遍对两种教材比较满意,但是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问题。第四部分,对两种教材的优化处理。首先,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和调查问卷结果提出教材编写建议;其次,综合实际情况为教师提供一些使用教材时的技巧和策略;最后,从巴西本土化实际出发,研究和探讨适合巴西本土的汉语教材。
常园园[3](2020)在《保加利亚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保加利亚两所孔子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保加利亚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目前开设的孔子学院共有索非亚孔子学院与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两所。多年来两所孔子学院致力于传播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为了调查保加利亚汉语教学的现状,得出有利于推进保加利亚汉语教学的方法和建议,本研究运用三种方法对保加利亚两所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汉语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五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首先,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保加利亚两所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到保加利亚两所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同时分析问卷中关于保加利亚汉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的问题。其次,对保加利亚的汉学家进行访谈以及对保加利亚两所孔子学院重要教学点的公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进行访谈。最后,通过课堂观察的方法对保加利亚的“Patriarch Evtimii”小学的课堂管理进行研究。本论文针对研究出的问题得出的结论包括通过汉语国际教师标准要求自己以及网络孔子学院中对于教师发展的课程进行学习提高保加利亚汉语教师的专业性的建议;同时加强教师培训中对于中国汉语教师保加利亚语言的培训;选择来保加利亚的留学生作为助教;增加两所孔子学院的教师评价反馈机制;针对保加利亚两所孔子学院汉语教材得出来的结论为在保加利亚现存的国别化教材基础之上修订新的国别化教材以及研发“保加利亚专门用途汉语”系列教材;对于教学内容部分提出重视“语音”教学内容和文化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以及适量增加“专业+汉语”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得出结合“语块教学”概念使用语法翻译法以及结合汉语软件使用任务型教学法;针对保加利亚两所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课堂管理策略,得出在授课之初重视孔子学院的任务交接,从上一任汉语教师那里寻求课堂环境情况以及学生情况,从而进行课堂管理;同时熟悉保加利亚语言的课堂指令;结合保加利亚本土教师建议实施课堂管理的策略以及结合班主任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等。
赵丽萍[4](2020)在《广播汉语教学节目制作研究 ——以《Hello Mandarin》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是促进民心相通,以语言为载体开展两国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增强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感;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为了实现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转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广汉语,2019年4月,菲律宾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英文缩写CIUP)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与菲律宾国家广播电台(PBS)联合创办的《Wow China》栏目中,开创了一个汉语教学节目——《Hello Mandarin》。通过调查菲律宾汉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菲律宾孔子学院的教学与管理现状,笔者发现,广播汉语教学在菲律宾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广播媒介推广汉语不仅能缓解师资短缺、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而且还以一种经济、便捷的方式满足受众的汉语学习需求。本文使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Hello Mandarin》这一广播汉语教学节目的特点和优势,并借助传播学和媒介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入分析了菲律宾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者和《Hello Mandarin》的节目受众。节目的特点有,受众的身份多元,在性别、国籍、年龄层次、文化程度、职业领域等方面均不相同;节目中的汉语和中华文化是异域传播,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相辅相成、融合渗透;节目的传播形式和内容具有趣味性和交际性;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以单向灌输式为主,受众的反馈是迟缓的、零散的。节目的优势包括,广播汉语教学是有声教学,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汉语听说能力;节目内容的时效性强,信息容量大;广播媒体的学习成本低廉且便于携带。文章主要从播放内容和技术支持两个方面,对《Hello Mandarin》进行全面剖析,节目的播放内容涉及汉语词汇教学、句子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节目的制作团队针对教学内容需要提供编写脚本、制作课件、录制教学音频等技术上的支持。