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相色谱法测定蜂王浆及其制剂中的10-羟基-2-癸烯酸(论文文献综述)
胡丽俐,黎瑛,汪辉,皮露露,陈先桂,蒋莉[1](2021)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10-羟基-2-癸烯酸》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蜂蜜的真假鉴别提供一种内源性成分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用甲醇—水溶液提取,经PLS固相萃取柱净化,用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50 mm×2.1 mm, 1.8μm)分离,以甲醇—5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10-羟基-2-癸烯酸在质量浓度为0.05~0.80μ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方法检出限为0.03 mg/kg,定量限为0.10 mg/kg。在0.10,0.20,1.00 mg/kg添加浓度下,10-羟基-2-癸烯酸平均回收率为96.9%~108.3%,相对标准偏差为4.5%~10.7%;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5.9%~9.2%和3.5%~14.3%。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蜂蜜中10-羟基-2-癸烯酸的检测,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表明10-羟基-2-癸烯酸作为内源性成分在蜂蜜中是普遍存在的。
杨心浩[2](2020)在《基于红外光谱分析蜂王浆品质及鉴别麦卢卡蜂蜜掺假的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蜂王浆是由哺育蜂头部咽下腺和上颚腺共同分泌的淡黄色浆状物,有着可防癌症,治疗糖尿病,降低血脂等保健功能和医疗作用。蜂王浆中含有多种脂肪酸,这些脂肪酸与蜂王浆具有的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脂肪酸为10-羟基-2-奎烯酸(10-HDA)。麦卢卡蜂蜜是一种单花种蜜,是蜜蜂采集麦卢卡树的花蜜酿造而成。相比于普通的蜂蜜,麦卢卡蜂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有很好的抗菌效果。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麦卢卡蜂蜜的需求逐渐增加,导致麦卢卡蜂蜜掺假事件时有发生。目前蜂王浆品质测定和麦卢卡蜂蜜掺假检测的方法尚存在检验费时、程序繁琐、需要化学试剂等缺点,因此,探索一种快速、简单、绿色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科学研究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建立了采用红外光谱测定蜂王浆品质和检测麦卢卡蜂蜜掺假的新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NIR光谱结合波长筛选算法建立检测蜂王浆中10-HDA含量的分析模型。采集了232个不同10-HDA含量(0.35%-2.44%)蜂王浆样品的NIR光谱。首先对原始光谱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并建立全谱的PLS模型;然后利用GA-PLS,CARS-PLS和SI-PLS方法对二阶导数光谱进行特征波长筛选,分别建立10-HDA含量分析的PLS模型;最后用58个预测样品进行模型验证,选出最优的10-HDA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波长筛选后所建立的PLS模型相比全谱建立的PLS模型预测精度有明显提高。其中,SI-PLS算法表现最佳,筛选特征波长范围:980-1038nm,1220-1278nm,1340-1398nm,1688-1746nm,预测结果:RMSEP=0.1496(%),RP=0.9380。(2)基于NIR和ATR-FTMIR光谱结合数据融合策略建立检测蜂王浆中10-HDA含量的分析模型。实验分别采集蜂王浆样品的NIR和ATR-FTMIR光谱,采用低、中级数据融合策略,结合PLS算法对蜂王浆样品的10-HDA含量进行建模分析。在低级数据融合中,将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后拼接成一个新的数据矩阵进行PLS建模分析。在中层数据融合中,采用SI-PLS进行波长筛选和PCA/ICA进行特征提取两种方式获得变量,将提取的变量拼接后输入到PLS模型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中级数据融合策略建立的PLS分析模型优于独立数据和低级数据融合策略建立的PLS模型。其中采用SI-PLS变量选择后进行中级数据融合策略建立的PLS模型具有最佳的10-HDA含量预测准确度,RMSEP=0.1118(%),RP=0.9585。(3)基于NIR光谱结合水光谱组学建立检测麦卢卡蜂蜜掺假糖浆的新方法。首先,将麦卢卡蜂蜜与五种糖浆(玉米糖浆、蔗糖糖浆、高果糖浆、甜菜糖浆和大米糖浆)以掺假度10%-50%(梯度10%)进行混合,并采集NIR光谱。然后,对1300-1800nm光谱区间(水和碳水化合物吸收带)进行光谱差异分析、PCA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向量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选出12个特征波长(1324,1344,1356,1386,1418,1426,1434,1460,1476,1502,1528,1586nm),基于特征波长绘制水镜图并进行水光谱组学评估。评估结果表明,麦卢卡蜂蜜在长波区域(1476,1502,1528,1586nm)显示出优势,说明麦卢卡蜂蜜比糖浆含有更多强氢键水分子和高度结构化的组织水;糖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短波区域(1324,1344,1356,1386,1418,1426,1434,1460nm),说明糖浆主要含有无氢键和少量氢键的非结构化游离水。