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放射影像学异常颈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潘红霞,丁明甫,黄亚琴,魏全,何成奇[1](2021)在《外伤后影像学阴性截瘫的诊治与康复一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病例介绍患者,女,17岁,学生,因"外伤后腰背部疼痛、双下肢无力、感觉障碍5 d"于2019年4月13日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患者于入院前5 d坐凳子上被人从后方抱起,不慎跌落,具体着地位置不能描述;随即出现胸背部剧烈疼痛,腰部不能直立,不能准确回忆当时是否存在感觉障碍;跌落后3 h内逐步出现双下肢无力、胸腹部及以远感觉消失,无意识障碍、恶心、
任晓旭[2](2021)在《儿童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诊疗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SCIWORA)儿童较成人多见, 与儿童脊柱、脊髓解剖、生理特征有关。原因就是儿童脊柱顺应性较脊髓高, 外伤下, 可容纳性脊柱弹性变化超过脊髓的弹性极限, 表现为脊髓牵张性损伤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症状范围广泛、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RI是诊断疑似病例的关键。治疗方案与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及特征有关, 完全性脊髓损伤急性期需进行必要的呼吸、循环、营养评估与支持治疗, 目前不推荐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谭莎丽[3](2021)在《舞蹈练习导致儿童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脊髓损伤是一种无法完全治愈的致残性疾病,其致伤因素多样,舞蹈练习亦可导致脊髓损伤。近年来,舞蹈练习过程中的脊髓损伤越发多见。本研究通过对本院近10年舞蹈练习导致脊髓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提高对其的认识,从而加强舞蹈练习过程中的预防措施,减少发病率。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因舞蹈练习导致脊髓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致伤动作、临床表现、损伤的神经学水平、辅助检查、治疗、预后、并发症等。所有患儿伤后均完善脊柱X线/CT及脊髓MRI检查。脊髓损伤程度使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残损分级方法。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7例病例,男童2例,女童35例,男女比例1:17.5,年龄2.33-10.75岁,平均年龄(6.77±1.51)岁,其中1例CT提示枢椎齿状突骨折及寰枢椎半脱位,其余36例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最常见的致伤动作是腰部后伸(24/37例),其次为腰部扭转(5/37例)、跳舞时跌倒(4/37例)、腰部前屈(1/37例),3例起病前有舞蹈练习,但具体致伤动作不详。起病时31例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26例有肢体或腰背部疼痛,部分表现为肢体感觉障碍(11/37例)、麻木(3/37例)、发热(3/37例)及呕吐(5/37例),30例患儿伤后有大便障碍,29例有小便障碍。所有患儿完善脊柱X线/CT及脊髓MRI,24例提示脊髓信号异常,3例MRI未见异常,9例提示隐性脊柱裂。伤后3天对患儿进行ASIA残损分级,其中AIS A级15例,B级5例,C级11例,D级6例。所有患儿治疗6-36月,平均(15.5±8.6)月,ASIA分级平均提高1.00级,其中AIS A级患儿平均提高0.07级,B级提高2.40级,C级提高1.82级,D级提高0.67级。随访期间患儿并发神经源性膀胱(26/37例)、神经源性直肠功能障碍(14/37例)、骨量降低(13/37例)、尿路感染(17/37例),脊柱侧弯(4/37例)、髋关节发育异常(1/37例),8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烫伤。结论:舞蹈练习虽然为低能量创伤,亦可导致儿童严重脊髓损伤,本研究中截瘫的发生率为37.9%,治疗效果不佳。合并先天结构异常(隐性脊柱裂、脊髓栓系等)的儿童发生脊髓损伤的风险可能更高。在进行损伤风险较高的专业舞蹈动作如脊柱后伸(下腰)时,建议充分热身,且在专业人员陪同下进行,预防脊髓过快或过度后伸导致脊髓损伤。
段涛,丁长青,潘荣雷,谢波,孙迎迎[4](2021)在《MRI在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8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被确诊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病程中均有颈椎X线、CT及MRI资料,按照年龄分为青壮年组及中老年组,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性数据。结果所有患者均于外伤后出现颈髓损伤的临床表征,X线及CT无骨折及脱位、CT未见明确颈髓髓内异常密度灶,MRI 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图像可见颈段脊髓肿胀、水肿或挫伤;好发部位以C3~C4多见,多伴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黄韧带或后纵韧带肥厚等所致的颈段椎管狭窄症;青壮年组、中老年组在致伤原因中高能量损伤占比分别为78.6%、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46,P<0.00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77,P<0.001)及椎管狭窄程度分别为(7.32±1.69)、(5.92±1.5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6,P=0.005);出院前患者ASIA脊髓损伤水平评分中感觉功能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112.63±4.72)分、(64.35±5.33)分较入院时(105.07±6.91)分、(57.08±3.41)分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8、8.900,P<0.001)。