基于广播汉语教学,提出授课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希望能够启发高校更新汉语教师的培养理念,为高校制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国外汉语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学习者的广泛性、传播媒介的多样性,要求高校不仅要针对不同的国别地区和教育层级制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而且还要针对不同的传播媒介,定向培养能够灵活使用各类媒介推广汉语的国际化人才。针对广播媒介自身的不足和第一季《Hello Mandarin》节目存在的问题,第二季节目在教学内容、传播形式等方面做出调整。《Hello Mandarin》汉语教学节目对未来汉语推广带来以下启示,在充分把握广播这一传播媒介的特点和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广播媒介时效性强和以声传情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创新节目形式,优化教学步骤,提高节目的质量;重视受众价值,调查分析预期受众的年龄、职业、学习动机、兴趣指向等,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快开发节目的配套教材,提高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中广播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广播与网络媒体资源的整合,以弥补广播单向传播、受众反馈迟缓的不足;增强广播与其他新媒介的优势互补,满足不同受众的收视习惯。汉语推广孔子学院与广播媒体合作的模式能有效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扩大汉语受众面。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华文化内在吸引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经济价值的不断升值,菲律宾也迎来了“中国热”和“汉语热”,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应整合各种有利资源,鼓励孔子学院利用广播、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宣传、推广汉语。
施辉[5](2019)在《佛得角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汉语学习者、师资、教材、课程等方面对佛得角的汉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佛得角汉语教学的发展动因,就其汉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策略讨论。主要结论有:一、孔子学院、高等院校、中学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各异:孔子学院学习者汉语学习动机呈现多样化特点,以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为主,大学汉语学习者以工具型动机和内部动机为主,中学汉语学习者以内部动机和融合型动机为主。二、汉语师资以中国国家汉办派遣的志愿者教师为主,在读研究生占比大。三、8个教学点汉语教材的选用较为随意,教材单一,缺少辅助教材。教材本土化的策略有:以汉语学习者和教师的需求为切入点,加强与佛得角高校教材编写者的合作,以规范的汉语教材为蓝本,开发适用性较高的汉语速成教材和教辅读物。四、孔子学院和各教学点课程单一,以汉语综合课和文化课为主,且后者多以文化活动进行,课程设置应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紧扣佛得角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开发特色课程,丰富课程设置;打造文化精品课程,加大中国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多途径筹集经费改善教学条件;建立完备的教学管理体制,提高各教学点的教学质量。从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以及佛得角的政策分析,其汉语教学的发展动因主要为:经贸合作的深入刺激了佛得角汉语学习的需求,人文交流互动扩大了中国语言文化在佛得角的影响力,佛得角国内政策朝着有利于汉语教学的方向推进。汉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应注重稳定生源,整合资源加强与当地媒体合作,开发广播汉语和电视汉语节目。
郭昱汝[6](2019)在《《快乐汉语》和《(?)》教材词汇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选择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出版的初级汉语教材《快乐汉语》,以及韩国出版社(?)books(东洋书籍)出版发行的教材《(?)》(《儿童汉语嘣嘣嘣》),这两种适用于韩国初级汉语学习者且具有广泛应用的对外汉语教材,并根据在韩国全罗南道务安郡梦滩小学、梦滩幼儿园、务安郡语言中心教学实践的经验,对以上两种教材进行词汇方面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对韩国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和韩国初级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提供帮助和参考,为学习者提升学习效率、为韩国初级汉语教学作出有益的贡献。首先,分析了两种教材的词汇总量、分册教材的词汇总量、单课教材的词汇总量;其次,对比了两种教材的词汇等级分布情况,从等级分布和超纲词汇方面出发,进行了横纵对比;复次,分析了两种教材词汇的重现率,对比分析得出重现率波动和分布情况;最后,以认知理论角度为依托,讨论了两种教材词汇的共有词,通过词类、词长、语素方面进行探索。对比之后发现,《快乐汉语》的单课词汇量偏低,但总量较多难度偏高;词汇等级基本呈均匀分布;课文部分中重现率和总词频都较低,而加入练习部分则重现率过高。而《(?)》(《儿童汉语嘣嘣嘣》)的词汇总量偏少;词汇等级分布变化不太稳定,没有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教材课文词汇重现率较低,加入练习模块后较为适中。论文分析了两种教材在词汇方面的共异性,总结了两种教材各自的优点,就其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分别在词汇量、词汇等级、词汇重现率以及其他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从而进一步地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教材的编写。