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麦卢卡蜂蜜中促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组织水逐渐减少。因此,通过红外光谱对蜂王浆品质分析及麦卢卡蜂蜜掺假鉴别是可行的,这种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绿色的优点。本文研究结果对维护蜂王浆和麦卢卡蜂蜜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缪卓宁,胡福良[3](2020)在《蜂王浆特有成分10-HDA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10-羟基-△2-癸烯酸(10-HDA)是蜂王浆特有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占鲜蜂王浆的1.4%~2.0%。对10-HDA的来源、结构、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和提取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对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陈晓颙,辜明[4](2016)在《脑心舒口服液的质量状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6家生产企业的20批脑心舒口服液样品进行标准检验及探索性研究,对该制剂中的蜂王浆进行检测分析,从而对目前市场上脑心舒口服液的质量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方法标准检验方法依照现行标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3-B-3975-98-2002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试行)YBZ27332005,而探索性研究主要采用HPLC法对蜂王浆中10-羟基-2-癸烯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按现行标准检验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中10-羟基-2-癸烯酸的含量测定的结果各企业间差异较大,最大相差40倍。结论脑心舒口服液的现行质量标准过于简单,蜂王浆中的有效成分10-羟基-2-癸烯酸含量差异较大,市售的脑心舒口服液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黄盟盟[5](2010)在《10-HDA对原浆小麦啤酒的保鲜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0-羟基-2-癸烯酸(10-HDA),是蜂王浆中一种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占蜂王浆脂肪酸总量的50%左右,在蜂王浆中的含量为1.4%~2.0%。10-HDA能强烈地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并具有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原浆小麦啤酒是不经过滤的小麦啤酒,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活酵母;但是其生物稳定性较差,主要是短乳杆菌和有害片球菌作用引起的。有资料表明,10-HDA对酵母菌无抑制作用,可以考虑作为啤酒中抑菌剂,改善啤酒的生物稳定性。本论文主要内容:1.在前人对10-HDA研究的基础上,将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分别用HPLC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10-HDA的含量。HPLC中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为内标物,甲醇+0.01mol/L HCl (55+45)为流动相。我们还分析了HPLC方法的重现性,回收率和精密度,结果表明HPLC方法的重现性较好,10-HDA在第4~5min开始出峰;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0.28%;精密度为99.9%,RSD为1.3%。2.测定了引起啤酒污染的短乳杆菌和有害片球菌的生长曲线,为我们以后的菌种培养工作提供了依据。采用扩散法证明了10-HDA对两种细菌均具有抑菌活性;用逐步稀释法测定了短乳杆菌和有害片球菌的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μg/mL和500μg/mL;在啤酒中接入有害菌模拟污染啤酒,并加入10-HDA,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抑菌效果,发现加入10-HDA 2h后对两种细菌的致死率分别为92.98%和90.92%,而36h后致死率为95.66%和92.16%,最终确定了10-HDA在清酒罐中的添加量为最终浓度为500μg/mL。3.测定了加入10-HDA的原浆小麦啤酒的一系列的理化指标,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同时还应用NBB-B在27℃培养基检测其中的有害菌变色反应,啤酒在3天后变色,属于啤酒厂安全卫生生产要求的范围之内。还建立了啤酒品评的模糊矩阵法,是一种快速简单、直观、量化地鉴定啤酒的感官质量的方法,加入10-HDA原浆小麦啤酒评价为“优”和“良好”的隶属度分别为0.48和0.368。