结论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结合病史、临床及MRI检查,对该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穆春宇[5](2021)在《快速康复外科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快速康复理念(ERAS)应用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09月期间因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术的住院患者58例,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不同,将58位患者分成ERAS组及对照组,ERAS组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处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脊柱损伤分级(ASIA)、术后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患者JOA评分、门轴愈合率、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两组患者住院费用。结果:本文共完整随访了ERAS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28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5.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手术时间、术前JOA评分、脊柱损伤分级(ASIA)得分、门轴愈合率、手术时间、术后第7天VAS评分及术后第6个月JOA评分及改善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1、2、3天VAS评分、术后1、3月JOA评分及改善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快速患者恢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且并未提高住院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风险。
宋彦澄[6](2020)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恢复的功能性MRI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应用脊髓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价围手术期高压氧治疗后脊髓型颈椎病(CSM)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并探讨其机制。2.观察分析CSM患者手术前后中央前回(Pr CG)、中央后回(Po CG)的任务态功能磁共振(f MRI)的激活变化趋势,并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分析大脑皮层f MRI、脊髓DTI参数与CSM脊髓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并探讨上述参数的手术预后评估价值。方法:1.选取2017年06月~2019年03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骨外科接受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的80例CSM患者,将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压氧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同等程度的康复训练;高压氧组另外给予术前7天,术后20天的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脊髓常规MRI及DTI扫描,同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系统在上述两个时间点评估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术前根据JOA评分将CSM患者分为脊髓功能轻度损伤(JOA评分13~16分)、中度损伤(9~12分)及重度损伤(≤8分),分析随着脊髓损伤程度加重,DTI参数的变化趋势。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高压氧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随访时组内差异。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比较术前、术后DTI参数与术前、术后JOA评分间的相关性。两样本t检验比较术后高压氧组与对照组JOA评分、脊髓FA、ADC的差别。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选取2018年01月~2018年12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骨外科接受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的87例CSM患者,将其纳入CSM组,分别于术前1周内、术后6个月随访时行右手对指运动组块设计的任务态颅脑f MRI及颈髓DTI扫描。另选取38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亦行上述任务态颅脑f MRI及颈髓DTI扫描。术前1天、术后6个月记录CSM患者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比较皮层f MRI参数、脊髓DTI参数与术前JOA评分、术后JOA评分改善率的相关性。绘制上述参数预测手术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预测界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SM手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随着脊髓损伤程度加重,其FA逐渐降低,ADC逐渐升高。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JOA评分及FA均较术前显着提高,ADC均较术前显着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80例CSM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均与相应脊髓FA值(术前FA与JOA:r=0.775,P<0.001;术后FA与JOA:r=0.751,P<0.001)、ADC值(术前ADC与JOA:r=-0.721,P<0.001;术后ADC与JOA:r=-0.706,P<0.001)显着相关。术后高压氧组JOA评分(11.30±1.93 vs 9.61±1.79,t=3.599,P=0.001)及FA(0.726±0.087 vs 0.636±0.093,t=4.452,P<0.001)显着高于对照组;高压氧组ADC[(1.148±0.079)×10-3 mm2/s]显着低于对照组[(1.223±0.087)×10-3mm2/s](t=4.041,P<0.001)。2.