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6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

2000年12月6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

一、2000年12月6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论文文献综述)

汤芬芬[1](2020)在《从“谷贱伤农”到“水果自由” ——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国际农产品的进入以及中间商的恶意炒作等使得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十分剧烈,例如“蒜你狠”、“豆你玩”、“向前葱”等,水果市场也无一幸免,出现了“苹什么”、“蕉人愁”等,这对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生活福利都十分不利。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不但对生产者至关重要,对消费者的利益、农产品市场的稳定以及国家经济的平稳都非常重要。因此本文一方面利用价格控制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供求均衡理论来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作为本论文的切入点,另一方面通过大量文献的阅读和实地考察等得出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造成的负面影响。对生产者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农民收入、使农民生产决策失误、加剧农民恶性的竞争;对消费者造成的负面影响:改变消费者的需求量、改变消费者消费习惯、使消费者消费预期发生错误;对其他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造成农产品市场的混乱、带来实体经济的通货膨胀、使中间商利益发生波动。面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异常的状况下,并结合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本文提出两种解决手段,一种是市场调节,一种是政府调节。但考虑到效率问题,首先采取的是市场调节。所以本文引入KIFA(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和拼多多电商平台的案例来进行分析。经研究得出:当生产者面临“谷贱伤农”时,KIFA通过荷兰式拍卖来设置保留价格即价格下限,以此来保护生产者的利益;当消费者呼吁“水果自由”时,拼多多电商平台采用C2B拼团模式来应对即设置价格上限,以此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KIFA和拼多多电商平台的成功经验对平抑国内农产品价格问题提供了直接的参考意见。针对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特征、影响和原因,并借鉴KIFA和拼多多电商平台的经验,主要提出五项措施来平抑农产品价格。分别是建立“期货+保险”、优化商贸流通、引入荷兰式拍卖、借鉴C2B拼团模式和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应对价格波动的负面影响。总之,对于价格过低的农产品,设置价格下限;对于价格过高的农产品,设置价格上限。通过市场和政府相互的合作来平抑农产品价格波动。

赵泽阳[2](2019)在《我国辣椒价格波动分析研究》文中提出辣椒产业是我国最大的蔬菜产业,明朝万历年间辣椒首次传入我国,而后开始种植,迄今为止我国种植、食用辣椒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18年我国辣椒总产值超700亿元,约占世界蔬菜产值的17%;辣椒种植面积逾1300千公顷,约占世界辣椒总种植面积的35%;辣椒总产量1800万吨,约占世界辣椒总产量的45%。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辣椒产业作为我国农业的支柱性产业,将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迎来更广阔的的市场前景。但是相关历史资料显示辣椒价格不稳定,市场波动幅度较大,“辣翻天”、“辣你贱”等现象频繁发生,频繁的价格波动不仅严重损害辣椒产业也从业者的利益,还不利于辣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分析我国辣椒价格波动特征,探究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及价格波动周期,对提升我国辣椒市场价格稳定性及促进我国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通过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农产品信息网、农价云等价格官方网站发布的辣椒价格数据,详细梳理了我国辣椒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及我国辣椒主产区等情况,系统分析了全国辣椒大型交易市场情况及价格波动特征并运用Eviews 8.0计量分析软件,采取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分析法,分析了全国辣椒价格波动原因及其辣椒价格变化规律,总结了影响辣椒价格的因素,除此之外还通过平滑指数法和ARMA模型对未来两年我国辣椒价格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辣椒价格在成本投入、自然灾害及辣椒自然生长周期的影响下,辣椒在种植、收获、销售的过程中价格波动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另外,市场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也是导致我国辣椒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辣椒产业仍面临科技含量较低,辣椒市场信息化程度低、辣椒产业加工程度处于产业初级阶段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健全辣椒市场信息服务机制、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管理并制定相关政策扶持辣椒产业发展、辣椒加工企业延伸辣椒产业链推动辣椒产业三产融合、形成辣椒品牌形成原产地命名机制、积极参与国际辣椒市场竞争,以期为促进我国辣椒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胡炜童[3](2019)在《中国苹果价格波动研究》文中提出农村改革以来,苹果作为典型的高价值农产品(HVP),由于具有显着的支撑农民收入增长效应,在政府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激励和技术进步支撑背景下,苹果优生区、适生区相当比例的农户调整其生产结构,转向生产和经营苹果。但随着中国苹果市场供给从短缺向供需平衡过渡,加之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质量结构失衡,苹果市场出现“买难”和“卖难”问题,苹果价格频繁波动,且波动幅度变化较大,严重影响苹果生产者预期和消费者预期,同时影响苹果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因此,苹果价格波动及其变化趋势成为苹果产业界、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文献综述与评价基础上,采用以规范分析为主的方法,归纳苹果价格波动的特征和分析苹果价格波动的机制、规律,揭示影响苹果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模型及相关函数模型方法和政府公开披露数据、网络数据,分别对影响苹果价格波动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冲击进行实证研究;以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成果为依据,研究提出有效调控苹果价格波动的路径与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构建苹果价格波动影响理论构型。在文献综述与评价基础上,论文第二章构建苹果产业系统内外因素对苹果价格波动影响的理论模型,分析苹果价格波动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影响因素;从苹果供给侧因素、需求侧因素以及期货价格波动、货币政策变动方面,分析苹果价格波动的机理、清晰识别影响苹果价格波动的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2.测度苹果价格波动趋势与特征。论文第三章对苹果市场价格波动规律进行总结,并测度苹果价格波动特征。采用HP滤波法和季节指数法,分析苹果生产者价格、苹果集贸市场价格波动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特征。采用网络爬虫法,采集全国苹果集贸市场批发价格,按照省级行政区尺度(即省、市、自治区),测算苹果集贸市场批发价格均值、方差和离散系数;借助热力图方法,研究苹果价格波动的空间特征;测度不同品种苹果的价格相关系数,考察和分析不同品种苹果价格波动之间的相关性。采用Copula函数方法,测度苹果价格与替代品价格波动之间的非线性相关结构。3.苹果消费者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论文第四章对我国苹果消费者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验证消费者价格是否具有空间溢出性。按照局部均衡思路与逻辑,推导出苹果消费者价格的影响因素模型;采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苹果消费者价格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讨论主要价格影响因素对苹果价格波动的贡献。4.苹果生产者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论文第五章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我国苹果生产者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重点考察我国苹果生产技术效率对苹果生产者价格的具体影响。具体分析步骤为:一是采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并分析主产省苹果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差异;二是构建苹果生产者价格影响模型,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刻画生产技术效率及要素价格波动对苹果生产者价格波动的具体影响,其中重点考察生产技术效率波动对生产价格波动的具体影响。5.国内苹果市场价格波动纵向传递路径研究。论文第六章主要研究苹果价格波动规律及其产业内纵向传导路径。采用不变条件相关多元GARCH(CCC-MVGARCH)模型和动态条件相关多元GARCH(DCC-MVGARCH)模型,刻画苹果市场价格波动的产业内纵向传递过程。6.鲜苹果期货、货币发行量M2增量对苹果价格波动影响的实证分析。论文第七章研究鲜苹果期货价格变化对苹果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并在第四章和第五章实证基础上,进一步测度代表性外生变量变化(货币发行量M2增量)对苹果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因果关系检验,分别测度货币发行量M2增量、鲜苹果期货价格与苹果价格波动间的协整关系;采用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研究苹果价格波动的机制。论文主要研究结论为:1.中国苹果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主要的苹果品种价格波动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苹果与香蕉价格波动尾部相关性具有不对称性。苹果价格波动的时间特征表现为:苹果价格波动长期趋势呈缓慢下降趋势,其中苹果生产者价格下降趋势比苹果集贸市场价格下降趋势明显;苹果集贸市场价格波动频率比生产者价格更为频繁,但集贸市场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小;苹果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苹果价格波动的空间特征表现是:主产省苹果产量及比重较大,但质量和品质稳定、品牌及知名度高、综合竞争力较强,因而价格绝对波动幅度不大;非主产省的苹果价格绝对波动幅度较大,其中青海和四川最大。贵州和福建的红富士苹果批发市场价格相对波动较小,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市场较为成熟,苹果供给与需求变化不大;青海市场苹果价格波动最高,主要原因是苹果输入型供给波动导致的,包括苹果主产区供给波动和苹果物流成本波动两方面。2.苹果消费者价格波动影响模型实证研究表明苹果消费者价格波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预期苹果集贸市场价格、居民现金食品消费支出、苹果替代品价格、苹果物流成本、邻近省份的苹果消费者价格均值及货币供应量M2增量,对苹果消费者价格波动存在正向影响。苹果消费者价格空间计量模型的三种效应表明,居民现金食品消费支出、替代品价格、物流成本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量对本省苹果集贸价格的溢出效应均产生正向影响,城镇化率对本省苹果集贸价格的溢出效应产生负向影响;人口密度对省外邻近区域苹果集贸价格的溢出效应产生正向影响;替代品价格、人口密度的空间面板回归溢出效应的总效应均为正,城镇化率的空间面板回归溢出效应的总效应为负。降低苹果消费者预期价格、邻近省份的苹果消费者价格均值、苹果替代品价格,控制苹果物流成本,有利于降低苹果消费者价格波动;提高本地城镇化水平并控制苹果物流成本和替代品价格有利于本区域苹果消费者价格的下降;降低本地的人口密度有利于降低本区域邻近省份苹果消费者价格。3.苹果生产者价格波动影响模型实证研究表明,苹果生产技术效率提高对苹果生产者价格波动存在显着的抑制作用;我国苹果生产技术效率整体水平较低,而且产地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变化,对我国苹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显着;上期苹果生产者价格、每亩化肥费用对苹果生产者价格存在正向的影响,而苹果生产综合技术效率、机械租赁等费用、货币供应量增长量对苹果生产者价格存在负向的影响。4.苹果价格波动整体上遵循苹果生产资料价格苹果生产者价格苹果消费者价格的双向传导路径,但苹果价格波动传导呈现非对称性。5.货币发行量(M2)增长量是影响苹果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而且货币发行量(M2)增长量对苹果价格波动有正向影响效应。鲜苹果期货价格短期波动会影响苹果现货价格波动,鲜苹果期货价格长期内对苹果现货价格无显着影响;目前实证结果显示苹果现货价格波动对苹果期货价格的影响不显着。M2的增长量、鲜苹果期货价格波动均与苹果现货价格波动存在着协整关系。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面临一个正向市场冲击时,受货币发行量(M2)增长量推动以及苹果自身价格的惯性拉动,中国苹果价格将在310个月保持较高位运行;当苹果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面临一个正向市场冲击时,苹果现货市场价格自身将产生正负交替的较大波动,而且可能在1周内持续较大幅度的价格波动,但在维持10天左右后苹果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将逐渐停止;当苹果期货市场价格波动面临一个正向市场冲击时,苹果现货市场价格在1周内将会上下小幅波动,但在维持7天后苹果期货市场价格波动对苹果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保持小幅持久稳定的正向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论,论文围绕健全苹果价格市场监测与风险预警体系,控制苹果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有效发挥苹果产业组织的市场行为调节功能,以及重视发挥苹果行业协会市场整合功能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张莞[4](2019)在《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国民经济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作为影响民生的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发展阶段,品质化和个性化成为发展重点,必然要求创新旅游发展动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和提档升级。