刘璐[7](2016)在《浅析新疆汉族群体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现状和问题》文中研究指明语言是沟通民族关系、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是增进民族间相互理解和认同的途径。语言差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间进行有效沟通必须逾越的鸿沟。目前新疆汉族群体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存在"语言利益化"认识导致学习热情不足、"大汉族主义"现象导致对少数民族语言作用轻视等问题,倡导民汉干部群众互学语言,特别是汉族群体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必须通过提高汉族群体对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视程度、通过招工、提干等社会政策引导学习需要、通过媒体导向使学习融入生活等方式方法,提高汉族群体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积极性、主动性。
周金钗[8](2016)在《泰国高中汉语教材词汇与PAT7.4词汇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泰国与中国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日益密切,目前,汉语专业在泰国教育中的地位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泰国的高中和大学中有学习汉语要求的学生也逐渐增多。从2009年起,根据泰国教育教育部的要求,泰国的高考制度进行了改革。泰国教育部把ENTRANCE考试改成了GAT&PAT考试。但是由于汉语教育在泰国的学校教育中起步较晚,泰国高中的汉语课程还没有自己专门的汉语教材,因此,每个学校使用的汉语教材基本上都是不同的,汉语教学内容也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GAT&PAT考试也没有规定的词汇范围,这给希望进入汉语专业学习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大部分参加PAT7.4考试的学生都是从高一开始学习汉语所以学生的汉语水平并没有那么高。为了研究目前泰国GAT&PAT考试与泰国高中汉语教材之间的差距,分析目前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与困难,本论文从外语学习的基础——词汇着手,将泰国高中主要使用的五套汉语教材《快乐汉语》、《体验汉语》、《跟我学汉语》、《汉语教程》和《初级汉语》的词汇与收集到的七套PAT7.4考试真题的词汇进行了对比研究,对泰国高中汉语教材词汇与PAT7.4词汇的数量与范围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分析了目前泰国高中汉语教材的词汇与PAT7.4词汇之间的差距,希望可以引起泰国教育部门的重视,尽快调整PAT7.4考试词汇范围或出台统一的教材标准,以便使更多渴望学习汉语的学生可以顺利进入大学学习。
徐敏[9](2014)在《电视的兴起:1980年之际中国内地电子媒介与日常生活》文中提出1980年之际中国内地电视的兴起,是电视从此前的有线广播体系中分离出来,逐步发展成一种主导性媒介的过程,也是当时政治经济体制、电子媒介技术体系、电视节目内容、民众日常生活等多重因素之间密切互动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内地民众在经济生活及媒介消费相对匮乏的条件下,通过群体性的电视观看行为,形成了一种对于特定电视节目内容的积极解读方式,让电视成为重构日常生活的重要物品与媒介,促成电视机及其他新型电子媒介产品的持续热销。本文认为,1980年之际民众重建日常生活的需求与努力,既是电视及其他新型电子媒介在内地得以兴起的主要原因,也是让电视逐步在当代文化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进而推动改革开放得以迅速展开的重要动力。
苏超[10](2014)在《“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项文化惠民项目,旨在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中华优秀文化资源传递到全国的每个角落,重点解决偏远地区广大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的问题,缩小城乡之间、人与人之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存在的“信息鸿沟”。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至今已跨越12年,然公众对于文化共享工程的认识却存在严重不足,此外,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过程是怎样的?效果如何?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症结有哪些?其如何才能持续发展下去?本研究通过海量的文献材料系统分析、网上资源统计分析、访谈等方法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研究以期解决上述问题,进而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广泛服务民众的目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1)采用深度阅读并按照关键词、主题进行归类的方法对国内外374篇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2)通过对文化共享工程241期工作简报、4000余条主要新闻材料、国家历年来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山东省十余个市县服务点和国家中心部分工作人员访谈资料的分析,对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过程进行梳理与分析;(3)采用统计、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国家数字文化网、31个省级分中心文化共享工程网站资源、中国国民休闲小康指数、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广播电视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的挖掘分析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效果;(4)以“心声·音频馆”与“上图讲座”两种资源的网上收听次数/观看次数为数据基础,分析公众对这两类资源的偏好程度;(5)在前面几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分析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6)对国外相似项目进行分析;(7)进行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8)构建文化共享工程评估指标体系。