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ecent Progress of Optical Fibers(论文文献综述)
李祖湘[1](2016)在《基于级联多模干涉器的硅基4×4非阻塞光开关及其封装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流量持续增加,目前的网络技术随着流量的增长,网络设备的能耗也居高不下,未来网络技术要持续发展必须要突破能量瓶颈。换句话说,未来的网络技术不须能处理比现在大几倍的网络流量同时消耗更少的能量。解决这个问题的其中一个有效方案就是动态光交换网络,其核心就是大端口数、低成本、无阻塞的N×N光开关。多模干涉器(MMI)的应用广泛,已经成为集成光子的核心器件,它的功能主要是作为高效的分路器和合路器。同时还有很多优点,如低损耗、低串扰、精确的分光比、尺寸小、良好的加工容差,在大范围的工作波长上还能保持偏振无关。正是由于这些优秀的特性,MMI也被广泛用于构建一些更复杂的器件,如广义马赫曾德尔干涉器(GMZI),并在此基础上构建N×N光开关。一个N×N型GMZI的传输状态只有N种,无法满足无阻塞的开关要求,因此需要更多的GMZI级联来实现无阻塞的功能。本文对基于级联GMZI结构的4×4非阻塞光开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开关的具体结构是在4×4 GMZI的后面顺序地级联一个3×3GMZI和一个2×2 GMZI,基于此拓扑结构的光开关的开关状态数是4×3×2=24种,能实现无阻塞交换。这个结构的光开关所有状态下的传输路径不一致,因此芯片的传输损耗和路径相关;但这种设计只需要3个GMZI开关单元,结构更加紧凑,所需的相位调节器少。实验测试表明,此光开关的片上损耗为3.7dB13.1dB,与理论一致,所有开关状态的最差串扰值为-7.2dB,平均的热光调节功率为104.8mW。同时采用了25Gbps的OOK信号对芯片的传输性能进行验证,通过对各项技术指标的测试,证实所设计的4×4无阻塞光开关能有效实现光交换功能。本文也对硅基光子器件的耦合封装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多次实验摸索后,总结出了芯片耦合的操作步骤;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和优化实验操作步骤,获得了超低附加损耗的硅基光子器件耦合封装技术。
汪卫华[2](2013)在《非晶态物质的本质和特性》文中研究表明非晶态物质是复杂的多体相互作用体系,其基本特征是原子和电子结构复杂,微观结构长程无序,体系在能量上处在亚稳态,具有复杂的多重弛豫行为,其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特征及结构随时间演化。不稳定,随机性,不可逆是非晶物质的基本要素,自组织,复杂性,时间在非晶物质中起重要作用。复杂的非晶态物质有很多基本而独特的性质。非晶态物质的复杂性没有能阻挡住人们对它的兴趣和研究。现在人们把越来越多的目光从相对简单的有序物质体系关注到复杂相互作用的无序非晶体系。近几十年来,非晶的研究在无序中发现有序,在纷繁和复杂中寻求简单和美,引领了新的研究方向,导致很多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工艺、新模型和理论,以及新物质观的产生。非晶态合金(又称金属玻璃)是50多年前偶然发现的一类新型非晶材料。非晶合金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金属物理的研究内容,带动了非晶态物理和材料的蓬勃发展,把非晶物理研究推向凝聚态物理的前沿。今天,非晶物理已成为凝聚态物理的一个重要和有挑战性的分支。非晶态材料不仅成为性能独特、在日常生活和高新技术领域都广泛使用的新材料,同时也成为研究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中一些重要科学问题的模型体系。本文试图用科普的语言,以非晶合金为典型非晶物质综述非晶物理和材料的发展历史和精彩故事、介绍非晶科学中的主要概念、研究方法、重要科学问题和难题、非晶材料的形成机理、结构特征、非晶的本质、非晶中的重要转变–玻璃转变、非晶中的重要理论模型、物理和力学性能及非晶材料的各种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和最新的重要进展。还介绍了非晶领域今后的研究动态及趋势,以及这门学科面临的重要问题、发展前景和方向。
李婧,刘宏超,熊壮,罗杰[3](2011)在《光纤光缆技术标准最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2009年以来光纤光缆领域技术标准的进展情况。其中,光纤技术标准主要介绍了ITU-T和IEC两大国际标准组织的制修订情况;光缆技术标准主要介绍了国内行业标准的更新修订情况,同时也简要介绍了ITU-T和IEC的一些进展,并针对最新的修订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对比。
刘正元,王磊,崔维成[4](2011)在《国外无人潜器最新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国外无人潜器的最新进展,包括HROV最新海试情况、KAIKO ROV最新海试进展、ROV携带AUV进行协同作业、AUV的模块化、智能化、商业化发展及新型AUV-水下滑翔机的最新进展及海试情况。
余杨,周献中,闵富红[5](2009)在《光学延时物理机质及最新进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光学延时相控阵雷达(天线)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机构及最新研究进展,提炼出普通和色散光纤延时线、波分复用技术结合多波长激光器光学延时、自由空间段结合液晶开关光学延时、布拉格、啁啾光纤光栅光学延时、平面波导技术光学延时、声光技术光学延时的相控阵分类及关键技术和代表性图示,评述了光学延时相控阵雷达(天线)国内外研究概貌。