实施全域旅游正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而产业融合则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途径。如今文旅融合大势所趋,已经从国家和地方层面得到体现。5·12汶川地震对于羌族来说是一场巨大灾难,影响深远。灾后重建后的羌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迈入了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关键时期,也迎来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的规模虽有所扩大,但却显现出增长缓慢、产业层次较低、发展后劲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旅游产业融合现象虽出现较早,但存在融合形态较为单一、融合深度不够、产品特色不鲜明、融合效应不显着等问题,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寻求资源整合、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因此加强旅游内涵和服务品质建设,加快推进和深化提升跨领域的产业融合和联动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阐述产业融合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机制及形态,并且分析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特点和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羌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旅游产业融合基础、融合形态、内在机理和动力机制,以及利用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羌族地区的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由此搭建了一套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县域、村镇和景区层面对羌族地区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进行了个案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县域层面,采取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了羌区四县——汶川县、理县、茂县和北川县的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程度,结合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对四县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进行了整体评价;在村镇和景区层面,对应五个田野调查点不同的融合形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茂县坪头羌寨、理县桃坪羌寨和北川县石椅羌寨进行了农文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对汶川县水磨古镇进行了文商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对茂县中国古羌城分别进行了文商旅融合程度和文体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同时,本文构建了羌族地区农文旅融合和文商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羌区四县分别进行了2013年至2023年的农文旅融合系统和文商旅融合系统的动态仿真模拟分析,以预测未来的总体发展趋势。本文的得出的结论如下:第一,羌族地区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第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现出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效益初步显现;第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三种主要形态为农文旅、文商旅和文体旅,其中农文旅和文商旅最为广泛,文商旅融合发展态势和融合效应优于农文旅融合;第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进程缓慢,融合形态较为单一,融合程度不够深入,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和低浅表层次,融合规模较小,融合效应较为有限,综合效益尚不显着;第五,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尚未建设成熟;第六,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水平不协调、不均衡,融合的广度、深度、速度和程度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市场机制发育欠成熟、融合主体的组织障碍、融合客体的创新障碍、政府部门的体制障碍、区位交通不便的先天劣势和自然灾害的突发障碍等等。针对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县域、村镇和景区两个层面提出了优化路径,从政府、企业、村委会和居民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希望通过探索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的业态创新和融合发展,以及产业融合的融合路径和发展方向,能够对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全域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形成有益的参考。

邹嘉琦[5](2019)在《大蒜价格与产业链利益主体行为影响关系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大蒜价格频繁出现大幅波动,严重影响生产者、消费者等产业链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大蒜产业面临价格竞争力指数偏低、出口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产品出口相对匮乏等现实阻碍,大蒜价格的巨幅波动将对我国大蒜出口创汇具有深刻影响。这使得大蒜等小宗农产品产业发展面临新的难题,即如何缓解大蒜等小宗农产品价格波动,保障生产者、消费者等主体的经济利益。同时,大蒜价格与产业链利益主体之间并非单向的影响关系,产业链主体行为也会反作用于大蒜价格。在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现有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波动特征、影响因素和传递效应三个方面展开的单向视角研究,而从全产业链角度进行农产品价格与产业链利益主体行为关系的双向互动影响研究较少。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依据均衡价格理论、产业链理论等理论,综合运用规范分析、问卷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了大蒜价格与大蒜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016年我国大蒜产量占全球产量的79.77%,2017年大蒜产品在全国蔬菜出口总额中占比20.55%。山东省作为全国大蒜重点产区,2016年大蒜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中占比52.08%,2017年大蒜出口数量、金额分别在全国大蒜出口中占比58.36%、61.55%。2004年1月-2018年12月,全国大蒜市场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增长态势,总波动区间为0.87-13.69元/公斤。基于山东省417户大蒜种植户的入户调研数据,2017年平均每亩种植成本为3878.96元,其中,原材料成本占比最高(46.04%),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分别占比24.87%和23.93%。通过比较不同种植规模种植户的成本收益率,得出大蒜的种植成本收益率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而呈递增趋势。借助逐步回归模型对大蒜种植净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大蒜净收益受到大蒜销售价格、年总产量、原材料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其中,销售价格对净收益的影响较大。(2)大蒜价格与生产者行为的影响关系分析。一是利用Nerlove模型分析了大蒜价格对全国不同产区生产者的影响程度,结论说明:(1)生产者会根据往年种植面积进行大蒜种植面积的调整;(2)大蒜价格对种植行为的影响程度与生产者的大蒜种植面积成反比;(3)大蒜长、短期供给弹性系数较低,价格波动对生产者的刺激作用相对较弱。二是借助半对数线性回归模型验证了生产者行为对大蒜价格的影响因素,发现市场环境特征是影响大蒜价格的主要因素,种植户的冷库等贮藏设施拥有量、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市场信息了解程度提高了生产者议价能力,对大蒜价格具有较大影响;生产者的种植年限、文化程度和年龄等个体特征因素对大蒜价格影响较小。(3)大蒜价格与中间商行为的影响关系分析。首先,相较于直接向下游主体转售大蒜的收购商,拥有冷库的收购商的经营收益更易受到大蒜市场价格的影响;但是,由于收购价格水平主要受大蒜市场行情控制,所以,收购商对大蒜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较小。其次,自购自销模式的存储商受大蒜价格影响较大,代存储模式的存储商由于代存储收益稳定,受大蒜市场价格影响较小,同时,大蒜价格波动还会放大配资存储商的投机风险;存储商的囤积行为、资本炒作行为对大蒜价格大幅波动具有显着影响。最后,大蒜价格对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具有重要影响,单一加工企业行为并不能造成大蒜价格的长期剧烈波动;利用VAR模型对大蒜出口贸易数据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大蒜国内市场价格对大蒜国际市场价格和出口贸易数量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大蒜国际市场价格对大蒜国内市场价格具有显着负向影响。(4)大蒜价格与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关系分析。一是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大蒜价格波动情况下的消费者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个人特征(年龄、家庭月收入水平)、大蒜购买行为特征(购买频率、月均大蒜消费支出)和价格认知特征(大蒜价格波动敏感程度、价格关注程度)是大蒜消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二是通过VAR模型对大蒜零售价格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消费者购买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大蒜零售价格影响显着;大蒜消费偏好的统计性数据表明,大蒜消费需求较为稳定,在市场供给一定的前提下,消费环节不是造成大蒜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核心环节。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认为大蒜价格主要是受大蒜市场整体供求均衡状况的影响;但由于信息不透明化、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大蒜产业链中间环节内各利益主体利用大蒜易于储藏、消费相对稳定、价格弹性小等特征采取大蒜囤积炒作行为,以及加工企业的出口贸易因素对国内大蒜市场价格的影响显着。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推广大蒜规模化种植、规范大蒜流通市场、建立全产业链大数据信息平台等市场规制政策建议。

张有望[6](2019)在《金融化背景下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农产品金融化现象及价格风险日益凸显,并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在了中国农产品现货市场,国内农产品现货价格的剧烈波动与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及社会经济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国内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问题尤为必要。因此,本研究尝试引入金融化的概念,从农产品现货市场金融化现象中考量价格风险,进而实现对金融化背景下中国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问题的全面考察。具体而言,本研究在系统梳理相关理论、文献以及中国农产品现货市场发展和价格演变情况的基础上,首先识别了中国农产品现货市场的金融化现象,其次从风险评价视角测量了中国农产品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水平,再次从风险传导视角分别考察了农产品国内期货市场和国际现货市场对国内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传导情况,最后通过梳理美国和欧盟在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方面的主要措施,从风险防控视角总结出了可供我国防控金融化背景下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进行借鉴的相关经验。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如下:研究内容一:中国农产品现货市场金融化现象研究本部分研究通过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中的金融化因素,识别了中国农产品现货市场的金融化现象。首先,梳理现有文献和研究成果,遴选出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汇率因素、能源价格、国内期货价格和国际现货价格6种主要金融化因素,分别阐明它们对国内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机理。然后,构建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别从长期和短期对影响大豆、食糖、玉米和棉花国内现货市场价格的金融化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现货市场确实存在金融化现象,四种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不同程度受到了金融化因素的影响,但品种之间的金融化影响因素有所差别。其中,大豆国内现货价格受到通货膨胀、国内期货价格、能源价格和国际现货价格影响,食糖国内现货价格受到货币供应量、国内期货价格、能源价格和国际现货价格影响,玉米国内现货价格受到国内期货价格和能源价格影响,棉花国内现货价格受到国内期货价格影响。研究内容二:金融化背景下中国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评价本部分研究通过选取大豆、食糖、玉米和棉花四种价格受金融化因素影响的农产品,测度了金融化背景下中国农产品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水平。首先,通过分离长期趋势、季节波动、循环波动和不规则波动,分析了四种农产品国内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特征。