经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关于文化共享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8个方面,分别是立足国家层面与基层的整体性研究,立足省级视角、市县视角、农村视角的实践研究,针对技术、培训、绩效评估、资源建设、版权问题等的专题研究。(2)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依据“建设”与“应用”的比重分为初步探索、普遍发展、巩固提升三个阶段;文化共享工程相关利益群体主要由提供决策与保障群体、实施监管群体、合作参与群体、用户群体构成;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基层的方式主要通过两条支路完成。(3)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效果体现在三个层面,宏观层面表现为对消弭社会信息鸿沟的贡献,中观层面表现为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贡献,微观层面主要变现为对国家公共数字资源的充实与对国民生活质量提升的贡献。(4)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制度、资源建设、队伍建设等三个维度。(5)本研究针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结合相关理论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借鉴国外相似项目,对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做出如下战略设计:一是资源设计达到标准统一,二是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制度设计达到系统全面;三是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发展开发适应的技术平台,以及搭建多元的、人性的、环保的服务终端;四是通过多元的文化教育活动与多举措的文化共享工程宣传推广进行服务设计,实现“服务到人”的目标。(6)在文化共享工程顶层设计与已有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建设、利用、效果三个一级指标的文化共享工程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国内首次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有关见解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参考借鉴价值;第二,论文采用“四象限图”分析公众对文化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的偏好程度,对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二、跟我学用网络收音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跟我学用网络收音机(论文提纲范文)
(1)白水台(论文提纲范文)
一牛 |
二旧文件 |
三孟 |
四卡米拉 |
五叶瑞克 |
六威成·叶森 |
七红 |
(2)巴西坎皮纳斯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材适用性分析 ——以《当代中文》和《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起及价值 |
1.2 研究现状 |
1.2.1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理论研究 |
1.2.2 巴西汉语教材情况 |
1.2.3 教材适用性 |
1.2.4 《当代中文》和《汉语口语速成》专门研究 |
1.3 本文研究工作及理论基础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 巴西坎皮纳斯大学孔子学院简介及教材概况 |
2.1 巴西坎皮纳斯大学孔子学院概况 |
2.1.1 巴西坎皮纳斯大学孔子学院简介 |
2.1.2 巴西坎皮纳斯大学孔子学院汉语课程设置 |
2.2 教材概况 |
2.2.1 《当代中文》概况 |
2.2.2 《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概况 |
3 《当代中文》、《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编写分析 |
3.1 《当代中文》编写分析 |
3.1.1 词汇编写 |
3.1.2 语法编写 |
3.1.3 课文编写 |
3.1.4 练习编写 |
3.2 《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编写分析 |
3.2.1 词汇编写 |
3.2.2 语法编写 |
3.2.3 课文编写 |
3.2.4 练习编写 |
4 教材适用性分析 |
4.1 学生调查问卷及教师调查问卷设计 |
4.1.1 问卷调查对象 |
4.1.2 问卷调查题型 |
4.2 基本情况调查 |
4.2.1 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
4.2.2 教师基本情况调查 |
4.3 学生学习动机和需求调查 |
4.3.1 学习动机 |
4.3.2 学习需求 |
4.3.3 小结 |
4.4 教材使用情况调查 |
4.4.1 《当代中文》使用情况调查 |
4.4.2 《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使用情况调查 |
4.5 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
4.5.1 《当代中文》中存在的问题 |
4.5.2 《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中存在的问题 |
5 《当代中文》及《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使用优化建议 |
5.1 教材修订建议 |
5.1.1 《当代中文》修订建议 |
5.1.2 《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修订建议 |
5.2 教师使用教材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建议 |
5.2.1 《当代中文》使用建议 |
5.2.2 《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使用建议 |
5.3 关于编写巴西本土化汉语教材的建议 |
5.3.1 教材内容本土化 |
5.3.2 注重中巴语言间的对比 |