任国光[6](2008)在《高能激光武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高能激光武器即将走上战场,这必将引起未来战争发生革命性变化。评述和分析了美国正在研发的各种激光武器的任务性能、关键技术、最新进展、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张万春[7](2007)在《ITU-T和IEC单模光纤标准的最新进展》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 ITU-T 和 IEC 两大国际组织对二氧化硅系各类型单模光纤标准制定和修订的最新进展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国际上来看其技术发展的趋势主要是适应波分复用 (WDM)的市场需要开发了低水峰光纤,改善了色散性能,并进一步拓展了工作波长范围。适应 FTTH 和用户网线路的需要开发了抗弯曲光纤。适应传输速率和容量的需要开发了宽带应用的非零色散光纤。可以看出,光纤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市场的发展,而市场的复苏和繁荣又激励了光纤技术的进步。为满足技术和市场的需要,ITU-T 和 IEC 加快了单模光纤标准制修订进程,扩展了光纤类型,提高了光纤性能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全球光纤和光缆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光纤的拉丝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制棒技术和生产规模仍有差距,需着力发展。
黄权,秦子雄,曾庆科,周春新,罗玖田,王志高[8](2006)在《光纤光栅制作技术的最新进展》文中认为光纤光栅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无源光器件,为此较全面地介绍了三种类型的光纤光栅:石英光纤光栅、聚合物光纤光栅、光子晶体光纤光栅,光并分别阐述其最新的制作技术。
唐仁杰[9](2005)在《光子晶体光纤研制的最新进展》文中认为2004年以来,国际上在光子晶体光纤研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折射率传导型光子晶体光纤在1 310nm和1 550nm波长的衰减系数分别降低到 0.35dB/km和0.205dB/km,达到常规单模光纤水平;该类新型光纤的抗弯曲、 PMD等特性也达到或者优于常规单模光纤水平。光子带隙传导型PCF的最低衰减又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本文综述这些创记录的最新成果。
张萍,王建忠[10](2005)在《光互联网的最新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光互联网领域最新研究热点进行了综述,主要从光互联网的传输技术、激光技术、光交换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重点从光互联网传输的损耗、光纤色散、光纤的有效面积、最有发展前途的VCSEL激光器、MEMS光交换等方面进行综述,目的是让从事光互联网研究者把握光互联网的最新发展动态,瞄准当前光互联网研究的方向,掌握国际上光互联网的最新进展和热点,有宜于我国光互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二、Recent Progress of Optical Fiber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ecent Progress of Optical Fibers(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级联多模干涉器的硅基4×4非阻塞光开关及其封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硅基光子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
1.1.1 硅基光开关背景 |
1.1.2 硅基光开关 |
1.1.3 硅基光波导与多模干涉器 |
1.1.4 硅基光芯片的耦合封装 |
1.2 本文的研究工作与创新点 |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硅基光开关原理 |
2.1 光开关网络拓扑 |
2.2 光开关单元 |
2.3 基于级联MMI的光开关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级联MMI的4×4 非阻塞光开关设计与实验测试 |
3.1 光开关芯片的设计与仿真 |
3.2 设计仿真 |
3.3 实验测试 |
3.3.1 开关功耗 |
3.3.2 开关串扰 |
3.3.3 开关片上损耗 |
3.3.4 开关传输性能 |
3.4 开关性能探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硅基光子芯片的封装 |
4.1 研究背景 |
4.2 光学封装 |
4.2.1 实验步骤 |
4.2.2 封装性能 |
4.2.3 封装稳定性 |
4.3 引线键合及驱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3)光纤光缆技术标准最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光纤技术标准进展 |
1.1 ITU-T光纤技术标准进展 |
1.1.1 ITU-T G.650.1 |
1.1.2 ITU-T G.650.3 |
1.1.3 ITU-T G.652~G.656 |
1.1.4 ITU-T G.657 |
1.2 IEC光纤技术标准进展 |
1.2.1 IEC 60793-2-10 A1类多模光纤技术规范 |
1.2.2 IEC 60793-2-50单模光纤系列技术规范 |
1.2.3 IEC 60793-1-x光纤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