姚远[6](2010)在《蜂王酸的合成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蜂王酸即反-10-羟基-2-癸烯酸(10-HDA),是一种重要的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能够强壮机体,可强烈抑制淋巴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治疗急性辐射损伤和化学物质所致损伤疗效显着。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主要对蜂王酸及其中间体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以1,8-辛二醇为主要原料,经选择性单酯化、氧化、缩合,水解4步反应合成了蜂王酸,其总收率为61%,产品纯度为95%以上。该工艺具有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另外,我们对选择性单酯化反应和缩合反应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进行优化,确定了选择性单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V甲苯:V乙酸乙酯=4:1、n乙酸乙酯:n1,8-辛二醇=6:1、m1,8-辛二醇:m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3:1,平均收率为95%,平均纯度为80%;缩合反应的最佳合成工艺为:n8-乙酰氧基辛醛:n三乙基麟酰乙酸酯=1.5:1、n三乙基膦酰乙酸酯:n碳酸钾=1:1、VTHF:V三乙基膦酰乙酸酯=5:1,平均收率为83.7%,平均纯度为90.8%。除此以外,对含铬废水建立处理和定量分析方法,经处理后的废水含铬总量为0.36mg/l,低于国家规定含铬废水的排放标准1.5mg/l。同时,还建立了样品中蜂王酸的液相定量分析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0.057%,回收率达98.7%。最后,用红外光谱、气-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检测方法验证了中间体及产品的结构。
荆战星[7](2010)在《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上颚腺10-HDA分泌规律及腺体蛋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0-羟基-2-癸烯酸(10-hydroxy-2-decenoic acid,10-HDA)是蜂王浆非常重要的品质成分。蜜蜂工蜂的上颚腺是分泌10-HDA的唯一腺体,同时还能分泌信息素2-庚酮。近些年来,有关蜂王上颚腺以及信息素的研究较多,但对工蜂上颚腺中10-HDA的合成代谢机制还不清楚,为寻找工蜂上颚腺10-HDA合成相关蛋白,本研究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ea ligustica)不同日龄工蜂上颚腺10-HDA的分泌规律及腺体蛋白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日龄意蜂工蜂上颚腺中10-HDA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0日龄的意蜂工蜂上颚腺10-HDA含量极低,仅有7.03±2.98μg/bee,意蜂产浆群5日龄工蜂上颚腺的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达26.14±6.38μg/bee;10日龄的含量又比5日龄极显着升高(p<0.01),达45.52±6.88μg/bee;10日龄、15日龄20日龄、25日龄无显着差异(p>0.05),30日龄的含量极显着升高,达56.32±15.81μg/bee(p<0.01)。意蜂非产浆群5日龄工蜂上颚腺10-HDA含量平均为36.67±3.44μg/bee,与产浆群5日龄有极显着差异(p<0.0001),含量高出10μg/bee左右,10日龄的含量显着升高(p<0.01),达43.57±7.93μg/bee,与产浆群无显着差异(p>0.05)。10日龄、15日龄、20日龄无显着差异(p>0.05),10日龄、15日龄与产浆群无显着差异(p>0.05),20日龄与产浆群显着差异(p<0.05),25日龄的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达67.62±11.89μg/bee,与产浆群差异极显着(p<0.01)。应用固相双向电泳技术比较了0日龄、5日龄、10日龄三个日龄段的意蜂工蜂上颚腺蛋白的差异。发现0日龄的蛋白表达点最多,0日龄与5日龄的定量表达差异蛋白点高达111个,上调2倍以上的有44个,下调2倍以上的有67个,表明两个日龄的上颚腺蛋白定量表达差异显着,这些差异与上颚腺生理功能的变化有关。由于0日龄上颚腺发育至5日龄、10日龄时,腺体代谢功能差异主要是以10-HDA为主的脂肪酸合成量的显着差异(如前段所述),因此,这些表达差异蛋白主要与10-HDA等脂肪酸的合成增加有关。0日龄至5日龄、5日龄至10日龄蛋白表达都上调的蛋白点有5个,其中SSP4005(Mr=21.6kD,pI=5.90)差异显着且表达量最高。5日龄上颚腺和10日龄上颚腺的蛋白点无定性差异,但存在蛋白表达量的差异,也说明5日龄之后上颚腺表达的蛋白种类不变,主要通过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来提高上颚腺10-HDA的合成量,本试验为以后寻找分泌10-HDA的关键蛋白点做了铺垫。
贺春玲[8](2009)在《长木蜂蜂粮防腐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长木蜂Xylocopa tranquebarorum (Swederus)为研究对象,在对长木蜂筑巢和酿贮蜂粮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对长木蜂蜂粮酿贮过程中pH和花粉活力的变化、蜂粮粗提液的抑菌活性测定、蜂粮中10-羟基-2-癸烯酸(简称10-HDA)来源及其功能、蜂粮中功能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揭示了长木蜂蜂粮的防腐机理,并从长木蜂蜂粮中发现了具有高效抑菌活性的菌株,为进一步开发新的高活性天然防腐物质奠定了基础。主要结论如下:长木蜂属于独栖性、多访花性昆虫,在南京地区1年发生1代,主要在竹子上筑巢,偶尔在芦苇上筑巢。酿贮蜂粮盛期在5月上旬,采集蜂粮最佳时期为5月上中旬。长木蜂蜂粮主要由花粉和花蜜组成,在酿贮过程中添加雌蜂唾腺分泌物和体表微生物。雌蜂咽下腺分泌的10-HDA添加入蜂粮中,对花粉萌发有抑制作用。在长木蜂蜂粮中共分离微生物菌株68株,其中细菌43株,酵母17株,放线菌8株。在雌蜂体表分离到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蜂粮酿制过程中在细菌和酵母菌的作用下,蜂粮的pH值不断降低,从芍药花粉到3日龄蜂粮,pH值从6.19降至4.82,在此pH值下,很多细菌和霉菌均不能正常生长。分离的68株菌株中有12株有较强抑菌活性,尤其是放线菌NF-34菌株对真菌和细菌均有抑菌活性;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确定NF-34属于桑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sampsonii(Millaed and Burr)。采用活性追踪法对NF-34菌株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研究,明确该菌株代谢的抑菌物质主要是非水溶性Ⅰ型抗生素类。