5.3.3 教材容量与巴西汉语教学情况相衔接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当代中文》及《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教材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 B 《当代中文》及《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教材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教师版)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保加利亚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保加利亚两所孔子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六、文献综述 |
(一)保加利亚汉语教学研究 |
(二)保加利亚汉语教材 |
(三)保加利亚汉语课堂管理 |
第一章 保加利亚汉语教学历史与发展 |
一、保加利亚汉语教学历史 |
二、保加利亚汉语教学的发展 |
(一)索非亚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发展 |
(二)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发展 |
第二章 “索非亚、大特”汉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一、“索非亚、大特”问卷调查分析 |
(一)“索非亚、大特”汉语教师基本情况 |
(二)“索非亚、大特”汉语学习者汉语学习的基本情况 |
(三)“索非亚、大特”汉语教学方法基本情况 |
(四)“索非亚、大特”汉语教学内容基本情况 |
(五)“索非亚、大特”汉语课堂管理基本情况 |
二、“Patriarch Evtimii”小学课堂管理的观察分析 |
三、访谈分析 |
(一)对汉学家的访谈 |
(二)对普罗夫迪夫大学公派教师的访谈 |
(三)对索非亚“18”中学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访谈 |
(四)个案访谈分析总结 |
第三章 “索非亚、大特”汉语教学反思 |
一、“索非亚、大特”汉语教师的反思 |
(一)教师的专业性不足 |
(二)本土汉语教师匮乏 |
(三)缺乏教师评价机制 |
二、“索非亚、大特”汉语教材的反思 |
(一)国别化教材缺失 |
(二)所用教材不够多元化 |
三、“索非亚、大特”汉语教学内容的反思 |
(一)汉语本体知识兼顾不周 |
(二)文化教学内容单一 |
(三)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
四、“索非亚、大特”汉语教学方法的反思 |
(一)过度依赖语法翻译法 |
(二)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 |
(三)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
五、“索非亚、大特”汉语教学课堂管理的反思 |
(一)语言不通影响课堂管理效果 |
(二)学生问题行为难以控制 |
(三)课堂管理规则模糊 |
第四章 “索非亚、大特”汉语教学建议 |
一、“索非亚、大特”汉语教师建议 |
(一)提高教师专业性 |
(二)加强对汉语教师保加利亚语言的培训 |
(三)选择来保加利亚的留学生作为助教 |
(四)增加“索非亚、大特”汉语教师的评价反馈机制 |
二、“索非亚、大特”汉语教材建议 |
(一)在国别化教材基础上修订新的教材 |
(二)研发“保加利亚专门用途汉语”系列教材 |
三、“索非亚、大特”汉语教学内容建议 |
(一)重视语音教学 |
(二)文化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
(三)适量增加“专业+汉语”教学内容 |
四、“索非亚、大特”汉语教学方法建议 |
(一)结合“语块”概念使用语法翻译法 |
(二)结合汉化APP使用任务型教学法 |
五、“索非亚、大特”汉语课堂管理建议 |
(一)授课之初重视孔子学院教学任务的交接 |
(二)结合本土教师建议实施课堂管理 |
(三)熟悉保加利亚语言的课堂指令 |
(四)班主任助教管理策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 保加利亚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3 调查问卷保语版 |
附录4 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4)广播汉语教学节目制作研究 ——以《Hello Mandarin》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广播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一)发展现状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一章 菲律宾汉语推广概述 |
1.1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时发展与现状 |
1.1.1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时发展 |
1.1.2 菲律宾汉语推广现状 |
1.1.3 菲律宾汉语广播教学的促成因素 |
1.2 菲律宾孔子学院概况 |
1.2.1 菲律宾孔子学院的概况 |
1.2.2 菲律宾公立孔子学院的发展方向 |
第二章 菲律宾广播电台汉语推广媒介功能的实现 |
2.1 菲律宾广播汉语节目传播的可行性 |
2.1.1 菲律宾汉语国际推广途径 |
2.1.2 汉语国际推广类型 |
2.1.3 菲律宾广播汉语节目传播的可行性 |
2.2 广播语言教育节目在汉语推广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
2.2.1 《Hello Mandarin》节目概况 |
2.2.2 广播汉语教学的特点 |
2.2.3 广播汉语教学的优势 |
2.3 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者与受众 |
2.3.1 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者类型与受众类型 |
2.3.2 《Hello Mandarin》受众群体的特点 |
2.3.3 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的“把关行为” |
第三章 第一季《Hello Mandarin》的教学实施 |
3.1 播放内容的设计 |
3.1.1 词汇教学设计 |
3.1.2 句子教学设计 |
3.1.3 话题及相关文化点的教学设计 |
3.2 制作广播节目的技术支持 |
3.3 主播素质要求 |
3.3.1 汉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
3.3.2 播音主持的基本素质 |
3.3.3 广播汉语授课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
第四章 《Hello Mandarin》教学节目的优化 |
4.1 广播汉语教学的不足 |
4.1.1 广播语言教学的不足 |
4.1.2 第一季《Hello Mandarin》节目的局限 |