术前CSM组左侧Pr CG的激活体积(VOA)显着高于对照组(t=4.260,P<0.001);左侧Po CG的VOA低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脊髓受压节段FA显着低于对照组(t=4.785,P<0.001)。术后6个月CSM患者左侧VOA-Pr CG较术前显着降低(t=3.124,P=0.002);左侧VOA-Po CG较术前升高,无统计学差异;脊髓FA较术前显着升高(t=3.683,P<0.001)。相关性分析术前左侧VOA比值(Pr CG/Po CG)、VOA-Pr CG、VOA-Po CG以及脊髓FA与术前JOA评分、术后JOA评分改善率间均显着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VOA比值(AUC=0.805)和FA(AUC=0.740)预测CSM术后恢复不良的效能均高于常规MRI参数脊髓横截面积(AUC=0.707)。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VOA比值与FA是预测CSM术后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FA及ADC能够显示CSM脊髓微观结构的病理变化,反映脊髓的损伤程度,评价脊髓减压术及围手术期高压氧治疗对脊髓代偿及修复的效果。CSM术后脊髓功能存在代偿与修复,围手术期行高压氧治疗能进一步改善CSM患者的术后脊髓神经功能。2.颅脑f MRI及脊髓DTI较常规MRI能更好地预测CSM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VOA比值法综合反映了CSM的Pr CG过度代偿与Po CG传导受阻后部分激活缺失的双重相关因素,较FA具有更高的手术预后评估效能。
常晓盼,刘永,陈浩,翟明玉[7](2020)在《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手术策略治疗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即无放射学异常的颈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abnormality, CSCIWORA)的疗效。方法对郑州市骨科医院2013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69例成年CSCIWORA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病人术前、术后6个月的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脊髓损伤分级,比较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联合入路手术病人的ASIA分级,以及伤后7 d内手术与7 d后手术病人的ASIA分级情况。结果 69例病人中,24例行颈椎前路手术,32例行后路手术,13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术中出现脑脊液漏2例,行腰大池引流后均无感染。伤后7 d内完成手术的有51例,超过7 d完成的有18例。颈椎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病人之间的手术前后ASI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伤后7 d内手术与7 d后手术病人术后6个月的ASI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0,P=0.014)。结论结合影像资料,制定个体化手术入路,把握手术时机(7 d内)解除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性可使颈髓损伤修复获益更多。
朱旻宇[8](2018)在《双能能谱CT颈椎脊髓前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双能能谱CT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脊髓前动脉血流改变情况及其改善率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之间的关系,并评价能谱CT脊髓前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间在我院行颈前路单间隙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术前1天和术后5天分别行能谱CT检查,重建其脊髓前动脉并评估碘含量改善情况;同时在术前1天及术后5天、1月、6月及1年时对患者进行JOA评分,并计算各随访点的JOA评分改善率。根据MRI影像是否存在压迫节段脊髓变性,将50例患者进一步分为脊髓变性组和非变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术前术后的脊髓前动脉碘含量情况及JOA评分改善情况。同时,征集30名无查体及影像学异常的患者做为对照组。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在C3/4、C4/5、C5/6节段平均脊髓前动脉碘含量分别为14.28±1.89、14.82±1.83、15.50±2.41;手术组术前3个节段平均脊髓前动脉碘含量分别10.26±2.37、12.14±1.63、14.06±2.44,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节段平均脊髓前动脉碘含量分别为13.78±2.77、14.16±1.90、15.14±2.62,较术前均有显着改善(P<0.05),术后平均脊髓前动脉碘含量改善率为21.0±15.3%。术前1天平均JOA评分为13.65,术后4个随访点较术前均有显着改善(P<0.05),平均JOA改善率分别为11.3±9.4%、27.2±17.5%、38.8±17.9%、44.3±18.2%;术后1月、6月、1年的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脊髓前动脉碘含量改善率呈线性正相关(P<0.05)。变性组和非变性组术后脊髓前动脉碘含量较术前均有显着改善(P<0.05),平均改善率分别为20.3±13.1%、23.1±17.4%,变性组术前、术后脊髓前动脉碘含量、术后脊髓前动脉碘含量改善率均显着低于非变性组(P<0.05);变性组和非变性组术后平均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显着改善(P<0.05),变性组术前平均JOA评分、术后各随访点平均JOA评分均显着低于非变性组(P<0.05),术后4个随访点的平均JOA评分改善率变性组低于非变性组,但仅在术后6月时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随访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性组与非变性组的ASA碘含量改善率同JOA改善率之间在术后1月、6月、1年随访时均存在线性正相关(P<0.05)。