2 光缆技术标准进展 |
2.1 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标准 |
2.2 中心管式光缆标准 |
2.3 光纤带标准 |
2.4 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标准 |
2.5 ITU-T和IEC光缆标准进展 |
3 结束语 |
(4)国外无人潜器最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HROV的最新进展 |
2.1 概况 |
2.2 系统组成 |
2.3 海试 |
3 ROV、AUV等其他无人潜器的最新研究进展 |
3.1 ROV最新使用情况 |
3.2 AUV进展 |
4 结论 |
(6)高能激光武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机载激光和先进战术激光武器即将进行拦截试验 |
2.1 机载激光武器 |
2.1.1 任务和性能 |
2.1.2 最新进展 |
2.1.2.1 完成兆瓦级COIL的地面试验和整修工作 |
2.1.2.2 机载激光在飞行试验中演示了将目标击落的作战序列 |
2.1.2.3 机载激光将在2009年8月进行拦截弹道导弹的试验 |
2.1.3 机载激光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
2.2 先进战术激光 (ATL) 武器 |
2.2.1 任务和性能 |
2.3 先进战术激光器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 |
3 正在研制中的第二代激光武器——电激光器 |
3.1 高功率固体激光器 |
3.1.1 各军种联合开发机动战术100 k W固体激光器 |
3.1.1.1 任务和性能 |
3.1.1.2 最新进展 |
3.2高功率单晶Nd:YAG激光器 |
3.2.1 诺·格公司27k W SSL的技术特点和结构 |
3.2.2 研制100 kW Nd:YAG的技术途径和最新进展 |
3.2.3 研制100 kW SSL面临的挑战 |
3.3 高功率陶瓷Nd:YAG激光器 |
3.3.1 陶瓷激光器是下一代的固体激光器 |
3.3.2 达信公司陶瓷Nd:YAG激光器的技术特点和结构 |
3.3.3 研制100 k W陶瓷激光器的技术路线 |
3.1.4 固体热容激光器有可能实现兆瓦级输出功率 |
3.1.4.1 固体热容激光器的技术特点和结构 |
3.1.4.2 研制100 k WSSHCL的技术路线和面临的挑战 |
3.1.4.3 开发兆瓦级的SSHCL |
3.2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 |
3.2.1 高功率FOL的作战任务和计划 |
3.2.2 高功率FOL的最新进展 |
3.3 自由电子激光器 |
3.3.1 发展舰载FEL的计划和性能 |
3.3.2 研制100 k W FEL武器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
4 高能液体激光区域防御系统 |
4.1 任务和性能 |
4.2 高能液体激光器 |
5.3 最新进展与面临的挑战 |
5 激光中继镜系统 |
5.1 空天中继镜系统发展计划 |
6.2空天中继镜系统 |
5.3 ARMS的最新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
6 结束语 |
(8)光纤光栅制作技术的最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石英光纤光栅 |
2.1 增敏技术的提高 |
2.2 光源的改进 |
2.3 写入技术的提高 |
3 聚合物光纤光栅 |
4 光子晶体光纤光栅 |
4.1 加热变形法 |
4.2 非形变加热释放机械应力法 |
4.3 机械压力法 |
5 总结 |
(10)光互联网的最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光纤技术的最新进展 |
1.1 影响光传输的主要特性 |
1.1.1 光纤的损耗 |
1.1.2 光纤的色散 |
1.1.3 光纤的有效面积及截止波长 |
2 激光技术的最新进展 |
3 光交换技术的最新进展 |
4 结论 |
四、Recent Progress of Optical Fibers(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级联多模干涉器的硅基4×4非阻塞光开关及其封装研究[D]. 李祖湘.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2]非晶态物质的本质和特性[J]. 汪卫华. 物理学进展, 2013(05)
- [3]光纤光缆技术标准最新进展[J]. 李婧,刘宏超,熊壮,罗杰. 邮电设计技术, 2011(11)
- [4]国外无人潜器最新进展[J]. 刘正元,王磊,崔维成. 船舶力学, 2011(10)
- [5]光学延时物理机质及最新进展研究[J]. 余杨,周献中,闵富红. 激光杂志, 2009(03)
- [6]高能激光武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任国光.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8(09)
- [7]ITU-T和IEC单模光纤标准的最新进展[A]. 张万春. 中国通信学会2007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
- [8]光纤光栅制作技术的最新进展[J]. 黄权,秦子雄,曾庆科,周春新,罗玖田,王志高. 光通信技术, 2006(06)
- [9]光子晶体光纤研制的最新进展[A]. 唐仁杰. 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5
- [10]光互联网的最新进展[J]. 张萍,王建忠. 宜宾学院学报,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