4.2 广播汉语教学节目的改进措施 |
4.2.1 第二季《Hello Mandarin》节目改进措施 |
4.2.2 《Hello Mandarin》节目对当下广播汉语教学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5)佛得角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佛得角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
1.1.2 佛得角汉语教学的沿革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理论基础和调查设计 |
1.4.1 理论基础 |
1.4.2 调查设计 |
1.5 研究综述 |
1.5.1 关于非洲汉语教学现状的研究 |
1.5.2 关于佛得角汉语教学现状的研究 |
2 佛得角国情、教育体系和汉语教学机构 |
2.1 佛得角国情和教育体系 |
2.1.1 佛得角国情 |
2.1.2 佛得角教育体系 |
2.2 佛得角汉语教学的分类 |
2.3 佛得角的汉语教学机构 |
2.3.1 孔子学院 |
2.3.2 高等院校 |
2.3.3 基础教育机构 |
2.3.4 社会机构 |
3 佛得角的汉语学习者 |
3.1 孔院汉语学习者 |
3.2 大学汉语学习者 |
3.3 中学汉语学习者 |
3.4 各类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 |
3.4.1 孔院汉语学习者动机 |
3.4.2 大学汉语学习者动机 |
3.4.3 中学汉语学习者动机 |
4 佛得角的汉语师资 |
4.1 汉语教师基本信息 |
4.2 基于教师问卷的研究分析 |
4.3 佛得角汉语师资的培养 |
4.3.1 汉语师资存在的问题 |
4.3.2 汉语师资的培养 |
5 佛得角的汉语教材 |
5.1 汉语教材使用情况及分析 |
5.1.1 孔子学院汉语教材的使用 |
5.1.2 高等院校汉语教材的使用 |
5.1.3 中学汉语教材的使用 |
5.1.4 社会机构汉语教材的使用 |
5.2 汉语教材使用中的问题 |
5.3 汉语教材的适切性与本土化教材建设 |
5.3.1 汉语教材的适切性 |
5.3.2 本土化教材建设 |
6 佛得角的汉语课程设置 |
6.1 各类教学机构的课程设置 |
6.1.1 孔子学院的课程设置 |
6.1.2 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 |
6.1.3 基础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 |
6.1.4 社会机构的课程设置 |
6.2 课程设置与学习者需求 |
6.2.1 语言类课程 |
6.2.2 文化类课程 |
6.3 课程设置的特点与问题 |
6.3.1 课程设置的特点 |
6.3.2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
6.4 课程设置的改进 |
7 佛得角汉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
7.1 汉语教学的成就 |
7.1.1 主要数据表现 |
7.1.2 佛得角媒体对汉语学习的态度 |
7.2 汉语教学的发展动因 |
7.2.1 中佛经贸合作与汉语教学 |
7.2.2 中佛人文交流与汉语教学 |
7.2.3 佛得角的国内政策与汉语教学 |
7.3 汉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
7.3.1 汉语教学的特点 |
7.3.2 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
7.3.3 促进汉语教学发展的建议 |
8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快乐汉语》和《(?)》教材词汇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现状 |
1.2 研究意义及选题价值 |
1.2.1 研究意义 |
1.2.2 选题价值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立足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立足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1 两种教材词汇量对比分析 |
1.1 两种教材生词总量的统计对比分析 |
1.2 分册教材生词总量的统计对比分析 |
1.3 单课教材生词量的统计对比分析 |
2 两种教材词汇等级及超纲词对比分析 |
2.1 词汇等级分布统计说明 |
2.2 词汇等级对比分析 |
2.2.1 两种教材词汇的统计结果 |
2.2.2 两种教材词汇等级分布对比分析 |
2.2.3 两种教材词汇等级跨度对比分析 |
2.3 超纲词对比分析 |
3 两种教材词汇重现率对比分析 |
3.1 词汇重现率统计说明 |
3.2 词汇重现率对比分析 |
4 两种教材共有词对比分析 |
4.1 两种教材共有词词类对比分析 |
4.2 两种教材共有词词长对比分析 |
4.3 两种教材共有词语素对比分析 |
5 两种教材词汇对比分析结果及建议 |
5.1 两种教材词汇对比分析结果 |
5.1.1 两种教材词汇的异同点 |
5.1.2 两种教材词汇的优点和不足 |
5.2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5.2.1 在词汇量方面 |
5.2.2 在词汇等级方面 |
5.2.3 在词汇重现率方面 |
5.2.4 共有词方面 |
5.2.5 其他方面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快乐汉语》教材词汇总表 |
附录B 《(?)》教材词汇总表 |
附录C 《新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大纲》词汇等级标准 |
附录D 《快乐汉语》教材词汇等级表 |
附录E 《(?)》教材词汇等级表 |
发表论文的情况 |
(7)浅析新疆汉族群体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现状和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疆汉族群体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现状 |
1. 汉族干部。 |
2. 汉族居民。 |
3. 高校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
4. 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课程的学校中小学生。 |
二、新疆汉族群体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存在的问题 |
1.“语言利益化”认识导致学习热情不足。 |
2.“大汉族主义”现象导致对少数民族语言作用轻视。 |
3. 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导致社会语言环境变化。 |
三、新疆汉族群体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建议对策 |