杨威,罗源源,王晓燕,孙志忠[9](2009)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合成10-HDA的含量分析》文中指出为了建立高效液相方法测定10-羟基-2-癸烯酸(10-HDA)工业品的检测条件和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了人工合成的10-HDA的含量。实验采用的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流动相为V(甲醇):V(水):V(酸)=60:40:0.2,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实验结果表明: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4,相对标准偏差为0.057%,回收率为97.8%~100.9%。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回收率高,适用于工业产品10-HDA的含量测定。
张德东,赵余庆[10](2009)在《HPLC-ELSD法测定不同蜜源蜂王浆中10-HDA》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HPLC-ELSD法测定8种蜂王浆中10-HDA的量,建立不同来源蜂王浆功效成分的检测和品质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Nucleodur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5∶45),体积流量1.0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参数:漂移管温度40℃,气压3.5kPa。结果10-HDA在0.0040.018 m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RSD=1.2%,n=6),检测样品中6种蜂王浆的10-HDA的量大于1.4%,符合国家标准(GB9697-88)。结论HPLC-ELSD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蜂王浆的质量控制方法。
二、气相色谱法测定蜂王浆及其制剂中的10-羟基-2-癸烯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相色谱法测定蜂王浆及其制剂中的10-羟基-2-癸烯酸(论文提纲范文)
(1)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10-羟基-2-癸烯酸(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
(1) 标准储备液: |
(2) 标准中间液: |
(3) 溶剂标准工作液配制: |
(4) 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液配制: |
1.3.2 样品前处理 |
(1)提取: |
(2) 净化: |
1.3.3 前处理条件优化 |
1.3.4 液相色谱条件优化 |
1.3.5 质谱条件优化 |
1.3.6 方法学验证 |
(1) 基质效应: |
(2) 线性范围、检出限和定量限: |
(3) 准确度和精密度: |
(4) 干扰试验: |
1.3.7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前处理条件的确定 |
2.2 液相色谱条件的确定 |
2.3 质谱条件的确定 |
2.4 方法学验证 |
2.4.1 基质效应评价 |
2.4.2 线性范围、检出限和定量限 |
2.4.3 准确度和精密度 |
2.4.4 干扰试验 |
2.5 实际样品分析 |
3 结论 |
(2)基于红外光谱分析蜂王浆品质及鉴别麦卢卡蜂蜜掺假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测定蜂王浆中10-HDA含量的研究现状 |
1.2.1 气相色谱法 |
1.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2.3 紫外分光光度法 |
1.3 麦卢卡蜂蜜掺假检测的研究现状 |
1.3.1 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分析法 |
1.3.2 薄层色谱法 |
1.3.3 核磁共振法 |
1.3.4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4 光谱技术 |
1.4.1 近红外光谱 |
1.4.2 中红外光谱 |
1.5 波长筛选算法及研究现状 |
1.5.1 GA-PLS |
1.5.2 GARS-PLS |
1.5.3 SI-PLS |
1.6 数据融合技术及研究现状 |
1.6.1 低级数据融合 |
1.6.2 中级数据融合 |
1.6.3 高级数据融合 |
1.7 水光谱组学及研究现状 |
1.7.1 在物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1.7.2 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
1.7.3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1.8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1.8.1 研究目的 |
1.8.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蜂王浆样品 |
2.1.2 麦卢卡蜂蜜及掺假样品 |
2.2 实验仪器 |
2.2.1 近红外光谱仪 |
2.2.2 中红外光谱仪 |
2.3 样本集划分方法 |
2.4 模型评价参数 |
第三章 基于NIR光谱结合波长筛选算法定量检测蜂王浆中的10-HDA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样品 |
3.2.2 光谱采集 |