结论:双能能谱CT脊髓前动脉造影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安全可行,成像满意,并可定量测定脊髓前动脉碘含量,间接评价血流情况;术后早期的脊髓前动脉碘含量改善程度与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该方法或可作为预测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虽目前尚未应用于临床,但良好的成像效果及可定量评估微小血管血流量的能力尚无其他方法可替代,今后可更多的应用于脊柱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目的:通过双能能谱CT对颈髓损伤患者的脊髓前动脉进行造影,探讨该技术在颈髓损伤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价值,并评价脊髓前动脉血流量改变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在我院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30例颈髓损伤患者,在术前1天和术后5天分别行能谱CT检查,重建其脊髓前动脉并评估碘含量改善情况;同时在术前1天及术后5天、1月、6月及1年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JOA评分及ASIA神经功能分级,并计算各随访点的JOA评分改善率。同时,征集30名无查体及影像学异常的患者做为对照组。对所得数据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平均椎动脉碘含量为160.91±9.12,脊髓前动脉碘含量为14.51±1.65。手术组术前椎动脉碘含量为161.84±11.98,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为161.77±11.54,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均ASA碘含量为12.02±3.14,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为14.32±3.09,较术前有显着改善(P<0.05),平均ASA碘含量改善率为21.0±12.4%。术前1天颈椎JOA评分为7.73±0.92,术后5天、1月、6月和12月的JOA评分分别改善至7.98±0.90、9.93±1.04、12.47±1.78和12.75±1.95,改善率分别为2.71±3.04%、23.34±3.10%、50.01±21.08%和53.02±23.11%。术后碘含量改善率与术后1月、6月、12月JOA评分改善程度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结论:双能能谱CT脊髓前动脉造影应用于颈部脊髓损伤患者安全、可行,成像满意,可定量评价脊髓前动脉血流量的改善程度;脊髓前动脉血流改善程度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术后早期的脊髓前动脉血流改善程度或可作为预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程道林,韩爽,毕郑刚[9](2018)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也称之为无放射影像学异常颈髓损伤,作为一种常见而又特殊的脊髓损伤,放射影像学检查表现轻微而症状重,若对此疾病认识不足,仅凭放射影像手段给予不恰当的诊治就会造成不良后果。目前对损伤机制以及治疗一直存在争议。了解其损伤机制,结合影像学检查,运用良好的分型系统,早期积极给予有效的手术干预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现就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损伤机制、影像学特点、损伤分型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分别综述如下。
代月杰,韩春雨[10](2018)在《MRI在儿童无放射学影像异常颈髓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究MRI在儿童无放射学影像异常颈髓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为急性颈椎损伤的幼儿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MRI在儿童无放射学影像异常颈椎损伤当中的诊断作用。结果根据年龄情况,我们将这100例参与试验调查的患儿分为两组各50例,一组为学龄前组,一组为学龄组,最终显示出的数据可以看出MRI检查的确能够具有较高的诊断效率,但仍然有极个别患者无法进行确诊。结论 MRI的确对儿童无放射学影像异常的颈椎损伤具有诊断作用,有利于提高治疗的疗效,加快治疗的进程。但其仍然不能作为最终的诊断结论。进行MRI检测之后,未发现异常的患儿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才能够最终确诊。
二、无放射影像学异常颈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放射影像学异常颈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3)舞蹈练习导致儿童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致伤动作 |
2.3 临床表现 |
2.4 辅助检查 |
2.5 损伤节段 |
2.6 治疗 |
2.7 预后 |
2.8 并发症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儿童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临床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4)MRI在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影像学特征 |
2.2 致伤原因 |
2.3 椎管狭窄 |
2.4 并发症 |
2.5 治疗前后脊髓感觉及运动功能ASIA评分 |
3 讨论 |
(5)快速康复外科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诊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恢复的功能性MRI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围手术期高压氧治疗促进CSM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DTI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分组情况 |
1.1.3 手术方法、高压氧及术后康复治疗方法 |
1.1.4 DTI数据采集 |
1.1.5 疗效观察分析 |
1.1.6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不同脊髓损伤程度之间脊髓DTI参数比较 |
1.2.2 脊髓DTI参数与JOA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 |
1.2.3 高压氧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
1.2.4 手术前、后高压氧组与对照组JOA评分及DTI参数的比较 |
1.3 讨论 |
1.3.1 CSM发病的解剖学因素及病理生理学改变 |