1. 提高汉族群体对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视程度。 |
2. 通过招工、提干等社会政策引导学习需要。 |
3. 媒体导向使学习融入生活。 |
(8)泰国高中汉语教材词汇与PAT7.4词汇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现状 |
1.2.1 关于泰国PAT7.4 的研究 |
1.2.2 关于泰国汉语教材的研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泰国PAT7.4 真题词汇分析 |
2.1 泰国PAT7.4 考试简介 |
2.2 泰国汉语高考PAT7.4 词汇量统计 |
2.3 PAT7.4 真题词汇量对比 |
2.4 PAT7.4 真题中的专名和四字词语 |
2.4.1 PAT7.4 真题中的专名 |
2.4.2 PAT7.4 真题中的四字词语 |
第三章 泰国高中汉语教材词汇分析 |
3.1 泰国高中汉语教材简介 |
3.1.1《快乐汉语》 |
3.1.2《体验汉语》 |
3.1.3《跟我学汉语》 |
3.1.4《汉语教程》 |
3.1.5《初级汉语》 |
3.2 泰国高中汉语教材词汇分析 |
3.2.1《跟我学汉语》与《快乐汉语》词汇对比 |
3.2.2《汉语教程》与《体验汉语》词汇对比 |
3.2.3《初级汉语》与其它四套材料的词汇对比 |
第四章 PAT7.4 真题与五套汉语教材词汇对比 |
4.1 PAT7.4 真题与《快乐汉语》词汇量对比 |
4.1.1 第一套PAT7.4 真题与《快乐汉语》词汇量对比 |
4.1.2 第二套PAT7.4 真题与《快乐汉语》词汇量对比 |
4.1.3 第三套PAT7.4 真题与《快乐汉语》词汇量对比 |
4.1.4 第四套PAT7.4 真题与《快乐汉语》词汇量对比 |
4.1.5 第五套PAT7.4 真题与《快乐汉语》词汇量对比 |
4.1.6 第六套PAT7.4 真题与《快乐汉语》词汇量对比 |
4.1.7 第七套PAT7.4 真题与《快乐汉语》词汇量对比 |
4.1.8 小结 |
4.2 PAT7.4 真题与《汉语教程》的词汇量对比 |
4.2.1 PAT7.4 第一套真题与《汉语教程》的词汇量对比 |
4.2.2 PAT7.4 第二套真题与《汉语教程》的词汇量对比 |
4.2.3 PAT7.4 第三套真题与《汉语教程》的词汇量对比 |
4.2.4 PAT7.4 第四套真题与《汉语教程》的词汇量对比 |
4.2.5 PAT7.4 第五套真题与《汉语教程》的词汇量对比 |
4.2.6 PAT7.4 第六套真题与《汉语教程》的词汇量对比 |
4.2.7 PAT7.4 第七套真题与《汉语教程》的词汇量对比 |
4.2.8 小结 |
4.3 PAT7.4 真题与《跟我学汉语》词汇量对比 |
4.3.1 PAT7.4 第一套真题与《跟我学汉语》的词汇量对比 |
4.3.2 PAT7.4 第二套真题与《跟我学汉语》的词汇量对比 |
4.3.3 PAT7.4 第三套真题与《跟我学汉语》的词汇量对比 |
4.3.4 PAT7.4 第四套真题与《跟我学汉语》的词汇量对比 |
4.3.5 PAT7.4 第五套真题与《跟我学汉语》的词汇量对比 |
4.3.6 PAT7.4 第六套真题与《跟我学汉语》的词汇量对比 |
4.3.7 PAT7.4 第七套真题与《跟我学汉语》的词汇量对比 |
4.3.8 小结 |
4.4 PAT7.4 真题与《初级汉语》词汇量对比 |
4.4.1 PAT7.4 第一套真题与《初级汉语》的词汇量对比 |
4.4.2 PAT7.4 第二套真题与《初级汉语》的词汇量对比 |
4.4.3 PAT7.4 第三套真题与《初级汉语》的词汇量对比 |
4.4.4 PAT7.4 第四套真题与《初级汉语》的词汇量对比 |
4.4.5 PAT7.4 第五套真题与《初级汉语》的词汇量对比 |
4.4.6 PAT7.4 第六套真题与《初级汉语》的词汇量对比 |
4.4.7 PAT7.4 第七套真题与《初级汉语》的词汇量对比 |
4.4.8 小结 |
4.5 PAT7.4 真题与《体验汉语》词汇量对比 |
4.5.1 PAT7.4 第一套真题与《体验汉语》词汇量对比 |
4.5.2 PAT7.4 第二套真题与《体验汉语》词汇量对比 |
4.5.3 PAT7.4 第三套真题与《体验汉语》词汇量对比 |
4.5.4 PAT7.4 第四套真题与《体验汉语》词汇量对比 |
4.5.5 PAT7.4 第五套真题与《体验汉语》词汇量对比 |
4.5.6 PAT7.4 第六套真题与《体验汉语》词汇量对比 |
4.5.7 PAT7.4 第七套真题与《体验汉语》词汇量对比 |
4.5.8 小结 |
4.6 PAT7.4 七套真题与五套教材平均词汇量对比 |
第五章 对泰国高中汉语教材和泰国PAT7.4 的思考 |
5.1 泰国高中汉语教学目标 |
5.2 泰国汉语教材和泰国PAT7.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5.3 泰国高中学生在汉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电视的兴起:1980年之际中国内地电子媒介与日常生活(论文提纲范文)
一、有线广播、收音机与电视 |
二、作为消费品的电视机 |
三、群体性电视观看活动及其时间机制 |
四、电视与现实世界图景的重构 |
结论 |
(10)“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附图清单 |
附表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设定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主要概念界定 |
一、数字鸿沟 |
二、文化信息资源 |
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
四、可持续发展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
第一节 研究相关理论 |
一、知识沟理论 |
二、文化权利 |
三、文化传播 |
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五、公共物品理论 |
六、贫困文化理论 |
第二节 我国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回顾 |
一、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 |
二、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的评价分析 |
第三章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背景分析 |
第一节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背景 |
一、全球信息化给文化建设带来挑战 |
二、国家对文化建设日益重视 |
第二节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缘由 |
一、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
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