然后,构建VaR模型对四种农产品国内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水平进行测量与比较。结果表明,大豆、食糖、玉米和棉花均面临着上涨和下跌两类价格风险,其中,上涨风险由大到小依次为棉花、食糖、大豆和玉米,下跌风险由大到小依次为食糖、棉花、大豆和玉米。综合来看,主粮作物玉米国内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水平相对较低,非主粮品种棉花、食糖和大豆价格风险水平均高于玉米。研究内容三:金融化背景下中国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传导研究本部分研究分别考察了金融化背景下农产品国内期货市场和国际现货市场对国内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传导情况。国内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传导方面,选取大豆、食糖、玉米和棉花四个受到国内期货价格这一金融化因素影响的品种,通过构建GARCH类模型等方法考察四个品种国内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传导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风险能够传导到现货市场,但不同品种的价格风险传导存在差异,由强到弱依次为棉花、大豆、食糖和玉米,主粮作物玉米国内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传导最弱,非主粮作物棉花、大豆和食糖则具有相对较强的风险传导,分析认为国家有关主粮与非主粮作物不同的市场调控力度和调控思路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国际现货市场对国内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传导方面,选取大豆和食糖两个受国际现货价格这一金融化因素影响的品种,通过构建GARCH类模型等方法考察两个品种国际现货市场对国内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传导情况。结果表明,国际农产品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能够传导到国内现货市场,大豆国际对国内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传导明显强于食糖,分析认为我国大豆和食糖不同的进口规模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内容四:金融化背景下中国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防控研究本部分研究通过梳理美国和欧盟在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方面的相关措施,总结出可供我国防控金融化背景下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进行借鉴的相关经验。其中,美国和欧盟都建立了包含政策工具与市场工具的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系统,但它们在实施过程中的侧重点有所差别,美国侧重于运用期货、保险等市场工具,而欧盟则主要依靠以共同农业政策为核心的政策工具。通过梳理二者在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措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美国完善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体系与成熟的农业保险制度体系,以及欧盟通过不断改革共同农业政策逐渐形成的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体系,都在一定程度上值得中国防控金融化背景下农产品现货价格风险时学习借鉴。基于主要研究结论,本研究的对策建议是:(1)充分关注国内农产品现货市场金融化现象,正确认识金融化因素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2)规范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重视期货市场的监管工作;(3)加强农产品进口风险防控,有效应对国际市场冲击;(4)根据不同农产品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风险管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突破现有文献通常从市场供求关系解释价格风险的传统,引入金融化概念,从农产品现货市场金融化现象中分析价格风险,在研究视角上具有新意;(2)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通过将不同阶变量纳入其中进行研究,突破了传统协整方法在处理不同阶变量方面的局限,有效识别和分析了农产品现货市场的金融化现象;(3)综合运用GARCH类模型等方法对市场间价格的条件方差建模,突破了现有文献多从均值层面建模难以准确刻画风险的局限,科学探讨了相关市场间的价格风险传导。

李亚茹[7](2018)在《农产品“保险+期货”的方案设计与定价 ——基于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文中指出最低收购价与临时收储政策连续实施多年,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价格调控机制面临国内外价格倒挂、进口量与库存量齐增、仓容压力巨大及种植结构失衡等困境。我国政府于2014年推出农产品价格形成与政府补贴相脱钩的价格机制改革,其核心是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即目标价格补贴与生产者补贴政策。目标价格补贴与生产者补贴政策实施近5年,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农产品面积核实成本较高、难以调整种植结构及政府财政资金压力较大等困境。随着农产品市场化定价的形成,价格风险已成为影响农户收入的重要因素。农产品“保险+期货”主要包括“价格保险+期货”和“收入保险+期货”两种形式,作为保险与期货的跨界融合,既克服了农民难以进入期货、期权市场的困难,又弥补了农产品价格保险目标价格厘定困难和缺乏系统性价格风险转移机制的两大内生缺陷,其自推出之日起便受到国家高度重视,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模式。与目标价格补贴与生产者补贴政策相比,农产品“保险+期货”具有相似的运作机制,但国家财政资金压力相对较小,保险公司完善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可显着提高运行效率,且属于WTO绿箱政策,比较优势明显,故其在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中的政策定位值得探讨。尽管农产品“保险+期货”发展如火如荼,但现行试点方案采用“保险+场外看跌期权+场内期货”单一的运作模式,存在农户承担较大基差风险、保险公司“中介”地位尴尬与期货公司对冲压力较大等问题。鉴于农产品“保险+期货”试点方案的现存问题,特别是基于方案设计与定价在“保险+期货”中的缺失及重要意义,本文尝试基于价格调控机制视角研究农产品“保险+期货”的方案设计与定价问题。本研究具体章节的内容安排如下:第1章,绪论。首先分析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接着初步界定了农产品价格保险、农产品收入保险、农产品“保险+期货”(包括“价格保险+期货”与“收入保险+期货”)、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及价格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进而给出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采用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2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首先分别梳理和评述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价格调控政策、“保险+期货”及农业保险定价的相关文献,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然后阐述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农产品风险管理、价格调控、“保险+期货”及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既引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又奠定了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章,农产品价格风险及“保险+期货”的引出。首先以玉米和鸡蛋为例,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特征与影响因素。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周期性、季节性、地区差异性、金融化、集聚性与非对称性等特征;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四大类因素为供给、需求、政策与国际市场因素。其次,采用基于历史模拟、极值理论POT模型的Va R法,评估全国七大玉米主产区与六大鸡蛋主产区的价格波动风险,结果发现,玉米与鸡蛋价格波动风险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需分地区向农户提供价格风险保障。最后,通过梳理国内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工具的演进历程引出农产品“保险+期货”。农产品“保险+期货”作为保险与期货的跨界融合,既克服了农户难以进入期货、期权市场的困难,又弥补了价格保险的两大内生缺陷,比较优势明显,但仍面临基差风险、制度风险、违约风险与定价风险。尽管农产品价格风险是不可保风险,但保险人通过不断改进自身的技术条件能将不可保风险转化为可保风险,农产品“保险+期货”利用现有技术可将赔付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可行性强。第4章,中美农产品“保险+期货”的实践方案及比较借鉴。本章首先以育肥母牛风险保护保险(LRP)、生猪毛利润保险(LGM)为例,分析美国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的具体实践方案,得出有益于我国“价格保险+期货”方案设计的经验启示,如完善的再保险体系是推行农产品“保险+期货”的前提、较短的理赔款计算周期可有效保障农户实际损失等;以玉米(排除收货价格)收入保障保险(RP(HPH))与大豆(排除收货价)区域收入保障保险(ARP(HP))为例,介绍“收入保险+期货”实践方案,得出多种保险补贴政策分别是经营“收入保险+期货”的基础和前提等经验启示;以奶牛利润保障项目(MPP-Dairy)为例,介绍运用保险运作机制代替传统牲畜价格支持政策的实践,得出基于保险机制的价格支持政策,可显着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启示。其次,详细分析了国内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大连”方案、“北票与法库”方案、“桦川”方案及“重庆”方案四个农产品“保险+期货”试点方案。尽管四个试点方案各具特色,但存在“保险+场外看跌期权+场内期货”三个环节的操作流程、交易所与期货公司占据主导地位及完全基于期货市场价格设计产品的共同特点;面临农户承担较大基差风险、保险公司“中介”地位尴尬及期货公司对冲风险压力大等问题。最后,从基本运作模式、参与主体、产品内容与市场环境四个方面比较中美农产品“保险+期货”的实践方案,得出我国需加大力度推进农产品期货与期权发展、加快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步伐、完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体系与重构“保险+期货”运行机制的启示。第5章,农产品“保险+期货”在价格调控机制中的政策定位与总体方案。本章首先梳理了我国现行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的现状,发现其主要面临国内外价格倒挂、进口量与库存量齐增、仓容压力巨大、农产品种植结构难以调整与种植面积核实成本高等困境。其次,阐述了农产品“保险+期货”作用于价格调控机制的理论逻辑,即价格调控政策通过作用于调控对象以达到政策目标。若农产品“保险+期货”是一种价格调控政策,其调控对象包括国家、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及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等,故从国家、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相关企业四个方面分析农产品“保险+期货”在价格调控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接着,通过比较农产品“保险+期货”与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得出其可作为大宗农产品传统价格支持政策的重要补充、现代价格补贴政策的替代与鲜活农产品调控目录制度重要工具的政策定位。最后,从运行机制、方案设计与农产品适用范围三个方面,初步构建我国农产品“保险+期货”的总体方案。即从运行机制方面,中央财政给予资金补贴、财政部与农业农村部主导、银保监会监督指导、商业保险公司运作、期货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农业农村部与银保监会牵头设立专门的农业保险再保险管理机构提供再保险。从方案设计方面,坚持可复制、可持续与简单易懂的原则;短期方案仍采用与现有试点相似的三个环节的运作模式;长期方案采用两个环节的运作模式。从农产品适用规则与范围方面,本文研究认为养殖业适用于“价格保险+期货”方案,种植业适用于“收入保险+期货”方案;具体而言,农产品“保险+期货”适用于稻谷、小麦、棉花、玉米、大豆、鸡蛋等农产品。第6章,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的方案设计与定价。本章设计的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方案仍采用与现有试点类似的三环节模式,但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与现有模式不同,此方案具有显着降低农户基差风险与保险公司是风险承保主体两大特色。设计方案中农产品现货价格保险与场外看跌期权的本质是固定执行价格离散算术平均欧亚期权,本章主要运用期权定价模型厘定其费率。农产品价格波动呈现出明显的随机波动与跳跃特征,故采用随机波动率跳跃扩散Bates模型拟合其价格波动路径。首先,运用基于M-H算法的贝叶斯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MCMC)方法估计Bates模型的参数;其次,运用方差减少技术的Monte Carlo方法模拟农产品价格波动路径,最后,基于固定执行价格离散算术平均欧式亚式期权定价公式计算得出保费。本文选取河南、山东、河北、江苏、湖北、四川六大鸡蛋主产区价格数据厘定鸡蛋“价格保险+期货”方案的费率,实证结果发现:基于期货市场价格的鸡蛋价格保险不能满足养殖户价格下跌风险保障的需求;基于现货市场为农户提供价格保险,运用场外看跌期权为保险公司提供的再保险保障非常有限,远不能满足保险公司分散风险的需求,尤其是不能满足保险公司分散极端风险的需要;设计的鸡蛋“价格保险+期货”方案中保险公司承担的场外期权对冲风险较之现行“价格保险+期货”试点,有助于降低养殖户的基差风险。为确保期权定价法费率厘定结果的准确性,本章分别运用农业保险定价的参数法与非参数法厘定设计方案的费率。由实证结果可知,期权定价法的费率厘定结果均略高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法的费率厘定结果,但都小于0.01,可见,本文运用随机波动率跳跃扩散Bates模型厘定鸡蛋“价格保险+期货”方案的费率是可行的。第7章,农产品“收入保险+期货”的方案设计与定价。本章首先设计保险公司向农户提供的收入保险,且采用区域收入保险的形式,价格指数与产量指数分别是农产品省级现货价格与亩均产量;保险公司向期货公司购买分散部分价格风险的场外看跌期权产品;期货公司通过复制场内期权分散场外看跌期权的价格风险三个环节的基本运作模式。选取国内玉米七大主产区即河北、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与河南,进行“收入保险+期货”方案定价的实证研究。首先选择Weibull(3P)、Burr(4P)、Log-Logistic(3P)、Logistic、Lognormal(3P)、Normal与Gamma(3P)七类分布分别模拟玉米七大主产区的价格对数收益率与产量波动率数据,以K-S、A-D与卡方检验三类方法选取七大主产区价格与单产风险的合适分布。接着以欧式距离最小为选择标准,在五种Copula函数中选出最优相关函数。