3.2.3 样品集划分 |
3.2.4 方法原理 |
3.2.5 模型评价参数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光谱分析 |
3.3.2 波长筛选 |
3.3.4 模型验证 |
3.4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NIR和 ATR-FTMIR光谱结合数据融合策略定量检测蜂王浆中的10-HDA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样品 |
4.2.2 光谱采集 |
4.2.3 样品集划分 |
4.2.4 方法原理 |
4.2.5 模型评价参数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光谱分析 |
4.3.2 独立数据分析 |
4.3.3 数据融合 |
4.4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NIR光谱结合水光谱组学的麦卢卡蜂蜜掺假检测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样品 |
5.2.2 光谱采集 |
5.2.3 样品集划分 |
5.2.4 水镜 |
5.2.5 模型评价参数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光谱分析 |
5.3.2 光谱差异分析 |
5.3.3 PCA分析 |
5.3.4 PLSR模型回归向量分析 |
5.3.5 基于水光谱组学评估麦卢卡蜂蜜掺假糖浆的水结构变化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之处 |
6.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3)蜂王浆特有成分10-HDA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10-HDA生理活性的研究 |
2.1 抗菌活性 |
2.2 抗炎活性 |
2.3 免疫调节活性 |
2.4 抗衰老活性 |
2.5 抗肿瘤活性 |
2.6 抗辐射活性 |
2.7 降血糖活性 |
2.8 神经调节活性 |
3 10-HDA含量测定方法 |
3.1 分光光度法 |
3.2 色谱法 |
3.3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 A) |
4 10-HDA提取工艺 |
4.1 乙醚萃取法 |
4.2 乙醇萃取法 |
5 结语 |
(5)10-HDA对原浆小麦啤酒的保鲜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蜂王浆及其成分 |
1.1.1 蜂王浆的主要理化性质 |
1.1.2 蜂王浆的成分 |
1.2 10-HDA |
1.2.1 10-HDA 的来源 |
1.2.2 10-HDA 的特性 |
1.2.3 生物合成10-HDA 的代谢途径 |
1.2.4 10-HDA 的化学合成 |
1.2.5 10-HDA 的测定方法 |
1.2.6 原浆小麦啤酒 |
1.2.7 10-HDA 与饮料 |
1.2.8 啤酒的保鲜 |
1.3 啤酒有害菌 |
1.3.1 腐败菌的来源 |
1.3.2 啤酒腐败菌对啤酒的影响 |
1.3.3 啤酒有害菌的分类 |
1.4 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 |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第2章 蜂王浆中10-HDA 的提取及测定 |
2.1 蜂王浆中10-HDA 的提取原理 |
2.2 10-HDA 的提取 |
2.2.1 材料、仪器 |
2.2.2 提取方法 |
2.3 10-HDA 的含量的检测 |
2.3.1 高效液相色谱法 |
2.3.3 紫外分光光度法 |
2.3.4 其它方法 |
2.4 小结 |
第3章 10-HDA 的抑菌作用 |
3.1 供试菌种 |
3.2 试剂及来源 |
3.3 仪器设备 |
3.4 10-HDA 浓度系列的配制 |
3.5 10-HDA 对酵母抑菌作用的研究 |
3.5.1 麦芽汁的制备(协定法) |
3.5.2 酵母菌菌悬液的制备 |
3.5.3 酵母菌平板的制备 |
3.5.4 酵母菌的10-HDA 抑菌试验 |
3.6 厌氧环境的制备 |
3.6.1 焦性没食子酸法制备厌氧环境 |
3.7 流式细胞仪技术 |
3.7.1 流式细胞仪 |
3.7.2 流式细胞仪工作原理 |
3.7.3 BD FACSCalibur 及其特点 |
3.7.4 BD FACSCalibur 流式细胞仪的操作 |
3.8 BD 细胞存活度试剂盒 |
3.8.1 BD 细胞存活度试剂盒原理 |
3.8.2 试剂组成 |
3.8.3 使用方法 |
3.9 NBB 培养基 |
3.9.1 NBB 培养基配方 |
3.9.2 NBB 培养基的制备 |
3.10 10-HDA 对短乳杆菌的抑菌作用 |
3.10.1 短乳杆菌简介 |
3.10.2 短乳杆菌的生长曲线 |
3.10.3 10-HDA 对短乳杆菌的抑菌作用 |
3.11 10-HDA 对有害片球菌的抑菌作用 |
3.11.1 有害片球菌简介 |
3.11.2 有害片球菌对啤酒的危害 |
3.11.3 有害片球菌的生长曲线 |
3.11.4 10-HDA 对有害片球菌的抑制作用 |
3.12 模拟啤酒的10-HDA 最终添加浓度 |
3.13 小结 |
第4章 10-HDA 原浆小麦啤酒的生产及检测 |
4.1 10-HDA 原浆小麦啤酒的生产 |
4.1.1 原料 |
4.1.2 10-HDA 原浆小麦啤酒的生产工艺 |
4.2 厌氧菌检测 |
4.2.1 常用培养基NBB 简介 |
4.2.2 NBB 培养基的变色机理 |
4.2.3 含厌氧菌啤酒的变色实验 |
4.2.4 含10-HDA 的啤酒厌氧菌检测 |
4.3 成品啤酒的质量 |
4.3.1 10-HDA 原浆小麦啤酒的理化指标 |
4.3.2 感官质量检测 |
4.4 小结 |
第5章 讨论 |
5.1 HPLC 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10-HDA 含量 |
5.2 滤纸片法测定10-HDA 的抑菌活性 |
5.3 影响流式细胞仪计数的因素 |
5.4 酒花ɑ-酸的测定及影响测定的因素 |
5.5 10-HDA 与酒花抗性协同作用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二、其它科研成果 |
(6)蜂王酸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蜂王浆概述 |