三、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需要 |
第四章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过程 |
第一节 初步探索阶段:十五时期 |
一、建立试点 |
二、启动应用 |
三、全国推广 |
四、初步探索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
第二节 普遍发展阶段:十一五时期 |
一、开展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工作 |
二、与相关项目合作共建 |
三、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 |
四、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 |
五、普遍发展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
第三节 巩固提升阶段:十二五时期 |
一、继续推进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
二、服务新思路:拓展与深化 |
三、统筹数字资源建设 |
四、打造技术支撑平台 |
五、巩固提升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
第四节 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过程的系统分析 |
一、建设流程 |
二、国家政策影响及作用 |
三、相关利益群体分析 |
四、资源构成分析 |
五、服务方式分析 |
第五章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效果与分析 |
第一节 宏观层面:消弭社会信息鸿沟 |
一、计算机设备增加助力“信息鸿沟”的消弭 |
二、计算机技能培训助力“信息鸿沟”的消弭 |
第二节 中观层面: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一、推动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 |
二、促进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层级建设 |
第三节 微观层面:充实文化资源,提升国民生活质量 |
一、充实国家公共数字文化资源 |
二、助力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
第四节 公众对文化共享工程数字文化资源的偏好分析 |
一、以“心声·音频馆”为例 |
二、以“上图讲座”为例 |
第六章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 |
第一节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
一、从文献梳理中发现问题 |
二、从建设过程与效果中分析问题 |
三、从访谈资料中挖掘问题 |
四、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二节 国外相似项目介绍及分析 |
一、美国:“美国记忆”(American Memory) |
二、韩国:“信息网络村”(Information Network Village,INVIL) |
三、南非:“数字之门”(Digital Doorway) |
四、印度:“墙上之窗——学习站”(HiWEL-Learning Stations) |
五、日本:“无处不在网络计划”(U-Japan) |
六、英国:“文化在线”(Culture on Line) |
第三节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 |
一、设计导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
二、设计主题:突出“标准、规范、反馈、社会化” |
三、资源设计:标准统一 |
四、制度设计:系统全面 |
五、技术设计:拓展利用 |
六、服务设计:进村入户到人 |
第四节 文化共享工程未来发展实践指导 |
一、指导原则:依据顶层设计与相关建设规划 |
二、以技术支撑平台为基础,构建层级分布式互联网网站群 |
三、以“服务年”为契机,实现数字文化活动的品牌化建设 |
四、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为重点,完善资源基础库 |
五、以人才建设为中心,推动全民信息素养教育与工作队伍培训 |
第五节 构建文化共享工程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附录A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问题汇总——96篇研究文献梳理 |
附录B 国家数字文化网——专题资源库 |
附录C 心声·音频馆资源 |
附录D 上海图书馆讲座回顾(2002年-2013年)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跟我学用网络收音机(论文参考文献)
- [1]白水台[J].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 民族文学, 2021(06)
- [2]巴西坎皮纳斯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材适用性分析 ——以《当代中文》和《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为例[D]. 邢越.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3]保加利亚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保加利亚两所孔子学院为例[D]. 常园园.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0(07)
- [4]广播汉语教学节目制作研究 ——以《Hello Mandarin》为例[D]. 赵丽萍. 兰州大学, 2020(10)
- [5]佛得角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D]. 施辉. 暨南大学, 2019(02)
- [6]《快乐汉语》和《(?)》教材词汇对比研究[D]. 郭昱汝.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7]浅析新疆汉族群体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现状和问题[J]. 刘璐. 实事求是, 2016(05)
- [8]泰国高中汉语教材词汇与PAT7.4词汇对比分析[D]. 周金钗. 天津大学, 2016(07)
- [9]电视的兴起:1980年之际中国内地电子媒介与日常生活[J]. 徐敏. 文艺研究, 2014(12)
- [10]“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D]. 苏超. 南开大学,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