最后依据收入保险费率厘定公式计算保费。由费率厘定结果,我们发现同一保障水平下,不同地区的区域收入保险费率差异较大,全国玉米七大主产区费率高低的排序与各地区价格、产量风险的相关性并不直接相关;同一地区不同保障水平下,区域收入保险的费率差异较大。第8章,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出本文研究得出的七大基本结论,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尝试探讨了农产品“保险+期货”在价格调控机制中的作用及政策定位。首次基于我国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面临的困境,分析农产品“保险+期货”作用于价格调控机制的理论逻辑,即价格调控政策通过作用于调控对象以达到政策目标。农产品“保险+期货”作为价格调控政策的调控对象包括国家、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及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等,故从国家、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及相关企业四个方面初步分析农产品“保险+期货”在价格调控机制中的可能作用。通过比较农产品“保险+期货”与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初步得出其可作为大宗农产品传统价格支持政策的重要补充、现代价格补贴政策的替代与鲜活农产品调控目录制度重要工具的政策定位。第二,从运行机制、方案设计、农产品适用范围三个方面,初步构建我国农产品“保险+期货”的总体方案。即从运行机制来看,本文认为需由中央财政给予资金补贴、财政部与农业农村部主导、银保监会监督指导、商业保险公司运作、期货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农业农村部与银保监会牵头设立专门的农业保险再保险管理机构提供再保险。就方案设计而言,本文认为应坚持可复制、可持续与简单易懂的原则;短期方案可采用与现有试点相似的三个环节的运作模式,但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较现行试点方案有所改进;长期方案则采用两个环节(即保险公司提供农产品价格或收入保险,再保险机构向保险人提供相应的再保险方案)的运作模式。从农产品适用规则与范围来看,本文研究认为养殖业适用于“价格保险+期货”方案,种植业适用于“收入保险+期货”方案;具体而言,农产品“保险+期货”适用于稻谷、小麦、棉花、玉米、大豆、鸡蛋等农产品。第三,基于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地区差异的评估结果,尝试探讨分地区承保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风险。本文分别采用基于历史模拟和极值理论POT模型的Va R法,评估全国七大玉米主产区与六大鸡蛋主产区的价格波动风险,结果发现,玉米与鸡蛋价格波动风险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需分地区向农户提供价格风险保障。故设计的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与“收入保险+期货”方案中价格保险与收入保险的农产品价格指数不再是现行试点方案的农产品期货价格,而是农产品的省级现货价格。省级现货价格与农户实际售卖价格的差异小于农产品期货价格与农户实际售卖价格的差异,可见,本文探讨的分地区承保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可显着降低农户承担的基差风险。第四,尝试运用期权定价法,厘定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方案的费率。本文初步设计的“基于现货市场的价格保险+对冲部分风险的场外期权+场内期货”的方案中,农产品现货价格保险与场外看跌期权的本质是固定执行价格离散算术平均欧亚期权,故尝试运用期权定价法厘定其费率。农产品价格波动呈现出明显的随机波动与跳跃特征,采用随机波动率跳跃扩散Bates模型拟合其价格波动路径。且分别运用农业保险定价的参数法与非参数法厘定设计方案的费率,以确保期权定价法费率厘定结果的准确性。由实证结果可知,期权定价法的费率厘定结果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法的费率厘定结果差异均较小,可见,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期权定价法是可行的。

刘妮雅[8](2018)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枣树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而枣产业已经成为全国两千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发展枣产业对于带动贫困山区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发展木本粮油的战略,枣产业作为五大木本粮油产业的代表产业之一,其还具有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作用。中国枣产业发展从迅速崛起到开始遭遇发展困境,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2000年后中国枣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枣受到了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被推升至历史最高点;随着产量迅速增加,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得到了扭转,价格也随之急速下降,至此枣产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解决枣产业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以中国枣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枣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找出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今后中国枣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枣产业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市场从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当前的供过于求本质上是供求结构性失衡,即低端产品供过于求、高端产品供不应求,而市场有效需求并未真正得到完全满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新疆枣产区带动下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使得消费者对枣产品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但是,随着产量继续增加,消费需求结构开始升级,中高端需求显着增加,而供给结构并未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了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为了解决枣产业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首先需要从供给侧层面解决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国枣产业生产情况看,生产呈现高度集中化和区域化的特点,生产重心已从传统枣产区转移至新兴枣产区新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枣产区的生产成本收益得出,新疆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但也存在品种结构单一、地区发展不均衡、人工成本偏高、土壤质量退化等问题。传统枣产区虽不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然而种植枣树仍具有比较优势,亟待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创新生产发展思路,通过特色发展实现传统枣产业生产的转型升级。另外,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枣产业的流通模式得出,当前枣产业存在组织化程度低、传统流通模式单一主导、流通效率不高、利润分配不均衡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创新流通模式提高流通效率和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不同流通主体间利润的合理分配。在当前流通模式下,本研究采用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深入剖析了枣的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得出市场价格呈现整体下滑、规律性波动的特征,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周期性波动规律呈现出波动频率逐渐增高而波幅逐渐减少的特点。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个体特征、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等需求特征,采用交叉因素法初步分析了消费者特征和偏好与枣产品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而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消费需求主要因素,得出消费者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均会影响其对枣产品的消费,而知名品牌产品、精深加工品和绿色有机产品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分别研究中国枣产业供给和需求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枣产业供给和需求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采用情景分析法预测了不同消费结构下未来市场需求量,将其与供给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枣产品消费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通过对枣产业市场供求关系的理论分析得出,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即为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而言,中国枣产业要通过“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增加供给”三步走的战略逐步实现长期供求均衡。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优化枣产业区域布局,各枣产区根据自身优势寻求特色发展;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发展生产,加大对科技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流通体制改革,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利润分配机制,大力支持企业的品牌建设;开拓国际市场,弘扬中国传统枣文化;强化枣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政策支持的效率。

苑甜甜[9](2018)在《我国大蒜价格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既是大蒜生产大国,又是大蒜消费大国、出口大国,大蒜产量、规模和种植面积均居世界第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大蒜深加工增值潜力大、市场开发前景广、产品层次多样化,将在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增美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蒜你狠”“蒜你贱”等价格波动连续发生,表明大蒜产业现代化程度仍处于较低层次,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程度低。过度的价格波动不仅会对市场均衡带来不利的冲击,而且会严重损害蒜农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分析我国大蒜价格的波动特征,进而考察典型波动周期内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在提高国内外市场大蒜价格的稳定性、增加大蒜的出口创汇、保障农民收入以及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相关理论和已有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的全国大蒜月度批发价格数据,利用X-12季节调整和HP滤波法把月度价格序列分解为季节成分、随机成分、长期趋势和周期成分,划分为7个不同的波动周期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周期的波动特点;选取农产品价格信息网-农价云的主产省份大蒜月度价格数据,测算了不同主产省份间价格波动的同步性系数。其次,从大蒜产业背景的角度,概括总结了生产情况、库存量和农产品炒作等供给因素和国外市场需求、国内消费情况和加工情况等需求因素。最后以2009年4月-2011年10月和2015年4月-2017年12月为两个典型波动周期,挖掘2010年和2016年出现“蒜你狠”现象的影响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回归法分析7个因素对大蒜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大蒜价格整体呈波浪形上升趋势,季节性波动特征显着,价格波动在不同周期的影响因素不同。供求失衡是大蒜价格波动的最根本原因,其他市场因素在不同的波动周期加速了大蒜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2010年“蒜你狠”现象的出现更多来自于自然灾害和生产成本的上涨。2015-2016年波动周期中,供需不平衡、洋葱价格的替代效应以及通货膨胀因素均对大蒜价格波动产生了显着影响。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使用X-12季节调整和H-P滤波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大蒜价格波动特征,发现大蒜价格季节性波动显着,波动幅度越来越小,每4年为一个波动周期。本研究通过个案分析法,把时间跨度缩放到2009年4月-2011年10月和2015年4月-2017年12月两个典型周期,运用经济学理论从供求角度对影响大蒜价格剧烈波动的因素展开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稳定大蒜价格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杨亚飞[10](2018)在《基于大数据的蔬菜水果价格信息监测分析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存在农产品生产和市场脱节的严重问题,这主要是由农业决策者只凭臆测或使用决策精度不高的决策系统进行决策生产造成的。本文基于大数据以价格信息为主体,结合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天气、产量等因素对农产品的价格影响因素、价格预测、区域分布、合理分配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旨在寻找更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决策的大数据分析处理流程,用大数据来尽可能提高农业生产决策的精度。本文依据现有大数据技术方法设计了价格信息监测分析流程,应用网络爬虫工具爬取各个农业网站上的农产品价格、产量等相关数据,并使用大数据思维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等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对原型系统进行设计,主要考虑传统技术在海量数据面前的局限性,应用了大数据相关技术克服了传统技术在海量数据存储与计算方面的不足。本文构建的大数据分析流程多采用开源架构实现,其中大数据采集选用了爬虫技术,大数据平台选用Hadoop。以HDFS、HBase和Hive作为存储系统,计算框架使用了MapReduce并行计算框架,并综合使用了包括Sqoop、Oozie、Elasticsearch等的技术来实现关系数据库到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导入导出、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存储流程以及建立全文索引。网络数据大多为文本类型的数据,需要对其数据进行结构化以方便后期的处理。首先,各农业网站的农产品和批发市场信息命名标准和规范都不一样,必须对其进行重新规范化。其次,各农业网站上的数据粒度不一样,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应用该大数据分析流程对蔬菜价格开展影响因素、价格趋势预测、空间区域特征以及分配方法分析。利用蔬菜价格影响因素分析获得影响价格的影响因素并抽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天气、人均收入和喜好影响因素。然后利用这些影响因素构建了比较适合大数据场景的蔬菜价格预测分析流程。最后,利用该流程进行蔬菜价格趋势预测分析得到蔬菜的价格预测信息。利用空间位置信息进行蔬菜价格空间分布差异分析得出蔬菜的分配原点,再综合用户的喜好、区域性的需求和产量信息进行蔬菜配送方案分析得到分配的决策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设计实现的农产品价格信息监测分析原型的正常运行证明了本文设计实现大数据分析流程可行。经过验证,利用该原型分析的结果比较切合实际,分析结果可信。