1.1.1 蜂王浆的保健作用 |
1.2 蜂王酸的概述 |
1.2.1 蜂王酸的来源 |
1.2.2 蜂王酸的性质与结构 |
1.2.3 蜂王酸的药理作用 |
1.2.4 蜂王酸的测定方法 |
1.3 蜂王酸的合成方法概述 |
1.4 论文的设计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蜂王酸的合成工艺研究 |
2.1 引言 |
2.2 化学试剂、仪器型号及测试条件 |
2.2.1 化学试剂 |
2.2.2 仪器型号及测试条件 |
2.3 催化剂的制备 |
2.3.1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 |
2.3.2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 |
2.3.3 催化剂SiO_2-NaHSO_4的制备 |
2.4 实验部分 |
2.4.1 中间体8-乙酰氧基辛醇的合成 |
2.4.2 中间体8-乙酰氧基辛醛的合成 |
2.4.3 中间体三乙基膦酰乙酸酯的合成 |
2.4.4 蜂王酸的合成 |
2.4.5 蜂王酸的纯化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中间体8-乙酰氧基辛醇的合成工艺研究 |
2.5.2 氧化反应的合成工艺研究 |
2.5.3 蜂王酸的合成工艺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铬泥处理工艺的研究及其废水中铬离子含量的测定 |
3.1 引言 |
3.2 试剂及仪器 |
3.2.1 试剂 |
3.2.2 仪器 |
3.3 实验原理 |
3.3.1 铬泥处理的实验原理 |
3.3.2 废液中铬离子含量的测定原理 |
3.4 实验过程 |
3.4.1 铬泥的处理 |
3.4.2 溶液的配制 |
3.5 结果与讨论 |
3.5.1 铬回收率的测定 |
3.5.2 线性关系的测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样品中蜂王酸含量的测定 |
4.1 引言 |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4.2.1 化学试剂 |
4.2.2 仪器及分析条件 |
4.3 实验操作 |
4.3.1 溶液的配制 |
4.3.2 样品的测定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标准样品及合成样品液相谱图结果 |
4.4.2 线性关系的测定 |
4.4.3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测定 |
4.4.4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测定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7)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上颚腺10-HDA分泌规律及腺体蛋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蜜蜂的上颚腺研究进展 |
2.1 工蜂的上颚腺 |
2.2 蜂王的上颚腺 |
2.3 雄蜂的上颚腺 |
3 10-HDA 研究进展及现状 |
3.1 10-HDA 的性质及合成 |
3.2 10-HDA 的药理作用 |
3.2.1 增强免疫作用 |
3.2.2 抑制和杀伤癌细胞的作用 |
3.2.3 抗菌、抗炎、抗溃疡作用 |
3.2.4 抗辐射作用 |
3.2.5 降血脂作用 |
3.3 10-HDA 的测定方法 |
3.3.1 分光光度法 |
3.3.2 色谱法 |
3.3.3 酶联免疫吸附法 |
3.3.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
4 双向电泳在蜜蜂中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不同日龄意蜂工蜂上颚腺10-HDA 分泌规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蜂群 |
1.1.2 仪器 |
1.1.3 试剂 |
1.2 方法 |
1.2.1 不同日龄意蜂工蜂上颚腺10-HDA 含量比较 |
1.2.1.1 意蜂工蜂人工标记和提取 |
1.2.1.2 意蜂工蜂上颚腺中10-HDA 的检测 |
1.2.2 10 日龄意蜂工蜂10-HDA 分泌规律研究 |
1.2.3 非流蜜期意蜂不同分工的外勤蜂上颚腺10-HDA 含量比较 |
1.2.4 蜂群中蜂蜡、蜂胶、蜂粮中10-HDA 含量的检测 |
2 结果分析 |
2.1 不同日龄意蜂工蜂上颚腺10-HDA 含量的比较 |
2.2 10 日龄意蜂工蜂10-HDA 分泌规律研究 |
2.3 冬季不同分工意蜂工蜂上颚腺10-HDA 含量测定 |
2.4 蜂群中蜂蜡、蜂胶、蜂粮中10-HDA 含量的测定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不同日龄意蜂工蜂上颚腺蛋白的比较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仪器 |
1.1.2 主要试剂与配制 |
1.1.3 蜂群 |
1.2 方法 |
1.2.1 固定日龄意蜂工蜂上颚腺的获取 |
1.2.2 上颚腺蛋白的提取 |
1.2.3 上颚腺蛋白浓度测定 |
1.2.4 上颚腺蛋白的双向电泳 |
1.2.5 2-DE 图谱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日龄意蜂工蜂上颚腺蛋白的比较 |
2.1.1 不同日龄意蜂工蜂上颚腺蛋白浓度测定 |
2.1.2 不同日龄意蜂工蜂上颚腺蛋白的软件分析 |
2.1.3 不同日龄意蜂工蜂上颚腺蛋白差异比较分析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不同日龄的意大利蜜蜂工蜂上颚腺10-HDA 含量的比较 |
附表 不同日龄意蜂工蜂上颚腺10-HDA 含量的比较 |
附表 不同日龄的意蜂工蜂上颚腺蛋白的比较研究 |
致谢 |
(8)长木蜂蜂粮防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长木蜂研究概况 |
1.1 分类地位与分布范围 |
1.2 形态特征 |
1.3 生物学特性 |
1.3.1 生活史 |
1.3.2 生活方式 |
1.3.3 筑巢方式 |
1.3.4 采访植物 |
1.3.5 人工驯化和授粉效果 |
2 蜂粮研究进展 |
2.1 蜂粮的定义 |
2.2 蜂粮的酿制过程 |
2.3 不同花粉蜂酿制蜂粮习性 |