1.3.2 CSM手术方案的选择及脊髓功能的损伤程度的临床评分标准 |
1.3.3 常规MRI检查CSM的局限性 |
1.3.4 DTI参数在CSM脊髓功能异常评价中的优势 |
1.3.5DTI 参数与 CSM 脊髓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
1.3.6 高压氧治疗脊髓疾病的临床研究 |
1.3.7 高压氧治疗后 CSM 患者的 DTI 参数变化趋势及分析 |
1.4 小结 |
二、颅脑任务态f MRI及脊髓DTI评价CSM术后功能恢复预测价值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治疗方法 |
2.1.3 影像学检查方法 |
2.1.4 影像学量化参数测量方法 |
2.1.5 临床效果评定及随访指标 |
2.1.6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CSM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后任务态f MRI和 DTI参数分析 |
2.2.2 任务态f MRI和 DTI参数与JO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2.2.3 CSM恢复良好与恢复不良组间临床及影像学指标的比较分析 |
2.2.4 ROC曲线分析不同MRI指标的预测效能及预测界值 |
2.2.5 多因素Logistic分析CSM术后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2.3 讨论 |
2.3.1 CSM的病因学分析 |
2.3.2 CSM的常规影像学评价 |
2.3.3 任务态f MRI对 CSM疾病严重程度及手术预后的评估价值 |
2.3.4 DTI对 CSM疾病严重程度及手术预后的评估价值 |
2.3.5 CSM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
2.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脊髓型颈椎病的功能性MRI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纳入与排除标准 |
二、一般资料 |
三、影像表现 |
四、手术治疗 |
五、疗效评价 |
六、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一、不同入路病人手术前后的ASIA分级 |
二、不同时机手术病人的ASIA分级情况 |
讨论 |
一、影像学特点 |
二、损伤机制 |
三、手术策略 |
(一)手术入路的个体化设计 |
(二)手术时机的选择 |
(8)双能能谱CT颈椎脊髓前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假说 |
1.3 研究目的 |
2.材料与方法 |
2.1 病例选择及分组 |
2.2 DECT造影 |
2.3 观察指标与方法 |
2.4 手术方法 |
2.5 统计方法 |
3.结果 |
3.1 对照组 |
3.2 手术组 |
4.讨论 |
4.1 脊髓型颈椎病及脊髓前动脉的研究概况及其局限性 |
4.2 传统动脉造影方法及其局限性 |
4.3 双能能谱CT造影的优势及其临床应用情况 |
4.4 本研究概况 |
4.5 双能能谱CT的局限性 |
4.6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研究计划 |
4.7 结论 |
第二部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病例资料 |
2.2 DECT造影 |
2.3 观察指标与方法 |
2.4 手术方法 |
2.5 统计方法 |
3.结果 |
3.1 对照组 |
3.2 手术组 |
4.讨论 |
4.1 传统脊髓血管的研究方法及其局限性 |
4.2 双能能谱CT造影的优势及临床应用 |
4.3 本研究概况 |
4.4 双能能谱CT的局限性及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4.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
1.前言 |
2.脊髓型颈椎病 |
2.1 临床特点 |
2.2 临床评估方法 |
2.3 流行病学研究 |
2.4 病理生理学研究 |
2.5 自然病史 |
2.6 影像学检查 |
3.双能能谱CT |
3.1 基本原理 |
3.2 辐射剂量的控制 |
3.3 DECT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日本骨科协会颈椎功能评分标准(JOA评分) |
附录2 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 |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10)MRI在儿童无放射学影像异常颈髓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无放射影像学异常颈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外伤后影像学阴性截瘫的诊治与康复一例[J]. 潘红霞,丁明甫,黄亚琴,魏全,何成奇. 华西医学, 2021(11)
- [2]儿童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诊疗进展[J]. 任晓旭.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1(10)
- [3]舞蹈练习导致儿童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D]. 谭莎丽.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MRI在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J]. 段涛,丁长青,潘荣雷,谢波,孙迎迎. 世界复合医学, 2021(04)
- [5]快速康复外科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D]. 穆春宇.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恢复的功能性MRI评估[D]. 宋彦澄.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分析[J]. 常晓盼,刘永,陈浩,翟明玉. 骨科, 2020(02)
- [8]双能能谱CT颈椎脊髓前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D]. 朱旻宇.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1)
- [9]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疗研究进展[J]. 程道林,韩爽,毕郑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8(02)
- [10]MRI在儿童无放射学影像异常颈髓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 代月杰,韩春雨.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