二、2000年12月6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0年12月6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论文提纲范文)

(1)从“谷贱伤农”到“水果自由” ——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产品
        2.1.2 价格波动
        2.1.3 谷贱伤农
        2.1.4 水果自由
    2.2 理论基础
        2.2.1 价格控制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供求均衡理论
第三章 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特征分析
    3.1 中国农产品价格在时间维度上波动的特征
        3.1.1 中国农产品年度价格波动:总体上升
        3.1.2 中国农产品季度价格波动:涨跌跌涨
        3.1.3 中国农产品月度价格波动:随机游走
    3.2 中国农产品价格在区域维度上波动的特征
        3.2.1 东部地带农产品价格波动总体向上且振幅小
        3.2.2 中部地带农产品价格波动总体持平且振幅较大
        3.2.3 西部地带农产品价格波动总体向下且振幅大
    3.3 中国农产品价格在主要类别维度上波动的特征
        3.3.1 粮食类价格总体平稳
        3.3.2 蔬菜水果类价格整体上涨明显
        3.3.3 蛋类价格呈现“M”状,肉类价格呈现“W”状
        3.3.4 水产品类价格波动平稳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造成的负面影响分析
    4.1 对生产者造成的负面影响
        4.1.1 降低农民收入
        4.1.2 使农民生产决策失误
        4.1.3 加剧农民恶性竞争
    4.2 对消费者造成的负面影响
        4.2.1 促使消费者需求量随之改变
        4.2.2 迫使消费者从线下消费转为线上消费
        4.2.3 导致消费者消费预期发生错误
    4.3 对其他关键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
        4.3.1 造成农产品市场混乱
        4.3.2 带来实体经济通货膨胀
        4.3.3 使中间商利益发生波动
第五章 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分析
    5.1 生产者供给视角下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
        5.1.1 生产成本上涨,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5.1.2 自然灾害发生,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5.1.3 生产周期季节性变化,农产品价格波动
        5.1.4 农产品进口量增加,中国农产品价格向下波动
    5.2 消费者需求视角下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
        5.2.1 消费者购买能力增强,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5.2.2 农产品价格根据消费者偏好波动
        5.2.3 节假日期间,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5.2.4 农产品价格随着消费预期而波动
    5.3 流通视角下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
        5.3.1 流通过程成本增加,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5.3.2 流通的环节增加,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5.3.3 流通过程中间商加价,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5.4 金融视角下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
        5.4.1 游资盘踞和炒作,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5.4.2 货币供应量增加,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5.4.3 人民币汇率上升,农产品价格向下波动
        5.4.4 农产品期货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向上波动
第六章 农产品价格波动与应对的案例分析
    6.1 “谷贱伤农”与“水果自由”的例子
        6.1.1 2006年开启的“蒜你狠”
        6.1.2 2010年出现的“疯狂的白菜”
        6.1.3 2015年呈现的“倒霉蛋”
        6.1.4 2019年奢求的“水果自由”
        6.1.5 小结
    6.2 以荷兰式拍卖应对“谷贱伤农”
        6.2.1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KIFA)简介
        6.2.2 KIFA花卉拍卖的运作机制
        6.2.3 KIFA应对“谷贱伤农”的措施
    6.3 以C2B拼团电商模式达到“水果自由”
        6.3.1 拼多多的简介
        6.3.2 拼多多的运作机制
        6.3.3 拼多多达到“水果自由”的措施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平抑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对策建议
    7.1 建立“期货+保险”稳定中国农产品的价格
        7.1.1 提升农民对期货市场的认知水平
        7.1.2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扩大农产品的规模
        7.1.3 完善农产品期货品种,开发农业保险品种
        7.1.4 加强保险与期货的合作,提高宣传力度
        7.1.5 积极促进“价格险”向“收入险”转变
    7.2 优化商贸流通减少中国农产品流通损耗
        7.2.1 完善农产品商贸流通体系建设
        7.2.2 鼓励农产品批发及零售业态创新
        7.2.3 加强农产品商贸流通法规建设
        7.2.4 培育农产品现代商贸流通的主体
    7.3 引入荷兰式拍卖模式使中国农产品价格合理化
        7.3.1 加强农产品物流的配合
        7.3.2 扩大农产品拍卖的种类
        7.3.3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立
        7.3.4 健全农产品拍卖的辅助市场
    7.4 以C2B拼团模式实现交易信息透明化
        7.4.1 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7.4.2 建立完善C2B电商模式
        7.4.3 建立区别于团购的拼团模式
        7.4.4 健全移动网络支付体系
    7.5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应对价格波动的负面影响
        7.5.1 完善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
        7.5.2 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
        7.5.3 注重宏观经济的调控
        7.5.4 完善市场机制的建立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我国辣椒价格波动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
2 理论基础
    2.1 价格形成
    2.2 价格波动
    2.3 价格传导
    2.4 产业链
3 我国辣椒产业概况
    3.1 辣椒种植规模
        3.1.1 播种面积
        3.1.2 总产量
        3.1.3 单产
    3.2 辣椒主产区种植分布
        3.2.1 辣椒集中度
        3.2.2 辣椒主要分类
    3.3 辣椒主要交易市场
        3.3.1 贵州虾子镇
        3.3.2 河南柘城
        3.3.3 新疆沙湾
    3.4 本章小节
4 辣椒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4.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4.1.1 指标选取
        4.1.2 数据来源
    4.2 辣椒价格总体变动轨迹
        4.2.1 辣椒年度价格走势
        4.2.2 辣椒月度价格走势
    4.3 辣椒价格波动特征的实证分析
        4.3.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4.3.2 辣椒价格季节波动特征
        4.3.3 辣椒价格不规则波动
        4.3.4 辣椒价格周期波动特征
        4.3.5 不同波动周期贡献率
        4.3.6 研究结论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辣椒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5.1 影响因素选择
        5.1.1 辣椒供给
        5.1.2 辣椒需求
        5.1.3 辣椒成本因素
        5.1.4 农业灾害受灾面积
        5.1.5 人民币发行量
        5.1.6 我国青椒价格
        5.1.7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
        5.1.8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5.1.9 印度辣椒
    5.2 影响辣椒价格变动的因子分析
        5.2.1 研究方法和指标选取
        5.2.2 实证分析过程
    5.3 本章小节
6 辣椒价格预测实证分析
    6.1 利用ARMA模型分析我国辣椒价格走势
        6.1.1 平稳性检验
        6.1.2 单位根检验
        6.1.3 选择构建ARMA模型
    6.2 利用平滑指数法分析我国辣椒价格变动规律
        6.2.1 辣椒价格时序性
        6.2.2 指数平滑法辣椒价格趋势预测
    6.3 本章小节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1.1 辣椒价格季度性显着
        7.1.2 不规则波动不显着
        7.1.3 长期波动周期跨度不同
        7.1.4 短期异常波动具有突发性
        7.1.5 辣椒价格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7.2 政策建议
        7.2.1 健全辣椒信息体系
        7.2.2 政府加强对辣椒市场的监管
        7.2.3 政府加大对辣椒产业扶持力度
        7.2.4 完善辣椒价格形成体系
        7.2.5 延伸辣椒产业链
        7.2.6 辣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7.2.7 辣椒原产地命名品牌化建设
        7.2.8 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7.3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中国苹果价格波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苹果价格波动影响消费者福祉
        1.1.2 苹果价格波动的空间溢出效应值得深入研究
        1.1.3 苹果“买难卖难”可能放大价格波动的蛛网效应
        1.1.4 鲜苹果期货市场对苹果市场价格和风险平滑效果有待实证检验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与评价
        1.3.1 农产品价格波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1.3.2 支撑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的主要方法
        1.3.3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微观影响
        1.3.4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宏观影响
        1.3.5 文献评价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数据来源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1.5.3 数据来源
    1.6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苹果价格波动机理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苹果及鲜苹果期货
        2.1.2 苹果价格
        2.1.3 苹果价格波动
        2.1.4 苹果价格波动的测量
    2.2 苹果价格波动理论基础
        2.2.1 局部均衡理论
        2.2.2 蛛网理论
        2.2.3 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理论
        2.2.4 期货价格发现功能
    2.3 苹果产业系统内和系统外因素对苹果价格波动影响的理论构型
        2.3.1 理论构型
        2.3.2 供需因素的影响
        2.3.3 金融因素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苹果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3.1 苹果价格的时间特征分析
        3.1.1 数据来源与说明
        3.1.2 苹果价格的年度波动统计性分析
        3.1.3 苹果价格的季度波动特征分析
        3.1.4 苹果价格的月度波动特征分析
    3.2 苹果价格的空间特征分析
        3.2.1 数据来源及分析思路
        3.2.2 分析结果
    3.3 苹果不同品种价格波动相关分析
        3.3.1 苹果不同品种生产者价格指数波动相关性分析
        3.3.2 苹果不同品种集贸市场价格指数波动相关性分析