2.4 蜂粮营养价值 |
2.4.1 营养成分变化 |
2.4.2 营养价值 |
2.5 蜂粮防腐机理 |
2.5.1 蜂粮酿制过程中pH 和水活度降低可抑制微生物生长 |
2.5.2 10-羟基-2-癸稀酸存在可以抑制花粉的萌发 |
2.5.3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抑制杂菌的生长 |
2.5.4 蜂粮中存在抗菌肽 |
3. 蜜蜂头部咽下腺和上颚腺的研究概况 |
3.1 蜜蜂的上颚腺 |
3.2 蜜蜂的咽下腺 |
4 10-羟基-2-癸稀酸研究进展 |
4.1 10-HDA 的来源 |
4.2 10-HDA 的作用 |
4.3 10-HDA 的测定方法 |
4.4 生产工艺 |
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5.1 研究内容 |
5.2 技术路线 |
6 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长木蜂形态和生物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地点与样地 |
1.2 野外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
1.2.1 生活史的观察 |
1.2.2 巢址选择行为 |
1.2.3 筑巢习性 |
1.2.4 酿贮蜂粮习性 |
1.3 室内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
1.3.1 巢口位置和大小的测量 |
1.3.2 巢室解剖 |
1.3.3 雌雄比的观察 |
1.3.4 雌成虫产卵量的观察 |
1.3.5 越冬成虫寿命的观察 |
1.4 观测指标定义和数据统计方法 |
1.5 形态描述和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形态特征 |
2.1.1 成虫 |
2.1.2 卵 |
2.1.3 幼虫 |
2.1.4 蛹 |
2.2 生物学习性 |
2.2.1 生活史 |
2.2.2 生活习性 |
2.2.3 筑巢场所选择 |
2.2.4 巢的结构 |
2.2.5 筑巢行为 |
2.2.6 访花和酿贮蜂粮行为 |
2.2.7 巢室隔板的制作过程 |
3 讨论 |
3.1 长木蜂的生物学 |
3.2 长木蜂的访花习性 |
3.3 雌雄成蜂的角色分配 |
3.4 筑巢习性 |
3.5 酿贮蜂粮习性 |
第三章 长木蜂蜂粮酿制过程中pH 和花粉活力的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采集地点 |
1.2 样品的采集 |
1.2.1 不同植物花粉的采集 |
1.2.2 长木蜂花粉的采集 |
1.2.3 不同酿制时期蜂粮样品的采集 |
1.3 样品中芍药花粉和紫藤花粉纯度检测 |
1.4 pH 测定 |
1.5 花粉活力测定的培养液选择 |
1.6 长木蜂蜂粮酿制过程中花粉活力的测定 |
1.7 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样品中芍药花粉和紫藤花粉纯度检测结果 |
2.2 pH 测定结果 |
2.2.1 不同样品的蜂粮pH 测定结果 |
2.2.2 不同酿制时间的蜂粮样品中pH 测定结果 |
2.3 花粉粒活力测定结果 |
2.3.1 不同植物花粉的花粉活力测定结果 |
2.3.2 芍药花粉、芍药长木蜂花粉和不同日龄的蜂粮中花粉活力.. |
2.3.3 紫藤花粉、紫藤长木蜂花粉和不同日龄的蜂粮中花粉活力.. |
3 结论与讨论 |
3.1 花粉的纯度对蜂粮样品的影响 |
3.2 蜂粮的pH 值对蜂粮防腐保鲜的作用 |
3.3 花粉活力对蜂粮防腐作用的影响 |
第四章 长木蜂蜂粮粗提液抑菌活性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蜂粮及菌种 |
1.2 蜂粮粗提液的制备 |
1.3 抑菌活性的测定及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溶剂蜂粮粗提液的提取结果 |
2.2 不同溶剂蜂粮粗提液的抑菌效果 |
2.3 不同浓度的70%乙醇提取液对细菌的抑菌效果 |
2.4 不同浓度的70%乙醇提取液对真菌的抑菌效果 |
3 讨论 |
3.1 长木蜂蜂粮的抑菌成分 |
3.2 长木蜂蜂粮的抑菌谱 |
3.3 长木蜂蜂粮的抗菌活性物质的应用前景 |
第五章 长木蜂蜂粮中10-HDA 的来源及功能活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长木蜂和蜂粮样品 |
1.1.2 试验手采花粉样品 |
1.1.3 试剂和仪器 |
1.2 方法 |
1.2.1 长木蜂头部腺体解剖 |
1.2.2 检测10-羟基-2-癸稀酸样品的处理 |
1.2.3 10-HDA 对花粉萌发的抑制作用 |
1.2.4 10-HDA 对真菌、细菌的抑制作用 |
1.3 数据采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长木蜂头部上颚腺和营养腺的构造 |
2.1.1 咽下腺的构造 |
2.1.2 上颚腺的构造 |
2.2 10-HDA 的测定 |
2.2.1 长木蜂雌蜂头部10-HDA 的测定 |
2.2.2 长木蜂雌蜂头部腺体中10-HDA 来源的测定 |
2.2.3 长木蜂不同虫态的10-HDA 的检测 |
2.2.4 蜂粮中10-HDA 的测定 |
2.3 10-HDA 对花粉萌发的抑制作用 |
2.3.1 10-HDA 对二月兰花粉的抑制作用 |
2.3.2 10-HDA 对紫藤花粉的抑制作用 |
2.3.3 10-HDA 对芍药花粉的抑制作用 |
2.3.4 10-HDA 对不同花粉的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
2.4 10-HDA 对真菌、细菌的抑制作用 |
3 讨论 |
3.1 10-HDA 的检测 |
3.2 10-HDA 的来源 |
3.3 长木蜂蜂粮中10-HDA 的功能 |
第六章 长木蜂蜂粮中微生物分离及抑菌活性菌株的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供试长木蜂 |
1.1.2 样品的采集 |
1.1.3 试验仪器与试剂 |
1.1.4 培养基 |
1.1.5 指示菌 |
1.2 方法 |
1.2.1 长木蜂体表微生物的分离 |
1.2.2 长木蜂幼虫虫粪和巢室隔板的微生物分离 |
1.2.3 芍药花粉、芍药长木蜂花粉和不同日龄的蜂粮样品中微生物分离 |
1.2.4 乳酸菌的初步鉴定 |
1.2.5 抑菌活性菌株的初筛 |
1.3 数据采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长木蜂体表微生物分离结果 |