    3.4 苹果与其他替代水果价格波动的相关性结构分析
        3.4.1 Copula函数方法
        3.4.2 苹果和香蕉价格及波动描述性统计
        3.4.3 苹果和香蕉价格波动的相关性结构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苹果消费者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1 苹果消费者价格影响理论模型构建
    4.2 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
        4.2.1 模型方法
    4.3 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4.3.1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4.3.2 实证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苹果生产者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1 苹果生产者价格波动影响理论模型设定
    5.2 生产技术效率测算
        5.2.1 测算方法选择
        5.2.2 三阶段DEA模型
        5.2.3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5.2.4 实证结果分析
    5.3 苹果生产者价格波动影响模型估计
        5.3.1 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
        5.3.2 面板回归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内苹果市场价格波动传导机制分析
    6.1 文献回顾
    6.2 苹果产业链条环节
    6.3 非对称价格波动传导的基本原理
    6.4 苹果价格波动产业链传导实证分析
        6.4.1 苹果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6.4.2 苹果价格波动产业链传导分析模型选择
        6.4.3 苹果产业链传导模型检验
        6.4.4 GARCH模型估计
        6.4.5 DCC-MVGARCH和 CCC-MVGARCH模型估计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金融因素对苹果价格波动的影响分析
    7.1 协整理论的模型基础
    7.2 货币供应量对苹果消费价格波动的影响
        7.2.1 货币供应量对苹果消费价格波动的作用机理
        7.2.2 苹果价格及相关变量走势图
        7.2.3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7.2.4 协整分析及结果
        7.2.5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7.2.6 脉冲响应函数
    7.3 鲜苹果期货价格波动对现货价格波动的影响
        7.3.1 鲜苹果期货价格波动对现货价格波动的作用机理
        7.3.2 鲜苹果期货价格波动特征
        7.3.3 期货价格波动和成交量波动之间的影响关系
        7.3.4 期货价格波动和现货价格波动之间的影响关系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启示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一) 国外研究进展
        (二) 国内研究进展
        (三)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价
    三、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 研究视角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四、田野调查选点说明
        (一) 羌区四县
        (二) 羌族村寨
        (三) 旅游景区
    五、研究内容和重点难点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重点
        (三) 研究难点
    六、创新点与不足
        (一) 创新点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机制及形态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产业融合理论
        二、产业链理论
        三、系统动力学理论
        四、全域旅游发展观
    第二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
        一、旅游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
    第三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一、机制及动力机制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系统结构
        三、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第四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形态
        一、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
        二、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
        三、旅游业与其他第三产业的融合
    第五节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形态
        一、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
        二、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形态
        三、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综合性融合
        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典型案例
        五、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普遍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形态及机制
    第一节 羌族地区基本情况
        一、羌族与羌族地区
        二、自然地理状况
        三、历史文化状况
        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三、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
        一、产业发展水平
        二、市场发育程度
        三、灾后重建
        四、资源条件
    第四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形态
        一、羌族地区的农文旅融合
        二、羌族地区的文商旅融合
        三、羌族地区的文体旅融合
    第五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主体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客体
        三、政府部门在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中的作用
        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过程
    第六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结构分析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动力机制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制约因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评价体系
    第一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一、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二、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二、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四、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一、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二、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三、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羌族地区县域旅游产业融合评价与预测分析
    第一节 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汶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三、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第二节 理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理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理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三、理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第三节 茂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茂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茂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第四节 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一、北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三、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第五节 羌区四县旅游产业融合的预测分析
        一、农文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二、文商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三、动态仿真模拟分析
    第六节 羌区四县旅游产业融合的整体评价与对比分析
        一、整体评价
        二、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羌族地区村镇与景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与个案研究
    第一节 茂县坪头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坪头羌寨基本情况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四、坪头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二节 理县桃坪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桃坪羌寨基本情况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四、桃坪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三节 北川县石椅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石椅羌寨基本情况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四、石椅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四节 汶川县水磨古镇文商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水磨古镇基本情况
        二、文商旅融合现状
        三、文商旅融合评价
        四、水磨古镇文商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五节 茂县中国古羌城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一、中国古羌城基本情况
        二、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现状
        三、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评价
        四、中国古羌城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六节 五个田野调查点的对比分析
        一、旅游产业融合基础的对比分析
        二、旅游产业融合形态的对比分析
        三、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的对比分析
        四、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和效应的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探析、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探析
        一、旅游产业融合形态单一
        二、旅游产业融合深度不够
        三、旅游产业融合水平不高
        四、旅游产业融合效应不足
        五、旅游产业融合的配套支撑和公共服务不成熟
        六、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水平不协调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原生动力不足—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二、拉力不足—市场机制发育欠成熟
        三、推力不足—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滞后
        四、阻力重重—融合主体、融合客体和政府部门的障碍因素
        五、斥力较大—区位交通不便的先天劣势和自然灾害的突发障碍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思考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目标
        二、羌族地区县域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化路径
        三、羌族地区村镇和景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化路径
    第四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
        二、企业方面
        三、村委会方面
        四、居民方面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主要结论
        一、羌族地区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特点
        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五、进一步优化和推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思考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科研项目

(5)大蒜价格与产业链利益主体行为影响关系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的研究
        1.2.2 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研究
        1.2.3 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传递效应的研究
        1.2.4 关于农产品价格与产业链利益主体关系的研究
        1.2.5 关于大蒜价格的研究
        1.2.6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1 大蒜价格
        2.2.2 大蒜产业链利益主体
    2.2 理论基础
        2.2.1 经济周期理论
        2.2.2 均衡价格与蛛网理论
        2.2.3 产业链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5 计划行为理论
3 大蒜产业发展分析
    3.1 大蒜生产供给情况分析
        3.1.1 我国大蒜生产供给情况
        3.1.2 山东省大蒜生产供给情况
    3.2 大蒜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3.2.1 大蒜国内市场需求情况
        3.2.2 大蒜国际市场需求情况
    3.3 大蒜价格波动的特征规律分析
        3.3.1 大蒜价格波动的统计性分析
        3.3.2 大蒜价格波动的实证分析
    3.4 大蒜种植成本收益分析
        3.4.1 问卷设计和数据来源
        3.4.2 种植成本分析
        3.4.3 种植成本收益率分析
        3.4.4 大蒜种植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3.5 小结
4 大蒜价格与生产者行为的影响关系分析
    4.1 大蒜价格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分析
        4.1.1 大蒜价格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
        4.1.2 大蒜价格对生产者行为影响的实证检验
    4.2 生产者行为对大蒜价格的影响分析
        4.2.1 生产者行为对大蒜价格的影响机理分析
        4.2.2 生产者行为对大蒜价格影响的实证检验
    4.3 小结
5 大蒜价格与中间商行为的影响关系分析
    5.1 问卷设计与样本情况
    5.2 大蒜价格与收购商行为的影响关系
        5.2.1 大蒜收购商盈利模式的理论分析
        5.2.2 大蒜价格对收购商行为的影响分析
        5.2.3 收购商行为对大蒜价格的影响分析
    5.3 大蒜价格与存储商行为的影响关系
        5.3.1 大蒜价格对存储商行为的影响分析
        5.3.2 存储商行为对大蒜价格的影响分析
    5.4 大蒜价格与加工企业行为的影响关系
        5.4.1 大蒜价格对加工企业行为影响分析
        5.4.2 加工企业行为对大蒜价格的影响分析
    5.5 小结
6 大蒜价格与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关系分析
    6.1 大蒜价格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分析
        6.1.1 基于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
        6.1.2 大蒜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2 消费者行为对大蒜价格的影响分析
        6.2.1 基于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
        6.2.2 大蒜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3 小结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金融化背景下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重要概念界定
        1.3.1 农产品金融化
        1.3.2 农产品期货与现货市场
        1.3.3 农产品价格风险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5.3 研究框架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1.6.1 研究创新
        1.6.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市场风险理论
        2.1.2 市场整合理论
        2.1.3 金融化相关论述
    2.2 研究综述
        2.2.1 农产品金融化
        2.2.2 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评价
        2.2.3 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传导
        2.2.4 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防控
        2.2.5 文献简评
第3章 中国农产品现货市场发展概况及价格演变
    3.1 中国农产品现货市场发展概况
        3.1.1 中国农产品现货市场历史演进
        3.1.2 中国农产品现货市场发展现状
    3.2 中国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演变
        3.2.1 中国农产品定价机制变迁
        3.2.2 中国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总体情况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中的金融化因素分析
    4.1 农产品金融化影响因素指标选取
        4.1.1 货币供应量
        4.1.2 通货膨胀
        4.1.3 汇率因素
        4.1.4 能源价格
        4.1.5 期货市场价格
        4.1.6 国际市场价格
    4.2 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4.2.1 实证模型构建
        4.2.2 数据说明
    4.3 农产品金融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3.1 相关检验
        4.3.2 模型形式选择
        4.3.3 农产品金融化实证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金融化背景下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评价
    5.1 金融化与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关系
    5.2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5.2.1 研究方法
        5.2.2 数据说明
    5.3 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特征分析
        5.3.1 长期趋势分析
        5.3.2 季节波动分析
        5.3.3 循环波动分析
        5.3.4 不规则波动分析
    5.4 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水平实证分析
        5.4.1 数据处理与检验
        5.4.2 价格风险概率分布拟合
        5.4.3 价格风险测算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金融化背景下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风险传导研究
    6.1 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6.2 农产品国内期货与现货市场价格特征分析
        6.2.1 期货与现货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6.2.2 期货与现货市场价格描述性统计分析
    6.3 农产品国内期货对现货市场价格风险传导实证分析
        6.3.1 研究方法和模型构建
        6.3.2 数据说明与相关检验
        6.3.3 均值层面期现货市场价格关系
        6.3.4 国内期货对现货市场价格风险传导
    6.4 农产品国内期货对现货市场价格风险传导差异原因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金融化背景下国际农产品现货市场对国内现货市场价格风险传导研究
    7.1 农产品国际现货与国内现货市场价格特征分析
        7.1.1 国内外价格走势分析
        7.1.2 国内外价格描述性统计分析
    7.2 农产品国际现货对国内现货市场价格风险传导实证分析
        7.2.1 研究方法和模型构建
        7.2.2 数据说明与相关检验
        7.2.3 均值层面国内外市场价格关系
        7.2.4 国际现货对国内现货市场价格风险传导
    7.3 农产品国际现货对国内现货市场价格风险传导差异原因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金融化背景下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防控研究
    8.1 美国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管理措施
        8.1.1 政策管理工具
        8.1.2 市场管理工具
    8.2 欧盟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管理措施
        8.2.1 政策管理工具
        8.2.2 市场管理工具
    8.3 国际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8.3.1 完善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体系
        8.3.2 成熟的农业保险制度体系
        8.3.3 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体系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7)农产品“保险+期货”的方案设计与定价 ——基于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农产品“保险+期货”的相关概念
        1.2.2 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的相关概念
        1.2.3 农产品价格风险及其管理的相关概念
    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
        1.4.1 历史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
        1.4.2 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1.4.3 随机模拟与仿真研究相结合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与价格调控政策的相关文献
        2.1.2 农产品“保险+期货”的相关文献
        2.1.3 农业保险定价的相关文献
        2.1.4 国内外研究简评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蛛网理论
        2.2.2 农产品风险管理与价格调控的相关理论
        2.2.3 农产品“保险+期货”的相关理论
        2.2.4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2.3 本章小结
3.农产品价格风险及“保险+期货”的引出
    3.1 农产品价格风险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3.1.1 农产品价格风险的特征
        3.1.2 农产品价格风险的影响因素
    3.2 农产品价格风险地区差异的VaR度量:以玉米和鸡蛋为例
        3.2.1 农产品价格风险评估模型:历史模拟法与极值理论POT模型
        3.2.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3.2.3 农产品价格风险地区差异评估的结果与分析
    3.3 中国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工具的演进
        3.3.1 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工具:农产品期货(1990)
        3.3.2 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工具:农产品价格保险(2011)
        3.3.3 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工具:农产品期权(2013)
        3.3.4 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工具:农产品“保险+期货”(2015)
    3.4 农产品“保险+期货”的引出:比较优势及可行性
        3.4.1 农产品“保险+期货”的优势:与期货、期权及价格保险的比较
        3.4.2 农产品“保险+期货”的可行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中美农产品“保险+期货”的实践方案及比较借鉴
    4.1 美国农产品“保险+期货”实践方案及启示
        4.1.1 牲畜“价格保险+期货”的实践方案及启示
        4.1.2 农作物“收入保险+期货”的实践方案及启示
        4.1.3 牲畜利润保障项目(MPP)的实践方案及启示
    4.2 中国农产品“保险+期货”的试点方案与问题
        4.2.1 农产品“保险+期货”试点实践:“大连”方案
        4.2.2 农产品“保险+期货”试点实践:“北票与法库”方案
        4.2.3 农产品“保险+期货”试点实践:“桦川”方案
        4.2.4 农产品“保险+期货”试点实践:“重庆”方案
        4.2.5 农产品“保险+期货”试点方案的共同点与问题
    4.3 农产品“保险+期货”实践方案的中美比较及借鉴
        4.3.1 中美农产品“保险+期货”实践方案的比较分析
        4.3.2 农产品“保险+期货”实践方案中美比较的启示借鉴
    4.4 本章小结
5.农产品“保险+期货”在价格调控机制中的政策定位与总体方案
    5.1 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的现状及困境
        5.1.1 中国现行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概况
        5.1.2 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的实施现状
        5.1.3 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面临的主要困境
    5.2 农产品“保险+期货”在价格调控机制中的作用分析
        5.2.1 农产品“保险+期货”在价格调控机制中作用的理论逻辑
        5.2.2 农产品“保险+期货”在价格调控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5.3 农产品“保险+期货”在价格调控机制中的政策定位
        5.3.1 作为大宗农产品传统价格支持政策的重要补充
        5.3.2 作为大宗农产品现代价格补贴政策的替代
        5.3.3 作为鲜活农产品调控目录制度的重要工具
    5.4 农产品“保险+期货”的总体方案
        5.4.1 农产品“保险+期货”的运行机制
        5.4.2 农产品“保险+期货”的短期与长期方案
        5.4.3 农产品“保险+期货”的种植、养殖业适用规则及范围
    5.5 本章小结
6.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的方案设计与定价
    6.1 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的方案设计