2.2 长木蜂蜂粮酿制过程中微生物菌落测定结果 |
2.3 长木蜂蜂粮中分离到的微生物菌株 |
2.4 长木蜂蜂粮中放线菌的来源 |
2.5 蜂粮酿制过程中细菌的变化规律 |
2.6 蜂粮酿制过程中酵母菌的变化规律 |
2.7 抑菌活性菌株初筛 |
2.7.1 对指示细菌的抑菌活性 |
2.7.2 对指示真菌的抑菌活性 |
3 讨论 |
3.1 培养基种类的选择 |
3.2 长木蜂蜂粮中微生物的变化规律 |
3.3 长木蜂蜂粮中微生物来源 |
3.4 长木蜂蜂粮在酿制过程中微生物的功能 |
第七章 长木蜂蜂粮中分离的NF-34 菌株的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供试菌株 |
1.1.2 培养基 |
1.2 NF-34 菌株的初步鉴定方法 |
1.2.1 形态观察 |
1.2.2 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
1.3 NF-34 菌株165 rDNA 系统发育地位分析 |
1.3.1 NF-34 菌株总DNA 的提取 |
1.3.2 165 rDNA 的PCR 扩增与纯化 |
1.3.3 序列比对和分子进化树的构建 |
2 结果与分析 |
2.1 NF-34 菌株的初步鉴定 |
2.1.1 形态特征 |
2.1.2 培养特征 |
2.1.3 生理生化特性 |
2.2 菌株NF-34 的165 rDNA 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
2.3 菌株NF-34 的鉴定结果 |
3 讨论 |
3.1 NF-34 菌株的鉴定 |
3.2 桑氏链霉菌的来源 |
3.3 NF-34 菌株的功能活性 |
第八章 NF-34 菌株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供试菌株 |
1.1.2 指示菌株 |
1.1.3 试剂与仪器 |
1.1.4 培养基 |
1.1.5 纸层析 |
1.1.6 薄层层析溶剂系统的选择 |
1.2 方法 |
1.2.1 抗菌活性跟踪方法 |
1.2.1 发酵液的制备 |
1.2.3 有机溶剂萃取 |
1.2.4 纸层析方法 |
1.2.5 薄层层析 |
1.2.6 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
2 结果与分析 |
2.1 NF-34 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 |
2.2 不同溶剂萃取的萃取效果 |
2.3 纸层析 |
2.4 薄层层析 |
2.5 柱层层析 |
2.6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
2.7 质谱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NF-34 菌株的代谢产物 |
3.2 NF-34 菌株的研究前景 |
第九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
图版2-1 长木蜂的生活史 |
图版2-2 长木蜂卵的发育过程 |
图版2-3 长木蜂筑巢和酿贮蜂粮行为 |
图版5-1 长木蜂头部腺体的形态 |
图版6-1 NF-34 菌株的抑菌活性 |
图版7-1 NF-34 菌株的培养特征(1) |
图版7-1 NF-34 菌株的培养特征(2) |
图版8-1 NF-34 菌株柱层析分离组分全波长扫描图谱 |
详细摘要 |
(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合成10-HDA的含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色谱条件: |
1.3 标准液的配制: |
1.4 样品溶液的配制: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检测波长的选择及标准样品的色谱图 |
2.2 方法的线性关系: |
2.3 样品溶液的定量分析 |
2.4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实验: |
2.5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实验: |
3 结论 |
(10)HPLC-ELSD法测定不同蜜源蜂王浆中10-HDA(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
2.4 线性关系考察: |
2.5 精密度试验: |
2.6 重现性试验: |
2.7 稳定性试验: |
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9 样品测定: |
3 讨论 |
3.1 样品的提取与处理: |
3.2 测定方法的建立: |
四、气相色谱法测定蜂王浆及其制剂中的10-羟基-2-癸烯酸(论文参考文献)
- [1]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10-羟基-2-癸烯酸[J]. 胡丽俐,黎瑛,汪辉,皮露露,陈先桂,蒋莉. 食品与机械, 2021(08)
- [2]基于红外光谱分析蜂王浆品质及鉴别麦卢卡蜂蜜掺假的方法研究[D]. 杨心浩. 暨南大学, 2020(03)
- [3]蜂王浆特有成分10-HDA的研究进展[J]. 缪卓宁,胡福良. 蜜蜂杂志, 2020(02)
- [4]脑心舒口服液的质量状况分析[J]. 陈晓颙,辜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49)
- [5]10-HDA对原浆小麦啤酒的保鲜作用[D]. 黄盟盟.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0(04)
- [6]蜂王酸的合成工艺研究[D]. 姚远. 黑龙江大学, 2010(08)
- [7]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上颚腺10-HDA分泌规律及腺体蛋白研究[D]. 荆战星. 福建农林大学, 2010(04)
- [8]长木蜂蜂粮防腐机理研究[D]. 贺春玲. 南京林业大学, 2009(01)
- [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合成10-HDA的含量分析[J]. 杨威,罗源源,王晓燕,孙志忠. 化学与粘合, 2009(02)
- [10]HPLC-ELSD法测定不同蜜源蜂王浆中10-HDA[J]. 张德东,赵余庆. 中草药, 2009(03)