        6.1.1 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方案设计的运作模式
        6.1.2 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方案设计的特色
    6.2 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的期权定价方法
        6.2.1 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期权定价模型的选择:随机波动率跳跃扩散模型
        6.2.2 随机波动率跳跃扩散Bates模型
        6.2.3 随机波动率跳跃扩散Bates模型的参数估计:MCMC法
        6.2.4 方差减少技术的Monte Carlo模拟定价
    6.3 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期权定价法的实证研究:以鸡蛋为例
        6.3.1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6.3.2 随机波动率跳跃扩散Bates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
        6.3.3 鸡蛋“价格保险+期货”方案的核心内容
        6.3.4 鸡蛋“价格保险+期货”的定价结果与分析
    6.4 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期权定价法的稳健性检验:基于参数法与非参数法
        6.4.1 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定价的参数法:基于GARCH类模型
        6.4.2 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定价的非参数法:核密度估计
        6.4.3 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三类定价方法的比较
    6.5 本章小结
7.农产品“收入保险+期货”的方案设计与定价
    7.1 农产品“收入保险+期货”的方案设计
        7.1.1 农产品“收入保险+期货”的基本运作模式
        7.1.2 农产品“收入保险+期货”方案设计的具体内容
        7.1.3 农产品“收入保险+期货”方案设计的特色
    7.2 农产品“收入保险+期货”的定价模型
        7.2.1 农产品价格与单产风险相关性测度的Copula函数
        7.2.2 农产品“收入保险+期货”的费率测算过程
    7.3 农产品“收入保险+期货”定价的实证研究:以玉米为例
        7.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7.3.2 玉米单产与价格风险分布模型的选择
        7.3.3 玉米单产与价格风险联合分布的选择
        7.3.4 玉米“收入保险+期货”的定价结果与分析
    7.4 本章小结
8.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说明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3 中国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国枣产业发展概况
        3.1.1 发展历史
        3.1.2 产量和面积
        3.1.3 品种结构
        3.1.4 区域布局
        3.1.5 市场流通
        3.1.6 产品加工
        3.1.7 国际贸易
    3.2 传统枣产区发展现状分析
        3.2.1 产量波动增长
        3.2.2 种植面积稳定
        3.2.3 具有生产优势
        3.2.4 品种资源丰富
        3.2.5 栽培区域集中
    3.3 新兴枣产区发展现状分析
        3.3.1 新疆各地市发展现状分析
        3.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现状分析
        3.3.3 新疆各地市和生产建设兵团比较分析
    3.4 传统枣产区与新兴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3.4.1 资源禀赋优势比较分析
        3.4.2 专业化程度比较分析
        3.4.3 组织管理方式比较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枣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4.1 供大于求结构失衡
    4.2 缺乏科技创新引领
    4.3 品种结构单一,亟需更新换代
    4.4 加工产品初级,技术水平落后
    4.5 流通效率较低,利润分配不均衡
    4.6 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引领
    4.7 国际市场亟待开发
    4.8 本章小结
5 中国枣产业生产成本和收益分析
    5.1 调研设计与数据说明
        5.1.1 调研方法
        5.1.2 数据来源说明
        5.1.3 调研问卷设计
    5.2 不同枣产区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5.2.1 成本比较分析
        5.2.2 收益比较分析
    5.3 与其他农作物的比较分析
        5.3.1 新兴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5.3.2 传统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5.4 影响中国枣产业成本收益的因素分析
        5.4.1 自然因素
        5.4.2 技术因素
        5.4.3 经济因素
        5.4.4 政策因素
    5.5 案例分析:酸枣产业
        5.5.1 酸枣产业发展概述
        5.5.2 酸枣产业成本收益分析
        5.5.3 酸枣产业成本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中国枣产业的流通与市场价格分析
    6.1 中国枣产业的流通现状分析
        6.1.1 流通主体
        6.1.2 流通渠道
        6.1.3 流通模式
        6.1.4 主要流通模式对比分析
        6.1.5 主要流通模式案例分析
    6.2 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
        6.2.1 传统流通模式的利润分配
        6.2.2 “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利润分配
        6.2.3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利润分配
        6.2.4 网络平台模式的利润分配
    6.3 市场流通特征分析
    6.4 市场价格波动分析
        6.4.1 数据来源
        6.4.2 市场价格水平描述性分析
    6.5 基于HP滤波法的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6.5.1 研究方法
        6.5.2 季节调整法下的价格特征分析
        6.5.3 基于HP滤波法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分析
    6.6 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6.6.1 市场价格波动规律
        6.6.2 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中国枣产业的消费需求分析
    7.1 调研设计与数据说明
        7.1.1 调研方法
        7.1.2 数据来源说明
        7.1.3 调研问卷设计
    7.2 枣产品的消费现状与特征分析
        7.2.1 人口统计变量分析
        7.2.2 消费行为变量分析
        7.2.3 消费态度变量分析
    7.3 枣产品的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7.3.1 实证模型构建
        7.3.2 交叉因素分析
        7.3.3 变量选择说明
        7.3.4 模型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中国枣产业市场供求均衡分析
    8.1 有效需求分析
        8.1.1 市场需求现状与需求特征分析
        8.1.2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市场需求量预期
        8.1.3 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2 市场供给分析
        8.2.1 供给总量激增,增速呈放缓趋势
        8.2.2 低端初级加工品供应过多
        8.2.3 高端精深加工品供应严重不足
    8.3 市场供求均衡理论分析
        8.3.1 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分析
        8.3.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的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8.4 市场供求均衡路径分析
        8.4.1 市场供求的差距分析
        8.4.2 市场供求均衡的路径分析
    8.5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承担科研情况
作者简介
致谢
详细摘要

(9)我国大蒜价格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理论基础
    2.1 价格形成理论
        2.1.1 大蒜产品特性
        2.1.2 均衡价格的形成
    2.2 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理论
        2.2.1 信息不完全
        2.2.2 信息不对称
    2.3 替代效应
3.大蒜价格的波动特征
    3.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3.1.1 指标选取
        3.1.2 数据来源与说明
    3.2 大蒜价格波动的总体轨迹描述
        3.2.1 大蒜月度价格走势
        3.2.2 大蒜年均价格走势
        3.2.3 大蒜主产省份价格走势
        3.2.4 不同主产省份大蒜价格波动同步性测定
    3.3 大蒜价格波动特征的实证分析
        3.3.1 研究方法
        3.3.2 大蒜价格季节波动和不规则波动
        3.3.3 大蒜价格长期趋势和周期特征
        3.3.4 不同波动成分贡献率
        3.3.5 研究结论
    3.4 本章小结
4.影响大蒜价格的供求因素分析
    4.1 供给方面
        4.1.1 我国大蒜的生产情况
        4.1.2 我国大蒜的库存量
        4.1.3 农产品炒作
    4.2 需求方面
        4.2.1 我国大蒜的国外需求情况
        4.2.2 大蒜的国内消费情况
        4.2.3 我国大蒜的加工情况
    4.3 本章小结
5.大蒜价格典型波动周期影响因素分析
    5.1 大蒜价格波动周期划分
    5.2 第一个典型波动周期
        5.2.1 季节因素
        5.2.2 成本因素
        5.2.3 货币供给量
    5.3 第二个典型波动周期
        5.3.1 自然灾害
        5.3.2 市场炒作
        5.3.3 替代品价格
        5.3.4 国外市场需求
    5.4 大蒜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4.1 研究方法和指标选取
        5.4.2 实证过程
        5.4.3 研究结论
    5.5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健全农产品价格信息体系建设,规范价格形成机制
        6.2.2 提高蒜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大蒜价格保险制度
        6.2.3 加强对农产品炒作的市场调控,抑制价格异常波动
        6.2.4 开拓大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延伸大蒜产业链
        6.2.5 积极调整大蒜产品出口结构,提升大蒜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基于大数据的蔬菜水果价格信息监测分析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技术路线图
    1.3 论文结构
    1.4 创新点
第2章 大数据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2.2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第3章 农业大数据监测分析方法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研究的关键技术方法
    3.3 农业大数据采集方法
    3.4 农业大数据网络爬虫
    3.5 数据结构化与重标识
    3.6 农业大数据存储与管理方法
    3.7 农业大数据分析方法
    3.8 农业大数据可视化方法
第4章 以蔬菜水果价格监测分析为例
    4.1 蔬菜水果价格监测与采集
    4.2 农业大数据存储与管理
    4.3 蔬菜水果大数据分析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四、2000年12月6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论文参考文献)

  • [1]从“谷贱伤农”到“水果自由” ——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与对策分析[D]. 汤芬芬. 浙江海洋大学, 2020(11)
  • [2]我国辣椒价格波动分析研究[D]. 赵泽阳.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3]中国苹果价格波动研究[D]. 胡炜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4]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张莞.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3)
  • [5]大蒜价格与产业链利益主体行为影响关系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D]. 邹嘉琦.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6]金融化背景下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风险研究[D]. 张有望.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 [7]农产品“保险+期货”的方案设计与定价 ——基于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D]. 李亚茹. 西南财经大学, 2018(02)
  •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 刘妮雅.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4)
  • [9]我国大蒜价格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 苑甜甜.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3)
  • [10]基于大数据的蔬菜水果价格信息监测分析系统研究[D]. 杨亚飞. 长江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2000年12月6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